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正法念處經講記》6 觀天品 -3 夜摩天.1 僅文言缺白話
2021/02/07 22:19:27瀏覽109|回應0|推薦0

正法念處經卷第三十六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之十五(夜摩天之初)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精進不壞,觀察三十三天已上,複有何天,在彼三十三天上住,光明勝妙,力命自在,勝彼三十三天果報,彼見聞知,於彼三十三天已上,複有一切法勝之堂,法果報勝,光明勝妙,名夜摩天,因三種戒故,得生彼夜摩天中,三者所謂不殺不盜不邪行等,善修不缺,不孔不穿,堅固不犯,一切聖人所愛贊戒,報常清涼,次第乃至得到涅槃,猶如善親,生死海中,能渡如橋,若有上彼持戒橋者,是則能渡生死大海,到於彼岸,彼修行者,複諦思惟,見彼比丘觀七種戒,果報業法,有下中上,如前所說,正觀察已,又複觀察彼夜摩天須彌山上夜摩天處,以何為處,有何光明,高幾許住,如是觀察,彼見聞知,如不殺生,及不偷盜不邪行等樂修多作,自能持戒,教他持戒,自他利益,如是眾生,得生彼天。

彼夜摩天可高幾許,彼見聞知,高六十八百千由旬,彼夜摩天,須彌樓上,兩倍高遠。

彼夜摩天,凡有幾地,舉高幾許,何物為地,彼見聞知,彼一切地,有三十二高五千由旬,彼夜摩天,住於虛空,如虛空中所有雲聚,為風所持,如此地根,下有水持,水為風持,名閻婆風,持夜摩天,如持雲聚,何等名為三十二地,一名勢力,二名乘處遊行,三名雲處遊行,四名積負,五名心相,六名山樹具足,七名廣博行,八名成就,九名勝光明圍,十名正行,十一名常樂,十二名增長法,十三名一向樂,十四名樂行,十五名種種雜,十六名心莊嚴,十七名風吹,十八名崇高,十九名沫旋行,二十名百光明岸,二十一名山聚行,二十二名月鏡,二十三名憶念量,二十四名遮屍迦,二十五名解脫禪,二十六名慢上慢,二十七名下入,二十八名階行,二十九名自身鏡,三十名慢身光明,三十一名上行,三十二名林光明,此等是彼夜摩天地,夜摩天王,名牟修樓陀,如彼三十三天之主,帝釋大王,名憍屍迦,如是彼處夜摩天王,名牟修樓陀,夜摩天王,隨順法行,于帝釋王法神通樂,其量多少,千倍為勝,牟修樓陀天王之身,五由旬量,光明勝妙,帝釋王身,一居賒量,夜摩天王牟修樓陀,身量如是夜摩天王牟修樓陀,一身分力,彼帝釋王百千和合,所不能及,彼業因果,亦複如是,如是比丘,既觀察已,而說偈言。

如負少物者  度水則不沒
少惡業之人  上升不下沉
如鳥翅堅牢  行空無障礙
持戒堅固者  則生於天中

彼比丘,如是觀察彼夜摩天樂果業因,彼夜摩天,有四大山,彼一切山,高萬由旬,何等名為四大山耶,一名清淨,二名無垢,三名大清淨,四名內像,是等名為四大山也,複有其餘種種異山,有無量種,有無量色,無量形相,無量功德,如是具有多千異山,多饒天花,具足莊嚴,夜摩天中,如是莊嚴,三十二地,有種種山,種種莊嚴,饒種種河,蓮花水池,百千園林,周匝圍繞,一種形相,香色味具,諸樹蓮花,有種種味,如彼帝釋,三十三天,所有山河,蓮花水池,諸園林等勝妙之事人中所有,山河樹林,蓮花水池,所不能及,彼夜摩天,勝妙之事,三十三天,所不能及,亦複如是,何以故,因果多故,彼有無量善業福德百種功德業因緣果,善業所化,不可具說,以何因緣,不可得說,種種業力,動轉多故,如是業果,一切眾生,所不能說,一切善業,得天化生,夜摩天中,如是種種不可具說,彼天果報,千分之中,此可說一,何以故,若持戒者,必定得果,今此實說,若持戒人,聞已心進,若修智人,十倍力進,以何因緣,知彼持戒,如是差別,持戒之人,生彼天中,修智之人,則得涅槃,如是智戒功德已說,若彼已知如是戒果,如是智果,生如是心,持戒尚爾,何況修智,我如是得彼人聞已,勤行精進,如是而說,有中業果。

複以因緣異說有法,彼天如是久住天中,受第一樂,無所妨礙,後時猶退,不得自在,況人中欲,多有諸過,少樂少味,動轉不住,常不安隱,能為破壞,與無量罰,恐怖賊等。

彼如是等因緣說天,我複更有餘異因緣而說,彼天,外道之人,有如是念,一切皆是摩醯首羅之所造作,非業所得,更無人知,遮彼外道,故說業果,實有業果,實有因生,非是異作,非無因有,一切因果,相似得果,因果相似,非從異因而得異果,非善業因生於地獄,非不善業因緣生天,然彼如是因果因緣,修施戒智,必定業故,得生天中,如是說天苦樂二種,不可具說,天中之樂,彼業一分不可譬喻,此說少分。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次複觀察,夜摩天地,彼見聞知,彼夜摩天,有地分處,名為勢力,眾生何業生彼地處,彼見聞知,若人持戒,微塵等惡,見則生畏,其心正直,不諂不誑,不惱他人,正見不邪,不癡心念,觀此世間,一切無常苦無我等,念佛法僧,不殺不盜,如前所說,又不邪行,心離不樂不行不作,乃至飛鳥鴿等行欲,亦不觀看,乃至欲睡,心亦不念,若人如是,亦教他人,彼人為他說業果言,汝勿如是,汝若作者,必入地獄,彼人如是真見業果,如是不犯他妻婦等,於業生怖,彼人善業,生彼地處,百千天女之所圍繞,才生於彼,彼諸天女,即于生時,歌天音聲,彼天忽聞,如從睡覺,彼樂音聲,始初出時,如是化生,於樂音聲,如是得念,彼歌音聲,備有八分,功德具足,一者語,二者稱,三者甜,四者善合,五者相應,六者善深,七者一切愛樂,八者百萬由旬聲不妨礙,法句相應,清淨不濁,如是八分功德具足勝妙音聲覺善業人。

彼于自身出妙光明,廣五由旬,青黃赤白,如天上虹,即彼天子初生之時,有光明旋,猶如日月暈輪端嚴,彼既起已,百千天女,相隨圍繞,故有第一歡喜之心,天子天女,共相隨從,如是往入,名光明林。

又於彼處夜摩天中,有花不蔫,彼花名為眼甘露花,香不壞花,善色香花,聞花名已,心則受樂,彼花則有如此勢力,何處何處說彼花名,彼處彼處虛空之中,出彼香花名月勝花,常轉行花,若天念時,彼天樹花出聲而生,隨天行轉,隨彼天子所念何處,於彼處行,如是天子,在彼樹上,行於虛空,在其花中,隨所念處,如是而行,猶如第二三十三天在堂上行,如是彼處,夜摩天子,在於花中如是而行,光明赫焰,而常下觀一切諸處,於一瞬頃,一切遍見而不疲惓。

彼處複有名樂愛樹,彼樹可愛,於彼樹內何處可愛,入其內已,受天快樂,園林蓮花池水之中,有名隨順一切念樹,樹之勢力,若彼天子憶念之時,彼夜摩天,一切地中一切勝物皆在其地,彼樹力故,樹中受樂,八分樂音,不可稱計,彼中有樹,名香漂樹,彼有勢力,如彼天子憶念之香,如是樹中香為之出,彼複有樹,名花香樹,在彼樹內,如在房中戲樂無異,有好園林,蓮花池水,彼夜摩天在中受樂,彼夜摩天在彼樹中,青黃赤紫,妙色光明,備有種種香色具足,彼天若入,有一切種妙色皆生,彼天之身,亦如是色,彼身衣色,一切盡滅,唯樹色現。

又複有樹,名虛空行,於眼瞬頃,行虛空中百千由旬,隨念而去,彼樹光明,如日不異,然彼天子,乘彼無量種種妙樹,在空而行,百千天女,圍繞相隨,鬘香塗身,彼天子身,有勝光明,彼天子前,有諸天女,種種妙衣莊嚴其身,喜笑歌舞,彼歌音聲,周匝遍滿無量由旬,彼天女中,天子端正,且說少分,善業所得,如星中月,天子端正,亦複如是,然彼天子,千功德勝,種種樂聲,歌舞嬉戲,入香林中,百千種鳥,普遍彼林,無量河池,勝妙蓮花,以為莊嚴甚可愛樂,勝於百千日之光明,且以現事少分譬喻,猶如人中可愛園林,流水河池,蓮花莊嚴,于彼四天大王天處,十六分中不及其一,如是四天大王天處,複於三十三天之處,園林可愛,十六分中,亦不及一,如是三十三天之處,園林可愛,于夜摩天園林可愛,十六分中亦不及一,如是次第善業勝故,以有上上勝善業故,園林可愛,設使一切眾生之中,善智慧人一心專意,更無異作,方便善巧,相應辯才,而亦不能說其一分,何以故,以非一切人境界故,彼處如是非一切人心之境界,設使第二三十三天,共帝釋王于百千歲,亦不能說彼夜摩天一地之中受樂之事,何以故,以非境界,三十三天不曾見故,不曾聞故,故不能說,於彼善業,且說一分,不可具足,一切盡說,此之善業,一切和集,決定受樂,不可思議,受樂之事,可愛之樂,唯說一分譬如一切善巧畫師,若其弟子,於壁等處,或畫為月,或畫為日,然彼畫師,而終不能畫作光明,及其威德,不能令行,不能令照,不能令涼,不能令炙,唯可能畫輪形而已,說夜摩天,亦複如是,唯說樂受,不能說其受樂可愛,不可得其勢力之實,若彼光明,若彼園林,若彼勝德,若歌若樂,若彼端正,若境界樂,若光明輪,若近天女,種種受樂,唯可仿佛說其少分比類而已。

又彼天子,于彼天中戲樂之處,無量欲樂種種具足,無量濟口,園林莊嚴,如是地分,既觀察已,五欲境界,功德牽心,境界力動令心不住,分別染轉,愛河所漂,普眼所見,皆悉可愛,然彼天子,如是見已,次複往向名無量欲具足林中,流水河池,多有種種蓮花莊嚴,無量百千眾鳥音聲,到彼林已,于彼林中,本未曾見,種種具足,共諸天女,既到彼已,於彼蓮花河池之中,有真珠沙饒金銀鳥,其翅皆作青寶珠色,在彼河岸,種種妙樹,莊嚴河岸,天子在中遊戲受樂。

天子如是既受樂已,次複往向名寶岸林,多有天眾天女圍繞,見彼勝林,殊妙七寶光明地分,隨於何處寶山之峰,流水河池,蓮花可愛,百千萬峰,莊嚴山谷,彼地分分妙寶莊嚴,善業力故,令彼天子,見諸天女,而共嬉戲,遊行受樂,以善業故,彼善根因,相似得果,有無量種,如是無量種種受樂,然彼天子,五欲功德,受勝樂已,次複往向,名釋迦說地處之中,彼處種種受天樂已,複為所愛境界牽心,分別勢力之所迷意,於彼所見境界不住,彼心獼猴,食天樂果,為果所醉,見諸天女生愛樂故,常行不住,何風所吹,令其常轉,在彼夜摩天眾之中,根不知足境界之樂,有無量種,極甚可愛,終不為他之所侵奪,他則無分,亦不為他之所能毀。

又複普生妙寶蓮花,如是如是,種種嬉戲,如是如是種種憶念,彼彼如是寶蓮花中,是善業得,若彼天主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如是思念,我當在彼蓮花中坐,共諸天眾乘空而行,即生心時,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共諸天眾,於虛空中飛行而去,一切天眾如是飛行,身不微動,時一切天坐蓮花中,在於虛空,五樂音聲,歌舞喜笑,如是遊行,受天之樂,五欲功德,彼天如是坐蓮花中,行受天樂,如日欲出,初沒之時,于人世間虛空端嚴一切皆赤,彼天蓮花,光明端嚴,亦複如是。

彼一切天,極受快樂,受快樂已,次複往向名拘鞞羅眾林之中,名滑高山,向彼頂上,為受樂故,若彼天眾,到山頂已,彼有無量七寶莊嚴流水河池,所有光明,勝百千日,多有端正天子天女,無量七寶光明,如日諸樹,莊嚴彼天,既到滑高山已,於彼勝山,嬉戲受樂,迭共遊行。

下彼蓮花,次複更上,名白峰山,為戲樂故,然後方及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向天眾所,共諸天女相隨圍繞,彼諸天眾,見已奉迎,心生歡喜,歌舞遊戲,相與往向牟修樓陀夜摩天王,自業得果,以彼善業,有下中上,天樂亦爾有下中上,勝色亦爾有下中上,食亦如是有下中上,樂亦如是有下中上,如是乃至一切極劣,下夜摩天所受之樂,十六分中,帝釋天王所受之樂,不及其一,彼帝釋王所受之樂,尚不可說,況作三倍功德之業,百業行樂,而當可說,彼天如是,唯多善業,如是善業,持戒之人,心常歡喜,有無量種,如是此說,夜摩天中,受大快樂悕望有故。

又複如是牟修樓陀夜摩天王,種種百千,分別憶念,無量種種功德成就,不可譬喻,受諸快樂,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滑高山上,彼蓮花中,勝妙七寶,受快樂已,複見蓮花,如是思念,我當入彼大蓮花內,既入彼已,一切天眾,共受快樂,即于念時,彼蓮花台,增長寬大,以善業故,多有如是大蓮花台,皆入其中,彼花台內,多有孔穴,彼孔穴中,出大光明,彼蓮花內,複有異天,昔未曾見,光明出過,普百由旬,其光備有無量種色,夜摩天王牟修樓陀,及諸天眾,見光明已,生稀有心,是何光明,於此蓮花台中而出。

爾時天王牟修樓陀,告天眾言,汝見如是勢力光明,如是出不,天眾答言,唯然已見,如是光明,甚為稀有,爾時如是夜摩天主又複告言,一切天眾,今皆共我,從蓮花門,入蓮花台,入已觀察,爾時如是一切天眾,一心白言,我等皆如夜摩天王意所希樂,我等意願,亦複如是,我亦欲入大蓮花中,並諸天女,相與共入。

爾時天主牟修樓陀夜摩天王,並諸天眾,諸天女眾,皆共入彼蓮花台中,皆悉欲見稀有之事,爾時相與欲從孔入,則有光明,如日光照,火洋金聚,更生日光,照諸天身,遍滿虛空,彼大蓮花台中光明,如是照耀,天皆見故,一切攝眼,不耐光明,時既入彼大蓮花中,生歡喜心,生稀有心,何因故有如是光明,不可稱說,而我昔來未曾睹見,爾時天主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在天眾前天眾在後,相隨而入,夜摩天王,心亦歡喜,而共入已,見有無量百千寶珠百千光明,照耀顯赫,多有無量遊戲之處,園林莊嚴,無量百千宮殿莊嚴,光明遍滿,有無量樹,百千莊嚴,複有無量七寶諸樹園林莊嚴,有無量色,異異形相,種種眾鳥,多有無量遊戲妙山,莊嚴可愛,無量蓮花,池水莊嚴,無量百千妙堂莊嚴,無量百千流水河池澗谷莊嚴,如說一切色量形相七寶莊嚴,牟修樓陀夜摩天王,猶尚不見,何況餘天,彼處如是蓮花台中,河流清水,彼河兩岸,皆是玻璃,或有金岸,或有銀岸,或有寶岸,或有青色寶珠為岸,或有赤色蓮花寶岸,或有種種間錯寶岸,複有勝妙蓮花池水,有種種寶蓮花莊嚴,或有一色蓮花莊嚴,有種種色妙葉莊嚴,所謂青黃赤白等色蓮花莊嚴,彼若青葉,彼葉名為,青色寶葉,若黃色者則名為金,若白色者,則名為銀,若赤色者,則名赤寶,如是無量種種蓮花,在於如是大蓮花中,如是如是,彼天迭共心生歡喜,見彼蓮花,無量百千種種諸蜂,滿中莊嚴。

諸天見已,複向異處,極大可愛園林之中遊戲之處,彼處多有種種樂音,既聞樂音,意甚愛樂,生歡喜心,天眾天女,彼此更互歡喜心往,生稀有心入彼園林,多有種種眾鳥音聲,七寶莊嚴,其地柔軟下足則容,舉足還起,一切普生歡喜之心,處處遍看,轉勝轉勝,彼天之心,迭相愛樂,遊戲受樂,彼天久時,迭相愛樂,如是遊戲,受快樂已,複向異處,次第受樂,彼處名行種種寶地,既往彼處,音聲娛樂,種種音聲,歡喜受樂,六欲境界,心愛樂見,多受欲樂,而行放逸,嬉戲遊行,於彼地處,見異功德,青黃赤白無量諸種,皆悉可愛。

彼天如是,於彼地處,次第複向,名嬉戲山,受境界樂,猶未厭足,彼嬉戲山,七寶莊嚴,多有無量,種種諸鳥,種種妙色,種種形相,無量百千諸樹莊嚴,流水河池,蓮花莊嚴,園林戲處,山谷嶮岸,峻極之處,鹿眾莊嚴,天眾在彼嬉戲山中,五欲功德,而受快樂,迭相愛念,彼天之身,種種光明而為莊嚴,多有無量種種莊嚴勝妙天女,共相娛樂。

彼處如是,複于久時受大快樂,未知厭足,次複往向作行重樓,複有行堂,向彼戲樂,未知厭足,五功德樂亦未厭足,無量分別,無量種欲,複更增長,大增長愛,複受無量種種快樂,彼諸天眾,諸天女眾,彼此迭共歡喜受樂,如是複共夜摩天王牟修樓陀歡喜受樂,彼蓮花中,光明照曜,過百千日所有光明,勝而不熱,各於其根,迭相愛樂,五根受樂,第一端正,見者甚樂,聖所愛戒,善淨勝果,有無量種無量分別,無量境界,受諸快樂,迭共一心,彼此更互心不相妨,共相敬重,迭清淨心,彼蓮花中,久時受樂,如是之時,於境界中未知厭足,隨所憶念,從彼蓮花台門出去,如是入故,還如是出,欲出之時,彼滑高山,其中有鳥,名諦見鳥,鳥見彼天欲出去故,即為彼天,而說偈曰。

此天身色空  年少亦複然
樂念念向盡  愚癡故不覺
如此天一切  無量妙善相
時輪所劈割  令身分散壞
如彼天身命  無量百種相
以其業盡故  死王之所殺
此天受樂久  恒常心放逸
自罥之所系  將欲壞其樂
樂及安力命  能令愛別離
死王力甚大  在近臨欲至
若多放逸者  天罥臨欲到
必來奪樂命  速疾壞令盡
此久時破壞  常放逸行天
著勝樂未覺  為樂之所誑
此天失光明  諸根心劣減
墮於閻羅處  彼時則知果
此身念念變  樂念念無常
猶故染心天  無眼故不見
從愛至勝愛  恒常受行樂
若死王來至  不能到樂處
不知生死老  心見不生怖
彼後欲死時  於自業生悔
境界不厭足  諸根亦如是
若為智燈照  則除著樂闇
常習近境界  思念無量種
如火為風吹  熾然而增長
欲樂甚大力  常增欲火焰
智者諦思量  故能調境界
若常迷亂心  恒樂於境界
皆是癡力故  如是受戲樂
癡故樂近之  境界火增長
如薪與火合  為風之所吹
屬欲未厭足  常為欲所使
此天退天墮  天欲所誑故
前身受樂時  彼身集功德
念念命不住  彼壞何處去
如彼人身壞  天命爾不疑
雖久會當死  天身必破壞
此天境界樂  常著心不離
必當退此處  而不覺知苦
如此天所受  五欲功德樂
不及別天苦  十六分之一
如魚在水中  未曾有渴苦
於愛知足者  亦未曾有欲
若人不觀心  常愛行欲樂
長夜久時睡  苦惱不曾滅
癡故樂受樂  不覺知苦惱
後得衰惱時  乃知得何果
欲初似賢善  而實甚為惡
此為地獄使  專行不饒益
盲者信此欲  智眼者則離
猶嶮岸相似  如是墮地獄
謹慎第一友  常能作利益
放逸第一怨  故應近善友
欲遍一切身  如第一嚴毒
惡道第一導  所謂放逸是
若行於放逸  複染著境界
彼以愚癡心  常受諸苦惱
若不知是苦  不知觀察者
彼則與羊等  愛樂天亦爾
飲食樂欲樂  羊亦有此樂
若天亦如是  與羊則不異
以心力勝故  業亦如是勝
離業功德已  勝則不可得
天不畏而戲  是故住死中
死時既到已  方知其果惡
乃至未死來  意常不錯亂
黠慧意樂法  皆隨順法行
一切命皆失  一切樂皆盡
一切愛別離  汝死時欲至
死為第一惡  到曠野大道
更無如法歸  故應隨順法
有異法名死  所謂放逸心
放逸前破壞  然後為死殺
由法得命樂  故說法第一
法為不放逸  天道之導師
益不益不異  縛脫亦如是
放逸不放逸  功德過平等
由彼癡心故  令天無所知
共怨聚戲樂  智者則舍離

如是彼處,名諦見鳥,諦觀察已,訶責彼天無量種過,天未覺知,以有放逸覆其心故,喜樂境界,五欲功德,以樂受故,不覺真諦,故不覺退,如是天處,必歸無常,一切世間,悉當無常,而彼不覺。

又複彼天,坐蓮花上,在滑高山並蓮花座,舍出離去,而身不動,向名廣池,有五百堂,七寶莊嚴,周匝欄楯,處處無量,間錯莊嚴,複有異天,于中受樂,又彼堂中,皆有卻入,在上高樓,多有重數,複有諸天,心生歡喜,滿彼堂中,無量飲食,衣服床敷,迭相愛敬,心不妨礙,常游受樂,欲食恒豐,一切時有五樂音聲,彼處一切天女天眾,如是受樂,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坐蓮華台,一切天眾,皆共相隨,向彼廣池,忽然而至,既到彼已,彼舊住天,既見王至,一切下樓複有離於蓮花處者,有出堂者離鉤欄者,一切皆從往處而出,生歡喜心,盡共奉迎牟修樓陀夜摩天王,皆向王走,生敬重心,生歡喜心,既見天王在虛空中,合掌在頂,禮敬王已,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在天眾前,一切天眾,皆悉在後,若歌若舞,近彼廣池,彼處一切功德具足,無量妙堂皆悉作行,種種莊嚴,有種種鳥種種音聲,無量百千諸樹莊嚴,所有光明,勝百千日,彼處多饒無量天眾,常受快樂,在夜摩天勝妙地上,夜摩天王到已則入,彼一切天心生歡喜,讚歎天主牟修樓陀,牟修樓陀夜摩天王,以善妙語,先安慰之乃臨廣池,到已次升,名見心樂勝妙堂上,彼堂珍寶,光明照曜,周匝彼處,種種間雜,多有無量,勝相功德,千千莊嚴,一切天眾之所圍繞,夜摩天王,升彼堂已,第一勝相,微妙光明,師子之座,七寶莊嚴,如是妙座,一切樂觸,具足而有,天王坐上,彼有第一宿舊天眾,圍繞現前,多有無量諸天女眾,於先歌舞,然後次第,彼宿舊天問天王言,王於何處,乘蓮花座,今來至此,已于久時,不曾見王,時宿舊天于彼天王第一尊重,爾時天主牟修樓陀夜摩天王答天眾言,我向於彼蓮花台中,見稀有事,我向入彼蓮花台中,一切諸天,及諸天女,俱共入已,一切皆見,時彼天王,如其所見,稀有之事,悉為舊天,盡皆具說,如蓮花中種種功德,悉為舊天具足盡說,時彼舊天,于先已曾勝勝見來,聞已不生稀有之心,彼蓮花中種種勝事,于先已曾善見來故,時彼舊天,於是乃為牟修樓陀夜摩天王,說於舊法,作如是言,願天王聽,我先曾聞此大蓮華有大勢力,此蓮花內大勢力者,隨心憶念,種種功德莊嚴具足,此夜摩天一切處中,除此更無如是樂處,如蓮花中,如是先聞,有迦那迦牟尼世尊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出現於世,彼所說法,初中後善,義善語善,獨法具足,清淨鮮白,演說正法,所謂此色,此色集,此色滅,此色滅道,如是此法,初中後等,如是說已,彼佛法中,有多百千已見諦者,有得果者,如是次第,得阿那含者,斯陀含者,須陀洹者如是複有,得四禪者,得三禪者,得二禪者,得初禪者,彼佛安住如是人已,複令餘人住十善法,隨順法行,令使多人,乃至無量百千億人,行善業已,然後觀察,有何等人,我今調禦,彼以清淨過人天眼,見夜摩天,我應調禦,彼時此處夜摩天王名曰樂見,彼王內藏有善種子,身行放逸,彼王近身,多有無量諸天之眾,善根淳熟,而多放逸,行放逸行,彼迦那迦牟尼世尊,以憐湣之,是故來上此夜摩處天世間中,為利益天,盡其苦故,為彼諸天除放逸故,盡漏比丘,有五千人圍繞共到夜摩天處,更勝光明,處處普遍,彼時諸天,見佛世尊,若有諸天,從本已來,未見佛者,謂佛是天,於天中勝,彼天於佛,生稀有心,不知是佛,而此佛色,于諸天眾,最為殊勝,一切功德皆悉具足,無異相似,光遍一切天之世間,彼天既見與佛世尊相隨聲聞亦生勝上稀有之心,作如是念,彼是何人,如是形服,而共此天相隨不離,圍繞而行。

時彼天子即取種種勝妙蓮華,向迦那迦牟尼世尊,爾時世尊見天子來,上升虛空,示現種種勝妙神通,隨念分別無量功德身上出水,色香味觸,具足而有,彼處天水,於十六分不及其一,其身頂上,出火焰然,有無量種無量色光,遍滿虛空,所謂青黃赤紫色等,複現異異勝妙神通,所謂一身,以為多身,或為千身,或百千身,或為億身,所有光明,遍滿一切天處世間,複令多身以為一身,世尊如是,複現神通,夜摩天中,一切地處,一一手捉,舉置掌中,並諸園林流水河池,擲在虛空,過眼境界,複還安置本所住處,世尊又複現大神通,彼處大山,以手撥取,擲虛空中,並諸園林河池澗穀及天女眾,不知所在,複還安置本所住處,其中諸天,不覺動轉,如本不異,世尊又複現異神通,無量種色,無量種作,無量形服,有無量種,諸功德色,現大力勢,令彼天眾種種異見,或見如來在於山中,或見如來在園林中,或見如來在蓮花林,或見如來在堂中行,或見如來在於樹下,或見如來在河池中,或見如來在遊戲處園林之中,或見如來一切禪處,或見如來遍滿一切虛空之中坐禪而住,或見如來於虛空中敷具上坐,複虛空中,若坐若行,若複經行,還複坐禪。

世尊又複示現神通,如是如是,音聲說法,五樂音聲,勝夜摩天,形夜摩天所有音聲,如閻浮提烏鳥之聲,彼一切天,如是劣減,彼天既聞如是聲已,皆悉舍離能歌慢心。

世尊又複現異神通,所謂在彼虛空之中,作諸天眾,化作天女,勝妙殊絕,形夜摩天,夜摩天女,如螢火蟲,光明色量如是形相,服飾莊嚴,園林處樂,皆悉勝妙,彼大天王,並諸天眾,見化天已,心生恥愧,皆見自身,色光欲樂,如草無異,彼夜摩天,生如是見。

爾時世尊知其根熟,知其深心,知因果報,無障礙見,為欲利益一切世間極大悲心,如來世尊爾時即向夜摩天王樂見王所,現異神通,如向所現,一切神通,盡為樂見,悉皆現之,百倍勝前,爾時樂見夜摩天王一切慢心,皆悉舍離。

彼時樂見夜摩天王亦複坐彼大蓮華中,亦如向者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大蓮花中遊戲受樂。

時彼世尊大蓮花中,示現神通,然後複語夜摩天等,作如是言,汝今所見,一切皆是樂見所感,世尊為化令使離慢,汝見其內遊戲之處,園林蓮華,河池山谷,並妙堂等,境界行處,無量種見,彼樂見王舍離慢心,時彼世尊入大蓮花,化作一切,複于樂見夜摩天王住處之前,有蓮華生,億百千葉,如來坐彼蓮花臺上,聲聞弟子,坐其葉上,而現種種勝妙神通,或有飛至虛空中已,然後還至蓮花中者,複現種種異異神通,時彼樂見夜摩天王,作如是念,此是何人,有何善業,以何勢力,能作如是奇特之事,我之所有,若多若少,色光明等,甚為微劣,彼則為勝。



觀天品之十六(夜摩天之二)

爾時世尊知彼調伏心淳熟已,即令聲聞以天眼力而調伏之,爾時聲聞告樂見言,樂見,當知此佛世尊並諸天人魔,及沙門若婆羅門,一切世間諸天,及人阿修羅師,此佛世尊一切悉知,一切悉見,常為一切世間說法,初中後善,義善語善,獨法具足,鮮白清淨,說出世法寂靜,乃至到於涅槃,所謂此色,此色集此色滅,此色滅道,今者為汝夜摩天眾說法故來,利益安樂饒益故來。

時彼樂見夜摩天王,于聲聞所,如是聞已,喚言大仙,我今往至佛世尊所,不知云何供養世尊,我於今者,不解儀式,云何供養,時彼聲聞聞已答言,樂見天王來近世尊,樂見聞已,舍冠莊嚴,心善調伏,寂靜諸根,一心正念,整服左肩,右膝著地,頭面敬禮,合掌向佛,一切天眾,皆從聲聞,如是聞已,舍莊嚴具,一心正念,寂靜諸根,一切皆詣坐蓮花台,如來世尊諸聲聞眾之所圍繞,如月悉為眾星所繞,又亦如彼須彌山王眾山圍繞,又亦如海為諸大河之所圍繞,如轉輪王八萬四千小王圍繞,又亦如日光明圍繞,諸聲聞眾,如是圍繞,如來世尊,第一勝妙,不可稱量,威德光明,於大蓮花臺上而坐。

爾時樂見夜摩天王身著法衣,整服一廂,合掌向佛,正住一面,世尊告言,令汝今者舍離放逸,爾時樂見一處坐已,彼迦那迦牟尼世尊,即出勇勝不畏音聲,一切夜摩皆悉遍滿,告言樂見,我今說法,初中後善,義善語善,獨法具足,鮮白梵行,如是而說,汝今諦聽,正念善思,我於今者善為汝說,時樂見言,如是世尊,願樂欲聞,爾時世尊為樂見等天眾說言,有九種因,能生放逸,於彼放逸,樂行多作,能壞世間愚癡凡夫,身壞命終,墮於惡道,地獄餓鬼畜生之中,以生因緣,受大苦惱,生死系縛,不得涅槃安隱之樂,不得利益,何等九因,一者所謂樂於放逸行於放逸,常行放逸,不近聖人,不能調攝身口意業,不攝根行,不能自正身口意等,而令行於不善境界,常喜樂聞不善之法,而不樂於佛之正法,此是放逸行之初因,能生放逸,若放逸行,愚癡眾生,身不善行,口不善行,意不善行,以身口意不善行故,身口意等不善之業和集,癡人放逸所誑,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在地獄餓鬼畜生,若舍放逸,是善丈夫,常舍放逸,若求善者,應舍放逸,此是初因,能生放逸。

複次樂見,複有第二放逸行因,能生放逸,起放逸已,能壞善根,所謂舉動心不審諦,彼眼見已,則生分別,數數如是,憶念思惟,樂於彼色,更不異緣,常如是作不善之行,非是善念,心意錯亂,彼放逸者,以放逸故,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此是第二放逸行因,能生放逸。

複有第三放逸行因,能生放逸,所謂不實未見未聞,本未曾有,唯有心念,心生分別,或依止欲,或依止癡,彼如是念如是思惟,心常緣彼,心常念彼,第一之法,不善思惟,以自亂心,此是第三放逸行因,能生放逸,縛諸眾生,能誑眾生,令身口意行不善行,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

複有第四放逸行因,能生放逸,能令一切放逸眾生,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如是樂見,何者第四放逸之因,所謂恒常樂見婦女,樂見莊嚴不實之色,於不實色,心生愛樂,見其歌舞,心生分別,彼則心歡,如是分別,身口意等,非作善業,彼放逸者,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此是第四放逸行因,能生放逸,複有第四放逸行因,能生放逸,所謂喜樂種種園林,樂蓮花池,或樂種種諸花樹林,見己心樂在中戲樂,在中遊行,不念善事,不正心意,彼行放逸,放逸所誑,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此是第四,放逸行因能生放逸,複有第五放逸行因,能生放逸,如是樂見,近惡知識,與共和合,毀破淨戒,行於惡行,不善思惟,造作惡行,如是眾生,近惡知識,行放逸行,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此是第五放逸行因,能生放逸,複次樂見,複有第五放逸行因,能生放逸,所謂眾生無量種行,無量種意,無決定意,造作善業,如是眾生,無一定業,如是眾生,不定作業,一切作業,悉皆散失,於世間業出世間業,彼一切業,不究竟作,不能佈施,不作福業,非善思惟,以放逸過,是故犯戒,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此是第五放逸行因,能生放逸。

複有第六放逸行因,能生放逸所謂眾生,舍離正法,舍離聖諦,乃至舍離八聖道分,有所行作,不善觀察,如是樂見如是眾生,以放逸行,亂其心故,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此是第六放逸行因,能生放逸。

複有第七放逸行因,能生放逸,所謂貪味,何處何處,著彼諸味,彼處彼處,心樂常念,隨彼心作如是眾生,更無異念,不作善業,不持正戒,心常樂他請喚與食,常貪味故,為味所誑,不作善業,于苦無常空無我等,此四種中,一亦不念,唯念不善顛倒之法,一切所作,非自利益,如是眾生,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此是第七放逸行因,能生放逸。

如是樂見,複有第八放逸行因,能生放逸,所謂眾生,若得種種無量樂已,于彼樂事,喜樂貪著,謂常不動,謂常安隱,謂不破壞,彼常憶念如是之樂,身口意業,常行不善,不知應作及不應作,不知是法,不知非法,不覺不知破壞苦惱,不念地獄餓鬼畜生無量百千分別苦惱,一切不念,不應念者而便念之,如是不念死滅之法,一切世間生死之中,死能作亂而不知念,如是眾生,為樂所誑,如是惡貪著樂眾生,後時死至,爾乃生悔悔火自燒,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此是第八放逸行因,能生放逸。

如是樂見,複有第九放逸行因,能生放逸,所謂種種樂樂之心,天人之中,為愛所誑,不知歸依佛法眾僧,不持禁戒,不聽佛法,不住聖律,所應作法,而不知作而常喜聞不應作法,不入正法,而心不畏未來世罪,不見後世死後之苦,失自利益,怨心所誑,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此是第九放逸行因,能生放逸,樂見當知,此之富樂,非常非恒,非不破壞,如是樂見,夜摩天王過去無量,於此已退彼何處去,彼自業果成就故爾,彼以善業不善業罥所系縛故,輪轉生死,以善業故,生天人中,不善業故,生於地獄餓鬼畜生是故樂見,若有欲得人身之者,莫行放逸,何以故身命無常富樂亦爾,當如是念,勿放逸行,何以故,多有無量百千天眾,以放逸行,是故退墮,如是勿行放逸之道,愚癡之者,行於此道,非善男子,一切生者,必定歸死,死在現前,老亦如是,病亦如是,愛離亦爾,善不善業,富樂亦爾,如是一切不饒益過,常隨不離一切眾生,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放逸之毒樹  三枝住在上
謂老病死物  常在其上住
老等不能惱  丈夫善行者
若不放逸行  彼行涅槃道
不放逸大斧  常能斫諸過
彼解脫過故  得無上之樂
若放逸受樂  彼樂常怖畏
若離彼放逸  彼樂常不退
如是百百倒  放逸之所誑
以未覺知故  今猶有不離
四種顛倒見  住在放逸上
舍離放逸故  則失世間怨
此無量分別  無量怖畏逼
生死轉行苦  皆由彼放逸
若離一放逸  則得樂不退
一切無漏法  放逸故能失
天中不放逸  上上而轉行
何放逸癡天  不能得解脫
彼此善思惟  種種分別已
如自利益作  後時則不悔
若天若受樂  若其餘少法
此有為相法  應知皆無常
若法有為數  彼畢竟失滅
後時必破壞  常受諸苦惱
若有憶念樂  放逸所壞者
彼于離散時  則多受苦惱

彼佛世尊如是如是,無量分別種種調禦,樂見,天王如是因緣,於一切法皆不障礙,一切知見,天眾圍繞,種種調禦,令彼諸天舍離放逸,若有諸天被放逸縛,不得自在,乃至退時,夜摩天王二萬天眾,從佛世尊,聞正法已,一切皆得須陀洹果。

爾時世尊如是思念,我所應作,如是作已更何所作,而利益他,爾時世尊見未來世,如是思量更何所作,如未來世,利益安樂苦惱眾生,世尊如是,又複於彼大蓮花內,神通所化,更作如是天妙神通與天一種住而不滅,令有飛鳥,複為說偈,以彼如是天神通力調伏天已,作如是言,如未來世,樂見天王於彼退已,複有天王,其王名曰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未來當生,行放逸行,當于彼時,有善眾生,彼于一時,出遊戲處滑高山中,徐上彼山,上彼山已,次複上彼大蓮花已,亦坐如是蓮花臺上,彼大蓮花,是我所化,彼天見已,生稀有心,而入其中,入彼種種甚可愛樂大蓮花中,複從彼出,向他天說,彼時舊天於前次第先曾聞來,亦複向彼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如是而說,當于爾時,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既得聞已,信佛世尊,信彼佛法,善根種子,於是乃至得到涅槃,彼天如是,信心生已,不久時聞釋迦牟尼如來出世,如是彼處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及於釋迦牟尼佛所,得聞正法,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次第傳聞,於舊天邊,如是傳聞,如是一切如所聞事,如是一切皆悉具有,如汝今見大蓮花中稀有之事,我於今者如是為說,又複釋迦牟尼世尊,於今出在閻浮提中,為眾說法,汝今應當到彼聽法,如彼過去,名迦那迦牟尼如來,世尊所說,汝如是得,必定無疑,必得解脫,爾時彼名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從宿舊天,如是聞已,心生歡喜,生敬重心,過去久遠,名迦那迦牟尼佛說,次第傳來,我今得聞,以如是故,我心歡喜,心得清淨,以于舊天得傳聞已,故生歡喜心得清淨,何況現見釋迦牟尼如來世尊從佛聞法,爾時彼天如是念已,八萬天子,相與共向波羅柰國,見佛世尊無比之色,以三十七菩提分法,莊嚴其身,猶如金山,威德焰然,一切眾生,皆蒙利益,一切皆見無量百千眷屬圍繞,而為說法,四諦相應,爾時彼名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八萬天眾共至佛所,到佛所已,頭頂禮足,爾時佛告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喚言善來,牟修樓陀,汝已曾聞名迦那迦牟尼佛法修多羅說,如是聞已,來到此處。

爾時彼名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如是念曰,佛一切智,極微細智,無障礙智,如我過去天中之事,盡皆解知,牟修樓陀念已心喜,八萬天眾,一切皆共更禮世尊,禮世尊已,住在一面。

爾時世尊如是告言,牟修樓陀,我於今者,為汝說法,初中後善,義善語善,獨法具足,鮮白清淨,此法門者,名天乘樂,汝當諦聽,善思念之,我為汝說,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受教而言,如是世尊,我今樂聞。

爾時世尊如是說言,何者法門名天乘樂,此有十二,牟修樓陀,何等名為十二天道,若善男子,住彼道者,彼正丈夫,能上天道,猶如世間,著官道者,則得入城,離於怖畏,離於疑慮,如是不壞身口意等,行十二道,則得至天,如是丈夫入于天中,何等十二,一名實道,若著彼道,得到天上,牟修樓陀,彼實道者,有五功德,何等為五,一者實語,實說丈夫一切人信,二者不壞,常一切時無人能壞,三者清淨,常一切時名色清淨,四者可重,常一切時天所貴重,五者上生,身壞命終生於天上,此有偈言。

實語常調禦  恒為天供養
一切世間愛  後時得生天

牟修樓陀,此初天道,牟修樓陀,何者複為第二天道,而著彼道,得到天上,所謂佈施清淨無垢不破不壞,不悕果報,如是熏思,此則名為第二天道,此善業人,得至天中,此第二道,有三功德,所謂三者,一切人愛,常自熏思,心生歡喜,身壞命終,生於天上,此第二道至天世間,此有偈言。

佈施人所愛  亦複增長恩
後時生天富  佈施果如是

牟修樓陀,何者複是第三天道,而著彼道得到天上,所謂忍辱,能忍之人,有五功德,所謂五者,不諍不懟,此初功德,一切無能偷盜其物,此二功德,一切人愛此三功德,多有悲心,此四功德,身壞命終,得生善道天世界中,此五功德,此有偈言。

忍辱相應行  悲心亦不怖
一切人所愛  身壞得生天

牟修樓陀,何者複是第四天道,而著彼道得到天上,所謂美語,牟修樓陀,如是美語,有六功德,一者一切人愛,二者無怖畏處,三者面常清淨,四者得善名稱,五者行則不慮,六者身壞命終,生於天上,牟修樓陀,此是美語六種功德,此有偈言。

一切人所愛  增長善名稱
普面甚端嚴  身壞則生天

牟修樓陀,何者複是第五天道,而著彼道,得到天上,所謂憐湣一切眾生,此善男子,乃至終得,到於涅槃,我說彼人無等功德,此有偈言。

于一切眾生  悲心如父母
彼人憐湣寶  常在心中住

牟修樓陀,何者複是第六天道,而著彼道,得到天上,所謂正心,正心之者,能作善業,善思惟者,善語言說,總略說此正心功德,此有偈言。

若善正心者  常順法觀察
不為過所使  如日光除闇

牟修樓陀,凡為一切法之根本,謂善正心,牟修樓陀,何者複是第七天道,而著彼道,得到天上,所謂正見,正見丈夫,能到涅槃,何況於天,彼若少有身口意業,一切如是利益眾生,得生天中,乃至涅槃,此有偈言。

唯正見為勝  隨何人有心
俗人亦如是  得脫生死縛

牟修樓陀,何者複是第八天道,而著彼道,得到天上,所謂遠離不善知識,無三種過,善人不舍,為同戒故,諸惡因緣,一切不生,餘勝大過,亦更不得,此有偈言。

近惡知識者  彼則不得樂
近惡知識已  廣得不饒益

牟修樓陀,何者複是第九天道,而著彼道,得到天上,謂聞正法,略說聞法,攝七功德,一者得聞未聞異法,二者所聞堅固不失,三者舍離一切惡業,四者諸聖之所樂見,五者深心信敬如來,六者則得增長壽命,七者身壞命終生天,此有偈言。

未聞者得聞  已聞者堅固
舍離諸惡業  身壞得生天

牟修樓陀,何者複是第十天道,而著彼道,得到天上,謂柔軟心,牟修樓陀,彼柔軟心,有四功德,一者於他不生怨嫌,二者雖作而不堅固,三者不為嗔恚所惱,四者身壞命終生天,此有偈言。

若善淨無垢  諸過不著心
嗔垢不能汙  死後得生天

牟修樓陀,何者複是十一天道,而著彼道得到天上,謂信業果,信業果者,一切惡業,皆悉舍離,乃至不起微塵等惡,唯於惡業見則怖畏,彼人善業不善業果,一切皆知,彼人知已,造作善業,舍不善業,彼人恒常習作善業,身壞命終,得生天上,此有偈言。

若知業果者  常見微細義
彼惡所不染  如空泥不汙

牟修樓陀,何者複是十二天道,而著彼道,得到天上謂於三寶,深心信敬,不顛倒信,彼於三寶,深心信敬,不顛倒故,無量功德,多有無量百百功德,此一功德,則勝一切諸餘功德,謂此丈夫,先受人樂,終到涅槃,謂天天女,不放逸行,若放逸天,非世間樂,非出世樂,以是義故,牟修樓陀,如彼大仙,名迦那迦牟尼世尊,如是為彼夜摩天王樂見說法,彼如是法,一切如來法皆如是,更不異法,如汝於前舊天所聞,此有偈言。

深心信三寶  無量數勤修
於先得生天  終得涅槃果

此等則是十二天道,恒常修行,如是必定得果不疑,爾時天王牟修樓陀,並八萬天,從佛世尊,聞此法門,聞已皆得須陀洹果,爾時天王牟修樓陀,禮世尊足,而說偈言。

我得脫惡道  依於佛世尊
一切天孤獨  如來法救度
我朝日得果  入於佛法中
共天如是入  過生死畏處

牟修樓陀,如是說已,飛升虛空,並諸天眾,向夜摩天所居地處,彼天一切如是皆到,既到天中,猶故受樂,遊行嬉戲,一生命業,盡已則退,惡道閉塞,生於人中,第一富樂,第一端正,有勝大心,一切國土,於中皆勝,若有非是須陀洹者,彼天退已,如其業行,或生地獄餓鬼畜生,若餘業故,得生人中,彼亦如是得大富樂,種種莊嚴,以餘業故。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次複觀察夜摩天中所有地處,彼見聞知,夜摩天中複有地處,彼處名為乘處遊行,眾生何業生彼地處,彼見聞知,若人善心,善深直心,不殺盜淫,彼人善業,身壞命終,生彼地處,始生彼時,即見天中種種樹林,清流水河,蓮花池等,勝妙殊異,甚可愛樂,眾鳥音聲,聞香知味,觸等皆勝,可愛可樂,見彼妙色,聞妙聲等,作如是言,今此所見種種樹林,種種可愛,清流水河,蓮花池等,種種妙色,昔所未有,甚為可愛,甚為可樂,有無量種,更無相似,心叵厭足,今此所聞種種歌聲,眾鳥音等,悉皆勝妙,昔所未有,甚為可愛,甚為可樂,有無量種,更無相似,心叵厭足,今所聞香,昔所未有,亦甚可愛,亦甚可樂,有無量種,更無相似,心叵厭足,此味亦爾,昔所未有,亦甚可愛,亦甚可樂,有無量種,更無相似,心叵厭足,此觸亦爾,昔未曾有,亦甚可愛,亦甚可樂,有無量種,更無相似,心叵厭足,彼天如是內心思惟,五欲境界,念欲常得如是勝妙五境界樂,嬉戲遊行,心不厭足,彼處所有一切天女,聞已語言,此天世間,法常如是,一切境界,一切常爾,無不樂處,無不樂時,如此勝相,處處普遍,具足皆有五欲功德,有無量種隨念皆得,常受天樂,更無與等,天見此林,已生如是稀有之心,何況入中,牟修樓陀天王之前,複過於是,彼處九億那由他千種種莊嚴少色天女,歌舞具足,歡喜心面,五欲功德,而為供養,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如是受樂,夜摩天王牟修樓陀天子必見,何以故,此處境界,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則是其主,此一切天,皆屬彼王,我等依之,猶如父母,在此一切夜摩天中所有地處,彼始生天,既聞此已,諸天女等,而為圍繞,入彼林中,既入林已,見下中色,種種形服,莊嚴諸天,一切皆受五欲功德,行食俱樂,一切皆有五功德食,見彼遊戲,多有無量諸天女眾,共餘諸天美聲語說,無量百千種種功德,而為莊嚴,複有七寶妙樹莊嚴,複有種種行樹莊嚴,彼處多有隨憶念樹,天有所念,從彼樹得,如是具足功德寶樹,彼始生天,有無量種勝妙功德,皆悉具足,五境界樂,亦皆具足,彼天見已,眼著甚樂,生勝愛樂,處處遍見,如是見已,共諸天女,入彼大林,入大林已,豐飲食河,百千莊嚴,種種色鳥,種種音聲,彼諸天女,歌聲普遍,耳聞其樂,與鳥合聲。

