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3/15 21:54:44瀏覽989|回應1|推薦17 | |
教室 – 一個讓大家都可以開心學習得地方 Creating an Inclusive Classroom我一直很喜歡我的教室,雖然不大,但是沒有個人桌椅排排佔據大部分的空間,我和我的20個K/1小朋友每天在這小天地裡快樂地學習。沒有人是被遺忘或被冷落在角落,然而如果有小朋友需要一個人冷靜時,他/她可以找到一個不被打擾的空間。這是美國校園裡教室與台灣教室的最大不同處。 每個新學年開始前的兩三個禮拜,所有的老師回到自己的教室裡策劃及安排新課程,另一個重大任務是安排自己的教室。因為班上是20個五至七歲的小朋友,男生女生的比例通常是一半…. ,種種的因素都將影響整個教室的安排規劃。基本上我的教室和其他低年級的教室一樣沒有太多的個人桌椅,整個樓板也都鋪滿短毛地毯,一位家長也捐了一個大塊毯讓我使用,20個小朋友坐在一起上團體客剛剛好,自然而然成了我們的”集合區 (meeting area)”。教室裡也有好幾個高矮書櫃,一些放在室內中央做區域及學習角落隔間,其他的都依著牆壁排排站。依著牆角邊有空間的地方也擺放一籃籃的”書籃 (book baskets)”。牆壁及天花板還不急著去佈置,開學後小朋友的畫作及寫作作品都將陳列在教室四周。只要在面對”集合區”的一面牆上放上萬用月曆及自製的”教室行為期望 (classroom behavior)”即可。 開學後這個教室除了小朋友、我的助教及我自己,有時候會有一兩個義工媽媽在我的教室裡幫忙,有時會有實習生來見習或是參觀者進入室內觀察。所以在規劃時除了要考慮有良好的教室行為管理,安全動線及整個環境的氣氛也將列入考慮。依照班上學生的年級,年齡,學生的學習行為及是當的教室管理,教室的規劃也是大大不同。當所有的硬體都安排好了,接下來的”軟體”更是影響教學及學習過程 – *個體 (identity) *相同性 (familiarity) *信任 (trust) *組織 (structure) *支持 (support) *鼓勵 (encouragement) 我喜歡在開學的第一天帶著班上小朋友走進各班教室,參觀並感受不同的學習環境,也給自己在未來的教室安排上有更好的ideas,並且慢慢依照小朋友學習狀況改變或增加一些”軟體”元素,讓自己的教室成為一個能包含所有學習者的小型社會 (community)。 by MM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