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傳統
2011/01/12 20:58:12瀏覽151|回應0|推薦4

    魯迅的文字,不似一般的小說,非要以濃烈的筆觸刻畫出觸目驚心的情感。相反的,讀他的小說,總有一種心情,像是在等待一部舞台劇開場之前,燈光全暗,朱紅的絲絨大帷幕緊閉著,所有的一切都是從黑暗中一點一點的加入光亮的元素,在微亮中摸索著仿若真實人生的角色,的一種預期悲劇與沉痛的心態。

    帷幕在舊曆年底的新年景象裡拉起,從敘述者的口中,可以看到魯鎮上傳統祈求好運的習俗-祝福的準備景象。在寒冬中的畫面,只有戴著銀鐲子用力清洗雞鴨的女性臂膀,特別的鮮明。從魯鎮裡,祭祀是男人們的事,女人僅只負責準備福禮這件事看來,男尊女卑的意識,到了現代其實也好不到哪裡去。只是現代社會把對女性的鄙視,放到了心裡去,不好大聲張揚,只有在看到前面的車開得特慢時,會嘀咕著:這一定是女生開的車。諸如此類。

    祥林嫂,一個傳統社會的女人,婚配不由己,命運不由己,像物品一般。丈夫死去,必須從山上被帶到鎮上,出賣自己的勞動力,來換取溫飽,一方面不給夫家帶來負擔,一方面還可以為夫家攢點兒銀子。牛一樣健壯的身體,積極的做事態度,在沒有遇到任何困擾自己的事情之前,也就沒有任何的想法,做就是了。沒讀書,不代表沒感受。被抓回山上被迫再嫁,一邊掙扎一邊認命的接受,生了兒子,又不會餓肚子,日子也可以就這麼過著。

    常常是這樣的,生命中的挫折、困頓、難堪、痛苦,隨著時間年歲的積累,慢慢的成形、出現,考驗自己對生命無常變化的忍受力。很多時候,因為生命責任而必須繼續往前走,所以常常有意無意的接受這些屬於人生裡不怎麼愉快的挑釁。然而,接受,不代表這些傷害已經消失,只是假裝它不在,事實上一件一件的,像泥炭一般,已經在心靈生命裡形成了一座座的小火山。

    祥林嫂的火山,就在重返魯鎮之後,被看客一般的柳媽給點燃了。生命當中的挫折,不說,是沒人知道的。說了,是沒人不等著看笑話的。柳媽同為女性,做出了令讀者不齒的行為,不僅沒有對身心受創的祥林嫂施以援手,甚至落井下石,把祥林嫂推到了一個更不堪的境界。或許我們不齒柳媽的作為,但柳媽也可以說:我不需要符合你們的期待呀。

    是的,總是置身事外可以把事情看得更清楚。這是小說的功能,讓我們從事件的進行當中看出端倪,看出主角自己也不怎麼清楚的傷害,讓小說的情節推動我們對事情有進一步的思考,不是單向的思考,而是跨時代的互感與反省。

    魯迅的小說,讓我們看到了角色的執迷與糊塗,讓我們看到情節鋪陳的背後,對大環境的悲憫與不安,讓身在二十世紀的我們,雖沒有經歷五四時代的洗禮,也還是讀出了不隨著歷史時代變遷起舞的人性。那種不堪的、等著看別人笑話的,屬於人性裡的卑劣,是一種共通性。平常我們不會去注意這個部份,一旦遭遇了,才會發覺這樣的人性,多麼令人不齒。而讀魯迅的小說,這個屬於人性共通的部分,活生生的從文字展現在我們的眼前,逼迫我們思考,這是魯迅的功力,也值得讀者深深的檢討。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ientseng&aid=4789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