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前一天晚上,就投宿在少女峰(Jungfrau)山腳下,居民才五千多人的小鎮茵特拉根(Interlaken),隔天一早,我們先到海拔1034公尺的格林德瓦(Grindelwald),搭乘艾格快線(Eiger Express)登山,艾格快線其實是2020/12才完成的纜車,只要15分鐘,就能登上海拔2320公尺的艾格冰河站(Eigergletscher),從那裡再轉搭少女峰鐵路(Jungfrau Railway)的登山火車,自此車站後,火車就鑽進全長7.1公里,在艾格峰(Eiger)及僧侶峰(Monch)山體內的隧道,最後抵達海拔3454公尺的少女峰鞍部站(Jungfraujoch),走出車站就可遠眺少女峰、僧侶峰,和瑞士最長的阿萊奇冰河(Aletsch Glacier)源頭,車站內有不少禮品店、餐廳,跟平地幾乎並沒什麼兩樣,少女峰鞍部站也被稱為是世界最高的火車站。
就這樣我們搭遊覽車,加上纜車和登山火車,輕輕鬆鬆登上三千多公尺高的少女峰鞍部火車站,這也是典型瑞士登上高峰的模式。一般的印象,瑞士的高山火車很會爬山,最常看到的照片景緻是,一片皚皚白雪中,紅色車廂的火車,奮力的往上爬;或是火車行駛在景色優美的山水間,令人無限嚮往。我們一般的理解,火車只能走平地,有點坡度的,最大只能到7%左右,短距離靠衝力可以到達9~11%,但瑞士的高山鐵道,很多是所謂齒軌鐵道(Rack Railway),兩條軌道間多一道齒輪軌道牽引,讓軌道坡度可以大大超過前述限制,最大可以爬上48%的陡坡。瑞士著名的三大名峰,前面提到的少女峰鐵道,就採用齒軌鐵道,最大的坡度是25%,馬特洪峰(Matterhorn)的高納葛拉特鐵道(Gornergrat Railway),也是齒軌鐵道,最大的坡度是20%,在法瑞國界上,西歐最高的白朗峰(Mont Blanc),則使用兩段纜車登頂。
瑞士的鐵路密度是世界最高的國家之一,服務品質、安全也是首屈一指,跟台灣類似,瑞士的山地面積也佔了七成左右,境內超過四千公尺的山峰就有一百座,險峻高山、冰河和湖泊,提供瑞士豐富的觀光資源,這些景點都可搭火車或纜車抵達;台灣有旅行社安排瑞士的鐵道之旅,全程搭火車,不用遊覽車,其鐵道交通之發達,不難想像。瑞士也發展出不少以推展觀光為導向的火車,像冰河快車(Glacier Express)、黃金快車(GoldenPass Express)、伯尼納快車(Bernina Express)、阿爾卑斯山麓快車(Voralpen Express),及聖哥達全景快車(Gotthard Panorama Express)等,這些雖取名快車,其實速度並不快,較陡路段也使用齒軌鐵道,速度並非這些觀光列車的訴求,而是以經崇山峻嶺、冰河湖泊等風景絕佳之地,車廂配備大而明亮的觀景窗,可欣賞沿途好山好水為訴求。過山車是雲霄飛車的別名,瑞士火車可以登上高山,翻山越嶺,盤旋在風景俊秀的崢嶸山峰與懸崖峭壁間,驚險刺激,很令人驚豔,是名副其實的過山火車。
在台灣提起高山鐵道,常會聯想起1914年完成的阿里山森林鐵路,阿里山林鐵從海拔30公尺的嘉義,爬上海拔2451公尺的祝山站,總長72.7公里,風景秀麗,尤其紅色車廂行駛在阿里山盛開的櫻花下,更是經典畫面。阿里山林鐵並沒用齒軌鐵道,情形跟瑞士行駛在伯尼納鐵道(Bernina Railway),及阿爾布拉鐵道(Albula Railway)上的伯尼納快車類似,兩段鐵道分別在1910及1904年完工,都是普通軌道,坡度最大7%,從瑞士庫爾(Chur)或達沃斯(Dovos),到義大利的提拉諾(Tirano),最高處的伯尼納隘口的海拔為2253公尺;2008年伯尼納鐵道,與阿爾布拉鐵道,同時列名世界遺產,這也是有人力推阿里山林鐵,也可申請世界遺產背後的理由。2016/5/6阿里山林鐵,與馬特洪峰鐵道締結為姊妹鐵道,台鐵也在同一天與經營的MGB( Matterhorn Gotthard Bahn)簽署合作備忘錄,進出馬特洪峰門戶的策馬特(Zermatt),其火車站就立有合作紀念牌。
