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8/09 06:20:01瀏覽616|回應0|推薦12 | |
禪觀正脈研究 南懷瑾
作者:南懷瑾 《禪觀正脈研究》簡述:據佛經記載,釋迦文佛住世時期,有無數修行弟子修行得道證果,何以二千多年來,佛法普及之後,修道者多如牛毛,證果者反而寥寥無幾?此一公案困惑千古行人,原來當初世尊座下弟子,泰半皆從白骨禪觀入手,以為修行之根基,故容易獲得果證。自南師以“禪密要法”為底本,首倡白骨禪觀之修法以來,參修同仁,宿業漸消,疾病多癒,禪觀定力亦日有更進。因之懇請南師首肯,乃將當初講記整理出書,以為修道行人之參考。 • 公案三生白骨禪 • 實修禪觀的證驗公案 • 初修專一繫念法 • 白骨觀想法 • 化朽腐為神奇的不淨觀 • 慚愧自責第三觀法 • 化朽腐為神奇 • 白骨觀和淨土 • 薄皮觀 • 白骨觀和繫心一緣 • 顛倒淨穢本來人 • 夜叉的故事 • 尋尋覓覓 • 厚皮蟲聚觀 • 極赤淤泥濁水洗皮雜想觀 • 新死想觀 • 具身想觀 • 節節解脫觀 • 白骨流光觀 • 四大觀與九十八結使境界觀 • 四大第二觀、結使根本觀 • 九十八結使的影事重現 • 附註 公案三生白骨禪 古往今來,多少世間人夢寐以求出世間的妙法。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論男女老幼,正如古人所說:「學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實在一點不假。禪宗三祖僧璨大師的「信心銘」說:「至道無難,惟嫌揀擇。」雖然人人都知道大道原本平凡,平常心即是道,但卻因揀擇無難中的難處,迷惑了多少人群,千山萬水,跋涉種種艱難辛苦而求道求法,結果還是零落歸山丘,依然白骨揚塵,虛誑終生。 自西元一九七七年初開始,到西元一九七九年底,懷師再度閉關,三年期滿。於出關前夕,因某法師的至誠啟請法要,師即一笑提筆,寫了明代詩人唐寅的一句詩:「公案三生白骨禪」作為答案。看了讓人一頭霧水,更為茫然。 可惜讀書不多,為了追蹤根源,查出唐伯虎的這首全律,原是: 悵悵莫怪少時年,百丈游絲易惹牽。 何歲逢春不惆悵,何處逢情不可憐。 杜曲梨花杯上雪,潮陵芳草夢中煙。 前程兩袖黃金淚,公案三生白骨禪。 老後思量應不悔,衲衣持缽院門前。 在唐伯虎這首詩裡,當然找不出佛法與道妙。只是看到文人的錦心繡口,妙筆生花的文字遊戲而已。 然而文字般若,亦非容易。雖然說詩文只是彫蟲小技,但要仔細推敲,以積學太淺來說,也頗費一番精神。唐伯虎為什麼說到「灞陵芳草」?為什麼說到「衲衣持缽」?又要碰上追蹤典故的麻煩了。至於「前程兩袖黃金淚」,還可推測而知他受寧王宸濠迫害的歷史掌故。但「公案三生白骨禪」,與他又有何干?為了「衲衣持缽」,又想到要修道成道而必須出家為頭陀云云。 再念及蘇東坡答道元佛印禪師的詩: 瘦骨難支玉帶圍,鈍根仍落箭鋒機。 欲教乞食歌姬院,猶勝雲山補衲衣。 談了蘇詩,仍然不得著落,為了「乞食歌姬院」的故事,還須追尋李唐後主時代韓熙載政治逃難的掌故,愈來愈麻煩。先不說佛法道妙,只從「書到用時方恨少」的角度來講,還不如乾脆請教懷師,接受一番教訓比較省力。結果師說:用心在尋章摘句以求道妙,總是多餘,不如用志不分,勤求佛法為是!雖蒙慈悲解說這兩首詩的內涵,仍然諄諄告誡不可從文字上求。於是蒙師再為說「禪秘要法」不淨觀、白骨觀等,貫通三乘修法的奧妙。 首先師設三問: 讀大小乘經律的記載,當世尊住世,所謂正法時期,何以出家眾的僧尼,及在家修士,大多數能立地證果,甚之悟道。所以者何? 讀東漢以後的佛教史料,包括《高僧傳》初集,《比丘尼傳》等。當佛經三藏教法,尚未普遍傳人時,中國初期出家眾的僧尼及一般修學者,由禪觀修持而得證果,頗不乏人。自智者大師創立天台宗教義以後,再加達摩大師東來傳授禪宗心印,直至初唐,單傳一脈而至六祖,禪道普行。又有玄獎大師譯出大小乘經藏,十宗昌盛。從此以後,明理者多,實證者少。甚之,每下愈況,愈來愈差,乃至統統流於口頭禪,皮相佛,所以者何? 由持齋吃素而到念佛生西。或觀心參禪,而到追求秘密宗乘的修法。甚之,轉入丹道,如宋釋(薛)道光改學丹道南宗。無論禪淨律密,各宗各派,紛紛離情絕俗,號稱專修者多如過江之鯽,而確得悟真證果者,寥若晨星。所以者何? 經此三問,尋思至再,猶始終不得要領。 師云:無他。正以好高騖遠,足跟自不點地,不從平常心入道而已。且師常言:「最初的,即是最後的。最平凡的,即是最高深的。」列子說:「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如此而已。 師復云:當以經律中世尊初傳法藏,從四念處入門以至三十七菩提道品。尋繹鳩摩羅什法師所傳譯之「禪秘要法」中所蘊藏「不淨觀」、「白骨觀」的秘密,貫而通之,神而明之,依教奉行,虔誠制心而修證之,足以盡大小乘密藏的道妙。何須心外求法,向外馳驅。 講到「不淨觀」與「白骨觀」等的基本佛法,固皆人人盡知,而人人未以為然,更啟疑竇,因進而請師再為慈悲開示。師即默然良久,囑取「禪秘要法」原譯,詳為開示如次: 實修禪觀的證驗公案 時間:世尊住世時期。 所在地點:王捨城、迦蘭陀竹園。 與會聖眾:舍利弗、大目犍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旃延與五百聲聞羅漢,及千二百五十常隨眾等。 主請修法者:王捨城中一位比丘,摩訶迦?罹難陀。 性格:生來聰明多智,博通印度傳統文化的宗教哲學、婆羅門教理。諸如四毗陀論、違世羈經、道術方書、天文與陰陽術數等學,並及一切世間技藝,無所不能。 但出家以來,經歷多年,於佛法味,獨不得嘗。 正當世尊入深密禪定,默然不語時,迦?罹難陀前來請示修法。見佛人定,便轉到智慧第一的舍利弗面前,請求說法。舍利弗於是為他解釋苦、集、滅、道——四諦法門的義理,反覆分析四諦的精闢道理。他聽了七遍,始終不悟,總是無法生起正信。 跟著又轉而請教五百聖眾的得道羅漢。他們又同樣的為迦?罹難陀反覆解說四聖諦法門七遍。仍然不悟。 恰好世尊出定。因此,他又回轉身來,請求世尊開示法要。世尊又為他重演四諦法門,反覆深入地講了七遍,結果還是無動於衷。 此時在旁邊隨緣聽講的五百天子,如法聽習,因而得入初果須陀洹的道果,讚歎備至,以天華供養,作為報謝。惹得迦?罹難陀心懷慚愧,默默無言,全身投地,再度拜倒佛前以求懺悔,痛哭悲涕不已。引得旁邊站立的阿難尊者,深為感傷,挺身而出,叉手禮佛,進而問道:迦?羅比丘,聰明多智,又多才多藝,何以如此至誠求佛修法,反而不得要領,不能證得法要? 世尊聽了阿難所問,莞爾微笑,口出五色樣光,繞佛七匝,再從頂門還入。然後說出迦?罹難陀的三生公案: 往昔久遠劫來,當燃燈佛(也正是為釋迎文佛印證授記的古佛。事跡見於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中世尊自說因緣。)——出世的時代,有一比丘,名阿純難陀,聰明多智。正因為他自持聰明多智,既驕傲,又我慢——見多識廣,多思多慮,懷疑不定。因此,自以為是,放逸不羈,不肯腳踏實地,專一勤修——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的四念處法。 因為聰明多智、驕慢、放逸的重大結習,累積成為果報,身壞命終,反而墮於黑暗無明地獄。經過長劫,從黑暗地獄出,轉生於極其傲慢狂妄的龍、象之類,達一千生之久。但他在此旁生中,五百生中,常作龍王,五百生中,常作象王——凡具驕暴之氣的各類王者,大多有此難消結習。千生之難滿,因宿習曾根種性的恢復,便捨此畜生道身,又轉生為人,出家持戒。因此功德,復得生為天人。享盡天福命終,再來人間。 他因秉受有多劫以前的聰明多智,以及讀誦鑽研三藏經文的種性,所以今生值佛教化,樂於研究。但因多生放逸不羈的結習,心多散亂,不能誠信,不肯腳踏實地,勤修四念處法,所以今生仍然不能覺悟。 迦?罹難陀跟著阿難尊者,聽佛說到這裡,立刻就從地上起立,長跪佛前,請求世尊教導他如何專心繫念一緣的方法。 世尊便對阿難與迦?罹難陀說: 諦聽!諦聽!善思念之。難得你今天來問我,如何才能滅除心中亂想的心賊。這是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對治煩惱的法藥,同時也是關閉一切諸放逸門的甘露正法。現在我將普為人天開講八正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但願你好好諦觀心法,不要再散亂、放逸。 正當世尊說到此處,當時在場的五十位大比丘,同時請托阿難尊者轉求世尊,准許隨學如何能不放逸的修法。 世尊便說:我現在不但為迦?罹難陀以及與會等大眾,說此法要,同時也為將來那些懈怠放逸的修行人,說此專一系念法門。並且轉對迦?罹難陀說:你這次聽受我法,慎莫忘失。從現在開始,應老老實實專修出世的沙門法。 初修專一系念法 所謂專修出世的沙門法,應當獨居靜處,鋪好尼師壇(即坐具),整齊衣服,或披服袈裟,端身正坐,左手放在右手上,兩大拇指舒適相拄。閉目,舌抵上顎,攝心凝神,使自安住,不至散亂。 【此處所用手印,亦可同禪定三昧正印,右手放在左手上,兩大拇指舒適相拄——七支跏跌坐法。此法隨處可見,不另詳說。】 【安坐澄心以後,應當觀察默念:「崇高必至墮落,積聚必有消散,緣會終須別離,有命鹹歸於死。」世間無常,必歸死寂的死觀。】 一.然後意念返視,系念在左腳大拇指上,諦觀左腳的大拇指前半節,如死後初起潰爛,生了膿胞那樣地去想像。 二.專念諦觀左腳大拇指的膿胞潰爛,化成膿水,露出了非常白淨的骨頭,放著白色的光芒。 三.返觀意想中,既見白骨、白光以後,再依次使整個大拇指的肉,分裂開來,見到大拇指節的全節白骨,綻放白光。 世尊說到這裡,便對迦?罹難陀說:如此觀想,便是專一系念的法門,你去好自修為。 迦?罹難陀聽佛如此說法,非常歡喜,便去依教奉行。 他依佛所教,不敢妄作聰明,再自散亂。先從左腳大拇指作白骨白光的觀想。觀想成就之後,再觀第二個腳指,也成就了白骨白光想像。再現第三腳指,到了第三腳指的白骨白光觀想成就之後,心量逐漸擴大,就可同時觀起五個腳指的白骨白光,一時俱現。左腳觀成,再觀右腳,也是同樣如此,然後就把心念定止在這五節白骨上,使得心念不再亂跑。如果雜思亂想又起伏波動的話,就再攝心凝神,再歸到當初觀想大拇指前半節的境相,一步一步重新觀想。 只要大拇指前半節的觀想成就了,全身自然柔軟溫暖,從心胸部位以下,會有暖熱的感覺,到了此時,有此象徵,就可達到系心住的境界了。 【這也就是通說小止觀得初住止境。】 白骨觀想法 專一系念,達到系心不亂,安然而住的境界,就要再進一步起心觀想,使足趺(腳背)的肉,向兩邊劈開來,意境上呈現腳背的這五根骨頭,猶如珂雪般的自淨,了了分明。 這步觀想成就之後,再觀想踝骨的肉質向兩邊劈開,又見踝骨,皎然白淨。 再次,便觀脛骨的肉褫落,露見皎然白淨的脛骨。(附圖) 漸次向上觀想,膝骨,髖骨以至於到達兩肋的脅骨,然後再轉過來觀想脊骨,肩骨。 然後再從肩向下觀到肘骨,腕骨,手掌骨,手指骨。而至頸部以下的白骨,歷歷分明,皎然呈現,在意境中的想相,如實映現。 化朽腐為神奇的不淨觀 自頭部以下的白骨觀想之後,接著猶如拿現代解剖的學識,復為詳說不淨觀的次第。 一、觀想頭皮,頭皮觀想出來了,再觀想薄皮、膜層、腦髓、脂肪等。 二、在觀想到頭腦部分脂肪以後,跟著便循序而下再觀想咽喉、肺腑、心、肺、肝、大腸、小腸、脾、腎、生髒、熟髒。 【生髒,照傳統中國醫學看法,大致相當於五臟:心、肝、脾、肺、腎。熟髒,則大約相當於六腑:三焦、大腸、小腸、膽、胃、膀胱。如果我們用現代觀念為生髒、熟髒下註解的話,那麼生髒大約包括了呼吸系統與循環系統;熟髒則大約包括了排泄系統和消化系統,甚至,具含荷爾蒙等系統。例如其他佛經說到孕婦懷胎,在生髒之下,熟髒之上。都是東方古代醫藥上的簡略觀念。時代不同,知識不同,既不必引古薄今,也不必以今非古。】 三.生髒中有四十戶蟲,每戶統有八十億小蟲,每一蟲都從諸脈中孵乳產生。約有三億,它們的嘴都銜著生髒。每一個蟲,都有四十九個頭,它的頭後極細,猶細針鋒。 這些蟲,有二十戶是火蟲,從火精而生。二十戶是風蟲。從風氣生起。 這些蟲,出入諸脈道;悠遊往返。火蟲動風,風蟲動火。互相呼吸以熟養生髒,上下往復,凡有七返。 這些蟲,都有七隻眼睛,眼中出火。還有七個身子,運動吸火,以熟養生髒。等到生髒長養熟了,各自還入諸脈道中。 還有四十戶蟲,戶領三億小蟲,身赤如火。每個蟲有十二頭,每個頭有四張嘴,嘴裡銜著熟髒,爪間流著鮮血。