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腰胯帶動四肢?
2012/05/24 15:04:03瀏覽1773|回應0|推薦3
            蘇峰珍  2011 04 10

 

有讀者請教一位太極老師謂:「 鄭曼青先生曾說:湧泉無根腰無主,力學垂死終無補.楊式太極拳又言到:力發於根,主宰於腰,形於手指.依此言之,似乎"必於腰腿求之"只是打太極拳時,該當先扣腳或是先轉腰胯呢?我自己覺得似乎先轉腰胯較為舒服,不知是否正確?此點想請問老師,謝謝!

老師回答曰:『腰胯帶動四肢』,亦即腰胯猶如車子的方向盤,而手腳就是前後輪胎,身軀就是車身,只要方向盤(腰胯)一動,整部車包含輪胎(手腳)和車身(身軀)全都要被帶動;所以您說是先扣腳還是先轉腰胯呢?當然是腰胯為主宰帶動虛腳及身體【同時動作】(一動無有不動);因為太極拳的基本動力發源於兩腳,傳至人體中心的腰部,再由腰部傳至作用點之末端,也就是說指揮此勁力者乃為腰部,所以才說「主宰在腰」,而勁力的傳達一定要全身整體的協調配合,方能發揮其整體應有的勁道啊!

在此首先聲明,「湧泉無根腰無主,力學垂死終無補.」,這句話是太極體用全歌裡所說的,不是鄭曼青先生說的。至於,這位讀者與老師的說法是否正確,見仁見智。拳經所謂:「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是在闡述無論是打拳架或在發勁之時,他的根本是在於腳,是「由腳而腿而腰」的,如果「湧泉無根」,這個「根」如果沒有先發動,腰是無法驅動整個身體的,這個可以自己親自去做體驗,所以腰不是全方位的方向盤,腰可以牽動上半身,但是無法引動腳與腿,而且,腰的牽動上半身,還是得靠腳根入樁才能引動。所以,「腰胯為主宰帶動虛腳及身體」的說法,是值得探討的。因為,腰胯無法自行帶動腳及身體,而是得靠另一隻實腳之腳根的暗樁入地才能牽動,若無這實腳做為基座,以地做為支撐力點,絕對無法帶動上半身,也將失去省力原則與發勁原則。

那麼,拳經所謂的「主宰於腰」又該當如何解釋?腰,函蓋腰腎及丹田氣海,是儲藏氣的地方,丹田之氣凝聚飽滿了,才能輸送運行到全身各處,才能以心行氣,以氣運身。十三勢歌云:「刻刻留心在腰間,腹內鬆淨氣騰然」,刻刻留心在腰間的意思,就是要意守丹田,腰間就是指丹田;意守丹田,則氣不散漫,氣不散漫,則能沉於丹田;丹田之氣如果能夠鬆淨,則氣騰然,而後收斂入骨,匯聚成勁。

「主宰於腰」,意謂腰(丹田之氣)為驅動身體的主要樞紐,「主宰於腰」更深入的說法應為「主宰於氣」,以氣為主宰。若無氣先發生作用,則所有的動作將會停擺,沒有氣,生命也將停止活動。發勁之時,以氣(腰)為主宰,才能驅動四肢,打拳架行氣運功,以氣(腰)為主宰,才能任運百骸臟腑。所以,氣(腰)於「內」而言,是為主宰,無庸置疑。

於「外」而言,依物理原理而言,要牽動身體之腰胯身手,一定得由腳做原動力,由腳根做主宰,才能引動身體,譬如,拔河運動、擲標槍、鉛球、鐵餅等等,絕非以腰牽動手腳。太極發勁的原理也是一樣,是「其根在腳」的,由腳而腿而腰,形於手。那麼,拳經為何要說「主宰於腰」?若是依文解義,似乎是有矛盾衝突的。其實不然,拳經所說,並無矛盾之處,也無衝突之處,因此,拳經所說的「主宰於腰」,是指內在的氣,不是外形肢體的腰,如果把他當成外形肢體的腰,就會有矛盾衝突處。所以,於外而言,是「其根在腳」,於內而言,是「主宰於腰」。太極體用全歌謂:「湧泉無根腰無主,力學垂死終無補」,湧泉無根是指下盤的腳沒有根本,樁功沒有成就;腰無主,是指丹田之氣沒有成就,於內無法做主宰,氣使不出來,要發勁若無氣做主宰,去引動下盤的根去打樁,是發不了勁的,所以,於內,腰(氣)是主宰;然而,有內就必須有外,是謂之內外相合,於外,就必須藉由腳根借地之力,去牽動身體,形成一個下上相隨。相隨是由下而上,不是由上而下,也不是由腰牽動上下。立足點的腳是牽動身體的樞紐,腰在站立時,不是立足點,所以只能借由腳之樞紐而牽動上身,不能由不是立足點的腰,反向去牽動腳。

