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8/31 21:42:56瀏覽860|回應3|推薦27 | |
博物館角色的轉變,通常意味著博物館與觀眾間既有關係的崩解,與新關係的形塑。博物館觀眾多元化的特徵,隨著社會的進展日益明顯。故宮前院長石守謙在2005年博物館館長論壇中,以<改變中的觀眾-以故宮為例談博物館的世紀挑戰>一文,經由歷史軸線鋪陳故宮觀眾的轉變。石守謙表示,在上個世紀八○年代以前,由故宮所主導推動的文化使命扮演著關鍵角色,使得故宮與其觀眾間的關係,維持著一種單向,或上下的狀況。觀眾的需求經常處於被動的位置,不是不被考慮,而是較少成為優先納入工作規劃的要件。然而自九○年代開始,故宮與觀眾的關係逐漸主客易位,而國內民主進程的大步開展與社會結構的激烈改變,更提升了觀眾的多元性。 為了因應這個趨勢,並面對「觀眾多元性」的挑戰,博物館必須重新思考它的角色,但隨即衍生一個問題:放棄舊角色之後,什麼才是新的角色定位?筆者以為,要探尋問題的答案,唯有面向大眾,詢問他們,對博物館的想像與期待為何?從中找出多元觀眾的公約數,根據大眾普遍的共同期待與需求,並衡量自身的優劣勢,依此,故宮應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與角色。 故宮號稱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在全球各地已具有一定的地位與知名度,但隨著大環境的丕變,一向以擁有豐富精美文物自豪的故宮,其經營也面臨到許多挑戰與荊棘,首先要解決的難題就是橫亙在故宮與國內觀眾之間的文化鴻溝。 我們樂見故宮日漸正視到這個問題,並主動面向觀眾,釋放「Old is New」的訊息。但這樣的訊息必須是全面的,意即從大方向至小細節,由外部硬體設施到內部軟體服務,都必須一致地傳達相同訊息,讓每一位到館參觀的民眾,深刻感受到老故宮的新風貌,將質精品良的故宮參訪經驗,一點一滴地注入民眾心坎裡,故宮才能確實豎立優良口碑,進而深化其品牌形象,吸引更多大眾到館參觀。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