這些蟲,皆可由觀想中而得見之。 【道家稱人身有三屍蟲。如云:上蟲居腦中,名彭倨;中蟲居明堂,名彭質。下蟲居腹部,名彭矯。因此,統名為三彭或直名為三屍。這是指人身內外,統是一具寄生蟲的世界。 據現代醫學知識,人體皮膚平方寸地方,約有五十億各種細菌存在,維持均衡。假使均衡破壞,可能某種細菌佔優勢,便成皮膚病。 又有人認為佛說不淨觀中所說生髒、熟髒中的蟲,很像是指紅血球和自血球新陳代謝的狀態。這也是根據現代醫學知識的觀點,在座的洪文亮醫師,便如此說。」 總之必須注意,佛說此節不淨觀的一段,除骨骼系統以外,將體內腑臟系統,也分作兩類。神經、血管等,統歸入脈道一類。長養生息的細胞活動,便歸入於蟲類。內淨心意,外淨肉身,即是入道之門,其中奧義,須得仔細參詳。】 四;觀想得生髒、熟髒的蟲類以後,再現想這些蟲,都從咽喉吐出(如吐膿痰狀況)。 五。然後再現想小腸、肝、肺、脾、腎都流注入於大腸中,如裝、成一個皮袋,一齊從咽喉吐出,吐到前面地上,這一步觀想觀成了,就再現想面前地上尿、尿、臭穢雜處,其中有蚘蟲等互相纏縛。這些蟲的嘴裡,都有不淨的膿血流出,充斥地上。 六.觀想成就到此地步;由不淨觀轉接已與白骨觀合一,便可觀見自身骨節,節節相拄,猶如淨白雪人。 七。如果在觀想法中,觀見自身骨節呈黃色或黑色的,便當至誠悔過,反觀自己平常起心動念的種種貪、瞋、癡、慢、疑、悔等罪業心理,至心懺悔,永不再犯。 如真懺悔了,可得觀見自身黃或黑的骨上生皮,因至誠懺悔的感應,這一層皮自然剝落,堆積在前面地上。仔細諦觀,漸漸長大如飯碗,如甕缸,甚至大如海市蜃樓。總之或大、或小,可以隨心所欲觀想而變幻不定。 再漸增長觀想,猶如大山一樣。便有許多蟲類爭相唼食。於是皮山中,流出膿血,在膿血中,又有無數細蟲,遊走在膿血之間。 然後皮山漸漸爛了壞了,只有少數的蟲類,互相爭食。 八.觀想到此地步,有時便可觀見有四大夜叉(注一)從地下冒出,眼中出火,舌如毒蛇,每個都有六個頭,每個頭各有不同的形狀:一個象山,一個象貓,一個象老虎,一個象狼,一、個像狗,一、個像老鼠。他的手象猿猴,十個指頭的尖端,部有四個頭的毒蛇在活動:一條蛇出水,一條出土,一條出石頭,一條出火。他的左腳象鳩?荼(注二)的足,右腳象毗捨闍。(注三)的足,形狀醜惡,甚可怖畏。而且每一個又背負著九種死屍,猶如一隊整齊的行列,要走向修觀想者的面前。 【每當有這種境界現前,應當即以夢幻觀之,解除畏懼恐怖生死的心理習氣,外境即當應時寂滅,還歸清淨。】 世尊對迦?罹難陀及阿難說:如果修不淨觀者,能到如此地步,便是不淨觀的最初成就。你們應當修習此法,慎莫忘失,好為未來眾生中有志修持者,開演廣說這個三乘聖種的甘露法門。 【好一句三乘聖種甘露法門,應當特別注意參詳。】 當時正當佛制僧伽結夏安居期間,迦?罹難陀聽了世尊的教導,便老老實實。依所教示的,一步一步仔細觀想修入。經過九十天的專一修待,絲毫不敢移心別念。到了結夏安居期滿的一天——七月十五日,將放僧假,自由活動,諸多比丘僧們,都來禮謝世尊,要各自回轉平時居住的地方去了。就在這最後一天的半夜裡,迦?罹難陀便循序地修得四沙門果(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三明(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六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等道業成果,完全具足。 因此,心大歡喜,特來頂禮佛足,對世尊說:我在今天,因用正思惟修持,而得正受三昧,從此生緣已盡,再也不受後有的纏縛了。由此正信能夠老老實實如法修持,方得道的真諦,必定得成清淨梵行而無疑義。 這個白骨觀和不淨觀的法門,真如大甘露的法器一樣,能夠得到受用的,便可嘗到無上甘露的法食。唯願世尊重為廣說,普利群生。 世尊便對迦?罹難陀說:你現在果真得到這個法門的實利了,你可以隨意作出十八種變化。迦?罹難陀奉命,立即踴身住立虛空中,作隨意自在的十八般變化?右脅出水,?右脅出火,?左脅出水,?左脅出火,?身上出火,身下出水,?身下出火,身上出水,?身上下出水,?身上下出火,?履水如地,10履地如水,11從空中沒而復現地上。12從地沒而現空中,13141516空中行、住、坐、臥,身放煙火,踴沒自由,無所觸著,或出水火遍滿空中,17現大身遍滿虛空中,18現大身後現小身等,大小自在。 當時還未散去的諸多比丘僧們,親自看到迦?罹難陀本是一個我慢心多的人,一旦回心調伏驕狂,至誠向道,隨順佛所教導,不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塵(色、聲、香、味、觸、法)而向外馳求,但只系心一處,使得成就阿羅漢果。因此,都隨喜讚歎不已。其中更有一千五百散亂心多的比丘們,親自見證到此事,也都心生歡喜,再來向佛求取如此修持的次第法要。 世尊復慇勤慎重告誡四眾弟子說: 「自今以後,欲求無為道者,應當系念,專心一處。若使此心馳騁,六根猶如猿猴,無有慚愧,當知此人是旃陀羅——賤人種性,非賢聖種。心不調順,阿鼻獄卒,常使此人。如是惡人,於多劫中,無由得度。此亂心賊,生三界種。依因此心,墮三惡道。」 【所謂鬼類,也包括物理世界有害人類的微生物及細菌之疇。】 度凡夫心海生死境界相 世尊又轉對阿難尊者說:「你現在親眼看見,迦?罹難陀因為修白骨觀與不淨觀,而得即身證果。你要好好記住這個法門,將來廣為演說。」阿難尊者說:「是的,但希望世尊再作進一步的教示。」 於是世尊便繼而解說第四步白光湧出三昧的方法: 一、只要專一系念觀想額頭骨中間,如指甲大小的一點白光,切勿三心二意,再作其他的游移妄想。 二、等到額骨中間的一點白光呈現之後,然後再自觀整個頭骨,如白淨的琉璃。 三、再漸漸觀見全身白骨,也如琉璃,皎然白淨,軀體骨幹,全具完整,節節相拄。 四、到了此時,便可觀見如前面不淨觀法所講的,面前地上所呈現的那些體內腑臟等,潰爛的不淨境相。 世尊說到這裡,又很慎重地吩咐:到了此時,切勿固觀見自身的不淨物積聚而生厭惡此身的意念,甚至產生捨棄此身的偏差。 【根據律部記載,當世尊住世說法時,有許多比丘,從佛修學到這個程度,就生起厭患色身,厭離此身的偏見,因此而有灰心自殺的行為。這就是被死魔所迷惑,仍然淪墮而不能了生脫死。所以修學到此,出現這種心念時,須特別注意,勿落此魔障為要。】 因此,世尊又說:修不淨觀到達如此境界,或自心生起厭世惡身的觀念時,應當立即改變修觀的方法——「當教易觀」。 這一步易觀的方法是: 一、回轉觀不淨觀的心念,觀想自身的各個骨節之間,放射出白光,光明熾盛,猶如雪山的純淨潔白。面前地上所積聚的不淨之物,被夜叉吸去不見了,依然還歸白淨光明。 二、再而觀想前面有一白骨人,也是純淨潔白。第一骨人觀成之後,跟著有第二、第三,乃至面前滿室都是骨人,前後左右,排成整齊相對的行列,各舉右手當胸,向修此觀行者行禮。而修此觀法者本身,亦覺光明熾盛的自身白骨,漸漸廣大莊嚴。 【如此修習,既不畏懼死魔,亦不畏懼生死。】 三、由此廣大心行,漸漸由觀想的自境中,觀見室內而到室外,滿是白骨人,行行相向,各舉右手當胸,向修現行者敬禮。 四、如此觀境成就,再擴而充之,上座下座,都可觀見,盡此世界乃至滿四天下,皆是白骨人。 五、觀想成就如此境相時,修觀行者,絕無驚怖畏懼之感,反而身心安樂。一念之間,可以觀成婆娑世界(注四)間,滿是白骨人,而且個個下垂雙手,舒伸十指,一齊向此修觀行者寂然而立。 再進而觀此世界的山河石壁,一切世事,皆悉變化,如白骨人的淨白。出定入定,常見白骨人。 【亦可起心觀想即有,不觀即無。】 六.修習白骨觀到達如此境界,隨時當住此觀想定境。然後或在觀境中,或隨念出現,見由四方而來,湧出白乳色的大水,迅速奔流,淹沒所有這些白骨人等,了無痕跡。 【到此,自心應更起懺悔,反觀內心的意想奔流,猶如此水大的奔騰洶湧;便當湧身超出而立於虛空中。然後使此心波平靜。觀此大水的波濤境界,亦同歸恬靜,復還如止水澄波,寂然無紋,泊然而住。】 世尊又很慎重地對阿難說:修白骨觀行者,到達了這種境界,名為「凡夫心想白骨白光湧出三昧」,又名為「凡夫心海生死境界相」。 現在為了迦?罹難陀的成就,再為你及未來一切眾生等說出這個三昧的法門,使能攝止妄想亂心,渡脫生死苦海。你應當好自受持,慎勿忘失。 世尊說到這裡,立即親現自光三昧的一一相貌,給阿難與在場大眾親見以為證驗。並且說:這就是白骨觀最初成就境界。 【雖然佛說修行到此,還是白骨觀的最初成就境界,還是凡夫心渡生死大海的法門。但也是四念處中,」觀身不淨、觀受是苦」的真實修行的證驗法門。無論何種修行法門,初基不立,空口說白話,滔滔不絕而說「身空」、「無我」,毫無實證,不是欺人,便是自欺。終有何益?還不如一念回機,老者實實,誠誠懇懇,從凡夫心起修以立根基,再求上進,循序證果不難。 白骨觀的修法,是佛說十念法中「念身」法門最基本的一門修法。無論大小乘,顯密各法門,都不可好高鶩遠而輕忽躐等。即如密宗的各種修觀法門,每一位佛菩薩本尊相狀,大都手持白骨骷髏禪杖,或腳踏死屍,或手持天靈蓋,都是表示以白骨觀為修行初基的密意。無奈愚癡眾生,但鶩高遠而不從足踏實地起修,迷失本師釋迦文佛的婆心教導,何其可悲。 中國自漢魏以後,道家修法的大要,所謂「內照形軀」,以及後世各道派支離破碎的方法,只知道守額中一點的點竅修為,也是由白骨觀脫變而來,久而不知所本。如眾盲摸象,各執一端,仍落迷途,抑何可悲! 白骨觀及不淨觀的修法,是從先了色身,進而了「身見」與「我執」的修法基本。白骨觀——不淨觀,是從四大中,先了地大起修。例如,最初觀想呈現的大水奔流湧出而沉沒了地大所變相的白骨,了無痕跡。便是明示證驗,這個婆娑欲界的眾生,如此肉身,皆因水大所聚,凝固而成為地大的白骨與內含四大的不淨諸物。例如,精蟲、卵子(佛說男精、女血),最初皆由水大(液體)的變化而來。因此,欲初了生死,不畏不怖生死,必先自最初渡此生死海的觀行修起。此即是吾佛慈悲,顯說密法的初步示現。 尤其以生在此欲界中,無論為出家的比丘、比丘尼,或在家的學人,要想先了慾念,寂靜始欲根本,嚴持「別解脫戒」——比丘戒、比丘尼戒。如不先修白骨觀行,幾乎絕少可言成就。悠悠愛河、慾海,正為生死根本,觀慧不證,定力不成,豈易言了生脫死乃至向上勝妙成就哉! 如由修此白骨觀法門,進而參究奢摩他(止)毗缽捨那(觀)的理趣,即可直通大乘修法,成就迅速。】 【上面所講由白骨觀到不淨觀的修法,有一重要觀念,必須瞭解,更須切記循序,然後再視修為者本身的變化,靈活運用作觀,有時為了對治身心的覺受習氣,也可以不循固定程序而顛倒修為程序。 白骨的初觀修法,必須從左腳大拇指起觀,循序上來到頸骨為止。然後轉入不淨觀時,先從頭骨部分頭皮開始而下歷五臟而及內外皮肉。此一上下往來的作修法門,即已概括色身氣脈覺受循環往復的妙用。 但在作修白骨觀與不淨觀法門中,佛卻絕口不談氣脈,其故何在?因氣脈約可分為兩種:一粗一細。粗的氣脈,依色身而有,依四大所生,是為凡夫感受境界。細的氣脈,從識智作意所生,已非四大色身的範圍,超越於凡夫禪的境界。 宋元以後的道家一派,講究打通任督二脈等修為,實脫胎於白骨觀與不淨觀的觀法而來,終落下乘,此尤須徹底了知,然後專心修為白骨觀與不淨觀時,才不至於被氣脈等受陰感覺所惑亂。】 白骨第二觀法與火光三昧 世尊又再告誡阿難說:修為白骨觀與不淨觀的觀法,如得初步成就之後,再須教示白骨觀的其他特殊修法。這種特殊觀法之一,首先當修成白骨觀後,隨時隨地,能住白骨觀想的定境中,然後觀想頸部以上的整個頭顱骨倒下,自把整個頭倒在髖骨中間(即是一般常人的小腹部分)。專一觀想,更無其他雜念,必須使倒在髖骨中間的整個頭骨,白淨分明,澄心住想,歷歷分明。 其次,再觀想自身面前也有一白骨人,同樣將頭骨倒在髖骨中間。如此分心想另一白骨人。漸漸再觀想另外的二人、三人,擴充其數,乃至觀見滿屋、滿四天下,都是倒頭骨在髖骨的白骨人。 這一觀想成就之後,再進而觀想所有的白骨人,都縱橫倒落滿地,有的頭顱骨打碎了,有的背脊頸骨折斷了,或者腰骨折斷,或者腿骨分散。甚至.—身骨節,分散零亂,散滿地上,大大小小,紛紛亂亂,都當一一觀想明白,一心不亂,凝然住心不散。 世尊講到這裡,很慎重地再對阿難說:修為白骨觀者,真實觀到這種景像現前,應當轉入正思惟,參破世上各人,無非是一身白骨構成的行屍走肉。一具完整的白骨架構之身,也勢必歸於縱橫散落,委頓塵埃。反觀自身,終亦畢竟無我。既無有我,那裡又有他身。 由此正思惟的無身無我實證境中,自然身意泰然,安穩快樂,停心安住,更不散亂。 然後再起廣大心,觀想遍滿世間的縱橫亂骨境象中,倏然從四面虛空中,起大火焰,相次延燒這些亂骨,同時也引燃白骨本身的火大功能,自相燃燒,猶如明炎火流。