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 時事評論 】 光與燈的認知
2023/05/29 11:36:30瀏覽56|回應0|推薦0

師尊開示:「真佛密教的精神,是導人向善的,以『真理』及『善美』照亮眾生的心,共同修行,走向成佛的光明大道。以救苦救難的心願,饒益世間。我同樣感覺到,要達成這個理想的宗旨,頗不容易,我自己個人力量有限,想結合眾人的力量,又害怕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我在此呼籲:真佛弟子,要學習『真理四無量心』,不為自己圖利,結合有志者,關懷我們的社會。時日久了,社會大眾自然就會明白,真佛宗,是救苦救難的宗派。 」

光與燈的認知

文:OK MH

教育孩子寫作文可以培養他的創作力與想像力,小孩子的想像力是與生俱來的,小孩子能夠想像無奇不有的事物,父母應順其發展開發小朋友天真的想像力。在此,筆者想分享一篇小學生的作文,這一小段的作文寫道:「晚上,我打著手電筒散步。我累了,我就拿它當拐扙。我自然而然掛著一束光。」

雖說是簡單的一小段,但是卻讓筆者收益良多,小孩子的心是那麼純潔、有著豐富的想像力,竟然隨心寫下「我掛著一束光」。而單就一個「光」字便有著很大的正能量,「光」使人聯想到了:

一、光──傳遞溫暖,照亮別人心房。

二、光──為您照亮前方的路。

三、光──讓人從黑暗中走出來。

四、光──智慧光,照亮車前行。

五、光──開啓智慧,照亮未來。

六、光──照亮前程,點亮夢想。

七、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八、光──照亮角落,照亮前程。

九、光──點亮蠟燭,祈福心願亮起來。

十、光──知識像燭光,照亮一個人,也照亮無數人。

每一個人都希望有光來照亮自己,光打何處來?佛的智慧光明,普照一切眾生心,把眾生的心照亮了。在開示集《清淨的圓鏡 蓮生活佛講圓覺經(二)》中,師尊說道:「好像我們點燈,這個房間裡面,本來任何方都很黑暗的,這個角落也很黑暗,這個角落也很黑暗,每一個角落都很黑暗,但只要中間點了一盞燈以後,它這個燈光一照啊!四個角落通通亮了。也就是說,有一個佛開悟的時候,就會有很多的眾生,都能夠得這個佛的心燈。所以有一句話講:『佛的光明!是普照三千界的;佛的光明,是無所不在的。』」

佛光時時普照大眾,但為何有些人會感受不到佛的加持呢?若以佛光來比喻家裏面的電燈,不妨思考一下家裏面的電線、電燈的開關、或電線連接等等,都已裝妥,接通電力了。但是如果不去按開關,電燈如何通過,如何點亮讓黑暗的屋子亮起來!心的習氣毛病若不破除,佛光再有多麼的能量強,又如何照亮到身上!只要把心的開關打開,就能感受到佛光的光亮了。

師尊在文集第105 冊《彩虹山莊飄雪》中分享道:「真佛密教的精神,是導人向善的,以『真理』及『善美』照亮眾生的心,共同修行,走向成佛的光明大道。以救苦救難的心願,饒益世間。我同樣感覺到,要達成這個理想的宗旨,頗不容易,我自己個人力量有限,想結合眾人的力量,又害怕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我在此呼籲:真佛弟子,要學習『真理四無量心』,不為自己圖利,結合有志者,關懷我們的社會。時日久了,社會大眾自然就會明白,真佛宗,是救苦救難的宗派。 」有光就有希望,只要給予一盞燈,就有希望!就能在黑夜之中,給人光明,來照亮前方的道路!

在文集第174冊《一道彩虹》中,蓮生活佛分享了「衪」對於「點燃心燈」的感懷, 師尊寫道:「這個點燃心燈的儀式,是有意義的,它有許多的表徵,我特別列出如下:

一、燈象徵般若,使人們明澈宇宙的佛慧,照亮世間的黑暗。

二、由根本上師傳諸上師、法師,再傳信眾,象徵傳承。

三、點燃心燈是一位大善知識,有心燈的人就是有成就的人,可以傳授般若的人,點燃就是不使滅絕。

四、是請佛住世,祈請多多住世,多多利益眾生。

五、燃燈即授菩提記,如同釋迦牟尼佛在燃燈佛所一樣。

詩:
迎請人天眼目
點起了世間的燭光
清淨人類心中的骯髒
這般若佛慧的光海令人驚嘆
讓我感動淚流
那一盞盞的光令我難忘
但盼望著盼望著
傳承永恆的不斷」

懂得扮演燈的角色,就能散發出獨特的光芒給需要幫助的人。願人人點燃心燈,將珍貴的真佛密法永續傳承!祈願偉大的師尊佛體安泰,您的無量大願不辭辛勞廣度眾生,令人讚嘆,也令人不捨!願眾弟子都點上一盞祈願的心燈,祈願師佛常住世間,常轉法輪!佛一定能感知到大眾的心聲,圓滿每個人的心願!

《真佛天空新聞報》https://www.facebook.com/nkingsky

歡迎蒞臨【 真佛天空新聞台總網站】
http://blog.udn.com/mylv/article?f_UA=pc

《真佛天空綜合台》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真佛天空綜合台-101368999386001/

歡迎大家在首頁按讚,成為會員喔!

( 創作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lv&aid=17926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