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民眾運用民間宗教因應資源的經驗(四)
2010/08/03 17:18:27瀏覽351|回應0|推薦0

(三)超越力量的感悟,克服生命的有限性

依據受訪者的說法,拜拜行為除了因為家人或到寺廟中所見的人都是以此方式進行宗教活動,同時因隨處、隨時都可以找到寺廟,而成為他們最熟悉、最方便的宗教行為外,這些行為既可以不讓家人因自己的困擾而擔憂、也不需要害怕被他人知道隱私、不用花錢,即可透過告訴神明心中的憂慮,而緩解內心的愁煩,所以成為受訪者最常使用的宗教資源。例如教授提到開始去行天宮拜拜就因為它離律師事務所很近。她認為拜拜主要是向菩薩訴說自己的心情,說完了就感覺到安慰。她說:

我其實並沒有多說什麼,因為我覺得菩薩不會管一些壞事,比如你要去搶銀行,你去拜拜就不會有用。我覺得離婚也不是好事,所以我也覺得不應該跟菩薩說。當時會去拜,是因為當時找不到任何人可以訴苦,我不敢跟我爸媽說,因為他們為這事也已經夠煩了。要去跟朋友、同事說也是不方便,而且還要從頭說,很麻煩。我覺得跟菩薩說最好,因為他是神,我不用再交待過去的事,他都已經知道了,我只要告訴他,我的心願就好。所以每次就說兩句,捐一百塊香油錢就走了。我並沒有覺得他一定會幫我解決問題,我想只是去說一說心事,得到一些安慰。

詢問靈媒也是每位受訪者遭遇困境時經常且主動採取的行為。他們的目的是希望解釋困境的來源、意義並找到解決的方向。對他們而言,神明的能力是無限的,一定知道他們的問題根源。但是人無法直接與神溝通,所以靈媒就成為神向人啟示的一種管道,將神的話語傳達給人的一個媒介。因此無論這些神媒看起來只是鄉村居民、沒有學問、也沒有地位,但他在成為神的代言人時,他的話語就不再是人的話語,是神的話語。故此四位受訪者縱使受過高等教育,但基於對神明的相信,也同時相信他的代言人─神媒。例如教授說:

當事情不知怎麼做的時候,會去希望他(神明)可以給你一些決定或者是一些啟示等等。取得啟示就是要用抽籤或去問那個靈媒,因為神不會直接跟你說話。

其實我們所受的教育跟成長的過程我們應該是要相信理性的力量,可是在這個時候我選擇相信非理性的那個部分,可能是因為坐在我面前的諮商師,我認為他不了解我,他可以對不同的家庭提出相同的看法,就是一樣的那套論調,那我不覺得他可以真的瞭解我們的一些問題、狀況。但是我去相信不存在、無形的東西,他(神明)可能會比較知道我們的問題在哪裡,所以我認定問他比較有效果。

老師認為神明可以瞭解人,特別經常與神明接觸的人,從神明降乩的過程中,可以感悟到神聖的力量與神明的同在。而這些經驗是人在遭遇困境、感覺到有一些超越人力所能控制的威脅時,最需要的依靠與安全感。她說:

我期待神力,我看不到的力量,畢竟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神的力量是無窮的,就看你要不要運用他。師父降駕告訴我們要我們小心什麼、注意什麼或給我一個符令,都讓我心裡有依靠。嗯…它產生的效果是心理的建設跟信心吧!

當然,除了問神過程中可以讓受訪者有感悟神聖力量的機會,拜拜、持念佛號、隨身攜帶佛像都可以讓人感到神明同在與隨時佑庇。以教授而言,她一直隨身攜帶著母親在她十八歲離家讀書時送給她的觀音聖像,她不認為那是護身符,但也確實使她有了被保護的安全感。她說:

記得我十八歲離家,一個人到高雄來讀書的時候,我媽媽就把這張小小的觀音像給我,我就一直放在包包裡,不管我換哪一個包包,我都會帶著他,不管去哪裡,出國呀什麼,我也都一直帶著。我沒想過它像護身符,我想就是常跟他說話吧,有時跟我爸媽都是報喜不報憂,但他就憂喜都可以報,有時中了統一發票,拿出包包時就會跟他說一下,反正有什麼事都跟他說一下。我記得以前到泰國桂河大橋那一帶旅遊,很多人傳說晚上睡覺時電視會自己打開呀、櫃子什麼會打開或看到什麼東西,所以那天晚上睡覺時,我就把觀音像拿出來,放在枕頭邊,我就覺得安心。

老師認為對神的感悟是隨時可以經歷到的,而且當感受到神的同在時,就可以超脫生存中一些否定自己、令人痛苦的經驗。她的分享是:

我現在心情不好,但又不能去廟裡拜拜或去找乩童,我直接能做的就是一邊開車一邊三稱本世釋迦牟尼佛,他就會到我身邊來,我就會告訴他,剛剛我跟人家吵架,然後心情不好,我就可以把我不愉快的事告訴他,突然之間,不愉快對我而言也是一種困難,所以我把這件事告訴他,我就覺得可以越過了,這件事可以過了,我就心情變好了。(待續)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mega3&aid=4286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