進而觀想熊熊的大火,猶如火山似的從四面燒來。 這步觀想境界現前時,往往會生起極大的恐怖。甚至,出此定境的時候,還覺得此身蒸熱,全體汗出如注。 這時,勘破恐怖心大散亂,更須攝心歸一,如前反觀自身,成為白骨,極其明瞭,而止定如初。或者因此入定而不能自起於定時,便須照護修為的同伴,在其耳邊,彈指出聲,或用敲引磐,導之出定。 倘得成就如此第二觀想者,世尊又繼續教導:當自起念,而作是言,我於前世無數劫來,造熱惱法,業緣所牽,故使今者見此火起。復當作念,如此火者,從四大有。我身空寂,四大無主。此大猛火,橫從空起。我身他身,悉皆亦空。如此火者,從妄想生,為何所燒,我身及火,二皆無常。 佛告阿難:行者應當至心諦觀如是等法。 觀空無火,亦無眾骨。作此觀者,無有恐懼,身意恬安,倍勝於前。 【此一觀行,是正思惟四念處的念身不淨、念受是苦的最基本實證修法。進而如系平日熟悉大乘經典,則轉參佛說《楞嚴經》云:「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寧有方所,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就可更超一層勝境。或直接轉修暖法,如後世別譯為拙火、靈熱、靈力、靈能等法門。甚至可以直接轉入於火光三味境地,則非小乘禪觀所可範圍了。 又:觀想頭骨折斷住於髖骨部位的觀法,在平常人來說,可以用作治療高血壓等,自我精神療法。】 慚愧自責第三觀法 世尊說了第二白骨觀法與火光三昧之後,跟著又對阿難開示初步觀心法門的系念法。 一、先當系心注住於左腳大拇指,一心諦觀大拇指的皮肉,猶如身死以後的潰爛,先由青紫色,再轉變成腐爛的黑色,流著膿汁,就像被太陽曬烤過的肥肉一樣。這種潰爛的現象,由左腳漸漸蔓延,循左膝上升到髖骨部位。 二、左腳觀成後,同樣的再觀右腳的潰爛,而延伸到右邊的髖骨部位。 三、兩腳的腐爛景象,都蔓延到髖骨部位。 四、再由腰部上升,延升到背部,然後到頸項,到頭部。 五、然後轉至面部至胸,以及全身支節的所有各部,都呈黑色,浮泛不淨的黏液,猶如被太陽曬烤過的肥肉一樣。 如此諦觀此身,極使分明之後,再當觀想一人、二人、三人,漸漸擴充數量。甚至,觀見這個婆娑世界的四方上下,都充滿了如此不淨人等。 由此起修,再轉入正思惟的正念「念我於前世,貪淫愚癡,不自覺知。盛年放逸,貪著情色,無有慚愧,隨逐色、聲、香、味、觸、法。今觀我身,不淨流溢。他身亦爾,何可愛樂。見此事已,極自厭身,慚愧自責。出定之時,見諸飲食,如屎尿汁,甚可厭惡。」世尊接著開示,不淨觀想,作修到此境界,即當「易觀」——就須改變原來作不淨觀的心念,轉成觀想身外所有不淨諸物中間,以及四周圍,忽然生起白色炎熱的光影,飄忽流動,照化所有的不淨污體,自身內外,亦被此白色光影包圍,映徹透明。 作修到此境界,當生大歡喜心,由歡喜心的引發,身心輕軟,此心明朗,快樂倍常。 這種修觀的方法,名第三慚愧自責觀,亦名第三津膩慚愧觀。 【如果教理透徹,心行圓明,作修此種觀法,亦可轉入大乘道的喜樂境界與光明成就修法。但能否如此,端在學者的修積福德、智慧兩種莊嚴行門的程度如何了。】 前面已經講了三種修禪定的方法,主要都是以白骨觀做基礎。我們曉得佛法的中心不在於普通的「打坐」,也不是為了長生不老。許多人會間:人不為長生不老,得道又有什麼意思呢?其實佛學談的「空」不是「沒有」。換句話說,學佛的目的比普通觀念中長生不老的慾望大得多。要追求一個「不生不滅」,永遠不死的生命,不是普通的長生不老。這個永遠不死的生命本體,在佛學的名詞,可以叫做金剛不壞的「法身」;至於肉體生命的長生不老,當然也可以修到,那就是金剛不壞的「報身」。法報二身成就了,自然就有千百萬億的「化身」。你們看,這樣的大目標,是不是比一般觀念中的長生不老大得多? 但不管大小乘的佛法,要成道果,第一步要先證到「無我」。我們在理論上的無我,說起來很容易。實證上,拿身心來證到無我,是不容易做到的。不要說「無我」不容易做到,我們做到「空身」或「忘身」都不容易。比如大家靜坐時,每個人都有這種經驗,坐在那裡,始終受到身體的拘束障礙,一會兒酸,一會兒痛,總是忘不了這個身體,沒有辦法達到「忘身」,更不要說「忘我」了。 走白骨觀的路線,觀想成功了,很快的就能夠到達「忘身」,甚至於到達「無我」。平常我們沒有辦法做到「忘身」,也沒有辦法「無我」,就因為我們這個生命,受到所帶來業力的影響。 業力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作個比方,這個帶著業力的生命,就好比是塊吸鐵石。所有帶著鐵質成分的東西,都會受到它的吸引力,都會被它吸住,我們有了這個生命以後,為什麼思想,雜念、情感那麼多?因為本身已經好像吸鐵石一樣,那股業力的念力,時時流轉不停,向外馳求、攀緣,解脫不開。我們都知道,佛法的宗旨就是要求解脫,但這些思想雜念的纏繞,又怎麼才能解脫呢?用吸鐵石作比方的話,就是必須先轉化那個磁性的作用,使它還原到沒有磁性的均衡狀態,但這並不是說它磁性的功能喪失了,它那磁性的功能還是具備,只是讓他處於一種均衡狀態,而不再亂吸東西。白骨觀的修法,先空掉這個身體,就好比把吸鐵石轉化成均衡狀態,寂然不動,那麼就很容易證到性空的果位。 我們再拿另一個物理現象來作比方,譬如地球,有地心引力的作用——不只地球,每一個星球,它本身都有吸引力,現代人對這點科學常識應該是有的。你看,當一個火箭衝出地心吸引力的勢力範圍時,地球就拿他沒辦法,無法對它發生影響,無法再把它吸回地面。我們修持修白骨觀,雜念為什麼總是空不掉?因為我們生命所帶的業力,就好比地球一樣,始終向內吸,業力脫不掉。解脫業力要有大勇猛力,如火箭一樣,脫出了地心引力的牽絆,達到空的境界,業力才能解脫。隨著修持的程度,生命可由欲界昇華至色界,乃至到無色界,而後至於超出了三界。所謂超出三界,不是到一個第四界中去,而是在三界中可以自由往來,不受三界業力的吸力所拘束。 白骨觀和果位 但是,由白骨觀空掉了身子,是不是已經解脫了?即使不往生西方,也可以往生東方,或者其他任何一方佛國佛土,是不是能夠超出欲界到色界天?或者由色界天再進到無色界天?或者得個什麼果位,此中道理不是這麼簡單,你功夫即使到達「忘身」了,還是「凡夫禪」,那只是功夫。真正要證果位,必須在「八十八結使」上下工夫。然後才可能經由欲界的初果、二果、三果、,至於色界、無色界,斷盡見思惑而得阿羅漢果,不再輪迴於三界。 由白骨觀達到「身空」,這其中有個問題。你怎麼做到身空呢?由白骨觀怎麼到達身空呢?只要白骨觀觀成了,自然就可以做到。那麼,誰在觀想?「我」在觀想。你什麼在觀想?我「心」在觀想。萬法唯「心」造,所以能做到。「心」是什麼? 讓我們先看看我們目前的心理狀況:貪、瞋、癡、慢、疑,這些貪瞋癡慢疑的結使,是情緒化的,也是我們個性上的陰暗面。再加上另外五種觀念思想上的偏差:「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禁戒取見」等。所謂「見」,用現代話說,也就是思想形態,如見解、觀念等。所謂「思」,則屬心理狀態,如心念、習性等。從佛學觀點來看,欲、色、無色三界的心理狀態,在「見」「思」這兩方面共有八十八種結使。 學佛修道,走禪定的路子,除了在色身上修忘身的功夫外,最重要的必須在心理的結使上下功夫。果位的差別就在於此。心裡結使解脫到什麼程度,就得到什麼果位,這是一定的。至於三界天人的等次,則配合四禪八定的功夫。總之,四果和四禪是有差別的。 上面這些解釋,就是希望大家知道,不要以為作白骨觀就可以證得果位了。到達某個果位的「功夫」固然要從「身」上了;但是真正證得道果,還必須配合「心意識」的結使上了。身心齊了,才是佛法真正修持之路。單從任何一方面了,都無法圓滿道果。 現在這個前提交代了,再看下面的「膨脹膿血想」。 化朽腐為神奇 這第四觀膨脹膿血不淨想的修法,我想大家文字都看得懂了。在定中從「左腳大指」開始,不是觀骨頭,而是觀我們的肉體,從左腿開始,到右腿,然後到全身,觀想自己全身浮腫,然後慢慢潰爛。我們人死了,屍體擺在那裡,也都是這樣,先浮腫,然後從內部開始潰爛,隨後肌肉就青一塊,紫一塊地變色。接著,惡臭難聞的膿汁污血就流了出來。 這不是浮光掠影似的,隨便想一下就算了。要凝下心來,把自己真當成死掉了,屍體爛了,臭得不得了。觀得好的話,自己真會聞到自己的臭味。這就是所謂的「一切唯心造」。全身又臭又爛的境相出於之後,自然覺得這個身體沒有留戀之處。 「想一成已,復更想二。想二成已,復更想三。想三成已,復更想四……」想了自己之後,再想別人。或者假想自己已死未死的親人,有這麼一天也化成一灘膿血,又臭又爛又髒,比陰溝廁所裡的味道都還難受。然後再想像其他的人,乃至於想整個房間,四圍上下,再擴而至於所有天下人的身子都是如此。這不是理念上的思想,硬要觀想成功,境界現前。真正修持到這一步,注意經文上一句活「念我此身,甚可患厭。眾多不淨,彌滿一切」。平常我們對佛經裡的這類理論,差不多是聽過了。但是光懂理論沒有用,現在要在自己身上,「以身求證」,認清楚硬是這麼一回事。 「諦觀是已,畏生死患。」觀想到這個地步之後,就「畏生死患」,才真正的怕生死。你說現在大家怕不怕生死?我們並不是怕「生死」,一般人只是怕「死」。為什麼怕死呢?老實講,是對身體的一種癡戀,以及對自己現有的一切的一種執著。 我們平常對著鏡子,越看自己越可愛。怎麼也捨不得讓它死了、壞了、爛了、臭了。所以,我們普通的人,並不是怕生死。而是怕這個「色身」死了,一切都把捉不住了,如果這一步觀想成功,就會真正怕「生死」。即使死後再來投胎變年輕,變漂亮,到頭來也還是這樣一堆爛肉。因此對「生」也不希求,也是害怕。到了這一步,「道心」才真正堅定起來了。如經典所說「其心堅固,深信因果」。 到了這個時候,「出定入定,恆見不淨。」不論打坐,或者下坐的時候,看到世界上所有的人,就是這樣一灘流著膿血的爛肉。於是「欲求厭離,捨棄此身」。很想把自己這個肉體丟掉不要。這時候,你會減肥變瘦了。功夫到了的人,會自然瘦下去,不要害怕,不是病態。 同時也會脫皮,「作此想時,自見己身舉體皮肉如秋葉落。這不單單是觀想中的境界,工夫到某一階段,自然會脫皮,脫了以後,會變得更白、更潤、更漂亮。 在這一步觀想中,不但脫皮,連肉都一層一層剝落下,「見肉墮地,在前地已,即大動心,心生驚怖,身心震掉,不能自寧。」我們現在光看文字,覺得這沒什麼可怕的。但觀想中,這個境界現前時,硬是看著自己的身子連皮帶肉,一層一層往下掉,沒有不害怕的。就好像我們平常人打坐,都想求個「空」,但是一旦身心空了,差不多的人都會嚇一跳。 隨著驚恐的心理,「身氣熱惱,如熱病人為渴所逼」。身子燥熱,好像發燒似的,口也發乾。乃至下了坐,還是這樣,「如人夏日行於曠野,渴乏無水,身體疲極。」如果這時候正好是冬天的話,你也會覺得好像走在烈日當空的曠野中,穿不住厚衣服,身子很熱,同時覺得四肢無力,很疲勞。這不是病態,也不是因為坐中受到了驚怖,而有了後遺症。實際上,這是心理、生理都起變化的原因。是必然經過的境界,不要害怕。當然可以喝水、喝茶,沒有關係。 有一點需要注意,這時候不想吃東西,看到一切東西都很髒,難以下嚥,此想成已,乃至食時,見所食物,如膨死屍。見所飲漿,猶如膿血。」這裡有一個難關,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一個經驗,「此想成已,極大厭身。觀於身內,及子身外,求淨不得。」你真修到這一步,會非常討厭這個肉體。而且發現裡裡外外沒有一點乾淨的地方。這不是理念上的事,硬是功夫到了的實際感受。「佛告阿難,復當更教,令其易想。莫使棄身,唐無所得。」往往修到這個地步,會不想要這個身體,也不想活在這個世界上,在觀念上,認為我已經證到空了,身體本來就是空的,不想活了,沒有意思,很想自殺算了。那就糟了。假使在這個時候想辦法,把自己生命結束了,那你就「唐無所得」,白修行一場,了無所得,不但談不上證果,而且又墮人輪迴,同時招致更慘的果報。所以,佛再三吩咐阿難:「復當更教令其易想」,趕快調換一個方法。 「易觀法者,當於遠處臭穢之外,作一淨物,教其系心,想一淨物。在視線範圍之內的遠方,或者觀想金身的佛像,或者觀想美輪美矣的極樂世界。如果觀想佛像,譬如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的像,最好把這個佛像想成中空的琉璃體,透明光亮,佛像觀成之後,隨著外境的莊嚴清淨,再打入內境界,轉化自己的身心。最後,就如實證到阿彌陀佛所講的淨土境界。