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1/06 10:51:30瀏覽494|回應0|推薦8 | |
鄭明析先生活到了七十歲,但是他對父母以及弟兄妹妹們的愛與關懷,是身體力行的,有人會說情同手足是人之常情不是嗎? 但現實往往好像不是這樣,還是會經常發生紛爭,甚至遇到利害關係時,也會大大小小衝突,甚至撕破臉。所謂的手足之情,還是必須要帶著期盼和睦的心情來努力。
當年經歷韓戰後極度貧困時期的他,跟兄長弟妹們都沒東西可吃,母親每天就是要跟大的孩子們去田裡張羅食物,但是故鄉那裏沒甚麼水田,都是旱田,所以長不出甚麼東西,他們常常吃大蒜、辣椒、馬鈴薯,沒食物的時候,甚至挖出葛根來咀嚼,彼此笑對方像豬一樣地滿嘴黑黑的。
「儘管,我們吃著像狗食一樣的東西、住在貧民區裡頭,可是還是一定要和睦地來過,就算你們沒有給父母親什麼,但還是要相親相愛來過生活。這樣的話,父母親會感覺到生你們的滿足感,也會感到跟你們一起生活的滿足感。」他回想自己度過那樣窮苦的日子,但跟兄弟妹妹們的相處仍帶著愛來彼此對待。 他的弟弟想起過去小時候,他的三哥鄭明析先生,在外頭拿到了大人給他的珍貴的一顆糖果,在那個年代,糖果就像珍珠一樣地稀有珍貴,三哥緊緊地握著糖,甚至因為手的溫暖幾乎要將糖果融化了般,他飛奔在路上,急著想要把糖果送給沒吃過糖的弟弟嚐嚐,難道這孩子一點也不想吃糖嗎? 他一定非常想,但是他忍耐了,要留給比糖更寶貴的弟弟。
又有一次他弟弟回憶,三哥在學校拿到發送給學生們的奶粉,要沖泡給這群在成長中又極度缺乏營養的學生們喝,那是從美軍拿到的配給的奶粉,但三哥跟老師說:「我可以回家再跟您拿嗎?我想留給我的弟弟妹妹,他們比我更需要」。學校老師看著瘦小的三哥,不忍心地湧起了感動,就對他說:「別擔心,還有多的,你先喝吧,我再留給你的弟弟妹妹。」
是不是身為兄長的,都會對弟弟妹妹那麼好呢? 他的弟弟說:「因為我的父親離家工作,長年不在家,所以三哥對我就像爸爸一樣。」
鄭明析先生說:「在一個家庭中,父母親最喜歡對小孩子講的話並不是:『希望你出人頭地、你一定會成功的、好好生活吧!』而是『你們和睦地相處吧!』。有人說,在家中只要有錢,就會很和睦;但是有很多人卻因為錢的緣故,所以兄弟之間互相衝突、攻擊甚至死亡。錢雖然是必要的,但和睦也是必要的;還有 神是必要的,父母親也是必要的。
在家庭當中,父母親會說:
『因為你哥哥每天晚上都喝酒,所以你真的討厭死他了嗎?你是做得那麼好的人,你為什麼罵他、為什麼討厭死他呢?不要這樣怨恨哥哥,你自己不要喝酒,就要好好的堅持到底。你哥哥有一天一定會改變的,可是連你都罵他的話怎麼辦呢?我不喜歡你罵他。』
去愛弟兄姐妹這件事雖然辛苦,可是是一定要去做的。如果覺得辛苦的事情就不做的話,無法發揮人生的價值。如果個人爭吵,家庭也會開始爭吵變得不合,民族、世界都是一樣的。
在家庭當中,兄弟之間常常有很嚴重的爭執,更嚴重的話,會變成肉體的衝突。在小的時候,會用自己的肉體或棍子來互相打架,可是長大之後就變得老練。長大了之後,不需要棍子也不需要拳頭,他們爭執的方式是思想上的爭執,完全不關心對方,在該給予幫助的時候也不幫助,是用這種很聰明的手段來互相紛爭。雖然沒有用拳頭來打架,但互相不幫助、互相抱怨,在父母親面前講對方的壞話。如果講對方的好話,就算是爭執已經結束了,這樣的話父母親會非常高興的。」
本來在一個家庭成長當中,最先開始遇到的是跟弟兄姊妹之間的衝突,雖然現在很多家庭的獨生孩子漸漸缺乏這樣練習的機會,因此很可能,初期跟朋友間的相處就顯得不是那麼順利而融洽。但隨著孩子年紀漸長,衝突對象從手足,轉向了父母,有時是父親,有時是母親,但也有人同時跟父母親發生衝突。衝突的原因常常是: 無法溝通、不瞭解彼此、說話的方式、態度與情緒問題。
可能經常發現的情景之一: 當你在跟父母嚐試說明、溝通自己想要做的事或未來的夢想時,很可能父母幾乎一點也不懂你在說甚麼、甚至說出比路人還冷峻的風涼話,儼然在冬天倒下一盆冷水加一桶冰塊在你的背脊。但是如果你願意好好地說,真的會很有機會得到父母的祝福與幫助。