上面的老師所說:「『腰胯帶動四肢』,亦即腰胯猶如車子的方向盤,而手腳就是前後輪胎,身軀就是車身,只要方向盤(腰胯)一動,整部車包含輪胎(手腳)和車身(身軀)全都要被帶動」,這個說法,乍聽似乎成邏輯,但筆者的看法,以為,腰胯不宜引喻為方向盤,因為腰胯無法借地之力,無法借力使力,因為缺少一個基座支撐,除非是躺著,以腰胯為基座,做為支撐點,這種情形之下,腰胯才能做為車子的方向盤,才能方向盤(腰胯)一動,整部車包含輪胎(手腳)和車身(身軀)全都被帶動

此師謂:「因為太極拳的基本動力發源於兩腳,傳至人體中心的腰部,再由腰部傳至作用點之末端,也就是說指揮此勁力者乃為腰部,所以才說「主宰在腰」,而勁力的傳達一定要全身整體的協調配合,方能發揮其整體應有的勁道啊!

」,此說似有矛盾處,何以故?因為,這是於外而說的,既說基本動力發源於兩腳,傳至人體中心的腰部,再由腰部傳至作用點之末端,為何還會指揮此勁力者乃為腰部?若是指揮此勁力者乃為腰部,則拳經當不會說:「其根在腳」,似應改成「其根在腰」。所以,拳經所謂的「主宰於腰」,不是指形體上的「腰」,而是指「於內」的腰--丹田之氣。此師所謂:「勁力的傳達一定要全身整體的協調配合,方能發揮其整體應有的勁道」,就是拳經所謂的:「總須完整一氣」,既是「完整一氣」,當然是「由腳而腿而腰」的,而不是由腰而腿而腳,形於手。

若是將「主宰於腰」之句,解釋成內部丹田之氣,似幾可以成理,因為氣是「於內」的,氣是無相的,氣是被意念所牽引的,它可以主導全身,意到氣到勁到,不需由任何區塊來牽引,而是由它來牽引任何區塊,所以「氣」才是全身內外之「主宰」,這樣來說「主宰於腰」方是成理,否則就會有矛盾處,有衝突處。

氣(腰)雖為全身之主宰,但氣的引爆,需要借助身體四肢為依藉,就像炸彈之爆炸,就像瓦斯桶的氣爆,就像油箱的爆炸等等,若只內部的炸藥、瓦斯氣、氣油燃料等,而沒有外面堅固的鐵氣包裹著,就無法施展爆破的威力。所以,發勁,腰(氣)是主宰,但於外需借助腳來打樁入地,內外相合,勁才能彈爆出來。

所以,於外是「其根在腳」,於內是「主宰於腰」,這樣解釋拳經,才能圓融、圓滿,而不會產生矛盾。

太極拳前輩鄭曼青先生在其所著「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自修要略篇如是說:「練功架時,切記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二句要論,尤須注意其根在腳,全身重量祇許放在一隻腳上,主宰於腰,不獨手與腳要隨腰轉動,自顛頂及踵與眼神,皆須隨腰轉動,故相傳所謂練太極拳不動手,即是謂手足不能自動,惟腰為主。」。筆者於「論鄭曼青先生對太極拳之論述」一文,有自己的體驗,及不同的見解,願與讀者共同探討之。

 

(關連文章:論鄭曼青先生對太極拳之論述)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anhuataichi&aid=648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