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讀書劄記】讀楊照的《十年後的台灣》
2006/08/19 20:39:05瀏覽1045|回應2|推薦1

 「挨罵早就無所謂了,我只是試著提出問題,並且窮智力所及找出答案。」他說。「我不想只是像以往一樣,只是一再提出老問題,而且永遠看不到未來。」

--伍崇韜,〈楊照《十年後的台灣》虛構未來 檢驗現在〉(註一)

不陌生的新書

  楊照會寫出《十年後的台灣》(以下簡稱《十》)這本書,並不令我意外。儘管楊照自言本書是他近年來最具可讀性的書,儘管這也是他第一本具篇章結構的政論(而非散論或評論集),但是除了首尾兩章之外,其餘各章的論旨不至於讓他的老讀者們有陌生之感。在楊照的眾多作品中,《十》的寫作理念可以上溯至2003年的《我的二十一世紀》與99年的《Taiwan Dreamer》,甚至是96年的《倉皇島嶼-歷史與現實分析》和93年出版的《異議筆記》。

  例如書中多次提及的NGO外交,就曾出現在《Taiwan Dreamer》中(例如〈另類外交才是台灣外交主流〉、〈邁向多軌外交的新戰場〉等),而對於民主民粹化的議題,也同見於《我的二十一世紀》與《Taiwan Dreamer》兩書中。

預測與逐步修正

  這種延續性說明了兩點:其一,楊照在書中談論的議題是長期觀察的紀錄,而非坊間常見的抄短線、「平地一聲雷」式的話題書。其二,讀者也可從中看出他對同一論題不同面向的解讀。

  舉例來說,楊照對台灣邁向高齡化社會的關注,應該首見於《Taiwan Dreamer》的〈最新的老問題〉中,文中對於老人權威在農村經濟面的瓦解潰散,及老人在政界、教育界的接棒問題提出看法(此時楊照尚未提出一套解決的策略來)。四年後,他又在《我的二十一世紀》的〈我的二十一世紀噩夢〉中談到老人問題。文中認為少子化與高齡化相互激盪之下,將導致人口中的年齡結構改變,勞動力的減少與生物科技的發達,使得老年人延後退休,形成他未來的噩夢。

  再過了兩年,他在《十》書中重申「老化危機」的嚴重性,並且在終章中提出「老年人轉型留守工作崗位」,從事「商品化創意團隊、工廠自動化流程控管看守、以及人文學科研究與教學」等工作,作為解套的方案。

  這種對於議題進行脈絡整理與意義的賦予,並且在預測之外也提出修正後的看法,是台灣從事傳媒產業的知識份子所少見的。

  讀者對於《十》的反應,除了政治狂熱份子見到黑影就開槍的撻伐,也有許多讀者抱持著「讚許但不完全苟同」的態度。這是一種可喜的現象。只是,在「不完全苟同」之餘,我們是否也建構出了自己版本的未來圖像呢?還是除了憂心,就只剩下了茫然與無所適從呢?

(註一)請參考伍崇韜,〈楊照《十年後的台灣》虛構未來 檢驗現在〉刊於2005.07.03《聯合報》。


延伸閱讀:

˙亂子 《十年後的台灣》
˙洪靖 我讀《十年後的台灣》
˙FreeLeaf
十年後的台灣,和一點閱讀建議
˙黃建文 10年後的台灣
˙Kambric Yin《十年後的台灣》
˙shihchi 十年後的台灣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liader&aid=406704

 回應文章

風城行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止於至善
2006/08/25 19:26

知識份子的良心與使命感

風城行者 留



cundiff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推薦
2006/08/21 20:20
推薦 ...好文
傾聽土地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