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蔣公與瓊瑤文本多義,保留『中正紀念堂』吧!
2021/09/11 09:03:49瀏覽1870|回應5|推薦8

轉型要往後看,正義要當下看

46年前的蔣介石,蔣介石還活在政治舞台時,到底發生哪些事?
46年後的今天來看,除了政治的功過議題外,也是時代文化文本議題。
促轉會2021年9月8日拋出中正紀念堂改制為「反省威權歷史公園」計畫,強調將拆除先總統蔣中正的銅像,並改造堂體外觀,預計半年內提出配套法案。
蔣介石的功過與當年的各種政治故事,再度成為政治人物之間攻防的議題,台灣的轉型正義是前事放在今天的轉盤上來看,想給歷史人物定一個最終的調,下另一個註解,這個政治上的偏執,數十年來一直不停歇,想要證明什麼?想給一群人什麼公道?這個怨與人性裡的願,形成強烈的對比。
時間回到蔣介石逝世當年當日,我正在讀小學五六年級,我依稀還記得許多民眾悲痛哀嚎大哭,當時只有老三台的媒體,媒體大幅報導該則新聞,政府下達禁娛令,機關學校也降半旗,台灣境內以國葬來處理蔣公逝世。
蔣介石的『陵寢』曾在多年前228當天被年輕人噴漆,當年的清明節只好不開放,而轉型正義的大旗,針對蔣介石的功過,開始緊鑼密鼓的調查中。
蔣介石逝世後,還設立了先總統蔣公逝世紀念日,在2007年陳水扁執政時代廢除。
我還記得我們寫作時,寫到蔣介石時,都要寫『先總統 蔣公』,要空一個表示尊稱。
蔣公所帶來的時代啟示,我想談的並不是轉型正義所要彰顯的正義,而是回到時代與文化來看,我們對於歷史人物的態度、敘事角度與視角,如何取鏡收音?才更貼近當年。
歷史的功過,別忘了,要從歷史發生時間序來論述,時代的背景與人民的思想,政治環境與國際的困境,都息息相關。
當年許多人對蔣公的感恩與不捨,是可以理解的,黨國時代民族救星的用語,也符合當時的一元價值觀,把當年的那些故事,拿到現在多元與民主時代來對比,當然,就成為一則笑話,也不符合人性邏輯。
舉蔣公看小魚力爭上游的故事,小時教科書裡寫這一段,對於小朋友而言,是有啟迪做大事,人要逆流而上的意義,但仔細去推敲小魚逆流而上這段情境,蔣公的故鄉有無鮭魚?既是小魚,豈是生長在較高緯度的鮭魚?其他迴流的魚類,有可能嗎?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蔣公看小魚的故事,若不是真的景象,蔣公自己當然不是魚,無法理解魚的行為,但對自己的惕勵,是值得當故事說給小朋友聽,這段故事,有人生的隱喻。
說給小朋友聽的語言或寓言故事,許多爸媽們都很奇幻魔術,吸引小孩並希望他們能夠有一些啟發。
重點就是如果不是真的景象,而是杜撰的小故事,也把它放入教科書,在當年來看,恐怕也是編故事者的政治正確與巧思。
如果,大家看過瓊瑤的小說,看過瓊瑤的電影,這個劇本與故事中人物的對話,以現代人的愛情觀來看,以現代人對口語表達上的詞語來看,會覺得不可思議。
早期,瓊瑤迷了多少人,多少人看過她的文學作品與電影,也曾被劇中人物感動,她現在的文本,也還在小說市場裡,並未下架。
瓊瑤是當年影劇娛樂市場裡的當紅招牌,捧紅了林青霞、秦漢、秦祥林、甄珍等知名演員。
蔣公是當年兩岸對抗歷史裡的政治強人,國共內戰與對日抗戰,死傷無數。
蔣公的晚年時期,瓊瑤的作品已經拍成電影,那個二元對立的年代,愛恨交織的文本,是一元框架下的價值觀。
戰爭的殘酷與輸贏塑造了兩岸的政治文本,二二八的傷痛是另一個悲劇的台灣政治劇本,看這些故事或人物角色,從當年的環境與人的角色與思維來看,我們可以理解時代脈絡。
電影或電視劇把人物演的栩栩如生,壞人變得更壞,好人變得更好,二元對立一直都是文本裡的基本設定,蔣公偉不偉大?看兩岸的電影或電視劇文本,偏向是一定會出現的。
