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7/11/08 13:53:31瀏覽4336|回應27|推薦125 | |
每年到了端午節左右,便是蓮花(荷花)盛開的季節 那時,總有不少人迷戀她出汙泥而不染的清新秀麗,為她留下許多美麗的花容 可是在花謝、花落之後呢? 蓮花的開花週期,扣除含苞期,開花期約五天左右 荷花在花瓣逐漸凋落之後,便剩下「蓮蓬」結出種子,俗稱「蓮子」 「蓮子」成長約三個星期之後,即可採收....↓ 在夏季「蓮子」採收完畢 農民約在中秋時分,便會將蓮田裡的水全部放掉等待土壤乾涸 以利接下來挖掘、採收「蓮藕」的作業...↓ 「蓮藕」是蓮的地下莖 挖掘、採收「蓮藕」的作業,一次大多動用20~30個工作人員 首先:農民須雇請重機械(小山貓)下田,先行挖掘翻土 接著:農工須從小山貓挖出的泥土中,撿拾落在其中的「蓮藕」,並將其集中 最後:再將集中的「蓮藕」逐一清潔、篩檢、並將不要的蓮藕節切除後裝袋...↓ 小山貓正在進行翻土作業...↓ 小山貓翻土時,已乾涸的蓮田塵土飛揚,但所有農工似乎習以為常、不以為意...↓ 小山貓一邊挖土,農工一邊在挖掘出的土堆中,細心撿拾夾雜其中的「蓮藕」...↓ 每人一把鋤頭、一個籃子,彎著腰努力找出在土堆裡的「蓮藕」...↓ 將找到的「蓮藕」集中起來...↓ 將集中的「蓮藕」逐一檢視、清潔、並將不要的蓮藕節切除...↓ 此篇所攝之「蓮藕」,為體型較小之「粉藕」...↓ 粉藕: 會開花、結蓮子,因此地下莖較小,澱粉含量高,吃起來不可口 多用於製成「藕粉」,主產於台南白河 菜藕: 不愛開花,沒有蓮子可採,因此地下莖肥大,澱粉含量較低,吃起來較脆口 多用於入菜,主產於嘉義民雄 我們一般在市場上看到的「蓮藕」,多半是體型比較大的「菜藕」 「粉藕」通常少見,因為我們看見它們的時候,大都已經被製成「藕粉」了...↓ 剛切斷的「蓮藕」剖面,透著粉紅...↓ 採收「粉藕」的分工頗細,當農工的籃子將滿時,還派有專人來換籃子...↓ 將整理清潔的「粉藕」裝袋,等著運送去製成「藕粉」...↓ 每次採收粉藕作業,都得要動用不少人分工合作... ↓ 雖然這蓮田看起來不大,但採收「粉藕」時,需要重機具協助作業 因此在「粉藕」採收的季節,農民們須要事先預約「小山貓」、排定日期、輪流採收 而出租的「小山貓」,則各自有其配合的農工班底,隨著到處作業...↓ 採收完畢後的蓮田一景...↓ (通常蓮農會留一些蓮藕不挖,這樣到了第二年春天的時候 只要灌溉蓮田,蓮藕就會發出新芽,長出根莖,提供種苗、生生代代繁殖下去...) 接下來介紹的是,「粉藕」採收後的去處 較為瘦小的「粉藕」,通常直接曬乾,可泡蓮藕茶...↓ 其餘品質較好的「粉藕」則送至專業製藕粉廠,製成「藕粉」 製作「藕粉」的作業繁複、且耗時、耗水、耗人力...↓ 首先,須使用「泥沙清洗機」將滿身都是泥土的粉藕淨身 → 接著將清洗乾淨的粉藕,用「自動磨漿機」將之磨成「蓮藕漿」 → 再將蓮藕漿加水稀釋,倒至洗藕台用大量的水沖洗、並用人工大力搓揉(如下圖) → 搓揉至蓮藕漿裡的粉質完全洗出為止(剩下的纖維質集中至蓮田做有機肥) → 洗出的蓮藕粉已與水混合,因此需靜置沉澱後,再將水倒掉(如下圖) 一大桶、一大桶的塑膠桶,將水倒掉後,最後僅剩下薄薄一層可用的蓮藕粉質(如下圖) → 留下來的蓮藕粉質需再經過兩層細小濾網,以完全過濾掉蓮藕渣 → 集中好的蓮藕粉質,分別放入碗中 → 最後將碗中的蓮藕粉粉質拿到戶外刨成片狀,讓日光充分曝曬 → 經過約兩天的強光曝曬後,乾燥度要達含水率8度以下,才達保存標準...↓ 農民要採收「蓮(粉)藕」,除要要先預約排隊「小山貓」之外,還得天公作美才行 若萬一不巧遇到了陰雨天,不利採收或曬藕粉時,那勢必要改期了 這篇關於「挖粉藕」與「曬藕粉」的介紹,花了我不少時間、拍了不少照片 但為避免篇幅於冗長,僅以配合文字敘述為原則挑選適當的照片 希望能讓大家除了了解粉藕的採收及藕粉的製作過程之外 也能藉此更加清楚...關於「蓮的一生」...
|
|
( 興趣嗜好|攝影寫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