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秋興八首賞析(三)
2010/03/10 14:58:41瀏覽17580|回應2|推薦15
【秋興(其三)】
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匡衡抗疏功名薄,劉向傳經心事違。
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裘馬自輕肥。


【注】
山郭:山城,山村
朝暉:早晨的陽光。范仲淹《岳陽樓記》:“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江樓:江邊的樓房
翠微:淡青的山嵐
信宿: 連宿兩夜
泛泛: 漂浮狀

匡衡
見《漢書》列傳第五十一篇。匡衡是西漢學者,農家出身,貧而好學,“鑿壁偷光”的典故講的就是他。他擅長講解詩經,為時人推重,後來學優而仕,元帝(便是錯過王昭君的那位)時先任太子少傅,後官至丞相,常上疏陳事,很受元帝、成帝兩代君主的敬重。

抗疏
抗,剛直。疏(第四聲),古時臣子進呈君王的奏章。抗疏,即直言上奏。

劉向
見《漢書》列傳第六篇。劉向的先祖楚成王劉交是劉邦的同父異母少弟,愛讀書,尤嗜詩經,往來的皆飽學宿儒,與皇帝老哥頗有不同(劉邦一介流氓,生平最愛朝讀書人的帽子裡撒尿)。因此劉交這支漢朝宗室出了許多讀書種子,包括劉向在內。劉向歷經漢宣帝、元帝、成帝三朝。宣帝的時候,他年輕大膽,迷上了煉金術,上書向皇帝報告說黃金可煉。宣帝信了他,撥了一大筆錢,結果啥也沒煉出來;於是劉向坐大牢判了死罪。虧得有個好哥哥極力營救,宣帝也聽說他是文學材俊,“明經有行”,便免了他一死,徵召他學習《穀梁春秋》,講論五經,還賞他官做。元帝時劉向因反對宦官弘恭、石顯而再次坐牢,且被廢為庶人。到了成帝,宦官伏誅,劉向重新起用。他與兒子劉歆一同擔任“校中五經祕書”,負責編纂校正古籍,“講六藝傳記,諸子、詩賦、數術、方技,無所不究。”  劉向著作豐富,現留存的有《列女傳》、《新序》、《說苑》等書,《楚辭》也是他輯錄的。漢書說他“為人簡易無威儀,廉靖樂道,不交接世俗,專積思於經術,晝誦書傳,夜觀星宿,或不寐達旦。”  劉向除了學養深湛,也是個有種的漢朝宗室,元帝時對抗宦官弄權,成帝時警示外戚之患,非僅皓首窮經而已。

傳經
指劉向一生的志業。劉向一生在文化上最大的貢獻在於有系統地整理古籍,故有人稱他為中國目錄學之祖。秦火之後,春秋戰國時代的文獻散佚幾盡,到了漢朝才漸漸被發掘出來。重見天日的經典沒幾人讀得懂,靠的是碩果僅存的一些老先生口授講解。因此西漢學者做了許多“口述文化史”以及編纂整理的工作,對文化的傳承貢獻至鉅。又:劉向之子劉歆“湛靖有謀 … 博見彊志,過絕於人”,他闡明左傳義理、建立左傳的地位,青出於藍,可謂“劉向傳經”的另一層意思。(不過王莽篡漢後,劉歆當了國師,顯然有違父訓)。

五陵
指長陵(高祖)、安陵(惠帝)、陽陵(景帝)、茂陵(武帝)、平陵(昭帝),此五個漢代帝王的陵寢,皆位於長安。據史記所載,漢高祖劉邦聽從婁敬之言,將六國之後以及豪傑名家十餘萬遷徙到關中地區。從此“五陵”一詞便用來指稱京城中豪俠巨富聚集之地。(參見史記婁敬傳:“今陛下雖都關中,實少人。北近胡寇,東有六國之族,宗彊,一日有變,陛下亦未得高枕而臥也。臣願陛下徙齊諸田,楚昭、屈、景,燕、趙、韓、魏後,及豪傑名家居關中。無事,可以備胡;諸侯有變,亦足率以東伐。此彊本弱末之術也”。上曰:“善。”乃使劉敬徙所言關中十餘萬口。”)

裘馬
語出論語五公冶長:“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
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輕裘,輕軟的高級皮衣。

【解】
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秋興第一首寫暮色,第二首寫月夜,第三首寫清晨。長夜已盡,柔和的秋日初升,一戶戶山村人家在朝暉中靜靜地冒出來。詩人於江邊小樓中坐對淡青的山色。江上過夜的漁人,大概尚未睡醒吧,任小舟隨波漂浮。又看到幾隻燕子,在秋色中穿梭翻飛。

這四句宜徐徐緩緩的讀,方可讀出一派秋水長天況味。信宿,本意是連過兩夜;詩人以此自喻,說自己在這江岸已然淹留兩載了 - 此句寫法和“叢菊兩開他日淚”類似。杜甫有一陣以舟為家,所以“信宿漁人”也是描寫生活親歷。清秋的燕子自北而來,離開了舊巢;詩人想到自己在異地逡巡不歸,又不免觸景傷情自比。

解詩者說,“還”與“故”兩字表達了“重複、厭煩”之意。此解雖可,但我以為“還”與“故”的主要作用是讓整首詩的節奏放慢。慢下來,才浮現出一幅清寂的水墨山水,和一個在山水中靜思的人。“還”與“故”似乎又帶了點天地不仁的味道:漁人和燕子依然故我做他們平常做的事,豈懂詩人之衷腸?

