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關於就業與教育 給點意見而已
2011/05/19 08:25:20瀏覽279|回應0|推薦0

一位朋友問我:我是營建工程系的學生,我想暑期打工,有什麼好建議。

我回答他說:如果你要唸研究所那把時間去準備考「土木」的研究所,如果你將來要下工地,其實好好把身體練好,不抽菸、不喝酒,等著曬太陽被操,現在不需要真的去打工。

目前國內學術單位壁壘分明,講的好聽是為了讓建築品質提升,但,我認為實際上是確保本科系的學生將來就業機會有「絕對性」的保障,進而增加學系學生人數跟科系生存機會。

對於這種營建工程系、景觀工程系、空間設計系的學生,未來根本是遙不可及夢想,因為她們不上不下,要往上念,唸完了要做什麼都不知道,像營建工程系,畢業後不能考建築師,也不能考土木或結構技師,進到公司裡不送到工地去操要做什麼。

如果送去工地操,他讀到研究所又要拿來幹麻,拿到你希望他跟工地的工人用英文溝通、還是把山積圖、山崩圖、要徑拿來跟板模工人討論。

所以一開始大學開設科系就是一大問題,大學自主化無限上綱,開設一堆無用的科系,甚至連技職學校也有一堆詭異的研究所。

國內建築環境不比國外,近來與外國事務所合作國內建築案,國外事務所做完Design就結束了,圖丟到台灣,我們卻要幫他們想DDCD,這工作其實在國外是營造廠要送審的部份,在國內受限法規限制,尤其是採購法這我所瞧不起的惡法限制,建築必須將建築圖完全畫完才能招標採購,又怕被告,又要找三家廠商,試問如果身為廠商的你今天畫的圖沒有錢可以拿,而且你畫完以後有兩家以上會跟你競爭,誰要去畫這圖面,建築師不是亂畫、就是與廠商有某種程度的默契,但這默契在幾次來回之後,因為廠商不能得標就消失了。

所以,CDDD原本在國外是營造廠的營建工程人員應該做的事情,現在到了台灣是建築師事務所硬著頭皮做,不但做的不好,也造成營建工程系的學生「直接」失業。

但我敢這裡說一句,有幾個政府官員知道這個recycle,勞委會知道他的失業來源的原因嗎,教育部知道他養成的學生失業的原因嗎,考試院知道他聘請的委員實質的保障並非國內建築品質嗎?

國內建築師從有考證照以來都是建築系的學生考上居多,當初是為了讓拳擊手出身的安藤忠雄這種將來有可能成為大師級的人才得以進入,所以開了一個極小的小門讓非本科系的學生可以考建築師。

我認為,保障建築品質的基本要素是建築人的人格的養成與品德教育,但是這個在建築師考試裡面完全沒有,在學校教學裡面完全沒有。

現在幾個進來事務所的學生,或是在學校裡面看到的建築系學生,頭髮常常詭異奇怪、染色、龐克,也可以說我老古董,但我當年讀書我染了一頭金髮,暑期工讀的時候我認為我應該尊重我要去的公司,因為公司裡面多數同事,在頭髮或衣著上不會造成大家視覺上的困擾,所以把金髮染黑。

老師有幾個認識全班學生的?更別說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品德是否高尚

現在學校教育對於品德的標準何在?

有人問我買好的房子要怎樣選擇,我在給的答案之中夾了一個沒有幾個人知道為什麼的答案:

住戶人數要超過67戶,如果有游泳池、社區巴士跟其他公共設施,狀況要另外考慮。

這個題目拿來考建築師考試我想沒有人可以答對,但是他卻是每個社區的痛,也是每個建築師都不知道的地方。

這是一項道德觀念的題目,有品德的建築師對於開發公寓大廈案,業主想用警衛室的方式管理社區的基本條件就是社區須超過67戶以上,如果沒有就不做不接,全台灣的建築師都不接這個案子,讓建商好好設計有品質的住宅。

但不可能,更別說建設公司裡面也有建築師,不接事務所想倒掉嗎?

太低的戶數根本養不起24小時警衛,請的警衛叫做「收掛號信的」,但是建商哪裡關心這個,建築師哪裡關心這個,容積、雨遮跟坪數都弄得雞飛狗跳的政府哪裡關心這個,哪裡會了解這樣的社區將來有「倒」的一天。

台灣的集合住宅難道是土木出身的建築師設計的案子嗎?

這問題一直都被漠視,所以考試院才會讓委員決定那種很誇張的建築師法規。

科系選擇了職業,這窄門

所以我建議那位問我的營建工程系的學生,改考土木研究所吧,趕快去報名補習班吧,中華民國政府就是這樣,民粹取向,現在還有學者聖?跟研討會萬能的兩項行政原則,不改讀其他科系,下場就是一被子踩在土木與建築科系的人之下,不論他們的道德多麼低落、不論他們多麼不關心建築與生活品質,但是他們在法規上占上風,他們可以是老闆,而你是員工,當然你不能頂撞,當然不能在面試的時候跟那家公司說你痛恨建商用容積做唯一切設計的依歸,說自己雖然很會算都市計劃或都市更新法規所給予的容積,但非必要不會給建商。

如果你這樣說,下場就跟小弟一樣─失業、沒上。當時我可是應徵北部某都市計畫委員的事務所。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ahome&aid=5229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