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秋興八首賞析(二)
2009/04/13 11:52:41瀏覽14630|回應4|推薦15
【秋興(其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
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
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
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


【注】
北斗:
北斗七星。

京華:
京城長安。

聽猿:
《水經注》言,“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奉使虛隨:
使,指劍南節度使嚴武。虛隨,是說到四川依附嚴武,結果一場空。

八月槎:
槎,木筏。“八月槎”的故事出於西晉張華所著《博物志》,大意如此:有個人住在海邊,看到一只木筏每年八月飄來,從不誤期。他聽說天河與海相通,欲一探究竟,便帶了糧食跳到木筏上,隨之而去。一開始還見到日月星辰,後來就渺茫恍惚,不分晝夜。十幾天後到了一個地方,像是個城池,遠遠望見宮殿中有婦女在織布,又見到一個牧童牽牛到河邊飲水。牧童見到他,大吃一驚,問他從哪裡來。他據實以告,並問這是何處。牧童回答說:“你去找四川的嚴君平就知道了。” 那人沒有上岸,又被木筏帶回海邊。他於是遠赴四川尋訪嚴君平;嚴君平查詢天象記錄,說:“某年某月某日,客星侵犯牽牛星座。” 一算時間,正是那人乘木筏飄至天河邊的時候。

畫省:
原指漢代的尚書省,為中樞辦公之處,粉牆上描畫古代名人的圖像,故稱為“畫省”。杜甫做過左拾遺的諫官,曾任職門下省,所以援引典故美稱為“畫省。”

香爐:
中樞辦公處有侍者負責點燭薰香。

違伏枕:
違,離開。伏枕,伏在枕頭上睡覺。違伏枕就字面而言是熬夜的意思。漢代尚書郎值夜班,特供被褥枕頭,此乃杜甫回想在門下省當值的舊事。

粉堞:
堞,城牆上端齒狀的女牆。女牆抹上白色的土(堊土),稱為粉堞。

笳:
一種古代的吹奏樂器,流行於塞北和西域一帶,因最初為胡人捲蘆葉吹之以作樂,故稱為「胡笳」。

藤蘿:
紫藤、白藤等的通稱。

蘆荻:
蘆,蘆葦。荻,
與蘆同類,生長於水邊或原野,秋天抽紫色花穗。

【解】
夔府孤城落日斜:銜接第一首的末句“白帝城高急暮砧”而來。詩人立於城頭,任由思鄉之情千迴百轉而不知時間之既逝,直到一片擣衣聲響起才驀然察覺暮色降臨。他看見夕陽斜暉灑在自己孤獨的身影上,而孤獨的山城亦浸潤於殘照之中,復有所感,遂再賦秋興。

每依北斗望京華:日頭既落,黑夜掩至,砧聲沉寂,繁星在天;詩人仰觀北斗,遙想京城的榮華。北斗七星
人人都認得,沿著勺口的方向走四步就是北辰(北極星)。北辰居穹蒼而不移,北斗永遠繞之而轉;詩人也是如此,雖風塵荏苒,其思念總以京華為原點。以北極星喻京城,其意甚明;杜甫《登樓》詩:“北極朝廷終不改。” 又有詩云:“巫峽西江外,秦城北斗邊”- 秦城即為長安。

聽猿實下三聲淚:就是“聽猿三聲實下淚;” 詩人說,他從前聽說三峽猿聲的凄涼,如今自己來到三峽,聽到猿鳴三聲後也真的流下了眼淚。評詩的人說“實”字用得好,我深有同感。貨真價實的情感,不需為賦新詞強作哀聲,文學作品到這地步,大巧不工,直觸人心。而除了精煉的詩,還有什麼形式能憑一字到達“不隔”的境界?

杜甫的一字絕技,精研有術。請看《蜀相》前四句: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自”和“空”兩字,用得多麼精確又不著痕跡。階上的芳草春來即綠,卻是為誰而綠?枝上的黃鸝婉囀而歌,又是為誰而歌?綠色不過是季節的步伐,鳴唱不過是萬物的生息,與人間的“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何曾相干?這兩字讓祠堂的森森寧靜浸透了讀者的想像。

奉使虛隨八月槎:仰觀天上星雲河漢,一則故事浮上心頭:傳說有人乘著八月飄至的木筏到了天河邊,見到牛郎織女。詩人想到自己因逃荒離開關中到四川依附劍南節度使嚴武,在他幕中做官,原指望能跟著回到長安,結果計劃成空,豈不同“八月槎”的故事一般虛無縹緲?與上句虛實相對,表達無奈的了悟:爭逐期待終成虛空,只有貼在頰上的熱淚是真實的。

杜甫瞻北斗觀銀河,因而聯想到有人乘木筏到天河邊的傳說;再者,八月槎的故事中有一四川奇士嚴君平,而嚴武是四川節度使,兩者雖無關聯,但姓氏地名之巧合亦具提示效果。歷來的注解皆認為此句包含兩個典故:“奉使”指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尋找黃河的源頭;“八月槎”則出自張華的博物志;杜甫將兩個典故合而為一了。我認為扯上“張騫出使尋河源”的故事未免牽強;奉使何必張騫?張騫出使通西域諸國是大事,碰巧找到黃河之源則是枝節,不管怎樣,與本詩主旨皆不相干。可見古人解詩也會因循胡扯,不可盡信。