把這個婆娑世界的不淨——身、心、物等種種不淨,轉成極樂世界的淨土——心淨,佛土亦淨。 老實說,這個「易觀」由不淨想變成淨土,就是念佛法門的基礎。這樣把淨土的境界,隨時觀想起來,就是修持。大家沒有研究淨土的觀無量壽經,一般人念阿彌陀經,木魚一敲,就念過去了,經中所說的那些境界,沒有放在心裡,當然更不會用心去想。殊不知,這個「想」成功,就是觀想的大秘法,就能夠「淨土現前」 。這個時候,身上不會再發熱、也不會再厭惡自己的身體、生命。這個時候不但「心念」清淨,「身體」也清淨。那麼,身體上有病的,病也好了。隨著前面觀想膿血的階段,都化掉了。各種病都痊癒了,人也變了,可以說是脫胎換骨。 我們現在都知道,這一觀裡有兩大步驟:先從生命的實際狀況觀起,不淨想的功夫做到了;趕快轉換方法,變成淨想——也就是淨土的觀法。那麼,到了這一步,你悟了道沒有!下面就是有關禪觀——見地方面的東西——「當知此想,從顛倒起。皆由前世顛倒行故,而得此身。」這就是後世禪宗所謂「參」的功夫了。 白骨觀和禪 當我們起心動念要做不淨想的功夫,使身體硬是呈現出這種爛臭的樣子,只要心念專一,「不淨觀」就會現前,因為一切唯心造。如果我們再一轉念,要作淨想時,對自己馬上又反映出菩薩的神態,身心立刻又有一種變化。此中道理好似禪宗公案裡,一位屠夫的悟道偈「昨夜夜叉心,今朝菩薩面。菩薩與夜叉,不隔一條線」。這是屠兒悟道的偈子,普通人只當作文學作品看。至於悟個什麼道,這裡面就大有機關,很難懂了。或許有人會說現在這裡告訴我們的是「漸修」的方法,而那首偈子是「頓悟」後的見地。兩者似乎不必扯在一起。其實漸修與頓悟一點都不衝突。你把這兩種觀想功夫作成功了,由不淨觀變成淨觀,然後就要參了——「淨」與「不淨」不隔一條線,都是由我心念而起。 人沒有悟道以前,沒有一個是聰明人。當年達摩祖師到中國來,就是要找一個「不被人欺」的人。我們普通人都經常被欺,那麼是誰騙了你呢?其實沒有人騙你,都是自己騙自己。我們前面說過,一般眾生的心理狀況有八十八種結使,歸納而言,就是見思二惑。見解觀念和思想形態兩方面的顛倒迷惑。所以說「當知此想,從顛倒起」。 由一些顛倒錯誤的心行,引發了許多顛倒錯誤的實際行為,像滾雪球似的,越滾越大,我們這個痛苦煩惱的生命就是,「皆由前世顛倒行故,而得此身」。有了這個身體,我們又被這個身體所騙,以為這個身體就是我,這就是「身見」,始終要抓住這個身體,捨不得離開它,認為它既可愛又寶貝。其實「如此身者,種子根本皆為不淨」。 你們研究過這個生命,這個「身」的種子是什麼呢?照現代醫學常識來說,我們這個身體是由女性的卵子和男性的精子結合而成的。光從這一點上看,這當然是不淨的。再加上多生累劫種種顛倒不淨的心念、行為,於是就形成了現在這個污穢不淨的身子。 但是一般人並不以為然,通常是對著鏡子,越看自己越可愛。現在因為修持這個「膨脹膿血」的不淨觀,所以「實見此不淨」。通常我們只是理論上知道身體不淨,這是理論,而不是真看到了自己身體上的種種不淨。經過這個觀法的修持,我們身體不淨的本相就會如實呈現心中。 說到這裡,順便講個小說故事,輕鬆輕鬆。故事歸故事,輕鬆歸輕鬆,裡面可有很深的道理喲!唉!不要說你們學佛學不好,你們啊,連小說都不會看。 我們曉得佛經上那位有名的哪吒太子,在封神演義上的記載,他「剖腹剔腸,剜骨肉還於父母。」而後魂魄飄蕩到他師父太乙真人那裡求救。他師父教他托夢給媽媽,為他建個行宮,塑個金身,使他受些香煙,便好去托生天界。 「剖腹剔腸,剜骨肉還於父母」,就代表他放下了不淨的身見,把這污穢不淨的身體徹徹底底的放下了。「接受香煙,便好去托生天界」,就表示修練真精之氣,以超凡人聖。但是有一點要注意,這時候他需要一個「金身」,也就是說,雖然他放下了不淨的身見,但又執一個淨的身見。他還沒參透「淨」與「不淨」不隔一條線。 後來被他父親發現了這座哪吁行宮,恐怕會遭到「妖言惑眾」的罪名,因此叫隨從士兵把哪吁太子的金身打個粉碎,又放火燒了行宮。 哪吒太子的魂魄只得又飄蕩到太乙真人那裡求救。好,這下子,連淨的身見也打破了,於是就得了蓮花化身。他師父著仙童取了荷花,權充面部,又取荷葉以為軀體,再拿荷葉梗作成骨節,然後把他魂魄罩位,往這上面一推。好了,蓮花化生的哪吒太子出來了。這時候他手拿火尖槍,腳踏風火輪,好不威風啊!這「風火二輪」就代表了生命的真精(陽)之氣,生生不已的生命能。 小說的故事講過了,讓我們再回轉來看看「禪秘要法」。下面接著說「雖見不淨,於外見淨,當知此淨及不淨,不可久停。」都是因緣生法,唯心所造,「隨逐諸根,憶想見是。」許多人修持作工夫,到了清淨境界,一心不亂,或者觀想佛像現前,乃至觀想到佛像與我無二無別,以為這就是了。哈!這就是,是什麼?是「隨逐諸根,憶想分別。」啊!這就是《楞嚴經》上所說的「內守幽閒,猶是法塵分別影事。」是第六意識專一,所呈現的境界而已,所以說,當知此淨及與不淨,不可久停。 接下來就發揮了一些佛學的理論:「此不淨身,屬諸因緣,緣合則有,緣離則無。爾所見事,亦屬緣想,想成則有,想壞則無。如此想者,從五情出,還入汝心。諸欲因緣,而有此想。此不淨想,來無所從,去無所至。」 凡是佛學理論,有此理,就一定有此事,是事理合一的。所以我們學佛,除了研究教理外,還要真修實證。如果沒有配合實證的功夫,那些佛學的理論,講好聽一點就是「干慧」,沒有定水滋養的聰慧;講難聽一點就是瞎吹,抵不住事的。病來抵不住病,生死來抵不住生死。你佛學理論再好,經教再通,都沒得用。 我們可不要因前面剛說了「當知此淨及與不淨,不可久停,隨逐諸根,憶想見是」。這裡又說什麼「想成則有,想壞則無」,「諸欲因緣,而有此想」。既然不淨觀和淨觀,都是因緣生法,經過第六意識的「作意」,使心念專一而有的境相;那我們又何必把大好的時間、精力花費在這上頭? 我們不要以為因緣生法,不可久停,就不好,就不是道。你們大概都聽說過「因地而倒,因地而起」吧,我們這個「種子根本皆為不淨」的身子,固然是由「宿世顛倒行」而來,將來成佛作祖,也還是顛倒「想」——這個「想」的功能的發揮。我們前面曾經提過,這個「想」就是觀想法門的訣竅,「想」成功了,到了心一境性,觀想就成就了。 我們那個顛倒雜亂的第六意識,不經過「諸欲因緣,而有此想」的鍛練,不經過不淨觀、淨觀的修持,它就永遠是那麼一團亂七八糟的東西,你這個臭皮囊也就只好永遠在生死煩惱中輪迴。經過了專一瑜伽的訓練,使雜亂的第六意識制心一處,這樣就能轉識成智,也就是六祖說的「轉其名,而不轉其實」,而後才談得上轉凡成聖,超凡入聖。 現在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利用這個顛倒想的「想」,使心念專一,如實見到我這個身體的不淨本相,工夫到了這一步,就要配合見地了,「汝當一一諦觀不淨;求索彼我,了不可得」。 當不淨觀現前時,所謂塵歸塵,土歸土,這一灘灘的膿歸膿,血歸血,然後「我」在那裡?這也就是禪宗要我們找的「念佛的是誰」?總不是那灘膿,也不是那灘血吧!這本經典雖然講了一大堆白骨觀、不淨觀的方法,但是卻以「禪秘要法」為名。什麼原因?你們現在可以看出點道理了。 二祖當年「覓心了不可得」,於是達摩祖師說「我與汝安心竟」。如今在不淨觀中,「一一諦觀不淨,求索彼我,了不可得」之後?悟了道之後呢? 「世尊說我及他皆悉空寂,何況不淨。如是種種呵責其心,教令觀空,見發毛爪齒一切悉無,豁然捨諸不淨之物。如前住意,還觀骨人。」你們看,悟了道以後,還是要修持,所謂「悟後起修,方是真修」。見了空性之後,才正好修持妙有萬行,所以再「還觀骨人」,以白骨觀為基礎。 白骨觀和淨土 我們再從淨土宗的觀點來看看,這一觀法,是了五濁惡世裡的哪一濁呢?「命濁」。修持白骨觀,如果把了命濁這一步觀想觀成了,一念淨土,沒有不往生的,百分之百的把握,而且現生會淨土現前。像這些都是「禪秘要法」的奧秘所在。 我平常告訴大家現實的經驗,很多朋友念佛念了幾十年,最後送到醫院,上了氧氣,在這緊要關頭,再叫他念佛,念不起來了。所以修持淨土法門的朋友們要注意了,在這本「禪秘要法」裡,也有你們想要的淨土法門。 這步觀法,從「命濁」開始了之後,接著「見濁」,「煩惱濁」,「眾生濁」也都隨之而了,淨土現前,當然「劫濁」也因此而了。此身心二者化腐朽為神奇的奧妙,非過來人就不得而知了。 這本經典、修持方法被埋沒了一千多年。大家都把它認為是小乘早期的修法,是用來接引那些沒頭沒腦的「小乘種性的人,一千多年來看也不看,修也不修,所以後世就學道者如牛毛,證道者如麟角了。而且滑稽了,越是認為自己聰明的人,越是不肯修,叫我坐在那裡想自己又爛又臭又膨脹幹嘛!本來人死了就會爛。這個我早就知道,打起坐來我要任運自在的,還想這些?這些妄作聰明的人等到病了、死了,就知道。哈,任運不自在哪! 在座還有許多學佛的男居士,女居士們,勸他們好好放下吧,趕緊修持啊!他們總是情不得已的說,唉呀!我還有一點事情沒了,等這些事情了了,我就好好修了!好,等膨脹膿血來找你的時候,你再看看還有什麼事要了,那時候你再來修看看,沒得你修了,連骨架都散了,白骨也不白了。現在你們還有這個好依靠,這副骨架子。密宗法相裡,許多菩薩手裡都拿著骷髏杖。(骷髏杖在顯教裡,就演變成錫杖。)「杖」就是依靠的意思,以白骨觀為修持的基礎。?,你們沒想到吧?不要說學顯教的朋友們不知道,就是學密宗的,也沒幾個人知道。 現在你們還有副白骨可以依賴,可以修持,趕快修啊!如果說,沒關係,大不了等中陰身時再修,那時候沒有了臭皮囊,沒有這肉體的束縛,就好修持了。嘿!那時候沒有了這副白骨架的依靠,你作不了主了,隨風飄蕩,隨著業力的吸引,就像我們前面所說,像吸鐵石一樣,因緣會遇時,那麼一吸,你就又鑽進一個新的臭皮囊裡去了。 所以「佛告阿難,汝持是語,慎莫忘失此不淨觀及易想法」。「爾時阿難聞佛此語,歡喜奉行。此想成時,名第四膨脹膿血及易想觀竟」。 薄皮觀 我們看,前面這幾個修法雖然名稱不一樣,但是都以「白骨觀」為主。好,現在又有問題了。就這麼一個白骨觀,為什麼釋迦牟尼佛講上一大堆,前前後後總共說了三十多種不同的觀法? 我們是不是要按照書上的次序,一個觀法接著一個觀法地修持? 大家都知道,釋迦牟尼佛因機設教,敷演出五時八教等各種不同的修法。同樣的,這一種白骨觀,也因各人心理、生理的不同,用佛家說法,也就是業力、根性的不同,諸如慧力、性情等差異,而分成了三十多種觀法。各人選取適合自己的一兩種去修。(這裡面又涉及「知時知量」和「易觀」等問題,我們以後會再作解說。) 當然,如果你喜歡每一種都試過,也可以。 和一般佛學的修持方法比較起來,我們現在所介紹的每一種法子,都古里古怪。而且都非常複雜。如果光從文字上看,沒有配合實際的修持經驗,當然會有這種想法。事實上,它每一種觀法都非常科學,而且都有很高深的道理在內。 現在我們看下面這個「薄皮觀」,文字上大家都很容易就看懂了。但是你們要注意,要求「身證」,在止觀中要實際有這些境相現前才算數。 《瑜伽師地論》中,彌勒菩薩也再三提出來,學佛必須要「身證」。一般學佛的,即使理論上懂了很多,身心起不了變化,沒得用。 現在這被沉沒了一千多年的「禪秘要法」,是釋迦牟尼佛親口所傳的,我們暫時不談。總之,這個「白骨觀」裡頭,融攝了許多修持上的大奧秘。前面已經透露一點消息,接下來還有很多,聽了回去好好修啊!這麼寶貝的方法,如果再不證個什麼果位的話,我真是可以捏個盤(「涅?」諧音——記錄者按)走路了。 白骨觀和系心一緣 「佛告阿難,此想成已,次當更教系念一處,端坐正受,諦觀右腳大指上,令指上皮攜攜欲穿。薄皮厚皮內外映徹,其薄皮內有一薄膜,亦當諦觀。」 現在開始介紹「第五薄皮觀」,這幾個觀法內容不同,但是每一觀的開始,都有個共同處。是什麼?你們誰答得出來?答對的有賞。不知道你們是真客氣還是假客氣,怎麼沒有反應?算了,還是我自問自答吧: 每一觀開始,釋迦牟尼佛都教我們要「系念一處」,或者「系念住意」。要「系念」,把心念拴住,讓心念專一。 為什麼要「系念」?你們都看過西遊記吧?那只孫猴子就象徵我們第六意識的心念。一個觔斗雲就翻過了十萬八千里;一會上天,一會兒下地;打了龍宮,又大鬧天宮。我們的心念不正是如此?剛剛才想著「肚子餓了」,馬上又想到「美國的大空梭」……總而言之,是上窮碧落下黃泉,亂七八糟,沒有什麼不想的。好討厭啊!打起坐來,它就搗蛋。你要靜,他偏動,真是麻煩! 不過話說回來,唐僧取經主要還就靠這隻猴子護駕,才大功告成呢。他雖然不聽話,調皮搗蛋,可是既能收妖又能降魔,本事大得很噢!我們這第六意識的心念也是一樣,雖然它一會兒東一會兒西的亂想一通,可是你們看,什麼電影、電視、電子、電腦,乃至於人造衛星、太空梭等等,不都是它想出來的?要成佛作祖,得道證果,關鍵也還是在它。 你們都知道這只孫猴子又叫「孫悟空」,為什麼叫他「孫悟空」?