附帶一提,瑞士高山鐵道一般是所謂米軌(Meter Gauge),即寬度1000釐米的軌距,跟阿里山林鐵的762釐米軌距不同,瑞士高速鐵路則採用1435釐米的標準軌(Standard Gauge)。所謂軌距(Track Gauge)是指兩條鐵軌內側的距離,最多的是標準軌距,是1937年國際鐵路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of Railways)所訂定,全世界約59%的鐵道都用這個軌距,大部分的高速鐵路都用標準軌距,包括台灣高鐵、日本新幹線及大陸高鐵都是,台灣的捷運也用標準軌距;另外比標準軌距寬的稱寬軌,約佔全球鐵路的23%,主要是俄羅斯的1520釐米軌距;比標準軌窄的稱軌窄,約佔全球鐵路約16%,前述瑞士高山鐵路的米軌,日本1067釐米軌距,及英、法、德等歐洲帝國在各洲殖民地的鐵道等都是;台鐵沿用日本時代的1067釐米軌距,另外台糖五分車的軌距,則跟阿里山林鐵一樣,也是762釐米軌距。
歐美先進國家的鐵路發展,歐洲勝過美國,瑞士的鐵路更是歐洲的翹楚,且因地制宜,發展出獨特的觀光列車,更具特色;亞洲國家的鐵路發展,日本首屈一指,台灣在日本時代,糖是當時外銷的前三名,糖業公司曾建了不少五分車鐵道,以利甘蔗的運輸,二戰後,台灣交通建設逐漸美國化,大部分轉向公路系統,四五年級生應該都記得,小時候五分車機車頭,拖著五、六十節,一兩百公尺或更長的車斗,上面裝滿甘蔗,奔馳在一望無際蔗田間的畫面,也是那個年代對農村最深刻的記憶。
▲一列行駛在艾格冰河(Eigergletscher)站,與小夏戴克站(Klein Scheidegg,2061公尺)之間的少女峰高山鐵道列車,背景從左起是艾格峰(Eiger),艾格冰河,僧侶峰(Monch)。
▲從艾格冰河站附近,俯瞰少女峰高山鐵道,一列車正駛過湖水顔色很美的霍爾波登湖(Fallboden Lake),該湖不大,但被評為瑞士最美高山湖泊的前幾名,照片中間是小戴克站,小戴克站是少女峰鐵道的起點終點站。
▲少女峰高山鐵道抵達艾格冰河站前的一段鐵道,看起來坡度有些嚇人,中間多一道齒軌,是所謂齒軌鐵道,少女峰高山鐵道最大的坡度是25%,從艾格冰河站後,鐵道就鑽進隧道。
▲少女峰高山鐵道抵達艾格冰河站前另一方向的鐵道,看起來坡度更嚇人(左上),小夏戴克站前的少女峰鐵道,繞了一個很美的幅度往上(右上),停在少女峰鞍部站(Jungfraujoch)一列車(右下),及少女峰高山鐵道的一列車(左下),背景左為艾格冰河,中間是僧侶峰,右側只有一半的是少女峰,少女峰鞍部站,就在僧侶峰與少女峰間最低處下山體內。
▲▼齒軌鐵道的近拍(上),是目前使用最多的型態,齒軌只在陡坡路段才須要,並非全線都要鋪設,照片是貝登塔爾斯車站(Betten Talstation)所拍齒軌與非齒軌鐵道的交接處(下),該車站有通往阿來奇冰河(Aletsch Glacier)觀景台的纜車。
▲瑞士主要火車旅遊路線圖,包括冰河快車(Glacier Express)、伯尼納快車(Bernina Express)及黃金快車(GoldenPass Express)等,照片為蒙投(Montreux)車站所拍。
▲▼一列伯尼納快車正通過布魯西奧螺旋型鐵道橋(Brusio Spiral Viaduct,上,摘自Wikipedia),下圖是從車內所拍,位置是上圖的右下角。伯尼納鐵道的軌距是1000釐米的米軌,全線沒使用齒軌,坡度最大7%,路線使用不少螺旋型設計,以增加長度來克服陡坡。伯尼納鐵道1910年完工,比1914年完工的阿里山林鐵早幾年。
