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0/25 12:41:06瀏覽150|回應2|推薦16 | |
「校園要友善」這是很好的理念。但台灣的教育制度真的很友善嗎?我並不這麼認為。台灣師範大學教授兼心理測驗中心主任宋曜廷最近投書中時,表示根據心測中心連續三年的調查研究,發現一個有趣且一致的現象:即全國國中生,壓力最大的是PR四○至六○的學生。PR四○以下學生,在考試科目的學習許多幾近放棄,因此不會有壓力;而PR九五以上學生對於後續發展也多成竹在胸,因此壓力也不大。 PR四○至六○的學生承受壓力之所以大,其原因是來自於他們的無助和無力。調查中發現這群學生補習時間、念書時間都不比PR九五以上者少,但他們的成績卻只有勉強維持在中間。 台灣的學校教育,其實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在培養大學教授,因為我們只要求他們拚命讀書。對於成績在前段的學生,老師會說您很棒,好好讀書一定會有成就;對於中段的學生,老師會說,努力一點讀書,一定要趕上。對於後段的學生,老師則說,您還不會,要認真用功讀書,趕快學會,家長的要求亦若是。除了讀書以外,好像就沒有其他事可做。台灣的學生其實是不快樂的,尤其是中後段的學生。 好動的學生,老師會把他視為過動兒,我們可否讓他們多上音樂課、舞蹈課或是生活技能性課程?答案是否定的,因為課綱是死的,是硬的,是聖旨,沒人可違背也沒人敢違背。有些學生留在校園是痛苦的,他們被視為異類,天分被埋沒,所以選擇中輟。我們的校園教育制度,可否對中後段生友善一點?這是應該思考的重要課題。(作者為新北市裕德中小學創辦人)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