彼始生天,複於異處,見蓮華林,稀有殊妙,長三由旬,廣二由旬,見彼大林,有金蓮花,無量形相,有無量色,以為莊嚴,譬如秋時,虛空之中,諸曜莊嚴,如是如是,百千天女,多饒具足,歌舞遊戲,五樂音聲,受諸快樂,迭相心念,迭相附近,一念不離,恒常一心,迭相愛樂,見園林中,處處多有歡喜天眾,亦見多有種種鳥群,迭共戲樂,迭相愛念,迭相附近,一念不離,恒常一心迭相愛樂,如是天等,遊戲受樂,鳥亦如是,鵝鴨鴛鴦,如是等鳥,有無量種,無量群眾,在蓮華林,清淨水中,處處遊戲於彼河岸,其處有天,摘取金葉用飲天酒共天女眾,歌舞遊戲,受種種樂,複摘銀葉,用飲赤酒,酒色猶如蓮花寶色,香味清冷,一切具足,共諸天女,歌戲受樂,自善業力之所感致,複有異天,亦在彼處蓮花林中,極可愛處,如是諸天五欲境界,受諸快樂,摘青寶色蓮花之葉,共諸天女,用飲天酒,複有異天,入彼樹下,天華所覆,既飲天酒,怡然快樂,于園林中,共諸天女遊行放逸,飲色香味天果美汁,歡喜歌笑,複有異天,金銀玻璃,青寶樹枝,覆蔭為舍,共諸天女,歌笑嬉戲,受天快樂,複有異天依止河岸,鳥音聲處,在柔軟地,妙觸之地其處生華,摘取彼華,其華五色,有別有合,共諸天女取已嗅之,彼諸天女,近于天子,歌舞戲笑,複有異天在種種寶石地之上,所謂青寶,玻璃金銀,如是地處,嬉戲遊行受諸快樂,乃至集作愛善業盡,善業盡已,於彼處退,彼處退已,墮於惡道,生在地獄餓鬼畜生,若有餘業,得生人中,常生樂處,則有第一端正之色,大心大富,得為國主,以餘業故。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次複觀察夜摩天中所有地處,彼見聞知,複有地處,彼處名為雲處遊行,眾生何業,生彼地處,彼見聞知,若人直心,本性正直,信於三寶,不殺不盜,不行一切不善邪行,不樂不行,亦不多作,見諸婦女,乃至不生欲意之心,不念淫欲,舍淫欲心,亦不分別,猶如舍毒,此善男子,身壞命終,生夜摩天,在彼雲處遊行之處,生彼處已,身之光明,與日不異,受善業樂,受無比樂,無量境界,受諸快樂,即初生時,甚大歡喜,心生思惟,我今云何獨在此處,即生念時,見諸天女,在樹林中,樹種種枝,具足寶鈴,鈴有妙聲,地色猶如火洋真金,地處有如銀玻璃色,多有百千妙蓮花池以為莊嚴,彼地分處,林樹柔軟,有百千鳥出美妙聲,彼諸天女,如是林中,遊戲受樂,即彼天子,心生念時,林間速出妙莊嚴具,而自莊嚴,以蓮花鬘,莊嚴其頭,其身皆著種種色衣,到天子所,既到近已,種種莊嚴,而圍繞之,詠種種歌,微妙音聲,心極愛染,娛樂天子,無量樂具,具足而有,彼諸天女,如是種種娛樂天子,如是天子,於彼天女,本未曾見,既得見已,如是思惟,此是何人,從何處來,系屬於誰,為誰而來。

既來見已,見其具有種種色衣,有種種寶莊,嚴其身,其手執持無量樂器,且少分喻何處何處,三十三天所有天女歌樂之聲,不得為比,何況三種功德具足,無量善業所得之果,夜摩天女,於彼三十三天天女歌詠音聲,甚為殊勝,色少勢力,身之形量,歌聲樂受,園林諸樹,流水河池,須陀之食,勝妙堂舍,戲樂之處,一切皆勝,上上次第,乃至他化自在天中,色少勢力,身之形量,歌聲受樂,如是等事,一切皆勝,何以故,業果重故,心戒清淨,無垢染故,此夜摩天,如是天女,不可比類,一切具足,彼如是處,有二種過,謂無常欲,唯有少分微樂可說,若愚癡人,受持禁戒,悕望於有,作如是心,願我持戒,得生天中,為回彼心,我說無常,退及愛離,如是等過,何以故,若起少心悕望於有,一切善法,皆悉散失,一切有中,無處常者,下上傍廂,若常不動,不破壞者,無有是處,一切分別,無不分別,以此因緣,說彼天報,非可愛處。

爾時彼處諸天女等,圍繞如是始生天子,歌舞遊戲,種種娛樂,爾時天子本未曾見,心自思惟,此屬於誰,而來近我,隨彼天子心之所念,即心念時,以善業故,彼天女言,天為我主,何以不共我等語說,天是我夫,隨天所須,我為給使,令天受樂,時彼天子,既得聞已,作如是言,汝若屬我,今可來近在此林中,何以故,此之天處,是受樂地,生此天者,此處受樂,時彼天女,即抱天子,無量種種受快樂已,天女複起作如是言,我共天子在園林中,處處遊行,此園林中,多饒無量種種天眾,隨眼所見種種可愛種種諸鳥音聲可樂,多有種種流水河池,蓮花莊嚴,多有百千種種山峰,其峰高峻,種種七寶,多有光明,莊嚴山峰,種種山谷,處處嚴好,多有種種諸鳥音聲,在地處處,有池莊嚴,如是功德,悉皆具足,我共天子,俱行遊戲,受諸欲樂,爾時如是始生天子,從彼天女,聞是語已,語天女言,我隨汝意,皆如是作,如是說已,起彼坐處為受樂故,一切天女,共彼天子園林中行,種種音聲,天寶樂器,在手執持,共彼天子,遊行放逸。

爾時天子,共彼天女遊行放逸,複有其餘天子天女,共行遊戲合會相逢,時二天子,見則相愛迭共語說彼此天女,亦複如是,心迭相愛,一切和合,複向異林,如是林者,名戲樂林,彼林之量,三千由旬,彼林無量有百千億那由他數,諸天子眾,滿彼林中,如歡喜林曠野無異,如是具足種種功德,名戲樂林,天遊行處,種種具足,彼兩朋天,共見彼處,皆悉本來,未如是見,亦未曾聞,不可譬喻,見彼林已,生歡喜心,面眼目等,皆有喜狀,時始生天,及其天女,即語彼天,作如是言,此如是等,昔來未見。

如是說已,兩朋天子,兩朋天女,頭著天鬘,身塗栴檀,坐天堂殿,上升虛空,歌舞喜笑,迭共遊戲,相與共詣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如是上去,複有餘天,並其天女,手執蓮花,坐天之處,上升虛空,歌舞喜笑,迭共戲樂,相與共詣牟修樓陀夜摩天王,亦爾上去,複有餘天,能微細行,手執箜篌,能穿無量百千山過,行不障礙,共諸天女,歌舞嬉戲,亦複向彼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所住殿舍,心生歡喜,亦爾上去,複有餘天於虛空中,雨諸天花,共諸天女,歌舞嬉戲,亦複向彼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所住殿舍,亦爾上去,彼始生天,如是無量種種差別,無量遊戲皆悉具見,亦共同行,在天女前,如是而行彼無量天,皆以美語,共其言說。

爾時如是始生天子,遙見遠處,有勝光明,過百千日,自餘凡夫,眼不能觀,複聞彼處無量音聲,聲有四種,一者相應,二者真正,三者和合,四者平等,如是音聲,彼天聞已,心生歡喜,問天女言,今見彼處,勝妙可愛,有大光明,在於彼處,如是遙見彼處,如是勝上音聲,美妙平等和合歌聲,複有舞戲,云何如是,爾時天女,即便語彼始生天子,作如是言,夜摩天王,彼處受樂,多有無量百千天眾,複有無量諸天女眾,一切天眾之所讚歎,猶如兜率,寂靜天王,受天之樂。

爾時如是始生天子,既聞是語,則生第一稀有之心,如是念言,除寂靜王,如是受樂,更有何處,如是受樂,時彼如是始生天子,既思念已,語天女言,誰名寂靜,於何處住,我見此已,當往見之,時彼天女,聞其語已,心則思惟,作如是念,此始生故,不知更有大勢力故,作如是言,我見寂靜,時彼天女,複語之言,兜率陀天,在我之上,於我為勝,過百千倍,我之所有受用之樂,一切業果,皆悉殊勝,彼於此處,夜摩天王,威德勢力,及餘一切,種種皆勝,在我上住,一切凡天,皆不能往,非其境界,彼天一切,於我皆勝,若天具有福德之力,大神通力,則能往到,非一切天皆能到彼。


正法念處經卷第三十八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之十七(夜摩天之三)

爾時如是,始生天子,作如是念,彼天大樂,勝於此間夜摩天王,如是思惟,於須臾間,心動不定,于境界樂心生愛樂,複更深著,觀諸樂處,普于天眾何者何者受樂之事,一切皆見,次第安詳遊歷彼處,如是次近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所住之處,王於彼處,無量百千多億天眾圍繞受樂,多有無量諸天女眾,手執蓮花圍繞供養,彼天王色,不可比類,無與等色,威德光明,功德具足,彼王出勝,一切天眾所有光明,如日勝於一切星等眾星圍繞,夜摩天王,亦複如是,威德殊勝,在師子座,其座軟觸,非絲等成,純是妙寶稀有之色,形服莊嚴,威德具足,無量種聲歌樂之音,異異嬉戲,聞欲功德,勝心受樂,夜摩天中,如是境界,更無勝者,勝帝釋王所有功德,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有五十聚勝妙光明,從身而出,皆有焰起,彼帝釋王,於兩肩上,二處出光,彼光明聚,於此則劣,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六根門眾,以善業故,如是和合,于帝釋王所有功德,百倍為勝,如是勝故,不可比類,彼色如是,無可譬喻,樂及境界,亦如是勝,不可譬喻,彼王眷屬,下劣威德,猶勝帝釋,何況天王牟修樓陀,所有威德,內外清淨,彼既如是,云何可喻。

爾時如是始生天子,即于遙見牟修樓陀天王之時,色樂威德一切微劣,既見天王,觀自身已,如是思惟,我身于彼天王之身億百千倍,百千千倍,微劣不如以行第一勝善業故,得此天王牟修樓陀上妙之身,此有如是殊勝威德,何況所聞,名為寂靜,勝於此王,牟修樓陀,所有威德,皆悉具足,上上天業,次第勝勝,轉轉微妙,如是少時,心思惟已,而複專聽歌等音聲,爾時如是始生天子,更複前進,安詳徐詣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所住之處,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周匝,多有勝妙身色,第一莊嚴,容貌端正,殊勝威德,好身妙音,七千天女,近身歌舞喜笑遊行,自餘天女小遠身者,不可計數,嬉戲娛樂,皆飲天酒,彼此共迭意念同心,彼諸天女,各得天王牟修樓陀,共受欲樂,心作是知,王唯愛我,更不愛餘,于我得樂,不于餘女,唯我欲勝,餘則不爾,夜摩天欲,口說則成,身不交合,彼諸天女,皆有是意,一一皆謂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唯獨愛之。

爾時如是始生天子,更複前近牟修樓陀夜摩天王,見有無量百千天眾之所圍繞,有無量種具足勝妙功德舌語,調伏天眾,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於一切天,若舊生者,若始生者,皆悉普識,牟修樓陀,見始生天,眼則不轉,自餘舊天,即便語彼,始生天子,作如是言,大王今者,如是看汝,何以不跪。

爾時如是始生天子,聞已即跪,爾時天王牟修樓陀,見其跪已,告言大仙,汝今始生夜摩天地,汝今可在夜摩天地第一樂處,于中受樂,汝以修行三種善業,得生此處,汝今善來,自善業故,此中受樂,於此天處,久住多時,勿放逸行,牟修樓陀夜摩天王,為始生天,而說偈言。

始初生天子  若愛此生樂
彼不及退苦  十六分中一
味少怖畏多  常誑惑丈夫
如乾闥婆城  欲樂味亦爾
此欲極為惡  能破壞眾生
是故有智者  心常不信欲

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如是教彼始生天子,始生天子,如是啟白,牟修樓陀夜摩天王,而作是言,實爾,天王,我初不知此天之中有如是過,不知天中,云何法行如他餘天之所行作,我如是作,我自不知,爾時天王牟修樓陀,複說偈言。

若至死到時  更無餘同伴
死後異處去  無有共行者
眾生心種種  若干心性欲
如是異異業  造作生死縛
乃至即生時  必定已屬死
種種癡覆心  於此不知怖
若退時已到  能破第一有
彼癡心不覺  死苦之可畏
歡喜生放逸  數數受生死
癡者不覺知  境界能誑天
境界蛇能齧  境界愛生癡
天常不覺知  退時大怖畏
生苦最為大  退無如是苦
如是大生苦  唯天中成就
業風之所吹  輪轉受大苦
丈夫死所將  心誑不自在
非父亦非母  非知識非親
若死時既至  無有同伴者
本性如是誑  一切無伴侶
唯意如是惡  各各迭相誑
非餘亦非親  而能為救者
死時既到已  親亦如非親
汝若見非親  亦受大快樂
死王力自在  公奪大樂去
境界令心迷  常為欲所使
雖未覺苦惱  必定得不疑

牟修樓陀夜摩天王,以如是等真實之法,教彼如是始生天子,時彼天子,既得聞已,心生厭離,於須臾間,還複歌舞戲樂喜笑,更複染著,一切世間愚癡凡夫,心無常故,心不定故,以樂力勝覆其心故,為愛使故,心百倍動,以此因緣,天放逸行,以如是故,乃至少法,不住心中。

爾時如是始生天子,于彼天王牟修樓陀堂殿之所,種種戲樂,共自眷屬,如是歌舞,種種嬉戲,五欲功德,皆悉具有,境界受樂,和集還去,著來時道,到自所止,雲處遊行,本所住處,既還到已,複共餘天,種種受樂,嬉戲遊行,向名廣殿,彼殿可愛,今具足說,內有二十那由他舍,有種種色,異異形相,寶光明集,多有天眾,諸天女眾,如是妙殿,隨天所念,一切皆得,如彼天子心之所念,一切皆得,如是之色,如是形相,園林花池,多有無量百千鳥眾,以為莊嚴,七寶山峰,彼殿如是,天善業故,若天憶念欲遊行時,殿並園林,蓮花河池,種種天樹,飛行虛空,如鳥無異,若天憶念,此殿動去,我則受樂,即于念時飛行而去,若天憶念,起如是心,隨我所須,飲食具足,則有河流,皆是天食,無量種種,皆悉具足,隨念而有,色香味具,滿河流出,以彼天子本善業故,若不善業,無此境界。

又複此天,生如是念,我此殿內轉更寬博,廣百由旬,即于念時,多有無量種種可愛諸流水河,妙蓮花池,並諸澗穀,具足房舍,種種園林,妙蓮花等,皆悉具足,如是寬博,彼天見已,轉更歡喜,生如是心,我於此處,遊行戲樂,我心歡喜,更共餘天此中受樂,複令餘天於此殿中共我戲樂,若夜摩王天眾來此,我共受樂,即彼天子,心生念時,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所有天眾,向其殿內,而共遊戲,即于念時,彼天發行,有乘鵝者,乘孔雀者,複有乘於他養鳥者,有乘花者,有乘鴨者,複有異天乘鴛鴦者,複有乘於命命鳥者,有乘樹者,如是異異種種乘來,勝歡喜心,樂音遊戲複共種種形服莊嚴,諸天女等,喜笑歌舞,蓮花妙鬘,角絡其體,受第一樂,勝歡喜心,天女讚歎,乘空而行,向天遊戲殿舍之中,既行到已,彼此迭共種種受樂,如是遊戲放逸行故,其心不定,牟修樓陀夜摩天王,見其放逸,而觀察之,如放逸天,放逸行觀,生如是心,我於今者,以何方便而能利益安樂如是放逸之天,爾時天王牟修樓陀,複微細意,深思惟曰,今令餘天須陀洹者,共我相隨,籌量語論,如彼地處,云云遊行地處之中,種種受樂,行於放逸,云何善法,攝取彼天,自他利益,彼此皆作,令我及彼皆離過罪,我為善友,令彼利益,說法利他,是善知識,若教惡業,則是怨家,能令和集地獄惡業,爾時天王牟修樓陀,共須陀洹,既籌量已,自神通力化作妙殿,共升彼殿,而向彼去,第一河池,流水具足,園林諸樹,皆悉備有,無量種種,皆悉可愛,有如是等勝妙之事,共向彼處云云遊行地處之殿,則為下劣,百倍不如,千倍不如,何以故,善業力故,夜摩天中,一切諸天,所有善業,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善業最勝,善業勝者,神通亦勝,以此因緣,其殿則勝,有妙光明,勝於一切夜摩諸天所有殿舍,譬如日殿,一切餘殿,不及少分,如是彼殿,最為殊勝,餘天之殿,不及少分,彼如是殿,自分功德,皆悉具足,行虛空中,向彼地處云云遊行受樂地處,須陀洹天,相隨共往,以須陀洹聖人之天少放逸行故,與相隨向彼地處。

爾時彼處放逸行天,既見天王牟修樓陀,生敬重心,速爾前進,一切皆向牟修樓陀夜摩天王,相與奉迎,或百或千,百百千千,如是一切奉迎天王,爾時天王牟修樓陀,既到彼殿,即作神通,變化力故,令彼迎天,忽爾之中,各不相見,唯見自身,獨近天王,於其樂音,一切不聞,種種妙色,皆悉不見,以王神通故,令使爾彼天,各各有如是心,唯我在此,自餘諸天為何所在,恒常共我坐此殿中,今何處去,一切不見,如是念已,彼天各各前向天王牟修樓陀,唯見天王及須陀洹,不見餘者,彼一切天,各各皆生稀有之心,心生怖畏,皆白天王牟修樓陀,作如是言,我此殿中,共住諸天,不知今者向何處去,爾時天王牟修樓陀,告彼天言,如是等天,一切放逸,行放逸行,以業盡故,退墮地獄餓鬼畜生,或生人中,若放逸天,行放逸行,放逸所壞,為境界愛之所破壞,心樂五欲諸功德故,於境界火,心念分別而自焰然,從自心燧生此熾火,業風所吹,名廣殿中心未厭足,為五焰火所燒然已,複為地獄大火所燒,受種種苦,自心所誑,身壞命終,生地獄中,此放逸過,一切過中,最為勝上,何以故,為放逸過所破壞者,散失一切諸善法故,彼如是天,自心自誑,如是癡天,後時心悔,爾時彼處一切諸天,既于天王牟修樓陀,如是聞已,一一心中,皆生厭離,皆生怖畏,各白天王牟修樓陀,而作是言,天主大王,云何如是一念之頃,一切天退,此未曾有,一切諸天,於一念頃,如是皆退,云云遊行地處盡空,此為甚苦,以何方便,令我不退,不受苦惱不愛別離令我不受別離之苦令我不墮地獄餓鬼畜生等中,爾時天王牟修樓陀,即為彼天,而說偈言。

行放逸道者  則不見賢善
猶如鑽冰者  火則不可得
離因則無果  無因果叵得
放逸求功德  究竟不可獲
放逸破壞生  如是轉行天
彼癡失善業  墮於惡道處
若有是癡心  於愛欲受樂
後得衰惱已  其心則生悔
欲火所燒者  為境界所誑
不得寂靜道  一切上樂處
若世間欲樂  若愛所生樂
不及一內樂  十六分之一
猗生為第一  白法離生死
愛盡第一樂  畢竟不退樂
不怖畏知足  此修者不求
如是禪定樂  更無樂可比
若不為愛縛  疑所不壞者
彼則渡有海  常受一切樂
若心住欲者  彼則不受樂
是一切苦器  入於地獄處
常為業罥縛  之所牽挽者
一切無能救  令脫此苦者
所見去來法  由業有生死
去來皆如是  業因之所得
愚癡故貪欲  乃至終退時
受生死大苦  而不能覺知
以愚癡覆故  受樂不厭足
以不知足故  如是常破壞
非初非中後  非今非後世
常修習欲者  無明故流轉
以善業盡故  於此處必退
食放逸毒者  癡故不覺知
此身念念變  以癡故不覺
于後欲退時  乃覺知苦惱
若於苦怖畏  及怖畏死者
應念于正法  如是必得樂

爾時彼天,既聞天王牟修樓陀如是說已,於放逸行,少時心離,複白天王牟修樓陀,而作是言,天主大王,此一切天,皆悉不見,豈一念間,皆破壞耶,一切失耶,願王實說,爾時天王牟修樓陀,即告之言,如來善業,還如是去,以業盡故,一切業,法決定如是,一切眾生,迭相別離,心生懊惱,老病死等,如是三種,有相對法,命少無病,若何丈夫,或人或天,心不放逸,不放逸行,彼於如是三種可畏,則能覺知,如此三種命少無病,以放逸故,能令皆失,一切諸天,畢竟如是,死未來間,勤行精進,作諸方便,三種精進,謂施戒智,此三能除此三大畏,無量分別,常隨逐行,暫時不離,若不畏者,彼則於後臨欲死時,口面破壞,眼目轉動,諸根乾燥,一切諸親,兄弟妻子眷屬皆舍,爾時則為退愛別離火之所燒,極大苦死,彼一切天,于一切時,無量分別,五欲現前,歌舞戲笑,歡喜遊行,于園林中,如是受樂,放逸境界,如見善友,知識之面,不覺其果,彼于後時,悔火所燒,我身云何不作善業,何不佈施,何不持戒,何不修智,如是三種,我何不作,由放逸故,我於今者孤獨而死舍離諸親及兄弟等,為死所攝,如是將去,離此世間第一愛處,無量境界受樂之處,如是後時,心生悔惱,乃至如是能破壞天,大力死王未來之間,汝等畢竟莫行放逸,舍放逸故,必得安隱,于彼死時,不為悔火之所燒然,如此之道第一安隱,凡諸一切衰惱之者,于施戒智,樂修多作,彼時依此蒙救得脫,是依是救,是大力伴,若死至時,必定不免,必能破壞彼來至時,不可禁制,不可免離,能奪一切眾生之命,如是惡死,何不方便,精進勤修,令使不來,一切放逸惡未至時,甚為賢善,如大毒火,放逸亦爾,汝等諸天,是放逸使,又複諸天,皆屬放逸,彼放逸怨,隨逐不舍,于園林中山峰之上,遊戲而行一切諸法,皆悉無常,而謂是常,生如是心,我常共彼諸天女眾,相隨受樂,如是天女,常少不老,我此天女常共相隨,終不能別如是常為諸境界樂之所誑惑,第一大力,能為破壞,死王既至,非諸天女能遮能救,彼思量心,亦不能救,常不別心,亦不能救,彼所思惟,一切皆空,一切無常,不堅不牢,既為放逸所破壞已,生於地獄餓鬼畜生,為癡所壞,致此大苦,又複彼天,于無始時輪轉生退,數數懊惱,常被誑惑,愚癡不覺。

爾時天主牟修樓陀,法相應語,義相應語,如是說已,若彼處天有智慧者,則於彼語,猶如甘露,無垢清淨,攝取在心,舍離放逸,於欲深厭,彼天如是心正念已,即向天王牟修樓陀,而說偈言。

若利益及實  如相應不異
天作如是語  是利益之因
能攝心寂靜  如是者得樂
從樂至樂處  必得樂不疑
若於此顛倒  放逸破壞天
如是癡心者  必當墮地獄

如是天子,既向天王,如是說已,生厭離心彼諸天子,又複重爾問天王言,我今有疑,此殿舍中,一切天眾,為何處去,爾時天王牟修樓陀,見其調伏,心生厭離,已舍放逸,即攝神通,彼諸天眾,迭互相見,既相見已,彼此迭共生歡喜心,彼諸天眾,心歡喜已,牟修樓陀夜摩天王,而告之言,汝等各各迭相見障,向來乃是我神通力所障礙故,而令汝等互不相見,汝於今者還複迭共相見如本,彼能破壞,大力死王,若來至者,百千億劫,永不相見,令汝等退,生在地獄餓鬼畜生,更不可得,如是相見,是故應念,不行放逸,勿起異心,常當攝意,勿樂境界,爾時多天,如是聞已,極生厭離,心厭離故,得須陀洹,爾時天王牟修樓陀,如是知已甚大歡喜,生如是心,我於今者,所作已辦,自意滿足,舍離此處,向嬉戲處,雲處遊行諸天眾等,第一善心,若有已得須陀洹者,不放逸行,若不得者,其心則輕,猶行放逸,樂放逸行,樂放逸樂,如是園林,流水河池,山峰澗穀,共諸天女,受種種樂,不慮死畏,乃至彼處,受樂遊戲,歌舞喜笑,可愛善業,和集皆盡,善業盡已,于所應作,悉皆不作,複墮地獄餓鬼畜生,若有餘業,生於人中,常一切時,第一喜樂,第一端正,第一財物,具足而有,一切人愛,本性心喜,隨順法行,嬉戲歌舞,而受諸樂,樂行寺舍,有蓮華處,流水河池,若王大臣,王等富者,一切知識,皆共善友,諸親兄弟,心皆愛樂,常不妄語,心常正直,一切善人,常樂共行,不壞威儀,無量功德,皆悉具足,如是彼人,身聚具足,如是得身,以餘業故,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夜摩天所有地處,彼見聞知,彼夜摩天,複有地處,名為積負,眾生何業生彼地處,彼見聞知,若善丈夫,常畏業果,心性正直,正見不邪,修行正業,舍惡知識,常一切時念佛法僧,微少惡業,深生怖畏,不殺盜淫,乃至道行,若見婦女,若歌若舞,莊嚴具聲,聞已不著,心不愛念,心善觀察,無不善心,亦不喜樂,見其過已,心不分別,彼若如是不起邪行,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夜摩天中積負地處,此善業人,生彼處已,受樂不斷,恒常成就,自身光明,五欲境界,受於快樂,彼處有山,名聚積崖,七寶諸樹,以為莊嚴,滿彼山中,無量百千種種鳥眾,鳥有無量種種妙色,莊嚴彼山,在彼山處出種種聲,行種種處,見則可愛,多有無量種種妙色,種種處行,無量形相,滿彼山中,又複更有流水河池,種種蓮花諸澗穀中,多有種種名憶念樹,以為莊嚴,交枝為舍,種種花果,皆悉具足,其山之量,三百由旬,諸天子眾,諸天女眾,處處多饒,普彼山中,皆可愛樂,第一天眾所住之處,如是山中分分地處,彼處一切善分分處,七楞七廂,皆有園林種種間雜,彼善分處,有七種寶,彼七種寶,各為一廂。

一廂青寶,光明遍至六萬由旬,如是光明,一切虛空,普遍青色,若天憶念欲上山時,天自普身,以種種寶間錯莊嚴,在彼如是聚積崖山,行於如是青寶之廂,乘空而去,自身種種莊嚴諸寶,無有色光,與山同色,皆作青色,及青光明,與山平等,青色青光,皆悉第一,聚積崖山,一廂如是青寶之色,又複如是,聚積崖山第二廂,處皆是頗梨,若天種種莊嚴其身,種種間錯,行於彼廂,乘空而去舉身種種莊嚴諸寶,無有光色,與山同色,謂頗梨色,光明亦爾,與山平等彼天身光,如入水池。

又複如是聚積崖山第三廂處,悉皆是銀,色及光明,所遍至處,五百由旬,第一白光,見者甚樂,若何者天,行於彼廂,乘空而去,其身種種莊嚴之色,皆同白色,以彼山廂光明力故。

又複如是,聚積崖山第四廂處一切皆是閻浮那提真金為體,光色如日彼廂光明,其焰圓輪,滿千由旬,若何者天行於彼廂,乘空而去,身亦同色又複如是,聚積崖山,第五廂處,皆缽頭摩,真寶之色,一切普赤,光明遍至,一千由旬,若何者天,行於彼廂乘空而去,身同赤色,彼天若著赤寶莊嚴,本赤色滅,百倍更赤,以彼寶廂,光明力故。

又複如是,聚積崖山第六廂處,皆是金剛真寶之色,其光遍至五千由旬,楞間色出,如天虹色,若何者天,行於彼廂乘空而去,身亦同色,以是彼山,光明力故。

又複如是,聚積崖山第七廂處,皆是七寶種種雜色,光明遍至,百千由旬,若何者天,行於彼廂,乘空而去,隨天之身,諸莊嚴色,皆悉更勝,隨種種衣,其色轉勝。

如是勝妙聚積崖山,威德普勝,若須彌樓妙寶山王,而欲比此聚積崖山光明可愛,妙寶光明,百倍不及,千倍不及,至百千倍亦所不及,彼勝妙山,如是威德,何以故,善業勝故,彼山光明,亦如是勝,彼夜摩天,淨戒勝故,善業勝故,以是勝因,是故彼山普勝可愛,又複彼山,普真珠網,周匝遍覆,第一善淨,第一光明,一切天見,皆得利益,彼真珠網,如是覆山,甚為端嚴,有大光明,彼有大城,名如意念,真珠瓔珞,莊嚴殊妙,如是光明,甚為廣博,多有無量種種諸鳥,名雜瓔珞,住彼網中,若天放逸行放逸時,彼鳥說偈教誡之言。

種種業因故  今生此天身
得天不知法  後則心生悔
此園林可樂  枝枸欄莊嚴
身生此處者  一切是善果
何人作何業  作業作善業
彼彼如是成  果亦如是得
汝等天現見  下中上等樂
何人如業行  彼彼如是果
癡種種莊嚴  隨逐癡行人
彼為癡所迷  不見大怖畏
若癡放逸者  不作自利益
喜樂種種欲  悕求種種果
天為癡覆故  不造作諸業
若天愛雜果  彼天不持戒
譬如舍離燈  欲唯取光明
彼天亦如是  離因異求果
若以因求果  彼則常受樂
無子果叵得  無燈豈有光
無戒則無天  離智無解脫
若得解脫者  則無所悕望
若離欲愛者  慧則非我所
若業所得樂  一切是垢濁
若得盡滅樂  一切不垢濁
不得盡滅樂  垢濁則不疑
彼複經百劫  境界不知足
愛境界樂故  于樂不知足
若常近於欲  數數更增長
彼增長如毒  後時與苦惱
欲能為破壞  恒常是退因
若不能舍欲  彼天甚懈怠
若知功德過  此是智慧相
不知功德過  則為愚癡相
若知功德相  過亦如是知
真知功德過  恒常不離樂
善人知此欲  境界過功德
天云何舍智  受行樂境界

彼如是鳥,真珠網中,利益天故,已說此偈,又複彼山普光明輪之所圍繞山,上種種諸寶輪旋而纏繞之,種種光明,如閻浮提虹色相似,若諸天等,見彼輪旋,心生歡喜,則有輪旋繞身而生,彼一切天見一一廂,生稀有心,有無量寶莊嚴天身此一一廂遊戲受樂,以修種種勝善業故,如是受樂。

又彼山中所有諸殿,有四園林,如須彌樓,何等為四,一名端正莊嚴二名峰林,三名甘露端嚴,四名種雜,此等名為四種園林流水河池,妙蓮花等,種種澗穀,有種種鳥,音聲微妙,諸樹花敷,樹鳥音聲,皆悉可愛,枸欄重樓,種種堂殿,行行相應有山名為一切佈施,稀有殊勝,到彼山已,次到彼林,如彼雲處遊行地處,如是天子,共天女眾,受天五欲功德之樂,而彼樹林,第一可愛,彼中一林,皆是閻浮那提金寶,其葉皆是毗琉璃寶,妙蓮花寶車磲色花。

複次第二林,是白銀林,真金色葉,彼林之花,有無量種第一善香,熏百由旬,彼天嗅之,既嗅香已,勝歡喜心,彼第三林,是毗琉璃,其葉是銀,其花則有種種雜色,有種種香,彼第四林,名種雜林,無量雜色,無量河池,有妙蓮花,種種諸鳥,種種音聲,百千功德,具足而有,于彼林中種種音聲,如彼第二三十三天帝釋之王,如是彼處,須夜摩天,光明威力,功德具足,多有無量諸善業者,於彼山中,多有無量百千天眾之所圍繞,而受快樂,種種境界,功德具足,彼須夜摩大福德天,第一神通,第一光明,第一勢力,自業所化,五欲功德,皆悉具足,五欲境界,皆悉可愛,六根受樂,彼處如是,須夜摩天,彼天中勝,以善業故,彼山如是,具足可愛,彼中有鳥,名一切時常歡喜鳥,彼鳥如是,自業口語,悕望相應,而說偈言。

非智慧心念  亦複非悕望
唯業能與樂  樂由作業得
勝中複勝勝  可愛中可愛
持戒善果報  從丈夫作得
境界門搖動  如曲河下流
若能調禦心  彼天是樂器
自作福德業  自身而修行
或受苦受樂  自身如是受
造作惡業者  自身則如怨
身善如善友  如是身自行
如河流之速  身轉變亦爾
是故應作福  無垢淨持戒
若意樂不善  常喜境界樂
猶如大闇處  作不饒益行
喜樂境界動  常隨順欲行
有此非法意  彼則受苦惱
諸苦是魔業  法樂普周遍
如是苦樂相  智者如是知
若心求樂者  隨順正法行
若有悕望苦  彼心行非法
非因不得樂  種種苦皆然
苦樂因差別  爾知自利行
若無量分別  則有無量種
彼一切業果  如是得生死
若不愛樂法  一生身空過
法能將到天  行法者得樂
若法救護者  此如是善足
離法者非善  必定入地獄
好人寧身死  而不行非法
若舍離法者  生死常轉行
離於法眼者  為癡覆於心
樂虛妄無利  如病眼看樂
法芽意如田  無心則不生
若持戒意鈍  專行於非法
依非法道已  不善使令行
久轉行生死  為心所疲惓
此心念念中  無量種轉行
其體甚輕動  如幻乾闥婆
彼心有系縛  謂智慧持戒
不縛有大力  無量種種轉
境界欲樂多  為愛使令行
是故誑惑天  令行放逸行
不覺知終退  命終必破壞
一切無常動  盡時必失樂
一切天上樂  癡天不覺知
癡愛放逸行  如是喜樂樂
天眾愚癡故  常輪轉生死
先無後時有  已有後還無
天當必定退  世間法如是
唯有智慧者  不著世間樂

如是彼鳥,行彼山中,作如是說,與種種法,和合相應,若天先曾已于多世行善業來,聞彼鳥語,心念攝受,若未多世,一兩世來行善法者,雖聞鳥語,乃至一句而不覺知,是故應當勤行精進,常作利益,修行智明,除此已外,無如是救,無如是藥,此智能遮一切惡道,乃是第一樂之種子,智者,應當心樂正法,正念思惟,而修心意,若修意者,是則具有如是功德,和合相應,次第乃至到於涅槃,若天聞彼鳥音聲已,於須臾間暫息放逸。

又複彼天,于山園林無量眾寶,光明峰上,彼天山中,五欲功德,種種和集,嬉戲遊行,多種受樂,乃至可愛,善業和集,一切盡已,彼處複退,如業而行,生於地獄餓鬼畜生,有生人中,彼於一生,常受快樂,身得自在,不屬於他,第一大富,心常愛智,第一勝色,端正具足,為一切人之所樂見,為一切人之所敬重,生於可愛富樂國土,或在城內,或多人處,親舊兄弟之所供養,若王大臣,其心正直,隨順法行,正見不邪,彼餘業故。



正法念處經卷第三十九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之十八(夜摩天之四)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夜摩天所有地處,彼見聞知,夜摩天中,複有地處,名為積負,眾生何業生彼地處,彼見聞知,若行善業,精勤持戒,常不惱他,持戒和合,成就不缺,不孔不穿,堅固不壞,能閉一切惡道之門,清涼一切惡道熱惱,能作歸依,猶如父母,于未來世,隨順而行三種功德,具足相應,何等三種,所謂不殺,不盜不淫,不殺不盜,如前所說,不邪行者,若行道邊,若四出巷,巷巷而行,或乞食行,或時餘行,若見婦女種種歌舞莊嚴音聲,不生愛念,心不願樂,見他所作,心不隨喜,慶他作善,教他懺悔,說其過失,言此婦女第一過因,所謂邪行,以此因緣,能令眾生墮於地獄,如是持戒,梵行清淨,身壞命終,生夜摩天積負地處,既生彼已,善業力故,于中受樂,謂積負山五百由旬,滿中諸鳥,音聲可愛,跋求之聲,山中甚饒,普彼山中,音聲可愛,然彼天子初生之時,七寶樹下,如是而生,如閻浮提睡眠之人,他人拍手,聞聲覺者,彼天如是,聞鳥音聲,可愛故覺,彼天之身,所有光明,勝於秋時山頭出日,所有光明,彼日光明,則為不如少分相似天光明勝,而彼天子,忽然覺已,善業力故,令使彼鳥,為說善業相應偈言。

離筋罥所縛  屎尿唾等處
如是婦人身  故來生此中
閃誑曲不直  見男心歡喜
心迷不定住  汝不識故來
不實語誑他  莊嚴令人樂
彼巧誑婦女  善能誑男子
婦女猶如蜂  樂種種花中
種種男子處  如是生愛樂
如蜂嗽花已  然後異處去
婦女亦如是  嗽男異處行
得物如賢善  常嗔不可調
誑惑男子已  複行於異處
以誑幻器仗  如惡毒不異
此婦女殺男  能作不利益
猶如風空火  不可執持取
種種多方便  婦女不可護
不利益病死  作不善業等
女第一因緣  能壞涅槃行
若在種種處  隘迮怖畏處
世間男得苦  皆因于婦女
非少非中年  非未老寂靜
婦女性心動  如日之光明
婦女非常友  如燈焰不停
彼則是常怨  猶如畫石文
唯親近富者  無物則厭人
有物婦女近  無物婦女舍
與物與供養  作種種功德
其心如火焰  而不可秉執
男如是隨順  如心之所欲
彼如是婦女  恒常誑男子
如蛇花所覆  如灰土覆火
色如是覆心  婦女亦如是
猶如見毒樹  悅眼而不善
婦女如毒花  智者應舍離
悕望見婦女  複樂於境界
彼恒不得樂  非此世他世
若普樂放逸  懈怠動諂誑
近惡友貪食  彼則不見賢
精勤大力勇  福德舍婦女
恭敬信因果  此人自得善
諸過網婦女  在於世間行
若能離婦女  則生夜摩天

如是彼天,聞彼鳥聲,如夢所聞,無量種種勝妙功德,皆悉具足,說如是偈,能作兩朋利益善事,始生天子,如是聞聲,如是聞已,因緣生智,彼智能念何處生來,善持三種,可愛戒來,憶念來處,既憶念已,而說偈言。

持戒來生此  婦女不可舍
勇者離婦女  則到涅槃城
非火亦非刀  非火刀非鋸
能割婦女縛  更無異方便
我本已常舍  勤心毀厭來
舍故得此樂  夜摩天勝處
異此樂之外  更複有大樂
當得不退處  必到於涅槃

爾時如是始生天子,既聞鳥語,見鳥色已,心生歡喜,觀彼天處,見積負山,多有無量百千諸樹光明圍繞,複見流水,百千莊嚴聞天鳥眾,種種音聲,彼鳥則有種種寶翅,多有妙池,種種蓮花而為莊嚴,蜂眾如煙,如是群出,莊嚴端正,如是諸事,本皆未見,無異相似,夜摩天處,如是觀已,如所見聞,如是歡喜,既歡喜已,從樹下起,如是起已觀察自身,觀自身已,自身所有威德光明,種種無量,見身威德諸光明已,即生色慢,次複更生第二慢心,謂如是念,我更無比,隨所憶念,一切皆得,此第二慢,次複更生,餘五慢心,所謂五根,著五境界,生如是等七種慢故,令心破壞,本所作法,不得相續,一切不念,以心動故,多放逸故,彼心放逸,而行放逸,五境界罥,系縛愛頸,即便上彼積負山上,為受樂故,彼山三地,所謂下地中地上地,彼下地中,有五園林,一名香漂,二名焰勝,三名光明,四名常樂,五名高聚,彼香漂林,若有物生,一切香勝,彼香普熏五千由旬,彼焰勝林,無量種焰,諸色光明,一切皆勝過百千日所有光明,彼光明林,天身光明,在其中行五欲功德,皆悉具足,彼常樂林,流水河池,無量百千天香味色,皆悉具足,彼高聚林,第一高峰,七寶光明,如是已說下地園林,第二中地,百千曠野,無量七寶,蓮花水池,無量百千眾鳥可愛,種種異聲,觸味色香,甚可愛樂,清淨無垢,滿彼地中,第三上地,山頂之巔,彼處有城,百由旬量,諸天滿中,城名寶林,有種種河,河中水流,滿中飲食,多有天樹妙蓮花池,樹有花果,無量百千具足莊嚴,多有歡喜諸天女眾,無量百千,滿彼城中須夜摩天牟修樓陀往到彼城,於彼城中,五欲功德,受天快樂,可愛聲味,色香和合,增長愛火,如是彼天,積負山上,種種受樂,遊行嬉戲,種種境界,種種受樂,因果差別,爾時如是始生天子,以心悕望境界樂故,向彼山上,獨一無侶,有一舊天,既見如是始生天子,心生歡喜,即前近之,語餘舊天,作如是言,此天子者,是始生天,餘舊天言,天今云何知其始生,時彼大天,答餘天言,此始生天,有五種相,所謂一者光明覆身,身無衣服,心作是念,勿令他天見我裸露,即于念時,他見有衣而實無衣,此是初相,始生天子,又複更有第二之相,所謂見物生稀有心,于園林等未曾見來,見則遍看,此第二相,始生天子,又複更有第三之相,謂見天女,弱顏羞慚,心生疑慮,未敢正看,此第三相,始生天子,又複更有第四之相,若見餘天,雖前近之,心生疑慮,意志不定,此第四相,始生天子,又複更有第五之相,欲升虛空,心生怖畏,設飛不高,安詳不速,去則不遠,近地而遊,或傍城壁,或依附城,此第五相,始生天子,具有此相,我共汝等,相與往詣始生天子,彼時天眾,圍繞大天一切皆詣始生天子,到已語言,大仙當知,我等諸天,見汝始生,相與共來,以善業故,善修學戒,不毀不缺,不孔不穿,離垢清淨汝得生此,如是語說,為始生天,如是說已,為放逸故,次上彼山,飛空而去,在虛空中,種種樂音,心生歡喜,迭共受樂,彼時如是始生天子,既如是見,即便思念,我今獨自步行而去,上積負山,既思念已,即爾步行,入彼山所,見有大眾,諸天女等,無量衣服莊嚴其身,有無量種樂聲而歌,彼諸天女,見始生天各各歡喜,競共前走,向始生天,既見其眼,生稀有心,而觀察之,複生是心,我應供養,應為其婦,複更近之,以本未見,初始見之,生稀有心,白天子言,我於今者樂見天子,為天子來天子今者,自業果故,共我受樂,于園林中,有種種林,種種林中,有種種山,高峰澗穀,複有種種異異天處,七寶莊嚴,光明圍繞,諸樹花果,遍滿山中,處處皆有樹枝堂舍,彼堂舍中,多有種種歌樂音聲,其地處色,如火洋金,如是妙色地處受樂,複有異處,流水河池,種種蓮花莊嚴其處,又虛空中,有百千堂,種種莊嚴,第一可愛,我共天子,在如是處受諸快樂,爾時如是始生天子,本善業力,語彼天女作如是言,我今如是共汝受樂,此天地處,一切欲樂,不可厭足,爾時彼處諸天女眾,共向異林,名雜殿林,于彼林中,種種樂聲聞彼樂音,心生歡喜善業成就,受樂果報,彼林具足妙色境界,甚可愛樂,如是無量可愛之味,種種勝味,如是無量可愛之香,如是無量可愛之觸,其地柔軟,故有此觸,非縷所成,種種天衣,其觸軟滑,如是種種,皆甚可愛,有種種鳥妙好音聲,種種歌音,甚可愛樂,無量種聲受如是等五境界樂,共諸天女,種種莊嚴美妙之者,以無量種受諸快樂。

爾時彼林,有如是等功德具足,無量天眾,諸天女眾,滿彼林中,彼天見已,則生第一稀有之心,見種種已,處處遍行,于彼處處園林之中,皆是車磲及青寶等,莊嚴地處,複有綠地,鳥在中行,鳥有種種七寶之色,間錯其身,彼鳥迭互遨戲受樂,出跋求聲,共彼雌鳥,在其綠地,如是而見,綠地見已,複于水中,見種種鳥,多有鴛鴦諸鵝鴨等,種種異色間錯莊嚴彼鳥普有,第一音聲,如是見已,複見天子,共諸天女,在園林中,彼園樹林,有六時花,一時俱生,彼樹各各爭出勝花,彼樹光明,或攝或放,如眼開合,彼諸天子,諸天女眾,見已歡喜,複見異處,有青林行,種種雜色,見已心動,心既動故種種欲樂,上看虛空,見有無量百千天女,滿虛空中,第一衣服而自莊嚴,遍滿虛空,種種間雜,譬如壁上種種畫色,或在絹上,或[疊*毛]等上,種種異見,歌舞喜笑,種種遊戲,彼天見已,心則轉動,種種分別,空中見已,而複回面,即時見有蓮花池林,種種蓮花,滿彼池中,種種形相,種種妙色謂青黃赤,有種種鳥,在彼池中,彼天如是既觀察已生歡喜心,爾時天眾,一切處見,間無空處,遍滿虛空,無處不有鳥及天眾,亦遍水中,亦遍虛空,間無空處如微塵許,以于往時修善業力,如是見已,而說偈言。

此見之大海  不可得滿足
舌愛味亦爾  無有滿足時
鼻貪嗅諸香  如見不可滿
身著於善觸  不知足亦然
耳貪著妙聲  亦不曾知足
意念種種法  一切不可滿
六境界中動  離知足光明
患渴常行轉  欲地無量種
不知厭足天  猶如火投薪
若不知厭足  自體無處住
如是六火惡  起念風所吹
此常燒世間  癡者不曾覺
此放逸者地  非修行法道
放逸今破我  入受樂境界

如是彼天,念本善業,憶念業故,說偈已竟,法爾更複染著境界,多有愛聲,觸味香色,無量種種功德相應,念念增長,既增長已,共天女眾,處處遊行,五欲功德,有無量種,無量分別,種種受樂,複共天女,異處園林,山谷之中,多有無量百千眾鳥,出妙音聲,七寶莊嚴甚可愛樂,到異天處欲共彼處,諸餘天眾,諸天女眾,同受樂故,到彼處已,彼此迭互,美聲相問,如是語說,如是一心,迭共遨戲,遊行受樂,若餘劣天,有萬天女而圍繞之,常受欲樂未知厭足,而彼天女常樂遊戲,亦能以欲複供無量百千諸天,如是天女,愛樂欲樂,以何因緣,彼天之中,多女少男,此有因緣,天世間中,欲染強勝,癡則為中,若生彼天,住中有時,已見彼處天女具足,既見彼已,欲心增長,著彼天女,即便回心,取天女身,彼中有者,悕望樂故,以心取故,即便受彼天女之身,以此因緣,于諸天中,天女則多,男天則少,如是有天一萬天女,複有餘天二萬天女複有餘天三萬天女,複有餘天四萬天女,複有餘天五萬天女,複有餘天六萬天女,如是次第,乃至百千萬天女者,或有強者,天女如是多少差別。

彼依地天行欲之法,如人不異,四天王欲,如此人中男女二身迭互交合,迭相觸逼,無有不淨,三十三天行欲之時,彼此相抱,根不相觸,夜摩諸天,行欲之時,語笑則成,兜率陀天,相視成欲,彼化樂天,語說聞聲,聞香成欲迭遠處者,若聞其香,若聞語聲,欲則究竟,具足成就如是他化,自在諸天,與化樂天一法不異,若一天子,一切天女之所愛念,大生敬重,心不疲惓,亦無病患,離肉骨蟲,汙等皆離,天天之中,有增上力和合相應,彼一切時,力常不壞,勢力光明,皆悉具足,以是因緣,唯一天子,共多天女,無量百千極相愛樂,常行欲事,彼天之心,不守一女,于一切女心皆樂見,隨意所行,一切天女,又複如是第一欲染,迭共受樂,不相妨礙,如心憶念,如是受樂,又複彼天,共彼天女,如意所欲,有無量種無量分別,如天相似,自業相似,積負地處,于長久時,無量種種五欲功德,遊戲受樂,多饒天眾,諸天女眾,次第巡行,複到異林,名嚴風林,為欲受樂,遊行嬉戲,見餘天子,本業盡故,天女眾中,時至欲退,彼欲退天有相出現,相如有病,所謂相者,彼天若前近蓮花池,花則不開,此是初相,又彼退天,第二相者,若近林樹,若蓮花池,蜂則離林,離蓮花去,此第二相。

又彼退天第三相者,若彼天子,共諸天女遊戲之時,聞其歌音,則生厭離,此第三相,又彼退天第四相者,若近樹林,彼樹之花,一切皆萎,此第四相,又彼退天第五相者,欲在所戲殿舍遊行,不能行空,此第五相,如是五種是夜摩天欲退之相,如彼第二三十三天,欲退之時,蠅等所著,汗出則知,三十三天欲退之相,死狀如是,此夜摩天善業盡故,有此諸相,則知其退,彼有十二死之大相,次第見此欲死之相,而彼天子欲退之時,死相即現,所謂彼天,欲出光明,光明不出,還入身中,猶如日沒,又退相現,所謂彼天見花鬘果,心不愛樂,又退相現,所謂彼天著花在頭,即便墮落,又退相現,所謂彼天,水中看身,見自身像,非天身像,乃見欲生何道身像,若見地獄若見餓鬼,若見畜生,若見人色,如是異見,從此退已,生地獄等異生相現,又退相現,所謂彼天,水中看身,既見身已,則生怖畏,生怖畏已,身毛皆豎,又退相現,所謂彼天,見自處醜而不端嚴,又退相現,所謂彼天,於何等處,毗琉璃處,金處銀處,若頗梨處,若青寶處,彼一切處,如是處坐,動搖不安,又退相現,所謂彼天,若風所吹,則大抖擻,其觸堅[革*卬],又退相現,彼天衣觸,重如金剛,如是見已,其心則愁,心既愁已,於可愛聲味觸色香,心則不樂,既如是已,即爾便近無常之火,又複更有異退相現,謂於處處,若毗琉璃石等壁中,或於鏡中,或於異處,看自身像,則不見頭,又退相現,或見自頭,乃在於地,見如是相,死近不遠。