畫省香爐違伏枕:詩人憶起京中為官在門下省當值的日子,省中雅致富麗,粉牆上丹青描繪歷代名人的圖像,香爐中薰香裊裊。省中備有精潔的衾枕,但熬夜值班則不得伏枕休息。 “違伏枕”深一層的意思是指承平盛世不再。(此句解釋也與歷來注解略有差異)。

山樓粉堞隱悲笳:而現在呢?一樣是不眠的夜,詩人卻伶俜
邊塞山城,聽到悲切的笳聲從城樓粉堞後面幽幽吹起。“粉堞”對“畫省,” 筆觸含蓄。“隱悲笳”一面描摹實景,一面抒發難抑的悲憤。“隱”字沉鬱,如掩泣;“笳”係胡笳,暗指禍亂中原的外族。蔡文姬的長詩《胡笳十八拍》說道:“干戈日尋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煙塵蔽野兮胡虜盛,志意乖兮節義虧。對殊俗兮非我宜,遭惡辱兮當告誰?笳一會兮琴一拍,心憤怨兮無人知。”

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不知不覺,夜已深了。你看!原來照在石上藤蘿的那片月光,已經悄然映在沙洲的蘆荻花上。用月光的移動側寫時光的流逝,似大提琴的低吟,其美不可方物,是以八首之中我最愛這闕。 “石上藤蘿”,工筆細描小園月色,初露的月光灑在石上、也灑在石上的爬藤;那石頭是一塊石頭,而非一片石頭。“洲上蘆荻,” 則大筆渲染江岸遠景;那花不是一朵花,而是一片花,要月亮當頭方才得見,這是因為三峽的地形使然。水經注說:“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可見要等到夜半時分,月光才能突破崇山峻嶺的遮蔽,照射到江上。總之,夜深沉,月攀高,月光的映照也由近及遠

第二首的章法更勝第一首,但嚴謹的章法藏在溫柔的情感底下,如四部合唱中的低音部,烘托樂曲而不喧賓奪主。從暮砧到落日,從落日到星斗,從星斗的轉動到月光的移動,是時間的結構,詩人的情感在其中開展,層次井然。從三峽到北斗,從孤城到長安,從山樓到畫省,則是空間的結構,詩人的思緒在其中往返交織,虛實相屬。時間原是動態的,但日落月升,晝盡夜來,斗轉星移,一片月光從石上藤蘿移轉到洲前的蘆荻,動態的時間似乎凝結可以預期。空間原是靜態的,但詩人穿梭於今昔對照的空間中不能自已,反而不得安定。記憶中美好的長安已逝,現實中的猿蹄和胡笳又一再刺痛他,他當何所歸依?這動靜異位的時空結構展現的張力,拉扯著詩人自己;他透過藝術的淬煉將其融入嚴謹的詩律當中,重新呈現巨大的時空張力–這真正是詩的精髓!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orthbridge&aid=2841814

 回應文章

狂老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畫省,,,此句正是最精華處!
2014/03/08 17:03

於心有違的遭遇,而悲從中來!

謝謝版主!


老子曰:道遠而險. 高子註:登高臨遠低浮雲 尋幽探險明道路

普希金 酷不停囉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我試試看 ...
2009/04/14 12:37
寐賽  我的台語太破
北橋客(northbridge) 於 2009-04-19 22:10 回覆:
寫宮中景物的詩,確有不少詰屈聱牙者。如李商隱:“金蟾囓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又“畫省香爐違伏枕”,省讀如臺語“外省”的省;香讀如 pang,枕讀如“禁”。閩南語或客語之中極少捲舌音,是以若能以古漢語朗誦舊詩,其鏗鏘韻味必與捲舌不休的北京話大大不同。

普希金 酷不停囉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畫省香爐違伏枕
2009/04/14 07:52
不太喜歡這句 依工部先生的功力  理應更好  此嫌詏口


北橋客(northbridge) 於 2009-04-14 10:20 回覆:
用閩南語或客家話念,效果會不一樣

李四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多嘴的李四忍不住……
2009/04/13 23:57

紫藤是春季開花,蔦蘿在仲夏,感覺上曾經映照過山石藤蘿的月光移照在秋天的蘆荻河岸,季節更迭的時空變換是更強於初夜 / 夜深的。

最近我家紫藤開滿牆,空氣裡都是濃郁的紫藤香氣,所以看了你的賞析就想到這個,忍不住多嘴了。莫怪。

北橋客(northbridge) 於 2009-04-14 05:06 回覆:
李四小姐觀察仔細,所問切要。不才試答如下:

1)如您所言,藤蘿確於春天開花,但詩中並未明言“藤蘿花。”

2)“石上藤蘿,” 用工筆細描小園月色,初露的月光灑在石上、也灑在石上的爬藤;那石頭是一塊石頭,而非一片石頭。“洲上蘆荻,” 則大筆渲染江岸遠景;那花不是一朵花,而是一片花,要月亮當頭方才得見,這是因為三峽的地形使然。水經注說:“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可見要等到夜半時分,月光才能突破崇山峻嶺的遮蔽,照射到江上。總之,夜深沉,月攀高,月光的映照也由近及遠。(此段已補入文中)。

我原本將“石”解作“山石,” 意思過狹,已加修改。謝謝你提到貴府園中的紫藤,讓我有“小園月色”之悟。甚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