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11/05 11:43:22瀏覽3526|回應31|推薦127 | |
這兩天大家的焦點好像全在美國大選上 相對地,關心台灣當前缺水現象到底有多嚴重的人似乎少之又少 對於桃竹苗農田遭無預警「停灌」一事 農民(11/4)北上行政院抗議的報導,更幾乎被淹沒... 颱風來是災害,沒想到颱風不來也是災害 今年自 1964 年以來,首次沒有颱風的乾旱年 也因為水情吃緊,農委會公布桃竹苗地區停灌 上次大旱要農民休耕,農民充滿無奈 這次稻子都已經抽穗才停灌,更要農夫硬生生看著稻穗死去 按照老一輩的說法,「毀稻苗是要遭天打雷劈的!」 雖然水稻每公頃發放14萬元的補償金,政府號稱是史上「最高」補償 但每次停灌休耕對當地農產業都是一次衝擊與傷害 停灌對農業帶來的衝擊與傷害,不僅僅只有農民的收入問題而已...
生產鏈裡的上下游從業者,包括育苗業者、代耕業者、收割業者更、烘乾業者、碾米加工業者、以及許多農業雇工...全部都受到衝擊影響,而且大多沒在補助範圍裡。 更何況還有許多損害並非單純補償金發放就可以彌補的,比如自有品牌,自產自銷農民將面臨無農產可供應,導致供銷網絡缺貨甚至瓦解的問題。 還有契作農民要面臨供銷中斷、違約、品牌形象受損等問題,這些不是發補償金就能解決的... 且除了桃竹苗二期稻作停灌1.3萬公頃,稻子已經抽穗卻得耕鋤之外 玉米、絲瓜、敏豆等農作物,也因缺水灌溉而賣相不佳、枯萎不良 水利池缺水更造成二噸魚群大量死亡 台中、彰化、苗栗、新竹、桃園、新北市林口則實施減壓供水 而當前的旱象使供水吃緊的狀況,還要撐到明年春雨來臨... 農民及聲援團體再次強調:缺水,是台灣政府與全民要共同面對的課題,不要老是犧牲農業,並視為理所當然。停灌、休耕,對當地農產業及農戶衝擊甚大,應是萬不得已的最後手段,不應該被經濟部視為常態的優先選項... 政府對於農夫的傷害,讓神農獎的頭銜變得諷刺 農民陳燕卿的「大賀糙米」和「大賀香米」就種在目前要停灌的農田 在更多停灌後續作業出爐前,他僅能卑微地請求政府 「停灌後可以讓我們自己去找水源,不要耕鋤嗎?」 人口預測是基礎建設之本,從桃園的發展跟基礎建設的落差,就可以解釋這次停灌的原因。氣候變異的情境之一是淡水變少,救援角色是海水淡化、再生水。但一方面說自己缺水,另一方面又完全沒有海淡、再生水的準備,而這些卻都要由農民來承受。 要說誰殺了桃竹苗的水稻,那就是對城市發展誤判的結果。這次停灌的地區是桃竹苗,苗栗是最倒楣的縣市,縣內有五座水庫,10年來人口不增反減,工業也少,但卻常被點名停灌休耕,是區域調度受害最深的縣市。(朱淑娟) 看看這些農民們辛勤耕作的身影... 看著自己親手插秧的稻米一天天長大... 再過兩個星期(再灌兩次水)就可以收成的稻田,卻史無前例實施停灌休耕 讓這一片片稻田,不但無法收成,更要眼睜睜看它們枯死... 農民要的不是收到多少又多少的補償,而是可以親自收割自己辛苦耕耘的金黃稻米 可是這樣理所當然的願望,卻在今年讓許多農民無法實現了... : . |
|
( 興趣嗜好|攝影寫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