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藥類藥粥-荷葉粥、莧粥、枸杞葉粥
2012/01/13 13:16:57瀏覽1064|回應0|推薦1

作者 : 東依士  王獻華

45‧荷葉粥

荷葉為睡蓮科多年生水生植物蓮的葉片。荷葉粥在《證治要訣》一書中有記載,是用荷葉和北粳米加水煮成,具有清熱解暑,升發脾陽,散瘀止血的功效。
適應症:感受暑熱、頭暈胸悶、夏季暑濕泄瀉,及吐血、衄血、崩漏、便血等一
切出血症。

煎煮和服法:
每次取鮮荷葉一張,切細,煎取濃汁約150 毫升,去渣,入北粳米50 克,冰糖適量,加水400 毫升,同煮為稀稠粥,或每次取乾荷葉末20 克,先用北粳米50 克,冰糖適量,加水500 毫升,煮至米開湯未稠時,調入荷葉末,改文火再煮數沸即可待服。每日二次,稍溫服食,夏令尤宜。

論治解說:
荷葉苦辛氣香,既可清熱解暑,又能升發脾胃清陽之氣,與粳米、冰糖煮粥,香甜爽口,夏季感暑之人,出現頭暈,胸悶等症頻頻服之,暑熱易解,脾胃強健。若因脾虛氣陷,大便泄瀉,用乾荷葉粥升發脾陽,則效果更好。荷葉本身還有化痰止血的功效。所以,荷葉煮粥後,對一切出血症,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長,特別是對脾虛氣陷,血失統攝的紫癜,牙齦衄血和大小便出血,則功效卓著。

《證治要訣》中記載:「治陽水浮腫;敗荷葉燒存性,研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日三服。」《經驗後方》中有:「治吐血咯血,荷葉焙乾為末,米飲下二錢匙。」可見荷葉粥在歷史上,早已廣泛使用。
荷葉煮粥,有股清香,其香入鼻,善開食欲,無論男女老幼,均喜食用,且可多服久食,無副作用,若在夏令食之,還可作為一清涼飲料,預防傷暑。

現代研究:
本品含荷葉堿、蓮堿和黃酮.等物質。藥理證實,荷葉有很好的解暑清熱作用,並有較策穩定的降脂降壓作用,因此,老年性高血壓,高血脂患者可以長期食之。

注意事項:
荷葉質輕氣香,易於揮發,入粥後不宜久煮。

46‧莧粥

莧為大戟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莧菜的全草。莧粥見於《壽親養老新書》中記載,是用莧菜和粳米加水煮成,具有清熱止痢的功效。

適應症:
老年急性細菌性痢疾和腸炎等。

煎煮和服法:
每次取鮮莧菜一把,約50 克左右,去根洗淨,切碎,粳米100 克,同入砂鍋,加水800~1000 毫升,煮成槊粥,早晚餐,溫熱頓服。

論治解說:
莧菜為一種蔬菜,全國各地均有種植,民間不但作為蔬菜食用,也常用此來煮粥食之,治療痢疾,已被廣大群眾所熟知。用莧菜煮粥,古時早有記載。宋‧陳直《養老奉親書》中說:「莧菜粥治痢,用莧菜一握,切,煮汁,入粳米三合,煮粥,食之立瘥也」。元‧鄒金雄在《壽親養老新書》中也有「紫莧粥」治療產前後赤白下痢的記載,其煮方法略有不同,其雲:「紫莧菜(細銼)一握,糖米三合。上先以水煎莧葉,取汁去渣,下米煮粥,空心食之」。可見莧菜粥沿用已久,現今仍不乏其功用。特別是對患有急性菌痢、腸炎的老年體弱者,作為食療,尤為適宜。

另外,莧粥和馬齒莧粥均能清熱止痢,而莧粥偏於收斂,還用於腸炎及吐血便血等症;而馬齒莧粥偏於消散滑利,亦治火毒癰癤和溫熱凝滯,赤白帶下等症。

現代研究:本品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維生素C和較豐富的鉀、
鎂等營養成分,藥理證實它有較強的消炎止痢作用。

注意事項:
莧菜粥性寒而滑,對患有慢性痢疾,腸炎,腸鳴腹瀉,屬於脾胃虛寒的,不宜服食。

47‧枸杞葉粥

枸杞葉為茄科落葉灌木植物枸杞的葉子。本品在《傳信方》中有記載,是由枸杞葉和糯米加水煮成,具有補虛益精,清熱明目之功效。

適應症:
用於虛勞發熱,肝腎精虧,煩渴,頭暈目赤,夜盲症。

煎煮和服法:
每次取鮮枸杞葉100 克左右,洗淨加水300 毫升,煮至200 毫升,去葉,入糯米50 克,白糖適量,再加水300 毫升,煮成稀粥,早晚餐溫熱服食。

論治解說:
枸杞葉味甘微苦,善入肝腎二經,與米煮粥,補脾胃,益肝腎,明眼目,劉禹鍚《傳信方》中載:「枸杞葉粥治五勞七傷,豉汁和米煮。」《太平聖惠方》中亦說:「枸杞葉粥,治五勞七傷,房事衰弱枸杞葉半斤(切),粳米二合。上件以豉汁相和,煮為粥。」枸杞葉稍有苦味,但不明顯,煮為藥粥,則清香味甜,易於服食,且可長服久食,亦無副作用,特別是對夜盲症,弱視患者,慢慢食之,療效頗佳。

枸杞葉民間常有人作菜食用的習慣,認為它可補虛明目,若煮粥食之,則效果更好。陜西民間還以枸杞葉代休飲的民俗,是取其清熱止煩的功效。

現代研究:
本品含肌.、胞啶酸、尿.酸、琥珀酸、焦穀氨酸和穀氨酸、酪氨酸、精氨酸等化學成分。因此,可以證明,枸杞葉煮粥食用確實有一定的營養價值。

注意事項:
本品雖有補益作用,但效力較慢,需要長期服食,方可奏效。

本文只提供資訊不負責醫療行為, 為確保安全,最好在醫師指示下進行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uyangsogo&aid=6026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