《西遊記》可不是哄小孩的故事書喔!現在告訴你們,這是一本哄大人的書,因為大人們都沒看懂,都以為它是神怪故事。其實它是一本道書,許多修行道理都藏在故事裡,連他們的名字都不是隨便叫的。你看,「悟空」就是悟了空性,道理上明心見性了,然後還要老老實實修持,所以孫「悟空」又叫孫「行者」,乖乖的隨著唐僧,一步一步的往西天行去。路途的坎坷自然不在話下,但是最要命的是他那難改的猴性,也就是所謂的「余習難除」,一發脾氣,就不幹了,跑回老家去,和猴子猴孫們吃喝玩樂,好不快活! 碰到這麼一個神通廣大,又猴性難馴的齊天大聖,怎麼辦?哈!沒關係,有「金箍咒』,,咒子一念,老孫就只好乖乖的又回到唐僧身邊,繼續這段千辛萬苦的道路。這就是觀世音菩薩的「系念法」,用「金箍咒」把猴子拴住。現在這本禪秘要法的「系念法」,是用「白骨觀」把我們的「心猿」拴住。 不論淨土宗也好,天台宗也好,什麼禪宗、密宗的,及至於華嚴宗,也都各有他的特殊修法,很少有人知道,在座諸大菩薩當然也不例外,這些都不再多說,總而言之,各宗各派的各種修法都是以「系念」為基本法則。 從第一天講白骨觀到現在,快一個月了,觀法也介紹了四種,大家觀成功了那一種?不錯,白骨觀是修行的捷徑,可是為什麼還觀不起來?因為大家心裡那隻猴子還沒拴好。 現在我們看這第五觀,釋跡牟尼佛教我們怎麼系念法?他教我們要「諦觀右腳大指上,令指上皮攜攜欲穿。」逕 前面幾個觀法差不多都是從左腳開始,由下往上觀,而且都是觀骨頭,雖然中間也介紹了潰爛、不淨這些觀法,但是最後還是回到白骨上。現在這個法則變了,從右腳開始,雖然還是由下往上觀,可是這一觀教我們觀表皮,「薄皮厚皮內外映徹,其薄皮內有一薄膜亦當諦觀」。 聽過生理衛生課,或者有一點醫學常識的就知道,我們皮膚在表皮下面有一層真皮,真皮下面還有一層薄膜,兩千多年前,釋迦牟尼佛就看到了。他要我們把它觀得「內外映徹」,這也就是「琉璃體」的道理。佛經裡頭,很多地方提到佛像,都說「身如琉璃」,這可不是一句形容詞,功夫修養到家的人,身心內外都沒有一點渣渣,清淨圓明。譬如色界天的天人就只有一團光影。至於那些大菩薩、佛陀們的相貌,就更不是我們所能想像。不過有一點要附帶說明,如果活佛再來,或者大菩薩轉世,他們的外表還是和我們差不多,這也可以說是老子「和光同塵」的道理。所以那位留形住世的賓頭盧尊者,經常在「千僧齋」或隨緣出現,可是他不會讓人認得他,等到他離開了,他才留下一點神異的行跡讓人們知道。 現在這一觀只教我們把表皮觀得「內外映徹」,這還只是初步。從右腳大指的皮開始觀起之後,「如是漸漸至膝、至髖,左腳亦然。至腰、至背、至頸、至頭、至面、至胸、舉身皆爾。薄皮厚皮內外映徹,攜攜欲穿。如被吹者,其皮膨脹不可具說「。 說句不客氣的話,大家都沒有什麼禪定功夫,但是打坐的經驗總有一些的,這個「其皮膨脹」的境界有不少人經歷過。最淺顯的例子,有時下坐時看看手,每根手指都圓鼓鼓的,皮繃得緊緊的,照照鏡子,?!皺紋少了,臉上皮也繃緊了,好像去做了拉皮的手術,人變年輕了,好開心啊!其實這算不得什麼,過半個鐘頭,你再照照鏡子看,皺紋又來了,手也乾癟了。就算你每天很用功,功夫深了,人顯得比較年輕了,這也還是最初步象徵而已。我們人就是個皮袋子,裡面氣多一點,皮就緊一點。你們看小孩子,皮都緊緊的光光的,肉都圓圓的;人老了,氣消了,皮就鬆了,肉也掛下來了。所以不要說學佛修道了,你們要想青春永駐的話,就好好修啊! 我們普通打坐,心能靜,自然會在養氣,生理上自然就會有膨脹感,在這個觀法裡,教我們從心理上入手,觀想「其皮膨脹,不可具說」,生理的氣功自然就在其中。 顛倒淨穢本來人 然後再觀想「身諸毛中,一一毛孔,百千無量諸膿雜汁,猶如雨滴從毛孔出,疾如震雨,內外俱流,膿血盈滿,不淨之極,難可堪忍,猶如膿池,亦如血池,諸蟲滿中」。 好,皮繃緊了,變年輕了,變漂亮了,然後呢?到最後,還是這麼一灘膿血。不要說死了以後,又臭又爛,就是現在活著,把這層皮一剝,還剩個什麼?所以,愛漂亮的太太小姐們——不對,這句話說得不夠完整,很多先生們也愛漂亮,說什麼「愛美是人的天性」,這句話一說,把「愛美」說得冠冕堂皇,好像很有道理似的。其實有個什麼道理?有個道理,便是墮落。 你看,白骨觀裡為什麼經常參雜著不淨觀?除了生理氣機的奧妙之外,在心理方面主要就是破除我們的「身見」。像喜歡變年輕,變漂亮,都屬於「身見」,同時也屬於貪念和癡念。我們前面說過,白骨觀不單單是在身體上作功夫,同時還要配合九十八結使的解脫。所以聽了「禪秘要法」,不要以為只要打起坐來把自己想成一個白骨架子就行了。過去在大陸上,有位修行人和我很要好,他就是修白骨觀,觀得很好,不但把自己觀成白骨了,而且看別人也都是白骨。我就恭喜他囉。這位修行人很了不起,他不接受我的恭維,他很老實的對我說,不行噢!心裡的慾念還是空不了啊!他幽默自己他說「縱然白骨也風流」,哈!你們看,這是前輩修行人的典範,所以我說他是「是真名士自風流」。我這句話的「風流」和他那句話的「風流」可不是同一個「風流」啊!和你們講話很累,解釋了以後還要再下註解。再聽不懂的,不管了,你們自己去找懂的問。 總而言之,平常要多檢點自己的心念,不要以為愛漂亮沒關係,你愛漂亮愛得過火,小心來生變——變什麼?變蟲子。不是嚇人的,佛經上就有這段記載,釋迦牟尼佛有一次帶他的堂兄弟難陀——也是一位美男子,到海邊去,沙堆上躺著一位從來沒有看見過那麼漂亮的美女,這個女的已經死了,臉上爬著一條蟲子。釋迦牟尼佛就對難陀說,你看到的,這個女的實在是非常的漂亮,她活著的時候就非常愛美,當然也就很喜歡自己的漂亮,現在她身上那條蟲子就是她變的,因為太愛自己的色相了,死了以後還捨不得離開,由於這個貪念,也是癡念,她就變成了這只屍蟲,還在自己的屍體上爬。 當然,白骨觀、不淨觀很自然的會使我們的「身見」減輕,其他的煩惱,像貪、瞋、癡、慢、疑等,也都隨著會沖淡,可是不是絕對的。所以,平常的起心動念要多留意省察啊! 「此想成已,當觀胸裡,舉身是蟲,猶如蟲聚。」 「復當更觀左腳大指,膨脹膿潰,青膿、黃膿、赤膿、黑膿、紅膿、綠膿、白膿,爛潰支橫,與屎尿雜。復有諸蟲遊戲其中,穢惡臭處,不可堪忍。厭患此身,不貪諸欲,不樂受生。 其實我們這個身體不需要等死了,爛了,才惡臭難聞。大家每天都大便小便吧?說說看,是臭的還是香的?生病時,嘔吐過沒有?那個味道怎麼樣?不要說身體裡面的腸子、胃部,其實,整個身體上下都是臭的。你幾天不洗頭,你看它臭不臭;你再幾天不洗澡、不刷牙試試看,包你擠公共汽車時可以第一個上車,因為別人都被你薰得遠遠的。 即使我們每天梳洗得乾乾淨淨,告訴你,這個身子還是臭的。只不過我們「久而不聞其臭」,從生下來就開始聞這股人味,聞慣了。我當年從峨媚山閉關下來,離城裡還有一里路的時候,?!一股人味就傳了過來,實在難受。所以你們看神怪小說裡,妖怪老遠就會聞到生人的味道,不要說妖怪,狗也有這個本事啊! 如果修這個觀法現成了,也自然會聞到自己的臭味,而且其臭無比。再加上一大灘五顏六色的膿汁污血,滿身內外的蛆蟲。這可不是想像噢!硬是出現這種景象。你們說,受得了受不了?這種身子還留戀不留戀?連自己的身子都不想要了,那些好吃的,好穿的,還想不想?什麼名啊、利啊的還爭不爭?很自然的,「厭患此身」之外,同時也就「不貪諸欲,不樂受生」。人生沒什麼味道。啊!有味道,很不好的味道,所以再不想來了。 當然,你們也有人修其他禪密的路線,到了相當的程度,也會聞到自己的臭味,不過慢一點就是。有時候你們會聞到一股香味,對不對?很多人就以為香積菩薩來了。其實啊!那是你自己身上發出來的香味,連自己的味道都搞不清楚,那裡能分辨眾香國裡菩薩香味。有時候是檀香味,氣到了脾胃,把它弄乾淨了,健全了,就會有檀香味。有時候是蘭花的香味,這是屬於腎臟所發出來的味道。有時候聞到清香味,那是肺、肝的味道。這些又是你們沒聽說過的東西。不要說你們了,連那位大醫生都聽傻了眼,這門學問裡東西多得很啊! 現在我們繼續看下面的原文: 夜叉的故事 「此想成時,見大夜叉身如大山,頭髮蓬亂如棘刺林:有六十眼,猶如電光,有四十口,口有二牙,皆悉上出,猶如火幢。舌似劍樹,吐至於膝。手捉鐵棒,棒似刀山,如欲打人。」 「如是眾多,其數非一。見此事時,極大驚怖,身心皆動。」 這麼多恐怖的夜叉要來打你,要你的命,你不嚇瘋了才怪。但一定有很多人不服氣,心裡想,這有什麼好怕的,這些明明是幻像嘛!唉呀,少吹了,那是你坐在日光燈下,滿堂都是人,腦子裡想像著這麼一群夜叉,那當然不怕。 所以我常說,一般人修道都不算數的,坐在冷氣間裡,又是棉花墊子,又是毛巾蓋毯的;肚子餓了,打開冰箱就有吃的,下了坐,看看報,喝喝茶;然後閉眉閉眼地說什麼不動心囉!對生死沒有恐怖囉!不要把話說得太早了。 十塊錢放在你眼前,你是會不動心;一百萬放在你眼前,你看你動不動心!其實豈止對一百萬動心,平常動心的地方多的是,只是人們沒有用心檢查。生死沒來的時候,說什麼不怕生死,現在讓你一個人去住到深山冷廟裡,四顧無人,半夜裡來了這麼一個青面撩牙,伸著舌頭,拿著鐵棒的厲鬼,你看你怕不怕,你嚇得跑得動的話,還算有膽子;就怕你到時候跑也跑不動了。這時候你不必作什麼不淨觀了,因為你早就嚇得屎滾尿流的,不淨觀自然現前了。(一笑) 有位同學平常膽子不算小,在幾次生死交關的時候,他都很鎮定,甚至於有一次他以為自己死了,也一點都不怕。可是他在定中,或者夢中碰到黑暗無邊的境界,或者身體在無底的虛空中往下飄浮,他就害怕了,當時他心裡很清楚,明明知道是幻境,同時告訴自己不要理它,任它變化。可是就是熬不過去,熬沒多久,還是把眼睛張開算了。所以要注意啊,有些人以為自己不怕死,好像蠻了不起了。唉呀,少自欺欺人了。還差得遠哪! 《心經》大家都念過吧,它說「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心無掛礙」可不是「不怕死亡」。無掛礙了,才「無有恐怖」,這個和不怕死有很大的差別。 因為我們心裡都有很多掛礙,也就是還有很多結使,所以當這些夜叉們現身,「見此事時,極大驚怖,身心皆動」。這個時候,任憑你工夫再深,定力再高,都抵不了事,你還會毛骨驚然地打顫。因為這一關牽涉到心理問題,要「無有恐怖」,就必須「心無掛礙」。 那麼,你說要無掛礙,就必須解脫結使,噢!九十八結使,解脫起來太麻煩了,算了,這一觀不要觀它,換一種觀法。哈!如果你這樣說,聽起來,好像你蠻聰明的,其實笨得很哪!不管你走那一種禪修的路子,這個境界都會來的。大家口口聲聲說學佛,學的什麼佛噢!我們的佛祖——釋迦牟尼佛,他怎麼修道,怎麼證道,這個你們總知道的吧!好,他在菩提樹下打坐,睹明星而悟道之前,是不是也經歷了夜叉、羅剎這些恐怖的境界?這些道理怎麼不去參呢?一些自認為喜歡學禪的,要明心見性,要參話頭,參什麼「狗子有佛性也無」?真是笨伯!放著這麼好的話頭不曉得參,連問題都不會找,還學禪哩!那不是參禪,那真是慘然啊! 為什麼會有這些境相現前呢?「一切唯心造」。 「如此相貌,皆是前身毀犯禁戒諸惡根本。」 「無我計我,無常計常,不淨計淨,放逸染著,貪受諸欲。於苦法中橫生樂想,於空法中起顛倒想,於不淨身起於淨想,邪命自活,不計無常。」 法經上說,這是「前身毀犯禁戒」的本因。豈止前身,現在就是。看到別人比你強,心裡就老大的不高興,然後想盡辦法整人,一定要把別人弄垮,才洩心頭之憤。這種心理、這種嘴臉簡直比青面撩牙,吐著舌頭的夜叉還要恐怖,還要難看。就算你沒有整過人吧,平常發起脾氣來的時候,瞪著眼睛,眼露凶光,專盯著人家的不是,嘰哩呱啦的罵,這不就是有「六十眼,猶如電光,有四十口,口有二牙皆悉上出,猶如火幢」嗎?罵起人的時候,當然是語氣火爆,句句傷人,所以「舌似劍樹」,一肚子怨氣,恨不得把對方揍個半死,這就是「手捉鐵棒似刀山,如欲打人」。 現在在座諸大菩薩,有時候打起坐來,瞎貓撞到死耗子,出了一下子陰神,看見自己在那兒打坐,那是看到自己的表現。當你們活見鬼——看到這種夜叉的時候,你要知道「魔由心造,妖從人興」。這就是你惡業所感,無始以來心理結使的(呈)現行(相)。這裡面也含攝了心物一元的道理。 在這本禪秘要法裡,他把心理結使作了另一種簡單的歸納——「無我計我。無常計常。不淨計淨。放逸染著,貪受諸欲,於苦法中橫生樂想。於定法中起顛倒想。於不淨身起於淨想;邪命自活不計無常。」 頭腦細密一點的話就可以看出來,上面這幾句話中綜合了「四法印」苦、空、無常、無我,以及「四念處」——「念身不淨、念法無我、念心無常、念受是苦」的道理。 說到四法印、四念處,大家早就背得滾瓜爛熟了,可是有什麼用?一點都沒用到自己身上來。所謂學佛、修行,要把佛所說的道理,用自己的身心來實踐,來實證。 首先說到「無我」,有誰做到了「無我」?生理上的無我——忘身,牽涉到功夫,暫時不談。心理上的無我,大家做到了多少?