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5/10 16:06:04瀏覽14421|回應0|推薦33 | |
海拔一千五百公尺的新竹縣尖石鄉泰崗部落,六十六歲的江秋玲帶著三個孫子女在豬舍裡忙,她左手指著一隻母豬,氣說「牠阿,不負責任,只顧自己吃,把剛生下的六隻小豬都壓死了」右手指另一隻「這隻生了十三隻小豬,就算奶水不夠還是努力餵,但是真的太累了,五隻小豬死掉剩八隻,但是還能怎麼辦呢?」 母豬的寫照,正和江秋玲的命運一樣。她是十二年前全台皆知的「水蜜桃阿嬤」,獨力照顧因為不堪經濟壓力自殺的二女婿、小兒子、媳婦留下的七個內外孫子女,還有生病婆婆和丈夫。
這些年,當年的孩子陸續長大,但又多了一個大女婿病故、女兒無力照顧而留下的小二孫子小各要她養,「當年的七個變八個,我好怕接下來還有,我已經老了,怎麼辦呢?」
十二年前的分別
有些人和事,在接觸時因為感受太多太滿,很難在第一時間理出頭緒;「水蜜桃阿嬤」就是一個這樣的故事。
十二年前,我報導江秋玲一家的故事(記者的禮物http://blog.udn.com/nien/716751),描述她含辛茹苦卻堅毅照顧七個孫子女的故事,後來她成為商周的封面故事,更成了紀錄片主角,一家人突然爆紅,也引發不少社會正反議論。 報導後幾個月,我轉換新竹縣採訪轄區到新竹市去,特地到尖石一趟與他們說再見,當天是秀巒國小的註冊日,我當初第一個接觸的孩子紫藍,已經從國小畢業,到台北的國中就讀,她希望在國中勤練柔道,未來能闖出一片天。我坐在國小的搖椅上,跟著其他孩子一塊等阿嬤開車來接他們放學。 我問孩子們這些日子的感受,他們說,媒體的強勢介入,政治人物想靠著他們爭取曝光,讓一家吃不消。「還好,暑假過去了,大家都忘記我們了,我們又可以當正常人了」另一個即將入高中念書的大女孩說。 阿嬤江秋玲則無奈的笑說,「日子還是要過呀,大家都走了以後,小孩還是要有人顧」鎂光燈走了,錦上添花的人走了,堅強的阿嬤還是得挺直腰桿,努力為7個孩子打拼。
十一年過去了,去年我因為報社「隔代教養」專題再訪她,心裡的情緒仍然很滿,又過了一年,原想趁著母親節到了,把去年採訪感受寫下,卻在此時接到報社訪問她怎麼過母親節的任務,打電話聯絡又剛好她要參加孫子的母親節活動,「冥冥中一切注定」這篇文章的成形。 她是念慈阿,阿婆的老朋友了 去年的採訪,因為沒錢繳電話費,她的手機只能接收不能撥出,加上山區原本就沒把手機帶身上習慣,讓直衝她家的我第一時間撲空沒找著她,望著茫茫山頭,該到哪找人?
在山上採訪多年的經驗,讓我學習到,最笨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我沿著山路找路旁的農田,一個個找,果然讓我看到開著農車載孫子女下果園的她。
即便是十一年未見,但江秋玲仍如過往般熟悉,一句「她是念慈啊,阿婆的老朋友了。」更讓從新竹市區一早開了近3小時入新竹縣尖石鄉後山的我,心頭覺得很暖。
我拍著江秋玲帶著孫子女餵豬,拔菜,為水蜜桃樹修枝,與山下的喧鬧和快速變化不同,山區的風很寧靜,時間彷彿靜止般,就如同江秋玲的人生一般,似乎該往前邁進了,卻又彷彿被凍結般,依然停在原點。
水蜜桃養大8孫
這十一年,江秋玲的內外孫從7個變10個,她的生活依然如常,每天到果園裡忙著剪枝、施肥,果園收入好的時候一年可收入30萬、如果氣候不佳一年5萬都不到,還要靠打零工補貼,她翻開存摺,戶頭裡餘額常只有3萬元不到「原本的7個孩子兩個開始工作了,但其他的還在念書,每個月生活費要1萬多,不努力怎麼行?」膝蓋老化、心臟病卻都不敢看醫生。
