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5/19 19:54:10瀏覽970|回應0|推薦11 |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研讀心得 10-11 Morgan 2002/07/25 於紐西蘭南島佛光協會金剛經研經會 (丑)舉問*2(一一五、清淨心中、一法不立*9)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 這是就果上顯示菩薩在因地修行,顯示出無得而得,得而無得。必須在這個地方去體會,才會得到真實的受用。 (見前述) 這樁事情是釋迦牟尼佛,過去生中行菩薩道時候,當時他證八地菩薩果位,八地是證無生法忍,仁王經告訴我們,無生忍位的菩薩有七地、八地、九地。七地是初證得,是下品無生法忍。八地是中品,九地是上品,十地菩薩證得寂滅忍。仁王經上說無生忍位,與本經義趣相同,對於忍辱,非常重視,它不用別的字,它用忍。可見得修學過程當中,連地上菩薩、法身大士,都把忍辱看得這麼重,何況我們初學。無怪乎世尊在本經後面說:「一切法得成於忍」。不能忍就不能成就,不能忍就註定失敗。世間法要想成就要有耐心,要能忍。出世間法也不例外,關鍵還是在一個忍字,這是要特別重視的*9。 世尊當時他證到八地菩薩、證得無生法忍了,有沒有法?經文有「如來」二個字,江居士說:『 說一「如來」,即含有不應住法意在矣。如來是性德之稱,覺性圓明,豈有法塵』。 清淨心中,一法不立。六祖惠能大師說:「本來無一物」,如果執著有一個無生法忍,那無生法忍就變成有一物了。無生法忍是否證得了?證得了;證得心裡面無有一物,那才是真的證得。心要是清淨,法法具足。六祖又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自具足的,說不上證與不證。本有的,得什麼*9? 此事前、後半部,兩次引用,而命意不同。不同之意有三*2: (一)1.前問「於法有所得否」?答曰:「於法實無所得」,重在『得』字。明其雖得而不住得相。2.此處則重在『法』字,蓋以無法得菩提,證明上文無法發菩提之義也*2。 (二)1.前問中法字,是指無生法忍。2.此處法字,即指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生法忍,非究竟證得無上正等覺也。若誤會此句之意,為彼時已得無上正等覺,而不住法相,則差之遠矣*2。 (三)1.前問於法有所得否,亦是舉果明因。然法字既指無生法,故彼中只有舉八地果明發心因一義。2.此中之法,是指無上菩提*2。 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否,作一句讀。有法者,心有其法也,即住法之意。問意若曰:如來昔於然燈佛處,心中存有無上正等覺果法,以求證得之否。猶言心中存有當得無上菩提之念否也*2。 說一如來,即含有不應住法意在矣,如來是性德之稱。覺性圓明,豈有法塵。*2 (下續)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