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9/26 05:35:37瀏覽1698|回應8|推薦58 | |
反穆斯林趨勢錯在誰? 「反穆斯林成全球趨勢?」, 1694期的世界周刊一專欄如是問, 歐洲各國的反穆斯林運動, 「錯到底在誰呢?」該欄討論世界上第一和第二大宗教的歷史恩怨、「文明的衝突」的種種原因和現象。 我對宗教觀察幾十年, 為此加入這大哉問的討論。 問反穆斯林趨勢的錯在誰, 也許問癥結是甚麼比較不那麼沉重。 這癥結明顯的存在於基督教與伊斯蘭(回)教各自基本教義和因信仰而產生的文化的不同。阿姆斯壯(Karen Armstrong)在其紐約時報最暢銷書「上帝的故事」(The History of God)中說,初期基督教的神的形象,也是高高在上遠離人群甚至冷酷的。舊約中故事說,神為了懲罰人們的罪惡,用洪水淹沒世人,只允許諾亞方舟讓好人逃離 洪水。書中說,後來基督教的神,漸漸轉變為慈愛親近人的形象,經過宗教革命,尤其是新教(Protestant)產生後,神更變成「神愛世人」並進一步, 要人愛自己的敵人。 回教可蘭經中神的形象,從不曾改變。回教徒不准對其經文有絲毫的懷疑,極端偏激的教徒,還相信以神的名義殺人或殉教,會自動得到進天堂的許可。近年來才成 立的伊斯蘭國(IS),主張成立「哈里發」統一全世界的回教徒,並以伊斯蘭化世界為終極目標。他們一呼百應,世界上很多國家, 包括不少西方國家數以萬計的人,蜂湧到敘利亞加入「聖戰」,伊斯蘭國的同路人,蔓延到伊拉克、埃及、奈及利亞、利比亞、阿富汗、也門等。美國 和一些國家,甚至俄國,都在圍剿,但伊斯蘭國還是屹立不倒。有人預測,要將他們消滅,還要一些年月。 全世界教育的普遍提高,導致世人的世俗化,回教徒也在所難免,他們一樣追求今世幸福,主流信徒溫和化了。不管哪一教的教徒,對天堂美好的嚮往,不如 今生今世的享受實在。也是紐約時報最暢銷書「Infidel」一書的作者 Ayaan Hirsi Ali,出生於索馬利亞,八歲起隨著家人逃難各國, 二十歲上下隻身逃到荷蘭,完成大學教育後,年紀輕輕選上國會議員。她同梵谷兄弟的孫子,在荷蘭開始回教改革運動,梵谷被殺,她被回教徒追殺,逃來美國。她不改 初衷,在生命續受威脅的情況下,繼續進行回教改革。 美國和加拿大,人口分別是3.2億和3600萬,回教徒人口分別是330萬(1%)和105萬(3 %)。近年來美國發生了幾起回教徒恐怖攻擊事件,但大致上說來,這兩國各教間的相處算是比較和諧, 相信是回教徒移入的歷史較久,總體人口比例較小,也沒有眾多的同族聚居地。法國的人口近7000萬,回教徒500多萬,占總人口 7.5%,其中很大部分是新移民。他們聚居的700多個社區,變成 No-Go Zones 禁區,連警察都不敢進入。近來法國政府頒布法令,禁止女人外出穿罩袍蒙臉,給回教徒火上加油。德國人口8000萬,回教徒 300至350萬,主要來自土耳其,移民歷史不短,還算和諧,但大批敘利亞移民難民的進入,引起民間強烈抗議。其他國家, 荷蘭、丹麥、瑞典等都在為移入的回教難民頭痛。 宗教信仰是人類最固執的心態。基、回兩教的信徒數差別只有六億,即22 億比 16 億;西歐國家中的白人出生率僅 1.1-1.3%,而5000多萬的回教移民的出生率達 7%上下,假以年歲,全世界回教徒人口,尤其在歐洲,將超越基督教徒人口。英國首都倫敦選出了回教徒市長,很多白種市民搬離倫敦。看來,伊斯蘭和基督教 文化的競爭,後者不一定占上風。千百年後,哪一教掌宗教世界乾坤,現在似乎已現端倪。 注: 此文刊登於 2016年九月18 日的美國【世界周刊】。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