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聖經小故事】光與鹽
2008/07/20 19:39:05瀏覽18925|回應2|推薦21



在臺灣常常看到以「光鹽」為名稱的團體,像光鹽愛盲服務中心、光鹽團契等等,大抵都是和天主教或基督教有關係的慈善單位或宗教社團名稱。許多不是基督徒的朋友對這個名詞大概都很陌生,不知道「光鹽」是什麼意思。

「光鹽」一詞出自聖經基督徒經典(俗稱新約)裏的瑪竇(瑪太)福音第五章第13 - 16節,這是所謂的山中聖訓的一部分:

你們是地上的鹽,鹽若失了味,可用什麼使它再鹹呢﹖它再毫無用途,只好拋在外邊,任人踐踏罷了。 你們是世界的光,建在山上的城,是不能隱藏的。 人點燈,並不是放在斗底下,而是放在燈台上, 照耀屋中所有的人。 照樣,你們的光也當在人前照耀,好使他們看見你們的善行,光耀你們在天之父。

耶穌勸勉跟隨他的人要記得他們對社會的責任,以及在社會中應當扮演的角色。他用光和鹽作比喻,說跟隨他的人應該像社會的光、像社會的鹽。一個名不符實的基督徒不再是基督徒,就像失了味道的鹽巴不再是鹽、黯淡熄滅的燈火不再是燈一樣。

可是什麼是「社會的光」?什麼是「社會的鹽」?

耶穌說的光,並不是我們平常講的為國爭光的「光」,那個「光」是光榮,替國家社會爭取了光榮,走起路來,擡頭挺胸,意氣飛揚,自己也覺得很有面子。

耶穌說的「做社會的光」,目的不在顯揚自己,而是要照亮世界,讓世界的美善顯露出來;是要照亮別人,讓別人的長處能夠顯耀出來。不過做世界的光,舉著燈火,大家都還看得出光的來源在那裏,要完全埋名隱姓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做社會的鹽」,就如同我們作菜時加鹽,是爲了讓菜肴的美味襯托出來,同樣地,耶穌勸勉跟隨他的人,要奉獻自己,好增加社會環境的品味,讓四周人的優點都更有機會發揮。可是在品嘗山珍海味的時候,有誰還會去注意菜肴裏頭的幾許鹽巴。「做社會的鹽」,能夠甘心情願的默默努力,這種「左手做好事,不讓右手知道」的精神,是很不容易的。

但是我們社會中許多基督徒,以及許多沒聼過耶穌道理的善男信女,他們真的是日復一日地默默付出,不求任何名位,不求任何表揚。救災濟難,都是全力以赴,從來不在乎是否第一。從來不爭取第一。這些人,不管聼過耶穌「光鹽」的勸言沒有,他們真正的是「社會的光」,「社會的鹽」。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ushiner&aid=2061057

 回應文章

基督徒路人
2018/06/08 11:08
光是燃燒自己,照亮黑暗。鹽要溶解,讓食物美味。光是要對抗邪惡,發揮公義,鹽是要成為感動環境,讓每個人變更好!光是爲榮耀神,鹽是要傳福音。很多信仰做好事是為上天堂,做好事是爲積功德爲下輩子,基督信仰是愛與同理心,愛神也愛神愛的人,作光作鹽是與神同在的方法。建議看已經過世的英國葉光明牧師的「作光作鹽」解經書,願神的平安喜樂同在!(tracylo1969@gmail.com)

提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偶要當糖﹐不要當鹽
2008/07/23 01:49
鹽﹐讓我聯想到李爾王與他的小女兒﹐還有傷口灑鹽﹐以及阿里巴巴的故事裡面﹐強盜要殺人的那晚﹐可由菜裡鹽的份量來一窺端倪。

聽說﹐如果被燙傷皮開肉綻時﹐一時找不到消毒劑的話﹐可以用大量的糖把傷口護住﹐由於糖的濃度也是讓細菌無法生存的﹐因此傷口會愈合得很好。

所以﹐結論是﹕偶要當糖﹐不要當鹽。
mushiner(mushiner) 於 2008-07-23 08:48 回覆:

哈哈,提琴姑娘替台糖打抱不平來了,我這個有 sweet tooth (見“我不入地獄…”一文)的人擧雙手雙腳贊成提琴的説法。

但是我又想起“口蜜腹劍”、“苦口婆心”這樣的話,是糖好?是鹽好?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了。

就像吃西瓜,有的人撒糖,有的人撒鹽。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