彼諸天女,如是知已,厭惡棄舍,彼天憂愁,起離別意,有如是苦,生來之苦,不及此苦十六分一。

又第十二退相現者,所謂彼天,意亂不定,如旋火輪,不念一處其心極動,退愁苦故,彼現命根將欲盡滅,如燈油盡光明微少,如是彼天,知見自身將欲退沒,常自隨身所行天女,見其如是皆舍而去,如火燒樹鳥見則離而不觀察,先本已來所有功德,彼諸天女,見欲退天,亦複如是,舍離而去,其餘天子,相隨而行,時彼天子,見婦女去,如是相已,安心忍耐,而說偈言。

皆以自業故  如是受果報
婦女見欲退  舍遠而不近
以自業盡故  離于無量樂
天女見退天  則向異天去
此樂無常定  心性亦如是
婦女樂欲惡  友不相信惡
此四種大苦  一切時常逼
是故應舍離  如棄毒火等
因業故得樂  因業故得苦
由業故破壞  業故如是見
如此天大樂  受用五功德
後時福業盡  退天不自在
如是說生死  一切是業幻
示解脫道者  真諦佛所示
若有擾動心  則不見諸過
彼癡有所攝  是故婦女近
日則非闇因  不由火故冷
婦女無愛心  少愛心不住
如地住不動  如風動不住
婦女性無恩  故有如是過
丈夫于久時  多供養婦女
見衰則舍遠  如鳥舍枯池
上行者不墮  石等不能飛
山則不能行  婦女無善友
常能為妨礙  破壞法義名
不饒益納藏  出生一切過
金剛可令軟  日亦可離熱
婦女不舍誑  本性法如是
非種種愛語  非供養非物
而能攝婦女  心如火叵近
得樂共其行  得苦則舍離
無量恩不念  一過計在心
于園林山中  成就無量樂
既得衰惱已  婦女嫌舍去

彼天既見天女如是舍離其身,即便思惟一切世間法皆如是,已說此偈,婦女心堅,本天欲死,即便離去,依止餘天,猶如冬時蓮花乾枯,眾蜂見之,即便舍離,去向餘處,爾時天女,離欲退天,向餘天去,又五樂聲,歌舞遊戲,種種受樂,在於園林蓮花水池,種種鳥聲名陀念樹,百千莊嚴,忘前常共受樂天子,共餘天子,而受諸樂,俄爾間忘如百千生,見前天退,於一念間,忘其功德,婦女如是舍恩不念,婦女之性,無所系戀,唯因物故,有所愛念,或有所須是故近男,而自體性於一切處皆不究竟,一切過去未來現在,皆無有能知其體性,以心動故,如旋火輪,如乾闥婆城及陽焰等,不可捉持,婦女體性,亦複如是,不可執持,如是現前,舍退天子,向餘天去,彼欲退天,本業熏故,複說偈曰。

若天搖動心  如放逸欲樂
於退不生怖  必定退天處
若天天處生  後必定有退
如晝日盡時  必定有夜至
晝日則如命  夜分則如退
既知此二種  應念不生死

彼天如是念,本前生,既生念已取人中時用以為喻,不取天時而為譬況,何以故,天無晝夜,以自光明,是故常晝,爾時彼天,如是久時,觀察如是,欲退天已,還如天法,決定受用,善業果報,又彼天子,于園林中,遊戲受樂,五樂音聲,河坎澗穀,蓮花林中,或在山峰,如是等處,共天女眾,共餘異天,受諸快樂,依本善業,受樂果報,乃至所作愛善業盡,善業盡已,退彼天處,既退天已,如行而來,如行而去,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有退已得生人中,常生樂處,隨順修行,正法國土,聰明黠慧,一切人愛,若作國王,若作大臣,若作王者,其王國土,不畏他國,敵陣軍眾,常受快樂,以餘業故。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複更觀察夜摩天中所有地處,彼見聞知,彼夜摩天複有地處,名為心相,眾生何業,生彼地處,彼見聞知,若行善人,善意直心,正見不邪,心常諦知善惡因果,不殺盜淫,不殺不盜,如前所說,不邪行者,心不生念,亦不隨喜,所謂乃至,見畫婦女,不念不觀,無不善念,心不樂見,不味不著,無欲愛心,而觀察之,亦教他人,遮他人作,自身不作,不教他作,彼能自利,複利益他,彼持戒人,得脫熱惱,常行諸善,恒念自身,見身不淨,於自身體,常念不迷,不貪婦女,于婦女罥,而得解脫,離婦女欲,一切人信,現前持戒,相應和集,得如是樂,離欲邪行,不樂不行,不思不念,彼人如是,能滅欲火,第一用心,第一樂行,彼善眾生,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夜摩天中心相地處,善業眾生生彼處已,無量天樂而受樂行,離肉骨汙,自身光明,常受勝樂,恒常受用,五欲功德,一切欲樂,皆悉成就,于彼成就如是功德,受天快樂多饒百千諸天女等之所圍繞,如須彌山,眾星圍繞,光明勝妙,而自莊嚴,善業所化,勝光明輪,圍繞端嚴,無量光明,從身而出,彼天女眾,其數甚多,娛樂受樂,五樂音聲,可愛聲觸,味色香等,而受快樂。

彼如是念,我複更于其餘可愛勝妙處行,即于念時,善業力故,彼諸天女,觀察其心,既觀察已,語言天子,我今云何住於此處,異此樂處,複有樂處,今可相隨,行向餘處,名為千殿,山峰之上,有種種寶之所莊嚴,無量百千天諸住處,今可相隨,共向彼處,爾時彼天既聞天女如是語已,如心所念,極生歡喜,作如是言,今如汝意,我如是行。

爾時彼天如是語已,飛行虛空,向名千殿山峰之上,有無量寶,所莊嚴處,有無量天,無量天女,種種妙聲,歌聲遠聞五百由旬,遍於虛空,多饒諸天,及諸天女,路傍詠歌,令此天子生歡喜心,向名千殿山峰之上,速疾而上,遙聞彼處天眾天女歌舞之聲莊嚴具聲,如是聞已,則生稀有歡喜之心,速速前近。

時彼天子,即前近彼名千殿山,到已則見種種具足可愛勝處,有無量種,所謂七寶諸妙園林勝蓮花池,以為莊嚴,心所樂見,迭共受樂,勝淨水池,水流之聲,見園林中種種勝鳥上下來去,種種間雜,七寶堂舍,皆悉作行,種種雜雜,異異諸寶,以為莊嚴,彼堂如是甚可愛樂,山谷崖岸,種種行林,莊嚴殊勝,多有勝妙鵝鴨鴛鴦,是等水鳥,種種音聲,皆可愛樂,種種幡幢,為風所吹,莊嚴可愛見者皆勝,於虛空中,有行殿舍,若來若去,若合若離,有光明寶而為莊嚴,複更聞有彼此迭共若歌舞等勝妙音聲,聞有勝妙迭互遊戲笑等音聲,有平不平七寶之聚,無量種種勝妙莊嚴無量種種勝山峰處,無量千種勝妙好花,形相色香,行住走戲,若相抱等,如是種種,在彼天處,如是天子天女之眾而為圍繞,在名千殿山峰之上,住虛空中,下觀彼殿,如是觀見彼山峰已,生歡喜心告天女言,汝等看此千殿山峰此殿如是,甚為可愛,一切種種皆悉可愛,彼天女眾,聞其語已,白彼天言,天今當知,我今已見,我已如是數數見來,或已百到若已千到天未曾見,天今善看於此勝處,第一善觀。

彼諸天女,如是說已,如是天子,共諸天女,從空而下,臨近彼殿,於彼殿中,有受樂天,見其來已,生歡喜心,有天前迎,近而看之,以彼天子初始生故,如是歡喜,以手抱之,而作是言,今我天朋,如是增長,天眾由是則有大力,汝於今者,共多諸天,同受快樂,多有諸天,多有光明,牟修樓陀天王之所,多有天眾,多天女眾,遊戲受樂。

複有餘天,見始生天,合掌供養,既供養已,而語之言,汝今到此山峰之上,此中今有須夜摩天,無量天眾,諸天女眾,圍繞受樂,複有天王,天善業故,今於無量妙蓮花中,迭共遊戲,善業力故,此處受樂,此是好處,汝今來此,汝始生天,得來至此。

始生天子,既聞是語,語自天女,作如是言,夜摩天王,何處遊戲,五欲功德,而受快樂,天女聞已,答天子言,我今共去,向大天主牟修樓陀,住受樂處,彼始生天,聞此語已,即共天女,去向天王受樂之處,共天女眾,歌舞遊行次前遙見牟修樓陀夜摩天王,赤優缽羅林中而住,赤優缽羅,有百千葉,彼葉葉中,有舍如窟,內有天女,第一妙香,共諸鳥眾,種種遊戲,彼諸鳥者,是水行鳥,鳥有勝聲,種種妙音,彼處如是,赤優缽羅,如是莊嚴,彼大天王婦女之身,普皆種種妙寶衣服,其寶多有種種光明,赤優缽羅寶光明故,同一赤色,彼優缽羅如是赤故,令一切寶光明皆赤,如是勝妙赤蓮花寶,過於秋時初出之日赤色之妙,又複於彼赤優缽羅諸葉之中,共蜂遊戲,如是具受五功德樂。

若彼赤色優缽羅中,天子天女有如是心,我於今者,欲飲天酒,即心念時,于彼赤色優缽羅寶花葉之中,勝善色香,清冷之觸,天酒流出,有無量種,與彼天主牟修樓陀而共飲之如是受樂。

又複彼天,更有所念,欲令赤色優缽羅中,歌音聲出,即于念時,則有風吹,而令赤色優缽羅葉,迭互相觸,出種種聲,自餘種種五樂音聲,於此音聲,十六分中不及其一,聞彼聲已,生歡喜心,既聞彼聲,百倍受樂,共彼天主牟修樓陀,在彼赤色優缽羅葉而受快樂。

又複彼天,心若憶念遊戲受樂,作如是念,我今住此赤優缽羅妙寶葉中,如是遊戲,今欲令此赤優缽羅行於虛空,即于念時,彼優缽羅,如鵝鳥飛,在空而行,天子在中,下觀餘處諸園林等,有餘諸天,自善業故,遊戲受樂,時彼天子,複共天主牟修樓陀,在優缽羅妙寶葉中,遊戲受樂,處處而行,彼所受樂,無量分別,善持戒故,如彼持戒相似得果,而受快樂,以彼持戒有下中上,如是受樂有下中上彼處如是于長久時受快樂已,種種見已,又複行向心相地處千殿山峰,時彼如是始生天子,不可思議種種見已,心生歡喜,向彼天主牟修樓陀赤色妙寶優缽羅中,共多無量諸天女眾,彼諸天女,歌舞遊戲,彼夜摩地五欲功德,具受第一境界之樂,牟修樓陀夜摩天王,赤優缽羅赤色光明,照耀天主牟修樓陀大王之身,亦如是赤,猶如赤色阿舒伽色,于天王身所有赤色,十六分中不及其一,如是具受無量種樂,爾時如是始生天子,複更前進,漸近天主牟修樓陀,合掌禮拜,低頭未舉,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即說偈言。

前所作善業  修持三種戒
彼業得此報  今者受快樂
莫行於放逸  空受彼業盡
應于餘善業  勤行勿放逸
善行則應行  不善業應舍
善行受勝樂  不善行受苦
若勤不休息  如是作善業
彼則常受樂  後時得涅槃
若行放逸行  則非善轉行
彼善業盡故  則到地獄中
若行清淨業  常勤精進者
則得第一處  彼處無苦惱
若為根所使  複為境界驅
一切縛所縛  常轉行生死
惡法不汙者  如已煉真金
彼脫有曠野  一切處安隱
若放逸行者  此不利益本
若舍則為吉  安樂無衰惱
汝今既始生  受樂事相應
生如是心意  慎勿著垢染
放逸能使天  婦女使亦然
婦女火所燒  常受於苦惱
是故天應當  勤舍離婦女
貪欲愚癡者  為心之所縛
如是法非法  不知應作不
丈夫少福德  去涅槃大遠
輕重真實知  行法無遺餘
悕法悕法果  如是者得樂
為心所牽者  根馬不調故
若知足牽心  勇到第一處
知足繩縛心  如心境界爾
勇者能令住  彼是世間智
天無量愛處  得無量種樂
若不貪著欲  則到於善處
汝作善業已  得可愛境界
今得夜摩處  心勿著放逸
如是始生天  億缽頭摩數
天眾天女眾  自業受果報
業果繩難解  從心而化出
眾生為癡誑  依此而轉行
十二入怨家  巧能誑惑心
置在生死輪  令於世間轉
過去現未來  天處一切退
天處山常爾  眾生流轉行
毗琉璃山峰  園林等可愛
山等常不動  諸天轉不停
園林甚可愛  地處亦如是
恒爾住不壞  諸天轉不停
毗琉璃為莖  真金甚可愛
此蓮花常爾  諸天轉不停
河池可愛樂  多諸鳥莊嚴
常如是不闕  諸天轉不停
堂殿常不異  枸欄亦如是
常爾不破壞  諸天轉不停
為境界所誑  世間如是轉
云何此處天  心不生厭離
心行於生死  以久習故堅
如是受大苦  而猶不覺知
如屠兒縛羊  置之於欄中
一一取而殺  餘者不生怖



正法念處經卷第四十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之十九(夜摩天之五)

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如是呵責,既呵責已,複共無量百千天眾,皆悉從彼赤優缽羅相隨而出,向餘山峰,其峰名曰一切觀察,五百由旬,七寶莊嚴,流水河池,園林眾華,鳥眾莊嚴,有無量種功德具足,牟修樓陀夜摩天王,為欲遊戲受快樂故,上彼山峰,一切觀察妙寶山峰,種種可愛,所謂其根,有妙水池,名為愛見圍繞山峰,于彼池中,有名角峰,出在水中,七寶為節,節如臂釧,彼七寶節,有勝光明,狀如豎臂,五百由旬,又其頭上,七節枸欄,周匝而有,所謂七者,一金枸欄,二銀枸欄,第三枸欄,是毗琉璃,第四枸欄,則是青寶,第五枸欄,則是車磲,第六枸欄,赤蓮花寶,第七枸欄,金剛妙寶,如是諸寶以為間錯,有如是等妙寶枸欄,而圍繞之,周匝端嚴,甚可愛處,多有天眾,多天女眾,第一妙色,可愛音聲,如是莊嚴,如是殊妙,爾時天王牟修樓陀,共多天眾,多天女眾,乃至無量百千之眾,如是共到一切觀察山峰之所,既往到已,見彼山峰諸天眾已,而說偈言。

夜摩一切處  此高如舉臂
恒于一切時  多饒諸天眾
光明端正山  七寶所莊嚴
有清淨流水  有蓮花池繞
園林甚可愛  多饒諸鳥鹿
此峰池中出  極高穿虛空
此處天常樂  天鬘自莊嚴
歌舞心歡喜  天女極甚多
五樂音可愛  睹者心樂見
此峰甚可樂  周匝光明圍
以所作善業  三種持戒因
天眾依此峰  遊戲受快樂
我久依此峰  遊戲受諸樂
此是欲樂地  善業之所化
此處凡癡天  有已退今生
放逸行眾生  如羊屠者殺
自死不覺知  如羊不怖畏
若天覺知死  不應行放逸

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如是既見一切觀察妙山峰已,見多無量百千億數那由他天諸天女眾種種境界,心意受樂,諦見諸天業果報已,複觀諸天行放逸行,為愛所漂,未知厭足,諸欲熾火之所燒然,既見如是愚癡天已,心生憐湣,已為說偈,複更前入一切觀察山峰之中,自業受樂,定業所牽,心搖動故,複與百千諸天女眾,如是相共入彼樂處,彼處舊天,既見天王牟修樓陀,即便奉迎,有住空者,有以眾香自塗身者,有在鳥背堂中住者,有共天子而前奉迎牟修樓陀夜摩天王乘空行者有作五樂音聲迎者,如是種種異異莊嚴,各各奉迎牟修樓陀夜摩天王,爾時如是一切天等,在上空中,以諸花香,皆悉下散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散已前近,複有餘天,以金樂器,出妙音聲,並複歌贊,亦複前近牟修樓陀夜摩天王,複有餘天,手執花鬘,彼花之香,聞者欲發,住在空中,天風所吹,其衣搖動,漸漸前近牟修樓陀夜摩天王,複有餘天,住虛空中,妙聲讚歎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漸漸前近,有如是等無量異天,種種異異殊勝莊嚴,有種種色,以作業時,有下中上色莊嚴等,亦複如是,有下中上,一切皆向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各各奉迎,爾時如是一切天眾,皆悉讚歎牟修樓陀夜摩天王,迎已俱到一切觀察山峰上已,天王力故,諸欲功德,五境界樂有無量種,一切增長,以善業故。

爾時天主牟修樓陀,共諸天眾,在於園林妙蓮花池,成就無量種種諸欲,漸次更上一切觀察山峰之上,其餘地處,既到彼已,善業力故,即便得見惡道門開見有天女時至欲退,彼欲退故,先九相現,所謂一者皮緩太軟,以其皺故,二者身動,以身動故,頭上著花,離散墮落,複有第三退相已現,謂著赤花,在頭則黃,複有第四退相已現,謂有風來吹其衣服,無縷之衣,則如縷成,如人衣觸,複有第五退相已現,謂空中飛則生疲倦,地行亦爾,複有第六退相已現,謂身汗水,本清今濁,複有第七退相已現,謂至樹下取花取果,樹枝則舉,高不可得,則不能取,複有第八退相已現,謂天子來,共行欲者,則見天女色醜無媚,複有第九退相已現,謂有風來散其頭髮,令不柔軟,觸則粗澀,此退相現,天數十日,于人中數,經二千年,猶故不退。

彼退天女,複有二種退相現已,則到退時,所謂一者,欲心則多,不能暫住,所謂二者,在遊行地,地不柔軟,下足不容,舉足不起,獨不能住,喚餘天女,言我煩悶,共我住此,彼退天女,又複更有退相已現,所謂相者,唇動不住,無語因緣而動不止,彼退天女又複更有退相已現,所謂相者,先來歌舞,音聲皆忘,本始生時歌舞音聲,無有教者,不從他學,以善業故,自然皆知,如是退時,善業盡故,一切皆忘,彼退天女,又複更有退相已現,所謂相者,若前往近蓮花池水,若河流水,則于水中見欲生處,隨於何道欲生之處,見彼身像,彼退天女,又複更有退相已現,所謂相者,身著莊嚴若是瓔珞,若是釧等,一切皆重,彼退天女又複更有退相已現,所謂相者,隨何處坐,坐處皆變,若坐金處,若毗琉璃,因陀尼祿,如是等處,彼一切寶皆變為木,彼退天女,又複更有退相已現,所謂相者,本見地等,今見皆異,彼退天女,又複更有退相已現,所謂相者,普身一切皆悉汗出,如此人中,又複更有退相已現,所謂相者,眼見天眾,一切旋轉,如見輪轉,不見天身,一切諸根,不樂境界,心作是念,我今無救,命欲盡故,於欲生處,如生處見,如彼色見,如前所說,彼退天女,命盡退時,後念命盡,心生中有,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如是見彼天女退已,生厭離心,既見天女如是退已,而說偈言。

婦女縛世間  誑令長諍懟
非法能壞法  是一切過處
為女欲所使  此天處被縛
彼死軍來到  破壞而將去
女以種種戲  巧誑惑男子
能令後時退  如自業而去
蓮花園林山  若河若穀中
多種戲樂已  天女然後退
天女必定退  必定愛離別
丈夫如是見  猶行欲不止
能令世間失  能多增長愛
為此婦女縛  不可得解脫
欲染縛最大  能縛此世間
種種異思量  更無如是縛
無量種欲箭  傷天者何去
女欲使令汝  破女已得勝

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如是觀察,於退生畏,欲退天女,無有方便可救令脫,觀察普遍無量種門,決定退已,複觀餘天五欲功德,受種種樂,於退不畏,如畜相似,作是思惟,云何彼天死時臨到而不怖畏,如是念已,自心生怖而亦不能為他天說,何以故,非時說法,令法輕故,而彼餘天境界受樂,樂境界故,如是非時,不可為說,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念死畏已,隨順彼天,猶共戲樂,複無量種遊戲受樂,在於如是一切觀察山峰之中,多有種種妙好園林及蓮花池,共諸天眾遊戲受樂,六種愛身,喜樂境界,于彼園林蓮花池等,無量種處,迭互歌舞,共飲共食,若觸香味,如是受樂聞歌音聲,甚為可愛,如是受樂,到彼山峰枸欄之所,遊戲而行,彼枸欄者,是毗琉璃,諸天入中,其身光明,一切皆失,彼寶莊嚴,彼毗琉璃寶光明故,皆同一色,所謂青色,諸天既見,皆同青色,生稀有心,迭互各各如是說言,如我先見多種殿來,百千殿來,初未曾見如此山峰毗琉璃寶如是光明。

爾時此天如是說已,即諸天中,有一舊天,向餘一切後生諸天如是說言,如我次第傳所聞來,今為汝說,以何因緣,如是光明,曾于過去久遠世時,兜率天王,下閻浮提,誠心供養正遍正知,供養佛已,來過此處,一切觀察山峰之中,以心憐湣夜摩天故,故留一珠,此夜摩天,見珠光明,諸夜摩天,知業果報,有輕有重,則離慢心,若夜摩天行於非法,見此珠已,知夜摩天與兜率天有勝有負,心如是知,我於今者成就何樂,我樂光明色量形相,於兜率陀,則為微劣壽命亦劣,地處亦劣,業果亦劣,彼諸天等見彼寶珠勝光明已,則生第一勝歡喜心,若放逸行,則離慢心,若隨法行,增長彼法,以此因緣,兜率天王,留珠在此。

爾時諸天,從宿舊天聞是語已,則生第一勝歡喜心,於彼寶珠,生稀有心,意樂欲見,彼一切天,相共在彼一切觀察山峰之中,求覓彼珠,以求覓故,一處見之,有一百倍勝光明出,能覆餘珠,令使不現,被覆未開,猶尚如是,何況不覆,所謂覆者,夜摩天珠覆蓋如是大光明珠,彼夜摩天卻餘寶珠,出此一珠,時夜摩天見此一珠所有光明,心則離慢,又夜摩天,自身所有一切光明,皆悉不現,複觀彼珠,其中則有金書文字,字有偈言。

清淨無垢濁  常隨順法行
彼不放逸故  恒常受快樂
若樂若苦惱  若老若少年
若大姓小姓  死王皆能殺
若端正若醜  若大力小力
若獨若有主  死王皆能殺
若王若僮僕  若俗若出家
若堅若軟者  死王皆能殺
若富若貧窮  若功德若無
若男若女等  死王皆能殺
若行若在家  若水中若陸
若在山峰住  死王皆能殺
若睡若[宋-木+悎]寤  若食若不食
能歷亂世間  死王皆能殺
若在下在上  若在傍廂住
時輪無障礙  死王皆能殺
若吉若不吉  若法非法行
若病若不病  死王皆能殺
若惡者善者  若慳若不慳
若放逸若不  死王皆能殺
若地獄餓鬼  若畜生若人
大力不休息  死王皆能殺
若欲界諸天  若色界天等
彼天悉大力  死王皆能殺
若無色界天  三摩跋提生
彼天悉大力  死王皆能殺
有生皆無常  一切必破壞
一切有為法  破壞則不疑
見死力如是  若見欲過患
見愛染語已  則離生死海
初時有味堅  貪著欲境界
由之入地獄  猶如蛇舌舐
見此處退已  知死王大力
心則善調伏  知心有此過
園林山等中  若在堂中住
一切天皆退  為時火所燒
若為境界覆  癡故放逸行
愛罥縛此天  將入惡道去

時彼諸天,大毗琉璃寶珠之中,見彼金書偈句字已,讀已聞已,若天心有善種子者,見聞是偈,暫生厭離,若迷境界愚癡之天,雖亦見聞,猶著境界嬉戲遊行,受五欲樂,心不生厭,時彼諸天,既見寶珠如是光明珠內偈說,一切世間,多諸過患,既見聞已,生稀有心,此勝寶珠如是光明,甚為稀有,而彼諸天,自性放逸,種種遊戲種種受樂,無量分別,多受無量境界之樂,彼樂深勝,不可譬喻。

爾時彼天,複放逸行,多擊種種歌樂音聲,向一水河,河名速流,堅著放逸,見諸境界,其心堅著,無始集來,愛罥所系,牽向彼河,種種樂聲,系縛其心,彼此迭共逝戲受樂,彼速流河,多有樹林,蓮花所覆,種種鳥聲,甚可愛樂,蓮花之香,以熏其水,彼河兩岸,饒歡喜天,若歌若舞,彼天迭共,勝歡喜心,在彼河岸,受諸快樂,五樂音聲,平等美妙,有無量種五欲功德而受快樂,彼河水速,故名速流,其河兩岸,樹枝間間,鳥在中住,彼鳥即名樹奇間住,鳥善業故,彼此迭共勝歡喜心,利益天故,而說偈言。

山河如是速  天如是失樂
癡故不覺知  如是放逸行
一切諸眾生  命樂速不停
癡者不覺知  如生盲於道
甯盲無眼目  不著欲愚癡
為樂隨欲行  趣向地獄去
非盲故地獄  以不知法故
是故寧自盲  不為欲所使
欲行不利益  常誑惑癡者
以自心癡故  而不厭離欲
若行於欲者  無智亦無知
不數欲生苦  而常樂於欲
見欲怨如友  如今波迦果
能將向死處  數數至惡道
如一切諸河  水流無回者
天樂亦如是  已去不復還

彼鳥如是住在樹中,如業之實已說此偈,時彼諸天,善業修心聞說偈已,心極厭離,如是思惟,我今乃於畜生之所,如是聞法,是故得知我放逸行,定入惡道,爾時彼天,既生是心,思惟念已,其中有天,離彼河岸,在一處住,而說偈言。

一切眾生命  如水沫不異
如河流波動  少年亦如是
一切諸眾生  盡皆屬老死
汝等無心意  不念不知慮
諸有身未壞  諸有世間淨
若心皆作法  則不入惡道

彼天如是迭互各各心隨順法,如是說偈,如是念法,未經久時,根羸無力,複不思惟,見無量種可愛可樂五欲境界,隨心樂已,為受樂故,行向餘天,彼天如是迷於境界,五境界因常增天欲,在於彼處受天快樂,第一可愛,五欲境界,相應受樂,乃至此愛善業盡已,複為業使,生於地獄餓鬼畜生,若餘天退若生人中,第一樂處,無諸衰惱,第一富樂,生於第一大種姓中,一切敬愛,一切供養,不怖不病,第一聰明,若他餘人,若奴若婢,若諸作人,一切皆愛,常於其人有供養心,得生第一善國土中,不在邊地,生在知法,知非法處,五根具足,智慧自在,以彼善業,作而複集,聖人所愛,三功德業,決定生天,以餘業故。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夜摩天所有地處,彼見聞知,彼夜摩天,複有地處,彼處名為山樹具足,眾生何業,生彼地處,彼見聞知,謂若有人,修行善業,直心正心隨順法行,不壞威儀,不缺威儀,遠惡知識,常生善心,微塵等惡,見則深畏,正見不邪,常正見行,常一切時,信業果報,心意正直,身行善業,口意善業,護三種戒,所謂不殺不盜不淫,不殺不盜,如前所說,不邪行者,若于晝中見婦女像,心不生念,白日見已,夜不生念,心生知足,于晝行時,善攝其心,以知足繩系縛諸根,念身而行,善護其心,常樂觀察諸界入陰,不樂多語,不于非時入他舍內,不行惡肆,於一切處,非時不行,不近惡狗,不常入村,不常入城,若四出巷,不樂常見親舊知識,心不常念,常勤修行智之境界,常正觀察,恒常正念,敬重尊長,常近奉侍,彼善行人,如是持戒,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夜摩天中,山樹具足地處之中於彼生已受無量樂,如印相似,無量種樂,皆悉具得。

有二妙山,圍繞彼地,於彼山中,有四樹林,一名膩青影,二名無量負,三名一切上,四名清淨負,膩青影林青色妙寶,青色之樹,金銀為葉,皆悉具足,端嚴勝妙,不可譬喻,林中殿舍,出青光影,遠去遍滿五百由旬,色如青雲,彼後三林,無量負林,一切上林,清淨負林,一一皆有無量種樹,無量種色,無量種形,無量種相,無量種葉,無量種鳥,近于彼林,于彼林中,有如是等無量種樹,複有其餘種種諸樹,所謂多有金樹銀葉,複有銀樹,毗琉璃葉,有珊瑚樹,白銀為葉,有雜寶樹,雜寶為葉,為樹雜故,其影亦雜,其枝普覆地分處處,皆悉有水,彼彼地處,極為嚴好,蜂眾莊嚴,有妙音聲,多有天鳥,莊嚴地處,彼第二林,嚴好如是,又第三林,多有無量流水河池,其河多有無量諸鳥,種種音聲,所謂孔雀俱耆羅等,音聲可愛,住可愛處。

又第四林,多有種種,雜色寶樹園林池水,種種蓮花,林影光明,彼諸樹林,一切皆如雲母琉璃,若天入中,皆見自身,猶如雲母琉璃之色。

又彼處山有異勢力,若天欲退,死時將至,隨業去處,一切皆見,彼既見已,厭離於有,不放逸行,以見自身異生處故,彼福天子,于彼如是功德地生,以無量種善業力故,爾時得生彼處天子,生在山中,山名伽那,如是天子初生之時,行放逸行,既見退已,生惡處故,始生天子不放逸行,如是攝心,未經久時,更著境界五欲之樂,在於園林蓮花池中,極可愛處,五欲功德,皆悉具足,五樂音聲,多有無量諸天女眾之所圍繞,有無量種無量分別,無量諸念,彼山林中,如前所說,以彼天子前善業故,如是種種受五欲樂,彼既如是,受欲樂已,善業力故,於彼山中,則見五種希有色相,何等為五,謂何生處而來生此,見彼來處,乘何業因而來生此,見彼業因,於何時退,見彼退時見其退已,於何處生,見彼處生,生彼處已,成就苦樂,見彼苦樂,於他身事,亦如是見,彼天眾生,複見異時,或見百劫或見億劫,自身之事,作如是知,我曾於此天中而生,雖知生數,不知時數,何以故,以智少故,不能思量彼山勢力,善業勢力故如是見。

然彼天子,見無量種稀有事已,畏生死過,厭離善業,況非福業,而不厭離,亦離雜業,以其皆有苦惱過故,以彼雜有多過惡故,如是見已,見彼山中稀有事已,於有生死過惡之處,怖畏厭離于一切時,增長無量種種衰惱,見梁繩已,則于餘樂心離不樂,所謂樂者,天中欲愛,觸味色香,如是既見觸味色香,如見毒飯,不以為樂,彼既如是見無量種天境界樂,憎惡不樂,彼既如是,厭離欲已,向餘天說,令作利益安樂之事,彼天如是,則善修行,身口意等,而行善業,所謂法師,若能為他說正法者,於彼放逸,諸眾生等,具足佛語,而為說法,畏放逸行,放逸眾生,入於無量境界惡處,為彼眾生說五種畏,所謂五者,生畏老畏病畏死畏,自業畏等,此諸眾生,如是作業故,如是得愛樂境界怖畏離別,此等諸畏,若能示他,非為貪物,非諂曲心,亦非悕望供養因緣,而能為他正說佛法。

複有為他雜說佛法,如已所聞,譬喻相應,畏自少聞少讀佛語,推時在後,異因譬喻,從他聞來,自思量說,內心貪多種種雜語,推時在後,如是說法,如是因緣,作生死畏彼於山中,見有諸業。

於如是等一切法中,複有勝者,謂為父母尊者說法,複有為於病者說法,為邪見者,令生正見,而為說法,為欲死者,而說佛法,若見生死,無因無緣,自然有者,是則為之說因緣法,若于生來未聞法者,為之說法,若行曠野,若于海中大船行者,放逸行者,若諸國王,若王大臣,若諸年少行欲放逸種種慢等,令得離故,而為說法,若勇健者,能多殺害,若多殺生,放逸行者,為說罪過,遮彼殺生,若樂諍鬥,望生天故,欲取鬥死顛倒見者,為之說法,遮令不作,若常獵者,為之說法,令得舍離,若諸婦女妒嫉之者,為之說法,遮其妒嫉。

此如是等,十二種人,若有能為說法之者,彼人如是真實說法,身壞命終,生夜摩天山樹具足地處之中,既生彼已,則於彼處山壁等中,見生死業,見已則於一切生死生厭離心,若不為他如是說法,而生彼者,一切作業,皆悉不見,則于後時,受諸欲樂,遊行嬉戲,五欲功德種種具足,在彼地處,聞歌音聲,眾鳥聲音,種種異異,色香具足蓮華池中,有無量蜂百千音聲,諸雜音聲。

既于彼處受諸樂已,複向山中,山上平處,在中受樂,第一端正種種功德,具足天女,詠天歌音,甚可愛樂,色味香等,皆悉具足,生大歡喜,複飲天酒,既飲酒已,轉複增長放逸之樂,久行放逸,受諸樂已,複向彼山,名遊戲林,普毗琉璃,以為枸欄,莊嚴堂舍,如火洋金,而為莊嚴,種種七寶莊嚴之處,到彼處已,普于其處多饒眾鳥,第一端嚴,既到彼處,五欲功德,遊戲受樂,未知厭足,心常悕望,不可厭足,如火得薪,為風所吹,染愛凡夫,未知厭足,亦複如是,何以故,愚癡凡夫,於無始來如是流轉,為愛所誑,自境界中,根不知足,從本已來,未曾知足,彼堂第一可愛枸欄功德具足,天于其中五欲功德而共受樂,有若干種無量分別,有無量種憶念成就,爾時彼天,不放逸行,謹慎行者,既見如是放逸行者,心生憐湣,而說偈言。

如心之所作  還如是受得
善念斷愛欲  不善令增長
若寂靜欲者  見欲如刀毒
癡者不靜意  見欲生愛染
若根若根塵  此因緣於心
煩惱熏心故  相似流轉行
於如是染淨  勇健者不染
畢竟常見色  云何有別異
一切皆如是  境界心自緣
調心為第一  雜過甚為鄙
譬如稻一種  色相各差別
和合種雜生  心亦如是轉
如機關水輪  轉故有所作
心因緣故語  此世間流轉
放逸壞眾生  心貪著欲味
亦常喜樂色  不覺相續轉
影中山林色  業故亦見身
天云何見已  貪著欲境界
若恒常有欲  終則愛別離
如是之欲愛  智者則不樂
何況無常空  自身如是空
於彼苦報中  癡者云何樂
天既退天已  為惡業將去
境界之所誑  寂靜不可得

若天如是,不行放逸,不放逸行,不放逸天,為放逸天,如是說竟,以自業故,見實色已,於業生畏,複憐湣故,如是已說,如是住彼山樹具足地處之天,有無量種受諸快樂,毗琉璃處,於影像中,自見身色。

又複於彼山樹具足地處住天,更有其餘毗琉璃林,或有銀林,彼林有名,有名常影,有名無影,彼常影林,是毗琉璃,如是林中,地分柔軟,眾鳥音聲,百蓮華池,以為莊嚴,有流水池,莊嚴其處,天於彼處,遊行嬉戲,受種種樂,彼常影林,有五大池,池有蓮華,鵝鴨鴛鴦,多有種種,跋求之音,迭共出聲,聲甚可愛,受種種樂,于彼水中,有風來吹,有種種波,令彼鳥身相觸相離,其水清淨,離於塵濁,如是眾鳥,蓮花葉中迭共遊行,受種種樂,五華池者,一名樂見,二名水足,三名鳥樂,四者常喜,五名天樂,彼華池中,多有眾蜂,無量形色,有無量種百千雜色,飲蓮華汁,無量美味,眾蜂飲已,則出第一勝妙音聲,山樹具足地處之天,聞其聲已,走向蜂所,蓮華池中,彼華池水,第一清淨,第一色香,彼諸天眾,共天女眾,見彼水已,入彼池中,遊戲受樂,既入池已,共諸天女,在水遊戲,五欲功德,種種具足,複行欲樂,彼處如是種種戲樂。

又複更有第一勝聲,種種雜聲,所謂歌聲,複有樂聲,複有水聲,種種諸鳥,種種音聲,此種種聲,迭互相離,迭互相順,不相壞句,合為一音,如是可愛,如是天眾,共天女眾,如是受樂,如是雜雜,音聲既出,異山中天遊戲受樂,則不如此,餘處鹿鳥,臨飲食時,若聞此聲,即便止食,住耳不動,聽此雜聲,飲時亦爾,停住不飲,聽聞彼聲,餘異地處,所有天眾,聞是聲已,生稀有心,況餘畜生,如是五處種種受樂,爾時如是山樹具足地處住天,于長久時五蓮華池成就樂已,為飲酒故,受欲樂故,向餘園林,園林名飲,多有天酒,滿彼園林,以如是義,名飲園林,彼諸天眾善業力故,到飲園林,諸有水池,清淨滿者,一切皆失,第一香色,味等具足,天酒出生,滿彼河中,彼酒之香,乃至遍滿五由旬內,逆順來去,如天憶念,如是酒生,此世間中,第一樂者,謂隨念樂,如心憶念,得自在者,是為最樂,唯此為樂,更無有樂,此隨心念,是第一樂,何況複有五欲功德具足之樂,五樂音聲,共天女眾,而受快樂,複有隨意自在之樂,種種遊戲,受種種樂,彼如是酒,離於酒過,飲已極適,不可得說。

彼天如是種種受樂放逸而行,共天女眾同飲天酒,于長久時愛覆其心,無始集來,如是複集,不能舍離,為愛所誑,彼天如是,不知厭足,如火獲薪,如是彼中,山樹具足地處之天,如是思惟,我於今者,上此山頂彼天如是迭相憶念,同一心生,如是同心,一切皆共,和合喜心,去向彼山到已即上,自善業故,第一光焰,向彼山頂,飛升虛空而上彼山,第一神通上彼山已,五樂音聲,皆悉相應,一切所有歌樂之聲,普遍山上,複有勝香,普熏山上,滿虛空中,有妙光明,在虛空中,勝耀等光,上彼山上,以天神通上彼山已,見彼山頂,有無量種流水河池,蓮華滿中,園林眾華,種種具足,彼處多有眾鳥音聲,第一天香。

彼山頂上,普皆平等,光明遍照天眾上已,共天女眾第一受樂,山上之天,有百天女,有二百者,複有餘天三百天女,自業作故,有少中多,複有餘天,有少中多,有一千者,有二千者,有三千者,如是乃至有二萬者,種種歌舞,遊戲受樂,一一園林,處處遊行,嬉戲受樂,如是蓮華勝妙林中,眾蜂莊嚴,在彼林中,五樂音聲,遊戲受樂,彼山多有種種妙寶,而為莊嚴,於彼山中,處處遊戲受樂而行,彼山之石,一切是寶,殊妙間錯,光明勝日,其地柔軟,如閻浮提瞿耶尼中第一柔軟劫貝敷具綿等之軟,若兜羅綿,若複餘綿,如是等綿,又複如餘柔軟之綿,下足則容,舉足則平,彼山頂上,如是柔軟,若寶若地,若樹若林,若山之峰,彼一切處,第一柔軟,極樂之觸,隨眼所見,皆可愛樂,如是山上,甚可愛樂,天眾天女,在上遊戲,彼此迭共受種種樂,諸欲功德一切具足,受天快樂。

彼處如是久時受樂,彼天和合第一音聲,歌舞遊戲,種種受樂,于虛空中有大光明,猶如天狗,彼一切天,皆悉同見,彼勝天者,見大光明,未曾見聞,生稀有心,中天見之不能眼看,以手掩眼,入於樹下,下天見之,不能忍耐,生怖畏故,共諸天女,入自寶窟,又複更有大威德天,眼既見已,則能忍耐,諦觀察之,生稀有心,如是意念,此是何光,誰有如是勝妙光明,此山如是妙寶光明,如是山中,光明具足,此異光照,令不復現,在空如焰,我于昔來初未曾見,彼更審看,見大天狗,如是向下,有大光明,遍虛空中,如火焰熾,如是下墮,彼天上觀,如大天狗,從天而墮,其量長短,大小如是,如是思量,然後說言,彼天狗量五千由旬,一切虛空,皆悉焰然,不可譬喻。

如是如是,次第下來漸漸近下,彼大勇天,亦不能看,何以故,以非彼天眼境界故,不能看彼勝大光明,亦複以手自掩其眼,不久之間,生稀有心,還複卻手開眼看之,上觀虛空,見彼天狗,漸更近下,一切天眾,皆生疑慮,彼此迭互,相向說言,上虛空中,為是何物,甚為稀有,在空而墮,時彼天眾,不能決斷,而作是言,此是何物,爾時如是未久之間,如是天狗,空中滅沒,不知所在。

爾時怯天知彼滅已,從窟而出,共諸天女離於怖畏,彼此迭互相向說言,此稀有物,為是何物,我心甚疑,令我見之心生怖畏,如是說已,彼此迭互皆不能決,如是久時,彼此迭互相向說言,彼是何物,生稀有心而生怖畏,如是山上遊戲受樂,複心動已,猶更受樂,受境界樂,種種受樂,有無量種無量分別,五樂音聲,于園林中,多有天眾,共天女眾,無量百千天眾受樂。



正法念處經卷第四十一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之二十(夜摩天之六)

爾時天王牟修樓陀須夜摩天,共諸天眾,諸天女眾,無量百千那由他千諸天大眾,諸天女眾,一切皆向山樹具足地處之中伽那山所,一切天眾,坐蓮花座,普遍虛空,上彼山上,見彼天眾有無量種形服莊嚴,無量種色,無量功德,具足天女而為圍繞,彼山中天,五欲功德,受諸快樂,爾時天王牟修樓陀如是見已,心甚歡喜,共天女眾,即便速向山樹具足地處天眾,彼處天眾,既見天王牟修樓陀,即爾速疾共天女眾,一切奉迎,鼓樂音聲,種種歌舞,生歡喜心,迭互相近彼此和合,遍山頂上,種種歌舞,讚歎天王牟修樓陀,共到山上,於彼山上,彼此迭互,種種音聲娛樂受樂,彼諸天眾如是受樂,于長久時,上虛空中,見天狗下,如是天狗光明等事,如前所說,爾時天眾既見如是稀有事已,而複更生疑慮之心,有大怖畏,即爾前近牟修樓陀夜摩天王依止附近,有向虛空直視觀者,有先曾聞彼天狗者,離放逸行,共彼天主牟修樓陀,誠心禮佛,複有怖畏,入金窟者,有依樹者,此二種天,無勇無力,有天走趣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望歸求救,此如是見,第一稀有,生疑慮心,爾時天主牟修樓陀見如是已,告天眾言,汝等天眾,為知不知,如此光明在虛空中,臨欲墮地,汝等皆來,其中有天先不知者,則白天王牟修樓陀而作是言,我實不知,今見如是稀有之事,我實不知,爾時天王牟修樓陀,喚一切天而告之言,汝等天眾,一切皆聽,我今為說以虛空中光炎墮地,汝等天眾有怖畏者,稀有心者。

爾時如是一切天眾,夜摩天王牟修樓陀,為之說言,汝等皆聽,於我此處在上極遠,複有天眾,彼一切種量色形相,長命業因,百倍勝我,是菩薩處第一勝淨,在人中時五種持戒,不孔不穿,堅固不犯,有無量種勝修行故,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彼天世界,名兜率陀,兜率陀中,若所受樂,若諸園林若諸天女,若諸光明,若色若力,若利智慧,若長壽命,若無量樂,或身或心,若所受用資生之具,若天女色,彼十六分,此夜摩天不及其一,彼天功德,非我能說,彼天光明,形我此處夜摩天光,如螢火蟲於日不異,若諸光明,若所受用資生之具,一切不及,彼天久時,無量種種受諸快樂彼天之樂,第一可愛,種種諸物,五欲功德種種境界而受快樂,勝於此處夜摩天樂,于長久時,善業乃盡,無常金剛,打令碎壞,彼無常法,一切眾生必定皆有,必定種子,不定種子,一切眾生皆悉具有,無常到已,其命則盡,善業盡故,即便退彼兜率天處,一切有為,流動如燈,謂生住滅,一切三界,無物不動,而是常者,一切皆動,一切終盡,非是常法,無處是常,諸有為法,必定退失,是故彼處兜率陀天,必當退失,如燈油盡及炷等盡,其燈則滅,燈既滅已,則有闇生,燈生闇滅,燈滅暗生,如種滅已,則有芽生,如是如是,彼業盡故,其命則盡,彼處諸天,兜率陀中,如是退故,汝等今見彼天已死,以業力故,有如是相,身是無記,雖死而有如是光明,何況複有無量善業所化光明,第一勝上,決定善業所化光明,汝夜摩天,從今應知彼相如是,彼若未死,有何光明,有何威德,有何莊嚴,有何等業,彼不可說,無有譬喻,彼天如是四倍善業之所化作,如是終盡,何況我此三倍持戒,少業所化,汝等皆生夜摩天處,壞脆無常,有為滓濁,是故此天與彼殊絕,彼天如是,猶尚破壞,何況汝等而不破壞,爾時天王牟修樓陀,而說偈言。

無常天狗瞬  燒兜率陀天
不自在故滅  如燈油炷盡
業力之所推  大力十二輻
業輪之所轉  上下不停住
取種種境界  無量門莊嚴
以時滿足故  闇退不自在
時節自在故  草木如是生
彼既時到已  還複幹枯燥
天如是時到  則成就天樂
如是複時到  還退不自在
業于時到時  流轉於世間
以時自在故  樂者還受苦
若受樂受苦  勿信境界常
此一切因緣  苦樂則差別
一切皆無樂  一切業自在
苦亦爾無常  皆是業因故
異異諸果生  有為法流轉
欲知此因緣  應知四聖諦
若知四聖諦  彼必得解脫
癡樂境界者  世間轉如輪
善知義知諦  彼則得解脫
不知義諦者  則無解脫期
彼若如是知  世間無常已
則起解脫意  遮不善業心

彼夜摩天如是怖畏,須夜摩天有無量種無量分別,彼夜摩天王牟修樓陀與法相應,如是說道,爾時彼天既聞天王智者語已,心各差別,有厭離者,厭生死者,畏生死者,又複心轉喜樂境界,伽那山中種種園林,種種戲處,多有流水蓮花池等莊嚴之處,樹枝所覆,寶藏莊嚴,有種種鳥,音聲可愛,有蓮花池,種種莊嚴,有大七寶而莊嚴山,多有無量,可愛聲觸味色香等種種境界,共天女眾喜樂境界,愛樂成就,忘前厭離,不復憶念。