當年7個孩子中,年紀最小的5歲小豹如今已經16歲,多愁善感的他這些年一直無法從父母雙亡陰影中和外人眼光走出,「反正大家都覺得我會不好,我幹嘛要努力?」小學就開始喝酒、抽菸、吃檳榔,國中沒畢業、高一輟學,如今在當板模工人,是江秋玲最掛心的孩子「我怕哪天又帶孩子回來讓我養,老了阿,不能再加小的了。」
我們長大再讓你去讀書
江秋玲沒上過學、只會寫自己名字,她笑說曾問孫子女「我要不要去讀書?小孩子說『好阿,阿婆你去讀書,可是我們的讀書錢怎麼辦?等我們長大,再讓你去讀書。』可是那時候我老了。」說完,笑裡滿是淚,怕被看到,連忙轉過頭偷偷拭淚。
這些年,江秋玲已經比較少哭了「不要像以前,愛哭鬼。」,她指著大學放寒假回鄉探望她的大孫女小涵說「她看到會說,阿婆,哭不好,以前我抱她哭,現在她抱我,可是7個小孩長大了,還有第8個怎麼辦?你們長大了,結果就又有新的要照顧。」
難過的時候,她會罵兒子、媳婦的遺照「你們怎麼可以離開?把小孩都丟給我照顧,可是有什麼用?他們又沒辦法回答了。」
最大熱情的午餐
午餐時間到了,江秋玲翻開冰箱,沒有肉,只有家裡自己種的青菜,因為我的到訪,害怕中餐太寒酸,她連忙要放寒假返鄉的孫女小如到雜貨店買鮪魚罐頭加菜,往鍋裡丟兩大包麵條,再加上5顆蛋,就是她招待客人的最大熱情,我走到一旁小雜貨店買了飲料、零嘴和罐頭加菜,小二的小各和幼兒園大班的小宥笑得合不攏嘴。
用完中餐,暖暖冬陽下,江秋玲牽著2歲最小外孫女的手,和已經大四的小涵,繼續到果園去上工,讀教育系的小涵跟阿婆說「我以後要回尖石鄉當老師,陪阿婆。」江秋玲欣慰的笑了,但也不時回頭看看調皮的小各有沒有乖乖待在家,就像她這些年一直做的,牽掛,始終無法放下。 成長可以不那麼艱辛嗎
在北部大學就讀教育系的小涵,是「水蜜桃阿嬤」最大的孫女,她已計畫好未來,今年報考偏鄉教師,盼能及早回鄉陪伴阿婆。我問她「好不容易走過這11年,你想對同樣家庭的孩子說些什麼?」
她認真想了想,說「就算是隔代教養,還是有很多家人愛你」,她也感謝阿婆給她正確觀念「不要怕辛苦,不要只選輕鬆的路走」,現在累一點、多承擔,以後就可以輕鬆一些。
第三個孫女小如,目前讀護理科三年級,她也鼓勵跟她一樣背景的孩子「不要太在乎別人的看法,多看在乎你、喜歡你的人對你的看法」都可以讓成長過程變得不再艱辛。
母親節的願望 又是一年過去,今年採訪江秋玲如何過母親節,她卻又有難題要解。這一天,她到孫子就讀學校,參加校方舉辦的母親節活動。因為學校離部落區的住家太遠,後山學生一律住校,難得與孫見面的時光,江秋玲臉上掩不住笑意,但被問到母親節願望,她卻皺眉嘆氣「今年水蜜桃沒有了,我只希望可以找到打工的機會,不然6個孫子怎麼辦?」
原來,今年遇到暖冬又乾旱,桃樹至今都看不到花苞,讓一年仰盼的收入可能告炊「什麼都沒有了,都完了,要去找打工,可是要去哪裡找打工?」
「阿婆,母親節快樂,您辛苦了。」小各甜膩膩的向江秋玲撒嬌,祖孫倆的母親節大餐就是在學校共進營養午餐,邊欣賞學生舞蹈表演;江秋玲看著小各,12年來「8個孫子的母親節,都是和我一起過,好不容易從媽媽變阿婆,怎麼知道竟然又從阿婆變媽媽。」
母親節要到了,但「母親」兩個字卻沉沉壓在江秋玲的肩上,是數倍不可承受之重,摟著小各甜笑接下「母親節快樂」祝福時,她的眼裡有揮不去的陰霾。
為母則強 為嬤呢
第一次和水蜜桃阿嬤見面,我連男朋友都沒有;去年的採訪,我懷了第二胎,今年再訪,我的孩子已經滿周歲。要帶兩個孩子,還要兼顧工作和家庭,對我來說,是相當艱難的挑戰。
我無法想像,如果是我,該如何在把孩子拉拔長大後,好不容易等到可以含飴弄孫,卻要「當媽」人生再重來一次,還要用「愛與包容」讓所有孫子都能身心健康的長大,但是江秋玲始終沒有放棄。這樣的勇氣,我想我還沒有。我對她,只有滿滿敬意。
為母親致敬,祝福所有的母親,所有以各種身分代母職的人,都能母親節快樂。 |
|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