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流浪博士夏志清在奧斯汀
2020/03/08 07:48:25瀏覽2267|回應0|推薦1

Huston-Tillotson University 是奧斯汀一所規模很小的基督教大學。它歷史悠久,創校於1875年,是奧斯汀最古老的高等學府,比奧斯汀德州大學還要早8年創校。它的學生大多數為非裔,而族群多樣性正是它引以為傲的歷史特色。我在奧斯汀30年,這所大學我一向未曾留意,但最近讀《夏志清夏濟安書信集(卷三)》,才知道它在台灣文學史上竟然有一個地位。

夏志清在1951年完成耶魯大學的英文博士學位。畢業後他未能覓得教職,還好政治系教授饒大衛聘他參與編寫一本供美國軍官參閱的《中國手冊》,年薪4000鎂。第二年,他以撰寫中國現代文學史的計劃獲得了洛克斐勒基金會的研究補助金,留在紐海文擔任耶魯英文系的研究員。三年之後補助期滿,而書尚未完成,夏志清只好離開紐海文。他像今天台灣的流浪博士一樣,追逐著短期的教職而漂泊於大大小小的學校之間,第一站是到安娜堡的密西根大學擔任訪問講師。

1956年,在安娜堡待了一年之後,夏志清來到奧斯汀,在當時還是學院的Huston-Tillotson College擔任英文教授,年薪4800鎂。夏志清知道在大城市教高中的薪水都可能更高些,但Huston-Tillotson College的校長殷勤延攬,又給他教授職銜,他就接受了。

當時夏志清的長子甫因腦膜炎夭亡,由懷有身孕的白人妻子Carol開著一輛破車,冒著溽暑從安那堡千里迢迢來到奧斯汀,才發現這裡天氣炎熱,沒有冷氣難以工作。不久妻子產下一女,再為人父,欣喜之外也更為忙碌。旋又水土不服,腹瀉併發寒熱,就醫發現感染了肺炎。夫妻倆在短短幾個月之間喪子生女北遷南徙,生活正自喘不過氣。而他每周要花很多時間上大一、大二英文,學生又不是耶魯、密西根那樣聰穎的學生,作業太多,改不勝改,非常頭痛。幸好他與在台大的哥哥夏濟安長期通訊,一封封的長信飛越太平洋,親情、學識交流,還不至於斯人獨憔悴。

當時夏濟安擔任《文學雜誌》主編,跟弟弟邀稿。便在這一年,夏志清完成了長文〈張愛玲論〉(Eileen Chang)英文稿,由夏濟安譯成中文,分兩部分以〈張愛玲的短篇小說〉、〈評「秧歌」〉為題刊於《文學雜誌》第二卷四、六兩期。此文一出,震動文壇。當時台灣知道張愛玲的人不多,這篇宣稱張愛玲是「今日中國最優秀最重要的作家」,而〈金鎖記〉是「中國從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的文章一舉奠定了她在台灣文學的崇高地位,並開啟了綿延不衰的張愛玲研究。這篇文章的原稿後來收入1961年耶魯大學出版的英文《中國現代小說史》第十五章,書中夏志清以42頁的篇幅寫張愛玲,而只用26頁寫魯迅,其抑魯揚張的評價,至今猶讓許多大陸文壇人士恨恨不已,然而這本經典巨著,要影響到好幾代研究中國文學的西方學者。

而這篇文章,便是一位年輕的流浪博士,後來的文學界泰斗,在他人生最慘淡的時期,在奧斯汀一間小小的「黑人大學」中完成的。

在奧斯汀屈就了一年,夏志清繼續他的流浪博士生涯。這年他漂泊到位於美、加邊界的小城波茨坦,在紐約州立大學分校的師範學院擔任副教授,年薪6000鎂。結束在奧斯汀一年的「放逐」令他開心,但他還要流浪到1962年才在哥倫比亞大學找到終身歸宿。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ilnimest&aid=13196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