哎呀!一天到晚都是「我」啊!我要這樣,我不要那樣;我愛你,你不愛我……大家好好反省看看,一天到晚就是以「我」為中心的活著,造業噢!說什麼修行,簡直是不行。 再來「無常」,不管多笨的人都知道,人終歸要死的,人生如夢,變化無常。可是多少聰明人都還是辛辛苦苦地鑽營,一會兒爭名,一會爭利,一會兒爭意氣。有人坐在那裡,肚子裡在說,我這個人啊,學佛以後就與世無爭了。這真是大話,譬如說,碰到逆境煩惱來時,好比你好心幫忙朋友成家立業,結果他後來恩將仇報,反過來忌害你,害你吃官司,差點坐牢。你懊惱不懊惱?當然懊惱。這怎麼還能說是與世無爭!只要心裡有「不平」就是「爭」。碰到這種逆境的時候,幾個修行人能一念無常或者一念無我的「一笑罷休閒處坐,任他著地自成灰」?做得到才是修行人,做不到的免談!啊!我說得太過分了。放鬆一點,改個字,隨時改過的,才算得上是修行人。你們要注意噢!我說把尺碼放鬆,就等於拿條軟棒子在打人。在這個放寬尺碼的反面,也就是說,假如連隨時改過做不到,更不要說其他了。 下面幾點「不淨計淨」等等,都差不多,自己好好去檢查,通身是病,趕快努力啊!「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然」。這是《禪門日誦》上的,再提起大家的注意。 應觀自心鬼畫符 看到了這麼多恐怖、要打人的夜叉,怎麼辦呢?釋迦牟尼佛說: 「此想成時,復當更教,汝莫驚怖,如此夜叉是汝噁心猛毒境界,從六大起,六大所成。」 如前面所說,這些可怕的夜叉只是我們身心罪業的反影。再進一步分析,是從「六大」而有。講到這裡,使我們想起《楞嚴經》上也有類似的記載。 後世許多人瞧不起這個白骨觀,認為它是小乘的修法,那麼《楞嚴經》總是部大經囉!古人說過「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我們看,佛在《楞嚴經》上對阿難說:「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業種自然,如惡叉聚。」大家都號稱學佛的,《楞嚴經》應該看過的吧。 什麼是「六大」?釋迦牟尼佛繼續開示: 「汝今應當諦觀六大,此六大者:地、水、火、風、空、識。」 地、水、火、風、空這五大是屬於生理部分。譬如骨骼是地大,血液是水大,熱能是火大,呼吸是風大,空間就是空大。至於第六個「識大」,是屬於心理部分,指心識而言。用現代話來說,我們人是由心理、生理兩大部分組合而成;用佛學專有名詞說,就是六大和合而成。 好,下面緊接著,禪機又來了。喜歡禪宗的朋友們注意了。 尋尋覓覓 「如此一一,汝當諦推汝身為是地耶?為是水耶?為是火耶?為是風耶?為是識耶?為是空耶?」 「如是一一諦觀此身從何大起?從何大散?」 你們看這是不是禪宗的話頭——「我是誰」?「生從何處來,死向何處去」?找來找去,結果是「本來一片閒田地,過去過來問主公,幾度買來還自賣,可憐疏竹引清風。」這首詩懂不懂?不懂。不懂算了,講清楚就沒得禪味了(一笑)。讓我們看看「禪秘要法」上怎麼說。 「六大無主,身亦無我。汝今雲何畏於夜叉?如汝心想,來無所從,去無所至,想見夜叉亦復如是。」 當然,只要有點常識的人就知道,我們的生理部分,是瞬息萬變的。不要說明年的我已經不是今年的我,又老了一年——莊子說的好:「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從生理方面講,我們的細胞是每分每秒不斷地在新陳代謝。所以嚴格說來,下一秒的我已經不是前一秒的我。再說心理部分吧,變化起伏就更明顯了。女朋友不理你了,哎呀!人生乏味啊!苦啊。過幾天女朋友和你講話了,噢!人生充滿了希望!這是舉明顯的情緒變化來說,至於我們滿腦子的游絲妄想,那更是來無蹤去無影的變化萬千了。因此說「六大無主,身亦無我」。在這裡面找不出一個永恆不變的實體。 那麼,我們第八阿賴耶識所顯現的夜叉不也是如此?我們又何必害怕呢?它們也終歸要變去的。 在這一段裡,銜接得快了些。因為很多人都知道「六大無主」,也知道「身亦無我」,但是看到夜叉還是會害怕。所以我們再引用一段《心經》,來作個補充說明。一般學佛的人都認為《心經》是談空的,告訴你們,錯了。 《心經》一開始就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以「行深般若波羅蜜多」開端(這不是空)。接著「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之後,談了一路的空,又說了一連串的無,說什麼「無眼耳鼻舌身意,無……」然後「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無」到最後,「菩提薩埵」——大徹大悟(這也不是空)。然後才「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無有恐怖」之後,「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也不是空)。 所以光是「六大無主,身亦無我」,還只見到了空性的一面,還不夠,必須再轉個身,所謂「懸崖撒手,自肯承當」。透過「無」,在「空」相外,為自己找個安身立命之處,然後才好歸家穩坐。 因此釋迦牟尼佛接著說: 「但安意坐。設使夜叉來打汝者,歡喜忍受,諦觀無我;無我法中,無驚怖想。」 說了半天,這個快速成就的修持捷徑——白骨觀,可也不簡單啊!所以,好好用功,千萬不要再敷衍了啊! 「但當正心,結跏趺坐,諦觀不淨及與夜叉。作一成已,復當作二。如是漸漸乃至無量,一一諦觀,皆令分明。」 這「第五薄皮觀」到這裡介紹完了,釋迦牟尼佛一本慣例,又再殷殷叮囑:「佛告阿難,汝好受持,觀薄皮不淨法,慎莫忘失。爾時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此想成時,名第五觀薄皮竟。」 又有人問白骨觀如何觀起,這是重複又重複的問題。首先要知道,所謂「觀想」,是包含了「觀」和「想」兩種不同的概念。先「想」,想專一後,自然就「觀」出來。 就五陰來說:是先利用「色、受、想、行、識」中第三個「想」陰的功能,想純熟了,在第六「識」的帶質境中呈現出「觀」的境界。功力再深,融通於第八「識」之大圓鏡智,則就不觀而觀,觀而不觀了。 就五遍行來看:先藉「作意、觸受、想、思」中的「作意」和「想」,想念專一,達到「心一境性」時,即達「精思入神」的境界,則「觀」境現前,意根中的概念,就呈現出影像。 《瑜伽師地論》中曾經對觀想和修持方法作了兩種歸納:一為「有分別影像」,一為「無分別影像」。譬如密宗的各種觀想,以及白骨觀的修法,都是先藉意識的「有分別影像」起修,也就是先經過「作意」,和「想」的專一修持,等到「觀」想境界現前時,就是「無分別影像」的境界了。 現在以「白骨觀」作例子,我們先想像自己大腳指的白骨,或者把自己想成一整幅白骨架子。輕輕鬆鬆地想,不要太用心地想把它看出來,不是用眼睛盯著看,而是經過心理的「作意」,「想」像這個白骨的樣子。在思想的意境上有了這個模糊的影像後,就讓它持續在那裡。這當中,還是有許多雜念妄想不斷的來來去去。沒有關係,不要管它,你只要心理上記著,要一直「想」這個白骨,讓這模糊的影像持續下去,也就是把白骨「止」住。慢慢的,雜念越來越少。到後來只剩下白骨一念,其他妄想不起了。這時候,突然之間,白骨的影像就會顯現,也就是達到了「止觀」的境界。 初步止觀效果,白骨可能在身子外面。此時只須稍加「作意」,讓白骨回轉到自己身上來,很快,「白骨觀」就現前了。 厚皮蟲聚觀 世尊介紹了「第五觀薄皮」之後,又再解說第六種觀法。 一、專心繫念在右腳的大指,把它想成腫脹的樣子。從頭到腳都污青腫脹、醜陋難堪。 二、身子里長了許多米粒大小的白色蛆蟲,每隻蟲有四個頭,爬來爬去、互相追逐,咬食對方。肌肉乃至骨髓裡,都長滿了蟲,所有五臟六腑都被這些蟲吃光了。 三、身體只剩下骨頭和外面的一層皮。蛆蟲把肉吃光了,又蠕動著想爬出皮層。兩眼此時又乾又癢,因為這一部分蛆蟲也想往外鑽。身上的九竅(包括了兩眼)都是這種狀況。 【作其他修持工夫的,氣脈變化到了這一步,眼睛也會幹澀發癢,甚至會流眼淚。任他變化,對視力及眼機能均有助益。不論老花眼、近視眼或者散光,均可不藥而癒。】 四,無以計數的蛆蟲穿過皮膚,落到身前的地上,聚成一大堆,互相纏繞咀食。 【一般凡夫的生理感受,以及靜坐修行者所謂的氣脈覺受,都和我們的肌肉細胞、神經系統息息相關。前面第(2)點提到的骨髓,屬於中樞神經系統;五臟六腑則屬於自律神經系統。此為人體的兩大神經系統。一旦全身肌肉、骨髓乃至五臟六腑等器官都被蛆蟲吃光後,感受自然無從生起。 道家、密宗講究修氣、修脈以轉化色身,冀能「即身成就」。其實,不論三脈四輪的運轉,或者大周天、小周夭,及至九轉還丹等氣脈工夫,都是憑借色身起修,也都未能脫離神經系統的覺受範圍。如今,作此觀想工夫,色身上下都讓蟲子吃光,主管感受作用的神經系統也不復存在,則不必觀空,不必求空,自然達於「受即是空」的境界,五蘊中的受陰也自然解脫。 至此地步,則如老子所說「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其他四陰——色、想、行、識也就隨之而轉。 不論白骨觀,或者不淨觀,都是依此原則,超脫氣脈覺受,而直達修氣修脈之終極目標——「忘身」。此可謂「心能轉物」之高超妙用。】 五、把觀想念頭放在一隻蟲子上,讓它把所有蟲子都吃掉,最後只剩下它一隻,變成象狗那麼大,身體困頓,鼻曲如角,來到座前嗅氣,同時瞪著好像燒鐵丸的兩隻紅眼。 觀想到此,內心生起很大的恐懼。於是反躬自問,這個身體為什麼生了一大堆蛆蟲,同時互相咀食。現在剩下這最後一隻,窮凶極惡的樣子,實在恐怖。 【如前所說,這些蛆蟲和夜叉一樣,為前身毀犯禁戒的諸惡根本,也是心理結使顯現化「物」的一面。 各種各樣的心理結使雖然同屬心行的陰暗罪惡面,但未必協調一致。譬如「爭名奪利」的貪慾和「好逸惡勞」的怠情,就往往相互衝突、矛盾。所謂「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要想爭名,要想奪利,往往也需付出相當的努力和代價。因此,心理結使之間常有衝突爭鬥的現象。這種微妙狀況表現在蛆蟲身上,就互相啖食了。】 繼續觀想身上出來的這些蟲子,「本無今有,已有還無」。「如此不淨從心想生,來無所從,去無所至」。既不是我所本有,也不是另有他力加諸於我。 【從前面的「色陰」「受陰」講到這裡的「想陰」。所有心理結使也是「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因緣和合而有,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實體。要解脫這步心理問題時,不再靠任何影像的觀想了,直接拔出慧劍,以般若慧觀,照見「想蘊為空」。】 同理,「如此身者,六大和合,因緣成之」,六大一旦壞散,身體也就隨著無常而去。前面觀想出的那些蛆蟲,也是「來無所從,去無所至」。我們這個身子是蛆蟲組合而成,又那裡有個實體,所以「蟲亦無主,我亦無我」。 如此「思惟」後,蛆蟲漸漸縮小,而歸於空寂。 【禪宗之「禪」為梵文譯音,若譯義則為「思惟修」。此處文字用「思惟」,有別於前之「觀」「想」。此用語之不同,大需參究,莫草草略過。】 修為至此光景,身心和悅,恬然安樂,倍勝於前。 以上所說,就是第六「厚皮蟲聚觀」。 極赤淤泥濁水洗皮雜想觀 世尊復對阿難說,再當「住意系念一處」。從右腳大拇指開始諦觀,一節一節從足到頭,內照形軀,仔細清楚分明。但當使全身皮肉都自脫落,五臟六腑,也都解脫委地,化為烏有。唯有筋骨相連,赤色殘膜著骨,猶如爛泥,或如濁水塗糊全身骨架。跟著觀想一泓濁水,用來洗滌全身骨架殘膜,從頭到足,猶如藥師,以藥水洗滌一般。 當自身作此觀想成就,同時擴而充之,分心觀想現前地上另一人身,是赤色殘膜所裹骨架,再由一人到十人。由十人到滿屋,遍極整個虛空上下,乃至三千大千世界。·都是如此赤色殘膜骨人,或如爛泥,或如濁水,但都用濁水洗滌赤膜所裹骨身。 「佛告阿難,汝今諦觀此赤色相,慎莫忘失。」這便是第七極赤淤泥濁水洗皮雜想觀法。 【問:修不淨觀想法時,已曾剖析人體內部五臟六腑諸多不淨,已經生起厭離心了,何以到此又反覆觀想皮肉腑臟脫落之後,再觀極赤殘膜的不淨,外用濁水洗皮呢?修此觀法又有何用?是否必須要修? 答:人體的構造,大致來說,皮、肉、筋、膜、骨,各各有不同的組織,也各自成一系統。上面所說不淨觀,只是指五臟、六腑等血肉模糊的粗相。