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史鑑】「臣少事偽朝」
2007/03/23 12:02:31瀏覽1204|回應0|推薦0

「歷史是史家與事實間不斷交互作用的過程,現在和過去之間永無止境的對話。」

--英國史學家E. H. Carr

  日韓合作的電影〈2009失落的記憶〉(2009 Lost Memories)在台灣上映時,竟然沒有激起太多波瀾,引起過多聯想,實在可惜。台灣和韓國都曾為日本的殖民地,面對恩怨難明的歷史有各自的苦澀心境。韓國向來以反日抵日聞名,2002年卻和日本合作,拍攝觸及雙方歷史傷痕的〈2009失落的記憶〉,是否意味著韓國人已經恢復了民族自信,有心理準備去碰觸日韓百年恩怨的灰色地帶?

  黃淑璥是康熙年間的治台官員,他的《台灣史槎錄》和郁永河的《稗海紀遊》並稱清初台灣的宦遊文學雙璧。《台灣史槎錄》卷一〈賦餉〉篇寫道:「臺邑額載厝餉、磨餉二項,俱始於偽鄭,志載瓦厝、草厝共徵銀一千二百零四兩....」。「偽鄭」是清代官員對明鄭政權的官方說法,後世已經不這麼用了。

  李密的名篇〈陳情表〉寫道:「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且臣少事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明代楊慎認為:

 李密陳情表有「少事偽朝」之句,責備者謂其篤於孝,而妨於忠。嘗見佛書引此文,「偽朝」作「荒朝」,蓋密之初文也,偽朝字蓋晉改之以入史耳!(楊慎《丹青錄》)

  可見「偽朝」是晉朝對蜀漢政權的官方說法。改朝換代後也已經不這麼用了。

  不只改朝換代會衍生迥異的評價,同朝史家們也有不同的史觀。司馬遷的《史記》將項羽列入〈項羽本紀〉,而班固《漢書》卻將之列入〈陳勝項籍傳〉中。後人探討史漢關係,認為司馬遷替曾經宰制天下、權傾朝野的人物立傳,不受意識形態的正統論所囿而貶低他們的地位,因此歷史成就遠高於班固。筆者贊同此說。

  中國現代史產生了許多彼此對立、相互拮抗的「偽政府」,有的弄假成真,成了「聖朝」的革命先烈;多數功敗垂成,落為「偽朝」的漢奸。回顧動盪紛擾的時代,偽朝「亡國賤俘」們的功過如何評定,不僅檢驗著史家的良知,也考驗國人是否能從晦澀黯淡的歷史中,得到一點點鑑古觀今的智慧靈光。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liader&aid=837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