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9/19 12:37:29瀏覽214|回應0|推薦0 | |
北京的遊記漸漸接近尾聲,每天出遊吃吃走走的行程,忙到連我的耳鳴都自動消失了。只是在回到台灣,一開學,惱人的耳鳴又再度出現。看樣子,壓力還是生活中很大的一個誘因。
早上在伯伯家把前幾天晚上吃剩的好料的一起消一消,再一起搭地鐵來到雍和宮。雍和宮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呢?它並不是皇宮,而是皇帝拜拜的地方。清朝皇帝信奉的是喇嘛教,所以這裡拜的神明跟台灣大部份廟宇拜的是不太一樣的,是藏傳佛教系統的神明。在台灣的藏傳佛教文物展或是電腦、書本上看到的圖片,在這裡則是化為實際的生活景致。
進入雍和宮,第一眼吸引我的,是長長的林蔭大道。我最喜歡綠綠的林蔭大道了,走在裡面感覺就是被一整片綠給包覆著,身心都舒暢。在寺廟的入口處,有免費贈香,這裡要求不要自己買香,一個人可以到贈香處領一包香進去拜拜。
我們沒有逛入口處附近的紀念品店,看起來都很高級,而這些佛教文物我好像也沒興趣買回去,就直接進去拜拜了。這個地方香火鼎盛,拜拜的方式和台灣不同,不是在屋內大殿裡拜,而是在殿外放了個大香爐,和跪拜的墊子,直接在廣場上面拜。這樣拜也好,不然人那麼多,拿著香撞來撞去的,也挺危險的。
我們走過很多的拜拜的大廳,至於拜什麼有點忘記了。我想媽媽是信佛教的,她如果有來,會比我們懂很多。記得有拜三尊佛、宗喀巴大師,還有觀世音?……記不得了。
我比較感興趣的是伯伯介紹的東西,有一大片的雕刻紫檀木五百羅漢,高五米、寬三點五米,只是現在被玻璃櫃裝起來,我也看不清楚他的雕工是怎樣?還有一個乾隆皇帝的洗澡盆,也是被玻璃櫃裝起來,大家都不清楚用途,還以為是聚寶盆,就一直朝裡面投錢。伯伯在解說的時候,旁邊也圍了很多人在聽,大家才明白這個金絲楠木盆兒原先的用途是什麼。
接下來到了一尊特大號的大佛的大殿,那個佛聽說是一整棵檀木雕刻而成的。26米高,得仰著頭才看得到佛的臉,所以很不好拍下一整張照片,加上殿裡還有工作人員在顧著,總覺得很像在參觀台灣的美術館那樣,工作人員很小心奕奕的保護著國寶,是不可以亂來的。
還有一個金光閃閃的金絲楠木佛龕,也是有工作人員顧著。後來姑姑跑去跟和尚聊聊天,伯伯才拍到一張。皇帝們的排場就是不一樣,顏色不是金的、就是名貴木頭的、超特大的,文物都保存得很好,我還在轉動的法輪旁邊轉轉法輪,拍拍照,心情很愉快。
這個地方唯一讓我受不了的,是那個白茫茫的煙,薰得我混身不對勁,只好快快離開,和爸爸、阿姨一起在門口的樹蔭下乘涼,等姑姑逛完回來。台灣的煙最近幾年也是這個樣,每次去媽祖廟拜拜,尤其是香火鼎盛的廟,總是被薰得眼睛很不舒服還流眼淚,這邊的煙是薰得我肚子不舒服。也不知道這些煙到底怎麼了,小時候我去拜拜,煙再多也都不薰的。
中午吃現包的水餃,等了很久很久,阿姨幫我拿了一罐王老吉,喝到王老吉覺得很開心呢!爸爸覺得王老吉還是比台灣的青草茶來得甜。這裡的水餃讓我大開眼界。包的料有豬肉芹菜、西葫蘆加蛋、韭菜加蛋、還有羊肉。我想,在台灣都是吃高麗菜水餃,或是韭菜包肉的水餃,很少加其他蔬菜的。姑姑說他回台灣也要來試試。這裡的土豆絲也很好吃,就是馬鈴薯切絲下去炒醬油,看起來有點像是細麵。
吃完午餐,到成賢街去走走。這個地方有孔廟、還有國子監,我們只去了孔廟。這天阿姨的腸胃有點不適,可是還是陪著我們逛了很久。孔廟那邊有一棵除奸柏,它的高度剛剛好可以把大臣的帽子給勾起來,很多導遊都會特別介紹這一棵樹。除了這個,還有很多的碑文林,在入口處兩側,都是一些考上官員的新上榜大臣的集體刻的,刻什麼實在也看不太清楚了,字跡已經有點淡了。
接下來我們去景山。伯伯帶我們去看皇帝自殺的那棵樹,後來才知道其實樹死掉了,再種一棵代替的,難怪怎麼看那個彎度,就是不知道皇帝是怎麼吊上去的。爬了很多的階梯,在這裡我就不得不佩服伯伯的腳力了。我和姑姑爬起來還有點兒的喘,伯伯卻是健步如飛。看樣子平常我們得多運動才成。一到景山山頂,放眼望去,前面就是一整個故宮全貌,好壯觀啊!旁邊就是北海,還看得到那座地標白塔呢!
下了景山,大家伙兒都累了。回到家休息一下,晚上去吃一碗居。一碗居的門口對聯是爸爸很感興趣的,上次來北京時間太趕,沒拍到對聯,這次爸爸很開心的把對聯給記下來了。上聯「南是家北是家麵佳,窮也好富也好吃好。」下聯「東不管西不管酒管,愁亦罷樂亦罷喝吧。」橫批「喝酒吃麵」。
一碗居的點心很好吃,比大海碗的精緻。不過雜醬麵的話,我比較愛吃大海碗的那種麵條,爸爸是覺得這裡的香椿麵實在太好吃了。我也覺得香椿麵的口味很不錯,和台灣用香椿醬去拌的方式不同,是新鮮的香椿菜下去拌的,比較清爽。這裡的北京傳統點心和菜,我吃到的有蓑衣黃瓜、艾窩窩、炸奶酪、門釘肉餅等等很多種,有些吃到忘記了。
蓑衣黃瓜是一整條瓜切成一片片的,但還可以連成一條,涼拌口味的,不錯吃又很美觀。艾窩窩是一個小小圓圓白白的,吃起來有一點糖粒在裡面,口感很特別,要現做的才好吃。慈禧窩窩頭是黃黃的錐狀物,小小粒的玉米粉做的,吃起來沒啥味道,也不知道慈禧為什麼愛吃。三不沾很有趣,不沾鍋、不沾瓢、不沾牙,黃黃的一盤像是粉粿,只是這種黃是不透明的,也很好吃,我猜大概也是玉米粉做的產品吧。這裡的飲料是桂花酸梅湯,我也蠻愛喝的。
總而言之,北京的飲食,對台灣人來講應該是蠻有特色又很精緻,有文化傳統,還很好入口。不過也許是阿姨特別挑選過的,不然照那個兇巴巴的長城導遊說的,「南甜北鹹西辣東酸」我們真的就得將就著吃了。真是感謝阿姨了!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