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後火車站一場大火,燒掉一整條巷子,奪走三條人命。這場大火發生在消防通道狹窄,火災搶救困難的商圈,消防車進不去,靠著水線拉長又拉長,還是讓大火從下午燒到晚上。
民國84年2月15日晚上,台中市衛爾康餐廳發生大火,奪走64條人命。在此之前,台灣已發生過不少次公共場所大火,在那次付出64條人命慘痛代價之後,開始嚴格落實消防安全檢查、警消分立、修改建築法規,才總算暫停了連續大火的命運。但這些只是針對個別建築物的規範。
不久前,消防署針對消防通道做了清理,都市裡有些巷道地面寫下「消防通道」字樣,並嚴格取締占用和停車。但很多地區因當初規畫不良,或防火巷道被違建占用,構成「火災搶救困難地區」。以台北市為例,一共就有94處之多,其中後火車站商圈就占了兩處,從重慶北路沿著太原路、華陰街,一路到承德路。這次發生大火的,就是在這個地區。
這些事實告訴民眾,光是在地圖上畫出「火災搶救困難地區」,讓消防員知道這些地區的存在,並不能自動保護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但反過來說,如果不是事先知道這些搶救困難地區而有所準備,災情可能會更大吧?下一次的教訓和代價會更嚴酷吧?
那問題該如何改善?除了嚴格取締違建和占用消防通道之外,都市更新條例第六條其實已經規定:「建築物窳陋且非防火構造或鄰棟間隔不足,有妨害公共安全之虞」及「建築物排列不良或道路彎曲狹小,足以妨害公共交通或公共安全」者,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優先畫定為更新地區。但這些年下來,各地縣市政府在這方面下了多少功夫?都更遙遙無期,這些消防搶救困難地區就永遠是不定時炸彈。
都市地區每家每戶緊密相連,商圈人潮密集帶來錢潮,卻也是潛伏危險。後火車站大火,會是預告一場更大災難即將來臨嗎?解決都市消防問題,除了落實消防安檢,在都市更新相關法條方面,應更注意到現實需求和執行落實度,才能徹底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