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死海,與一段悲壯的歷史
2006/11/07 09:16:34瀏覽783|回應0|推薦8
廂型車行駛在耶路撒冷通往死海濱的九十號高速公路上,窗外盡是熱氣蒸騰的礫原或沙漠,單調,卻讓人興味盎然。我們在一處指標前下車,定神一看,寫的是海平面,轉頭向前望去,柏油路卻還陡直地往下滑。這是怎麼回事?

「好了,前面就是我們要去的地方,死海。」導遊比手畫腳說著:「死海的水位,還低於海平面三百九十二公尺,換成地中海岸,再往前幾公尺,我們就得戴蛙鏡了。」這是地球上最低的地方(lowest point on earth),她補充。

嬉鬧聲中,車的行駛路徑已經陡降近四百公尺,右邊,是黃橙橙的山脈,左邊,就是著名的死海。

死海長六十五公里,寬十八公里,深四百一十二公尺。這是座大鹽湖,含鹽量30%以上,是一般海水的4%8倍,鹽份這麼高的海水,比重是1.1~1.2,而人體的比重呢?只有1.02~1.09,也就是說,死海水的比重超過人體的比重,所以把人丟進死海裡,怎麼也淹不死的。

我們的飯店位在Ein Bokek beach上,這裡是死海最有名的渡假區,氣氛和耶路撒冷比起來,真是天高地遠。在耶路撒冷,汗毛是豎立的,神經是緊繃的;但到了死海,那些重擔,不由得都釋放了。

換上短褲,迫不及待從飯店房間跑到海邊。但是海邊的景象,和我原先的想像,有天壤之別,比基尼女郎不多,體態變了樣的資深美女倒不少。此外,由於這些年降雨太少,加上死海海水持續蒸發,死海面積一年比一年縮小。海岸線往後退,放眼望去,海灘上盡是一層層高高低低的鹽花。

因為老惦記著自己不會游泳的事,大腿都已經浸到水裡了,最終就是沒躺下身子,親自體驗浮在死海上的感受。到以色列玩,是這般不容易的事,在死海浮著,是這般容易的事,這件事我會遺憾很久很久。

離開Ein Bokek渡假區,燥熱又上了身。如此乾燥,看似沒有生命狀態存在的一片大地,卻有一個悲壯的故事,在一千九百多年前發生。

故事的發生地點,叫Masada。當時,這裡是一座高地堡壘,是慘劇發生前四十多年,由當時猶太之王希律王下令建造的。希律王建這座堡壘的目的,是擔心當時的埃及女王克麗奧佩特拉攻擊猶太,一旦打不過她,還可以退到這個易守難攻的地方避難。

這是個可以俯視死海,以及一望無際沙漠和曠野的置高點,希律王在上面建造了豪華宅邸、浴池(有三溫暖設備)等。但是希律王一輩子都沒機會躲到Masada的豪華宅第庇護自己。

希律王死後七十五年,羅馬大軍攻陷耶路撒冷,毀了精美華麗的聖殿,屠殺了一萬二千人。猶太人組義勇軍發動猶太戰爭反抗,但寡不敵眾,最後一支義勇軍退守到Masada,羅馬帝國派精兵圍城,然而Masada易守難攻,羅馬人費時三年,才攻陷這座堡壘。

打了勝仗的羅馬軍,登上Masada,準備再來場大屠殺時,才發現Masada上的九百六十個人,除了一名女子和一個小孩外,一個活口都沒有。原來,義勇軍知道大勢已去,選出十位殺手殺光所有人,十位殺手再選出一位,殺掉其他九人,最後自殺。

多麼悲壯的故事!我們搭乘纜車登上Masada時,大約是下午四、五點,炙熱的太陽照射著,簡直酷熱難挨,淒涼的歷史,成了這方廢墟唯一的遮蔽。

站在這座堡壘俯瞰,遠方是死海,峭壁下方,還能看到當年羅馬大軍的營帳遺址,

我站著,仰望著,走幾步,蹲下身子,撫摸著被陽光晒得發燙的石板,感受那滄桑,和由那滄桑生成的力量。

猶太人在歷史上不斷亡國復又復國,是人類史上最苦難的民族。現在的以色列人,常用這句話激勵自己:〞Masada shall never fall again!〞──Masada不能再陷落,以色列不能再亡國。

以色列的成年禮,和新兵訓練,都選在Masada進行,他們需要一股力量,那股力量,廣義地說,就是以色列精神,而這種精神,早在一千九百年之前就已經存在。

不必忍受酷晒,和心頭那齣悲劇的折騰,離開Masada,竟也是一種解脫。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egev&aid=528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