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090515第十五堂課 --- 禮拜「八十八佛」( 六~二 )
2009/05/18 01:00:12瀏覽1727|回應1|推薦30

~~~接續 

所以你今天如果是一個「修行者」,「經典」放在哪裡?我們一個「頂禮」就知道了,一個「合掌頂禮」,ㄟ?佛不就站在那邊嗎?那站在那邊是怎麼樣呢?是祂原本就站在那邊,還是因為你的稱呼,祂才站在那邊呢?當然「一切唯心造」。我們所謂的「一切唯心造」的原因在這裡,你不要去執著那個現象,其實「到處都是佛」!因為「清淨即是佛」!但是如果你達不到「清淨」,你也無從知道「佛」在那個地方啊!是不是這樣?所以這個地方,就等同說我們的「金礦」,不經「提煉」後,你怎麼會有精純的金子呢?

我們這有好多未經琢磨的礦石,若你拿去賣給人家的時候,人家不懂,還嫌說:「你拿石頭賣我幹嘛?」但是若你遇上的是一個「內行人」,他一看說:「這個好極了!有價值!」他一定二話不說就買走了,為什麼?因為他懂裡面的東西是一個「寶」!

所以「經典」是「實修」的方法,我們看一部「經典」,是「世尊」告訴我們怎麼實修?怎麼契入佛所說的「真實義」!所以若未「切實實修」,那如同「未經冶煉之礦石」,是不是這樣呢?這個《金剛經》放在這裡,你根本不知道《金剛經》是做什麼用的?你說這《金剛經》跟「一般的書」不就一樣嗎?

你架上的書都不曾去看過,那請問那個書,「有」跟「沒有」是差在哪裡呢?是不是?一個鑽石都一直放在抽屜裡面不拿出來,那這個鑽石會有人知道它的價值嗎?甚至也不知道鑽石是塞在哪一個縫?但是一旦挑出來就有它的價錢嘛!要運用!「經典」也是一樣,要運用,才有祂的「價值感」。 

所以這個「經典」是做什麼用的呢?「開啟佛智」而「明心見性」。祂是拿來讓我們「實修」的一個方法,拿來運用、拿來契入,來「開啟佛智」而「明心見性」,那麼這個「經典」才有祂實質上的意義!如果只是讀過幾遍幾遍就有功德,那太簡單了嘛!

《達摩破相論》就有在講:「如果『靜坐』就能夠成就,那『石頭』早就成就了!」是不是?坐在那裡不動就可以成就了?如果「吃素」能夠成就,那「牛」「馬」「駝」早就成就了,還輪得到「人」嗎?是不是這樣講?所以這裡面一定有東西,就是所謂的「靈性」,就是我們講的「玲瓏心」。 

今天我在看「布袋戲」的時候,延續了昨天的現象---昨天晚上有一位「先生」來找我,我昨天從早上念「圓覺宗」的「四皈依咒」跟「歷代祖師聖號」,一直念到晚上的時候,還差兩個位階,就是「文殊師利菩薩」跟「本師釋迦牟尼佛」兩個位階沒有完成,因為想要完成的時候,那位「先生」就來了,客人來了就先處理客人的問題,所以嚴格上講起來,昨天沒有圓滿,那我的「圓滿」是昨天算昨天,今天算今天的!所以今天重頭再念,那到現在也沒有念成功啊!因為一天的時間幾乎都不夠用,但是剛剛好我今天在看布袋戲的時候,就可以念了,一個「合掌」就「入」了,就直接連線,自動連線到昨天的「文殊師利菩薩」的部分,然後就過了,就出現一個現象---出現了幾個字→「十方盡歸一菩提」 

一個合掌就連線了,也沒有去想說要從哪個地方接?就合掌就連線了,好像我們現在那個錄放影機,在播放時按停止,只要你電源不拔掉,再按一次「play」時,它又會自動接續播放,就是這種情況,所以就出現了---「十方總歸一菩提」,那整個現象就圓滿了。 

那原因在哪裡呢?昨天我們在處理「先生」的例子,他就是這樣,剛剛講的---功德的流向」。他說他到了「三十七道品素食館」的時候,覺得「氣場很好」,但是用餐到一半,就要跑出去,因為跟來往中磁場不好的客人近距離接觸,他就覺得他的氣被吸光了,他就要到外面去「排毒」,那為什麼會這樣呢?就是因為他身上有「被人設定的法脈」,是專門在吸取人家的氣,然後回歸到設定人的那個點。

