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4/22 15:57:34瀏覽350|回應0|推薦0 | |
又是學者式一廂情願. 台灣作為”小國”, 夾在大國政治旋渦中, 焉有不選邊站的自由?美國才是台灣背後最大老闆, 美國叫你站, 你敢不站? 不站的話, 軍售馬上出問題. 現有裝備維修補給脫線, 後勤訓練不到位, 通指情報不順暢, 台軍就急了. 為何急?一旦軍備出問題, 面對強大的解放軍”隨時要打過來”的威脅, 完全無力應付. 這就是台灣的死穴. 它最怕的, 就是阿共仔打過,到時台灣就完蛋了. 為了不完蛋, 說怎樣也得緊靠美國, 以繼續獲得安全保障. 那怕這個所謂保障, 也是似有若無, 似實又虛, 它還是寧可相信美國老大的”誠信”. 因為同中共談判, 中共更不可信! 誰想被消滅呢?誰想被統一呢?求生存是人類的天性, 面對生命遭受威脅, 抓緊一個安全的東西, 或者可以抵擋的武器, 是正常反應. 不這樣, 才不正常哩. 至於有無用錯方法,又另當別論. 既然這種心態沒法改,幾十年來都習慣了美國提供的軍售. 美國只需抓住這個死穴, 敢教你台灣不聽話? 新加坡國雖小, 卻沒有像對岸那種龐然大物一直”威脅”要”吃掉”它. 新馬關係說不上水乳交融, 大抵相安無事. 馬來西亞的體量, 亦未大到吃得下新加坡那種. 馬來西亞對新加坡的軍事威脅, 對比兩岸之間, 是小太多了. 美新雖有聯防關係, 新加坡奉行自主外交政策, 美國能威脅斷絕軍事合作嗎?即使斷絕,新加坡亦無”阿馬仔要打過來了”的擔憂好嗎? 既然無此擔憂, 就不怕你美國用斷絕軍事合作為要脅, 要求它站這站哪了. 對不? 台灣領導人也許真想走自主外交路線, 無奈身旁的國防, 國安高層, 皆清一色親美派. 那怕某個領導人真有GUTS, 說: 不怕, 美國斷軍售就斷吧, 台灣的安全靠同中共談判, 來獲得解決. 我們去談談吧......”它身邊的國安人員必定出來阻止: “唔通啦主帥, 中共不可信, 你敢保證它就不會打過來?不怕一萬最怕萬一啦. 台美軍事聯繫不可動搖啦.....” 那它又能怎講?國安高層的顧慮不是沒道理啊. 若然這個領導人不怕死, 一意孤行, 等著它的, 必然是埋伏在政府高層裡的美國暗椿, 把它幹掉! 從老蔣”簽賣身契”給美國起, 台灣黨政軍高層, 絡繹不絕派往美國學習, 研修, 受訓. 高官子弟出國深造, 大都前往美國. 美國人知道它的底細, 也就半賣送了. 高官親屬, 又多少人移民美國, 創業置產. 台灣人在美國究有多少利益, 真是難以算清. 所以說, 台灣政府高層, 軍中領導, 有被收買成為代理人的, 自屬合理推測. 當然也有日本系統的, 但日本背後的老闆也是美國, 故暫不論. 既然政府高層都佈滿美國線眼, 有那個領導人敢亂動?敢擅自出主意? 幾十年來, 美國對台灣的軍售, 似有若無地提供了安全保障, 一定程度遏阻了中共對台的軍事企圖. 台灣這個小小朝廷, 得以苟存活命, 不致馬上被滅. 但要自主? 要尊嚴?想太多了.你台灣想搞些甚麼网, 想出甚麼招, 問過美國先! ==================================================== 2022/04/20 中國時報 黃介正
新加坡李顯龍總理最近訪問美國,談到「不要順理成章地把烏克蘭問題定義為中國已經站在錯誤的一邊,讓這個問題變成一個民主主義與專制主義之間的鬥爭,因而孤立中國,這將使兩個大國之間本已緊張的關係複雜化。」如果在台灣有人這樣講,不知會不會被定性為「政治不正確」?立即被貼上「親中」標籤?然後網民大舉「出征」? 此次俄烏戰事,新加坡是東協國家中首先呼應美國,對俄羅斯實施制裁的國家,但李顯龍也在訪美時直白告訴拜登總統不要孤立中國。「親美」或「親中」的標籤,還真不好往新加坡額頭上貼。 台灣不是烏克蘭,也不是新加坡,雖然都處在強權夾縫之間,很難以簡單邏輯進行類比,卻必須要對自己的生存與發展利益做理性的評估。如果「台美關係最好的時候」,與「兩岸關係最差的時候」是當下並存的敘事,我們是不是可以「中美兩者皆為霸,只好選擇善霸」的二分法,而概括國家安全戰略途徑,值得思考。 台美關係不是沒有邊界,《台灣關係法》係因斷交而生,雖然記載對台原則性的安全承諾,但雙邊既非同盟之約,也非美國「一個中國政策」的全部,政策實踐的寬緊,皆由美國政府片面詮釋。台美可以理念相近國家形容,卻非「不封頂、無上限」的關係。 兩岸關係不是必然寇讎,《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係因「國家統一前」,規範兩岸人民往來而制定。實施30年來,雖然台海情勢偶有張弛,兩岸關係多有變化,但雙方持續擴大的經貿依存與民間往來,驗證兩岸可以是「無深仇、不打仗」的關係。 台海的和平與穩定,既不能是一廂情願的浪漫,因為敵意往往不能完全操之在己;也不能是一路走黑的挑釁,因為善意的積累確實為避險離禍之必要。所以台灣在提升堅強國防實力與人民安全自覺的同時,也需要有預防危機與降低風險的政策規畫。 無論是處理對美關係或是管理兩岸關係,台灣在辯論要不要「選邊」的問題之前,就已經要面對同時與兩強「周旋」的現實,將一隻手綁在背後,很難因應可能的變局。 「親美」或是「親中」,標籤是別人貼的,但國家利益卻要自己來維護。此台灣所必須以天下之大本與達道,而形成「致中和」的國家安全戰略思維。 歷次總統大選,台灣選民關心的焦點基本上是「尊嚴、安全、繁榮」三項價值並重,投票取向則會因時勢而有優先順序的排列。過去民眾期待兩岸「大三通」的經濟紅利,「繁榮」就被凸顯;大陸若對台外交打壓或態度強硬,「尊嚴」即成首選。過去很長一段時期總是排在第二順位的「安全」,會不會因國際認定台海風險加大及俄烏戰事影響,成為下屆總統大選的首要關切,我們拭目以待。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