從音韻而言,有人嫌第二句的“日日”加上“泛泛、飛飛”,重複太多,認為應作“百日”,與“千家”相對。但其實律詩第一、二句本不必對仗;若如此改動,便顯得牽強呆滯,且毫無意義。何況下一首的第二句是“百年世事不勝悲”,硬要改成“百日江樓”,那才重複了。秋興八首是一組詩,不可孤立來讀。我以為,“日日”乃用以帶出“泛泛、飛飛”,音韻極美,且意思恰當。“重複”本就是前四句的主題;千家,家家皆同;日日,日日相似;漁人還泛泛,燕子故飛飛 - 此間人家的生活、自然的景致,千篇一律,都與我不相干。只不過我有心事,且待下四句細細述說。

匡衡抗疏功名薄:
是何心事?首先,杜甫曾在肅宗朝官居左拾遺(諫官);當時好朋友房琯因兵敗而被罷黜宰相之位,杜甫基於義氣便上疏替房琯說話。不料肅宗大為光火,下詔把杜甫抓起來審問;他逃過一死,但被貶為地方上的參軍,從此永遠離開朝廷。所以他想:人家西漢匡衡也一天到晚上疏教訓皇帝,怎麼官愈做愈大?我有心效法,無奈與功名無緣啊!

劉向傳經心事違
杜甫35歲時結束瀟灑的天涯漫遊,入京求官,但科舉不順。他在玄宗天寶九年把握到一次自我推薦的機會,向皇帝呈上《朝獻太清宮賦》、《朝享太廟賦》、《有事於南郊賦》三篇賦,合稱“三大禮賦”。這是因為在天寶十年正月朝廷將連續三天舉行祀太清宮、祀太廟、祀南郊三大典禮,所以杜甫趕緊寫就三篇應景文章。“三大禮賦”得到玄宗的賞識,命他在集賢院等候派任,這一等就是四年,只等到一個河西尉的小官。集賢殿是唐代的皇家圖書館,若能在裡頭工作,最符合杜甫的才能志願。(《新唐書百官志》記載:集賢殿書院:學士、直學士、侍讀學士、脩撰官,掌刊緝經籍。凡圖書遺逸、賢才隱滯,則承旨以求之。謀慮可施於時,著述可行於世者,考其學術以聞。凡承旨撰集文章、校理經籍,月終則進課於內,歲終則考最於外。”)  所以杜甫想:想當初我在集賢院的時候,也盼望如劉向一般從事著述修撰的工作,上述古聖,後啟時賢,可惜事與願違啊。

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裘馬自輕肥:

詩人最後感嘆:咱現在五十好幾,身無一官半職,留在夔州進退不得;而少年時候的同學如今在京或富或貴,駕肥馬(開賓士),衣輕裘(穿亞曼尼),可得意得很呢!

解詩者說,“自”字略帶諷刺,意指“任那些富貴中人以車馬輕裘驕人吧,我杜甫並不在乎。” 我覺得此說頗有道理。杜甫的確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抱負,對民生疾苦也有深刻的體會和關心;他無數的詩作可為佐證。

有一首詩或許可以提供另一觀點。杜甫逃難逃到甘肅同谷時,全家饑寒交迫,只好到山裡跟著猴子撿栗子吃。他寫下《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記錄這一段凄慘歲月,其中第七首言道:

        男兒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饑走荒山道。
        長安卿相多少年,山中儒生舊相識,但話宿昔傷懷抱。

由此詩可見杜甫雖不貪圖功名富貴,但也不排斥。然而他有他的原則;事實上他三番兩次棄官而走,或拒不赴任,為此付上許多代價。但顯然杜甫並非幹練之才,也缺乏做官的手段。他是天生的詩人,遭逢亂世是他的不幸(他的才氣比祖父杜審言不知高出多少,而杜審言的官運就亨通多了),卻造福了千載以降的文壇。其實不用等到千載之後,比他小56歲的韓愈就崇拜萬分地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杜甫的現實人生是極為失敗的,但他在文學上不朽。這交易划算不划算?但這種交易是天才的專利,咱們最好先掂掂自個兒的斤兩;人家餓得半死畢竟還留下“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詩句,咱們餓死了能留下什麼?飽暖有暇,吟哦李杜詩篇,是千百年來俗人幹的風雅玩意,咱們既非天才,就從俗吧。

言歸正傳,“五陵裘馬”開啟了下五首秋興。秋興前三首虛寫夔州,後五首實寫長安,以此分野。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orthbridge&aid=3835083

 回應文章

Alexandria Quartet
Thank you
2010/03/12 07:51

I've always been very fond of Du-Fu's eight 'Inspired by Autumn' without knowing why; after all, they are not among the list of his most popular poems. Through your interpretations, I begin to see why and I thank you for that.

 

By chance perhaps, this essay you have written has done a better job in answering that hollering Pan-China Nationalist you had had a minor skirmish with the other day. In dealing with different cultures, he who looks for the worst from either world to blame for his own failure stays always the victim of what he tries so hard to seek. You on the other hand who keeps looking for the best within both worlds, are richly rewarded by the finest of what they each can offer.   

北橋客(northbridge) 於 2010-03-12 11:14 回覆:
大哥說得真好!謝謝。這也給我很好的提醒:與其虛耗力氣爭辯美醜,不如多花時間了解與呈現美好的東西。至于那醜的東西,只值按 delete 鍵所需的幾秒鐘。

李四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也會背國小國語課本裡的「春光好」喔
2010/03/11 08:17

我覺得你插進去那一句「燕子穿簾尋舊巢」在此處不妥。詩裡講的是水氣迷濛的秋色,燕子穿梭是因為將南遷過冬,而不是春暖了回來找尋舊巢。即便是燕子戀家不肯離去,也用不上引號裡的那一句。

或者是我沒看懂你寫的?

北橋客(northbridge) 於 2010-03-11 10:26 回覆:
說得有理。其實拙文關於“漁人,燕子”那兩句的解釋頗有漏洞,待我斟酌一番再修改。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