又諸境界,初樂後苦,共天女眾,如是境界,而受諸樂,彼山處故,心之獼猴,以自在力,于中受樂,又複天眾,皆共天主牟修樓陀相隨而還,有乘空者,坐蓮華者,有乘無量莊嚴處者,所謂有天乘孔雀者,乘白象者,有乘鵝者,乘鴛鴦者,有如是等,種種異乘天女圍繞,若歌若舞,種種樂音,如天相應,在其天主牟修樓陀大王之前,向戲樂林牟修樓陀天王住處種種深心,生意覺知,有厭離者,有放逸者,如是種種遊戲境界,而受快樂戲樂林中地處諸天,如是差別,種種不同,若複彼處,山樹具足,地處住天,在伽那山頂上而住,彼種種意,嬉戲受樂,其中有天,生厭離者,如是種種無量分別,無量境界,而受快樂,如是無量境界受樂,心不厭足,如是乃至善業樂因盡爛壞失,於彼天處,業盡而退,如是退已,種種業繩之所系縛,生於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中,常在樂處諸根具足,有善智慧,第一大心,第一大富,為一切人常所供養,端正好色,若為人王,若為大臣,以餘業故。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夜摩天所有地處,彼即聞知,複有地處,名廣博行,眾生何業生彼地處,彼見聞知,若善男子,近善知識,信業果報,心意正直,隨順法行,受持禁戒,正見不邪,修正見行,常近耆宿,于佛法僧生清淨信,信於生死,常一切時善攝諸根,不著境界怖畏生死,知愛別離,生老病死,恩愛聚會,恩愛離別,一切皆知,于五聚陰,識知其過,常勤精進,順行善業,離惡知識,常一切時樂聞正法,聞已思惟,思已知義,攝持在心,知離欲味,常不殺生,常不偷盜,如前所說,複舍邪行,于婦女根,眼不樂見,于其歌舞莊嚴音聲,聞已不味,于畫婦女,若見若聞,無不善念,夢見婦女,覺已不樂,不生愛念,不多行欲,常正觀察,舍離邪淫,棄於欲事,如毒無異,彼人如是功德相應,常行善業,恒有善念,離垢染心,持戒普淨,善護禁戒,彼人如是,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在夜摩天廣博行處,彼三功德,樂修多作,愛樂淨戒,持戒得果,生於彼處,才生於彼,即聞天鳥種種音聲,第一可愛,如跋求聲,鼻所嗅香,本未曾有第一天香,嗅彼香已,生第一樂,身所覺觸,本未曾得,心意清淨,而不濁亂,如心回轉,正相應故,則生歡喜,味亦如是,有種種味,本未曾得,彼天如是六識之身前受樂已,如是思念,此何世間,我住何處,此處一切,皆悉可愛,皆悉可樂,與本皆異,此處世間,見一切色,無量好色,複見自身所有光明,勝日光明,離肉骨汙,離諸不淨,離影離睒,離脈離筋,離大小節,離於堅觸,身體柔軟,普身諸分一切皆軟,離於疲惓,自所念行,若來若去,皆無障礙,離于求索,離身傴曲,彼此迭互,不相憎嫉,身體雜毛頭髮皆旋,一一毛旋,眼所對矚,無有妨礙,境界不劣,離于諸障,聲觸味香,身不增減,不變不老,恒常有力,天女妒嫉,怖畏怯弱,一切皆離,身自具足,離求莊嚴,離求財物,于諸天女離攝取過,複何所離,于園林中,處處遊行無所怖畏,離怨家畏,離不淨畏,離於知足,見自己身,則生愛樂,念念增長,天無量種諸境界樂,如所悕望有樂皆得,悕望樂已,以少智故,心如是疑,我何處來,我此身者,為是何身,此是何處,此處何名,彼如是疑,心中思量,譬如醉人,或有睡人,夜有四分,三分已過,從睡而寤,于良久時,彼心疑念,我是何人,我何處住,少時思念,爾乃得知,如是如是,始生天子,于良久時,心思惟已,然後乃知我人中死來生此處,彼天如是,于人中時,持戒熏思,如是相似,生於天中。

若閻浮提不樂境界,在彼天處,初生之時,亦不喜樂,何以故,本熏思故,時彼如是,始生天子,于良久時,如是覺知我在天處,以善業故天世間生,若人如是,于人中死生於天中,彼持戒來,猶故如是,不著境界,如是後時,天上退已,生於人中,本天上時所習熏故,有相似相,如是人中,以熏思故,後時死已,生於天中,不樂境界,不近淫欲,時彼如是,始生天子以持戒故,雖生彼天,不近境界,以餘業故,令心如是不樂境界。

若出地獄生天中者,彼生業故,在地獄中難可得出,餘善業故,以少願故,得出地獄生於天中,以在如是苦惱處來,生在天中得樂即著,心生歡喜,又多嗔恚,喜樂園林流水河池種種蓮花勝愛樂心,嬉戲遊行,彼於飲食,愛樂心強,彼意相續之所熏故。

若出餓鬼有餘業故生天中者,意相續熏樂食心強,愛於飲食,常處於冷,多樂婦女,彼熏意故。

若出畜生有餘業故生天中者,則多飲食,如畜生中多食多飲,生於天中,亦複如是多食多飲,少飲多食,愛欲心強,以意相續,熏故如是。

若無色界四處退已生彼天者,以本修得三摩跋提,是故生彼無色界中,四地處生,業盡故退,生彼天中,如是本意相續熏故,如是愛觸味色香等,如是得已,而複不樂,以心寂靜不多亂故,彼熏心故若於色界,依止初禪,如是乃至依止四禪,彼禪盡故,退生欲界,如是本意相續熏故,有下中上,心樂坐禪,境界樂心,少而不多。

若欲界天,欲界中退,還生欲界,以生業故,如是二道作眾善業,若天若人,如是二種,欲天中退,還生欲天,作善業故,唯欲界中,一切諸天,二種業熟,除淨居天,彼淨居天,非生業熟,非餘業熟,如是業風,常吹一切世間眾生,令其流轉,心罥所系,亦為種種業罥所縛,無量百千異心信解,無量分別,次第相續,于五道中流轉常行。

爾時如是始生天子,如是觀察,如是思念,然後乃知我於某道退來生此,我人中退而來生此,受生業故,彼如是知,彼業故生,若餘業生,如是亦知,以何因緣,知此天子非餘業生,若餘業者,久時因緣,或一百劫,能與果報,有一千劫,或百千劫,少天眼者,不自見知,本過去生久遠之業因緣生此生業生者,則知來處,彼如是觀生因緣已,心生憍慢,未久之間,善業熏故於境界,中生愛著心,有無量種,彼天爾乃如是念知,我今在於夜摩天中名廣博行地處生已即生心時,諸天女眾而現在前,以善業故,彼天女眾速來圍繞,以彼天子善業力故,天女來至,若彼天女生來久者,則不羞恥近欲抱之繞彼天子,共園林中而受諸樂,以善業價,得彼天女種種功德,第一可愛,而共受樂,於彼地處,有好山林,蓮華河池,澗穀流水有好平地,有好金窟,樹枝之舍,無量百千種種諸鳥,種種音聲,無量百千天女之眾,迭相圍繞,在如是處歌舞遊戲,彼處園中,有七寶鹿,處處遊行,如是種種眼所見者皆悉可愛,彼處有山,名為廣少,彼山之峰,七寶光明,種種莊嚴,種種寶石,雜雜間錯,有蓮花林,皆是七寶,在園林中,多有河池,如是種種莊嚴之處,以善業故,妙色莊嚴,於如是處歌舞遊戲種種受樂。

彼天如是同受樂已,有于水中而遊戲者,如是種種欲到地獄餓鬼畜生,以善業故,戲樂不止,彼諸天等自於身中,示一切天業相名字,若天前世作何善業,何心作業,於何時作,何因緣作,何生處作,此如是等,于下中上福田具足,財物具足,而作善業,彼一切相,於自身中見其名字,譬如明瞭善書畫者,各各別處,隨其所作曆然分明,如彼名字,此天如是,善業畫師,於業地處,一切善業,皆悉普畫,善業彩色,善淨光明,見則極愛,畫作彼天,一切樂見,如彼善業巧畫之色,如是而生,彼天之身,以有如是畫字相現,百倍嚴勝,譬如第一百煉真金,或複其餘赤蓮花寶,或青色寶,於如是等種種勝寶,端嚴可愛,彼天身相,百倍端嚴,如是畫相,自眼不見,何以故,以在頷下嚥上相故,是以不見,若彼天子,心未放逸,則便更互相見此相,又善業因,如是更互相見此相,彼廣博行地處之天,如是稀有。

彼天複有稀有之相,如咽之相,額上亦爾,以善業故,有如是相,種種業畫,種種色相,所謂相者,云何而退,於何時退,如是退已,當生何處,彼種種色,種種畫相,彼天額中皆悉具見,此稀有相,是業所作,彼天身上,如是字鬘,種種雜雜,如是端嚴,如餘異處,所有諸天,種種華鬘,莊嚴身首,端嚴殊妙,此相莊嚴,亦複如是。

又彼諸天複有善業果報成熟,自業畫身,共諸天女種種畫身勝莊嚴者,受諸快樂,無量種種,園林之內,於廣博行地處之中遊戲受樂,既受樂已,複向一河,河名善雜,彼河從于雜愛山峰流出而來,故名善雜,有種種寶莊嚴彼河,無量鳥眾,種種音聲,多有無量種種異樹莊嚴彼河,有種種花其華雜色,有百千分,異色不同,莊嚴河岸,無量天女,近彼河岸遊戲受樂,又複更有殊妙河水,名為雜河此河從於雜色崖岸山峰流出,故名雜河,如是雜河,若天近之,於本生處則能憶知,彼天若從地獄中來到彼河岸,則便憶知,既憶知已,有極可愛,五欲功德,皆悉具足,有諸天女,心甚歡喜,遊戲受樂,以心憶知,曾受苦惱故于樂事一切皆忘,如是厭欲,而說偈言。

地獄熾火中  苦切甚大苦
我等惡業盡  皆來在此處
業善果亦善  諸功德莊嚴
業惡故果苦  必定如是受
我于苦樂中  輪轉生死處
業風吹令轉  猶如海中波
若有心作惡  喜樂惡事者
彼不善行故  因緣墮地獄
得脫彼地獄  來生此天處
忘彼處苦已  而複行欲樂
此境界流轉  苦樂如梁繩
而心甚堅[革*卬]  受苦不厭惓
此彼岸和合  諸根之所誑
為愛罥所縛  一切流生死
出地獄生鬼  出鬼生畜生
出餘畜作龍  出龍生三處
業如是常行  世間轉如輪
以久來習故  猶不生疲惓
愛樂龍宮殿  不樂地獄苦
流轉於有獄  有樂不樂處
千缽頭摩苦  百億缽頭摩
如是時受苦  癡故不厭惓
三界皆無樂  普遍一切苦
眾生為癡誑  而不生厭惓
如是受苦已  癡故造苦因
由因故有果  如果從種子
境界所迷心  勇健有大力
眾生調彼心  令彼時寂靜
彼心調伏已  一切界轉行
輪回於三有  不能見真諦
如以風因緣  令海水波動
如是因緣心  令世間常轉
眾生著婦女  為苦樂所執
不到於善地  無苦惱之處
若憶知苦時  則生厭離心
既忘彼苦惱  還著樂放逸
若有能憶知  地獄苦惱者
如是天中樂  猶如小微塵

彼天皆憶本曾生處諸有,近彼雜色崖岸山峰所出雜河岸者,則皆憶知本曾生處,若離去者,於本生處一切皆忘,彼複於苦心既忘已,忘本生處,忘本生已,而複樂著種種境界,有無量種無異相似可愛聲觸味色香等天妙境界,如是受樂。

既受樂已,而複更向名久欲山,彼久欲山普皆可愛,有第一河,蓮花水池,其水清淨,圍繞彼山,鵝鴨鴛鴦,在彼河池而為莊嚴,種種金寶,為河兩岸,水流之聲,有種種音,彼山之中,如是等河,其數一萬,種種樹林,種種眾鳥,而為莊嚴,彼諸河中,四河最勝,所謂四者,一名速流,二名金鬘,三名毗琉璃水,四名樂漂,是名為四。

爾時天眾,自業果熟,一切如是生歡喜心,種種衣服莊嚴其身,遊戲受樂,向速流河,近彼河岸,有長妙花,極大樹林,名無量樂,其花開敷,其枝密覆,間無空處,無量百千種種色花,有流水池,種種諸鳥,鳥身皆是種種雜寶,眾鳥音聲,處處遍滿,彼速流河,第二岸邊,有蓮花池,彼池名曰醉蜂巡行,如日初出,赤色蓮花,在彼池中以為莊嚴,如是蓮花,有第一香,普覆池水,彼河二岸,一有樹林,一有花池,彼河長量五百由旬,廣五由旬,其水普清,水中生花,遍覆其水,花葉雜色,若干種種,有第一香,彼如是香,遍五由旬,爾時彼處如是諸天,隨心所念,有天在於園林中者,有天在於蓮花中者,如心所念遊戲受樂,與天女眾彼此迭共歡喜受樂,自有光明,以善業力,在彼處生,彼速流河於兩岸邊,廣博行天,種種遊戲,而受快樂,如是一河,彼金鬘河,從山峰出,彼山名衣,又衣山峰,複出此河,此金鬘河,甚為可愛,河在衣山,猶如金鬘,故名此河以為金鬘,彼金鬘河,如是功德,所謂其水,悉是天酒,遠離酒過,第一善香,味色觸等皆如心意,一切具足,有所憶念,不妨不亂,爾時彼天,共諸天女飲如是酒,複受勝樂,彼一一天,皆有無量諸天女眾之所圍繞,心意樂著五欲境界,五樂音聲,稱情美妙,共諸天女,隨心所念,如意自在,金鬘河邊,成就無量種種勝樂,於境界中,心不厭足,又複歌舞種種遊戲受諸快樂,從一山口至一山口,從一山峰至一山峰,從一河岸至一河岸,從蓮華池至蓮花池,從園林處至園林處,從樹根下至樹根下,如是種種諸處受樂,既受樂已,次複往向毗琉璃水第三河所,毗琉璃水第三河中,其水清淨,如毗琉璃,彼處多有毗琉璃樹,又複多有毗琉璃鳥,在彼水中,其水波鬘,其沫如笑,淨潔清水,徐流不急,其水極深,有妙音聲,善業力故,毗琉璃水,如是緩流,天欲受樂,有心念時,到彼河中,境界渴故,種種愛貪,彼天受樂,不在一處,有在河岸而受樂者,有在水中而受樂者,共諸天女,第一嬉戲而受快樂,彼諸天眾,皆悉乘鳥,從一水波到一水波,處處遊行,從一水漩入一水漩,從一回波入一回波,有入水者,入已複出,更入急處,又複彼天,從一蓮花入一蓮花,又複從一優缽羅林,更入其餘優缽羅林,如是遊行,百到千到,成就樂受,不可譬喻。

又複彼天善業力故,境界寂靜,毗琉璃水清淨之處,見業果報,若其有天持戒淨勝,若智慧勝,彼則能見本何因緣,如是作業,得生彼天毗琉璃水清淨之處,一切皆見,以何因緣,如是心生,憶念往事,以前世時于福田中有清淨心深生信故,彼一切天,一一各各作如是心,我境界力,如是動轉,五欲之水,在愛河中,如是漂我,令我不覺,無常退至,我於此處,必定當退如過去世,所作業相,生此之因,自咽上現,彼天既見如是相故,知過去世作如是等善業因緣,來生此處,如是受樂,若彼業盡,於此天上,必定當退,如是念已,彼此迭互相向而說,複見五道怖畏之處,見怖畏已,彼一切天各生厭離,毗琉璃水河岸邊處,而說偈言。

若過去修善  為善人所愛
今此天處受  念念向盡去
彼盡已則退  天中善報處
一切樂因緣  皆如是盡滅
既入無常手  一切皆破壞
若法無常者  令一切皆貪
如是無常法  能與一切貪
愚癡少智者  貪著於欲味
癡不覺知過  如今波迦果
色聲等系縛  愛故受苦惱
惡業迷眾生  令不得自在
以迷惡業故  則受惡業果
諸著欲味者  欲害如毒果
著欲不知足  故墮地獄中
常樂行施戒  施戒福成就
若常如是行  彼則生天上
持戒常修行  舍離不善業
恭敬修威儀  彼則生天上
湣眾生安慰  深信於佛法
攝心寂靜者  彼則生天上
若於怨家所  慈心離嗔垢
常寂靜心者  彼則生天上
若心中無嗔  彼善而無惱
勇善調伏者  彼則生天上
常實語持戒  而不多言說
知堅知不堅  彼則生天上
若不樂世間  厭離老死法
常樂於涅槃  彼則生天上
若樹下塚間  如是山谷等
常一心禪者  彼則生天上
知時敬父母  不近惡知識
常行慈心者  彼則生天上
不樂聚落城  及戲處道行
一處住知足  彼則生天上
若善自觀身  常見其不淨
知自身如是  彼則生天上
若能知法網  種種法網知
不喜樂生死  彼則生天上
若覺知諸法  無量種種生
雖見不喜樂  彼則生天上
心念念如幻  如乾闥婆城
若調伏此心  彼則生天上
若諦知一相  或善知二相
心於欲厭離  彼則生天上
于他妻如母  于一切如父
若如是平等  彼則生天上
若恒離兩舌  常樂和合他
心不慳而直  彼則生天上
於他一切物  皆如土塊等
自生知足樂  彼則生天上
若于夜于晝  常能離懈怠
勤行精進者  彼則生天上
若離慢貪嗔  複離於懈怠
如是舍離者  彼則生天上
恒不樂五塵  五塵不破戒
常護戒智者  彼則生天上
若能知四取  四諦亦如是
智者如是知  彼則生天上
若知苦苦報  亦複知苦沒
如是諦見者  彼則生天上
若得衰惱己  而不舍於法
是攝受法者  彼則生天上
若著壞色衣  及著糞掃衣
善心不行惡  彼則生天上
若一切時禪  常有出世心
恒樂空閒處  彼則生天上
若美若不美  隨他之所得
心不喜不嗔  彼則生天上
若著粗鄙色  塵土糞掃衣
如是衣知足  彼則生天上
若床若地樓  或複在餘處
不生苦樂心  彼則生天上
於眼所見色  青黃赤白等
若如實諦見  彼則生天上
若聞愛不愛  二種聲不樂
心正不動亂  彼則生天上
調伏於六根  而不樂境界
攝心不動亂  彼則生天上
如是大饒益  恒常受快樂
若一切皆作  彼則生天上
如一切業行  是則為最勝
行無垢法者  彼則生天上
若知於業報  而能作業報
于苦常怖畏  彼則生天上

彼天如是頷下嚥中,見諸相已,極大怖畏,已說此偈,于河岸邊,共諸天眾,本性放逸,以本業故,於咽中現,若至餘處,則不復見,若有因緣,則便見之,若無因緣,雖有不見,何以故,以一切法因緣生故。

又複彼天本性放逸,性放逸行,離久欲山,複向餘山,山名寶圍,歡喜心故,種種莊嚴,現在生欲,能牽其心,不計未來所有諸畏,以根搖動不寂靜故,於彼天中,受第一樂,歌舞喜笑,種種遊戲,于河岸邊,種種樹枝,諸花具足,彼處多有常歡喜鳥。

複有寶山勝寶圍山,無量百千分分之處,皆悉具有,雜寶間錯,而彼諸天悕望樂故,欲往見之,時彼天眾,遙見彼山,光炎圍繞,如穿虛空,光炎上出,天不曾見,忽爾見之,彼山光明,青黃赤紫,普萬由旬。

又複如是,雜寶光明,出勝其餘,無量寶山,所有光明,如須彌山,所有光明,能壞一切其餘諸山所有光明,此寶圍山所有光明,能壞其餘寶山光明,亦複如是,彼寶圍山,眼若看者,能令眼樂。

又複第二能與耳樂,所謂種種河池之聲,有孔雀等七寶翅鳥種種音聲,有如是等無量種鳥種種音聲,彼有寶樹,樹有鈴網,風吹出聲,其聲美妙,不可譬喻,寶圍大山,以如是聲,能令耳樂。

彼寶圍山,又複能與第三根樂,而彼天眾,猶未至山,謂彼山中,從無量華,出無量香,令天鼻樂,彼寶圍山,如是能令第三根樂。

彼寶圍山,又複能與第四根樂,所謂能令舌根得樂,色香味酒,能令豐足,種種美果,皆令飽滿。

彼寶圍山,又複能令天身皆得無縷衣觸,無量衣服,皆甚柔軟,複有冷風,隨念樂觸以吹其身。

彼大寶山,如是能與天之快樂,彼天五根,如是受樂,如五根樂,意亦如是,得第一樂,此寶圍山,於一切根,皆令得樂,如是饒益一切天眾。

爾時彼天既到如是寶圍山已,彼寶圍山,光炎圍繞,出無量種炎光明圍,多有無量百千蓮花流水河地,以為莊嚴,金毗琉璃青色妙寶,白銀寶等種種雜雜,百千莊嚴,彼天既見如是山已,本性自樂,見彼山故,百倍受樂,共諸天女,迭互各各更相受樂,生歡喜心,勝勝悕望,意甚欲見彼寶圍山窟窟谷穀,處處皆有蓮花池林,從一山峰至一山峰,從河至河,須陀之處,從一寶林至一寶林,處處遍見,種種鳥眾,複聞其聲,五樂之音,遊戲受樂,彼天眼耳鼻舌身等,五種境界,一切可愛,彼根聲觸味色香等,各各勝妙,如是諸根,于境界中一一受樂,如是境界愛放逸故,現在世中,若苦若樂,過去世時,若苦若樂,皆悉忘失,如前業果種種字畫,於其咽中先所見者,一切皆忘,如是遊戲種種受樂,是故皆忘本所作業,彼天勝妙寶圍山峰,名淨無垢,如是無垢清淨之處,見行殿塵,天在殿行,殿所行處,有妙寶塵,彼清淨處,尚見殿塵,何況其餘,天身等物種種莊嚴,可愛身色,業盡所作,有異異種,若此天眾,命盡故退,何業所作,以善業力,咽中字畫如是皆見,彼初見已,不生厭離,何以故,以愚癡故,初得欲味即便樂著不生厭心,彼愚鈍天,若為他示,或自覺知,見彼欲過,即便覺知,事至怖畏,彼天如是,貪著欲味,見其過患,則于後時,悔火所燒,云何我本不舍此欲,如毒刀火,此欲乃是地獄餓鬼畜生之因,我今以此欲因緣故,必墮地獄餓鬼畜生惡趣之中,如是後時,悔火所燒若修心者,則於欲味,不生味樂,見欲過患,則於彼欲不味不著,知欲過故,以有智慧見彼過故,後則不悔,若不悕樂彼欲境界,失不憂者,本修心故。



正法念處經卷第四十二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之二十一(夜摩天之七)

爾時彼天次第而行,上彼山峰第一無垢如鏡之地,彼諸天眾,業地鏡中,自見其身,分分明了,彼諸天等,若有先修身口意者,業地鏡中,得見自身,額中所現業果生死,如彼某時某處某國某因某緣某退相等,一切皆見,亦見他相當退之相,隨何者天額,中書字餘業之相,或有生業,彼一切相業地鏡中,一切自見,退夜摩天,若是餘業,或是生業,或身惡業,或口惡業,或意惡業,如是因緣退已,當生某地獄中,某餓鬼中,某畜生中,從畜生處既得脫已,行欲放逸之所誑故業風所吹,轉某處生,又複如是,欲過中出,彼於額上字書畫中,一切具見,於額畫中亦如是見,欲過中出,如某欲法,如是對治所謂修欲無光明觀,不為彼欲之所能誑,又複彼欲有異對治,謂見此色是虛妄見於如是色隨順見已,心正觀察悕欲之心更不增長,如是如是,五境界中,如欲過患,如是諦觀,彼天如是則無喜愛,喜愛之心,不能為妨,不能為礙,喜愛乃是生死種子,彼天如是欲中得出額畫字中一切皆見,彼既見已,若勝修身,若勝修意,彼能舍欲,見欲過患,故知出欲,知出過已,見先受樂境界過患,如食毒棗,今所受欲,亦如是見,何以故,以于境界受欲樂故墮於惡道,如是修故,舍離境界,若於額上書字畫中見惡道業墮於惡道地獄餓鬼畜生之中,見彼業已,彼如是業,一切皆失,生善道業,一切皆生,善業力故,彼諸天子如是見已,深生信心,造作善業,如是乃至造作涅槃種子善業,若更餘天少智慧者,其心樂欲,彼前作業,業網自在,既見業畫文字相已,生如是心,若我此處後時退已,或生人中,或生天中,彼天如是,見生處已,心不驚怖,而複更入五境界波愛河中洗,以放逸故,行放逸行,如是天者,不曾學來,不曾聞來,少智慧故於欲不知,不能離欲,善法則滅,而複更作其餘生業地獄餓鬼畜生之業,何以故,一切善業皆悉盡故,欲所誑故,而複墮於地獄餓鬼畜生之中,爾時有鳥,名為賢語,見放逸天,行放逸行,天善業故,而說偈言。

若善牽心者  如是則得善
若隨不善者  如是得不善
一切多用心  如地風水火
隨所得因緣  心如是行轉
心能速疾行  亦能速疾回
速將至天中  速令入惡道
心速疾行善  若能防護心
一切法能作  一切業能斷
一切法行主  所謂彼心是
複以如是義  故得名為心
心常求人便  皆不應信之
體性甚[懂-重+隻]動  大力不可持
須臾間作善  須臾作不善
如是作無記  其行不可測
心來不可知  心去不可識
先無後時有  已有還複無
心無有處所  和集不可得
以無身體故  不可得捉持
因緣和合故  念念如是生
如珠牛糞合  因緣而生火
如是根色等  一切因緣心
非一能生心  和合故生心
如是知心已  知心難調伏
意隨正法行  慎勿喜樂欲

彼天如是,既聞偈已,修身修意,二種修心,既修心已,不樂境界,隨順法行,退夜摩天,複生勝處,不離天處,若生人中,或為人王,或為大臣,或時得種解脫種子,三種菩提,隨願皆得,或具善業,作轉輪王。

若彼諸天,如是稀有見於業相,如鏡中見,心不調者,彼天複隨地獄餓鬼畜生之中。

又彼比丘,觀此稀有業畫文字果報之相,彼則觀見若人精勤專意深心,畫如來像,若有思信寂靜之心,如是書寫正法文典心意寂靜,彼人生天,咽中額上,見則生信。

又複有人心無正信,或為王敕,或為他遣,或為取物活命因緣,若書經文,或畫佛像,亦生天中,見則不信,多行放逸,彼亦造作善業種子,得生天中,雖見不信,以離信來離思來故,如是無因,則無業果,如是一切,皆從因緣相似業生。

若複有天,性喜放逸,行放逸行,受天境界五欲之樂,常不厭足,複於增長無量欲山寶圍山中,于長久時五欲功德而受樂已,共天女眾,如是種種遊戲受樂,後離如是五欲功德莊嚴之山,複向第三珠圍山去,生歡喜心,五樂音聲,在道遊戲,普勝妙事,第一成就,於須臾間,具足受樂,如意所念,種種境界,而受快樂,既於山中,在河岸邊,受欲樂已,方至第三珠圍之山,如是如是,天可愛樂境界受樂,如是如是,喜愛增長,以於彼愛不解脫故,欲火所燒,於彼聲觸味色香等,不知厭足,境界河中亦不厭足,如彌那魚,如是第三名珠圍山,一廂則是青色珠寶,次第二廂,赤蓮花寶,次第三廂是車磲寶,次第四廂,是白銀寶,彼天見已,生歡喜心,迭互相向如是說言,天當看此無量種種端嚴殊妙種種光明,此寶光明,百萬由旬皆悉普遍,入彼光明,不可分別,此勝光明,青黃赤白,有無量種。

彼諸天眾如是說已,複向餘林,林名樹稠,彼諸天眾,諸天女眾,生歡喜心,無量音樂,隨種種處,皆悉樂見,次到彼林,善業成熟,種種莊嚴,如是遊行,種種受樂,乃于久時行放逸行,為愛所使,爾時彼天,見樹稠林,諸七寶樹,于彼林中,見有二河,第一香水,勝味觸水,如心意念,則有水滿,彼河之水,隨念而轉,彼河銀岸,多有種種異異諸鳥,彼一河者,名為雜水,次第二河,名如意水,彼雜水者,本性自體,如是雜水,第一清淨水流盈滿,彼種種水,遠離醉過,善業因緣,其水則有無量種色,是故彼河,名為雜水。

又第二河,名如意水,隨彼天心,種種意念,如是水生,若念須陀,則須陀流第一白淨,第一香味,須陀流滿,若彼諸天意念天酒,則有色香觸味具足,美妙天酒滿中流出,若念山澤種種異華,則有色香觸等具足,如是妙花,滿河流出,於其花中,有種種蜂以為莊嚴,彼華之名,尚不可說,如是第二如意水河,種種流滿。

彼處如是,樹稠林中,有如是花,莊嚴可愛,彼處諸天,在兩河中處處遊戲,種種受樂,可愛聲觸味色香等,種種受樂,以善業故,共飲天酒,種種受樂,聞樂音聲,種種耳樂,種種歡喜,隨心具足,受種種樂,遠離憂悲,遠離饑儉,離於怖畏,於境界中,常不知足,如飲堿水,隨增其渴,有無量種無量分別,有無量種受天之樂,彼天如是行林河中受樂行已,彼處有鳥,名曰河行,見天放逸而說偈言。

猶如此水流  天樂亦如是
命念念不住  癡故不覺知
老病死等故  能令業盡退
天不離此法  常隨逐欲行
命則非是常  三界樂亦爾
天癡為欲誑  如是不覺知
如空中水渧  必墮而不停
一切樂如是  與雨渧不異
如風吹塵土  迭互競相推
轉於虛空中  身轉亦如是
此樂非勝樂  貪誑不常定
與愛毒和合  猶如雜毒食
彼常勝樂者  所謂不死處
無愛別離處  無冷無熱處
彼處常安隱  智者之所說
何處不生死  彼處則無苦
諸因婦女樂  一切皆有苦
彼愛為種子  複生地獄中
彼樂能生苦  云何說為樂
乃是苦中苦  後時則如毒
若此眾生生  眾生業風吹
業網癡所覆  隨生處愛樂
若善不善業  常隨彼共行
處處皆逐去  如香不離花
汝如是受樂  此後時則失
如晝日時滿  日沒光隨沒

彼水行鳥,天善業故,已為一切放逸行,天如是說已,若天放逸行放逸者,聞水行鳥,如是偈說,作如是言,此鳥善語,已覺悟我,如此鳥說,我必當得,此鳥實說,我放逸故,行放逸行,猶故如是不能舍離,我于後時,必定破壞,得大怖畏,我等從今當善心意,對治放逸,舍離放逸,彼天如是,于長久時,專心善意,舍離放逸,知欲過患,心思惟已,以心動故,心力大故,或於多時,久習欲故,還複著樂,彼天如是無量分別,無量境界,上下受樂,種種諸欲具足之處,種種鳥聲,勝妙園林,有蓮花池,七寶山峰,多有無量妙蓮花池,以為莊嚴,多有無量百千蜂眾,出種種聲,莊嚴妙池,彼處有河,滿中飲食,有百千樹,隨念枝網蔭覆彼河,枝間有華,華為堂舍,種種具足,彼天自身,有妙光明,無諸憂惱,自善業故,得如是報,下中上天,皆離妒嫉,迭互相愛,一心一欲,彼此不妨,如是如是,遊行受樂。

爾時彼天,既受樂已,迭共籌量而作是言,如我先聞,此夜摩處一切諸天有主,名為牟修樓陀,遊戲受樂,我等今者相與共去,彼處諸天,離彼天主牟修樓陀五百由旬,遙聞歌聲,乙太遠故,聞不了了,以聲普遍一切天處,是故不了,若鳥音聲,如是歌聲,功德具足,聞彼歌聲,雖不了了,極生愛樂,不可厭足,以心動故,生決定意,一切天眾,即向天主牟修樓陀戲樂之處,彼林一切功德具足,彼欲行天,共諸天女種種莊嚴種種衣服一切功德,皆悉具足,普身所著,無縷天衣,以自莊嚴,其手皆執種種樂器,迭相愛念,生歡喜心,有乘空者,乘蓮花者,複有乘于優缽羅者,彼優缽羅,有第一香,多有眾蜂,複有乘於拘物頭者,彼拘物頭,形量白色,皆如月輪,彼天皆共如是天女遊戲歌舞,在空而行,五欲境界種種受樂,不知厭足,彼天善業,自心所化,自如是乘,自業所化,有下中上,色亦如是,有下中上,樂亦如是,有下中上,如是受樂,智慧亦爾,有下中上,命亦如是,有下中上,一切如是,遍滿虛空,向戲樂林,無量種欲具足之處,牟修樓陀天王住處堂殿之所,彼如是行在道未到戲樂之林,於虛空中,遙見如炎,複見一處,青寶之色,複於異處,見黃白色,複於異處,見如火色,彼天如是空中見已,則生第一稀有之心,迭相告言,天當看此虛空之中稀有之事,如著種種希有色衣,在虛空中,我未曾見,彼諸天眾,迭互說已,生稀有心,少時停住,未經久時,複聞有聲,第一微妙,美音歌聲,聞音聲已,複生喜心,稀有之心,始從在地,乃至遍空一切天眾,共諸天女,心皆樂見,悉欲往看,此天如是,空中見者,一切皆是,山樹具足,地處諸天彼天亦爾,遙見此天。

山樹具足,地處諸天,亦向天王須夜摩天,須夜摩天坐七寶座,在七寶窟,以大青寶瓔珞莊嚴,複以勝妙蓮花之色,勝大妙寶,而自莊嚴,又複更有第一光明妙寶勝幡,光明普遍一千由旬,有白光炎,滿虛空中,如著種種勝妙衣服,在於虛空,幡亦如是。

此廣博行地處諸天如是見已,生稀有心,少時停住,須臾則知山樹具足,地處諸天,亦向天主牟修樓陀所住之處戲樂林所,起如是心,彼如是去,亦如我去,廣博行處勝上諸天籌量說言,我今共彼山樹具足地處諸天,一切和合,相與俱去,向彼天主牟修樓陀所住之處,如是時間,暫住須臾,爾時彼處山樹具足地處諸天,見廣博行地處天眾,生稀有心,作如是言,我今共彼廣博行處,一切諸天,迭共和合,相與同詣牟修樓陀天王住處戲樂林中,爾時如是,山樹具足地處諸天,共廣博行地處諸天一切天眾,皆共和合,遍在虛空,無量幢幡,皆乘寶殿,在鳥背上,五樂音聲,五欲功德,皆悉具足,向戲樂林須夜摩天遊戲大林,多有無量諸欲功德,皆悉具足,不可譬喻,往向彼林,受境界樂,五欲功德,不知厭足,一切功德,富樂之事,皆不厭足,迭互相近,不可厭足,如是一切,皆受欲樂,不知厭足,然彼比丘,見彼天已,無量業果,皆悉諦知,而說偈言。

譬如天雨水  是故河增長
如是欲雨故  天增長欲火
彌那生水中  而常患枯渴
如是樂增渴  故天不知足
如虛空無邊  亦複無盡滅
欲如是無邊  界欲不可盡
海水波旋滿  仿佛有足義
悕望於欲者  畢竟不知足
天未得境界  愚癡不知足
心常悕望樂  得已不知足
既得衰惱已  無量到退失
由境界熱惱  是故應舍欲
既被貪欲誑  能壞信欲者
得衰惱則離  而天不覺知
境界非可足  不知足無樂
如是不知足  智者能舍離
寂靜為樂根  苦由境界起
故應修寂靜  遠離境界地
常舍離煩惱  修行無上智
從智得解脫  由煩惱系縛
病殺系縛等  境界所怖畏
流轉生死中  皆由於境界
若合若別離  或百或千到
生生處常爾  唯善逝諦知
生死無量樂  生死無量苦
一切由境界  生生處皆有
如是之境界  破壞癡心者
愚癡無眼故  複喜樂境界
舍怨而不近  聞名亦生慮
境界如怨家  癡故不曾舍
若為境界燒  則是愚癡者
為自業所誑  癡故不能離
如有畏火者  猶故近於火
如是境界迷  亦樂近境界
猶如食毒者  不為自受樂
近愛癡亦爾  永無安隱事
如渴者於鹽  舐之不除渴
境界故闇眼  於愛不知足
天境界不足  欲心之所誑
為業風所吹  到於惡道處

彼比丘如是,諦知無量道處眾生業生,次第皆知,憐湣彼天,已說此偈。

又複彼天,迭相和合,一切同行,心生歡喜,向戲樂林牟修樓陀天王住處,爾時彼天,如是而行,無量服飾無量樂行,無量業化,無量園林池等受樂,無量百千天女圍繞,如是而行,複有餘天,百千堂殿,在上而坐,行虛空中,光明周遍,普照虛空,歌舞遊戲,五樂音聲,鬘莊嚴身,以香坌身,頸著瓔珞,頭冠天幘,風吹衣裳,如雲而行,天女抱之,心甚喜樂,複有餘天,天女詠歌,及箜篌聲,既聞此聲,心生愛樂,如是等類,若干種天,種種受樂,向戲樂林,空中而住,悕望受樂,彼地處天,一切皆向牟修樓陀天王住處,總說彼天,如業相似,若戲若行,若莊嚴具,音聲普遍,十方充滿,皆來近在王住堂殿,普彼一切夜摩天眾,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於中最勝,如業之身,以業勝故,其果亦勝,如是因果,非不相似,如種子芽,一切天眾,皆近天王牟修樓陀所居堂殿,彼天皆劣,唯有天王牟修樓陀於中獨勝,一切諸天,天欲之中,天王欲勝,皆悉具足,無譬喻樂,且說少分。

有七寶鳥,在樹林上,周匝遍有,嘴銜樹心,身無所依,在虛空中。

又複異處,饒稀有鈴,其聲美妙,若天聞者,皆來向之,如是分別心快樂故,在彼林行。

又複更有七寶眾鳥,間錯雜翅,在彼林外,周匝圍繞,嘴中銜鬘繞林飛行,又複多有稀有孔雀,背上皆有蓮花水池,于彼池中,饒種種鳥,有百千蜂,在彼池水蓮花之中,蜂有音聲,池名清水,彼蓮華葉種種不同,或有花葉是毗琉璃,或有花葉是七寶者,有餘蓮花,五由旬香,如是彼鳥孔雀背上,端嚴殊妙,歌樂嬉戲,池鳥相應,彼孔雀背亦甚稀有。

又複多有大稀有鳥,孔雀銜鬘,謂其背上有大蓮花,天子坐彼蓮花臺上,有百天女而為圍繞,種種嬉戲,美妙歌音,而受快樂。

又複多有大稀有鳥,孔雀銜鬘,彼受樂天自業所化,一一孔雀頭上,皆有隨念樹生,有種種花,其花甚饒,樹上多有七寶翅鳥,其諸天子,既上彼樹,與天女眾,共飲天酒,歌舞嬉戲,而受快樂。

又複多有大稀有鳥,孔雀銜鬘,一一孔雀叢毛之中,多諸天眾,共天女眾,坐受快樂迭相愛樂,嬉戲歌舞,受天之樂,天見如是孔雀銜鬘稀有事故,生稀有心。

又複更見第二稀有,所謂蓮花妙池銜鬘,彼蓮花池,其數二萬,離於泥濁,有金銀沙,八功德水,盈滿彼池,鵝鴨鴛鴦,池中甚饒,天善業故,鵝說偈言。

久時受此樂  此樂非常法
一切皆無常  而天不覺知
此樂且相續  必當有斷時
為欲心所誑  不覺知失壞
此樂雜苦樂  隱覆故不覺
如蓮花鬘中  毒蛇不可見
猶如雜毒飯  食者被殺害
此樂一切爾  必當墮地獄
如索筋為罥  眼見甚可愛
境界罥如是  見好實甚惡
如金波迦果  初甜美味多
後時則能殺  世間樂亦爾
如飛蟲見燈  其心甚愛樂
入中則被燒  此樂亦如是
愚凡夫不知  戲樂猶如燈
悕樂如觸火  畢竟不得樂
如鹿患渴故  隨逐陽炎走
畢竟不除渴  此樂亦如是
過現不知足  未來亦複然
一切天境界  如是故應舍
寂樂為根樂  是智者所說
于樂根無心  彼則常受苦
梵實第一勝  忍為最寂靜
一智明是世  一慈生勝樂
不惱他最吉  正見第一善
直心最為良  舍惡業亦爾
若近於老宿  恒常敬重法
供養于師長  信業則為善
常供養三寶  正心意無垢
複供養父母  是涅槃城道
佛說一切法  出家最第一
梵行行中勝  能得一切樂
佛說諸施中  法施最為勝
勤中禪第一  則能到涅槃
于施戒智中  唯智以為最
智能到涅槃  施戒唯得樂
眼見非為最  智見則為勝
佛說八分道  諸道中寂靜
諦中四諦勝  是如來所說
於五種力中  智慧力為最
說上下八方  更無有勝者
唯如來為最  能示真法故
說一切眾中  聖眾最寂靜
以三寶福田  依止能生樂
等供養父母  第三次和上
能以法境界  開眼令睹見
非可見可取  如來如是說
此皆是樂地  依境界非樂
若能行此法  則行無垢道
行此道安隱  夜摩地非樂

彼鳥如是,以善業故,本人中時,因法活命,賣法得物,以自存濟,如是業因,彼處為鳥,本善業故,雖生鳥中,憶法不忘,如是說偈,是故應當精勤讀誦,常受持法,以業因緣,雖作畜生,本來習故,善能說法,得果不空。

又彼一切諸夜摩天,向彼二萬蓮花之池,種種異異別別莊嚴,勝妙天女,而為圍繞,于彼池中,先有種種異異莊嚴諸天之眾諸天女眾,百百千千那由他數那由他數億億數等,種種受樂,共諸天女五樂音聲,或有入在蓮花中者,或有坐於蓮花台者,或有在於蓮花葉者,或有在於蓮華須者,隨心意念,粗細等身,如眼睫頃,百千由旬,已能來去,如眼所見,無遠無近,皆一念時,彼天來去,亦複如是,如一指面,眾眼共看,不妨不患,如是彼天,或有一百,或有一千,皆共聚在一蓮花須,同坐不妨,不隘不迮,以善業故,自業力故,彼蓮花池,如是勢力,如是功德,彼天如是於蓮花中,或百或千,如是嬉戲,如心美味,天酒恣飲,彼蓮花中,舊住諸天,共後來天和合嬉戲,自有光明,勝百千日,皆受欲樂。

于如是處久時受樂,爾乃前詣牟修樓陀天王林所,欲入彼林,彼林多有無量種色甚可愛樂,牟修樓陀如心意念,化作彼林,如自心中,如是如是,種種所念,如是如是,化作種種異異樹林,本未曾有,夜摩天王善業力故,爾時天眾見如是林,本未曾有,本未曾見,生稀有心,生是心已,欲入彼林,漸次近之,彼天種種莊嚴其身,塗天栴檀,著天所應如天相似,種種衣服,過蓮花池,到彼樹林,見已羞慚,業如是故,有如是林,種種勝妙,彼諸天眾,見餘林來,既見彼林,普遍審觀,既審觀已迭相向說,迭相指示,然後入中,既過彼池,入林中已見鸚鵡行,皆悉執持種種寶鬘一一鸚鵡,寶珠系咽,如是寶珠相續為鬘繞彼林已,而說偈言。

此眾生輪轉  自業所牽推
老死梁繩中  眾生不厭離
彼道至道行  天人阿修羅
不知真諦故  為自心所使
世間所作輪  手推非疾轉
業手眾生輪  轉之甚為速
十二輻和合  聚在癡轂中
因緣輪回轉  世間不覺知

彼天如是,聞鸚鵡鳥所說偈已,一心善念,觀察本業,大殷重心,念本業行,作如是言,彼鸚鵡鳥,則為勝我,我則不如彼鸚鵡鳥,思惟作業,我為愛壞嬉戲受樂,時彼諸天,如是說已,為欲往見夜摩天王牟修樓陀,過鸚鵡行,複向名為嶮岸鬘林,于彼林中,複有一林,名曼陀羅,百千色花以為莊嚴,彼林多有種種鳥眾,林之光明,勝百千日,離日熱過,彼林之樹,有勝光明,見彼樹林,則生眼樂,聞鳥音聲,則生耳樂,嗅藕根香,則生鼻樂,嘗食果味,則生舌樂,無縷天衣,觸生身樂,諸根樂故,意生喜樂,五根縛心,令意隨順,思念諸法,以二種意,隨順而知,如是見於曼陀羅林,。

曼陀羅樹,一一皆饒諸天女眾,如是天女,種種衣服,莊嚴微妙,口中言說,種種歌舞,種種受樂,彼諸天眾,本未曾見。

如是彼處一切地中地行諸天,見彼天女在樹林中,不可譬喻,無量百千億眾甚多天眾天女,普遍林中,無有一天,無一天女,心不悕望,欲見天主牟修樓陀一切悕望皆欲往見,實心喜樂,欲見天王,以是天王福德力故,爾時彼天,如上所說,和合而來,行彼林中,彼林多有流水河池,蓮花雜林,皆悉具足,地分處處,一切莊嚴,其地柔軟,皆作金色,雜寶間錯,如是見已,則受欲樂,如是次第,漸進前向夜摩天王牟修樓陀,一切同心,悕望欲見,心皆相愛,如上所說,種種異乘,過彼地處,複入異地,於彼地中有可愛山,如是地中諸可愛山,其數五百,是遊戲處,彼一切山,是毗琉璃,其樹皆是赤蓮華寶金葉莊嚴,複有寶樹,銀葉莊嚴,彼處多有珊瑚諸鳥,又複更有異法莊嚴,無量雜寶鹿鳥莊嚴,種種河池,流水莊嚴,交枝為舍,普遍莊嚴交枝之舍處處遍有,其果金色,金寶樹枝,其果皆作毗琉璃色,金寶之葉,有百千蜂,蜂有音聲,美妙悅耳,種種味觸飲食滿河,多有寶鳥,莊嚴彼河,彼中地處,觸則生樂,複有天眾,見諸寶山,山名遊戲,有見平地,有見山峰,有見窟門,複有天見樹枝堂舍,有見一切在蓮花池,天眾天女,皆悉歡喜,有共天女而歌舞者,或有諸天,共天女眾入蓮華林遊戲樂者,有歡喜心而飲酒者,有以天華散平地者,有結花鬘莊嚴身者,有以寶冠共諸天女迭互莊嚴,自有光明身無垢穢,複有異天,共諸天女行虛空者,複有異天,手執樂器,口中詠歌,住在平地,或百或千,彼天之身,如是如是,種種莊嚴,種種光明,青黃赤紫雜色光明,從身而出。

爾時彼天,既於如是遊戲山中受快樂已,欲見天王牟修樓陀更前內入彼天,複見夜摩天王,名集鬘地,即入其中,山樹具足廣博,行地彼一切天,第一莊嚴,並集鬘地,三地諸天,皆于天王牟修樓陀生敬重心,是彼天王善業力故,是彼天王過去修集無量善業之所感致,集鬘地中有一萬殿,無量種色種種金柱而為莊嚴,彼殿可愛,金寶為壁,毗琉璃寶,青寶柱雜雜間錯,複有異殿毗琉璃壁金寶青寶拘欄,因陀羅寶,以為窗牖,又複多有種種寶柱雜雜間錯,複有異殿,毗琉璃壁,金寶為門,毗琉璃扉,種種間錯,複有樓殿,甚可愛樂,謂赤蓮花雜金為柱,金寶為門,珊瑚為窗,種種雜寶,間錯其地,又複彼處,種種間錯青寶為壁,赤金為門,白銀為柱,普彼殿內,光明炎鬘。

又複彼處牟修樓陀天王之殿,種種業化,第一赤色金寶之殿,金剛間錯,赤蓮花寶以為殿柱,七寶為窗,第一光明,迭相照耀,重樓行殿,如是如是,種種莊嚴,彼天見已,回眼遍看,複觀寶山,彼此迭共,相與同心,普看山殿,前向大王須夜摩天,然後乃入牟修樓陀天王殿內,既如是入勝勝異見,種種可愛,第一稀有無量功德,一切具足,彼諸天等,見集鬘已悕望欲見,夜摩天主牟修樓陀一切天眾皆悉同行,複入一處王所行處,見大天王七千天子而為圍繞,悉皆第一勝妙莊嚴,身有光明,一一天子威德如山,天衣流動,頭著寶冠,肘後臂上,妙寶莊嚴勝妙花鬘,以嚴其胸,有如是等七千天子圍繞,天王牟修樓陀,亦如眾山周匝圍繞須彌山王,亦如諸河圍繞大海,如星曜等圍繞於月,如是彼天一切圍繞,夜摩天王牟修樓陀,如是而住,夜摩天王,端正殊妙,光明威德,勝出一切,諸餘天眾。

天王之殿,有百千柱,彼一一柱,皆是七寶,以莊嚴殿,天因陀羅大青寶座,彼天王殿,如是勢力,如是如是,天入彼殿,如是如是,轉更寬博,如是如是,七寶莊嚴,殿內有樹,名殿嚴樹,彼如是樹,恒常有花,于六時中,具足不闕,又一切時,常有天果,彼殿何名,謂名樂見,七寶為壁,種種間雜。



正法念處經卷第四十三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之二十二(夜摩天之八)

爾時彼天,漸更前近牟修樓陀夜摩天王,若歌若舞,種種嬉戲,共受第一勝業果報,彼一切天,種種供養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既供養已,坐在一處,一切坐已,歡喜語說,既語說已,天王告言,汝一切天,樂行放逸,相隨而來,自今以後,護命護法,勤行精進,以護法故,常受快樂,乃至涅槃捨身已後,永無苦惱,常受天樂,爾時彼處一切天眾,皆共和合,夜摩天王,為說偈言。

世間種種界  種種業自在
天種種道來  善業生此處
有中如是來  有中如是去
如彼來時業  如來去亦爾
諸有和合事  諸有意不亂
皆是善業作  精進勿放逸
長久時受樂  此後必定退
退為第一苦  當有則無疑
彼如是之義  我召汝為說
汝等一切聽  如如來所說

夜摩天王,如是普為彼一切天和合利益已,說此偈告天眾言,汝等樂行境界所迷,然不覺知,天則減劣而不增長,此境界樂,一切無常,當不寂靜,得不饒益,所謂何者,一切皆聽,如汝所見,六正覺知者,七寶塔廟,種種七寶莊嚴成就,所謂六者,一是屍棄正覺知者,二毗婆屍正覺知者,三毗舍婆正覺知者,四迦那迦牟尼如來正覺知者,五迦羅迦居村陀佛正覺知者,六迦葉佛正覺知者,此六佛塔,天中久作,次第耳聞,我今供養,以何因緣,一切如是,我不曾見我少心故,彼諸世尊,利益安樂諸世間故,往世曾來,到此世間,我以如是次第聞來,得如是法。

