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巷弄裡的形聲字
2017/05/18 14:58:30瀏覽584|回應0|推薦9

為了參加這場「花藝饗宴.繪牡丹」的村落美學活動,尋來宜蘭市中山路。

在中山路上才找到寬度大約一米多的巷口,便不由自主停下腳步觀望,除了想再次確定它是要找的巷口,也是巷子夾在昭應宮和商家大樓的高牆間,巷窄牆高,容不下任何車子和雜物在這裡堆滯,因此顯得素淨,微風穿巷而來,舒適令人驚喜。

時間還允許,於是從緊對大馬路的廟埕走進這座媽祖廟。跨過門檻,艷陽的刺辣被門神擋在外面,全身浸在涼爽清穆的氣氛裡。瀏覽它從一八○八年以來,時間的刀是如何這廟宇精雕細琢成如今的古典味道。光是二百年前的香爐,清朝道光與咸豐皇帝的題匾,和那口高懸的古鐘,足以讓人因仰頭夠久而張嘴僵脖了;還好,可以在兩殿間的廊廡直接坐下來,感受那些遠從中國運來的青斗石,滲出歷史清涼,一面休息,一面觀賞天光如何瀉下天井,以及瓦簷提供青草綠苔的生機景象。

活動時間接近時,廟牆南側有一個出口,正可以走回巷子,來到活動地點。

這是花藝兼茶道師羅珮甄老師的舊居,也是她教授花藝結合茶文化的場地之一;沒有刻意設計成教室,而呈現居家生活的樣子,參加活動的人自然就生出親切感,這也正是村落美學所喜歡的據點──位在庶民生活中,如一顆種子可以開出美學花朵的地方。

空間分裡外,凡門窗、牆角、几案,都在適切的位置擺上羅老師的瓶插,或者是另一位葉錦純老師的彩繪布簾。房子雖舊,此時又人聲鼎沸,但美麗的大小物件,卻自在招展;即如那牆邊咖啡色矮櫃上的一只白色瓷碗,碗中一條地瓜伸出兩條紅莖,心形綠葉大膽地往下爬;感覺它們的色彩和生機,也在現場走動起來。更遑論其它造型特殊的盆器插花,以及因人們移動而翻飛,繪有各色花草的布簾。

參加活動的三十位民眾也分成裡外兩組,外邊是插花,裡面則是押花和布巾彩繪;介於中間者是一位青壯男子,手抱吉他落座。當活動開始,這位名叫許大行的男子也開唱起來,民歌古調、中外流行…美好的低沈嗓音,在兩個小時的活動間川流不止。葉老師趁隙走到男子身旁,問他有沒有喝水,還與他合唱一曲,之後介紹這位喜歡彈唱的男子竟是她兒子,曾經到處去為震災、風災地區的民眾唱歌,或募款或撫慰,話語中充滿有兒如是的驕傲。

於我而言,此時,不只有悅耳的歌聲,令人心動的故事,還有一部母子和諧的動畫。

參加活動的民眾裡,有一位在「萬花叢中」顯得突出的長者葉先生,引人好奇。詢問得知,他是從都會來的新住民,在宜蘭美術館當志工,偕同兩位女兒參加這款女性居多的美學活動,打破了我的成見;是啊,美的事物人人可親,哪有年齡性別之分!

還有一位顏女士也是新住民,在光復國小當圖書館志工。他們成為宜蘭人,而且貢獻自己的力量,服務新故鄉。在他們身上,我看見喜愛和認同地方的親和之美。

活動尾聲,再走回巷子,手撫廟牆,斜進來的陽光變得溫柔許多。車水馬龍的塵囂近在咫尺,巷內緩慢、閒靜,但有一股豐實的躍動。

生活該是一部美學典籍;如果是,這裡,已經寫下許多個形聲字,註記了美的生動內容。

──2017.04.29宜蘭村落美學之「花藝饗宴.繪牡丹」,葉錦純、羅珮甄策展。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anhu141&aid=102879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