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解析(十二)賢善首菩薩
2013/01/25 01:59:19瀏覽922|回應0|推薦17

引用文章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解析(十一)圓覺菩薩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解析(十二)賢善首菩薩

 

於是賢善首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

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大悲世尊,廣為我等及末世眾生,開悟如是不思議事
世尊,此大乘教,名字何等,云何奉持

眾生修習,得何功德,云何使我,護持經人,流布此教,至於何地。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賢善首菩薩言:善哉善哉,

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

問於如來如是經教功德名字,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時賢善首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是經百千萬億恒河沙諸佛所說,三世如來,之所守護,

十方菩薩,之所皈依,十二部經,清淨眼目,

是經大方廣圓覺陀羅尼,亦名修多羅了義,亦名秘密王三昧

亦名如來決定境界,亦名如來藏自性差別,汝當奉持。


善男子,是經唯顯如來境界唯佛如來能盡宣說

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漸次增進,至於佛地
善男子,是經名為,頓教大乘,頓機眾生,從此開悟,

亦攝漸修,一切群品,譬如大海,不讓小流,

乃至蚊虻,及阿修羅,飲其水者,皆得充滿


善男子,假使有人,純以七寶,積滿三千大千世界,

以用布施,不如有人,聞此經名及一句義

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恒河沙眾生得阿羅漢果

不如有人,宣說此經,分別半偈
善男子,若復有人,聞此經名,信心不惑

當知是人,非於一佛二佛,種諸福慧,如是乃至盡恒河沙,

一切佛所,種諸善根,聞此經教,汝善男子,

當護末世修行者,無令惡魔及諸外道,惱其身心,令生退屈


爾時會中有火首金剛摧碎金剛尼藍婆金剛等,

八萬金剛,並其眷屬,即從座起,

頂禮佛足,右繞三匝,而白佛言:

世尊,若後末世,一切眾生,有能持此決定大乘

我當守護,如護眼目,乃至道場,所修行處,

我等金剛自領徒眾,晨夕守護令不退轉

其家乃至永無災障,疫病銷滅,財寶豐足,常不乏少。


爾時大梵王二十八天王,並須彌山王護國天王等,

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而白佛言:

世尊,我亦守護是持經者,常令安隱心不退轉


爾時有大力鬼王名吉槃荼,與十萬鬼王

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而白佛言:

世尊,我亦守護是持經人,朝夕侍衛令不退屈

其人所居一由旬內,若有鬼神侵其境界,我當使其碎如微塵。


佛說此經已,一切菩薩天龍鬼神八部眷屬,及諸天王梵王等,

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金剛
 (術語)Vajra,梵語縛曰羅(曰或作日通用),一作跋折羅。譯言金剛。金中之精者。世所言之金剛石是也。抱扑子曰:「扶南出金剛,生水底石上,如鐘乳狀,體似紫石英,可以刻玉。雖鐵錐擊之,亦不能傷。唯羚羊角扣之,則渙然冰泮。」西使記曰:「金剛鑽出印毒。」按,印毒即印度也。梵網經古上曰:「金中精牢名曰金剛。」三藏法數五曰:「金剛者,金中最剛,故云金剛。」大藏法數四十一曰:「梵語跋折羅,華言金剛。此寶出於金中,色如紫英。百煉不銷,至堅至利,可以切玉,世所希有,故名為寶。」南本涅槃經二十二曰:「如金剛寶置之日中,色則不定,金剛三昧亦復如是。」據此則知金剛為透明體。智度論五十九,說摩尼寶珠為帝釋所執金剛之碎片曰:「有人言:是帝釋所執金剛用與阿修羅鬥時,碎落閻浮提。」可以證其為寶石矣。梵語雜名曰:「金剛,梵語縛曰羅。」(物名)以金剛所造之杵,名為金剛。大日經一曰:「一切持金剛者,皆悉集會。」即金剛杵之略名也。大日疏一曰:「梵云伐折羅陀羅,伐折羅即是金剛杵,陀羅是執持義,故曰譯云執金剛,今謂持金剛。」(天名)。持金剛杵之力士,謂之金剛。執金剛之略名。行宗記二上曰:「金剛者,即侍從力士,手持金剛杵,因以為名。」

梵天
 (界名)新作波羅賀麼天Brahmadeva,色界之初禪天也。此天離欲界之婬欲,寂靜清淨,故云梵天。此中有三天:第一梵眾天Brahmakyika,第二梵輔天Brahmapurohita,第三大梵天Mahbrahman,但常稱為梵天者,指大梵天王,名曰尸棄ikhin,深信正法,每逢佛出世,必最初來請轉法輪,又常住佛之右邊,手持白拂(參照大梵天條)。外道所說之梵天,則大異。見梵天外道條。印度云梵天。梵土天竺之意也。傳通緣起曰:「梵天之教。」修驗道墓所云梵天,取梵天來降守護聖靈之意。

天王 

(天名)欲界六天之最下天,在須彌山半腹之四方,有天主四人,謂之四天王:東曰持國天王,南曰增長天王,西曰廣目天王,北曰多聞天王。

古槃荼
 (異類)又作鳩槃荼。有大力之鬼也。圓覺經曰:「爾時有大力鬼王,名吉槃荼。」同略疏四曰:「吉槃荼,亦云鳩槃荼。食人精氣,其疾如風。」見鳩槃荼條。

莊嚴
 (術語)以善美飾國土或以功德飾依身云莊嚴。又以惡事積身亦云莊嚴。阿彌陀經曰:「功德莊嚴。」探玄記三曰:「莊嚴有二義:一是具德義。二交飾義。」觀無量壽經曰:「以諸惡業而自莊嚴。」輔行一之一曰:「一心三諦為所莊嚴,一心三觀為能莊嚴。」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mhon&aid=725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