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炸十七年蟬(聯合報副刊繽紛版)【國外生活是怎樣】 - 九里安西王-一季大事 - udn部落格
九里安西王-一季大事
作家:九里安西王(Julian)
文章分類
    Top
    油炸十七年蟬(聯合報副刊繽紛版)【國外生活是怎樣】
    2024/10/17 05:00:50
    瀏覽:1822
    迴響:9
    推薦:100
    引用0

        維基百科說,全世界大約有三千種蟬,大部分的蟬只有不到八年的壽命,唯北美洲有兩種極特別的十三年和十七年周期蟬。

    金蟬脫殼

     

    院子裡的山茱萸被蟬咬死了?

        2004年是我在美國東岸馬里蘭州生活的第十五年,五月底,電視播出一則新聞,數以兆計的十七年蟬大爆發,造成美國總統的空軍一號專機,因引擎吸入太多蟬故障停飛。

        那是我回鍋甲骨文公司工作的第二年。一天,土生土長的馬州同事湯姆神祕兮兮地走進我的辦公室,打開他的午餐盒,滿滿一盒油炸得烏漆墨黑的蟲。他說,「這是早晨剛炸的十七年蟬,吃起來有點像軟殼蟹,要不要嚐嚐?」說著說著,還拿出海鮮醬沾著吃。儘管看得頭皮發麻,但我不會拒絕任何探索新鮮事的機會,見他吃得津津有味,也跟著吃了幾隻,還真有炸軟殼蟹的味道,只是帶一點土味。

        湯姆還說:「兩百多年前,美國獨立戰爭期間鬧饑荒,很多人被迫吃蟬,也是我們家流傳好幾代的故事。」

        當時的我每天加班、出差、在大學和補習班兼課,日子忙得不得了,雖然報紙和電視不斷報導十七年蟬的新聞,仍沒有引起我太多的注意。幾個星期後,我從外地出差回來,妻告訴我:「家前院一棵山茱萸好像被蟬咬死了。」我才發現,那棵山茱萸所有的樹枝末端全被咬斷,成為一節節枯枝堆在地上。

        其實十七年蟬不會咬人也無毒,對大多數植物而言也無害,儘管沒有喜好特定喬木,但母蟬會將卵產在咬斷的樹枝傷口內,幼蟲孵化後靠樹汁為生,如果產卵太多,仍會重傷一些幼樹,甚至死亡。馬州農林廳建議,在十七年蟬出現的前一兩年,儘量不要種任何新的樹苗。那棵山茱萸已經六歲,沒逃過蟬的毒口,也可能是巧合,因為院中另外兩棵同齡的山茱萸也傷痕累累,但就沒死。

        看著院子裡滿地的蟬殼,我驚覺十七年蟬與台灣和馬州每年出現的年度蟬長得完全不一樣,也小得多。這種蟬身長不到三公分,紅色眼睛、金橘色翅膀,以及深黑色的身體,即使餓極了,當第一個吃牠的人還是需要一點勇氣。

    紅色眼睛、金橘色翅膀,深黑色的身體

     

    一個個小洞讓人起雞皮疙瘩

        十七年蟬遍布北美中西部到美東偏北各州,十三年蟬則在偏南的一些州,牠們共有三十個基因群,雖各有固定領域,但多有重疊沒有明顯界線。生態學家將牠們編號,馬州位於美東中部,幾乎每年都會出現不同群的蟬,數量最誇張的是編號「第十群」的十七年蟬。

        2021年,美國仍籠罩在新冠疫情的陰影中,我被迫關在家中網絡工作一年多。開春之後,第十群十七年蟬又將大爆發的新聞,排山倒海地出現在各家媒體上。反正哪也不能去,乾脆藉此機會好好觀察蟬起蟬落。

        牠們在地下蟄伏十七年,好似就為了最後一場狂歡。大家約好一起在五月底的某些天夜裡甦醒,一隻隻白色的幼蟲,如幽靈般爬出地面。一大早,看到前院美國花梨樹的四周地面,布滿密密麻麻直徑約一公分的小洞,不免全身起雞皮疙瘩。

    地面密密麻麻直徑約一公分的小洞

    花梨樹全結滿金黃色的蟬蛹

        幾天之內,那棵花梨樹的枝條上,全結滿金黃色的蟬蛹。一隻隻奮力掙脫蛹的金蟬,在逆光中映著晨曦,上演著古人三十六計中第二十一計的「金蟬脫殼」。羽化成白色的紅眼蟬,再快速變成黑色的驅體,披上雍容華貴的金色雙翼,在草叢中留下滿坑滿谷的蟬蛻,據說那是名貴的中藥。

        無數成熟的雄蟬飛上樹梢,以鼓膜合奏出九十分貝以上的交響樂,二十四小時不停。牠們掏心掏肺地吶喊是為了吸引雌蟬來野合,直到精盡,而雌蟬也在產卵之後,共赴黃泉,留下滿地掏空的蟬殼,整個過程不到六個星期。

        六月底,一場大雨融化所有蟬殼,填平地面所有小洞,好像什麼事也不曾發生過,大地又恢復原有的寧靜。雌蟬在咬斷的嫩枝裡產卵,卵孵化成幼蟲後,幼蟲又默默鑽回土裡,以樹根的汁液為生,準備十七年後的下一場狂歡。

        周期蟬的生存策略是捕食者飽食效應,因為捕食蟬的鳥類沒有相似的生命周期,在周期蟬大量出沒的期間,數量多到讓鳥吃到撐也吃不完,因此減少被吃光而滅種的可能性。然而近年來,地球愈來愈熱,生態學家發現,竟然有些十七年蟬提早四年出土,變成了十三年蟬。會不會有一天,十七年蟬因而絕種?

