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筆記 番外篇 - 清淨法海,慈悲智慧,日月光明。 - udn部落格
清淨法海,慈悲智慧,日月光明。
作家:如如淨行
文章分類
    Top
    中醫學筆記 番外篇
    2017/08/26 16:45:48
    瀏覽:421
    迴響:0
    推薦:5
    引用0
    引用文章:中醫學筆記(四) 十四經腧流注行經的穴道 part 1

     

            中醫學筆記番外篇

    一、中醫整體觀人體本身有統一性,亦是指人與自然環境對應的整體概念,人體病變與醫療也與二十四節氣變化息息相關。

     

    二、 中醫常見名詞

    l   證型,類似西醫的:「症狀」,但中醫卻是觀察病人各項症候之後,推理歸納出一個證型,再依此施予相對應的治療,故症狀為詳細而瑣碎,而證型則是簡要。

    l   成方」:療效確切而成份固定的要方,即現成的藥方。

     

    l   」:藥簽的單位。

     

    l   外感」:指感受風寒之氣等病邪侵入皮毛肌膚、或從口鼻吸入,這些均由外而入。

     

    l   四診」:望聞問切,可以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機,及人體五臟六腑、經絡、氣血、津液變化,判斷邪正消長,以歸納症狀。

     

    l   八綱」:寒、熱、虛、實、表、裡、陰、陽。(另文補充介紹)

     

    l   六經辯證:中醫辯證方法之一,張仲景《傷寒論》中首創。傳統對於六經有兩種看法,一派以劉完素、丹波元簡為主的六經為六種病證分類;另一派如喻昌、柯琴認為六經為內經所指六條經脈之名,但內經之中無詳細說明病症發展,直到張仲景整理六大病症與誤治條文解釋六經病態發展,提及太陽篇、陽明篇、少陽篇、太陰篇、少陰篇、厥陰篇,而六經病則主要因為外邪侵犯六經造成,六經並隨著間與體質而有變化,如果病情惡化會由太陽進入陽明或少陽,若再惡化,則進入太陰、少陰、厥陰;反之,病情好轉則由厥陰進入少陰、太陰,直到太陽[1]

     

    l   歸經[2]:中藥對人體某經絡、臟腑病變具對治的適用範圍,如寒性藥物儘管具有清熱的功能,將各種藥物對人體各部的治療作歸納、系統化而成歸經理論,以彌補中藥四氣、五味、升降浮沉和用藥補瀉等學說的不足,例如同為寒熱虛實之證,但各臟腑經絡用藥並不盡相同;溫脾的藥並不一定能溫腎;清肝的藥物並不一定能清心;若再從升降沉浮來說,除胃氣的藥未必能降肺氣;再以性味舉例,如麻黃與丁相屬於辛溫,但麻黃用在發表丁香主要在溫裡,藥性雖同但治區差別甚大,如上表明中藥的作用均各有一定的適用範圍。

    三、穴道篇

    l   原穴」:原指生命的本源之意,原穴是臟腑真氣輸注經絡的部位,因其為原氣匯聚出入的所在稱為原穴,位於肘膝以下。

     

    l   氣」:又是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十二經脈的根本,由胃中精氣化生,以三焦為通道而散布全身,又稱原穴為三焦之氣所通行留止的部位。

     

     

    經脈/原穴

    經脈/原穴

    表裡

    01.手太陰經:太淵

    07. 手陽明大腸經:合谷

     

    肺與大腸相表裡

    02.手少陰經:神門

    08. 手太陽小腸經:腕骨

     

    心與小腸相表裡

    03.手厥陰心包經:大陵

     

    09.手少陽三焦經:陽池

    心包經與三焦經相表裡

    04.足太陰經:太白

    10.足陽明經:衝陽

     

    脾與胃相表裡

    05.足少陰經:太谿

    11.足太陽膀胱經:京骨

     

    腎與膀胱相表裡

    06.足厥陰經:太衝

     

    12.足少陽經:丘墟

    肝與膽相表裡

    (俗稱肝膽相照)

      

     

    l   背俞穴」:臟腑之氣輸注於背部的一些特定穴位,五臟、心包絡及六俯個有背俞穴一個,是經臟腑之氣向背部輸轉散布之所,也是風寒外邪由背部侵入、或臟腑功能失調時,在背部出現壓痛症狀的部位。

     

     

    l   募穴」:作幕,與膜通,指臟腑之外的筋膜。為臟腑經氣匯聚在胸腹部之所,其命名因其所近臟腑而得,故本臟腑募穴不一定在本經脈上,有在正中、有在兩側,如胃之募穴中脘在任脈上,當臟腑發生病變時在相關募穴上出現壓痛反應,因某臟腑有病可以用來治療,配以背部俞穴效果更佳。

     

     

     

     

     

     

     

    肺俞

    中府

    大腸

    大腸俞

    天樞

    心俞

    巨闕

    小腸

    小腸俞

    關元

    心包

    厥陰俞

    膻中

    三焦

    三焦俞

    石門

    脾俞

    章門

    胃俞

    中脘

    腎俞

    哀門

    膀胱

    膀胱俞

    中極

    肝俞

    期門

    膽俞

    日月


    [1]考網址:維基百科---六經辯證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5%AD%E7%B6%93%E8%BE%A8%E8%AD%89

    [2]考資料:周春才(2012),漫畫中醫經絡圖典【全新增修版】。臺北市:晶冠。頁80-81

    [3]考資料:周春才(2012),漫畫中醫經絡圖典【全新增修版】。臺北市:晶冠。頁70-71。

     

     

    其他參考書目:

     

    羅大倫(2012),漫畫中醫基礎篇【百家講壇大名醫,教你一生受用的養生入門書】。臺北市:圓神。

     

     

     

     

     

     

     

     

     

     

     

     

     

     

     

     

     

     

     

     

     

     

     

     

     

     

     

     

     

     

     

     

     

     

     

     

     

     

     

     

     

     

     

     

     

     

     

     

     

     

     

     

     

     

     

     

     

     

     

     

     

    回應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