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遨遊波羅的海三小國與芬蘭04 立陶宛 03 美麗的聖安納教堂
2011/08/31 20:16:08瀏覽1873|回應0|推薦30

(從公園看聖安娜教堂正面)

遨遊波羅的海三小國與芬蘭 04

一、立陶宛

03 美麗的聖安納教堂

要把教堂放在手掌心帶回巴黎--拿破崙

(聖安娜教堂正面)

依據廣為人知的傳說,當拿破崙(Emperor Napoleon) 1812年的法俄戰爭(Franco-Russian War in 1812)中,看到這麼一個美麗的聖安娜教堂(St. Anne's Church),他大聲的表示,他強烈的願望是--假如可能的話,他要把這教堂放在他的手掌心,帶回巴黎。

(聖安娜教堂、西妥會教堂與鐘樓正面)

( 維市聖安娜教堂正面)

聖安娜教堂,位在維爾紐斯市的老城區,在維爾尼亞河(Vilnia River)右岸,最初是在1394年建立,為木造教堂,是蓋給立陶宛大公國的Vytautas公爵之第一個妻子安娜(Anna, Grand Duchess of Lithuania) ,或許這個安娜小姐就像教堂一樣的漂亮,但這美麗教堂卻不幸在1419年的火災中被焚毀,而這火災卻導致、激起立陶宛人重建這美麗教堂的更持久信念。

( 維市聖安娜教堂右側面照)

( 維市聖安娜教堂正面上半部美麗造型)

                     

( 維市聖安娜教堂正面)

現在的磚造教堂則是1495–1500 年,立陶宛大公國的亞歷山大(Grand Duke of Lithuania Alexander)所重建,從那國時候迄今,教堂的外觀幾乎沒有什麼改變。由建築師麥克(Michael Enkinger) 或班尼迪克(Benedikt Rejt)設計興建,建築型態(Architectural style)是晚期哥德式(Late Gothic)和磚造的哥德式(Brick Gothic),是最好的豔麗哥德式(Flamboyant Gothic)和磚造哥德式(Brick Gothic styles)建築代表作,採用黏土磚興建而成,建築優美,其設計充分且正確完整表達出立陶宛的文化和藝術精髓,是立陶宛著名的羅馬天主教堂(Roman Catholic church)中的晚期作品,早已成為維爾尼爾市的地標,也因而讓這一區劃入聯合國科文教組織之世界遺產名錄中(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s) (見前篇立陶宛 02 首都維爾紐斯與歷史中心)

聖安娜教堂自從14世紀到現在,一直是此地區內的大教堂,教堂總高22米,寬10米,有一大殿堂和兩個尖塔,教堂外墻全部採用了33種不同形狀的黏土磚建成,然後再漆成紅色砌成(built using 33 different kinds of clay bricks and painted in red,故現在看到的是「紅磚)」,內部祭壇等則以巴洛克式建築來裝修(Baroque style);教堂旁的鐘樓,是在1870年代由建築師尼古拉(Nikolaj Chagin)設計的新哥德式(Neo-Gothic style)建築。

                          

(聖安娜教堂與鐘樓)

                         

(西妥會教堂與鐘樓)

(聖安娜教堂窗雨壁磚之美)

教堂正面設計為艷麗火紅的歌德式(Flamboyant Gothic style),是極為有創意的特色,而傳統的哥德式建築素材和形狀都有他獨一無二的方式,哥德式的拱門(Gothic arches)的結構是由矩形或長方形來支配一個對稱而均衡的正面,讓人一見,就感受到結構極為均衡、和諧印象,根據立陶宛建師和歷史學家Vladas Drėma說,這是來自Gediminas支柱模式( patterns from the Pillars of Gediminas),讓人對教堂正面產生回響與共鳴。

(典型的歌德式建築的聖安娜教堂正面)

(聖安娜教堂正面)

整個教堂結構複雜,頂端有主塔,又有若干個小捧護,如眾星捧月,極為壯觀;整體而言,她佈局均勻,色調和諧,就像係由線條和角塔構成的絢麗多姿的圖案,被稱譽為哥德式建築藝宛中的明珠。而教堂内部的裝飾既莊嚴且輝煌,主祭壇、圍欄和彩磚裝飾都極為精美。

(聖安娜教堂祭壇)

(聖安娜教堂祭壇)

(聖安娜教堂祭壇聖像)

(聖安娜教堂祭壇精緻雕塑)

(聖安娜教堂管風琴)

這美麗的教堂也是歷盡滄桑,多次慘遭祝融,且一再的整修。她除了1419年的火災,焚毀最初木造教堂外,1582年又遭受嚴重大火,教堂受損嚴重,她的重建資金來自 Mikołaj "the Black" RadziwiłłJerzy Radziwiłł1747年教堂在約翰克里斯多夫(Johann Christoph Glaubitz)監督下又進行整修,在1762年,正門為了強化和支撐教堂正面,而將側面的拱門遮隱起來;1902-1909年當側面的拱門露出時,又開始整修,同時將牆壁用鐵來強化;1960-1970年再度整修尖塔,在1979年,聖安娜教堂的尖塔開始恢復原狀,而整個教堂所有結構,都保持為原來興建時的紅色磚,而大部分現代化整修、重建是在2009年後,屋頂經過替換,強化教堂正面建材,同時長期失去的邊尖塔也重建起來,成為今日世界人人稱羨的美麗哥德式紅磚教堂。

(聖安娜教堂右側尖塔)

(請細賞聖安娜教堂窗與磚之美)

(聖安娜教堂窗與磚之美)

聖安娜教堂也是整個建築群的總稱,她除了一座主教堂、鐘樓外,還包括後面的一座西妥會教堂(SS Francis and Bernardino's church)和一座西妥會修道院。整體而言,這個教堂真美,尤其拿破崙的傳說,更讓旅遊者必訪,相信必也留下深刻、難於忘懷印象。

(2011 08 28 於台灣台北)

(西妥會教堂)

(西妥會教堂)

(聖安娜與西妥會教堂尖塔相映)

(西妥會教堂塔頂)

(聖安娜教堂後尖頂)

(從側面看鐘塔與西妥會教堂)

(從西妥會教堂前看聖安娜教堂與鐘樓)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