彼迦羅迦居村陀佛,為夜摩天,作大利益,謂利益者,一佛塔化,是大稀有如來境界,令住此間,若此世界,不敬沙門婆羅門者,天朋則減,此減劣相,於此佛塔光炎之中,我皆現見,若減若退,唯我獨見,汝等放逸,放逸行多,是故不見,以著境界受欲樂故,我以歌聲召汝等來,為利益故,汝等放逸,放逸而行,即是死退,我恐汝等食善業盡,墮於惡道,故召汝來,六佛世尊,利益無量諸眾生故,已所說經,彼諸如來,於此塔中,皆悉書之,我已誦得,天今善聽,我為汝說,勿後退時而生悔心,爾時彼天,第一敬重,專心思念,一切默住,二重敬重,一敬天王,二敬重法,諦意正住,其心不動,天王既見天眾如是,善調伏故,普告之言,汝等始入初如來塔,屍棄如來壁上書經,饒益天眾,利益天眾,安樂天眾。

彼最勝天,共其天王牟修樓陀,最初入塔,見屍棄佛毗琉璃像,在青寶床,加趺而坐,於其壁中,自書經言,諸比丘,若天若人,有八種法,障礙善法,何等為八,諸比丘,所謂一者,若天若人,為放逸壞,不能作善,若世間善,出世間善,世間法者若心懈怠,若心放逸,行放逸行,彼世間法,一切皆壞,若放逸者,于善友所,不能看視,則為中人,若是怨家,怨則增長,求覓其便,此是放逸,妨世間法,諸有懈怠放逸行者,不能成就,如是之業,彼人業盡,知友亦盡,怨家熾盛,增長大力,室家皆失,貧窮無物,為他輕賤,第一凡鄙,所謂貧窮,諸有貧窮凡鄙丈夫,善友知識,親舊兄弟,貪嗔邪見,一切增長,彼愚癡者,最為凡鄙,何以故,不善行故,天所棄舍,一切侵陵,為他侵己,或時致死,或時商賈亡失財物,以其放逸放逸若諸比丘,若比丘尼,若優婆塞,若優婆夷,如是放逸,常勤修行,無記禪定,不得盡漏,唯貪食味,占相食時,妨亂其心,如是放逸,放逸行者,常一切時,心不清淨,貪著食味,猶如畜生食吐之者,其心如狗,亦如受持烏狗戒者如是之徒,常放逸行,不讀誦經,于眷屬中,于多聞中,是少智者,是為凡鄙,為諸檀越之所輕賤,離無所畏,第一無畏,所謂多聞,能思惟法,第一凡鄙,所謂少聞,彼少聞者,為他輕賤,不知自過,而於他所多貪嗔癡,于多聞者真實知者,若於尊長,若于檀主,有善根者,以愚癡故,放逸多故,生嗔心瘡,不善業故,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放逸行者,如是人中,行放逸故,於世間義,出世間義以為妨礙。

諸比丘,云何天中放逸破壞此天,自性行於放逸,放逸行天,其心愛樂觸味色香而行放逸,不見老至,不見破壞,不見退沒,心不思惟善業盡滅,不習作法,不敬重佛及法眾僧,彼離善心,行於放逸,佛出世時,不見不知,心不生信,怖畏近至,衰禍近至,死苦近至,離別之苦,近至不遠,天女棄舍,大怖近至,如在嶮岸,而墮墜者,于先境界所受樂事,不具足見,於異世中,不隨順行,于臨死時不與其樂亦不安慰,如是境界,皆悉破壞,無有氣勢,于諸有中異處去時,不共相隨,若作放逸放逸行業,彼於有中則隨逐行,彼境界渴,心未厭足放逸而死,一切天舍,心生驚怖,迷於境界如是而死彼時相應或生地獄餓鬼畜生三惡之處,是故天人,一切不應行於放逸,屍棄如來,當爾之時,而說偈言。

若天一切時  成就境界樂
彼天既破壞  諸業隨逐行
樂不可常保  業聚集不失
樂所誑癡天  由業不自在
境界現生樂  後能作衰惱
染著境界天  心常亂不定
不知善福業  是生死病藥
如藥燈亦爾  為歸亦為救
有中之善業  隨逐于眾生
是故黠慧者  常應勤精進
修福德為吉  舍境界為善
若有智眼者  知畏未來世
黠慧預生怖  愚則至時畏
智者如是知  心常慮破壞
若意常愚癡  則喜樂境界
為境界所迷  後則心生悔
諸有身和合  智常不濁者
皆作福德業  無福德則苦

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如是示彼一切天眾屍棄如來所說偈頌壁上書字,最初法已,次第複示其餘七法,作如是言,我複為汝說餘七法,次謂傲慢無時惺寤,傲慢行者常不惺寤,于天人中恒為妨礙,常妨一切世間之法出世間法,云何名為妨世間義出世間義,身傲慢者,亂其心意,一切法義意為前導,是故轉行,彼亂心意行不善處,非所應處,非時而行,行邊嶮處近惡知識,不自測度,亦不知他,不知自力,不知他力,以傲慢故,不能作業,於自家事,不知籌量,如狂不異,不行正行,一切眾中最為凡鄙,又于諸親兄弟等中,最為下劣,彼不應作而便作之,所應作者則不能作,彼所應作所不應作,一切不知,亦複不知作與不作,於法非法亦不能知,又亦不知應說不說,應行不行,亦複不知是處非處,如是一切悉皆不知,以傲慢故,而不能知,持戒之法,又驁慢故,不知時節,不知方處,不知住心及不住心,以傲慢故,不知樂時,不知輕重,又不知真不知非真,戴面而行,無所畏忌,又此傲慢,於出世間法義妨者,云何為妨出世間義,為此傲慢,所妨亂者,不知業因,不知果報,不知善道及不善道,不知威儀,不知方處,不知時節,不知裁量足與不足,不知大眾,雖得聞法,不能修行,于未聞法,心不欲聞,無心訪問,凶頑不畏,語不依理,心意動亂,如風動塵,分散處處,彼心如是,常亂不定,彼心意亂傲慢行者,不修禪定,不能攝心,見色則著,樂於境界,或時著欲,眼常動轉,如是[懂-重+隻]者,不正眼故,行於傲慢或因著欲,或是醉亂,或時禍祟,或時狂病,一切時爾,更不餘異,彼如是故,為諸世間之所詳指,如是指故,則為一切之所輕賤,不知自過,彼非饒益,又非利益,亦非安樂,彼則於義皆不成就。

云何傲慢於出世間法律為妨,云何複於傲慢者中以為妨礙,謂彼人中有出家人,傲慢之行,最為鄙劣,此法毗尼,能離傲慢,一切端嚴,不離傲慢,則不端嚴,彼傲慢人,不能修禪,不知住止,常行城邑聚落等中,不行好處,不能說法調伏檀越,唯貪飲食床臥敷具,唯不善觀,如是之人,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在地獄餓鬼畜生,如是之人非世間道出世間道,二處安隱,傲慢有七,一者色慢,二者財慢,三者生慢,四者服飾莊嚴等慢,五者為王供養故慢,六者婦女親近故慢,七者他妻亂心故慢,此總為慢,減句殘句,或複滿句,此一切法,彼慢為妨,如是人中少有富樂,微少命行,微行驁慢,何況天中此則是慢。

彼天愛聲觸味香色,念念之中增長傲慢,傲慢行故,命則稍減,不覺命行,不知命盡,不知行盡,不知善業若不善業,彼一切時,常恒如是,乃至命盡,驁慢不止,次第乃至善愛業盡,業盡則退,臨至退時,爾乃覺知,起如是心,境界誑我,令我生染,如是慢誑,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在地獄餓鬼畜生,如是驁慢,妨世間道,。

又複天眾,以驁慢故,妨出世道,彼一切天,愛善業故,以正法故,於此天處夜摩中生,以天慢行,不知自業,不近其餘,少慢行者,不近一切不慢行天,不樂見佛及法眾僧,于正法中,不信不入,以于正法不隨順故,行於惡道,不能觀察十二因緣,不敬尊長,亦不親近有智慧天,為欲所誑,貪著境界,於此天處,臨欲退時,乃生悔心,是故天人,應舍放逸,應離驁慢,若不舍離,則如熾火燒胡麻等,屍棄如來,當爾之時,而說偈言。

放逸則破壞  為慢所迷惑
若天若丈夫  不得寂靜樂
若樂放逸行  是則名為死
諸放逸樂過  退墮地獄中
不正道行過  是則名放逸
放逸誑心天  則入於地獄
喜樂於不實  於實不喜樂
放逸垢闇故  天為欲所誑
欲所迷癡天  放逸慢亦爾
不能真實見  如生盲於道

屍棄世尊,如是已說放逸慢心妨礙世間出世間法,又複第三示破戒過,如是之事,彼佛世尊,悉知無餘,如實諦知破戒過患,塔中壁上次第書之,爾時天王,牟修樓陀,示彼天眾,塔中壁上,不持戒過,書畫文字,不持戒者,是諸天人第三過患,非是利益非世間道,非出世道,世出世道一切皆非,何者,人中不持戒故,妨世間道所謂受戒愚癡之人,既受戒已,應作不作,一切不知,亦複不知是處非處,作過患已,覆藏在心,兄弟因緣,如是破戒,專為兄弟諸親舊等,不顧念戒,或不取戒,受已則犯,不生忌難,以如是故,為諸親舊兄弟眷屬一切人等,皆悉輕賤,作如是言,此不持戒,不勤精進,身口意戒一切不持,如是諸親,至兄弟等,嫌賤輕薄,以輕賤故,時節吉凶,皆不看視,不與往還,吉凶等會,不請不喚,不信不敬,以如是人,不受戒故,不持戒故,不攝戒故,本善友者,則為中人,若先怨者,則求其便,若非怨親,則不攝之,以為朋侶,如是之人,如樹根斷,風吹倒地,如是倒已,一切物失諸親等離,彼人自心,本性輕動,以輕動故,內則懷惡,於一切人,多貪多嗔,心邪疑慮,分別悕望,欲為惱亂,其心常嗔,一切眾生,面色不好,無有威德,心亂不定恒常貧窮,如是之人,不受戒故,不持戒故,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是故常應念作利益,受戒持戒,不妨世法。

是持戒人,以戒因緣,心意堅固,常正憶念,信于善友,若王大臣,信彼人故,以大貴價金寶銀寶種種寶物,一切委之,若隱密語信而向說,若王王等寄物不侵,密語不露,以護戒故,為人所信,又複諸親兄弟眷屬一切時人信愛供養,皆悉敬重,過於尊長,持七種戒,王亦供養,知識親等,皆悉供養,如是之人,一切人信,一切人愛,財物具足,常不貧乏,皆不能與作不饒益,第一大富,以大富故,能行佈施,能作福德,正意善住不壞智慧,以是因緣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

彼人如是微少破戒,則為輕劣,何況修行出世間道,如是之人,意動不住,於業果報,盲無智眼,或不持戒,或破多戒,唯一戒在,或全無戒,他謂比丘,彼人唯有比丘形服,猶如貝聲,心常諂曲,誑諸檀越,作如是言,我持佛戒,如是之人,實不持戒,聖所愛戒,實不成就,彼是誑賊,誑諸世間,諸天及魔,一切沙門,若婆羅門,諸天人等,自他俱誑,不如說行,如是之人,內空無物,不實不堅,如水沫聚,誑一切人,第一諂曲,彼人多求床臥敷具,病藥所須,處處多取,彼人常沒生死泥中,或生地獄若地獄等諸惡趣中,彼人破戒,取不應取,以破戒故,不善分攝,如是之人,乃至不應於僧地中行至一步,以不相應非所應故,何因緣爾,以諸檀越修治彼地,為持戒者諸比丘等,不為無戒破戒比丘,不為一切無善心者,如是之人,於彼地中行至一步亦所不應,何況敷具病藥所須,及餘一切諸受用物,屍棄如來,當爾之時,而說偈言。

若比丘無戒  是賊中之賊
內滿爛膿等  外披服袈裟
一切虛不堅  猶如水沫聚
如是空無戒  妄說是比丘
破戒屬地獄  僧寶所不攝
為心所誑故  身壞墮地獄
遠離法毗尼  自業故墮墜
垢闇之所覆  常受大苦惱
不著善法衣  裸露善人棄
以離善業故  惡將至地獄
聚集不善業  苦門則開張
生死縛堅牢  破戒故如是
為破戒火燒  彼則為極燒
如是缺戒者  必定入惡道
意受持戒故  師則能與戒
無心諂受戒  必定入地獄
彼人于日夜  常增長不善
若能持戒寶  則能壞破戒
若人空無法  唯有闇和集
彼無一念時  而暫不破壞
為破戒所罥  垢故善人舍
破戒罥常牽  舍戒不善者
無戒若破戒  親附惡知識
若習近欲者  此地獄因緣
無戒愚癡人  或複[懂-重+隻]動人
惡業相應人  去地獄不遠
業有相似果  此云何不知
癡故自為患  而著遊戲樂
日日常增長  惡河不可渡
苦波滿其中  如是漂眾生
彼人非生善  彼人非善心
若舍離法者  則攝不善法
若身攝善法  是第一善道
行彼句之人  則到不退處
受持戒讀經  愛樂善法者
正行常調伏  彼則離苦惱
此不持戒垢  則能令穢汙
彼以壞學故  為地獄所攝
如是一切知  應勤心取戒
一切生死海  無戒是因緣

如是所說一切人等出世間道無戒故妨,云何天中無戒為妨,此世間中業果之地,若於此中持七種戒,攝取和集,天中受樂,久行放逸,乃至樂盡,然後退墮,如燈油盡,燈炷盡故,光明亦盡。

云何妨礙出世間道,謂不持戒,彼持戒人,生於天中,生彼處已,如是心念,我于人中,持七種戒,生於此處,與天平等,此始生天,以著境界愛欲樂故,一切皆忘,若其餘天,不忘持戒,則示此天持戒業果,為其說言,汝本人中持戒具足,生在此處,彼始生天,以心動故,著境界樂,不聞語聲,不入不取,不信持戒,故不能取善業果報,境界勢力,動其意故,彼不持戒,不隨法行,彼如是天,破壞善法,是故退墮,如是持戒,生於天中,或生世間,或出世間,彼世間者,以持戒故,此是一種出世間者,則是菩提,此第三法,不持戒妨,何者第四,天人妨礙,所謂懈怠,樂懈怠人,若染著人,如是之人,一切普遍,于一切種一切世間所有諸法,皆不成就,彼懈怠人,七種法劣,何等為七,若人懈怠無增上果,則是二劣,以是劣故,供養則劣,財富亦劣,境界智劣,如是劣故,一切世間,正士不近,世間人情,問訊則劣,彼人如是一切世間,諸事皆劣,是故頑鈍,一切所作,皆悉失壞,如是人中,世間法義懈怠為妨,云何人中而能妨礙出世間法,以懈怠故,此懈怠人,一切家事作業皆畏,是故出家,作如是言,我出家已,多有敷具,病藥所須,飲食豐樂,我於晝夜無所為作,彼懈怠故,如是出家,既出家已,不讀誦經,不能止惡,不行善法,不修禪定,不持禁戒,常為懈怠之所覆蔽,彼人多利,多得供養,食用豐足,不樂持戒,不樂智慧,少智過故,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屍棄如來,當爾之時,而說偈言。

懈怠少福德  癡能破壞心
一切親等薄  善道不可得
懈怠及惡業  或為癡所覆
妨礙涅槃道  得不善惡果
無羞無慚愧  [懂-重+隻]動惡知識
皆是苦惱因  智者則舍離
邪及慢大慢  如是我慢等
常舍此一切  受苦惱因緣
若為懈怠覆  不憶念發動
出氣與死等  空得命無果
懈怠所患者  有命亦同死
如是懈怠人  心念死為勝
若溺懈怠泥  沒苦海不出
若人勤精進  則渡生死海
少力懈怠人  如愛飲食羊
命未盡如死  若死入地獄
貧窮癡如羊  或為苦所攝
若人食他食  懈怠是因緣
若有懈怠者  多依他活命
多貪著美味  心惑常樂欲
彼則不知諦  唯貪著食味
死時既到已  悔火自燒心
諸有忍寒熱  乃至饑渴等
如是身受苦  後時得寂靜
莫起懈怠意  懈怠則怯弱
不能忍生死  不得脫苦惱
懈怠空在世  善人中凡鄙
未來世亦空  不曾得寂靜

懈怠之人,除此過已,複有異過,所謂遠離出世間道,懈怠之人,是不善人,是退沒人。

云何諸天失於世間,及出世間法律毗尼,云何諸天妨世間道,謂此懈怠,複有餘業,若緣善故,得生天中,彼天複為懈怠所壞一切愛聲觸味香色,心複不樂,不樂園林,天可愛處,不飛不走,不聽歌聲,自亦不作,不飛虛空,不從山峰至異山峰,不在河中,不涉波鬘乘鳥遊戲,如是樂者,夜摩天王,有如是樂,彼懈怠天,亦不往詣,夜摩天王所有一切諸境界樂,皆悉不受,普彼一切,如毒如怨,一切是垢,此是懈怠,妨礙世間。

云何懈怠而複妨礙,出世間道,若複餘天,常聞正法,受樂正法,彼不能近,遠離正法,于未聞法,無心欲聞,設聞不持,又亦不習,不近尊長不學智學,離一切法離一切善,常樂生死,常受苦惱,何以故,彼離道故,則於有中而不得脫,彼為懈怠之所壞故,生於地獄餓鬼畜生,彼則常為生老死等之所籠系,受諸苦惱,世間流轉,彼懈怠者,如是懈怠,則是一切不饒益事,亦是一切惡道之本,生死種子,是故世間一切苦惱由之而生,是故世間若有欲脫生死縛者,則應精勤,舍離懈怠,諸有一切不饒益事,皆此為本,此如是等一切懈怠,則於苦海不可得渡,此之懈怠,有無量過。

又複除此四種過已,有第五過,諸天人等,妨礙世間出世間道,所謂惡貪,一切世間出世間法,普為妨礙,云何天人,於世間道出世間道惡貪障礙,所謂俗人,以貪心故,行於非法,常樂財物,愛物之心,如河水旋,亦如獼猴,心愛物故,欲取物故,設諸方便,如是如是,惡貪增長,如是思惟,我今當設何等方便何等欺詐,誑惑他人,心常如是,欺詐誑惑,複為他人如是教示欺詐誑惑,如是之人,多作非法,以如是法,複教他人,如是之人,貪心則多,如是思惟,他所有物,皆悉屬我,彼人如是心思惟已,複教他人,教他人已,即共相隨欺詐誑惑,設諸方便,誑惑他人,取其財物,如是誑已,心生歡喜,作如是念,我善能作,我能欺詐誑惑他人,得其財物,本是他有,今則屬我,起如是心,是故歡喜,得其滋味,如是次第,樂行多作,令他苦惱,惡貪覆意,破壞城郭村邑聚落多人住處,或燒城郭村邑聚落多人住處,為一切人之所棄舍,一切善人之所嫌賤,是諸國土之大棘刺,城之棘刺,聚落棘刺,破壞國土,破城破村破壞屋舍,壞他種族,常一切時,樂如是惡,令他衰惱,如是惡人,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在地獄,是世間中惡貪之人,是惡貪人,妨礙世間,惡貪既集,又複增長,如火得薪,如是如是,惡貪增長,如是如是惡貪方便,如是如是,得他財物,如是如是轉複增長,是故修行福德之人,勤舍惡貪,何以故,第一垢者,所謂貪心,取他財物彼垢壞者,入於地獄,屍棄如來,當爾之時,而說偈言。

若人行欺詐  方便取他物
則是大貪心  常行不善行
彼人於晝夜  心常不清淨
為貪覆其心  常悕望他物
彼人如劫火  自體本性惡
一切所怖畏  猶如惡毒蛇
若人為惡貪  常覆其心者
恒入於地獄  及在餓鬼等
大地獄火中  熱處既脫已
若生得為人  五百世貧窮
毀面而皺口  常受於苦惱
為貪壞心者  皆如是受苦
若人舍離貪  常悕求智慧
恒有神通力  則行於善道
除卻心中貪  猶如閉蛇窟
若為貪蛇齧  必定受苦惱
若懷貪心者  念念轉增長
如火得乾薪  熾然而增長
愛樂財物人  恒常悕求物
死時既到已  有物皆舍離
若作惡業已  終竟不舍失
彼人為貪縛  將入地獄去
財物則屬他  自得惡業汙
非財見為財  非樂謂為樂
惡貪住心中  見怨如善友
貪火能燒人  智者不集貪
為貪所燒人  後時入地獄
世間財如山  一切皆無常
云何為財物  如是作惡業
唯有愚癡者  能作如是惡

如是惡貪,皆勿自作,莫令他作,如是惡貪,妨礙世間,集惡貪者,日日增長,如火得薪,如是如是,熾然增長,如是惡貪,得財物故,如是增長,共貪慳嫉,增長熾盛,是故諸有福德之人,應當舍離,汝等天眾,當如是知,有治生人,賤買飲食,若餘物等,若作齋會,佈施沙門,若婆羅門,為令他知,謂是福人,真實可信,知人信已,然後自物,貴賣與他,此雖佈施,非清淨心,為令他信,治生求利,賤買貴賣,如是方便,以少物施,得物更多,或得十倍,或得八倍,如是惡貪,善人則舍。

又舍惡貪言惡貪者,所謂法師,說法取物,得如是物,非三寶用,此是惡貪,則應舍離,又舍惡貪言惡貪者,謂出家人,或白象牙所作佛像,或刺繡像,或[疊*毛]等上畫作佛像,或刻木像,或銅等像,賣如是像,彼是惡貪,既得物已,非法中用,人中則有如是惡貪,妨世間法出世間法,智者呵毀,智者舍離,云何名為天中惡貪,汝等天中,如是大樂,猶故惡貪,如是現見此金銀山,毗琉璃山,青寶之山大青寶山,頗梨山中,汝等一一遊戲受樂,于一山中既受樂已,複向餘山,共諸天女種種受樂,天眾圍繞,如是一切,由貪故爾,非餘所作,汝等天眾,愛共貪縛,墮於惡道,而不覺知,不生怖畏,不畏死苦,不畏所愛,眷屬等離,不覺退時,種種衰苦,汝等天眾,以貪心故,不畏不覺,汝等天眾,如是貪心,無量無邊,魔業貪心,不知厭足不畏離別,不畏死苦,如是惡貪,妨世間道。

云何天中,貪心妨礙出世間道,此愛聲觸味色香等,喜樂受樂,貪心諸天,不就其餘,少貪天所聽法聞法,求法學法,不欲聞法,令心白淨,一切善法,勝根本者,所謂覺法,一切法覺,要由聞法,若不聞法,於法不覺,何故不覺,以放逸故,複以何法是放逸根,所謂貪心,是故應當舍離貪心,若舍貪心,則到涅槃,貪所覆者,流轉生死,天眾當知,出世間道,天人之中,惡貪妨礙,是故智者,常應精勤舍離惡貪,施有三種,一資生施,二無畏施,三為法施,彼資生施,生報天果,不能佈施,此人勝天,非天勝人,如是人身,第一難得,若得人身,不行佈施,則為虛生,如商賈人,得值寶洲,不知取寶而便空還,若得人身,不知舍財而佈施者,亦複如是。

何者複是無畏佈施,凡有幾種無畏佈施,無畏佈施,凡有三種,一者救命,施其無畏,二者妻子,為他拘執,方便救攝,施其無畏,三者防護,畏失物者,施其無畏,彼救命者,生人天中,報得長命,護失物者,生則大富,所有財物,王賊水火,不奪不壞,若為國王,或為大臣,以彼業故,有大力勢,有大名稱,在所生處,恒常大富,救妻子者,若生人中,善攝妻子,天上退時,天女不舍,如是三種無畏佈施。

何者法施,法施二種,一世間法,用以佈施,二出世法,用以佈施,彼世間法,用佈施者,謂以四禪世間中智和集佈施,於人天中,受世間樂,天人中生則生邪見。

出世間法,而佈施者,以不嗔故,生天人中,或生欲界,或生色界,若生欲界,彼或在於一百九十八地上生,隨願生彼,若生色界,則得解脫,以果勝故,大智慧故,依處勝故,則得解脫,生淨居處,若因願力,為轉輪王,主四天下,有金輪寶,寶有十四,所謂七寶,七相似寶,善願力故,盡滅諸漏,得緣覺道,以願勝故,則成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以法佈施,因緣勝故,此三種施,汝等天眾,一切皆無,如是義故,人則為勝,天為報地,人為業地,業因緣果,如是人中,天因緣生,業果則勝,如是人勝,天為不如。



正法念處經卷第四十四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之二十三(夜摩天之九)

又複業分,若人生天,不曾佈施,唯持於戒,得生天中,唯有一種功德具足,五欲功德劣于餘天,是業因緣,人勝天劣,毗婆屍佛,當爾之時,而說偈言。

人中佈施已  則生於善道
非天能佈施  以是果地故
人中是業地  果地則是天
一切果因業  無因則無果
命念念不住  如是轉不回
業果將欲盡  應當作福德
一切是心力  能令命流轉
是故有智者  不為命作惡
一切皆不畏  未來諸苦惱
如是苦惱人  癡罥所縛故
佈施持戒寶  於誑心中有
若天若是人  則到於善道
有為生住滅  皆是無常故
一切有為樂  亦如是無常
雖壞而生貪  念念動不住
樂命皆如是  是故應舍離

如是此法,一切有為悉皆無常,苦空無我,一切世間無量衰惱,處處普遍,有五種縛,縛天縛人,愚癡目盲,惡欲壞心,唯生愛樂,一切愚癡毛道凡夫,迭相愛縛,如鳥在籠,一切人天於生死中流轉常行,以是義故,若人若天,或命或樂,勿生常想,應于世間一切諸法,不生常想不作無量種種分別又複具足十二種施,如是佈施,天中所無,唯人中有,天唯食果,若食果盡,爛失破壞,退彼天處,何等十二佈施具足,一者方處具足,二者時節具足,三者功德具足,四者可愛具足,謂所愛物,五者福田具足,六者施饑渴者,七者信心施與,八者不求而施功德具足,九者有歡喜心,施妻子等,十者簡擇心所敬重勝富伽羅而施與之,十一者,施於世間不輕賤者,十二者,施不望報,此如是等十二種施,複有持戒功德具足,得生天中,盡己則退,是故天,應舍放逸行,如是十二離垢佈施為轉輪王,財寶富足,或生於天或天相似。

複有十二雜垢佈施,何等名為十二種垢,一者於多人聚,和合眾中,或於僧中,平等皆有戒智及行功德具足不平等施,此是垢施,得少果報,二者若男若女,以欲因緣,或男施女,或女施男,此是第二垢惡佈施,又複第三垢佈施者,以怖畏故舍物施與王家門師,謂是沙門婆羅門等,有如是心,若我于王,得衰惱者,則能救我,此非修思因緣故與,名為垢施,又複第四垢佈施者,所謂癡心舍物佈施,如彼外道婆羅門等,齋會等施,此是第四垢惡佈施,又複第五垢佈施者,謂見他人所佈施者,不知彼人持戒以不,不知彼人有智慧不,有寂靜不,為有禪不,唯見他人如是佈施,他因緣故,內自無思,如是舍物而施與之,此是第五垢惡佈施,又複第六垢佈施者,謂前乞者苦求乃與,此是第六垢惡佈施,又複第七垢佈施者,知他有物為令他信,方便欲偷舍物與之,後欲作惡種種侵損,為覓其便,是故與物,此是第七垢惡佈施,又複第八垢佈施者,為破壞他和合之事,舍物施之,於他二人共為一友,令使別離,後覓其便,則與衰惱,此是第八垢惡佈施,又複第九垢佈施者,謂為成親,舍物與他或男施女,或女施男,此是第九垢惡佈施,又複第十垢佈施者,所謂治生,多買食具種種諸物,粟豆果菜,一切雜物,待齋會日,貴賣邀利,得物自用,微少饒之,此是第十垢惡佈施,又第十一垢佈施者,為名稱故舍物佈施,此第十一垢惡佈施,又第十二垢佈施者,妻子饑貧,以物與之內無善思,此第十二垢惡佈施,此一切施,離思無思,以無思故,空無果報,若思增長,則能離垢,譬如垢衣,灰汁洗浣,則便清淨,如是思熏,佈施成就,毗婆屍佛,當爾之時,而說偈言。

十二功德具  離十二種垢
成就清淨施  相違則垢濁
或天或男子  佈施得大力
離施墮惡趣  佈施生善道
貪心嫉妒垢  唯親愛妻子
此人墮餓鬼  唯悕望飲食
若解貪心縛  斫伐慢心樹
除滅闇聚者  此人佈施故
佈施在前行  施主隨其後
佈施能示道  行到他世去
施水澡浴人  以持戒香塗
智慧廣無垢  得度苦彼岸
丈夫有三燈  為利益故然
所謂施戒智  此等能除過
愛極為深廣  疑波極動亂
持戒修智故  過如是苦海
心不調而速  一切處皆著
佈施持戒法  則能縛此心
此等三藥師  能除煩惱病
佈施持戒智  恒常與安樂
心有放逸過  分別曲而輕
佈施持戒智  此三能縛心
三種過熾火  燒一切世間
智水滅火已  得寂滅涅槃

彼毗婆屍如來世尊,如是書經在彼塔中,此佈施行,唯人能行,天則不能,以此因緣,人勝天劣,汝等既知如是佈施,于諸境界,心莫放逸,當善持心,善持心已,故令煩惱大惡過患心中不生,若其生者,智火能燒,智火燒已,則到第一不退之處,不生不老不死不盡,如是之處,應當舍離,如怨放逸,又複天眾更有餘事,意則劣減,損辱羞恥,所謂食時,現見故羞以業勢力有下中上,果亦如是,有下中上,彼天不能,乃至少物以施他天,叵以自業回轉與他,所謂人中食時舍施,或時持戒,如是得食,天見他食,勝色勝香,勝味具足,如是見已,心則羞恥,若在園林蓮花池水遊戲之時,一切受樂,如業相似,成就樂事,見餘天面,受快樂已,內心羞慚,自身低減,天中則有五種羞恥,何等為五,一謂食時有見他天白須陀色,自食則垢,或時色赤,相近食食,見則極羞,此是初羞,第二羞者,謂見他天端正好色,形服莊嚴,有多天女妙色殊絕,供養餘天,見已則羞,第三羞者,謂見他天在蓮花中,空中飛行,園林山峰,蓮花池水,金毗琉璃戲樂處行,以業勝故,飛行則疾,若少業天,行則不速,不能共彼同處遊行,常在他後,羞天女眾,第四羞者,謂天入在蓮花池者,以天本有如是業故,則有如是蓮花池生色香觸量,劣天見已,于眷屬中,則生羞恥,第五羞者,如天之業,如是得報,如業坐處,若于本時作大善業,則有妙好毗琉璃座,或青寶座,或時複有赤蓮花色勝坐處坐,若餘劣天,在彼處坐,以業少故,如是妙座,或變為金,或變為銀,或為頗梨,彼天既見,坐處變已種種雜業,輕重等業,既見知已,則生羞恥,既生羞故,威德劣減,彼天如是面色減劣,餘天威德,面色增上,自天女眾,如是見之,則舍而去,舍離如是,少業天子,依止其餘大業天去,遊戲受樂,天女同心,一切皆共詣餘天子,彼少業天,極生羞恥,此是天中于眷屬所,第五羞恥,如是不樂有為之法,彼有為法,能為誑惑,令生貪心,如練樹葉,其味甚苦,和餘甜味,天樂亦爾,雜苦雜樂,何況複在異道眾生地獄餓鬼畜生中者,或定業生,不定業生,常苦不止,有無量種大力苦生,譬如海中種種雜水,異異河入,種種水入,眾生之心,亦複如是,相續河流,種種諸業,依業河起,成就大力,諸苦惱生,汝等天眾,此量如是,說一切種異苦應知,總一切苦,有三種因,和合相應,諸苦滿足,此三種苦,有三對治,則能除之,何等為三,謂智戒施,毗婆屍佛,當爾之時,而說偈言。

若心不依止  智戒施等三
彼眾生常苦  樂則不可得
如種種因緣  何等業幾種
眾生所作業  如是成就果
一切皆因緣  無不因緣者
有為不破壞  因緣不可見
為心所誑故  佈施面羞慚
如是佈施者  則不得樂果
和合佈施勝  舍離慳嫉垢
天常受樂故  則無如是心
饑渴為大火  能燒諸餓鬼
一切慳嫉果  實智者所說
若常行佈施  彼必定得樂
以施得樂果  是故佈施勝
世間作光明  恒常自隨逐
佈施則到天  天供養如僕
施是不誑處  如來如是說
以其是實故  常應行佈施
舍慳嫉怨已  而善修於心
若能行佈施  得渡生死海
施三寶福田  三種皆清淨
決定于三時  三眼見彼果
初常行佈施  次精勤護戒
智則能割愛  此為大樂道
若不除斷愛  世間不饒益
彼則不能到  不生死勝處
常離不施心  恒樂行佈施
無施故饑渴  餓鬼中燒身
佈施得大富  天乾闥婆中
因施得為王  善法轉輪王
依止佈施地  智者能持戒
持戒者知時  因智得解脫
出苦之要道  一切佛所贊
勇健者知已  則常行佈施
不佈施生天  天中受樂少
施故生人中  從生受富樂
若生在畜生  亦常受樂果
一切佈施樂  是智者所說
若在餓鬼中  彼亦有飲食
以本少施故  則得如是果
若生地獄中  饑渴不能燒
一切以施故  如是皆得果
生泥道中者  是眾生自業
佈施得安樂  如見於父母
如是住施地  常行於佈施
恒樂施持戒  得脫諸惡處

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如是已示放逸天眾,天眾知已,一切現見住戒果報,攝取持戒。

又彼天眾,複有羞慚所謂業故現前羞恥,見食故羞,園林蓮花處處遊行,多天女眾,而為圍繞,種種樂音,在於天中,地上而行,心樂境界五欲之樂,第一勝樂,不可譬喻,成就樂事。

如是轉行飲食地處,次第往到種種莊嚴端正天女,如是天女之所圍繞彼天歌舞,五樂音聲,遊戲受樂,彼天耳識,不知厭足,境界可愛,是故受樂,不可厭足。

又複彼天見種種色,皆悉可愛,端嚴殊妙,如意念色見則生樂,種種光明,種種異色,種種形相,或在遠住,或在近住,或中間住,彼天見已,有如是念,彼遠住色,可前近來,隨心念時,彼可愛色,即來在近,或中住色,如意念來,若念近者,近者則來,若念中者,中者則來,若念遠者,遠者則來,業果勝故,如是隨意,以彼業因,有下中上,天報如是,有下中上,如是彼天,愛毒所齧,不知厭足,如火得薪,無有足時,愛心之者,則於境界,不可厭足,如是天中無量種樂,皆不可足。

又複天眾,鼻識嗅香,有無量種,謂園林中,天妙花香,又複彼花樹枝中生,枝垂至地,有種種色,種種形相,種種分分,雜雜異異,一切時花,同時開敷,彼如是花,天女取之,送與天子,令得嗅之,或為風吹,香至天子,天子嗅之,嗅已欲發,則受欲樂。

又複天身,如是天中,莊嚴殊妙,與天相應,頭上莊嚴寶瓔珞等,隨天意念,一切出生種種衣服,有種種香,無縷天衣,其量相應,彼天如是生愛心故,不知厭足。

又複彼天,若心意念,以自業故,一切所須,具足皆得,則有第一可愛飲食,天上地中,有須陀食,以本施時,有下中上,須陀亦爾,有下中上。

又複具有種種天飲,有下中上,業如是故,自業如印,猶如人中,人身長短隨日所在影亦如是長短似身,如是如是,彼天本于人中之時,作如是業,如是食生,彼食食時,天女現前,則生羞恥,如是天中,見勝天女,大生苦惱,如是有中,一切無常,無有一樂不破壞者,現見一切有為皆爾,如是應知,又複彼天本善業盡,退時生苦,若放逸天,樂天欲樂,退時愛離膩潤盡時,欲向餘道,則有相現,以欲退故,身心大苦,若大苦生,彼苦如是,不可譬喻,毗婆屍佛,當爾之時,而說偈言。

種種放逸樂  為境界所誑
食欲盡退時  無與同伴者
天前放逸行  不行佈施等
于後死退時  悔熱自燒心
初中後等時  心常作利益
利益常調者  死時不怯怖
有生必有死  亦有愛別離
愚者不思惟  為境界所誑
死次第念念  境界破壞天
來至天不覺  以欲著意故
若天能知此  生愛別離苦
乃至須臾間  於欲心不住
欲無常可畏  常作不利益
如是愚癡者  而猶近於欲
癡天常如是  為欲火所燒
既被欲燒已  習欲不休息
若思念真諦  不喜樂境界
若喜樂欲者  是則常啼哭
此一切三界  轉行猶如輪
一切業罥縛  天不見其實
於種種道中  處處數生死
眾生為愛迷  常受諸苦惱
欲如電火輪  暫住不可得
如夢乾闥婆  眾生虛妄取
欲如如是等  畏欲複勝是
無常苦空中  勿生我所心
此之老死輪  極惡叵調伏
譬無救眾生  無眼不覺知
牟尼說五根  空而無自體
多有無常苦  自體是病處
如是見知已  則應舍離欲
彼寂靜智慧  則近涅槃住
彼欲退天者  根心皆動亂
爾時苦受生  不可得譬喻
如是受大樂  如是愛憎心
彼天欲退時  如是受大苦
諸有死未來  諸有離八難
皆應作利益  此道能得樂
天中地處退  人地中死亡
何人如是知  不厭離生死

如是天中業盡退時,業繩系縛,牽令使退,將向餘處,生大怖畏,是故有天同如畜生,若天心樂境界樂行,非自利益,是故天眾勿放逸行,莫于後時,心生悔熱,夜摩天王牟修樓陀,如是為彼山樹具足地處行天毗婆屍佛所作佛塔,見彼塔已,調伏天眾,為作利益,示欲過患,為顛倒天四顛倒者,說于正法,死未來間,則示其死,與其怖畏,彼死畏處,無量苦處,示平等道,以寂靜心,作他利益,調伏天眾,於六經中,毗婆屍佛所作經文第二已竟,又彼天主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共彼天眾山樹具足地處來者有修心者不修心者皆攝取之,精勤修習,利益他行,除其放逸,諦見業果,令心柔軟,心柔軟故,生大信心,信心生已,示其欲過,示欲過已,說命無常,說無常已,說生死苦,彼天聞已,心則柔軟,心柔軟故,天王告言,汝等天眾,一切皆看此大佛塔,迦迦村陀如來之塔,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妙寶佛塔,光明遍滿,金珠拘欄,如穿虛空,高出於上,一切皆見,甚可愛樂,第一清淨,一切天眾,見者心樂,此諸天中,高出如幢,堅牢不動,猶如禪住,種種善寶光明勝妙,如正法說,第一可愛,天如是見,汝等天眾,共我相隨往彼塔所,供養禮拜,或以香塗散花供養,此大仙塔,有何稀有,今共往看,若我利益,乃至涅槃,或身或命皆得安樂,何以故,如來世尊,雖少說法,則能利益安樂眾生,一切眾生,必得利益,則無有疑,我等今者為自利益,皆共往去,爾時天眾,既聞天王如是語已,心皆清淨,信天王語,白天王言,我等皆去供養禮拜,為自利益,為自安樂,爾時如是山樹具足地處諸天,天王在前,天眾在後,向世尊塔,皆共往到,到已則見迦迦村陀如來之塔,生敬重心,禮拜供養,周匝旋繞。

爾時塔中眾寶光明,形日光明,如螢火蟲,彼寶光明勝妙如是,彼佛塔中,見垂寶板,第一光明,板有經字,是天神通之所為作,是故不失不破不壞不可拭滅,何故不失,迦迦村陀牟尼如來,以為利益諸天人故,說此經典,于天人中如是說法,何以故,天中乃是人之善道,人中乃是天之善道,天退之時,悕人善道,人死之時,悕天善道,如是天人,迭為善道,天之與人,迭相愛樂,持戒不壞,則生天中,持五戒者,則有二種,彼持戒者,以愚癡故,生而不熟,唯癡者作雖癡而信,以心信故,信於佛等,修行身善口善意善,非是邪見,乃至命盡,信業果報,依法得物以自存活,不惱他人,敬重父母,供養父母,親近沙門,若婆羅門,恒聞正法,如是癡人,唯信相應,彼雖癡鈍,具足修行身口意等相應善業,自性如是,不受禁戒,如是之人,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處,終心善故,得生天中,若得生於夜摩天處,劣于餘天,身色形服及莊嚴具,諸天女眾,若行若食,一切皆劣,則生羞慚,光明亦少,一切欲事,具足皆劣,彼無智故,不知取戒,于有戒天有智慧者,知取戒者,則為減劣。

又彼癡故,不知取戒而修戒行,於佛等中,生清淨信,乃至不能取一日戒,身行善行,口行善行,意行善行,身口意中不能具足,一切修行身善行者謂不殺生,及不邪行,不行偷盜,此是不能一切修行口行善行,唯不妄語,口之餘垢,一切不避,如是唯行一分善行,不能具足一切善行,若意善行,唯信命盡,或有餘業,或時唯信,生夜摩天於次前者,轉更劣減,于餘修行受戒持戒具足之天,形量身色,勝莊嚴具,若食若行,若天女眾,壽命長短聲觸色香一切皆劣,自見劣故,極生羞恥,慚于餘天,受持戒者。

複有愚癡,不知取戒,持戒相應,唯心正見,得聞佛法,敬信三寶,佛法眾僧,乃至不取一日之戒,聞持戒來,或於知識,教示聞來,或於所畏生忌難故,不作偷盜,次第聞來,若聞佛說以餘業故,貧窮而生,如是之人,畏現在世,畏未來世,故不偷盜,口中不說破壞之語,不迭相破,於破壞者,令使和合,愛善業故,或時傳聞佛所說語,彼破壞語餘業緣故,親舊知識,妻子奴婢一切破壞,以是業因,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如是之人,二種因緣故不兩舌,彼人以是業因緣故,身壞命終,心有信故,或餘業故,或生業故,信福田故,生夜摩天,量色形相,一切劣減,天女眾劣,若處處行,飲食等劣,聲觸亦劣,味色香命,一切皆劣,光明亦劣,於他天所,則生羞恥,如是放逸,不取戒故,如是三種,各生天中而有優劣,唯信佛故,或如是思,功德勝故,或時本性,如是勝故,或以心體柔軟勝故,或正見勝,深心信勝,不諂不曲,不熱惱他,如是勝故,供養父母,生敬重心,如是勝故,或願勝故,彼人如是,如業之心,恒常相續,于福田中,深心勢力,意思功德,有下中上,如是勝業,上生天中,業相似果,決定受得,終不虛妄,不疑不得,如是定得,何況取戒,乃至涅槃,決定必得,終無虛妄。

幾種取戒,略而言之,四眾眷屬,四種受戒,彼皆攝果,何等為四,所謂比丘,諸比丘尼,諸優婆塞,諸優婆夷,四眾受戒,彼如是人,可有幾種別別受戒,彼優婆塞,略有四種,何等四種,一一分行,二半分行,三數數行,四一切行,一分行者,唯持一戒,半分行者,謂取三戒,行於三戒,數數行者,不常受戒,一切行者,受持五戒。

又複更有四種持戒,何等為四,一希持戒,二半持戒,三悔持戒,四合持戒,彼優婆塞,於學句海,次第漸取,初取三歸,作優婆塞,彼人修心,複于久時,善觀察已,取一學句,於彼學句,堅持不缺不穿不孔。

何者不缺,何者不穿,何者不孔,彼不缺者,乃至命盡,受持不舍,不起一念破戒之心,于他作者,心不隨喜,遮他人作,或令他人安住法中故名不缺,彼不穿者,如彼所受一學句戒,乃于後時,舍彼學句,次於後時,複更攝取,數舍數取,如是名穿,彼人如是學句不穿,離如是持。

何者不孔,云何為孔,於此學句,初清淨心,知識邊取,取已後時,其心則悔,不能護持,心生疑惑,彼疑牽心,心濁而行,非多思行,彼人後時,悔火所燒,如是燒已,則舍學句,如是舍已,更不復取,此名為孔,若人不作如是住者,則名不孔。

又彼希行優婆塞者,住於缺穿孔學句戒,云何為缺,此心不滅不破不壞,善心生已,則取學句,如芭蕉葉,如電相似,如是動心歡喜取戒,信心敬重,後時複聞外道法已,心則生悔,癡垢濁心,是故舍戒,複于後時,聞正法已,還複攝取此名為缺。

又複缺者,此優婆塞,疑於學句,如是持戒,有供養天,憶念正法,作如是心,我於今者,為于佛語而得清淨,為於天所而得恩力,如是心故,二皆供養,如是疑心,依法持戒,此名為穿,又複孔者,內心有孔,外則善行,為他見故,為供養故,受持學句,此名為孔,智者如是,一切皆舍,希持戒行優婆塞者,云何名為希持戒行優婆塞耶,此優婆塞,取一學句,於多時中,爾乃複取餘之學句,如是次第,非是一時,不生一心,不從一師,如是久時,希取學句,此則名為希行學句優婆塞也。

又複第二半優婆塞,半半取行,或取二已,然後取三,或取三已,然後取二,或于後時爾乃取三,或于久時方乃取二,此名半行,於半半中,下增而行,增下而行,何以故,半半學句,併合而取,如是合行而受持者,此名第二半半合行優婆塞也。

云何第三悔優婆塞,前不取戒,唯癡心故,但於佛等生深信心,彼優婆塞,或比丘所,聞持戒果,功德無量,乃至涅槃,既得聞已,悔火燒心,方生敬重,乃至命盡,持戒不舍,此名第三悔優婆塞。

又複第四,合優婆塞,彼持戒行,一切具足,云何名為合持戒行優婆塞耶,此優婆塞,聞正法已,則得正法,句句處處,於經經中,十二因緣,十二因緣以知如是十二因法,心中生念,如是信已,唯以舌根一切持戒,攝取滿足,于一時中攝取五戒,堅持不缺,不穿不孔,乃至命盡,常如是持,四優婆塞,如前所說。

又下中上,如是次第,一切中勝,具持五戒,於一切中,最下劣者,謂希持戒,最下持戒優婆塞者,唯一念中攝取持戒,天則不及,天魔王等,悉皆不及,何以故,涅槃城法,能攝取故,此一切天,於涅槃城,不悕不求。

彼地夜叉見持戒者,供養禮拜,虛空夜叉如是見已,供養禮拜,以如是人隨順法行,能報恩故,能調順故,如是夜叉,或向天說如是之人,得現世果,若王大臣,或土田主,而供養之,或施財物,隨後行天,神通增長,有大勢力,諸非法行,惡夜叉等不能惱亂,不能破壞,隨心所須,種種意念,皆得具足,稱情受樂,諸所作業,皆悉成就,不多病患,面色清淨,睡眠安隱,覺時喜樂,妻子奴婢及餘客等,攝取不離,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在彼天中,量色形相,一切皆勝,持戒勝故,如是勝生,如是業力,以持戒故,得是大果,本人中時所集善業,夜摩天中放逸行故,一切皆盡,眾生之心業網縛故,複于後時,墮於地獄餓鬼畜生,是故皆應勤行精進,乃至未得聖印以來,如是精進若心自在,放逸而行彼天退時,心則生悔,墮於地獄餓鬼畜生,善業盡故,是以應當舍離放逸,如是第四善優婆塞得現生樂,若能次第,不斷精進,則到涅槃,如是一種,是優婆塞,佛之眷屬,次複云何是優婆夷佛之眷屬,凡有幾種佛優婆夷,優婆夷者則有四種,一是有信二是種姓,隨順次第,三調伏行,四近住行,言有信者,彼優婆夷種姓熏心,其心柔軟,善修其心,彼優婆夷,少聞佛語,聞已能知,知已得味,味已則入,謂入法律,彼優婆夷,住善心已,然後受戒婦女之心,不能拘執,聞外道語心,則不受不舍佛法,乃至不與外道共語,唯於佛等,生清淨心,具受五戒,此名有信優婆夷也,云何種姓隨順次第,優婆夷耶種姓賢善,隨順法行,入法信法,法救法歸法性法堅,不行惡業,他道論師,不能破壞,常優婆塞,種姓中生,於佛等中,極生信心,彼種姓中,若生於女,彼女則能隨順次第,自從生來,常聞佛語,供養沙門,此優婆夷,恒常聞義,此優婆夷,常一切時,相續熏心,受戒持戒,此是種姓隨順次第優婆夷也。

