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8/11 21:23:53瀏覽1681|回應0|推薦14 | |
【文/路仁教授】
網路像一面網,纏住孩子的分分秒秒,他們在臉書說嗨,與人碰面卻低頭玩臉書。 從在家玩電腦到出外滑手機,網路讓朋友天涯若比臨,卻讓比鄰的家人越來越像天涯般遙遠;資訊垂手可得,心理困擾卻層出不窮,甚至罹患非典憂鬱。傳統憂鬱的症狀是情緒低落與厭食,非典憂鬱症卻是暴躁、憤怒,情緒起伏不定又難專心。 他們何以易怒?海潮聲或古典音樂聲安撫人的情緒,因為聲音隱含旋律,科技產品連網快慢不定,有時指標還會不停轉、不知何時歇息,不規律是心靈安定的天敵。 網路也削弱人的等待力。從前我們沒手機,與女友約好每日定時通電話,之前就是等待與整理情緒的時間,現在心情不好隨時Call,未給整理情緒的能力磨練,能力就用盡廢退。現代青少年自殺,愛用跳樓等急促手法,因為連告別生命也不想等。 網路來臨前,人與人講話、微笑、哭泣、生氣,臉部肌肉都會拉動,刺激賀爾蒙分泌,沿內分泌線安撫情緒,現代人對手機或鍵盤按讚,只有手指越彈越快,臉卻越來越木訥。 網路也帶來新刺激,讓廣告無所不在,隨時喚醒物欲。一個人的能力、金錢有限,追逐不到的欲望越多,心情越沮喪。有時連到同學臉書,見他貼滿四處旅遊照片,摸摸自己空口袋,心情開始down。 其實,人類歷史上有許多發明,例如紙,起初對眼睛並不友善,歷經時間的演化,成了如今適合閱讀的道林紙,由紙做成的書本,閱讀時也符合人體工學。現代科技演化得太快,孩子常成為新科技實驗的白老鼠,等副作用發生時往往太遲。 這些副作用,有時專家也不知。常聽媒體訪問教育專家,建議家長讓孩子玩3C產品幾十分鐘後休息,像當年我們當學生時,閱讀半小時後將眼投向窗外、看綠色植物。這些專家,也許讀了不少理論,卻無太多接觸孩子的經驗。 現在商人像貪婪蜘蛛,怎會輕易放過被網纏住的獵物。商業網站,總希望眼球能一直被吸引,隨時有新奇內容當誘餌,遊戲網站更緊緊黏住孩子,孩子稍微休息,便要冒寶物被竊風險。孩子在網路叢林中,隨時備戰,姿勢太久沒變化,肌肉酸痛症便上身。 即使沒玩線上遊戲,只用臉書等社群網站,沈溺也會黏上身。與朋友到咖啡館聊一晚,走了後內心有飽滿感,用臉書聊一晚,交心感覺總覺得缺了什麼,又難言喻。當內心感受到空洞時,對情感交流的飢渴,又會催促人上網,終於越陷越深。 孩子太沈溺,到肌肉酸痛仍網路不離手,已從網路沈溺走入隱藏性自殘。記得以前做輔導工作時,知道自殘的孩子不少,他們割手腕非要自殺,而是要感受血流小痛,去暫忘真實人生大痛。 等到血凝固了,真實人生的痛出現,他又會再割腕,走入惡性循環。現在孩子割腕的變少了,其實只是走入3c世界裡,藉著造成肌腱肌膜的痛,仍在自殘遊戲的魔掌中。 中醫常講,人氣血循環好,身體就健康。現在孩子,許多層出不窮的生理、心理毛病,其實也起於人與人、人與天地的隔閡。在科技產品風行時,如何讓人與人回歸眼神的溫柔接觸,回歸身體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還是治癒所有問題的藥方。 至於教育專家建議帶孩子進網路,並學會自我控制時間的建議呢?這些專家常高唱不切實際的理論、離教育現場太遠,他們的話若能盡信,台灣教改會這麼亂嗎?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