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史鑑】刑天肚皮舞
2005/09/18 10:01:45瀏覽6048|回應0|推薦6

山海經中的刑天繪像

 不只經典會產生詮釋,詮釋也會片面地衍生出詮釋,突顯了文字語言符號也會自我產生意義的現象。而經典幾乎無法不以文字語言符號進行表現,因此文字語言所存在的流動性,也使得經典的呈現,或者說讀者解讀經典的過程,都必然陷入一個言不盡意的難局。

——解昆樺,〈是述而不作?還是借述而作?〉(註一

  刑天傳說的由來,可追溯到《山海經》中的記載:

 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海外西經〉

  這則離奇的故事,與《山海經》中記載的各種缺腳斷臂的族裔相比,確實有其獨特性。何也?因為這則傳說,突顯了上古時期部落間征戰、殘殺的血腥場面。刑天本非人名,刑者,斬殺也;天者,頭顱也,刑天就是「斬首」的意思。刑天身首異處後,竟然還能「操干戚以舞」,較之西方的無頭騎士傳說,亦毫不遜色。

  晉朝的陶潛在讀了這則故事之後,有感而發寫了一首詩: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讀山海經(十三首)之十)

  陶潛此詩寫成後,「刑天舞干戚」一詞,因傳抄錯誤而有「刑天舞干戚」與「形夭無千歲」二說,頗有三豕渡河的意趣。究竟孰是孰非?讀書人們還為此打過一場筆戰,至今未休。

  北宋宣和六年,曾紘於《陶靖節集》後作跋,提出了他的看法:

 淵明讀山海經詩有「形夭無千歲,猛志固有在」之句,竟莫曉其意,後讀《山海經》云:「刑天,獸名也,好銜干戚而舞。」乃知五字皆錯。形夭乃是刑天,無千歲乃是舞干戚耳,如此乃與下句相協。

  南宋時,周必大(1126-1204)於《二老堂詩話》書中提出反駁。他認為:

 余謂紘說固善,然靖節此題十三篇,大概篇指一事。如前篇終始記夸父,則此篇恐專說精衛銜木填海,無千歲之壽,而猛志常在,化去不悔。若併指刑天,似不相續。又況末句云:「徒設在昔心,良晨詎可待。」何預干戚之猛耶?

  清中葉之際,陶澍(1779-1839)重刊《陶靖節集》,他傾向曾紘之說:

既云夭矣,何又云『無千歲』﹖夭與千歲,相去何啻彭殤?恐古人無此屬文法也。

  民初,魯迅於《且介亭雜文二集》〈題未定草六〉文中,採用「刑天舞干戚」的說法,以此來證明陶淵明「並非整天整夜的飄飄然」,而存在「金剛怒目式」的風格。然而,郭沫若於晚年寫的《讀詩劄記四則》,卻贊成周必大的看法,他說:

 這樣明白曉暢的詩,宋人曾卻於節外生枝,謂「形夭無千歲,猛志固常在」疑其上下文不相貫,遂把「形夭無千歲」校改為「刑天舞干戚」。後人視為定論,刻本徑改原書,這是一件很奇怪的公案。

  孰是?孰非?各自言之成理,互有勝負。一條無頭公案,竟爭論了千年,也真是古今奇觀了。昨日夜裡,那位「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刑天神托夢給我,要我轉告世人:

  唉呀!你們這些書獃子都錯了,我是在跳肚皮舞給天神看呢!

(註一)引自【中時部落格】眾所棲止http://blog.chinatimes.com/chekhov/archive/2005/08/25/12595.html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liader&aid=6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