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書道三昧裡的預防醫學
2006/05/16 21:11:38瀏覽192|回應0|推薦1

在過年前「揮毫贈春聯」的活動裡,四十開外就中風的先生,瘸著手腳從我手中領過一幅春聯之後,每次回診便晃著他那不怎靈光的手腳,帶著結巴的口吻,笑盈盈地跟我打招呼!

重拾筆墨世界裡的怡情,讓我接觸、學習到「書法世界之養生與醫療保健」的觀念,這是香港與大陸的醫學界與書法界在一些老人社區研究,所新興的古老領域。書法自古有「金石壽、紙壽千年」之美稱,這是根據古代「人生七十古老稀」以及近代書畫家平均壽命的驗證,所得出來書法能延年益壽的生物統計值。

浸淫於書道世界裡,所潛移默化出來的養生保健功效不下於氣功與太極拳,而且多了一項所有養生保健所缺乏的,詩詞文化對性格情緒的陶養與昇華!因此縱觀古今的書畫家的確大多數都是活到八九十歲而且怡然少病,這確實是「書道」身為中華文化美學至尊,所遺留下來的奧藏與資產!

書法是心的軌跡,心畫,心裏頭流出來的線條;不僅如此,因為書法本身源自於自然,是自然節奏的一種昇華,當然其中也富含著生命運動的節奏。因此習寫書法是動靜結合的一種生命的律動,動靜結合、一張一弛是健康的必須條件。

「形為神宅,動以養形」,這是養生八字訣!書法是一種舒緩、柔軟而有力度的導引性運動。習書執筆的「指實、掌虛、腕平」姿勢,以及書寫過程的懸腕、懸肘,靈活運用指、腕、肘作紙上的撇捺折彎律動,不但調節了手臂的肌肉和神經,而且使指、臂、肩、背、腰、腿部也得到運動。

此外,習學書法也提供不練氣功的氣功鍛鍊,由於練習書法要使全身處於端坐或直立的狀態,從頭到腳保持正直,做到「頭正、肩鬆、身直、臂開、足安」;寫字時的凝神投入,平穩呼吸,意守丹田。所以練字半小時、一小時,實際也就是練了氣功學的「坐功」或「站樁功」。從醫學的角度看,書寫時養神練意的境界能疏通人體經絡,促進氣血流通,增強新陳代謝,改善大腦功能,調節神經,分泌有益激素。所以對神經衰弱、消化道疾病、一些身體虛弱的慢性病人都有裨益。 

從形而上學來探討,書法是一種「美育」的心畫,具有美好意念的暗示性和創造性。種種美的資訊,會顯現出良好的情緒反應刺激大腦皮層及中樞神經,產生良性分泌物質,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減低老人癡呆症的病。台灣常接觸到老人癡呆預防保健,都是建議老人從事打麻將諸如此類通俗性的運動,其實這是不怎麼優質的保健建議,牌桌上依然有輸贏貪瞋的情緒衝擊!倒不如書法平心靜氣的筆墨保健,促使身、心、靈的進一步統合、愉悅,達到袪病、強身、怡情、益智之功能,確實有助於健康長壽,實證中國傳統養生之道的「美意延年」。

就碑帖書體方面,不同的書體也提供不同的預防保健。端正工整,筆法嚴謹,沉著穩重的楷書,適合於焦慮、緊張、恐懼症、高血壓、心律不整者的心理調節;而書體從容,風格變化多端,形象豐富的隸書,則對於調節焦躁不安,固執偏激的情緒者有幫助;有焦慮、緊張和躁動傾向者,則適合練習篆書的嚴正安穩、行筆緩慢,達到調節心理之作用;有憂鬱症、精神壓抑傾向者,適合練習行草之字體,透過行雲流水,輕鬆自如的筆法,達到抒情達性之作用。

據香港的醫學科學研究,曾就作書寫字與休息狀態時之生理作比較,發現寫書法時:一、心律顯得較規律且速度較低;二、呼吸時間持續較長,吸吐較深;三、血壓遠低於休息狀態;四、寫字時還會產生一種電波,刺激右腦,增強思維、聯想和創造力。

就大陸與香港對書法與醫學所作的研究,建議白領階級、知識份子與女性最好利用工作閒暇習學書法,為什麼?書法是形象思維,由右腦主宰,而一般上班族多是以左腦來進行邏輯思維,處理緊繃的工作業務。在閒暇時間練習書法,可以舒緩神經,左右腦交替運用,交替休息,使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達到勞逸均和之功效。

由於書法是形象思維,一位中醫學院的女教授曾說「書法藝術的修學使女性更靚麗,女性透過長期的書法藝術修學和美的薰陶,培養出來的智慧、性格與氣質,不僅愛美而且懂美。 

悠遊書道世界不僅能保健美容,從中也讓人學習、實踐到生命EQ與生活哲學:人生如習好字,戒露鋒芒,藏鋒而行!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amoamtb&aid=275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