現在所講極赤淤泥濁水觀,是專指附在骨架上面極赤殘膜的一層,與人身血分有密切的關係。觀想濁水洗滌赤血殘膜,能化朽腐為神奇,如污泥中方生清淨妙蓮。此乃佛說秘法中的深密。修此觀法,可祛血分諸病,且是轉修成就報身的根基。如要踏實修行,循序漸進,不可略過。】 新死想觀 由第七極赤淤泥濁水洗皮雜想觀起,再進一層深入修白骨觀,不淨觀。而由第十一白骨流光觀,進入觀四大與九十八結使境界,便是解脫成就法門的根基。須特別注意學習。 世尊又說:「復當更教系心住意,觀左腳大指,從足至頭,如新死人。其色(先由)萎黃。當觀己身,亦復如是。見萎黃已,當令黃色變成青赤。」 自身修此如新死的觀想成就,便見現前有一新死人,其色黃赤。如此漸漸由一而多,觀見遍三千大千世界,新死人充滿其間。此一觀想成就,心意自然淡泊無爭,貪慾等念,漸漸轉薄。 「佛告阿難,汝好諦觀是新死想,慎莫忘失。」這便是第八新死想觀法。 具身想觀 到此,「系念(念身)住意(內照形軀)」「使心不散」,開始諦觀左腳大拇指,漸漸觀想上到頭部,照見自身每個骨節,一一分明,節節自相支拄,連接支持而無破綻,毛髮爪齒,都是具足完整,晶瑩白淨,皎如自雪。仔細反觀內照,得見自身,白骨淨相之後,再度反覆循環,仔細觀照,愈使潔白淨化無暇。 然後觀想自身以外的他身,由一到十。擴而充之,觀見一室以及百千萬幢室內,及至三千大千世界中,都是毛髮爪齒具足完整的白骨人,「白如坷雪」,晶瑩白淨。 修得此一觀想成就的時候,心意自然恬靜安詳,歡喜無比。 「佛告阿難,汝好(自)諦觀具身骨想,慎莫忘失。」這便是第九具身想觀法。 節節解脫觀 再次進修,「系心(專注禪悅的喜心)住意」,開始諦觀右足大拇指兩骨節間,作意而不散亂,「令心專住」,先觀右足大拇指兩骨節,相離脫節,只有骨節的末端處互相支拄連接而已。 照此觀想成就之後,再從足指起,一節一節漸漸上升到達頭部,共有三百六十三骨節,都是節節解脫中空,只有骨節末端互相支拄相連。一節一節仔細諦觀,都使各各自行解脫。如果有一環節仍舊連結並未解脫,必然「安心諦觀」,使其各自解脫。 得到自身骨節解脫觀想成就,再觀他人之身,也是如此。然後擴大心量,觀無量數的白骨人,也是各各節節脫開,只有每節末端互相支拄連接。再進而外觀四方上下,大眾骨人,都是如此節節支解。 修此觀想成就的時候,自然而然,見到諸白骨人之外的虛空,「猶如大海,恬靜澄清。其心明利,見種種雜色光,圍繞四邊。」 「見此事已,心意自然安穩快樂。身心清淨,無憂喜想。」 「佛告阿難:汝好(自)諦觀此節節解想,慎莫忘失。」這便是第十節節解脫觀法。 白骨流光觀 再次進修,更當「系念(念身)住意。開始諦觀右腳大拇指兩節之間,拉長距離如三指(三個指頭併攏,橫量,古稱一寸三分)許。觀想這三指許骨節距離之間,光光互相銜接支拄,連成一體。 如在白天禪修此觀想法時,應當作如日光(太陽光)的光明觀想。如在夜間禪修之時,應當作如月光(月亮光)的光明觀想。 但須切記,全身骨節從腳到頭,三百六十三的骨節間,都使其有三指許的間隔距離。都由光光凝結連接,「莫令解散」。只因白光連接支拄,「不令散落。晝日坐時,以日光持。若夜坐時,以月光持。觀諸節間,皆令有白光(透)出。」 修此觀想成就晚「當自然於日光中,見一丈六(金色)佛(像),圓光一尋。左右上下,光明亦各一尋。軀體金色,舉身光明,焰赤端嚴。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皆悉炳然。一一相好,光明得見,如佛在世,等無有異。」 但當此觀見佛身的境界現前時,「慎莫作(頂)禮。」一有迷誤,便著邪見。須要切實仔細諦觀,參究佛所說法。 佛說:「諸法無來無去,一切性相,皆亦空寂。諸佛如來,是解脫身。解脫身者,則是真如。真如法中,無見無得。作此想時,自然當見一切諸佛。以見佛故,心意泰然,,恬(靜淡)泊(而)快樂。」 「佛告阿難,汝今諦觀是流光白骨,慎莫忘失。」這便是第十一白骨流光觀法。不但是念身念佛的摻合修法,亦是修色身成就的基本修法,慎自敬重,好自修持為幸。 四大觀與九十八結使境界觀 世尊對阿難說:得達白骨流光的觀想成就之後,當更教住意諦觀背脊骨)以定心的功力,觀想背脊骨間作成一具高台,同時觀想自己的色身,猶如白玉人,結跏趺坐,升坐在高台之上,以白光普照一切世間。 「作此觀時,極使分明。坐此台已,如神通人住須彌山頂,觀見四方,無有障閡,(同時)自見故身(觀見自己原有的肉身)了了分明。(又)見諸骨人,白如珂雪,行行相向,身體完具,無一缺落,滿於三千大千世界。」這就是白光觀想成就的境界。 觀想成就這一境界之後,再來反覆重觀前面所曾經觀想過的各種境界:見縱(直)骨人、橫骨人,遍滿三千大千世界。 青色的骨人,黑色的骨人,都行行相向,遍滿三千大千世界。 膨脹的、膿癲的,膿血塗身的,全身爛壞、屍蟲遍體的不淨相人,亦遍滿三千大千世界。 薄皮蓋身相人,皮骨分離相人,赤如血色相人,濁水色相人,淤泥色相人,亦遍滿三千大千世界。 再見發毛爪齒共相連持白骨相人,以及三百六十三骨節各各解脫,只有尖端相拄的白骨相人。 骨節之間脫離,兩頭不接,節節中間,間隔三指許(橫量),充滿白光的白骨相人,以及白骨分散,只有白光共相連接的白骨相人,亦滿三千大千世界。 如此眾多不可盡說的各種不淨間雜的白骨相人,遍滿三千大千世界。 【經說:人我色身,四大皆空,這是不易的聖教量。因此又說:我人在生死輪迴中,生生世世,捨身受身,積骨之多,過於須彌山。聚血之多,過於四大海水。在理上,是學佛者人人都知的名言,但在行相求證的事實上,誰能親見真證此境。故必須經以上各層次的白骨觀、不淨觀修成之後,再以定心堅固的心力,做此實際觀想,一一親證過來,方見此理此事的真實相。 做此一觀想修法,必須在白骨流光成就以後,從夾脊骨節節觀化上升,作一高台。然後再觀想自我成一白玉骨人,結跏趺坐,坐此高台之頂,光照大千,遍觀世間群相,方為確實。倘如有一念之間,即能直接觀想成就,包括前面各層次的白骨、不淨等境界,應為過量的再來人,亦非絕無可能者。但切勿自慢,妄作躐等功夫。 此一觀想,與一般宗教以及道教的默朝上帝,或道家陰神出竅修法,是否相同?卻須仔細分別。默朝上帝,是依仗他力的修法。陰神出竅,是冥想成就的獨影境界。都和此觀相似類同。其實,大有不同之處,應當明辨清楚。 真正實修佛法的基礎,必須腳踏實地,由凡夫人道起修,進而修持聲聞、緣覺,而到大乘菩薩道。如此,才是穩當修行的法門。所以佛教弟子,修此觀想成就時,必須轉而觀心,細參五蘊空相的境界,方能解脫結使,證入道果。】 世尊說:「得此觀時,當起想念,我此身者,從四大起,枝葉種子,乃至如是不淨之甚,極可患厭。 如此境界,從我心起。心想則成,不想不見。當知此想,是假觀見,從虛妄見,屬諸因緣,我今當觀諸法因緣。 雲何名諸法因緣?諸法因緣者,從四大起。四大者,地水火風。」 以下便轉入四大觀。 風大觀:作此觀時,先觀風大從四方生起,一股一股的風力,猶如巨蟒,暴漲延伸。大風如大蛇,小風如小蛇。各股如巨蟒,或大小蛇形的風大,各有四個頭,兩頭向上,兩頭向下。在這許多巨蟒,大小蛇形的風大中,所有蛇蟒形的耳孔中,都發出風力。 火大觀:由風大觀想的成就,再由風大而轉觀為火力,一股一股大小蟒形的猛毒風蛇,源源不斷地吐出許多高峻的火山,極可怖畏。同時有許多夜叉惡鬼,在火山中,動身吸火,毛孔出風。風助火勢,火動風狂。 如此這樣的再觀風火變相,遍滿一室,漸漸擴充,遍滿這個閻浮提的現實世界(注五)。 同時見諸夜叉,在火山中,吸火擔山,毛孔出風,在這現實世界的閻浮提中,周遍奔跑,好像要步步逼近修行者的身邊。正當此時,自心必起極大驚怖,切勿自失定力。 觀想到此境界,就必須易觀(換一觀想法門)。此時對治的易觀法門,應當轉捨前面的風火觀想境界,再來觀想各各火端,都有一位丈六金身的佛像。觀想佛像出現之後,火大威力,漸漸歇息,變成火中生出蓮花。於是各各火山凝聚,猶如真金內斂所成的內外光明透徹的金山,那些夜叉惡鬼,也一一變成白玉人相。只有風大盤旋回轉,吹拂朵朵蓮花。有無數化佛,住立空中,放大光明,莊嚴穩重,矗立不動,猶如金剛王山。到此境界,一切的風輪火焰,都自寂靜不動。 然後,須轉修水大觀。 水大觀:復再觀想四大毒蛇,口中吐水,其水五色,遍滿一床面積,漸次擴及二床、三床乃至遍滿一室。滿一室已,漸至遍滿十室的總面積(至於床座及房室面積大小,隨心量而定)。然後觀見水光五色繽紛,但各色水中,都有琉璃幢形的矗立白光,重疊十四層,節節中空,白光湧出,停住空中。 「是時毒龍從臍而出,漸漸向上,入於眼中,從眼而出,住於頂上。 「爾時諸水中,有一大樹,枝葉四布,遍覆一切。 「如此毒龍,不離己身,吐舌樹上,是龍舌上,有八百鬼,或有鬼神,頭上戴山,兩手如蛇,兩腳似狗。 復有鬼神,頭似龍頭,舉身毛孔,有百千眼,眼中火出,齒如刀山,宛轉在地。 復有諸鬼,一一鬼形,有九十九頭,各有九十九手。其頭形狀,極為醜惡,似狗野干(注六)似狸似貓,似狐似鼠。 是諸鬼頸,各負獼猴。 是諸惡鬼,遊戲水中,或有上樹,騰躍跳擲。 有夜叉鬼,頭上火起。是諸獼猴,以水滅火,不能制止,遂使增長。 如是猛火,從其水中玻璃幢邊,忽然熾盛,燒玻璃幢如融真金,焰焰相次,繞身十匝,住行者上,如真金蓋,有諸羅網,彌覆樹上,此真金蓋,足滿三重。爾時地下忽然復有四大惡鬼,有百千耳,耳出水火。身毛孔中,雨諸微塵。口中吐風,充滿世界,有八萬四千諸羅剎鬼,雙牙上出,高一由旬。身毛孔中,霹靂火起。如是眾多,走戲水中。 「復有虎狼、獅子、豺、豹、鳥獸,從火山出,遊戲水中。 「見是事時,一一骨人,滿娑婆界,各舉右手,時諸羅剎,手執鐵叉,擎諸骨人,積聚一處。爾時,復有九色(注七)骨人,行行相次,來至行者所。如是眾多百千境界,不可具說。 「佛告阿難:此想成時,名四大觀,汝好受持,慎勿忘失……此想亦名第十二地大、火大、風大、水大觀。亦名九十八結使(注八)境界。」 【佛說五蘊皆空,並非一句名相虛言,必須實修實證得到,方為佛法究竟。五蘊的色蘊粗相,即是地、水、火、風四大所造,能造者心,所造者境。想念堅固,作成所造的四大色相。欲求解脫,非從心造心滅處一一修證過來不可。 初觀風大如巨蟒大蛇,各有四頭,兩上兩下,即是色身中風大的各種氣化現象。色身中的氣化,約計有上行、中行、下行、左行、右行等氣。輕清者親上,重濁者凝下,一有阻滯,便積滯成勞,化為物質,質礙成病,不可救藥而輪迴生死海中。故須以智觀觀想其遊行變化的劣根惡習,漸漸調柔,至於靜態淨化,方可轉物歸心而達心能轉物。由此觀法演變,世間便有各家各種修氣的差別功夫出現,亦各是得其一偏之長,但有利於人,而未必有利於道業的成就,此須知。 其次,風火變相,出現夜叉形的惡鬼,「吸火擔山」種種形相,即是自識心中過去業力種性的反映。我人色身,因暖、壽、識三位同功,才呈現有生命的活力,暖即火性,因風力的摩蕩而發生火功。這種生命的暖力,能使我人生活的更活躍,但也如夜叉惡鬼一樣,在生存的過程中,更增惡業惡果。所謂「吸火擔山」,即我人因風大的呼吸而增加體溫,便形容它是吸火。因此而使此粗重的骨肉之身存在,便形容它是擔山。觀想到此境界,心生恐怖,並非外力,亦是自心嚇自心而已。此須知。 再次,便是水大觀中的毒龍、毒蛇,以及許多鬼怪鳥獸等等,便是對紅白血球,以及好細胞與壞細胞的種種形容。至於獼猴,則是意識的虛幻變相,此須知。 至於白骨,即是地大變相。 以上種種境界,因心力的觀想成就,自空起有,因緣所生。但能一一親證過來,同時可知自心結使的可畏。唸唸遷善,即成靜相淨相;唸唸習惡,即如禽獸鬼怪夜叉;唸唸菩提,鬼怪夜叉禽獸等等皆成護法大神;唸唸惡染,即盡為魔羅。密宗各種修觀法像,大多融會毒龍毒蛇猛獸惡鳥以及諸多夜叉、羅剎與屍身白骨骷髏,遍佈周圍,即由以上此等說法,擴展演變而來。了此秘密,便可知顯密通途不二的真諦。此須知。 若能合參佛說楞嚴經,指示四大體性,如:「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性風真空,性空真風。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則可由此禪觀修法,直接轉入大乘菩提道次,望諸學者,好自為之。】 四大第二觀、結使根本觀 第十二,四大觀與九十八結使境界的觀想成就之後,再須系心一緣,住念守意觀想腰中間部位處的背脊骨。先要觀背脊間的白骨,白如珂雪,然後諦觀全身骨節,節節尖端相拄,更加明淨,白如玻璃。每一大小節骨,以及支節,也都明淨猶如玻璃。但在所有骨節的拄接空隙之間,地、水、火、風變化的各種境界,顯現無遺,與第十二觀的大而無外剛好相反,變成小而無內的境界。 這一觀想成就以後,自見座處地下,漸漸豁開,由小而大,由一方丈乃至十百方丈,直到下方洞穿而無障礙,觀見下方虛空之中,自有各種風起。