就好像是說:我這邊是負責收款的,款收到之後,就繳回公司,變成這樣子,那我這個收款的人得到什麼東西呢?沒有!只換來「疲憊」而已,甚至「不好收款」的時候,還會跟人產生衝突,他就變成這種「被設定」的現象,他自己也隱隱約約覺得不對,但是在四處訪談、求助的過程中,都沒有辦法解,那為什麼沒有辦法解呢?我們昨天有跟兩位師父分享,就是因為沒有「實修」的經驗,所以沒有辦法去體察到問題出在哪一個點?你明明知道他有問題,但是就是找不出那個點,你只能夠依經典上的跟他講說:「平常心就好!」那…..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啊!如果「平常心」會好,那大家都好了嘛!哪需要我們坐在這裡呢?是「身」「心」都開通了,你是上去了的「成就者」之後,一句「平常心」就好,因為那一句「平常心」是有「解離」的作用啊!是有「加持力」的! 

「廣欽老和尚」說:「念佛就好!阿彌陀佛就好!」那是有「加持力」的!很多人都學他說:「念佛就好!阿彌陀佛就好!」他的「好」跟我們講的「好」是不一樣的!所以你「成就」之後,才會有「加持力」!一個成就者所說的話,就會產生現象的轉變,那才是我們在修行上所必須達到的點!你達到了之後,你所作所為通通都會有「心量即是證量」的「加持力」跟「覺他」、「度眾」的力量!

W墻墻師兄,歹勢,拿您當例子,只因如此,才能證明我沒有妄語

有沒有「妄語」?需要拿一個人當墊背嗎?

所以從剛剛問題到答案的出現,我把他歸類為「四階」,就是「知」與「不知」的差異。

我們「心經」有講到:

「不知」只有一種:「大神咒」

「知」有三個階段:「大明咒」「無上咒」「無等等咒」 

剛講「心量即是證量」,可以轉福報為功德,我們講「三輪體空」---不做施、不做受、不做施受想,就可以轉福報為功德,那若能「轉福報為功德」時,剛剛所提問的問題都不見了!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mhon&aid=2958797
 引用者清單(2)  
2009/05/19 18:06 【道玄之門】 再說練太極拳之階及神明
2009/05/19 04:01 【~~~再沉殿~~~】 粗中細微

 回應文章

千古奕真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粗中細微
2009/05/19 04:00

師父說的此段如同,

不知為粗,

知就分中、細、微。

也如太極拳的推手一般,

不懂勁就是不懂是為粗,

一旦懂了勁,會隨著功深日久而階及神明。

還記得二月份師父來台,

相互推手前,要相互鞠躬一下,

在這時就可以感受對方的氣場的鬆緊程度,

這的確是階及神明。

神明無階捨為訣,無奈形氣未全拋。

請參照

http://blog.udn.com/omhon/1621236


.......
四寶(omhon) 於 2009-05-19 17:52 回覆:

神明無階捨為訣,

顛倒說解謎:太極拳之聽勁,達到微細之後,稱之為階及神明。神明者清靜微細之謂。以捨為訣,捨即是一路鬆到底。

無奈形氣未全拋。無奈兩字為不得法,入不了鬆柔境界,其原因是為身形呼吸未能鬆開,若能全鬆自然階及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