彼調伏行優婆夷者,謂本不信佛法僧等,彼若得近善知識故,信於佛等,近他因緣,他令使信,見他功德持戒具足,數數取戒,彼優婆夷,則名調伏,彼近住行優婆夷者,若有女人,常近外道,知外道法,見其威儀,知威儀已,爾乃後時近佛弟子沙門之所,見其威儀,從其聞法,形相行食,舉動進止,身著袈裟,去來寂靜,如是見已,然後次第棄舍外道信於佛等,以相近故,是以調順,從其受戒,名近住行優婆夷也。

如是四種優婆夷眾,如是四種優婆塞眾,略說如是,有信解故,心相續故他因緣故,次第近故,如前所說優婆塞眾,所有因緣,優婆夷眾,亦皆如是入於法律,如優婆夷,所有因緣,優婆塞眾,亦如是入,心相續故,優婆塞眾,優婆夷眾,雜行不別一切善攝,正見正行,彼心皆有下中上故,身壞命終,皆悉生於善道天中,彼有生於夜摩天者,如所集戒,正行不同,如是生於餘天之中,以善持戒,和集相應,得生天已,放逸而行,不勤精進,諸未得聖,皆福業盡,複生地獄餓鬼畜生,福德盡故,放逸過故,若其有天不放逸行,彼則到于樂中樂處,彼以持戒善修行故,是故不應起放逸心,此放逸者,如毒不異,一切世間愚癡凡夫,為貪所誑,而行一切不饒益行,一切生死,系縛不離,是故天人,應舍放逸,若天若人,如是持戒,故得生於第一好處,放逸過故福德則盡,彼如是人,自誑太甚,或墮惡道,或長久時,流轉生死,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如是善心,示其天眾,彼佛塔中,板上經字,作如是言,彼佛世尊,憐湣眾生,利益天故,神通所化,彼天聞已,第一勝心,厭離生死,舍放逸行,如毒不異,此優婆塞,及優婆夷,眷屬已說。



正法念處經卷第四十五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之二十四(夜摩天之十)

云何比丘及比丘尼二種眷屬,彼有幾種,有何功德,有何等行,云何持戒,幾種持戒,如是沙門,世尊弟子,或是比丘,或比丘尼,求涅槃行,勤行精進,若晝若夜,能令魔眾眷屬怖畏,幾比丘尼,黠慧正行,如法律行,心無所畏,向涅槃城,求於實諦,求實諦故,持戒不越如是則能入涅槃城,修何等行,功德相應,一切女人,愛欲近欲,二是功德,一切善者,最初如是真實觀察,男身自身,見彼男身,或與身等或大於身,如是見已,生於兄弟父母等想,如是修心,此婦女人,欲樂為本,若相近者,意常悕望,若晝若夜,若坐若臥,若睡若寤,若餘所作,若少若老,若是中年,若住平處,若住惡處,若苦若樂,若病無病,若護不護,若禁不禁,若大姓生,若小姓生,若媚若醜若道邊住,若家中住,若聚落中,或於空處,若或莊嚴,若不莊嚴,若系在獄,若不在獄,若夫愛樂,若不愛樂,若近尊長,在尊長前,若近卑賤,若近年少,若近老年,一切婦女,于一切時,於一切處,欲常縛心,欲在心中,譬如火熱,如地之堅,如風輕動,如水濕潤,如四大中所有自相,皆不顛倒,于一切時,皆不自離,女欲如是,常隨系縛,不曾暫離,如是女人,複有二垢,所謂妒嫉,如是二垢,複有餘垢,共生不離,所謂諛諂,彼複有垢隨逐不離,所謂欺誑,彼複有垢隨逐不離所謂憍慢,彼複有垢隨逐不離,謂衰惱處,衰惱處者,近于富男而共行欲,彼複有垢隨逐不離,所謂躁擾,心常不住,彼複有垢隨逐不離,所謂誣枉,親舊知識,兄弟眷屬,彼複有垢隨逐不離,所謂能於大會之中,損壞威儀,彼複有垢隨逐不離,所謂兩舌,彼複有垢隨逐不離,所謂私語,彼複有垢隨逐不離,所謂貪食,彼複有垢隨逐不離,所謂能行不應行欲,彼複有垢隨逐不離,所謂叵信,彼複有垢隨逐不離,所謂能說他之婦女壞威儀事,彼複有垢隨逐不離,所謂愛鬥,彼複有垢隨逐不離,所謂辱人,彼複有垢隨逐不離,所謂壞亂,能令村柵聚落壞亂,彼複有垢隨逐不離,所謂近此婦女因緣墮于地獄,如是婦女,如屎如毒,亦如利刀,如墮嶮岸大火曠野,惡毒蛇等一切相似,婦女之心悉皆如是。

如是等心婦女之人,既見三寶,讚歎稱說,聽聞佛語,婦女之心則可柔軟,彼複更有稀有之法,如是對治,如是堅[革*卬]垢惡之心,對治二種,謂自生心,或為他教,以信出家,自生心者,善熏心故,為他教者,近善知識,彼如所說,諸過闇聚,從無始來,依止心者,能令散失,彼初如是出家悕望比丘尼者,近善知識,何以故,此如所說諸垢對治,知說為說,令其善住,善能為解苦惱結縛,令得解脫,安隱樂住,善知識者,安慰示導無始來闇,能令失滅,示其善道,拔無始來惡欲等刺,於愛惡處,則能救免,示常不生不死不老安隱之處,彼如是垢對治之處,我今說之,如次第說,如隨逐垢,如彼對治,令得寂靜,一切如是,婦女妒嫉,多於男子,如是彼此逆順對治出離生死。

女欲多故,不淨對治,如身實見,身是病藏,不善之聚,一切不淨,糞屎等處,彼於此身,或自或他,如其自相,如是觀察觀其本藏,此身本從何處出生,彼見精血不淨和合集聚如汁,二家惡汁,合為一身,如是身者,不淨種子而生此身。

又複彼女,如是觀身,此身若從不淨種子而得生者,如此身中,無少淨法,彼比丘尼,複更諦求觀身九種惡瘡不淨,從身流出,如婦女身,男身亦爾,婦女男子,九種瘡流,婦女之身,三種大過,何等為三,所謂婦女,尿門寬大,兩乳汁流,是名三種。

又複男女,平等瘡流,鼻兩孔中,並皆流涕,兩目出淚,兩耳孔中,或有垢出,或有血出,或有膿出,口中氣臭,或啖故臭,唾沫流出,於下分中,若屎若尿,血等不淨,如是如實觀察此身諸不淨已,如是憶念,此身聚中,無有淨物,微塵許流,一切皆是,不淨之物。

如此身者,何物住中,何者依止,若有淨物來近此身,身猶不淨,身不淨故,如是淨物亦同不淨,隨何等物本清淨者,若來觸身則為不淨,所謂彼物本清淨者,若食第一清淨之食,彼食入身,則成糞屎,此身如是飲清淨物,入身成尿外物觸身,由此身故,一切淨物皆為不淨,所謂淨者,一切香衣,若令身著,汗出則臭,又複如花,本一切香,與身相著,萎蔫氣臭彼比丘尼,複觀察身,如此身者,何處住來,謂本在於母身藏中,母身云何,為淨不淨,彼比丘尼,如是觀察我母本性,亦複如是一種不淨。

彼比丘尼,又觀察身,如此身者,何處而住,於何處行,彼如是處,為淨不淨,如是觀已,如實見知,一切所有清淨之處,隨何等處,如此之身,若死若活,若在彼處,彼如是處,則有蟲垢發毛骨等,能令彼處悉皆大臭,以如是身在彼處故。

彼比丘尼,為斷欲故,複觀察身,如是身者,為誰所食,云何觀察,如實見之,所謂羅刹諸惡鬼等,諸不淨者之所食啖,非是鵝鴨及鴛鴦等淨潔眾生之所食啖。

彼比丘尼,複實觀察如是身已,則見此身,唯邪所攝,顛倒分別,不正觀察,闇眼現前,男子相近,欲系縛心,不見不淨,彼以如是,決定觀察此無始來,久習堅欲,皆得斷滅,或令微少,一切垢中,癡垢最惡,一切婦女,欲為最惡,欲垢因緣,更生餘垢,若以對治除欲垢者,餘一切垢,皆滅無餘,如日沒時光明盡沒,如是斷除垢根欲故,餘垢盡滅。

彼比丘尼,此道滅欲,彼欲滅故,餘共生垢,一切皆滅,何者共生,所謂妒嫉,若男若女所有妒嫉,皆因欲故,妒嫉二垢,欲是其根,彼欲斷故,或微薄故,彼二則滅。

又彼二垢,複有餘垢隨逐系縛,何者餘垢,所謂諛諂,從妒嫉生,妒嫉滅故,諛諂亦滅,從諛諂垢複生餘垢隨逐系縛,所謂欺誑,諛諂滅故,則無欺誑,從欺誑垢複生餘垢隨逐系縛,所謂憍慢,欺誑滅故,則無憍慢,從憍慢垢複生餘垢隨逐系縛,謂衰惱處,憍慢滅故,無衰惱處,從衰惱處複生餘垢隨逐系縛,所謂躁擾,衰惱處滅,則無躁擾,從躁擾垢複生餘垢隨逐系縛,所謂誣枉,躁擾滅故,則不誣枉,從誣枉垢複生餘垢隨逐系縛,謂壞威儀,無誣枉故,不壞威儀,從壞威儀複生餘垢隨逐系縛,所謂兩舌,一切婦女,兩舌破壞,不壞威儀,則無兩舌,從兩舌垢複生餘垢隨逐系縛,所謂私語屏處說他,兩舌滅故,則不私語,從私語垢複生餘垢隨逐系縛,所謂貪食,婦女腹內,飲食則多,一切婦女常貪飲食,多置腹中,自養其身,不私語故,則不貪食,從貪食垢複生餘垢隨逐系縛,所謂能行不相應欲,一切婦女,貪欲食故,則不相應,惡邪欲發,彼貪飲食餐垢滅故,彼不相應邪欲則無,從彼惡邪不相應欲複生餘垢隨逐系縛,所謂叵信,若有婦女不相應欲,一切諸人,于彼婦女皆生疑慮,為一切人之所不愛,彼不相應邪欲垢滅,叵信則滅,從叵信垢複生餘垢隨逐系縛,所謂能說他之婦女壞威儀事,叵信滅故,則不說他壞威儀事,從說他垢複生餘垢隨逐系縛,所謂愛鬥,說他滅故愛鬥則滅,從愛鬥垢複生餘垢隨逐系縛,所謂辱人,愛鬥滅故,則不辱人,從辱人垢複生餘垢隨逐系縛,所謂壞亂,能令村舍聚落壞亂,辱人滅故,則不壞亂,此一切垢,上上次第相住持者,一切皆滅,如是自體根本系縛,婦女之心,更無有法能令柔軟,唯除佛語,知識口說,從其得聞,彼婦女人,如是聞已,如是難舍,住處家業舍而出家,若其不能盡滅諸漏,則能專心持戒修行,初修不殺不盜不淫,不作妄語,不破壞語,不作惡口,不作綺語,一切善修,常數數修,樂修多作,如是婦女,身壞命終,生於善道欲界天中,若不厭欲,業心自在,生夜摩天山樹具足地處之中,得丈夫身,善能如是持戒不缺,如是既得彼天身已,則行放逸,放逸行天,善業盡故,複墮地獄餓鬼畜生,複生如是上上垢惡婦女之身,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欲為妒嫉地  心如電火輪
是貪慢之藏  智者則不信
心體是欲罥  如利刀火等
心如墮嶮岸  難測深於海
心常緣如網  誑惑於他人
如金剛火燒  亦如毒能殺
滿足諸過惡  無量種和集
婦女則無心  少分修持戒
以欲勢力故  婦女不持戒
若離欲勢力  於戒則能持

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如是為說本生持戒而語之言,汝等男天,如是人中女身持戒,生此天處,本婦女身,持戒善業,汝身男生,如是生已放逸故盡,汝等天眾,如是自欺,從今以後,慎勿如是放逸而行。

世尊如是已調伏天為作利益,彼如是等一切正覺正遍知者四種眷屬,彼眷屬中,第二眷屬,婦女姊妹,隨順次第比丘眷屬,如彼次第,比丘持戒,第一勝上,善修心意,如是比丘,自他惱亂,見則生畏,於世間中生死之道,則生厭離,其心怖畏一切生死,乃至微少塵許小惡見則生畏,諦觀察行,無所悕望,第一深心,第一種姓正行持戒,佈施熏心,於四聖諦,正念思惟,幾種比丘幾種法行,比丘不越四種正法,何等為四,所謂一者不獨道行,是初比丘,何以故,獨行比丘,行聚落中,則為輕賤,或複自在,以自在故,則破學句,若於村中,若城等中,人眾之處隨意念行,于餘比丘,不生忌難,見多婦女,則生疑慮,其心躁擾,看彼婦女,俗人見之,則生譏嫌,見他譏嫌,則生嗔忿,如是比丘,心中生此第二嗔過,如是比丘,嗔欲覆故,心則愚癡,如是出家,獨行沙門,行于人中,三過增長,是故不應獨行人中,此是一種。

又複第二不越比丘,如是比丘,念身而行,此比丘行,欲在道行,專念自身,謂如是念,我舉此足,心及心數,觀察其足,如是比丘,從足至頭,一切身分,皆悉觀察,或舉右足,或舉左足,常觀此身,脈網系縛,脂骨皮筋,系縛足踝,業風吹行,心則不斷,若舉若下,若舒若屈,足舉則攝,足下則寬,如是腳者,筋網系縛,大小五指,和合為腳,舊爪新爪,合為足趺。

觀足趺已,次觀足脛,猶如合汁甘蔗之莖,肉泥封塗,以筋系縛,骨中孔長,筋纏其外,前因緣生,有毛覆皮,外有毛聚,皮如蠅翅,以覆脛外,彼如是脛,一舉一下,如實觀之,經行處行,令身來去。

次複觀察此身二髀,筋血脂肉骨等合成,如是觀察,心及心數,業風所吹,是故動行。

又複觀察此身二髀,於脛為粗,多有筋肉,迭相纏縛,以肉塗上,以肉傅上,血爛為汁,汁脂內滿,唯見外皮,心生愛染,若舉一腳,下踏之時,如實觀察,複舉第二,舉第二腳,亦如是觀,足舉則攝,著地則寬,或伸或屈,如是次第,堅處孔處,一切觀察,欲行欲動,或餘種種,皆是風吹,兩腳已上,如有瓶等,中有熟藏,所謂屎尿不淨惡汁,一切所見,不堅不淨,二腳行故,彼瓶隨去,並其所盛一切諸物,皆悉隨行,彼于行時,如是如是,隨順繫念。

又彼比丘,於彼上瓶搖動其身,觀察而行,作如是念,我云何行,上身動行,觀大小腸彼見舉腳,氣共腸動,大腸小腸,一切動轉,或從左廂去至右廂,或從右廂去至左廂,如是腸中,有風黃冷,屎尿蟲滿,並腸轉動。

又彼比丘觀察動已,如實觀察彼腸已上,所有生藏筋罥系縛,下上傍廂,脈網纏之,內有爛沫,飲食水,汁彼食猶如新吐冷沫為生藏覆,滿生藏中,第一大臭,上與咽連,筋脈骨持,唯有業風,共心心數,相隨持行。

比丘如是觀察身已,觀身動行,我身上面,頰骨齒骨,髑髏骨等,和合為頭,有二眼塊,並集成頭,眼中脂多,常睫不停。

我今觀此婦女之身,筋皮罥縛,如繩纏木,念念生滅,退沒出生,在於聚落城邑等中而行乞食,以養身篋,如養蛇篋,如是養身,不為欲故,非貪飲食,非貪著味,如是比丘,如是而行,如是第二精進比丘,於法不越,又彼比丘,村城聚落多人住處,入中乞食,既乞食已,如是觀身,如是一切婦女男子,普皆觀察,彼能如是善修習行,勤發精進,欲等離心,不入其心,如是比丘,善調伏根,勝而不劣,如是比丘,悕望利益,不越法行。

又複第三,修行比丘,所謂比丘常修正念,正念比丘心不散亂,是善知識,常有善意,有不亂意,如是比丘,天常隨行,天魔不能與作妨亂,云何正念,謂知欲行,心心數法,已生欲生,如是能知,不放逸意,應緣不緣,一切皆知,心心數法,若善不善無記等法,一切皆知,心如是念,我諸善法因緣故生,所謂我當利益安樂,乃至涅槃,我今破壞餘不善法,以我善法,心心數法,生因緣故,則破不善,此不善法,若不破壞,令我後時當不利益,當不安樂,如是善法及不善法,如實而知,知已思量,如是等法,心意所知,分分觀察,有五種念,不味不著,心不分別,先所作者,不念不樂,何者五念,謂念眼色若前境界可愛者來,眼境界色,若近若遠,善色惡色,本曾見來,或他用來,種種諸色,如是比丘,見已不味,心不思惟,何因緣來,舍彼因緣,如人畏燒,避火不異,如是比丘畏欲火燒,初染之時,歡喜愛多,後時苦多,本所味色,心則不念,心不分別,不住於心,自本愛色,今不復念,亦不分別,亦於他身憎愛之色,心則不念,不念於他,他所念色,心亦不求,如是自身,或弟子等,自他俱遮,令不味著,不生隨喜,令住正道,如是比丘,名為清淨,正念不貪,於不染法,相應正行,如是比丘眼不著色。

又複比丘第二念者,謂念耳聲,如是比丘,正念觀察,若耳所聞,極可愛聲,若歌若舞,打鼓拍手戲樂等聲,曾所聞者,不念不味,心不樂著,亦不分別,何因緣聞,舍彼因緣,如畏燒者舍火不異,如是比丘,舍離彼聲,或遮他人,或自兄弟所聞之聲,一切或遮,令住善道,心不隨喜,如是比丘,自他利益,不貪音聲,以勝念故,於聲不著,是名比丘第二正念,如是比丘,耳不著聲,又複比丘,第三念者謂發精進,正意寂靜,梵行持戒,如是比丘,不念不味,意不生念,若本用香,若複熏香,若香若臭,若淨不淨,若遠若近,一切不念,于香無心,何因緣來,舍彼因緣,若是他人,若自弟子,若鼻嗅香,生味著者,如是比丘,則便遮之,心不隨喜,自行善業,亦令他人住於善法,心常善念,正行不貪,鼻不貪香,如是比丘,得名除垢,善修持戒,心生善念,又複比丘第四念者,先曾所得可愛諸味,若愛不愛,若久時味,若近時味,不念彼味,不味彼味,心不分別何因緣來,舍彼因緣,如畏燒者舍火不異,若于他人或自弟子,若貪著味,如是比丘,則便遮之心不隨喜,此名比丘不貪著味善念正行,舍離諸惡,修行善戒自他利益。

又複比丘第五念者,曾所得觸,先已觸來彼觸染樂軟滑生垢,於彼欲法,不染不味,心不分別何因緣來,舍彼因緣,如畏燒者舍火不異,若他人身,貪觸染著,不生隨喜,善觀觸法,此名比丘離觸清淨,名善持戒,修行善法,得名善住,次第乃至到於涅槃。

又彼比丘複有五念,應當修行,何等為五,一念時節,二念少年,三念生死,四念具足,亡失散壞,五念涅槃,欲到涅槃,如是比丘,云何念時,謂彼比丘,常一切時,繫念修行,不迷境界,不為境界之所破壞,不失不散,比丘不念此晝此夜,如是時節,不念不知,于覺悟時,出息入息,與意相應,常不離意,如出入息,乃至一念,皆決定知出入二息在我腹內,是故我腹若起若減,以二息故,我陰入界而得存立,諸有為法,一念不住,陰界入等出於暖氣,此共氣生,共氣俱滅,破壞爛盡,複于後時,因緣異生,氣共生滅,一念不住,彼念比丘如是念時,繫念相應,比丘如是自觀此身界陰入等和合聚集,一念不住,唯有苦惱,一切身分,非有作者,非有受者,迭相因緣,平等共生,如是身者,念念流轉,於念念中,生死老退諸行聚集,如是比丘,修行不空,如是修行念時比丘,以念時故,決定必得四種清淨,一心清淨,心清淨故,面色清淨,善業清淨,未來利益,次第乃至到於涅槃。

或複他人見其持戒,彼檀越主,第一歡喜,生清淨心,如是四種持,戒比丘,如是實義,思惟清淨,如是一切普清淨故,則得安眠,臥見善夢,隨順於法,彼常如是不放逸行,不放逸故,得七種法,何等為七,一法無礙,思惟善法,彼善業者,心則歡喜,歡喜增長,歡喜因緣,身則肥盛,身肥盛故,名色二法迭互因緣,此因緣故,身則肥盛,身無病患,身之與心,迭互相依,則善聰明,言聰明者,念本作業,如是念故,聰明增長,念善法故,如是增長,既思惟已,樂亦增長,樂增長故力亦增長,如是增長七種法故,夜則安眠,夜安眠故,修身修心,比丘如是念于夜時。

云何比丘念于晝時,如是比丘,念眼開合,我念眼合,時節已過,則念已過,如是時節,共心心數,相與俱滅,皆悉散壞,如是時節,次第失滅,或滅或生,於出息頃,命已盡滅,我今老時次第欲到,我少已盡,欲到餘有,漸次決定,欲到死時,我一切命當失不久,一切方便不可得離,一切眾生,無因緣怨,欲來壞命,譬如燃燈,火食蘇油,念念盡滅,如是如是,老死之火,燒命蘇油,念念盡滅,如是繫念,知無常已,勤修善法,此之內法,如是速疾,念念無常,念念盡滅,誑生貪者,念念盡壞,如此內法,外亦如是,一切世間有為之法,速疾無常念念盡滅,如是山河城邑聚落,藥草園林,一切人中,一切天中,必當失壞。

如是園林蓮花河池,以一切天放逸而行,先已曾失,今失當失,彼為放逸之所壞故,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自業成熟,如是比丘,此如是等一切世間無量動轉,破壞無常,不亂其意,乃至一念意常不亂,堅固憶念,正念不亂,一心諦觀正意不亂,又彼比丘,正念彼時,我如是威儀,如是正行,此時應起,此時行禪,如是時中,親近尊者,此時我食,此時著衣,此時我去到檀越家,為其說法,我於此時,離檀越家,如是行去,如是比比,念知行時。

云何比丘念于少年,謂此比丘,念於自身,乃至在胞胎中之時,念如是少,次第相續,如是少身,念念不停,謂歌羅邏,次安浮陀,次肉團時,次身分時,次嬰孩時,次童子時,次中年時,次老年時,如是法體,念念不停,少身次第,此念念時,愚癡凡夫,不覺不知,放逸破壞,疑水所漂,在愛河中,如是漂已,複墮餘處同業眾中,業鎖系縛,相續流轉,複生餘處,又自業行,於自身心,隨順系縛,母精血中,作安浮陀,次肉團時,次第開張,身分具足,人道中生,嬰孩童子,少年中年,及老年時,次第至死,如是一人,如是輾轉,一切欲界,一切道中,各各差別,皆以業風,吹彼眾生,從少年等,次第而得,如是自業,如是差別,如是比丘,念于少年。

又複比丘,第三念者,精勤修行,必定當得,念於何法,所謂生死,若晝若夜,恒常修行,一切眾生,乃至終盡,有命皆死,三界眾生,一切無常,生死之法,有為衰惱,恩愛別離,天中退已墮於地獄,地獄中出,生於天上,若人中死,生於地獄餓鬼畜生及天人中,餓鬼中死,生於地獄餓鬼畜生人天之中,如是下上傍廂生死業風所吹,旋轉而行,自業成就,流轉在於生死海中,如是比丘,若晝若夜,修生死念,如是修已,彼若念慢,常令人迷,樂於虛妄,以正念故,此慢或薄,或皆盡滅,第一勝念,謂念生退,是故欲入涅槃城者,修行此念,何以故,以我慢故,心常虛妄,顛倒求常,在生死中,流轉常行,愛罥縛故,于彼常處,則不可得,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得脫於愛畏  無有諸悕望
勇健離疑者  則能得常處
若沒于有水  心常喜樂欲
彼人心虛妄  何能得常處
若人虛妄心  境界中喜樂
彼人迷法道  則生地獄中
放逸妨亂心  不能真實見
放逸猶如火  是故應舍離
放逸故能失  一切善法藏
盡一切方便  不見八分道
十法皆失壞  樂於放逸毒
亦以放逸故  四禪盡皆失
放逸縛眾生  能縛而非色
常處則是樂  離放逸則得
若人意不迷  常畏於生死
彼則脫惡道  得安隱寂靜

如是修行,念生退念,如是修行,生死念已,則常不迷,彼觀世間,一切有為生退法已,厭離生死,種種觀已,觀生死苦,有無量種,此無量種,世間眾生一切放逸,隨何等時舍離放逸,能一切時觀察無常,觀察盡滅,見盡滅已,觀察佛念,如是之人,則能盡苦。

又複比丘第四念者,所謂修行一切具足悉皆失壞,念彼具足一切失壞,此念比丘不樂利養,不貪檀越往返來去,亦不樂見王若大臣,若見王者,不生樂心,愛不能妨,又於晝夜不生分別,於他具足若臥具等,心不分別,不生悕求以為己物,如是見已不生嫉妒,心如是念,如是眾生,決定死亡,一切具足,必定失壞,如是如是,具足增長,如是如是,愛亦增長,又複如是具足失故,悕望更得有無量種,無量分別心生苦惱,彼苦惱者,不可譬喻如是比丘,如是觀見具足失壞,既觀見已,則于後時不悕天王況複人王,若轉輪王,何以故,見無量種失壞苦故,若王大臣,或大長者,刹利大姓,種種具足,更有大力能破壞之,種種具足一切皆失,妻子奴婢,客等舍離,失財物故,得大衰惱,他強勝故,則為劣減,四出巷中處處而行,手足壞裂唇幹衣破,饑渴羸瘦,身體枯燥,從城至城,從村至村,從山至山,從邊地處,至邊地處,受如是等無量種苦,比丘如是既觀察,已複更思惟,墮於無量嶮岸惡,處於生死處生厭離心。

如是比丘,複見人中種種具足一切失壞,如是見故,如是比知思惟天處,若此人中,如是無量多種怖畏,不得自在,刀賊水火,王種衰惱,財寶具足,富樂失壞,何況複於離肉骨汙天樂處生,有天花鬘,在頭莊嚴,無量百千天處圍繞,多有無量諸天女眾遊戲歌舞,喜笑受樂,在天園林蓮花水池,山峰則有七寶光明,聚集樂行五樂音聲,種種天歌,七寶間雜,堂殿光明,常一切時,身無量種,勝勝妙事,不可譬喻,天境界中受樂成就,迭互相愛無有鬥諍,隨所須念一切皆得,五樂音聲心,受快樂,若如是樂,具足失壞,則得苦惱,以業盡故,複墮地獄餓鬼畜生,臨欲墮時,如是生處,次第無隔,已於久來無量種作,皆得苦惱,複生異處,種種苦惱,如是彼天,若生地獄,彼地獄中,大力熾火,周匝燒身甚為饑渴,不可譬喻,受大苦惱,作地獄業,作業道已,見於自身墮活黑繩合喚大喚熱大熱等,如是七種大地獄中,唯除阿鼻最大地獄,資生離別,生大苦惱見苦惱事,彼苦惱事,不可得說,如是比丘,常一切時晝夜修行如是正念。

又複比丘念彼如是財物具足資生失壞,修行此念,念天人中有如是事,自餘三道,則無財物資生之具,何得有失,所謂地獄餓鬼畜生人中少有相似樂受,非是自在於彼人處,則有五種具足失壞,何等為五,謂眼於色若愛若樂,見則悕求悕求味著,為樂攝取,如此顛倒,不利益者,則不愛樂,見不淨色,彼於色中,心則惡之,是故無樂,如是具足,與彼失壞,同一根本,又彼比丘隨順繫念具足失壞何者具足,云何失壞,謂耳聞聲,耳聞聲已,隨順彼聲,愛樂相應,心生歡喜,如是具足,又所聞聲有異因緣,所謂四大,於四大聲,心不愛樂,不生歡喜,與心相違不利益心,是名失壞。

又彼比丘,聞好花香,和合末香,種種雜香,聞嗅香等,種種諸香,順心受樂,彼香因緣,則生樂心,能令欲發,又彼比丘繫念思惟,彼念香者,思惟彼人,鼻嗅諸香,彼一一香,有無量種,所謂爛臭,與心違逆,聞糞屎等無量臭氣,心不喜樂彼人如是,此物失壞。

又彼比丘專心繫念,複有異種,世間之中,具足失壞,云何繫念,於人世間,舌味愛樂,順心喜樂,食味易消,消已則適,得命色力,樂辯才等,心生喜樂,若複餘味,不可愛樂,違心不樂,食之難消,心則不適,於命色力,安樂辯才,資用則微,唯生苦惱,彼人如是,此物失壞。

又彼比丘,複念身觸,可愛可樂,寒時得溫,熱時得涼,順心生樂,人世間中,如是具足,若異因緣,複令身觸,不愛不樂心不生樂,熱時不涼,寒時不溫,違心受苦,不喜不樂,唯生苦惱,世間人中,如是五種具足失壞,比丘如是,若晝若夜,繫念修行。



正法念處經卷第四十六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之二十五(夜摩天之十一)

又彼比丘,複念天中可愛境界,根和合生,分別風吹,數數增長,愛火所燒,諸世間人貪彼處樂,起如是心,天中甚樂,如是比丘,繫念思惟,彼天失壞,比丘於彼可愛境界,不生貪樂,離熱惱意,如是比丘,第一善意,見六欲天,皆悉失壞,彼四天處,有十二種失壞之事,一謂力劣,二謂常與阿修羅鬥,彼阿修羅,忽然闇至入其軍中,三謂鬥時,為阿修羅打彼天身所著鎧鉀,四謂鬥時,撥其頭上所著兜鉾,令墮海中,五謂壞已,則生羞慚,六謂鬥時,見羅睺羅,則生驚怖,七謂退時,彼天女眾舍之而去,向餘天子,八謂食時,以自業故,見食劣者則生羞慚,九謂軍眾量色形相莊嚴具等,自業相似,於他劣者,則生羞慚,十謂彼天遊戲之時,於彼天中所生之鳥,見彼劣者,亦生輕賤,十一劣天向遊戲處,步行而往,十二劣天所受欲觸,自業相似,他莊嚴具則為勝妙,見他勝故,則生慚恥,四天王處有如是等十二失壞,如是比丘,善修心者,不貪天樂,以無垢意觀察彼天既觀察已,心生厭離,毀呰天欲,若其有人悕求天故,而行梵行,如是梵行,非梵行因,如是等人,為彼比丘之所輕賤,何以故,無自在故,又彼比丘觀察三十三天失壞,彼見三十三天之中八種失壞,何等為八,一者鉀劣,共阿修羅鬥戰之時,雨墮不淨,二者鬥時見彼敵主勇阿修羅,其心退弱,三者食時,劣者羞慚,四者劣天不為天王帝釋所識,五者劣天色力形相一切下劣,六者劣天聲觸色味香等皆劣,不與他齊,七者劣天退天之時,天女舍離,八者劣天若升遊戲殿堂之時,神通則劣,不能速進,此是八種三十三天失壞之事,夜摩天中,有六失壞,何等為六,一者食時劣者羞慚,二者劣天所有教敕天女不受,三者劣天少福業故,彼天女眾雖供養之,不如供養多福德者,四者劣天牟修樓陀夜摩天王說法之時,心不愛樂,此是彼中最大失壞,五者劣天本業少故,光明則變,若天前世,行善業多,彼天則坐大青寶座,坐已複起,下劣業天,在彼處坐,座變為銀,業種種故,如是失壞,六者量短,如是六種,是夜摩天失壞之事。

兜率陀天有四失壞,何等為四,一者劣天兜率陀中聞法之時心不喜樂,不樂鵝王說法之聲,是名失壞,兜率陀中,鵝王常在無漏樂地,彼鵝王者則是菩薩以隨意生,故作鵝王如意之色,鵝身七寶,光明遍滿,不可喻色,身光周遍五千由旬有種種色,兜率陀天光明,不如鵝王悉勝,令彼諸天心生稀有,彼鵝王菩薩令彼得生稀有心已,即為彼天說法偈言。

福德業既盡  命則速減損
勤精進攝法  兜率常應爾
若舍離於法  放逸所壞天
不集福德業  後時則生悔
乃至老未來  亦未有病死
皆應作福德  莫後時生悔
若不攝福德  為放逸壞者
以放逸壞故  在地獄受苦
既得根具足  而非法行者
何用命與財  親舊兄弟等
常數作福德  心意攝受法
或複止惡業  或時近善人
以智慧利刀  割去惡枝葉
破壞過惡聚  斷除過相續
重智戒福德  心不悕望物
常近善男子  示真實道者
若持戒生天  為欲所迷惑
不修福業者  常在有中行
若常樂於智  持戒寶莊嚴
若畏欲蛇者  則是天中天
若常行法者  彼則天應禮
若顛倒行者  則入於惡道
此岸彼岸遠  既得法橋已
若不速度者  於有不得脫
智慧火能燒  無量煩惱薪
何義煩惱縛  著彼愛境界
厚重染欲垢  障礙于智眼
佛語如良藥  能除彼障礙
正法之大將  能破欲賊軍
口說善法語  汝應勤聽受
有四種顛倒  常能為誑惑
世間有八法  能令一切失
大力愛河中  百疑不可度
若上智筏者  度已到寂靜
若天近於欲  欲能令心癡
常在於五處  未有解脫期
欲難得易壞  如電何用為
欲生苦如刀  金波迦火毒
如是如是近  亦如是增長
欲者不可足  猶如火燒薪
癡天悕欲樂  不知畏過燒
若離不善欲  後時得大樂
癡者染欲已  為欲堅系縛
欲如電不異  然後異處去
若習近於欲  欲則上上勝
彼為欲火燒  燒已到燒處
若天近於欲  此心為大癡
不悕無體法  樂中之大樂
欲者無涅槃  無樂無解脫
是故莫近欲  近欲甚為惡
若近欲境界  根則不知足
不知足無樂  寂靜不可得
應畏有為處  生死之大海
以大惡欲愛  常與眾生故
如此山峰上  種種可愛樹
依之而修禪  思惟欲生滅
四種諦寂靜  智者善修行
怖畏生老死  脫到善彼岸
愚意不思惟  樂欲故有縛
欲樂既盡已  生老死必脫
若念此大苦  於有海不倦
癡故欲箭射  墮地獄惡處
癡樂欲樂故  畢竟舍安樂
於惡不知畏  死時到如火
乃至死到時  能破壞一切
此能破壞故  破壞命種子
皆利益安隱  丈夫應精勤
得樂離憂悲  恒常作善業
若除于欲藏  離熱得清涼
如是智不癡  則不悕望欲

如是鵝王,調伏天故,說如是偈,若天放逸行放逸者,離聞不念,心不思惟,若天樂聞彼鵝所說調伏偈句,向無漏地速疾而行,欲聞正法,聞正法已,生敬重心,如是天眾,得聞正法,心敬重已,速速疾走,複向行堂,彼行堂中,所有諸天,以聞正法,心敬重故,光明增長,百倍千倍,餘放逸天光明則劣,如是天中,得現世果樂天欲者,彼天少色,形服莊嚴一切皆劣,此如是等,兜率陀天,最初失壞。

又兜率天,第二失壞,眾集聽法,無量百千億數眾會,五百菩薩,所住地處,兜率天王,名曰寂靜,為眾說法,所謂無明因緣行等,彼諸天眾聽正法時,一心專意,諦聽諦聞,如是聞故,威德莊嚴,皆悉勝上,有百千倍,轉更增長,若天動心,心則如電,亦如大風吹大海水,種種波動,以愛因緣,如是動心,愛樂境界,彼天威德,形服莊嚴,如本不異,不更增長,見他勝故,內心慚恥,此則名為兜率陀天第二失壞,又兜率天第三失壞,若天聞法,心生敬重如說而知,如法相知,如是知已,心念正住,彼天威德,形服莊嚴,皆悉勝上有百千倍,轉更增長,若彼諸天,不念法者,彼天威德形服莊嚴,則不增長,此則名為兜率陀天第三失壞,又兜率天第四失壞,若彼諸天聞正法時,心生敬重,專心憶念,如法攝取,專心受持,如是修行,久思惟已,然後修行,彼天如是敬法重法,勝因緣故,聞法力故,威德光明,形服莊嚴,轉更勝上有百千倍,轉勝增長,若天聞已,不能修行,彼天見他威德光明形服莊嚴勝增長己,自見己身威德光明形服莊嚴則不增長,彼天見他威德光明形服莊嚴轉勝增長,則生慚恥,此則名為兜率陀天第四失壞。

又彼比丘如是觀察兜率陀天四種失壞,見失壞已,觀化樂天複見失壞,彼見如是天勝妙樂,猶故而有四種失壞,何等為四,所謂一者善業盡故,腳則有影,普餘身分,皆有光明,腳上則無,是故彼天,腳則有影,自餘諸天,所有光明,如山圍繞,彼少光明劣天見已,則避而去光明勝者,見之則笑,作如是言,此天鄙劣,善業盡故,彼腳影天,聞已羞慚,心生愁惱,如是心言,我業盡故,今則如是,一切具足,終必失壞,如人世間,以有日故,終必有夜,如是此中一切具足終必失壞,若人有命終必有死,如是具足終必失壞,如是世間,無有具足而不失壞,此失壞者,是化樂天最初失壞,又化樂天第二失壞,如閻浮提人中所有劫貝等綿,甚為柔軟,足踏則下,舉則還起,化樂天中地處柔軟,亦複如是,若天受報,善業盡時,地不柔軟,腳踏不下,舉腳不起,餘天見之,知其業盡,有天見之,語餘天言,彼天業盡,退時將到,此化樂天第二失壞。

又化樂天第三失壞,彼化樂天遊戲之時,若至樹下遊戲受樂,樹則雨花在彼天上,此花遍在遊戲處地,若天善業欲盡之時,樹花不墮,不散地處,餘天見其樹花不墮不散地處,則便說言,此天業盡退時將至,彼天聞已羞慚愁惱,如是心言,我今欲退,如是失壞,此化樂天第三失壞。

又化樂天第四失壞,彼化樂天必定失壞,天中具足,必定失壞,彼化樂天,何者第四具足失壞,謂一一天,住寶地處,如是寶地,清淨無垢,如鏡不異,一天之身,無量處現,見種種影,種種形服,種種莊嚴,如人界中日輪是一,於無量處蓮花水池,無量百千種種處現,如是天身,無量百千寶地之中處處皆現,如身而見,若其有天善業盡者,彼天之身,一寶地中影現而已,非處處現,如是失壞,如是見已,餘智慧天既如是見即便說言,如是天者,善業盡故將欲退壞,此化樂天第四失壞,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世間樂具足  不覺知失壞
具足必有失  如日出有夜
如是具足樂  如是必失壞
於欲不知足  是故愛少時
若心愛具足  或悕望常樂
彼若舍離愛  如是常得樂
天欲樂未足  以入地獄中
一切皆由愛  是如來所說
若人入地獄  百到若千到
亦以愛網誑  故得如是惡

彼化樂天,有如是等四種破壞。

又彼比丘,複觀他化自在天中四種失壞,若彼諸天善業將盡,臨欲退時則有失壞,彼處天中,多有種種妙鬘莊嚴,天花不蔫,處處覆地,第一善香不可譬喻,彼鬘莊嚴,有種種色勝妙光明,若寶光明,於十六分不及其一,彼鬘多有七寶翅蜂,常一切時出天歌聲,如是他化自在天中,天業若盡欲失壞時,彼寶翅蜂,出不美聲,舍如是天種種花香,到餘處去,餘智慧天,以知彼天臨欲退故,向之說言,汝於今者,以放逸故,退時欲到,而不覺知,彼業盡天如是聞已,複見彼蜂舍至餘處,彼天自知有如是心,我福業盡,如是天子,心生愁苦,不可譬喻,以見自樂將欲盡故,如是心熱,與地獄火等無有異,唯除地獄,更無此火,此是他化自在天中最初失壞。

又複他化自在天中第二失壞,彼天之身,第一滑觸,周匝光明,形人中日,如螢火蟲,彼天之身,所著瓔珞,及餘種種莊嚴具等,所有光明,寶壁山峰,皆在中現,如於鏡中現見不異,若彼天子欲到退時,彼天身上所著瓔珞莊嚴具等,山峰若壁,於中不現,餘黠慧天,如是見已,語彼欲退業盡天言,汝放逸行,退時欲到,汝身所著瓔珞莊嚴,無有光明,寶壁山峰於中不現,彼黠慧天,曾見餘天臨欲退時有如是相,此是他化自在天中第二失壞。

又複他化自在天中第三失壞,所謂彼天退時,將到彼處,諸天業未盡者,乘種種寶妙光明殿,三處能行,所謂虛空陸地水中,行則速疾,無所障礙,不搖不動,若天業盡將欲退時,彼殿搖動,行則不速,自餘諸天見其殿動而語之言,汝於今者退時欲到,我先曾見餘天退時,有如是相,彼業盡天,如是聞已,與天境界將欲離別,愁火燒心,如地獄火,所燒不異,此是他化自在天中第三失壞。

又複他化自在天中第四失壞,若彼諸天,善業未盡,五樂音聲,莊嚴具聲皆悉美妙,所有歌聲,美妙可愛,聞已心喜,若其有天善業盡者,彼天五樂音聲不妙,歌聲亦爾,如啞不異,彼天聞已,心不生喜,以自業故,莊嚴具中,聲出說言,汝於今者善業盡滅,以汝放逸,放逸行故,汝於今者,將欲到於異世間去,以業縛故,彼天如是,以自業故,聞莊嚴聲,其心極愁,作如是言,我於今者境界之樂,福德業盡,彼種種寶,所莊嚴幘,即時墮落,如是見已,生大苦惱,此是他化自在天中第四失壞,於三界中,更無有處,有物是常,一切無常,如是六天是失壞處,彼如是天善業盡故,必定當退,此失壞天悕望此天持戒生者,善業盡時必定當爾,如是第五山樹具足地處諸天,牟修樓陀夜摩天王,迦迦村陀世尊塔中所有經字,示彼天眾如是說言,汝等天眾,舍離放逸,勿放逸行,放逸味苦,地獄中受,一切欲味,悉皆如是,彼諸天眾,聞第三佛所說經已,若天放逸樂放逸者,放逸則減。

於六經中迦迦村陀如來所說第三經竟。

爾時彼處夜摩天主,知彼天眾心生厭離,而告之言,汝等天眾,已聞大仙所說正法,能盡諸苦,除舍放逸,為天人說寂靜之法,汝等天眾,已聞第三如來之法,汝於今者,聞法律已,精勤修行,複聽餘佛所說之法,聞已攝取,則得利益,退此天已,不墮地獄餓鬼畜生,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如是說已,一切天眾,皆白天主,牟修樓陀,而作是言,唯願天王,利益我等,安樂我等,爾時天主牟修樓陀,告天眾言,汝等天眾,一切皆看此之第四如來之塔,種種珍寶,而為莊嚴,無量百千光明照耀,有種種寶,間錯奇麗,無量功德之所莊嚴,光明普覆,此天世間,一切遍滿,爾時天眾白天王言,我今已見,爾時天主牟修樓陀,告天眾言,汝等今者,一切共我詣如來塔,天眾答言,如是天王,爾時天主牟修樓陀,並天眾等,相隨而去,到佛塔已,其心清淨,頭面敬禮如來之塔,心則清涼,禮已則起,看毗葉婆如來之塔,彼如來塔,種種妙寶,光明照耀,如前所說。

彼佛塔中寶壁之上,有經法字,利益天人所謂說言若有人能成就七法,則生天上,何等為七,一者所謂有善男子,聞法聞義,聞法修行,聞法善意,隨所聞法,心則攝取,聞已堅固,聞已受持,聞已愛樂,心生喜樂,此善男子,近七功德,具足知識,何者七種知識功德,皆悉具足,所謂一者如說而行,二者近他如說行者,三者則能如說而行堅固攝取,四者得法堅固思惟,五者住意,六者謂近同善業者,七者他教不取他惡,近如是等七種功德具足知識,云何名為如說修行,如是知識,善行善作,若有所說,知量少說能為利益,時相應說,方相應說,不疾不遲,多義少語,美妙易解,與法相應,自他利益,如是而說,如彼所說,如是而行,云何近他如說行者,常正修行身口意等,意內外淨猶如真金,彼人如是如說修行,云何名為如說而行,堅固攝取,若有所作,普清淨作,三種作業,觀察彼業,善清淨已,生天人中,乃至涅槃,如是之人,或自思惟,或從他聞,此業報樂,堅固喜樂,堅固攝取,如是知識,堅固攝取,彼善男子,云何得法堅固思惟,所謂善淨堅固攝取,二世利益,如是見已,堅固思惟,如是堅固思惟意者,或從他所得聞堅固善業果已,或自思已,喜樂真諦,如是喜樂真諦知識,云何住意,此多聞已,意則不亂,此名住意云何為近同善業者,謂見他人同己功德,如是見已,則近彼人,云何他教不取他惡,餘人非法似善法者所不能牽,如是親近七種功德具足知識,善男子者,或生人間,或生天中,此說初法。

何等複是自餘六法成就彼法,得生天上,所謂多聞攝取修行,不懈怠念,不熱惱他,不誑等六,此等七法,如是已說,成就如是七種法者,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如七大殿,若王大臣,乘如是殿,五樂音聲歌舞喜笑,妙鬘莊嚴,如是而行,向遊戲處,如是七法,若人成就,行向天處。

何者多聞而名多聞,謂聞真法,聞已調伏,不生憍慢,如其所聞,多聞增長,不放逸行,智不厭足,常諮問他,自己功德,不向他說,不誦己名,此多聞者,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此第二法隨順正入修行成就。

云何第三攝取修行,謂聞法已,攝取修行,若複有人得聞法已,於非法律,攝取修行,唯聞法已,荷法重簷,不修不行,不取法果,若複有人,以智慧鉤,調伏持戒,若智不靜,則彼持戒,猶如晝燈,無有光明,不堅不實,若持戒中,有智和合,彼人猶如火燈光明,堅而複實,得果不虛,若修法者,得說言堅,非唯口中言說為堅,彼人身業口業意業,皆悉寂靜,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此第三法。

云何第四名不懈怠,言懈怠者,所謂不作,何名不作,隨所作法,發已不作,不能究竟,彼如是法,精勤不斷,則能究竟,若是懈怠不精勤者,不能究竟,少發起者,於世間法,出世間義,不具足行,若懈怠者,一切所作,皆悉羸劣,為一切人之所輕賤,毀呰嫌薄,自受苦惱,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如是之人,懈怠所壞,如是懈怠,應當舍離,如火如刀,如墮嶮岸,如惡毒蛇,若為懈怠所破壞者,則不精勤,無有威德,如羊不異,彼則無智,種種所作,一切不知,若智非智,若法非法,應行不行,一切不知,何以故,以不讀經,不聞法故,以懈怠故,若複有人,論開心意,于智所知,若法非法,一切皆知,應作不作,應行不行,一切皆知,如是等法,智慧所知,一切皆知,智及精進,懈怠者無,彼懈怠者,如盲不異,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如是之人,出世間義,一切皆劣,受第一苦,他舍而乞,常依他門悕望乞丐,常看他面,第一惡色,頭髮覆眼,眼目乾燥,腳爪皮等一切焦枯,四出巷中,家家乞行,辛苦活命,一切輕毀此因緣故,應當舍離一切懈怠。

與此相違,勤精進者,一切所作皆悉成就,乃至涅槃,何況其餘世間之法,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以是等故,若天若人,一切皆應舍離懈怠,勤發精進,時彼世尊毗葉婆佛,而說偈言。

懈怠意及幻  或慢或惡口
或舍離智等  此是失壞地
親近惡知識  舍離善智識
或複邪見等  此是失因緣
不知善不善  非時而語言
或信婦女等  此不饒益地
近何人何人  何處何處食
身自不利益  此法令人輕
壞勇若失念  或為王所憎
或心堅強等  此法未時死
不諦知業果  及以法非法
離善知識者  則墮於惡道
懈怠若多睡  或貪著諸味
嗔及故妄語  若惡口言說
多貪若憍慢  心動舍離法
若習近淫欲  或贊淫欲法
如是有三過  懈怠是根本
若勤精進者  則無諸使過
一切精進者  必定成就果
如所應精進  業必定得果
如是三種業  能得三種果
三聚三根本  決定三有行

彼佛世尊毗葉婆塔壁上書字如是說偈,毀呰懈怠,天眾見已,作如是言,我等決定舍離懈怠,從此懈怠有枝條過,如佛所說,懈怠之者,若天若人一切作業,于一切時,一切減劣,若天若人不懈怠者,次第乃至到於涅槃,此第四法,人天之中多有所作多有利益。