原先在第十二觀四大觀境中的夜叉(注九)等,都在此骨節空隙的境界中,吸入下方所起的各種風大。這些夜叉吸進風大以後,自身所有毛孔中,各出現鳩渠茶(注十),而且從每一鳩渠茶口中,吐出火山,充滿大千世界。 在這些火山之中,忽然又生起無量無數的美妙少女,或者打鼓,或者吹蕭,玩弄各種樂器,載歌載舞,自然湧向座前。同時,又有許多羅剎(注十一)出現,互相爭奪,吞食這些美妙少女。 但有這種境相出現時,初修禪觀的人,可能生起極大驚怖,不能保持定力而不驚、不怖、不畏;或者立即倉皇出定,因此而常患心痛,而且頭頂骨有疼痛欲裂之感。 對治之法,首先須知這些境相,只是修習過程中四大業力變化的幻相,並非真實。必須重新攝心入定,回復前修所觀的四大變化境界,然後憑此四大本身定力,便可自見身體猶如玉人,淨白無瑕,每一支節間,同時向上起火,向下流水,耳中出風,眼中雨石。 到此境界,又見座前地上,有十大?(缺字:左蟲右元)蛇,長大五百由旬(注十二),有一千二百隻足,猶如毒龍的爪。身上冒出水火,宛轉盤伏在地。 見此境界,了知都是自己宿世毒害心之所感,但當至心懺悔先世罪業,不怖不畏,出定以後,必須緘默,不得與人多言。只在寂靜之處,一心繫念,除二時粥飯之外,皆須至誠懺悔。而在此時,應當審察醫藥,稍加進補,如服酥酪及適當藥物。然後自再易觀,另換修法。 佛告阿難,此觀名第十三結使根本觀,亦名第二、四大觀。好自受持,慎勿忘失。 所謂易觀另換修法,須自審慎仔細諦觀理所當然的反應現象。如在觀想境中,觀見火大發動時,應當生起雪山之想。倘使週遭雪山的冰雪,亦都為大火所融化。火大力量猛利熾盛,身體蒸熱無比,便須觀想空中出現天龍,紛紛雨石以掩猛火。落下的石,同時皆粉碎為塵。龍復吐風,聚攏所有微塵,堆積成山。有無量數的樹木及荊棘叢刺,皆在山上自然生長成林,郁茂青蒼,綠陰普覆。同時有流泉白水,映成五色祥光,卻在所有豐林茂草之間流出,匯聚山頂之水,猶如疊雪積冰,凝然不動。如此觀想成就,即名為第十四易觀法。 「佛告阿難:『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三昧正受者,汝當教是易觀法,慎勿忘失。此四大觀,若有得者,佛聽服食酥肉等藥。其食肉時,洗令無味,當如饑世食子肉想。我今此身,若不食肉,發狂而死,是故佛於捨衛國敕諸比丘,為修禪故,得食三種清淨之肉(注十三)。爾時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問:從第十二,四大觀到此第十三、四大第二觀,及易觀修法,有些問題未能詳細,煩請師解: 一、修第十二觀時,要諦觀背脊骨,以定心力,觀想成就高台。所謂背脊骨,究竟指哪個部位? 答:舊稱人身背脊骨節,吻合一年二十四氣節。即從下至上,由薦骨(五小塊合而為一)以上開始,腰骨五節,胸骨十二節,頸骨七節,共為二十四節。第十二、四大觀所謂背脊骨,是從胸骨中間第五節開始向上,約當夾脊部分。第十三、四大觀,是由胸骨第六節開始向下。 二、毒龍何以從臍出來? 答:臍是人體生成的根蒂之處。人在母胎中,呼吸養分,皆由臍帶輸入自身。一出娘胎,剪斷臍帶而有後天呼吸。毒龍從臍出,即是業識的幻變轉相所現。 三、第十三、四大觀中,收攝第十二觀四大變化的各種境界,都在節節骨節空隙之間,是何意思? 答:即四大精力在人體關節間匯聚的主要關鍵。 四、從下方虛空起風輪,是否有特別意義? 答:有。十方虛空,本自周圓,並無方位,方位是人為而定的。虛空之中,充滿風輪。世界緣起,先有風輪。中國道家所說太虛空中,萬氣根本,亦即此意。在地球世界的物理作用,與人體的生命作用,風輪元氣的變化,都是由下而升,由內而外,方能變化而昇華。其間有密意,盡在不言中。 五、何以一遇夜叉、鳩渠茶、羅剎、?(缺字:左蟲右元)蛇等境出現,必須至誠懺悔? 答:此皆自我身心,無始以來的三毒——貪、瞋、癡等業報所化現,唯至誠懺悔,祈求佛力加庇,得自他不二之力,可使加行成就。 六、服用何種藥補,最為適宜? 答:世無神藥,除非宿世自具特別福緣。經上所說酥酪等品,只是印度古代調藥主要用物,即如各種乳類營養品。修持人須要藥物補助加行,必須要通菩薩五明的「醫方明」。龍樹菩薩法系,尤其注重醫藥。內藥、外藥,即是東方琉璃世界藥師佛長壽修法的大乘道行之一。 七、第十四易觀法中,顛倒四大,又准許肉食,其理不明? 答:第十四易觀法的開始,顛倒水火觀想,契於易卦的「水火既濟」的道理,思之自明。准許肉食,只准食三淨肉,並非許可但圖利己,或貪圖口腹之慾而恣殺生命。此處不可假藉以藉口,應當嚴守別解脫戒。但觀行功夫到了必須好飲食以資助時,如通達醫方明者,亦不必一定需要肉食了,因肉食原本是療饑之藥而已。 又:第十四易觀法中,亦即是五陰會聚的粗相觀,此亦當知。】 見五陰粗相觀(亦名修身念處初觀成就。修證頂法。修證阿那含果位觀法。) 世尊重告阿難說:由於修得前面所授易觀「水火互濟」境界,復當更教住意系念,諦觀背脊骨(與胸骨第八九兩節相對之脊骨),使其白淨,過前數倍。因骨節的明淨,使觀想之力,增益盛勝,便可得見一切穢惡等事。 作此一觀想成就之時,當觀自身成為一具骨人,節節之中,都白淨明亮,猶如玻璃明鏡。照見閻浮提(注十四)中一切骨人,及四大觀所有境界,都可在一骨節中顯現無遺。 得見此一境界之後,繼續觀想如次: 觀見許多白色骨人,一排一排的行列,數如微塵,不可勝算,從東方而來,面向自身。由此增廣,充滿東方娑婆世界的許多白骨人,皆是行行排列,來向自身。接著,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也是如此。 由東方開始,復有青色骨人,也同白色骨人一樣,無量無數,來向自身。又有淤泥色骨人、濁水色骨人、紅色骨人、膿血塗身骨人、黃色骨人、緣色骨人、紫色骨人等等,都是行行排列,來向自身。 復有那利瘡色(注十五)骨人,於諸骨節之間,流出十六色(注十六)諸惡雜膿,也行行排列,面向自身而來。 觀想到此境界,可能生起驚怖之念,又見許多夜叉,欲來啖食自己。 同時,又復觀見這許許多多各色骨人,從骨節間,節節火起,火焰相次連接,遍滿娑婆世界。 復見骨人頂上湧出諸水如玻璃幢。 復見骨人頭上一切眾火,化為石山。 正當此時,便見諸龍耳中出諸風力,吹動這些骨人所發的火焰,燒動諸山,而這些變動中的火山,旋轉住於空中,猶如輪盤。 得見這種境界之時,必大驚怖。因一動驚怖之念,便自見有一億鬼擔山而來,口吐火焰,形狀各異,來到面前。 轉入正思惟修的另一層境界 佛告阿難:「若有比丘,正念安住,修不放逸,見此事時,當教(深入經教,參究)諸法空無我觀。(即使在)出定之時,亦當勸進(精研教理),令至智者(善知識)所,(請)問甚深(般若)空義。 「聞空義已,應當自觀我身者,依因父母不淨和合,筋纏血塗,三十六物(注十七),污露不淨(之所組合),屬諸業緣,從無明起。今觀此身,無一可愛,如朽敗物。 作是思惟時,諸骨人皆來逼己,當伸右手,以(中)指彈諸骨人而作是念:如此骨人從虛妄想,強分別現。我身亦爾,從四大生,六入(注十八)村落,所共居止。何況諸骨從虛妄出。 「作是念時,諸白骨人,碎散如塵,積聚在地,如白雪山。(其他)眾多雜色骨人,有一大虺,忽然吞食。」 九十八結使的影事重現 「於白雪山上,有一白玉人,身體端嚴,高三十六由旬,頸赤如火,眼有白光。時諸白水,並玻璃幢,悉皆自然入白玉人頂。龍、鬼、蛇、虺、獼猴、獅子、狸貓之屬,悉皆驚走,畏大火故。尋樹上下,身諸毛孔九十九蛇,悉在樹上。 「爾時,毒龍宛轉繞樹。復見,黑(色大)像在樹下立。 「見此事時,應當深心,六時懺悔。不樂多語,在空間處,思諸法空。諸法空中,無地無水,亦無風火。 「色是顛倒,從幻法生。受是因緣,從諸業生。想為顛倒,是不住法。識為不見,屬諸業緣,生貪愛種。 「如是種種諦觀此身。地大者,從空見有,空見亦空,雲何為堅?想地如是,推析何者是地?作是觀已,名觀外地。 「一一諦觀地大無主,作是想時,見白骨山;復更碎壞,猶如微塵。唯骨人在於微塵間。 「有諸白光,共相連持,於白光間復生種種四色光明,於光明間,復起猛火,燒諸夜叉。 「時諸夜叉,為火所逼,悉走上樹。未至樹上,黑象蹋蹴,夜叉出火燒黑象腳。黑像是時作聲鳴吼,如師子吼音,演說苦、空、無常、無我。亦說此身是敗壞法,不久當滅。 「黑象說已,與夜叉戰。夜叉以大鐵叉刺黑象心。黑象復吼,一房地動。像 「是時大樹根、莖、枝、葉,一時動搖。龍亦吐火,欲燒此樹。諸蛇驚張,各申九十九頭,以救此樹。 「是時,夜叉復更驚起,手執大石,欲擲黑象。黑象即前,以鼻受石,擲置樹上。石至樹上,狀似刀山。 「是夜叉奮身大踴,身諸毛孔,出諸毒龍。龍有四頭,吐諸煙焰,甚可怖畏。 「此想成時,自見己身,身內心處,深如坑井。井中有蛇,吐毒上下,現於井上。有摩尼珠,以十四絲,系懸在虛空。時彼毒蛇,仰口吸珠,了不能得。失捨躄地,迷悶無知。是時口火,還入頂中。 「(修此觀想)行者,若見此事,當起懺悔。乞適意食,調和四大,極令安穩。當坐密室,無鳥雀聲處。」 佛告阿難:「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得此觀者,名得地大觀。當勤系念,慎莫放逸。若修不放逸行,疾於流水,當得頂法。 「雖復懶惰,(亦)已捨三塗(注十九)惡道之處。捨身他世,生兜率天,值遇彌勒,為說苦、空、無常等法。豁然意解,成阿那含果(注二0)。」 佛告阿難:「汝今諦受地大觀法,慎勿忘失。為未來世一切眾生,敷演廣說。 「爾時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得此觀者,名第十四地大觀竟。亦名分別四大相貌。復名見五陰粗相。 「有智慧者,亦能自知結使多少。四念處中,名身念處。(但此亦)唯見身外,未見身內。(只是)身念處境界四分之中,此是最初。得此觀者,身心悅樂,少於諍訟。」 附註 (注一)夜叉:有捷疾、輕捷、勇健、能啖、傷者、苦活、祠祭、威德等義。住在空中、天上或地上,具有威勢的鬼類。有的是守護正法和諸天,有的惱害人類,啖血肉,奪人精氣。 (注二)鳩?茶:譯為甕形鬼、瓶腹、甕行、陰囊、形卵、形面似冬瓜鬼、厭魅鬼等。這類鬼的陰囊狀如冬瓜,啖人精氣。行時將陰囊扛在肩上,坐時靠在陰囊。 (注三)毗捨闍:譯為食血肉鬼,啖人精氣鬼,或癲狂鬼。是啖食人的精氣和血肉的鬼類。 (注四)娑婆世界:梵語娑婆,其義能忍。謂此世界眾生,能忍受煩惱苦毒,故名。 (注五)閻浮提:梵文jambudvipa譯名大洲,即吾人之住處。 (注六)野干:類似野狐的動物。雜阿含云:野干常樂塚間,鳥常欲飛空,蛇常欲入穴,狗常欲入村,獼猴常欲人山林,龜常欲入海。喻人之六根系樂六塵,所著不同。 (注七)九色:即紅、橙、黃、綠、藍、靛、紫、黑、白。 (注八)九十八結使:與煩惱同名,又名隨眠,常隨逐於人,微妙難察,包含欲、色、無色三界見思二惑。斷惑見真,方證果位。 (注九)夜叉:見(注一)。 (注十)鳩?荼:見(注二)。 (注十一)羅剎:食人血肉惡鬼,或飛空、或地行,捷疾暴惡可畏。有云:羅剎男為黑身、朱發、綠眼;羅剎女為絕美之婦人。 (注十二)由旬:為天竺裡數名,上由旬六十里、中由旬五十里、下由旬四十里。 (注十三)三淨肉:不為我所殺,自不教他人殺,不見他人殺而生隨喜者,名三淨肉。 (注十四)閻浮提:見(注五) (注十五)那利瘡色:形容癰、疽、癤、瘡等瘢痕的顏色。 (注十六)十六色:肉身色相轉變破壞成骷髏,見於外之形相有十六色相之不同。 (注十七)三十六物:佛言人身有三十六種不淨充滿,分為三類。(一)外相十二(發、毛、爪、齒、眵、淚、涎、唾、屎、溺、垢、汗。)(二)身器十二(皮、膚、血、肉、筋、脈、骨、髓、肪、膏、腦、膜。)(三)內含十二(肝、膽、腸、胃、脾、腎、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 (注十八)六入:;舊曰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為內六入;色聲香味觸法之六境為外六入。新曰六入即六根六境互涉入而生六識,即名六處。 (注十九)三塗:塗者途之義,猶道也。與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同義。一火塗——地獄趣猛火所燒之處。二血塗——畜生趣互相啖食之處。三刀塗——餓鬼趣以刀劍杖逼迫之處。 (注二十)阿那含果:阿那含意譯為不還,不來。阿那含果為四向四果中之第三果,指通過修行完全斷除欲界煩惱而達到的果位,達到此位的聖者,不再生適欲界未來,當生色界無色界中。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