換句話說,我們對蔣公的功過,若是透過事件追溯、文本或評論裡的言論上各自表述,參考文本言說裡歸納整理出來的蔣公外,更應該在時間序上完整視角對待蔣公,這些包括實際生存在二次大戰期間剿匪抗日的蔣公,帶領台灣佈局台灣反攻大陸期間的蔣公,建設台灣的蔣公,鞏固政治勢力的蔣公等等視角,這些視角看到的蔣公,一定有相當程度主觀認知差異,早年與蔣公一起共事者,也早已化為塵土,誰能還原真實的蔣公?
蔣公要成為希特勒一樣的萬惡不赦,早年反抗蔣家的人才是悲劇英雄,迫害才能伸張,這對當年同樣在蔣家世代統治下善良台灣人民而言,情感上也不見得認同。
沒經歷過戰爭,在戰後台灣成長的這一代,沒有兩岸間的歸鄉情感,對蔣公的詮釋常在小故事或偉人情節裡同步誕生了虛假意識,本身就是當代文化政治經驗,沒有人可以重新透過轉型的正義解釋,來抹煞真實生活裡的文化記憶,回到當年去看當代,如今的轉型正義,才比較可能產生世代認同。
轉型正義目前面臨的難題,並不是國民黨政治上的對抗,而是跨世代認同上,並沒有得到多數共識。
轉型正義最大的問題,是往前轉型,不是往後轉型,是用現代的視野與價值觀去定調當代的歷史人物功過,這只會失之偏頗。
轉型正義最大的模糊,看似和解,實為定罪,要找出威權時代功與過的比例及調查其附屬組織,讓緬懷威權的符號消失,偏偏走過歷史的人,都不是用這種態度看待歷史。
中正紀念堂就是中正紀念堂,我們學生時代裡拍照的地方,威權的符號看似存在,但意涵早已經實質消失,或許還有人緬懷或感恩,但這就是歷史。
二二八紀念館有人紀念,這也是歷史,歷史不會消失,追查歷史真相,透過組織、法律或媒體已在進行,既然轉型平台已經形成,請用轉型思維與共識來說服民眾,不要用轉型結果來定調歷史。
用現代斷裂記憶的身體與大腦,拼貼飛逝已久的靈魂,就怕拼不出來的,就自己想像與連結畫了出來,這並非歷史啊!
標題是『蔣公與瓊瑤文本多義』,一位已離世,一位仍是知名作家,請用文本心情看待瓊瑤,勿用文本態度看待蔣公,如果兩者您就只能看到文本,也請相互主觀,多元定義,別再偏執看待歷史人物。
我心中蔣公並不是偉人,後代及結局顯然非預期,他及附屬於他的,也只是段歷史。
當年,我是看三廳電影長大的,我也還會唱『蔣公紀念歌』,要我嘲笑自己的視覺記憶嗎?還是諷刺自己被洗腦?這是我在台灣成長的印記,我也是在跨世代裡見證某一小段的歷史。
歷史沒有對錯,轉型更大的意義是療癒人心,『怨』與『願』音同義不同,讓『怨』和解,讓『願』共生吧!
至於『中正紀念堂』變成『反省威權歷史公園』,它已經不像歷史了。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iennien1234&aid=167581860

 回應文章

終南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3/02/22 11:38


終南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3/02/22 11:34


一畝桑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9/14 18:30
大作言之有物

路人丙
2021/09/12 09:24
你心中的蔣介石當然不是偉人,他又不像蔡英文會餵你飼料.

路人乙
2021/09/12 07:23

"正義就是正義" , "正義"一旦轉型就"不是正義".

轉型正義? 向左轉? 向右轉? 向前轉? 向後轉?

沒有什麼"西德模式"或"南非模式", 都是後朝 "清算"或“清洗” 前朝的口號和手段而已.

歷史的規律罷了 ;但別忘了 " 歷史的規律是會循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