又第五法多有所作多有利益,所謂念也,一切法中能為妨者,所謂懈怠,如是一切世間之法攝涅槃者,念則是根,若出家者,若在家者,念不放逸,不放逸行,一切所作,皆悉成就,如是之人,數數作業,如法作業,勤發精進,隨所悕望,心念正行,彼人五根,護五境界,心不迷惑,眼見色已,於彼色中不生欲染,心不喜樂,如色實見,知其根本,見如是色根本因緣,何因緣生,彼人如是知見色已,心不濁亂,如是彼色,則不能牽,以如實見如是色故,若出家者,若在家者,若天人等,知生色過,欲生色過,已滅色過,如是念知某方某處,心緣彼色,如是境界之因緣故,共眼生識,由彼境界,已生我畏,此無垢念,能除煩惱,我以此念已除如是境界怖畏,如是怖畏因緣而生於諸境界,第一悕望心正念故,則能除遣無量種色境界怖畏,念緣能除,於念念中,稍除漸除,譬如世間善巧銅師,以好銅器,置火中已,然後治之,如是數數,入火複治,勤不休息,漸漸除垢,令其滑淨,如是善念,數數除垢,爾乃清淨,又如瓶師,因緣合集,以久習故,泥團成瓶,如是之人,勤心發念,修集因緣,如緣生瓶,正念觀察,如所著衣,從初次第,念念至盡,如是如是,始發善念,次第乃至一切過盡,得見真諦聖印印心,彼過相盡,過相盡故,人則知之,是故若有欲得善者,當一切時如實正念,若眼緣色,念繩縛心,令不動轉,如調惡馬,如是善念,于先住持,過去境界,攀緣念已,如是複遮現眼境界,念九十八,云何念住,謂生欲染,不生觀風不能令動如是念住,如實思惟,此色彼色,有無量種,無量形相,觀四聖諦苦集滅道,令彼欲染一切寂靜,或令欲染一切盡滅,或皆微薄,此是何者善法勢力,所謂繫念是其根本,一切善法,皆依念住,如是轉行,是念現在。

云何複念未來世法,未來未有,未生未見,彼境界相,云何而念,若得境界,是則可念,未來世中境界未有,當云何念,彼所念者,雖複未來,見因緣相,攀緣未來,如是得念,謂見有人,修身口意,善業行者,見已則念,如是之人,決定生天,若見有天惡業行者,見已則念,如是天者,必墮地獄,如是念知,此第五法,於人天中,多有所作,多有利益。

又第六法,于天人中,多有所作,多有利益,謂第六者,不熱惱他,若不惱他,其心寂靜,不生分別,此有梵行,此無梵行,見他敷具,病藥所須,不生譏嫌,不自言是,亦不說言,我能持戒,若少持戒,少讀誦經,于檀越所,不自稱說,等心怨親,常念三寶,不朋破戒,不惱持戒,于諸檀越,不數參承,而取資用其心柔潤,數數諮請,說法師長常住空閒,常一切時近梵行者,如是功德相應之人,不熱惱他,如是於他不熱惱故,多有所作多有利益。

又第七法,于天人中,多有所作多有利益,所謂不誑,自隱功德,除去惡業,心意正直,衣缽知足,恒常乞食,山谷岩窟,樹林中住,行食知足,其心平等,無有高下,非無因緣,人中遊行,疑有蟲處,不行於彼,不壞澤中水岸河坎,畏殺蟲故,不咒霹靂雷電雨等令墮傷殺,不說星宿日月薄蝕諸曜吉凶,而求財物飲食供養以資自命,不常往返一檀越家,亦不戴面仰頭而行,亦不動唇詐作誦習,不高聲語,亦不私竊,不著間雜靴鞋履等,不以雜繩用系身體,自身不著雜色香囊,至敷具等,皆悉不畜,無戒功德,大眾會處,則不入中,不令他人到於城邑聚落等處說己持戒本望利養,不種種處妨亂心意,不貪不求,不近村住,于舊知識親眷等舍,不自在入攝令屬己,不彰他惡,不隱他德,見他實過,屏處不說,捨棄婦女,如遠惡蛇,于諸婦女,不共語說,不與同行,饒華之樹,一切不往,可愛園林,亦不遊行,畏聞可愛眾鳥聲故,畏聞彼聲欲心動故,是故不欲聞彼鳥聲,饒聲水河,不近坐禪,畏聞彼聲心動亂故,多熏香花,不近坐禪,亦不近行,何以故,畏鼻聞香心意動故,亦不觀看種種諸鳥,種種色鳥,鵝鴨命命,若孔雀等,多欲諸鳥,不看不見,不近彼行,畏心動故,畏見畜生婦女因緣欲心發故。

椰子果樹波那婆樹,母柘果樹,庵婆果樹,毗羅果樹,迦卑他樹,波留沙樹,佉殊羅等種種林樹不近坐禪,恐畏生心貪其味故,舍離果樹,在寂靜林,無味可貪,無多人眾,在安樂行園林之中,如是坐禪,勤發精進,共過怨鬥,心恒不亂,乃至不取為寺因緣,犁地之土,如是斷愛,朽壞鐵缽,以繩連綴,用受飲食,而心不念銅銀等缽,不畜三碗,所有袈裟,不翻披著,于夏天時,除大小便,更不餘行,乃至一步,畏殺蟲故,食奢彌果,時食好果,不食爛果,食小棗等,不看不食,若食梨果,佉殊羅果軟棗豌豆,若朽豆等,不看不食,恐畏其內有諸蟲故,于自屋壁所生諸蟲,終不除卻,畏傷損故,畏其死故,坐處一坐,不觀他缽,畏貪食故,若行道時,不近他行,恐為妨故,饒蟲之地,不大小便,畏傷蟲故,畏殺蟲故,乞食行時,看一尋地,以直心故,恒常親近正直心者,如是比丘,不集諸物,於一切物,皆不悕望,於稀有物,心不樂見,常勤坐禪,彼善比丘如是不誑,彼善比丘,如是持戒,清淨不犯,如是淨命,如是內心,清淨善淨,如是比丘,如說學句,堅持不犯,彼善比丘,如心所念,如是道生,常淨命故,有善意生,不樂劣生,願生善道,時彼世尊毗葉婆,佛而說偈言。

清淨命之人  寂靜身口意
坐禪而離愛  去涅槃不遠
頭陀不放逸  塚間樹林中
常如是處住  去涅槃不遠
塵土物敷具  一缽複破壞
根果食知足  彼人安樂行
于欲解脫人  常樂於知足
善意勇健者  去涅槃不遠
不諂誑之人  遠離於塵垢
其心如虛空  去涅槃不遠

彼佛世尊,如是讚歎善行比丘不諂誑者。

成就如是七法之人,是善男子若行欲者,沒生死海,則是畜生,形雖是人,而實非人,若能成就七法之者,則為善人之所讚歎,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受天樂已,退生人中,則得涅槃,以餘業故,第一善者,此七種法,所謂從初近善知識,次第多聞,攝取修行,不懈怠念,不熱惱他,不誑等法,如是七法,非諂曲法以如是等七法寶藏之因緣故,得生天中,若天等中,得七法已,莫放逸行,令福德盡,天中退已,墮於地獄餓鬼畜生,故天不應行放逸行,以自破壞,于諸有中,無有放逸,行放逸行而得樂者,人中成就如是七法,則生天上,有三因緣,天中退已,墮於地獄餓鬼畜生,所謂三者,不聞正法,近惡知識,不信業果,若不成就此七種法,墮於地獄餓鬼畜生,爾時天主牟修樓陀告天眾言,此等一切,汝等已聞,彼佛世尊,以憐湣心,利益眾生,已如是說,時彼天眾,一切皆共白天王言,我等今者已聞如來此所說經,彼佛世尊,憐湣世間,已作利益,為除放逸,故如是說,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告天眾言,汝聞此經,勿行放逸,天放逸故,生於地獄餓鬼畜生,何以故,汝以大價貴重之物,貿得此間天中生處,今者不應以放逸故,令其空盡,如佛所說,如是經法,攝取正行,舍離放逸。

於六經中,毗葉婆佛所說經典第四已竟。



正法念處經卷第四十七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之二十六(夜摩天之十二)

爾時第三夜摩天王牟修樓陀,示其天眾,佛塔經文,令彼天眾心純熟已,複示生死衰惱之處,無量百千諸過充滿,恩愛別離,近不愛者,所謂老死憂悲啼哭眾過,皆滿具足,失壞生死,乃是具足一切諸衰惱處,爾時天王,既見天眾心善調伏,然後複以憐湣心故,利益眾生,如是告言,汝等天眾,今者應知一切諸天放逸行故,必致衰惱,後死到時,心則生悔,極大熱惱,得大殃禍,當于彼時,無有方便而可得脫,業繩系縛,如是將去,獨而無伴,若人若龍,或地獄人,將入地獄,死罥所縛,無有同侶,唯除善法若不善法,在於一切諸眾生海,時彼天眾,複白天主牟修樓陀,而作是言,如是如是,當于爾時無一同侶,除法非法,爾時天主牟修樓陀,告天眾言,汝等天眾,應如是知,更無同伴。

又複告言,汝等天眾,若欲增長信心種子,欲得安樂,畢竟除苦,今此天中,又複更有閻浮那陀金寶妙塔,真珠網覆,有七寶柱而為莊嚴,種種雜寶,種種光明,是迦那迦牟尼佛塔,我今共汝一切天眾,往詣彼塔,到彼塔已,禮拜供養入彼佛塔,入彼塔已,隨彼塔中所有諸法,一切遍看,見已攝取,得已修行,以自利益,出於生死,次第乃至到於涅槃爾時天眾,既聞天主牟修樓陀如是語已,心生敬重,離放逸心,諸根寂靜,俱向大仙,名迦那迦牟尼佛塔,塔之光明,如前所說,爾時天眾,一切皆共牟修樓陀夜摩天王,詣彼佛塔,到佛塔已,夜摩天王牟修樓陀告天眾言,彼迦那迦牟尼如來,說一切法,皆悉無常,利益世間,憐湣眾生,此佛塔內,化在壁上,汝等天眾若得見者,則生厭離,見無常法,必生厭離,彼佛世尊,所說所化此佛塔中壁上化現,時彼天王如是說已,共彼天眾入佛塔中,彼佛塔量廣十由旬,彼佛塔內,一切生死皆悉無常,一切具足,無不失壞,自業行故,不得自在,異異不同,五道差別各各化現佛塔壁中,如鏡相似,彼色明瞭,亦如正見,處處各各了了分別,如雜色畫。

彼處一廂,見八地獄,謂活黑繩,合喚大喚,熱及大熱,至阿鼻等,見天墮中,自業風吹,首下足上普身炎然,一切身上火色,猶如金舒迦樹,上從天處下墮,次第至地獄中,高聲唱喚,自心所誑,善業盡故,為放逸怨之所誑故,天中成就第一樂已,入於地獄大苦惱處,唯獨無伴,離于知識親舊弟兄,墮於地獄,無能救者。

彼諸天眾,最初如是,塔中壁上了了而見,四天王天墮于地獄,四天王天,有殺生過,有偷盜過,四天王天云何殺生,謂彼天眾,共阿修羅戰鬥之時,殺阿修羅,天得勝時,阿修羅壞,取其頭冠取其鐵刀,隨彼所有,一切皆取,此業因緣或複更有餘業因緣,墮於地獄,為心所誑,作如是業,於彼天中,隨何時退,于彼退時,陰盡滅時,攀緣中陰,生地獄中,續彼樂處,受中陰身,甚大苦惱,彼于如是中陰之中,苦惱叵耐,何況已入地獄之中,受無量種極大苦惱,此為大業,如是戲弄此諸眾生,天處退已,生地獄中,彼諸天眾,於佛塔內,如是皆見,世尊所化。

又彼天眾,於彼塔中異處,複見四天王天,退天處已,生餓鬼中,彼天如是食樂失已,生曠野中,複得如是饑渴苦惱,如是天衣,久時著已,後複頭髮覆面覆身,闇眼處生,彼身猶如被燒樹相裸露無衣,或有身著火炎衣者,在曠野中,饑渴燒身,唱聲叫喚,乃至少水如露渧許,亦不可得,生三十六餓鬼之地,夜摩天眾,彼佛塔內壁中而見,烏鳥獯狐嘴啄其面,若眼口等,如是處見,如是天處,地觸軟滑,遊戲行已,後時複生餓鬼之地,熱火堅地,熱惱土塵,和合為地,多饒黑蟲,有金剛嘴,夜摩天眾彼佛塔內,壁中而見,彼鬼叫喚,天處退來,又複天中嗅好香來,或曼陀羅居世奢等異異勝香,百千種香,一切嗅來,複于後時,在於不淨屎尿氣臭,死屍塚墓穢惡處行,如是餓鬼,嗅無量種不淨之物,穢惡臭氣,於彼鼻中,有炎蟻子,彼炎蟻子,滿其鼻中,彼諸餓鬼,餓鬼中生,於彼塔內一處壁中,如是而見。

又複如是,前生天中無量種種酥陀之食,可愛色味,香觸具足,複受戲弄餓鬼之身,如是生已,第一不淨,第一臭氣,屎味難得,於百年中不曾一得如是屎食,彼佛塔內,一處壁中如是而見,如彼食屎,塔內壁中如是而見,又彼天身,所著之衣,第一柔軟,第一滑觸,無量諸寶間錯而成,如天所應,甚為可愛,已於天中著如是衣,複有天風,吹種種花以坌其身,複于後時善業盡故,生餓鬼中,裸形無衣,自身生毛,毛甚稠穊,堅[革*卬]色黃,而覆其身,百千黑蟲,遍體食之,多饒如是種種火蟲,食其身體,生餓鬼中,饑渴燒身,恒常羸瘦,以啼哭故,眼面皆爛,久受無量餓鬼之苦,放逸所誑,從天處退,墮餓鬼地。

又夜摩天中,山樹具足地處天眾,於彼塔中,壁上異處,次第複見,四天王天,退墮種種諸畜生道,種種方處,略而言之,生於三處,水陸空行,彼水行者,迭相食啖,受大苦惱,或受寒苦,或受熱苦,彼陸行者,日炙焦燃,受大苦惱,饑渴燒身,迭相殺害,或畏系縛,受大苦惱,百千種受,不可得說,如是畜生,業風所吹,受諸苦惱,彼空行者,若細若粗,若大身鳥,常樂相殺,受大苦惱,彼天退已,生畜生中,以放逸怨之所誑故。

如是餘天,若不放逸,不放逸行,作勝善業,修福德者,從天退已,生於人中,如自善業,如是受報,若不善業生人中者,一切如是,種種為作,入於衰惱,有下中上,有貧有富,依方時法,若醜若美好惡等色,彼佛塔內壁中而見,若有善業,樂修多作,若修持戒,八聖道業,不穿不孔,堅固不犯,善調心意,三業大力,善業力勢,決定受得可愛果報,歸依三寶,因緣力故,或時佈施眾生無畏,或以法施,因緣勢力,或複其餘,更異相似,作諸善業,淨法熏思,寂靜心力,次動口業,或清淨心,諫勸父母,修施戒智,自身先有善業力故,能勸父母,或施病人貧窮之人,或以飲食供給病人,或以藥草施與病人,無醫師者,病藥所須,佈施力故,或不殺生,或不偷盜,或不邪淫,不飲酒等,或於曠野嶮遠之處,善心造井,若水池等,施所須者,此業勢力,或時供養佛法僧寶,此業力故,禮拜合掌,作善業故,或于饒人破壞國土,多人畏處,畏曠野死,或畏刀者,施其無畏,或施緣覺阿羅漢人床敷臥具病藥所須,如是業故,或于妻子,正護與樂,或于儉時,佈施饑者,飲食養之,此業最善,乃至涅槃,三種菩提,如願得果,何況生天,若天上退,還生天中,彼複更見天中轉行,如是彼天,在佛塔內壁中而見,彼處天中種種業網,無量因緣,業繩縛取無量眾生,于生死中施設張之,眾生入中,則為所縛。

爾時彼處夜摩天眾,彼佛塔內壁中既見,四天王天,無量種退,得大衰惱,如彼世尊,名迦那迦牟尼如來,所化見已,複更觀察三十三天,彼佛塔內壁中既見四天王天如是衰惱,次複思惟三十三天為如是不,時夜摩天,彼佛塔內複到異處,於淨壁中,見彼世尊,如彼世間生死之實,業鎖所系,若樂若苦,如化而見,如是次見三十三天,亦複如是,如業受樂,如自業行,若善業行不善業行,彼天如業受樂受苦,或墮地獄餓鬼畜生,或人或天種種差別,無量業罥所系縛已,複於三十三天之中,流轉而行,在生死處,業風所吹,於三界中無處有業不受果報,何況三十三天之處,彼夜摩天,彼佛塔內清淨壁中,複見五道自業所作,自業罥縛,複于後時,入活黑繩合喚大喚熱及大熱七大地獄,唯除阿鼻最大地獄,何以故,天中不作阿鼻之業,此因緣故,天則不生阿鼻地獄,天唯生在七大地獄,三十三天退已,若生活地獄者,以殺生故,或餘業故,天阿修羅戰鬥之時,殺阿修羅,則是殺生地境界住,一切諸天皆有殺生,四天王天三十三天,二皆殺生,二皆偷盜,自上四天則不如是,彼地界住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如是作業,三十三天是微細業,餘天不爾,如是生於三十三天微細之業,及生退等,山樹具足地處天眾,彼佛塔內壁中見之,三十三天歡喜園中波梨耶多光明林中,雜殿堂中,種種嬉戲,受境界樂,善業盡故,不知足罥之所系縛,入地獄中,四天王天退墮地獄所受苦惱,三十三天墮地獄苦,十倍更多,何以故,諸有天中境界之樂,若樂勝者,離別之苦,亦如是勝,極為大苦,相續流轉,以如是業,轉轉上勝,如天身中,一切身分,處處柔軟,彼眼等中以柔軟故,所受苦惱,亦多而勝,如是彼處,四天王天所受之樂,三十三天樂則勝彼,三十三天境界失壞,所有憂苦,亦多亦勝,心苦惱大,心苦惱多,苦樂二種,甚多甚勝,不可譬喻,天中甚樂,地獄極苦,業罥所縛,如墮嶮岸,受無量種勝重苦惱,夜摩天眾,彼佛塔內壁中而見,三十三天放逸所壞,彼夜摩天如是見已,心極愁惱。

又夜摩天,彼佛塔內異處壁中而複更見,三十三天退彼天已,墮餓鬼中,在歡喜林,光明林中,間雜殿處,遊戲之處,受天快樂,天酥陀食,具足資身,充飽受樂,如是久時受勝樂已,複食不淨糞屎之食,諸不淨蟲遍其身體,如是觀見放逸行天,三十三天墮餓鬼中,夜摩諸天,如是見已,心極愁惱。

又夜摩天,彼佛塔內異處壁中,而複更見,三十三天,或退天已,生畜生道,在大海中,作彌那魚,或作貝蟲,摩伽羅魚,舒摩羅魚,在如是等惡蟲中生迭相殺害,饑渴燒身,受無量苦,如是空行鳥等畜生,迭相殺害,常有怖畏,心恒畏死,受諸苦惱,如是澤中種種獸等,相殺相食,受諸苦惱。

如是說已,四天王天,以善業故,生於人中,如是次第,三十三天如善業故,若生人中同業之處,受諸苦惱,生死所縛,若天退時,受無量種天中苦惱,如是苦惱,不可得說,何況人中在胎藏內所有苦惱,人世界中欲出胎時受諸苦惱,嬰孩時苦,出胎在地,未能行時,倒地等苦,匍匐時苦,身體無力,於作不作,一切不知,愚癡啼哭,如是苦惱,如是種種苦惱之事,不可具說,彼佛塔內壁上而見,如鏡中見,山樹具足,地處天眾,一切皆見。

彼諸餓鬼如是饑渴,系屬於他,不得自在,有寒有熱,風吹日曝,處處而行,在於曠野,如是等苦,有無量種,皆悉具受,不可盡說,如是天中山樹具足地處天眾,彼佛塔內壁中而見,如是已見,種種苦惱有無量種世間生死在彼壁中,如善巧畫,彼諸天眾,見稀有已,心生厭離,生如是心,天勝於人,人第一道,所謂是天,天第一道,所謂人中,人欲死時,則願生天,天欲退時,願生人中,人樂於天,天樂於人,於此天人二道中生,如是苦惱,何況其餘惡道之中,業所戲弄。

又複如是,山樹具足,地處天眾,彼佛塔內,異處壁中,見善法堂,三十三天,退彼天處,如業行故,生五道中,彼天退者,如前所說,業因緣故,若天中退,亦生天中,猶不離苦,知本生退,若愛別離,於退生畏,如是畏退,無量種苦,彼天既見無量苦惱,次複觀察彼佛塔內異處壁中,見帝釋身退彼天處,妙寶天鬘,天衣莊嚴,種種光明,彼莊嚴具,火煉金色,有勝光明,不可譬喻,勝欲具足,五欲具足,一切舍離,自業所牽,惡道門開,放逸所使,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自業所作,或善業牽,不善業牽,故如是退,彼佛塔內,淨寶壁中,見於往世先退帝釋彼諸帝釋,有三十二。

初帝釋者,名庵舒摩,既作三十三天王已,自福盡故,生大海中作摩伽羅大身之魚,本在人中,作獵魚師,常多殺魚,亦常禮佛,以禮佛業,是故得生三十三天,為帝釋王,殺生因緣,海中作魚,以餘業故,生畜生中。

又夜摩中山樹具足地處天眾,彼佛塔內異處壁中次第複見,第二帝釋,名三浮提,本在人中,曾作善業,與病者食,或清淨心,與比丘食,彼業因緣,是故得生三十三天,為帝釋王,後時福盡,餘業因緣不善業故,作蜥蝪蟲,彼前世時,邪見心故,外道齋中,殺蜥蝪蟲,以彼因緣,生地獄中,出地獄已,餘業因緣,作蜥蝪蟲。

又夜摩中山樹具足地處天眾,彼佛塔內異處壁中,次第複見第三帝釋,波羅迦奢,是其名字,受天境界,五欲樂已,於彼欲退,本人中時,供養父母,病時瞻視,彼業因緣,是故得生三十三天,為帝釋王,本業盡故,彼天處退,生餓鬼中,彼過去時,於異處生,時世饑儉,多儲穀等,貴糶與他,誑惑他已,心更悕望後時大儉,以彼因緣,是故生於黑繩地獄,彼餘業故,生在針咽餓鬼之中。

又夜摩中山樹具足地處天眾,彼佛塔內異處壁中,見無量種生死衰惱,生稀有心,如是無量種種見已,次第複見第四帝釋,名曰作愛,天處退已,生於豬中,如是見已,觀彼善業,何業因緣,為帝釋王,彼前世時,於他邪見婆羅門人,病因欲死,與藥令服,憐湣心言,當服此藥,以是業緣,生於善道三十三天,作帝釋王,善業盡故,墮地獄中,彼處既出,以餘業故生在豬中,彼天複觀如是業果,以何因緣,複生豬中,彼前世時,恒常喜獵,多殺眾生,或多殺鹿,或多殺豬,彼業因緣命終,生於活地獄中,彼業既盡,以餘業故,生在豬中。

又夜摩中山樹具足地處天眾,彼佛塔內異處壁中,次第複見第五帝釋,名為善意,以何業故,生於彼處為帝釋王,彼前世時,曾見他人師子欲殺,救令得脫,以憐湣心,將來歸家,多日供養種種飲食,彼業因緣,是故生於三十三天,為帝釋王,名為善意,彼處退已,生於焦熱大地獄中,以何因緣生彼地獄,本前生時于王眾中,妄語言說是業因緣,墮彼地獄,善意帝釋彼處退已,複有帝釋次第而生,名憍屍迦,彼夜摩中山樹具足地處天眾,彼佛塔內異處壁中而得見之,彼何善業,謂前世時,是多財寶富婆羅門一居奢內置婆羅門,設大齋會,集尊重人飲食供養施其財物,彼業因緣,是故當來作帝釋王,名憍屍迦,又本複作無量福德,當作帝釋,名憍屍迦又夜摩中山樹具足地處天眾,彼佛塔內異處壁中,見彼天處,帝釋王處,有佛世尊釋迦牟尼說法勢力,令彼帝釋閉塞惡道,天中退已,生於人中,如是七返,如是道行,諸夜摩天,如是見已,生稀有心。

一切諸餘帝釋天王,彼佛塔內,異處壁中,皆悉見其生處惡道,唯獨不見彼憍屍迦帝釋惡道,此何因緣,爾時彼處一切天眾,白其天主牟修樓陀,而作是言,一切諸餘帝釋惡道,如是皆見,何故不見彼憍屍迦帝釋惡道,以何因緣,見其七返,而無第八。

爾時天主牟修樓陀,聞已告言,汝等今聽,為汝說彼憍屍迦道,以此因緣,我今欲為汝等說故,將汝等來,入此佛塔,入此塔已,我為汝等說于正法,何以故,汝等一切皆悉如是放逸而行,天欲誑故,心癡迷惑,不聞正法,是故我為利益汝等,將汝等來入佛塔中,令汝等輩,現離憍慢,汝放逸行,此身空過,于後退時,心則生悔,如是因緣,我於今者,勸汝等輩聽聞正法,以何因緣,此中唯見彼憍屍迦二道生處不生惡道,又亦更無第八返生,此佛塔內如是不見彼憍屍迦先放逸行大放逸行,命欲盡時,善業盡相退相出現,有善知識而語之言,汝憍屍迦退相已現,今欲破壞汝清淨心,以自利益,如是說已,憍屍迦言,為我示道,令我聞法,此處不退,爾時仙人善友知識,為憍屍迦,如是說言,憍屍迦聽,有善方便,令憍屍迦此處不退,此閻浮提,有佛出世,名,甘蔗胤種姓中生,一切悉知,一切悉見,一切業果,皆悉普證,示導一切眾生正道,無上法王,為汝說法,令汝此處當不退失,彼知識所,如是得聞,既得聞已,為聞法故,速疾速疾向閻浮提,到世尊所,時憍屍迦,於一念頃到世尊所,見佛世尊,為說正法,安慰為說,聞已得益,示涅槃城,彼所說法,初中後善,義善語善,獨法具足,清淨鮮白,謂苦苦報,苦滅苦證說四聖諦,苦集滅道,彼憍屍迦既得聞已,複問世尊釋迦牟尼,而作是言,大仙瞿曇,今我有妨,退相已現,我於此處,不久當退,如是問已,彼佛世尊言,憍屍迦,如是如是,如汝意念,汝退相現,汝天妨礙,善業盡故,放逸行故,以汝身心,愛自在故,欲到異處,在大生死曠野之中,不可得渡,彼岸叵到,一切世間愚癡凡夫,無足力故,生老病死,悲啼號哭,愁憂苦惱,無可愛樂,恩愛離別,怨憎集會,毒蛇師子,種種可畏,滿彼曠野,遇日所炙,愚癡黑闇,無邊欲染,以為妨礙,愚癡凡夫,諸獸充滿,無量百千分別樹林,障閉擁塞,無正法水,離善知識,所說正道,多有無量邪見外道,邪意異路,滿彼曠野,不能遠離,前際後際,中間寬遠,五道之苦,不可忍耐,闇苦覆地,汝憍屍迦,於此生死曠野之處,心生怖畏而不免離,汝於先來,染著欲樂,是故不覺,欲樂盡故,今者則知,汝退至時,欲不能救,退時臨到,將墮異處,彼憍屍迦,聞佛說已,整服一廂,去頭天冠,頂禮佛足,卻住一面,白言世尊,頗有方便,令我不退此處以不,令我不退,複得於此三十三天為王以不,彼佛告言,我有方便,令汝不退,何以故,更無異人而能如是,決定作業,生於此中,坐汝坐處,而為三十三天之王,如是因緣,是我所見,我今見汝,於此坐處,久坐不離,我於今者,見有因緣,汝則不退,所謂得聞我所說法,彼憍屍迦,聞佛語已,合掌在額,心生歡喜而白佛言,唯願世尊,善為我說,我今諦聽,彼憍屍迦如是語已,彼佛世尊,為說欲味過患出離,廣說如是勝修多羅,彼憍屍迦如是聞已,即時獲得須陀洹果,時憍屍迦,既得果已,次第退生,閉塞惡道,以此因緣,夜摩天眾,此佛塔內壁中不見彼憍屍迦第八生處,彼帝釋王,得涅槃故,過第七返第八返生則不可得,如是因緣,我為汝等天眾已說,爾時天主牟修樓陀,而說偈言。

欲則非財物  以不資益故
戒信財中勝  畢竟得涅槃
此欲非財物  令入有曠野
若令解脫欲  乃是真財物
若不救惡處  若樂不寂靜
彼唯大癡故  非財而名財
如是得言物  所示欲非物
若離非物欲  得彼真財物
若說寂靜道  彼示道第一
彼何者勝道  智慧者能到
若有不近欲  若不為愛誑
彼行善道處  不近於欲火
欲常不可足  欲亦非寂靜
共愛而和合  如火得薪焰
天人若龍等  不知足則失
為地獄火燒  彼失乃是失

如是天主牟修樓陀,以如是等無量種法,教示天眾,擁護救攝,爾時天眾極生厭離,厭離欲已,複白天王牟修樓陀而作是言惟大天王,我已觀見他未來世,生處諸道,今複自觀我未來世當生何道,牟修樓陀天王答言,如是當觀,天眾聞已,彼佛塔內,則於異處壁中觀察,見夜摩天退墮地獄,謂活黑繩,合喚大喚熱大熱等,見無量種墮彼地獄有頭在下,如是墮者,有舒兩臂,而墮中者,天身未滅,如是預見地獄生處,亦見天處,業盡退時,彼地獄中,身體爛熟,炎鐵地上,無量烏鷲滿彼地處,彼處種種無量怖畏,焰沙滿地,地獄眾生,在地獄地極燒極炙,彼天如是墮地獄中,頭則在下,如是受苦,第一急苦第一堅苦,有無量種受諸苦惱,閻魔羅使,種種呵責,既呵責已,與種種苦,彼諸天等,皆見自身如是受苦,如是見已,彼佛塔內異處壁中,複見過去,夜摩天王,在地獄中,受無量種堅惡苦惱,為欲亂心,先樂境界已曾破壞,作諸惡業,云何而作,有何等相,閻魔羅使,皆悉具說,而語之言,汝本一切愛境界故,已作惡業,今於此受,如是過去夜摩天王,其名何等,有名大業,有名具足眾賢,有名威德,有名不壞,有名意樂,有名善色,有名普樂,此如是等夜摩天主,墮七地獄,如善不善業果而受,已受第一境界之樂,心未厭足,為愛所壞,如是退墮。

彼大業者本作何業,生夜摩天,為夜摩王,昔人中時,以淨信心,施緣覺食,業因緣故,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夜摩天處,為夜摩王,於彼天處,受無量種境界欲樂,未知厭足,退彼天處,本偷盜故,而複墮于黑繩地獄,彼前生處,曾作藥師,於他病者,不相應治,取其財物,以彼惡業,是故生於黑繩地獄,觀彼大業夜摩天王,過去業已,次複觀察具足眾賢善不善業,彼何善業,生夜摩天,為夜摩王,彼佛塔內異處壁中,次複觀見彼過去世,以清淨心,舍已財物,施病比丘,以思熏心,彼業因緣,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夜摩天中而作天王,又複更為境界河漂,善業盡故,退墮叫喚大地獄中,又複前世人中之時,作土地主,放逸而行,心生憍慢,有道行人,甚渴流汗,彼王見已,與甘蔗酒彼飲酒故,失其本信,即便犯戒,失自利益,如是與酒不善業故,身壞命終,墮於叫喚大地獄中,彼天如是觀察第二夜摩天王惡業行已,見於一切有為生死,與焰不異,彼此迭互相向說言,此大天王,如善不善無量種業相應果報,如是示我,我等今者,于此天王所得利益,如于父母,所得利益無有異也。

彼天如是相向說已,於佛塔內,次複異處,於寶壁中,見迦那迦牟尼世尊神力所化,夜摩天王,名威德者,本因何業,生夜摩天而為天王,見彼前世人中之時,不破壞他而得財物,於夜暗中有說法處,為佛法僧然燈照明,彼業因緣,身壞命終,生夜摩天而為天王,名曰威德,久時為王,既作王已,隨命長短,身壞命終,次複生於四天王天,於彼退已,生郁單越彼處終已,次複生於三十三天,彼處退已,生閻浮提,得為人王,有大威德,有大神通,彼處生已,放逸行故,為欲所誑,心輕動故,而複殺生偷盜邪淫,作如是等三不善業,以作如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于焦熱大地獄中,不可譬喻,有無量種無量百千異異分別地獄業故,於地獄中,受諸苦惱,如是已為心怨所誑,爾時天眾,複見天中無量具足,複見失壞,或樂或苦,如是見已,迭互相向,而說偈言。

極惡複甚惡  大力不可忍
癡心造此業  如是墮地獄
一切業由心  因緣在有中
為癡所壞故  皆流轉受苦
種種大力苦  遍惱不可耐
業縛在世間  而不生厭倦
天退人中生  人死入地獄
出彼生畜生  出畜生生鬼
如是業輪中  世間業風吹
流轉於世間  癡故不覺知

如是彼中山樹具足地處天眾,迭相為說彼迦那迦牟尼世尊如實所化無量種業,在佛塔內壁中明瞭。

觀彼業已,次複觀察夜摩天王善不善業無量種生,彼佛塔內異處壁中,複見善色夜摩天王,彼因何業生夜摩天,而為天王,見彼前世人間之時,生婆羅門種姓之中,正見不邪,不熱惱他,善修持戒,於系獄中極受苦者,無依主者,或于儉時有饑餓者,多與淨潔美好飲食,以清淨心,或於齋日,或非齋日,受戒持戒,彼因緣故,救被縛者,令得解脫,或以物贖,令其得脫,彼因緣故,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夜摩天中,為夜摩王,名曰善色,于長久時作彼天王,有大威德,有大神通,作彼王已,身壞命終,次複生於三十三天,有無量種受大快樂,至終盡時,於彼三十三天處退,次複生於阿修羅中,其身甚大,有大神通,阿修羅中報盡終已,生於人中,作大長者,有大威德,彼處終已,生瞿耶尼,在於人中彼處終已,複于人中邊地受生,心輕動故,複更殺生,獵殺諸獸,以刀箭等多種殺害,彼業因緣,身壞命終,生地獄中,地獄大火之所燒然,受無量種堅惡苦惱,以作不善惡業因故。

山樹具足地處天眾,如是觀察彼業報已,複無量種無量分別諸善惡業,如是見已,於佛塔內,複向異處,於彼壁中,觀迦那迦牟尼世尊之所化現,既往到已,於彼壁中,複見其餘稀有之事,往世曾有夜摩天王,名曰普樂,以何業故,生彼天處,為夜摩王,彼如是見,本前生處人世界中人身之時,曾有善意,常禮師長,心生敬重,見時則起,合掌供養,若複餘業,掃佛塔地,掃已泥塗,散花燒香,常一切時,如力如分,佈施沙門若婆羅門,常于病者阿那含人,給施供養,以淨信心,如是供養,以是善業因緣力故,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夜摩天中而為天王,名曰普樂,身體皆樂,彼身光明,有種種色,見者心樂,安隱清涼,光明遍滿五百由旬,一切寶色,此光明勝,端嚴殊妙,勝於一切,不可譬喻,如閻浮提人中勝者,謂月光明,端嚴殊妙,如是一切夜摩眾中,普樂天王,光明最勝,于長久時,五欲功德,成就樂已,於彼處退,以彼業力之餘勢故,生閻浮提人中為王,所王之處,五百由旬,于中自在,生彼處已,心輕動故,獵殺諸獸,彼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活地獄,彼處出已,不善惡業之餘勢故,生於鳥中。



正法念處經卷第四十八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之二十七(夜摩天之十三)

彼諸天眾,既見如是業果報已,彼佛塔內,複更觀察異處壁中,覓稀有法,於彼壁中,複見天王牟修樓陀隨順法行,不習近欲愛樂法行,作諸眾生利益之行,善知一切善惡等業,既知業已不放逸行,雖作天王而不放逸,彼諸天眾觀見天主牟修樓陀業果報已,心作是念,此大天王,本因何業,生此天處而為天王,見其往世于人身時,修行善法然燈佛所,得聞佛法,既聞法已攝取受持,思惟修行,如所聞法,如是安住,如是聞已,乃至一念心不曾亂,正信出家,剃除鬚髮,披服法衣,既出家已,乃至微少塵許等惡,生大怖畏,修行梵行,以彼業因,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謂在他化自在天處作彼天王,名曰不壞,彼處退已,生於人中,為轉輪王,王四天下,彼業盡已,命終生于四天王天,彼處退已,生於人中,複得為王,所王之土,一千由旬,彼命終已,生弗婆提,于彼為王,大勝身體,彼命終已,次複生於阿修羅中第一神通,有大勢力,彼處命終,而複更作大富長者,恒常修行第一大施,次有持戒智等具足,隨所生處,何處何處,施戒智等三事具足,彼處命盡,修施戒智,不斷絕故,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夜摩天處為夜摩王,名牟修樓陀,彼如是法,次第相續,不斷絕故,彼心善故善調伏故,不放逸行諸欲境界,不壞其心,自他利益,無量善業,隨順行故,多有天眾,欲所不攝,爾時彼處夜摩天眾,而說偈言。

隨順善法行  彼則常得善
無量千億劫  善業不失壞
常增長持戒  于智轉習行
一切時佈施  繫念常不斷
修行施等三  除斷三種過
舍離彼過故  勤修行功德
雖天欲具足  境界樂不壞
彼不放逸故  則不墮地獄
法常不斷絕  彼隨順法行
不隨法行者  則是大愚癡
近法戒之人  精勤修智行
能滅諸有苦  如日光除闇
能增長法者  為天人所禮
如是異處生  乃至到涅槃
若如是知法  諦思惟法相
彼則解脫有  當得到彼岸
智忍常愛語  湣一切眾生
或施種種物  此道至涅槃
惡者則近惡  或習近懈怠
堅心增惡法  彼行地獄道
見何人皆喜  見何人皆嗔
處處皆貪著  如是故名癡
惡法所迷惑  舍離於善法
癡故入地獄  受惡法苦惱
行法推求善  常舍離於欲
牟修樓陀處  天中住無垢

彼夜摩中山樹具足地處天眾,彼此如是,迭相為說於愛境界而生怖畏,一切衰惱皆現見已,複共天王牟修樓陀彼佛塔內,異處壁中,次第複觀夜摩天王牟修樓陀,及諸天眾,此處退已,當生何處,在於何道,時諸天眾,於彼壁中皆見自身並其天主牟修樓陀,天處退已,生閻浮提,一切皆於彌勒世尊出世之時,諸根具足,一切皆生大種姓中,共為同侶,共一國土,迭相愛念,生大種姓,皆悉大富,尊重姓生,如是壁中,皆見自身,牟修樓陀在彼國土,生在刹利大種姓中,大富大力,為一切人之所供養,百千億寶滿其舍內,生刹利家,以為長子,名曰善戒,爾時彼處彌勒世尊,說寂靜法,向涅槃城,謂四聖諦,功德具足,初中後善,義善語善,獨法具足,清淨鮮白,所謂此色,此色集此色滅此色滅道,如是次第,受想行識,總相略說,一切眾生,安隱離濁,向涅槃城,無有障礙,為諸世間,如是說法。

爾時善戒刹利王子,王之長子,傳聞彌勒世尊說法,如是聞已,如前所說,諸同侶等,亦如是聞前世所修善業因故,彼此籌量,一切皆共向彼善戒刹利子所,有二萬人,詣彼善戒刹利王子,如前所說,爾時善戒,聞其語已,本善業故,心生歡喜,生敬重心,面色清淨,一切和合,同時皆起,共詣彌勒佛世尊所,如是眾人,旋繞善戒,亦如第二三十三天圍繞帝釋,在路遙見彌勒世尊有三十二大丈夫相,廣說妙法,利益一切天人世間,並諸沙門波羅門等,如是為說,入涅槃法,初中後善,彼法清淨,猶如水池,能盡諸苦,能除一切生死系縛,次第乃至到於涅槃,說如是法,爾時眾會,廣大於海,彌勒世尊,在中說法。

爾時世尊,遙見善戒人眾圍繞,告大眾言,此夜摩天主牟修樓陀,並其大眾,此夜摩主牟修樓陀,修行梵行,先已曾種善法種子,今者根熟,此夜摩主牟修樓陀,系縛已緩多不善業,一切消滅舍離於欲,諸苦盡時,於今將至,彼人如是得聞如來口言語已心生歡喜,心生敬重,一切生死皆得遠離,如來之色甚為稀有,不可譬喻,牟修樓陀,得見如是稀有佛已,頭頂禮足,住在一面,白言世尊,我行世間生死流轉,疲倦厭離。

爾時世尊如應說法,有十千人,常近于王,常共王行,先同伴者,得盡諸漏,彼夜摩主牟修樓陀,如迦那迦牟尼世尊壁中所化,一切未來次第而見,一切智人所化種種稀有之事,有無量種,非餘境界,並天世間,魔等世間,及諸沙門婆羅門等,無能見者,除近正士,如來住者,近善知識,出生死中,最為第一。

時彼天眾,一切共同生歡喜心,於佛法僧,生敬重心,時彼天王,並諸天眾,複更禮佛,出彼佛塔,於六經中,彼迦那迦牟尼如來世尊所化,第五已竟。

爾時天主牟修樓陀夜摩天王,生歡喜心,見欲過患,複生怖畏,共諸天眾,次複觀察山樹具足地處,天眾歡喜而行彼處多有種種天眾,多有園林,蓮花水池,滿彼地處,有無量種蓮花滿池,有可愛聲種種諸鳥,聞彼聲者,則受快樂,山樹具足地處,多有無量百千諸天女眾,歌舞喜笑,種種遊戲,多有無量功德具足,有七寶樹,具足花果,多有山峰,皆是妙寶,滿彼地處而為莊嚴,自業果報,有下中上,天眾自業,唯樂欲樂,滿彼地處,迭共同侶,不相妨礙,彼此相信,多有天子,多天女眾,迭相愛念,多有諸河,河中有飲,味甚可愛,複有種種妙寶堂殿,皆悉作行,雜色可愛,五欲功德,皆悉具足,眾寶光明,迭相莊嚴,彼諸寶殿,爭出勝光,如火煉金,珊瑚硨磲,多有青寶,及山峰等,莊嚴地處,山樹具足地處莊嚴,如是可愛,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既觀察已,告天眾言,汝等天眾,看彼天眾歡喜心行,從山至山,從一山峰至一山峰歡喜遊戲,五樂音聲歌舞戲樂,汝等皆當看彼天眾,如是天眾,已於佛塔種種見來,答天王言,我等已見。

爾時如是夜摩天王告天眾言,如來已說,如相應說,天中衰惱,放逸行天,命將欲盡,善業欲爛,退時欲至,戒果欲壞,行業如化癡不覺知,放逸行天不覺不知,墮於地獄餓鬼畜生,此無量種諸苦衰惱,生死流轉,皆由本業,何以故,以彼命行,念念流動,不可回故,以業力多,不可離故,如此一切有為三相,生住滅等三過患故,多有無量諸衰惱事,無有少味,而諸天眾,不知不覺,自謂大樂,念念近死,死時欲至,已入死門而不覺知,如此一切有為之法,念念不停,一切有命,無常破壞,少年速變,彼天退時,覺知苦惱,有無量種恩愛別離,時彼天眾,既見天王,心生歡喜速疾速疾,莊嚴其身,天衣垂祧,寶冠瓔珞,天妙鬘等,以嚴其身,自身光明,多有種種莊嚴天女,百千之眾,圍繞天子,種種樂音,歌舞戲笑,受第一樂,自善業故,如是莊嚴具足無量,百千種色,往向天主牟修樓陀,爾時天王如是見已,隨順瞻觀,即前稍近,見其遊戲受諸快樂,爾時天王順其心故,暫入眾中遊戲受樂,非自喜樂,在他天中,於須臾間,喜笑遊戲,彼天心動,于欲生樂,遊戲樂已,到餘山峰,種種珊瑚,金銀等樹,無量百種妙色莊嚴,有無量種眾鳥音聲,有無量種光明照曜,有無量種分別異念,有無量種天妙寶性,莊嚴山峰,彼天往到如是山峰,到山峰已,心愛受樂,彼夜摩主,與本曾見佛塔諸天,一處同行,共彼天眾,無量境界喜樂者行。

時夜摩天主告天眾言,我共汝等相隨而去,自身利益,舍境界故,則得利益,不舍境界則不利益,我等決定隨順法行,乃至畢竟到於涅槃,向彼天眾,如是說已,共彼天眾,以寂靜心,一切皆向山樹具足地處而行,到彼處已,於中一處,種種流水,妙蓮花池有蓮花林,多有眾鳥,莊嚴彼池,複有種種寶蜂莊嚴,普皆如炎,彼如是處可愛地處,則有第六迦葉佛塔,天主見已,生稀有心,一切諸寶光明之中佛塔光勝,穿空而出,種種妙寶而為莊嚴,所有光明,勝百千日,光明寂靜,在寬博處見彼佛塔,爾時天眾如是見已,白其天主牟修樓陀,而作是言,此是何等妙寶光明,如前所見,爾時天主夜摩天王,聞其語已,而告之言,天眾皆聽,如今所見,此種種寶,勝妙光明,如前所見,此是大仙第六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天中之天,迦葉佛塔,此佛塔者,諸天本業所修梵行,本曾修心,利益饒益,此佛塔內寶壁之上,化現明瞭,如餘如來所應利益,此佛塔內,亦複如是,我共汝等諸天大眾,于佛正法,生敬重心,作自利益,夜摩天主,如是說已,共諸天眾往向佛塔,到已則見具足種種妙寶光明,如前所說。

爾時如是夜摩天主,共其天眾,入彼佛塔,即見大仙迦葉佛像閻浮那陀真金之像,妙寶衣服,無量光明,毗琉璃寶為師子座佛像坐上,如現在時說法之相,等無有異,彼像則有不可喻色,如是色者形彼天色,如螢火蟲於日不異,佛威德色,如是勝妙,爾時天王並彼天眾見佛像已,勝歡喜心,敬重深信頭面敬禮去冠瓔珞鬘莊嚴具遠離色慢,止于色樂,離光明慢,一切憍慢,皆悉舍離,心離欲垢,以頭頂禮彼世尊足,轉轉離慢,重複更禮,如是禮已,一切天起一心不動,以業因故,彼佛塔中寶壁之上,佛像傍廂,見有文字,此修多羅,是佛神力之所化現,利益天人,一切世間皆悉利益,正字正句,善義善味,次第乃至示於涅槃,乃是一切諸出家人之大和上,如律教學,此謂比丘,有十三法以為妨礙,不得坐禪,讀誦經律障自利益,不得涅槃,若諸比丘,不舍如是十三法者,於病老死,悲啼號哭,愁苦懊惱則不得脫人中凡下非實出家身口意等常不正行,不勤精進,如是比丘,若於一日受他臥具病藥所須,則不能消彼如是物,於已為妨,所謂妨者,能令身瘦懈怠怖畏,無所知曉,如是之人,則于大力速力勇猛甚深大河,不能得渡,如是之人,自體羸瘦,不能翹勤,心不調伏而常懈怠,不知坐禪,讀誦經律,怖畏無智,自體無明之所覆蔽,是故不能渡於五河依止境界故不能渡,境界所漂,在愛河中,愛河漂已,入生死海,流轉常行,無有休已,何等十三,所謂喜樂多語言說,治病工畫,聞邪惡事,歌詠讚頌,數星思惟,思惟占相,唯貪飲食求諸寶性,親近王等,悕望請呼,不請問他樂多知識,與惡同處,此十三法,沙門之人,坐禪讀誦,則為妨礙,如是妨故,失自利益,利益則少,失利益故,生於地獄餓鬼畜生,虛妄出家,如是之人,既非出家,亦非在家,舍離善法,為同梵行之所輕賤,唯有虛名,貝聲相似,不聞不知涅槃之行,有所憶念,悉不隨意,護身之天,放離而去。

彼初妨者,妨於坐禪能為大亂,彼初喜樂多言語者,初則可愛後則悔熱,一切出家,應舍此法,所謂喜樂多語言說,樂多語故,心不調伏,不能正行,不能持戒,心常動亂,心動亂故,則多疑網如是之人,喜近惡人,彼惡人者,所謂亂心,彼常樂見伎兒歌舞從方至方,從處至處,遊行不止,若城若村,諸聚落等,常行不住,看其戲樂,常於節會遊戲之日,處處觀看,諸聚會處,恒常往看,近如是人,以為伴侶自稱己心,意常動亂,常樂言語,晝夜恒爾,無有休息,彼人亂意,不聞不知,餘同梵行,常所輕賤,知他賤已,于彼他人持戒行者,心生嗔忿彼人以是業因緣故,身壞命終墮於惡道地獄餓鬼畜生之中。

又彼喜樂多言語者,複有大過,彼惡比丘,未曾多聞,毀破禁戒,樂多言語,自高輕動,雖見佛已,心無慚愧,無慚愧故,不恭敬佛,檀越見之,不生恭敬,以他輕賤舍戒還俗。

又彼喜樂多言語者,複有大過,有何者過,所謂自樂多言語故,而複教他餘出家者,令退正法,彼自破壞,複能壞他,彼人如是自他壞故,有惡名聲,彰出四遠,僧眾知故,驅遣捨棄,此善持戒諸比丘等,畏彼惡者,令其有失,一切皆言舍此比丘,言此比丘是惡知識,同梵行者,如是惡賤。