鄭明析先生說:
「為什麼父母親會反對呢?孩子要跟父母親講清楚。如果子女們要去金銀島,然而現在的處境,正在越過沼澤當中,父母親難道會很生氣嗎?父母親一定會很高興的。我以前也跟母親講過這樣的話:
『雖然我現在這麼辛苦,在別人的面前也拿不出什麼東西來,一文不名,但是我一定會讓你們看到我的成功,請等待吧!』就像這樣,雖然現在父母親看起來覺得我們不怎麼樣,可是請各位稍微等待看看吧!這樣是不得不成功的。」
「我小的時候,也是常常和父母們這樣爭吵,但後來都悔改了。我對著父母說:『我現在才體會,我曾經做過的事情非常的愚昧。」那時候我是非常的認真,覺得這是很嚴重的事情,但是父母只是一邊笑著,一邊跟我說:『我能夠了解你,我不會因為你曾經對我有所不滿而心情難過。』
各位也是,如果和父母之間有問題,應該要盡快解決。那時候老師就和父母悔改說:『我以前根本不懂的關係,這樣愚昧的來傷害父母的心情,我以後再也不會這樣做。』如果不好好這樣安慰父母的話,父母已經去世了,這樣的話,你再怎麼痛苦的哭泣、悔改,也是沒有辦法解開這問題。如果各位年紀已經很大了,父母年紀越來越大時,最好趕快把這些問題都解決,應該向父母說:『你們不要擔心,我會努力的、好好的來過人生。』。 各位也應該對父母說:『我不會辜負你們的期待,我會很努力的來過人生,所以你們不用擔心。』父母問說:『我可以相信嗎?』『「難道我的爸媽都不能相信我嗎?』父母不得不回答:『相信啊,因為你是我的兒子,所以我會相信你。』」
等到孩子們長大到可以了解父母的心情、可以好好跟父母說話的時候,或許那時也即將成為父母的時候。那時也是同樣的立場。
他說:
「等到你成為父母的話,在孩子小的時候,一定是好好地培養孩子,然後這樣就結束了,因為小孩子長大之後,只是說了一聲再見,然後就離開了父母,不是嗎?成為父母的話,對於小孩子要去那裏,就跟著去看看就可以了。如果把小孩子抓得太緊,保護地太好,會把他弄死。應該要讓他很自由自在地去玩、去飛,然後蓋一個很大的鳥的家,讓它在裏面能夠很充份的十里、二十里來回地飛。 假如太過份地緊抓著孩子不放,孩子會把自己的頭髮全部理掉,然後寫封信給父母,就悄悄地離開家了,一旦離開的話,就不會再回來了。父母如果打小孩子的話,小孩子心情會受到很大的傷害,會想說:「爸爸怎麼會這樣子打我呢?可以嗎?媽媽可以這樣子對待我嗎?唉!說愛人的人卻打所愛的人,是更令人受傷的。」爸爸就會講說:「唉呀,你真是不了解我,你難道一點都不了解我的心情嗎?你到現在還是對我的想法、心情都那麼不了解,那就是你的錯。」所以爸爸講完後,更用力、更生氣地打他,然後小孩受到更大的傷,像這樣一般,連家裏最有power的人都打自己、拋棄自己的話,那所有一切都結束了。」 他印象小時候,在故鄉的時候,大家很喜歡會爬上四百公尺高的地方玩耍,等到冬天結冰時,又從那邊滑下來,這樣很好玩,可是如果村裏面有人經過的話,大人們就會罵他們說:『唉呀,你們怎麼不去讀書,在這邊做這樣的事情。「經過的每一個大叔都會發出這樣的聲音來責罵,父母也是看到小孩子玩到比較晚回來,就會責罵小孩子,可是其實,父母應該要在冬天時對孩子們說:「到了冬天的話,在田裏面的冰層比較厚的關係,你可以放心的在那邊玩、滑雪,媽媽也會做馬鈴薯給你們吃。」這樣做的話,不是比較好嗎?一直罵小孩的話,小孩子當然會覺得很心寒。這樣的話,小孩子沒辦法出人頭地,沒辦法成為大人物,為什麼每天都喊著:『不要這樣子做,不要那樣子做』? 「在教育子女的時候,就用 神在教導我們一樣的方式來教導的話,是比較有希望的,也能讓他們好好長大,爸爸如果對孩子說:『你以後會做得很好。』並且在 神面前說:『 神啊,請您好好看顧我的孩子吧。』這樣子的話,孩子就能很好地長大。」他這麼說了。
真的很感謝,在還來得及的時候,看到了他所寫的這些內容。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