▲一列伯尼納快車正通過白湖(Lago Bianco)湖畔,Lago Bianco是義大利文,英文為White Lake。白湖海拔2234公尺,列車剛通過全線最高點-2253公尺的伯尼納隘口沒多久,此後就一路往下到海拔430公尺的義大利提拉諾,等於在40公里內下降1804公尺,坡度不小。(摘自Wikipedia)
▲▼伯尼納快車沿途所見景色,所見到的冰河,其實比冰河快車多。
▲停在聖摩里茲(St. Moritz)的一列冰河列車。
▲一列正通過朗德瓦薩橋(Landwasser Viaduct),要進入朗德瓦薩隧道的冰河快車。該橋初建於1902年,長136公尺,單軌道,六座橋拱,橋墩最高65公尺,是瑞士及全世界很著名的鐵道橋樑。該橋屬於阿爾布拉鐵道(Allbula Railway),2008年,阿爾布拉鐵道及伯尼納鐵道,同時成為世界遺產。(摘自Wikipedia)
▲在冰河快車線上的安德馬特小鎮(Andermatt),仰望在半山腰行駛的冰河列車,該列車之後會開抵安德馬特車站,我們從該站搭冰河快車至策馬特(Zermatt)。安德馬特居民僅一千多人,是瑞士最有名的滑雪等冬季運動的地點之一。
▲停在安德馬特站的一列冰河快車(左上),行駛在阿爾布拉鐵道一處螺旋型坡道的冰河快車(右上,摘自Wikipedia),從安德馬特車站月台,仰望在半山腰行駛的冰河列車(右下),及停在聖摩里茲的一列冰河列車(左下)。
▲▼開往高納葛拉特車站(Gornergrat Station)的登山火車(上),背景是被稱為瑞士像徵的馬特洪峰,及其車廂內部,擠得滿滿的遊客(下)。高納葛拉特鐵道也是齒軌鐵道,最大坡度20%。
▲高納葛拉特車站月台進出口,告示牌顯示下班車14:43開,右側黃色告示牌說明高度3089公尺,高納葛拉特車站也被稱為世界最高的露天車站,純以高度計則次於3454公尺,在隧道內的少女峰鞍部車站,背景是天文台,其旁邊還有旅館及餐廳。
▲策馬特火車站高納葛拉特鐵道,與阿里山林鐵,及台鐵的合作紀念牌,在國外看到繁體中文,特別感到親切。
▲齒軌鐵道的坡度最大可到48%,照片是琉森(Lucern)附近的皮拉圖斯(Pilatus)鐵道,該鐵道平均坡度達35%。(摘自Wikipedia)
▲▼從蒙投開往琉森的黃金列車車廂內(上),及疾駛過萊芒湖西庸古堡(Castle Chillon)旁的一列黃金列車(下)。
▲一列疾駛的瑞士國鐵列車。其車廂分別以德文(SBB),法文(CFF),及義大利文(FFS)標示瑞士聯邦鐵路(SBB CFF FFS),簡稱國鐵。
▲▼瑞士在坡度更大的風景區,大量使用纜車,照片是登白朗峰(上,Mont Blanc,法瑞兩國界山),及茵特拉根附近菲斯特山(下,First)的纜車。
文中介紹許多瑞士的景點,不禁勾起去年由瑞士的回憶.
完全贊同您說的,在瑞士旅行搭乘火車和纜車就可以輕鬆抵達超過3000千公尺的山上.
由於瑞士的鐵道和纜車發達,即便在山上健行,走累了,也可以搭纜車或火車下山呢.
附帶一提,Voss即是著名高貴VOSS礦泉水的故鄉,廠牌以地名命名,和法國萊芒湖邊小鎮Evian一樣,也是著名礦泉水Evian的故鄉。也附上「比Evian高貴的礦泉水」一文供參考。
北歐挪威的Myrdal 與Flam之間,也有一段長20.2公里,高度差864.8公尺,普通軌道的高山火車。其中Flam是進出納若依峽灣(Naeroy Fjord)的門戶,Myrdal則是卑爾根鐵路(Bergen Railway)線上的一站;卑爾根鐵路連接挪威首都奧斯陸(Oslo),與西海岸的第二大城卑爾根(Bergen),全長496公里,最精華路段是Fla與Voss間的150公里,最高點1237公尺,可算高山鐵路。雖然相對瑞士的高山火車,還是略遜一籌,附上「挪威的高山火車」一文供參考。
拜讀Charles兄的文章,如在其境,令人感動。
小弟2017年就是參加瑞士鐵道旅遊,全程搭乘瑞士國鐵,優美風景至今難忘,很希望有生之年可以再去一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