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9/02 09:43:41瀏覽1429|回應8|推薦97 | |
葛倫 ·貝克 Glenn Beck及8/28林肯紀念堂前廣場 50 萬人集會 福斯新聞電視台 Fox News Channel的脫口秀主播葛倫 · 貝克醖釀、宣佈多時的Restoring Honor「恢復榮譽」集會,八月28日準時在首都林肯紀念堂前廣場開鑼。此日是馬丁路德博士在同地發表其 [我有一個夢想] 演講的47周年。參加集會人數,據客觀統計, 多達50萬人以上,是史上第六大在此處舉辦的集會,可與里根總統就職典禮參加的人數媲美。事前,很多人預言人數能有十萬人就算成功了,有些外州來的人,為此在廣場露營等待了三晚。以一個新聞從業員,沒有龐大的組織, 大半靠他個人的號召力,能得此成績,可謂空前。其因果容作下面論述。 本籍澳洲的莫德克於1996年所創立的Fox News 電視台,一開始即採取新聞報導參入娛樂的導向。此台的保守右傾價值觀,一開始即與自由左傾的美國媒體卯上,迅速成為廣大保守觀眾的寵兒,收視率遠遠超過任何一家主流電視台, 甚至多於數家主流台的總和 ─ 有此一說。 葛倫 ·貝克1964年出生於華盛頓州,13嵗贏得了某項比賽,獲得一廣播電台的小差事。少年時父母離異,後來據傳母親投水自盡,16歲起每天吸毒酗酒長達15年, 1994那年,曾有自殺傾向。因為付不起學費,在耶魯大學讀了一學期,只選修了一門課 ─ 神學。其後,主要靠自學獲取知識。 在幾家廣播電台轉職間,葛氏曾待過老牌著名的CNN, 最後落足於Fox News。他保守的價值觀,加上唱作具佳且富煽動性的廣播作風,很快就獲得極高的収視率,超過Fox 台的O’Reilly 和CNN 的Larry King, 雖然他每天的廣播時段是下午五點,遠不如前述二者的黃金時段。 2008 年美國總統競選,很早Fox 台即對歐巴馬心存疑慮, 覺得他屬外來且令人生懼, 葛氏與Fox 內的名嘴Hannity 對歐巴馬展開窮追猛打,卻抵擋不住歐氏精明靈活的競選技巧,他團結了占全國人數11%的 黑人、12% 拉丁裔、4%亞裔 以及自由左傾的白人,廣用網路,善用組織,終於贏取了白宮寶座。 首次失去元首位置予黑人,相當部分的保守白人, 感到晴天霹靂、傷痛欲絕, 有如亡國。歐氏上台後,身邊龍蛇包圍, 群小獻策,他的競選訴求: 改變 ─ 漸次出爐: 推行全民保險、大舉借國債拯救瀕危公司、拼命揮霍期求減少失業刺激經濟、大幅增雇聯邦職員、劫富濟貧,絕口不稱呼嫌疑人為恐怖分子、反對Arizona 州議會通過的移民法林林種種措施,在保守派看來,真是不折不扣的酬庸他的支持者、卻是有害國家利益前途的倒行逆施。葛氏毫不遲疑的說出保守人群的心聲,他甚至指歐巴馬是種族主義者,直到最近才改口,承認認知不正確。很多方面,他不啻是保守觀眾的代言人。 葛氏聲稱救國的訴求; Restoring Honor[恢復榮譽];其藥方: 著重宗教信仰、希望、慈善,回到立國精神。他向會眾宣佈:從今天開始,你們每一個人都回到了神的國度,美國的將來由你們決定。他主張宗教、愛國是每一個人個人的救贖,他認為歐巴馬推行的集體救贖 ─ 美國目前政府推行的社會主義式的政策就是集體救贖。集會前,葛氏及其幫手,要求與會人眾勿帶標語看板。50 多萬與會大眾,全程一片祥和、理性,不曾發生意外糾紛,會眾離開後,地上少有垃圾。 當天,老牌民權運動領袖夏普頓 Al Sharpton也在距離不遠處舉辦了紀念馬丁路德演講47周年, 和葛氏唱對台戲,他 招來的人數遠為低少、且泰半是其本族裔人。當晚及其後在接受電視訪問時,夏氏神情落寞也帶著他招牌式的憤怒說:他們佔據了平台,他們綁架了馬丁路德博士的夢想,但是他們不能代表馬丁路德博士的精神。未曉他知否馬丁路德博士的姪女Alveda King 博士也為葛氏站台且廣受愛戴歡迎。夏氏的氣魄已大不如前。 一個顯然是有點來頭的中年白男人,在MSNBC 訪問中,怒喊:They are all white, old and angry 他們都是白人、又老又憤怒 (指葛氏的會眾), 不知他曾否注意到夏氏的會眾中白人的比例可能更低, 卻可能有主張多殺白人,甚至應殺白人小孩的「新黑豹黨」黨徒在內。當天在葛氏那場演講箱後面站著 240 位神職人員,各教各色人種都有, 而50萬會眾中,老人顯然比例很低。 從這次集會看,有白人為了黑人怒貶白種男人葛氏號召的集會,卻也有這麼多黑人神職人員為葛氏主導的集會站台,美國的以人種為本位的民粹 (cynism)意識型態, 似乎退熱緩和了許多。 歐巴馬上任一年多以來,他的左傾劇動,早已引起廣大保守中產民眾的疑懼,年前,非政黨組織「茶黨」在全國各地, 包括華盛頓,舉行示威遊行,主張停止歐巴馬的社會主義式施政方針,這次,葛氏的「恢復榮譽」大會, 正中保守派的下懷,其與會人眾之浩大,其影響必定對全國政治景觀產生長遠且巨大的推波助瀾作用,今年11月的中期國會選舉,我們且拭目以待。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