        那些天的院子裡,隨便一抓就是一籮筐的蟬,疫情中無聊的人們紛紛投書,《華盛頓郵報》每天刊登民眾的「創意蟬料理」食譜,像是蟬沙拉、蟬Pizza、蟬餅乾、蟬拉麵、蟬壽司……還有油炸十七年蟬。

        位在馬州的聯邦食藥管理局於2021年6月2日發布一則警訊,「因為蟬與蝦和龍蝦有親戚關係,如果你對海鮮過敏,最好不要吃蟬。」(註:它們都是節枝動物,都有幾丁質的外殼,也是許多人的過敏源。)

        看來不只鳥吃蟬吃到撐,不少老美悶在家沒事做,也吃撐了。

    家附近的公園

     

    本文刊登在2024年10月15日聯合報副刊繽紛版

    見識十七年蟬的鳴聲威力

      
    回應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9) :
    9樓. 繽紛
    2024/10/27 16:38

    聽說過蟬要蟄伏在地底下17年,才能冒出地面孵化為成蟲,沒想到您竟然見識到牠們成長的一生。

    很難想像,17年的不見天日,只為那一星期的輪迴今生。

    東南亞地區的市集,也有一些販賣各式昆蟲的攤子,蟬蛹也名列其中之一。

    敢嘗試的遊客不多,大家都好奇想要拍照,到最後攤子被迫貼出告示牌:拍照請付10銖。

    據吃過的網紅說:應該是蠶蛹的口感最好,蛋白質含量也高。

    我的媽媽打從少女時代起就在蠶絲工廠工作,幼時居住在蠶絲工廠日式宿舍群裡的我們,偶爾也會去工廠裡戲耍觀看,看著蠶蛹在熱水中蹦跳起伏,蠶繭慢慢被抽絲,然後露出光溜溜的蠶身。

    那個時代的物資並不豐盛,老一輩的人就把功成身退的蠶蛹,拿回家烹炒成一道佳餚,也是補充蛋白質的一個偏方吧?!

    蟬身較蠶身略為瘦小乾澀,若不為了嘗鮮,實在也沒人會拿來當作飽腹的食材。

    (貴府附近的景色太繽紛迷人了。)

    謝謝繽紛姐留言,我曾聽說台灣以前都有蠶絲工業,但我從來沒有見過,後來在蘇州倒是見過,只是沒嚐過蠶蛹。 九里安西王(Julian)2024/10/28 12:05回覆
    8樓. 異鄉芝麻事-洛城的居家安全生活
    2024/10/21 07:45
    有點那個.這篇就不推薦了大笑
    儘管看得頭皮發麻,但我不會拒絕任何探索新鮮事的機會,不是嗎? 九里安西王(Julian)2024/10/25 08:55回覆
    7樓. 媺媺
    2024/10/20 08:34
    哇!真是嘆為觀止,十七年蟬數量多得嚇人。
    主要是這個「第十群」的十七年蟬太誇張了! 九里安西王(Julian)2024/10/25 08:54回覆
    6樓. 刁卿蕙
    2024/10/18 12:20

    馬州FDA的警訊,讓我一驚...蟬與蝦,龍蝦竟有親戚關係!都是海鮮?

    這是根據科學/地質學嗎?那麽就證明了地球原本都是泡在水裡的?

    這讓我想到創世紀第一章的描述:“...神說:「諸水之間要有空氣,將水分為上下。」神就造出空氣,將空氣以下的水、空氣以上的水分開了。事就這樣成了。神稱空氣為「天」...."

    又或者,發表者則警訊的官員,是根據聖經做出的判斷. 懷疑

    哈哈⋯⋯抱歉我不懂神學,但我懂生物學,地球上所有的動物都源自海洋,而且蝦、蟹和昆蟲都屬於節枝動物門,地球出現最早的三葉蟲就是節枝動物,都有外包以幾丁質為主的外殼,也是大多數人的過敏源。 九里安西王(Julian)2024/10/18 22:12回覆
    5樓. 子若
    2024/10/18 07:40

    人類真是無所不吃啊!首次看到這種吃法。。。驚嘆之餘,也頗佩服美國人吃的勇氣。^^

    哈哈⋯⋯台灣不是也有人吃炸蟋蟀! 九里安西王(Julian)2024/10/18 11:35回覆
    4樓. 阿丙0.6
    2024/10/18 05:37

    謝謝好文分享

    造化神奇

    生態平衡

    的確造化神奇,但是人類製造的溫室效應可能會改變造化! 九里安西王(Julian)2024/10/18 11:32回覆
    3樓. 看雲
    2024/10/17 16:03
    蟬蛻的作用之一是治蕁麻疹(風疹)。
    小時候出風疹,家母去中藥行買了蟬蛻回來,煮了湯還加進洗澡水。只記得洗得戰戰兢兢,大概把蕁麻疹嚇好了。
    喔⋯⋯據說傳統的蟬蛻藥性溫和無毒,但是生活在吾家院子地下的蟬,歷經十七年的施肥、殺蟲和殺雑草劑,不敢保證無毒! 九里安西王(Julian)2024/10/17 22:00回覆
    2樓. 小彩的美加台生活
    2024/10/17 11:07
    不知
    1樓. 小彩的美加台生活
    2024/10/17 11:06
    不之17年蟬的蟬殼可不可以做中藥.我們年幼時找蟬殼賣給中藥店換一些麥芽糖吃.
    哈哈⋯⋯那些天,這裡的蟬蛻,可能多到中藥舖都不想要了! 九里安西王(Julian)2024/10/17 21:50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