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評鑑由上而下,豈會有東方哈佛 /報紙投書
2009/06/26 15:52:08瀏覽1954|回應0|推薦4
【文/路仁教授】

春節前,聖嚴法師提到想設立法鼓大學,做為他人生最後的心願。其實歐美大學便是源於基督教會傳揚真愛的種籽,在善心人士澆灌下,漸漸茁壯成為像哈佛大學這樣的卓越大樹,爾後才有公立大學的出現。

同樣的種籽撒在台灣土壤上,卻難以發芽,即使法鼓大學成立,恐怕也殊途同歸。教育部五年五百億的雨水只下在公立大學與財團支持的私立大學上,讓其它大學的財務乾凅見底,在少子化的寒流下,教育部又要求卓越大學擴充大學部人數,逼得其它大學走入冰天雪地的凍原。

歐美的卓越大學,是從真愛種籽自然茁壯長大,台灣的卓越計畫,卻是由上而下的功利主義,層層管理看得見的績效與數字,漠視看不見的人格發展。

延續卓越計畫的精神,教育部正在推動大學評鑑,摧毀一些大學的立校精神,比如某大學承繼基督的生命火花,廣開通識課程想落實全人教育,卻不被評鑑委員所認同。其它基督教與佛教大學,若不對評鑑委員低頭,最後也只得退場。

在教育部的壓力下,大學紛紛背離立校基石,追尋教育部的指標。當初廣設大學的初衷,便是要擴寬大學的窄門,讓各大學發展自己的特色,吸引不同特色的學生。

如今教育部卻背道而馳,在大學之門內設立卓越大學的窄門,藉由評鑑將大學改造為同特色的大學,於是高中生紛紛拋棄個別性向,競爭進入排名在前的大學,國中生競爭進入明星高中,國小學生也跟著提早起跑,升學壓力比廣設大學前還沈重。

反觀西方教育,同學間不會按成績排名,讓個人發展自己特色而非與人競爭,政府更不會替大學排名或貼標籤,讓各大學自行發展,收到學生就日益茁壯,收不到就退場。我認識一位美國學者,他小孩可以進入柏克萊大學,卻因為不認同柏克萊的自由主義,選擇就讀保守的教會學校。

試問多少台灣父母,願意讓小孩捨棄念台大的機會,改就讀私立大學?教育部排名與貼標籤的文化不改,父母的觀念就不會改,父母觀念不改,聖嚴法師想撒下的種籽,最終也會淹沒在功利主義的沙塵中。

而將來台灣也只會剩下一些開滿功利花朵的卓越大學,而不會有像哈佛那樣落實全人發展的卓越大學。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book678&aid=3078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