又彼喜樂多言語者,複有大過,種種言語,先已聞來,心樂謂樂,彼惡沙門既得聞已,心生大樂,彼心樂故,信於非法,信非法義,法為非法非法為法,亦信其餘非法行人,此人喜樂多語人故,則入邪見,以彼邪見之因緣故,妄語言說,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在地獄餓鬼畜生,因此樂多言語過故,複有多過,爾時世尊迦葉如來,而說偈言。

多集綺語句  能令心意亂
破壞於梵行  妨礙涅槃道
常喜樂多語  凡鄙不持戒
其人常舍離  坐禪知諦者
不調為根本  能失於善念
亦能失梵行  令涅槃道暗
能妨于天道  複能示惡道
令向餓鬼道  令生畜生道
謂名樂多語  此為生死母
坐禪誦比丘  欲安隱則舍

彼佛世尊迦葉大仙,如是已說樂多言語,有大過失。

又複次說不樂多語,所有功德,所謂比丘善正心意,唯樂正法唯知正法如是正說唯念正法思惟正法,唯行正法,恒常禮佛,彼如是等諸比丘輩,未曾見處,而能見之以能舍離多語有故,唯一正行,怖畏生死彼語有果所謂若人說四聖諦之言語也,彼身有果,所謂禮拜佛法眾僧,翹勤精進,彼身精勤,意則有果,意常精勤自相同相,等思惟相,彼則是果,三種精勤,去涅槃近,若其有人,一切方便,一切精勤,舍多言語,遠惡知識,常不親近,正心直心不動亂心,如是三種,則到涅槃,三種道者,何等為三,所謂心念阿那波那,觀不淨界,無常破壞,此一切道,正心能得,非不正心,樂多言語,非心正念,妨此三道,乃是惡趣,地獄餓鬼畜生之行,此罥縛人,將入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去,如是眾生,為多言語之所誑惑,是故喜樂多語言說,如毒如刀,如火如蛇,如墮嶮岸,黠慧比丘坐禪讀誦,常應舍離。

彼多言語,能誑多人,令墮地獄畜生餓鬼,彼若餘業,生於人中,則為伎兒常戲之人,趬行擲絕,力士舞戲,種種歌等,在他門傍處處行乞,或複治生,商賈求利,或複目盲,常在巷中多人之處,市肆貿易,以自濟命,樂多言語,惡蛇所齧,樂多言語,大火所燒,墮在如是樂多言語,臨嶮之處,為多言語,惡毒所螫,如是癡人,樂多言語,所有枝條之所迷惑,一切迷惑,由多言語,樂多言語,是大闇聚畏惡道者,一切皆應如是舍離,舍已次第精勤修行,則得見諦,是故應當作如是學,空閒曠野寂靜之處,無諸妨聲,無唱喚聲,歌聲鼓聲,修智日處,山谷岩窟,樹根等處,福德之處,無聲妨處,獨無餘人,在一處坐,一心正念,壞煩惱魔,如是善作,以調伏心,令心寂靜,離於一切多語言說,一切親舊知識兄弟,來去相見,語言皆離,心不悕望,唯樂獨處,以為安樂,常行禪誦,離四顛倒,彼十六種阿那波那,皆悉念知,無夜無晝,勤發精進,生死縛中能脫能走,能如是者,則得勝處,若本未見常安隱處,彼人則應離多言語,有智慧人,善心意者,堅固修行,沙門之人,離於懈怠,舍此一法,所謂喜樂多語言說。

又斷第二妨礙之法,所不應行,殺生攝故,何者第二,所謂治病醫師比丘,不能坐禪,不能讀誦,如是行藥醫師比丘,異道異作,常覓病人,常求治病,作如是業,大增長貪,彼貪心故,如是思惟,悕望眾生,多有諸病,無量種病,彼病眾生多供養我,多與我物,是故我於多人處行,恒常受樂,從村至村,從城至城,從邊地處至邊地處,彼惡比丘,既作如是思惟念已,貪則增長,如是比丘,貪增長已心中生垢,不能坐禪,不能讀誦,非是善行。

又複治病,則得垢過,彼惡比丘,自謂比丘,若諸眾生,有病患者,彼惡比丘,示其藥言,速將油來,若無油者,則壓胡麻,壓胡麻故,多有蟲死,如是名為治病之過,妄作沙門,唯口自言,我是沙門實非沙門。

又見病者,敕瞻病人,令其與肉,作如是言,須新殺者,不用多脂,不用自死,不用病死,不用毒死,不用蛇殺,不用乾者,不用瘦者,如是約敕,以約敕故,彼則殺生,以殺生故,得殺生罪,若教殺生,若殺生者,彼二種人,同一殺業,墮活地獄,是故不應作治病業,以貪心故。

又複更有治病之過,唯可口言我是沙門,實是大賊,是大惡人,為彼眾生多病痛故,處處采拾種種藥草,若樹樹枝,若樹果等,為財物故,皆悉採取,彼諸藥草,一切攝蟲,為蟲所依,蟲在其中,處處皆滿,彼以貪心,欲得物故,地中拔取,或有割取,以拔取故,殺地處蟲,或破彼蟲,所依止處,若割取者,則殺內蟲,彼處蟲死,此治病過,彼心如是,樂不淨命,何處得有修禪讀誦,彼心恒常喜樂治病。

又複如是治病比丘,噁心思惟,有大勝過,如是比丘,思惟惡法,有如是心,欲令多人皆有病患,病者若多,我則多得財物供養,飲食臥具如是多利,彼欲壞心,不念善法,不樂禪誦,不近尊長,不近善友,亦不禮佛,作不善行,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彼處得出,以餘業故,如彼善業,生於人中,則常病痛,貧窮短命,彼惡不善治病業故。

又治病過,依法治病,亦複有過,無始以來,皆有三種,謂風熱冷,此三調停,身則安樂,不墮惡道,是身分故,以身滅故,彼三亦失,而彼愚癡凡夫之人,未曾聞來,未有智慧,實非沙門而自說言,我是沙門,治彼三種,何義何因,剃除鬚髮,披服法衣而便出家,何故舍此,無始以來欲嗔癡等非身所攝,若燒身者,彼三不燒,不失不滅,於五道中,隨逐系縛,處處共行,何故於此欲嗔癡等三種大過,不先療治,而先治彼風熱冷等,此妄出家,愚癡無智,凡鄙之人,自心所誑,如有癡人,無主日日惱亂,彼愚癡者,若以財物,與大力怨,不可遮障,若以勢力,亦不能防,以如是怨大勢力故,恒常伺求欲來殺害,此愚癡人,不恐彼怨,知他餘人有微小怨,如是彼人,於微小怨,則生怖畏,共愚癡人,以為同侶,而愚癡者,語同侶言,我今相為除卻彼怨,彼愚癡者,大勢力怨,知其愚癡,知其懈怠,放逸而行,如是知已,即往殺之,何以故,以彼癡人作他事故,如是如是,彼沙門人,自謂沙門,立沙門者,舍離自身大勢力怨而作他事,彼欲嗔癡,於無量世隨逐不離,示生死道,有大力勢而無處所,不可尋求,唯智所知,與癡同行,為除如是大怨因緣,舍離自身親舊知識,妻子兄弟,剃髮出家,既出家已,而於如是大勢力怨不能觀察,為財物故,而語他言,汝之怨家,風熱冷等,我為除滅,如是亂心,愚癡之人,死王來至,三種怨家,隨逐不離,彼力大怨,謂欲嗔癡,彼人乃為欲繩所系,極放逸行將向他世,樂作他事,大貪亂意,是故若人,知此過已,不用治病,若人治病,應殺欲等,則常無病,爾時世尊迦葉如來,而說偈言。

風等無多過  欲等過則多
風等不惡道  欲等墮地獄
心過是大過  常令行惡道
是故除則樂  除風等非樂
若舍自作業  喜樂他所作
彼人速失壞  為智者所笑
風等失壞故  眾生則失身
欲等不曾失  生死無量倒
彼欲等滅樂  風等滅非樂
以欲等滅故  畢竟得勝樂
治心名治病  治身非治病
治心病難知  治風等易解

彼佛世尊迦葉如來,以此因緣,如是遮障出家之人不聽治病,又出家人,醫方治病,有無量過,謂生貪心,見餘醫師,心則生慢,以不善語,毀餘醫師,妨廢作業,心生嫉姤,攝餓鬼業,如是造作餓鬼道因,彼人如是,姤心動心,生大貪心,以生貪故,見婦女時,不善觀察,以自妨亂,彼人癡心,見他婦女,欲發壞心,彼治他人風冷熱等,而自增長身中諸病欲嗔癡病,增欲等故,是等因緣,增長地獄,餓鬼畜生種種苦惱,彼為欲等之所破壞,不善醫師則有惡見,大過所縛,將入地獄,是故一切出家之人,常應精勤除欲等病,勿治風等,此等二法,沙門之人,欲求涅槃,不應如是醫藥治病,妨廢坐禪,讀誦經律。

又舍第三妨礙之法所不應行,何者第三,所謂畫師,出家業畫,則非所應云何如是為除欲故,舍家出家,更生餘欲,既知世間心業畫已,而作其餘種種釆畫若有不知心業畫者,可作種種諸色釆畫,彼出家人,常應如是諦知釆畫五大釆色,畫作五道,心種雜故,何等為五,謂大釆色畫作五道,心之畫師,以大白業勝淨釆色,畫作天道,以信心故,樂行大施,離慳嫉妒,第一白法施戒山起,畫作諸天,心之畫師,畫作天道。

又出家人,複應觀知業之釆畫,多種業釆,畫作人道,人則差別,有下中上,若是富人能持戒者,彼人則是第一白業釆色所畫,若人大富不能持戒,彼人則是黑白之業釆色所畫,若人貧窮而能持戒,彼人則是赤白之業釆色所畫,若人貧窮不能持戒,彼人則是垢黑之業釆色所畫,若人懈怠而複多欲,彼人則是黑黃之業釆色所畫,若人端正大種姓生,彼人則是白淨之業釆色所畫,若人在於中種姓生,彼人則是紅赤之業釆色所畫,若人在於下種姓生,彼人則是垢黑之業釆色所畫,心之畫師以善業釆畫作人道,生於人中,若為國王若為大臣,而複造作不善業者,如是之人,白業釆滅,黑業釆色增長出生,又複若人生卑賤家,若極貧窮常行佈施,受持禁戒,如是之人,黑業釆滅,白業釆色增長出生。

又複若人,生中種姓,有善妙色,或作中業,彼心畫師赤白之業釆色所畫,如是無量雜業釆色業畫之師,此人世間種種異業雜色釆畫差別不同,又出家人,更觀餘道,所謂複觀地獄眾生心之畫師,二種業釆之所畫作,所謂黃黑,黃者謂火,黑謂嫉妒,生在下中地獄中生,如是二種釆色所畫,彼比丘觀如是地獄釆畫色已,複觀饑渴燒身餓鬼黑業釆色,彼一切鬼,一一各各業色所畫。

又複觀察何業釆色畫作畜生,謂黑赤色,彼若受於第一苦惱,第一怖畏,是黑色畫,若相殺害是赤色畫,如是色者,是心畫師,畫如是色。

又複略說,畜生三處,迭相怖畏,畏殺畏縛,被他食肉,虛空行者,所謂孔雀雉鵝等鳥,陸地行者,謂牛水牛豬馬等畜,水中行者,所謂魚等,彼黑色畫,若不畏殺,彼赤色畫謂天中象,如是五道,五種釆色彼人不能如是思惟,一切世間種種苦惱,天中五相,人中為作,畜生相殺,餓鬼饑渴,地獄之中,受大苦惱,如是種種雜業釆色之所畫作,愚癡少智,不忌不慮,是故懈怠不能坐禪,不能持戒,不能讀誦,而不能知心之畫師,而作餘畫,第一畫者,謂世間中生老病死,怨憎集會,恩愛別離,寒熱饑渴,迭相破壞,毀呰供養僮僕人主苦惱安樂,地獄餓鬼畜生人天業色,雜畫生死,種雜不能修行,不能思惟,心念知已,不生厭離,而彼比丘,舍離坐禪讀誦之業,餘心畫作沙門之法,禪誦為本。

複有異法生死處畫,不能思惟,而便思惟,更作異畫,所謂種種根緣境界,若有眾生,樂境界者,于長久時流轉地獄餓鬼畜生,此法云何,謂眼見色愛樂境界而生欲心,於彼色中,堅固染著,彼人則攝黑業釆色地獄餓鬼畜生等處,如是色畫。

若彼眾生,眼見色已,如是思惟,此色無常,動轉變異,彼人如是不喜不樂,不貪不著,如是則為攝白色業,天人中生,乃至涅槃,如是有人眼見色已,不樂不緣,不悕不念,無心受用,不生欲心,彼人則以第一白業釆色工畫,于天人中而受快樂,彼惡比丘,如是癡心不思不念不禪不誦,若眼見色,于境界中喜樂染著,如是縛者,則是黑業釆色工畫,黠慧之人,則能舍彼黑業釆色惡意業畫,唯應坐禪讀誦經律。

又複觀察畫師沙門,思惟畫時,畫作何像,謂耳聞聲,若愛不愛,彼如實觀,如是聲者,無常不住,不堅破壞,如是知已,心不喜樂,不生歡喜,不念不樂,不聽不觀,如是白業釆色工畫,彼白色畫,天人中生,天中生已,如是第一種種畫勝,而彼畫師惡意沙門,自言沙門不曾起心,思惟聲畫流作餘畫,而不思惟坐禪讀誦,舍離禪誦,不修白業。

又彼聞聲癡意沙門,不曾聞來,愚癡無智,如是思惟,此聲可愛,能令心喜,能令我樂,彼惡沙門不善觀察,故觀彼聲,心生悕望,因之生欲,於彼聲中,心生喜樂,此黑釆色心之畫師,畫作地獄餓鬼畜生,彼惡沙門,知業畫已,而作餘畫,舍離坐禪讀誦等業。



正法念處經卷第四十九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之二十八(夜摩天之十四)

又惡比丘,離於雜色種種畫已,更作餘畫,何者餘畫,所謂餘者,因根境界,生死系縛,彼根境界,或有可愛,或不可愛,謂鼻嗅香,彼觀察了,鼻所嗅者,若香若臭,于香不樂,不善觀察,不能壞心,如是思惟,此香無常,念念不住,不堅破壞,如是實香,本無後有,已有還無,彼如是香臭不可樂,心亦不轉,彼白業畫,善業畫故,人天中生,而彼畫師惡意沙門,舍如是業,而作餘畫,離禪誦業。

又嗅餘香,于香喜樂,心迷惑故,悕望所迷,不善觀察,心則破壞,是黑色業,常集如是黑業采故,畫於地獄餓鬼畜生,受諸苦惱,彼惡沙門,舍離如是業彩色畫,不能思惟,而作餘畫,妨廢坐禪,讀誦經律。

又有雜業種種采畫,所謂舌味,或有可愛,或不可愛,彼善比丘,得可愛味,不喜不嗔,不念不樂,於此美味,常善觀察,無不善觀,如此味者,本無後有,已有還無,手捉彼食,內於口中,以舌觸之,舌得食已,彼食名甜,即生美味,熟爛腦涕,額頞中下,齗中而出,舌頭得味,與涎和合,在牙關中咀而嚼之,如是系縛,愚癡凡夫,彼人如是思惟舌味,正觀察者,是白色畫,此白色畫,若于人中,若於天中,受第一樂,彼惡沙門,不能觀察如是業畫而作餘畫,妨廢坐禪讀誦經律,彼愚癡人,食味在舌,甜舌觸已,乃得其味,作如是念,此食好味,第一好味,勝味美味,色香具足,第一淨潔,食慢心故,身口意等行於惡業,此黑業畫,在於地獄餓鬼畜生,三處明瞭,彼惡沙門,自言沙門,不正觀察之所破壞,以自妨亂,舍業畫已,更作餘畫,以妨禪誦。

複有業畫,業畫世間,謂唯有根,境界相著,有身觸識,於彼實觸,心善觀察,此所生觸,則有三種非常不住,非不破壞,唯有薄皮,見之生愛,唯有根處,非是淨潔,非常非樂,非有我法,唯假和合,故名為身,四大如篋,如箭入體,常妨常病,一切過處,如是真實觀察身觸,觸則不妨,此觸唯客,能為妨礙,非自己物,若能如是善觀察者,白色業畫,天人中生,彼惡沙門立沙門者,不作如是思惟觀察,心業畫師,種種異異,業畫世間,彼惡比丘,舍不觀察,更作餘畫,妨廢坐禪讀誦經律。

又複愚癡,凡夫之人,不善觀察,而於此觸,不正觀察,生如是心,我此觸者,第一樂觸,身體肥盛,則集樂因,得此樂觸,我則受樂,如是愚癡凡夫之人,而於此觸不善觀察不善思惟,此黑業彩畫作地獄餓鬼畜生,彼惡沙門立沙門者,舍彼業畫而不思惟,更作餘畫,妨廢坐禪讀誦經律。

又惡沙門立沙門者,樂世間法,非出世法,於出世法不思不念,出世法者謂四聖諦,而於滅道十六種行阿那波那,出息入息,及以四禪四種梵行,四沙門果,不修不行,舍此法已,作餘鄙業,心不寂靜,唯為少樂,少彩色畫,妨廢坐禪讀誦經律,更求異色,不寂靜畫,彼因如是,不正觀察,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

又彼畫者,複有大過,入於惡道地獄因緣,所謂畫作端正婦女,種種嚴飾善妙之色,以愚癡故,心生喜樂,令他餘人,見已愛樂,欲發亂心,何況作者,如是之人,能令自他二俱欲發,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爾時世尊迦葉如來,而說偈言。

若不思業畫  而作餘彩畫
為畫火所燒  入於地獄中
不思無漏法  而樂於漏法
彼人染心癡  臨嶮岸欲墮
若人應禪誦  若應依林住
癡故舍所應  則墮於地獄
癡故惡思惟  作大力畫罥
為畫之所誑  將向地獄去
彩色非為雜  心畫乃是雜
彩畫雨則滅  心畫不可失
若人心不畫  彼畫不如心
業畫是大畫  畫於三界處
眾生種種色  流轉五道中
一切是業畫  心畫師所作
此之心畫師  畫作業羅網
縛一切眾生  流轉於三界
雨炙塵煙等  令畫色失滅
彼之心業畫  千億劫不失
一切地失壞  海水亦幹竭
若心畫所作  畢竟不破壞
癡者不觀察  種種自業畫
以命財物故  而作餘畫業

畫師沙門,妨廢坐禪讀誦經律,如是分別,有無量過,樂畫作者,善人不愛,不善者樂,是故比丘不應畫作,畫亂其心,不得涅槃,乃至不能善觀察行修一善法,是故應當如是正學,若諸比丘欲求涅槃畏惡業者,乃至自手不執畫筆,我今呵責,此三種法,沙門之人所不應作,以知彼法如是過故,又第四法,沙門之人所不應作,何者第四,所謂邪聞惡不善法,歌詠贊誦,如是比丘,舍離妻子,親舊知識,父母兄弟,欲斷煩惱,坐禪讀誦,是故出家,若不亂心常一心者,能斷煩惱,無能妨亂,若作歌詠贊誦惡事種種憶念,心意則亂彼亂心故,妨礙善法,不能禪誦不近師長,不聞正法,不樂供養佛法僧寶,不攝威儀,不能善持威儀之戒,常作歌詠,心生愛樂,如是歌詠,依彼所詠,過去種種曾聞之法,非法所攝,唯聞彼法以為耳樂,非善觀察,所攝所集,綺語相應,彼如是法,是惡沙門之所信樂,數數聞已,行彼惡道,行惡道故,複作俗人,自壞正法,樂歌詠故,常作歌詠,則於禪誦懈怠不勤,乃至不應入眾僧中,一切飲食,皆不應食,懈怠尚爾,何況破戒,入眾僧中,猶尚不應,何況得受床敷臥具病藥所須,或複受他禮拜恭敬,懈怠之人,所不應受,是故比丘常歌詠者,以歌詠故,不樂坐禪讀誦經律,樂歌詠者,唯常勤心習作歌詠,常一切時樂依歌詠,種種方便,間錯心意,為種種癡之所破壞,贊彼歌詠,有種種味,彼人如是自亂心意,命欲漸盡,老死時到,將欲往至未曾知處,獨行無伴,離出世法,若常歌詠,愚癡之人,不覺死至,甚為自誑,人身難得,諸根難具,雖得出家,徒作歌詠,空無所獲,虛妄而死,失自利益,又複比丘,作歌詠者,癡破壞故,垢心垢行,作歌詠業,一切癡中,婦女癡大,彼婦女癡,比丘不應,婦女癡者,少而能燒,如火雖少,能多焚燒,彼婦女癡,如是能燒愚癡軍眾,彼於生中,百千萬處,皆悉能燒,彼歌詠中,初贊婦女,婦女在初,彼婦女癡破壞比丘,種種無量,不正觀察,愚癡壞心贊婦女身,以為供養,持在心中,說為淨潔,彼惡比丘,一切自身,失正觀察,複令他人不正觀察,自他失故,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彼于所聞惡不善法,歌詠讚頌,系縛過故。

又聞邪法,歌詠讚頌,複有大過,謂惡沙門,聞邪惡法,歌詠讚頌,令意愚闇,若複彼人,未曾聞來,未曾見來,不從他人,先見聞來,直自貪心故作歌詠,複教他人種種歌詠,言我曾見,言我曾聞,故彼系縛,以彼他人,知如是人,先不見來,先不聞來,則言如是不善之人,如是妄語,自心思量,而作歌詠,彼人如是,妄語業故,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歌詠過故,又聞邪法,歌詠讚頌,複有大過,所謂邪聞,樂於歌詠,于所從聞,先舊之人,則生噁心,憎嫉之言,我歌詠勝,毀呰先舊,久時論師,彼實大能,言其不善,彼惡沙門,如是舍離坐禪讀誦,增長嗔恚,具足增長,不善垢業,白淨善業,于未來世,能與安樂,此善業滅,梵行之人,輕賤如是聞邪惡法,而歌詠者,以如是人,心不正故。

又聞邪法,歌詠讚頌,複有大過,如是邪聞而歌詠者,若晝若夜,心意不正,不念佛法,而樂歌詠,恒常讚頌,不思正法,不能坐禪,又不精勤除滅煩惱,如是之人,非實沙門,無沙門意,正法難得,於百千劫,難得正法,彼惡沙門立沙門者,得如是法,而不正行,而不攝取。

又聞邪法,歌詠讚頌,複有大過,謂彼惡人,貪作歌詠,未曾聞來,而便讚頌,或時妄語,彼人常近不正行者,猶如狂人,心[懂-重+隻]動故,於一切處,皆悉往到,贊詠歌頌,系縛邪語,贊妄語者,種種所說,所有口業,皆悉妄語,不曾一實,如是之人,歌詠覆心,複近其餘,富貴惡人,依止彼故,作不善業,如是之人,近惡人故,得酒供養,以飲酒故,不作一善,其心動亂,失自利益,由飲酒故,惡道門開,彼人醉故,能作一切不善惡業,見婦女故,不正觀察,故失正心,彼惡沙門,作非梵行,彼燒福德爛臭惡物,如毗頭羅,有花無果,猶如晝燈,無光明照,又如晝月,無涼冷觸如是如是,彼惡比丘,唯以袈裟覆身而已,唯有沙門形色而已,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彼聞惡法歌詠過故,鑽頌過故,是故沙門,聞不善法,不應歌詠,不應讚頌,若作正法讚歎頌詠,正法增長,若有贊詠,不損正法,若稱歎佛,若贊三寶,增長正法,令法光明,如是贊者,如是福德,次第乃至到於涅槃,彼口業果勤修習者,若人所贊,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彼人如是實讚歎故,增長正法,如是歎詠,是則應作,不如是作,則入地獄。

又第五法,妨廢坐禪讀誦經律,何者第五所謂比丘,數星思惟,實非沙門,自謂沙門,數星思惟,則不應作,如是比丘,毀沙門法,妨廢坐禪讀誦等故,彼思惟已,福德命行,不覺損失,何為出家,不得彼法,彼命終盡,所作不辦,不得免離衰老病死悲啼號哭愁苦懊惱,彼人常在生死道中流轉而行,彼於數星不得利益,數星思惟,不能自救,亦不救他,何以故,唯數業星,能救自他,何以故,一星生人,有苦有樂,有醜有媚,有大種姓,有小種姓,有依法行不依法行,有貧有富,有王有民,有貴有賤,有盜不盜,有聰有蒙,有愚有智,有男有女,或有持戒,有不持戒,有勤精進,有不精進,有為人愛,不為人愛,一切皆愛,一切不愛,唯一種星而有異種人生不同,若星因緣,彼一星生,何故一切不皆一種,如向所說前功德過,一切不知,不數業星,數空中星,愚癡之人,功德與過,不知不數,善不善業,二果不數,數空中星,又複彼人數星思惟,而實不善,亦不寂靜,所謂一星,或生於人,或生畜生,或生餓鬼,差別不等,非星勢力,業勢力故,異異而生,此星思惟,如是不善,亦不寂靜,思惟業星是善寂靜,次第乃至到於涅槃。

又複彼人,數星思惟,而實不善,亦不寂靜,所謂彼星,力不常定,更有妨故,有勝劣故,此星複為勝星所覆,彼星異時而複更為異星所覆,是故當知數星思惟,義不相應,若其有人,數星思惟,謂星因緣,有苦有樂,非是自身有苦有樂,彼星更有餘星所覆,云何而能與他苦樂,故知由業而得,如是善不善果,非星能與,若由曜者,更有曜嗔,如是初曜,則得苦惱,如日與月羅睺蝕之,則得苦惱,若此日月,自不能救,何能救他,是故沙門立沙門者,數星思惟,不應如是,數星思惟。

有三大曜,謂病老死,此為最大,常住世間,彼惡沙門,不思惟此而更思惟餘世間曜,彼人愚癡,無有聞慧,思惟世間二十八宿,如是思惟,則有罪過,而不思惟,彼出世間二十八宿,若能思惟實觀察者,入涅槃城,二十八者,所謂五陰,及五取陰,十八界等,思惟此者,到於涅槃,以如實觀離欲持戒,故得涅槃,數星思惟則不能得。

又惡沙門立沙門者,複有異法,數十二月,如是數已,不得利益,亦複不能斷除煩惱,猶故在於有中而行,而不能知數十二入,若能思惟數十二入,知實義已,於欲生厭,以寂靜故,則得涅槃,彼惡沙門立沙門者,以不能數不思惟故,思惟他染而數他事。

又惡沙門立沙門者,複有異種惡思惟染,思惟六時,既思惟已,於病老死不得解脫,為無常染之所擾亂,不思惟身三十六種,若思惟者,彼實觀察,則能舍離,而得涅槃。

又惡沙門立沙門者,念世間時,思惟彼時,作如是言,此時則善,某念不善,某時當得,某時不得,如是惡念惡思惟者,非是寂靜,則非得樂,非近涅槃,非得涅槃,應念心時,心相攀緣有善不善,有記無記,念世時者,心不思惟,此三種時,若能思惟善不善心,有所攀緣,如是思惟,我生某心,善攀緣者,我未來世,當生善道,若我未來當得涅槃,我生某心,不善攀緣,不善染心,彼當非樂,當非寂靜,當非涅槃,不得涅槃,我生某心,無記攀緣,得無記報,又惡沙門,沙門相似,念世間道,思惟世時,唯一念時,無侯離多,若一日時,半月月時,善不善果,思惟人中,命行盡時,而不思惟我之命行念念中盡,彈指頃盡,無侯離多,若一日時,半月月時,我之命行,念念盡滅,而不可避,無有方便可避死時。

又惡比丘,複有思惟異法數時,妨廢坐禪讀誦經律,所謂思惟世間染法,思惟星時,彼人思惟樂行多作,念在心中,如是記說,如是某星某曜來覆,能與為妨,能與其惡,此世間中,能好能惡,思惟彼事,則不能離衰老病死,悲啼號哭,愁苦懊惱,不斷生死,是故不應如是思惟,如星曜覆,複有異法,異法所覆,所謂生星死曜所覆,無病之星,病曜所覆,少年之星,老曜所覆,愛和合星,愛離曜覆,生天之星,退曜所覆,人中生星,為作曜覆,樂受之星,苦受曜覆,善心生星,不善心生曜之所覆,不淨之星,欲曜所覆,慈心之星,嗔曜所覆,觀智之星,癡曜所覆,彼惡沙門立沙門者,於自思惟,不能思惟,出世思惟,而不思惟,此是思惟,出世間星,如向所說,如實觀察實法之星,實曜所覆,如向所說,既思惟已,如實觀察,八聖道分,如是曜星,思惟得果,寂靜快樂,乃至涅槃,若凡愚人,思惟如是世間星曜,或思惟曜,或思惟星,乃令無量多百千人,入於惡道,生在地獄餓鬼畜生,此是世間生死因緣,生貪嗔癡,若有思惟出世間道時節星曜,若思惟時,思惟曜星,思惟此已,如實觀察,而修行者,則令無量多百千人於老病死,悲號啼哭,愁苦懊惱,而得解脫,到不退處,不老不病,不死不盡,最勝涅槃不退之處,若如是學,比丘沙門立沙門者,欲得苦盡生死苦盡,修星思惟,修時思惟,如向所說,為鄙為染,如是知已,知非畢竟,知非寂靜,非得涅槃,唯妨比丘坐禪讀誦,比丘不應數星思惟,數星思惟,則不相應,又第六法,不應思惟,所謂沙門立沙門者,妨廢坐禪讀誦經律,何者第六,不應思惟,謂思惟占相,沙門之人,不應思惟世間染法,增欲嗔癡,思惟彼相,妨廢善法,若諸沙門立沙門者,知地動相,世間染相,或晝或夜,如是思惟,地當欲動,今見有相,所謂地水,平等定住,風吹則動,雖動不濁,地欲動故,風吹則濁,或雨欲墮,蟻子運卵,月當欲蝕,油脂沉水,鳥在空中,近地下飛,日當欲蝕,諸方則赤,若欲安隱,膩潤風起,諸方無垢,右旋行相,見如是相,則知安隱,若欲有惡,諸方赤黃,幹無膩色,有乾風起,赤黃青色,日暈輪起,在虛空中,日將欲蝕,諸方則赤,當有善者,彼方則有潤膩風吹,清淨無垢無塵霧等,複見善相,右旋行相,相應之相,當有不善,則見諸方有赤黃色,幹無膩色,或見彼方無膩風吹,見赤黃青暈輪日出,在虛空中,彼惡沙門立沙門者,如是占相,如是見故,妨廢坐禪讀誦經律,思量記說,悕望財利,種種供養,思惟二王,為勝不勝,彼以如是求勝不勝,是故心中,生欲嗔癡,如是三種,彼為根本,如是比丘,得三種過,既非沙門,複非俗人,若善沙門立沙門者,不用占相,以見此相,增染欲故。

又複更有惡相思惟,有占相師,王欲鬥行,問其時節,彼決定記,某日時中,共彼鬥戰,一切人破,若一切人,欲戰鬥者,於彼何處,多殺無量百千眾生,皆悉散壞,或捉系縛,如是城村,或國土中,或多人處,于彼王所迭共鬥諍,迭互相破,能令失壞,無量百千眾生受苦,彼惡沙門,為王看日,為王占時,言某日好,某時最好,王必得勝,能破餘王,見相已說,彼惡沙門,如是思惟,此王若勝,我則于王多得財物,多得供養,當于王所得如是事,彼惡沙門立沙門者,善法則滅,所謂坐禪讀誦經律,或時增長不善之法,以其分別勝非勝故,彼以思惟如是法故,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以此因緣,若善沙門立沙門者,則不思惟世間之相,以此思惟生三種過,妨善法故,若不思惟此世間相,思惟餘法,離三種過出世間攝正念思惟,此法云何,所謂如彼地動相知,或晝或夜,如是思惟,地將欲動,如是之人,或夜或晝,何不思惟,心地當動,如地動時,一切世間或山或河,園林樹木,若村城等,皆悉普動,如是如是,心地動故,自餘一切大地善法,及餘法等,皆悉普動,是故沙門立沙門者,應先觀察如是心地,當必欲動,心地轉動,如地震動,如是心地,三法所動,謂欲嗔癡,令心地動,如地當動,必先有相,謂水本清風吹則濁,如是如是,凡夫之人,或欲或嗔或癡將生,其人面色,或黑或赤,如是先濁,是故沙門立沙門者,應觀此相,攝涅槃相,觀此相者,不得苦惱,此心地相,出世間相。

又複次觀世間法相,雨欲墮故,蟻子運卵,如是沙門立沙門者,如是觀察出世間相,如村城內多饒人處,見有檀越,若諸沙門,諸婆羅門,諸長者等,以信佛故,為聽法故,往到佛所,如是實相,彼善沙門立沙門者,見如是相,即便記說,今於彼處,有佛世尊,欲說正法,如此檀越,及諸沙門,諸婆羅門,諸長者等,皆到佛所,彼佛決定欲說正法,今見此相,非下劣相,今知此相是法雨相。

又惡沙門立沙門者,見月耀相,決定知月,必當欲蝕,置油水中,下沉沒故,此如是相,非善非吉,亦非寂靜,此如是相,非沙門相,非寂靜相,彼沙門相,則不相應,出世間相,觀察相應,占世間月,終時則惡,知正法月,當必欲蝕,以正法油,沉沒邪見人心水中,此相非善,亦非清涼,此第一相,非是世間月蝕之相。

又惡沙門立沙門者,更觀世間月蝕異相,如月當蝕,鳥在空中,近地下飛,此於沙門立沙門者,不相應相,複有好相,出世間相,所謂觀察正法月蝕,此是沙門正法道行,謂彼沙門於下知識,下檀越等,下人邊行,如鳥下飛,在彼白衣不正行人,邪見之人,門下行等,近下語說,如在空行,近地下飛,時過失故,一切沙門立沙門者,觀察此相,第一勝相,不應觀察彼月蝕相,則非好相。

又複有相,若惡沙門立沙門者,以日蝕相,觀世間相,日將欲蝕,諸方則赤,當有善者,彼方則有膩風所吹,清淨無垢,無塵霧等,見彼善相,右旋行相,相應之相,彼善沙門立沙門者,不相應見,以妨坐禪讀誦業故,此世間相,則非寂靜,則非安樂,如是如是,若善沙門立沙門者,欲得寂靜,應當觀察出世間相,觀菩薩日,為一切智菩提當攝,或於一劫,或於二劫,或於三劫,決定當攝,如是沙門見出世間菩薩之相,所謂精進,佈施聞智,赤色方相,慈心憐湣,一切眾生,菩薩身赤,當安隱者,謂此菩薩,第一功德,皆悉具足,一切智相,當必圓滿,當必說法,諸方無垢無塵霧者,離惡時過,當有善者,如來名稱膩風所吹,如彼世間相師所見,此出世間如是相師,見未來相,聲聞緣覺,阿羅漢相,右旋相者,謂正觀察。

又彼相師,唯見如是世間法中生死之相,當有不善,則見諸方有赤黃色,幹無膩色,或見彼方無膩風吹,有赤黃青暈輪日出,在虛空中,彼惡沙門,觀如是相,妨廢禪誦,若善沙門,出世相師,為諸信人如是記說,當有不善,何者不善,謂障正法,見如此相,如見彼方有赤黃色,如是相者,正法欲滅,有如是相,謂諸方人,喜樂惡口,妄語兩舌,殺生偷盜,當有彼人,乾風吹者,所謂惡名,若有眾生非正法行,惡名風吹,聞于八方,四方四維,皆悉普遍,以諸眾生,不行正行,作不善業,惡名風吹,如是遍聞,世間相師,見赤黃青暈輪日出,在虛空中,如是師者,世間相師,出世相師,見赤黃青暈輪日者,謂惡沙門,惡婆羅門,如是眾會,非一切智,起智慢故,自言我是一切智人,此邪見人,非是實日,非一切智,立一切智,非好種姓,凡姓中出,彼如是人,邪見日出,一切藥草,園林樹葉,悉皆乾枯,如是所謂,一切善人,正見藥草,園林盡幹,如是如是,此出世間,正法日出,增長禪誦,第一義諦,光明勝智,如是觀察,出世間相,先觀察已,然後記說,所謂為彼有信沙門,諸婆羅門,諸長者等,如是記說,作如是言,諸有值遇正法日出,皆應精勤,作諸善業,莫于後時一切正法皆悉滅沒,邪見日出,非是沙門自言沙門,非婆羅門言婆羅門,非一切智言一切智,諸惡沙門惡婆羅門暈輪日出,汝得衰惱,如是記說一切智法,彼則相應,是真相師,有大勝意,有能思惟如是相者,不妨坐禪讀誦經律,更異思惟世間相者,則妨禪誦,此世間道出世間道,如是勝劣,世間法者,則攝生死,出世間法,次第乃至到於涅槃,爾時世尊迦葉如來,而說偈言。

離坐禪讀誦  常喜樂占相
彼舍離善法  不可得涅槃
若舍離自法  而樂他法者
彼二法失壞  到於惡道處
若人舍自家  而喜樂他舍
人中輕被笑  速爾致貧窮
如是癡惡意  智慢自言勝
舍離自法已  而修行他法
出家而邪命  失法失名稱
人中輕如草  未來入惡趣
舍離寂靜法  而行於惡業
彼人不久聞  因此失佛法
心悕望離欲  無有餘悕望
勤精進知足  如是名行禪
若心喜樂欲  常貪於飲食
是著袈裟賊  不名為比丘
若比丘說相  常思惟星曜
近王放逸行  非比丘相應
醫師畫師業  聞惡法贊詠
與惡者同處  則失比丘法
憎嫉禪讀誦  愛樂多語說
貪供養財利  則失比丘法
推求諸寶性  愛樂多知識
複貪餘財物  退失比丘法
唯貪諸飲食  我慢不問他
悕望人讚歎  退失比丘法
若不近一切  舍離於惡眾
水草食知足  是名真比丘
得諸境界已  棄之如舍火
除斷我慢過  是名真比丘
內外俱寂靜  智光明莊嚴
持戒衣覆身  是名真比丘
遠離世間法  不動如須彌
一切世間愛  是名真比丘
三宿住城內  饒人處皆爾
止住山谷中  名解脫比丘
畏惡不近他  正行心不動
智審諦寂靜  是獨行比丘
不悕常愛語  舍離惡知識
不樂多所作  名解脫比丘
彼如是比丘  得脫於有過
知世間涅槃  等心不悕望
心常喜樂智  及以善寂靜
於生老病死  怖畏中得脫

如是比丘,得阿羅漢,若不爾者,唯名比丘,為自妨礙,墮於嶮岸,此第六法,如是妨礙,若善沙門,不應為作。

又複沙門立沙門者,於第七法,不應為作,何者第七,所謂唯集飲食滿藏,此多貪嗔,舍離一切禪誦等業,唯在大床空坐而已,眾僧所攝,床臥敷具病藥所須,虛妄受用,本在家時,懈怠懶墮,畏諸作業,是故出家,唯貪食味,常伺他會,求望飲食,或樂境界,如是比丘,是死比丘,所謂比丘,不能坐禪讀誦經律,毀破淨戒,自餘死者,唯棄其身,毀戒比丘,一切善法,皆悉破壞,唯能坐床,心生憍慢,自謂為好,唯有比丘,形服而已,其實無戒,離於正戒,所言戒者,謂之心戒,彼不能持,彼不能作,彼戒七種,何等為七,所謂口戒,比丘如是,或於比丘,或於俗人,口不共語,唯除法事,或婦女人,持戒比丘,除乞食行,口不共語,或為咒願,作如是言,令汝得樂,得涅槃等,若見母時,見姊妹時,唯看其足,不看其面,不看其服及莊嚴等,爾時世尊迦葉如來,而說偈言。

手觸若風吹  此火久乃燒
見婦女火起  速燒不待久

是故比丘怖畏欲燒,不共一切婦女語言,此是一戒,又第二戒,所謂不近不善知識,不于一處久時住止,不取多利,舍多供養,不舍病人,不見妻子,隨於何處,有多利養,則舍而去,畏生貪故,離破戒者,不與同住,如是七種比丘不攝,唯貪飲食,於他財利,於他供養,若見若聞,則生憂惱,如是思惟,我今當設何等方便,得彼利養,如是思惟,心生貪著,如是心濁,增長貪心,彼惡沙門,一切善法,皆悉破壞,晝夜常愁,心不安隱,而彼比丘,見餘持戒善行比丘為他供養,生嫉生貪,而便往到彼檀越家,諂曲形服少語徐行,心不寂靜,外現威儀,寂靜之相,身披納衣,複與多人不持戒者,以為朋侶,唯有貝聲而行惡法,同伴相隨,造彼檀越,現持戒相,如是如是,隨心所行,如是比丘,彼檀越主,謂其持戒,如是念言,此等比丘,第一持戒,彼惡比丘現持戒相,令彼檀越心信敬已,共諸朋侶,數數往到彼檀越家,如是比丘,隨已所聞,少知佛法,共其同侶,為彼檀越,說所知法,如是方便,欲令檀越回彼比丘,所得利養而施與之,如是比丘形相沙門第一大賊,到檀越家,方便劫奪他人財利,及以供養,如是比丘,見他財利,見他供養,生貪嫉者,不曾少時眼開合頃,暫作善法,彼惡比丘破戒沙門,舍離坐禪讀誦等業,無一念間不攝地獄餓鬼畜生。



正法念處經卷第五十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之二十九(夜摩天之十五)

又彼比丘共己同侶,于檀越家,先所相識,持戒比丘,以諂誑心,說其過惡,或以嫉心,說其破戒,或以嫉心,說其無聞,或以嫉心,說其行相,語檀越言,汝此門師,毀破禁戒,或說懈怠,無聞無智,愚癡如鳥,少聞少智,彼惡比丘,向他檀越,如是惡說,恒常習近非法境界,何處得修禪誦等業,彼空無物,不堅不實,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爾時世尊迦葉如來,而說偈言。

妄語言說者  惱一切眾生
彼常如黑闇  有命亦同死
語刀自割舌  何雲舌不墮
若妄語言說  則失實功德
若人妄語說  口中有毒蛇
刀在口中住  炎火口中燃
口中毒是毒  蛇上毒非毒
口毒壞眾生  命終墮地獄
若人妄語說  自口中出膿
舌則是泥濁  舌亦如熾火
此如是罥縛  地獄之前使
破壞法橋等  皆是妄語過
彼妄語之人  則非有父母
亦不能持戒  墮於惡道中
若人妄語說  彼人速輕賤
為善人舍離  天則不攝護
自不攝言語  速疾多嗔恚
心[懂-重+隻]多語說  常受諸苦惱
常憎嫉他人  與諸眾生惡
方便惱亂他  因是入地獄

彼佛世尊迦葉如來,如是已說,妨廢禪誦七種惡法,彼惡比丘,於持戒者,作不饒益,是故天舍,口中生刀,為少利故,他實功德而說言無,彼實無過而說有過,如是之人,是惡沙門,自謂沙門妄語言說,彼人如是常有惡意惡行惡法,彼檀越主,後時知已,心則輕薄,知其諂曲,此第七法,是故比丘,應當舍此第七惡法,所謂悕望飲食供養,皆欲在己。

又複第八障礙惡法,妨廢比丘坐禪讀誦,是故沙門,應當舍離,何者第八,所謂採集種種寶性造作諸寶,如是比丘,怖畏生死,剃除鬚髮,披服法衣,以信出家,彼生死中,多諸苦惱,略而言之,有二種苦,依陰界入,在三界中,廣則五道,又複廣者,八大地獄,餓鬼畜生,欲界六天,於欲界中複有枝條種種諸苦,於色界中,複有心苦,無色界中,則有退苦,故欲退時,三昧則亂,如是心者,有無量種分別之苦,彼善男子,觀苦惱已,心生厭離,怖畏如是無量過惡,剃除鬚髮,披服法衣,以信出家。

又彼沙門,複觀餘苦,心生怖畏,所謂身苦,身苦二處,謂欲色界,隨有身處皆受苦惱,彼色界中,云何受苦,謂於禪中疲惓故起,起彼禪已,身則疲惓,彼欲退時,身威德劣,風觸其身,如是風者,本來不觸,是故觸身則受苦惱,唯除眼觸,受樂無苦,則是無記,如是分別,受苦不同,依色身有,彼善男子,如是聞已,知生死中一切苦惱,陰界入聚,和合皆苦。

彼觀如是無量無邊生死苦已,而便出家,既出家已,近不善人,近彼人故,同其作業,聞寶性方,畏何性故,以信出家,聞餘性故,更生貪心,或聞金性,或聞銀性,或聞寶性,如是聞已,不知厭足,貪火所燒,彼既燒已,共惡知識,行於山中,從山至山,從一山峰至一山峰,如是遍行,在隱密處,貪火所燒,晝夜常苦,無有樂時,以何因緣,如是出家,不念彼性,思惟異性,謂捨身性而不思惟,如向所說,彼人如是心意不正,亂心意故,妨廢禪誦,失於善法,彼非沙門,亦非俗人,為求涅槃,是故出家,性鬼所著,則生貪心,貪罥系縛,入於地獄,爾時世尊迦葉如來而說偈言。

觀察身性者  即是一切性
欲得涅槃者  調身性非餘
若舍離身性  貪著于餘性
彼人迷真性  不得脫苦惱
金性則不能  除舍諸苦惱
諦知真性者  得脫苦不疑
一切苦生苦  此苦難得脫
財于王賊火  一切皆怖畏
是故應舍物  如本來無物
舍離則受樂  攝取則受苦
諦知於身性  複諦知性相
喜樂於禪誦  能燒煩惱山
是故黠慧者  觀察身攝性
眾生知自相  則得涅槃樂

有智之人,如是勤心觀此身性,不樂經營金銀等性,此是一切在家之人怖畏根本,況出家人,出家人者,一切舍離,彼財物者,一切怖畏,非賣財物,如是得樂,如是財者,則非財物,非財物性,何者是物,謂觀身性,若捨身性而樂餘性,非於禪誦勤精進也,如是之人,身壞命終墮於地獄,故出家人,常應修集禪誦財物,不應求於世間凡物,彼因緣故,能增長愛,是故知足第一財物,餘財物者,能令衰惱,此第八法,妨於禪誦,出家沙門,應當舍離。

又複第九障礙惡法,妨廢比丘坐禪讀誦,是故沙門應當舍離,何者第九,所謂近王,出家之人不應近王,何以故,近王沙門,一切世人嫌不供養,彼親近王惡沙門者,悕望財物,或城或村,或多人處,常求財物,不知厭足,若不求者,徒近于王,妨廢禪誦,如是比丘,發心欲行解脫之道,而複返入系縛道中,是故比丘不應近王。

又複比丘不近何者,所謂比丘不近惡人,彼是何人,謂惡知識,或時染著五塵境界,所謂色聲香味觸等不善觀察,懈怠愚癡,住村中等,一切除舍,不近一切懈怠之人,不近一切諂誑之人,不近一切貪食味人,不近一切商賈之人,不近一切屠獵師等惡命活者,不近一切本性妒人,不近一切邪見之人,不近一切不審諦人,不近一切我慢之人,不近一切卒富貴人,不近一切博戲之人,不近一切酤酒之人,不近一切嗜酒之人,不近一切酒肆之處,不近樂見婦女之人,不近一切淫女主人,不近一切儲畜雜貨販賣之人,不近一切廚宰之人,不近一切獄卒等人,不近一切捕鳥之人,不近一切戲論之人,不近一切信外道人,不近一切眾所憎人,比丘不應近如是人,或與同住,或共語言,或同道行,一切不應,何以故,多人疑故,若出家人,若離諸過清淨之人,皆不應近彼生疑者,謂彼比丘,亦同如是,以彼比丘或近彼人,或同處住,如是比丘,他過所汙,是故不應近如是等,何況近王彼近王者,最為凡鄙,爾時世尊迦葉如來,而說偈言。

比丘林應住  近王最凡鄙
著袈裟近他  如奴依主命
比丘非近他  尚不應近天
鵝不應近狗  以其淨潔故
無我無悕望  心不求一切
怖畏生死者  近王則非善
住園林塚間  若平地若山
則是善比丘  近王則非善

如是種種無量方便舍離近王,若近王者,諸梵行人,悉皆呵毀,所應近者,其唯智王,如是近者,畢竟寂靜,近智王故,必得涅槃,隨所得處,皆悉不退,近彼智王,則有方便,謂於禪誦,堅固精進,不作餘業,妨廢禪誦,親近尊長修習知足,其心調順,常無貪求,以近尊長,隨時諮問,受持不忘,於稀有物,不求見聞,不生奇特,近智王者,有此方便,爾時世尊迦葉如來,而說偈言。

近尊長供養  隨時勤請問
修行施戒智  複親近智王
天人世間中  能示安隱者
非有中苦縛  世間之凡王
若無苦惱者  此乃名為王
若常受苦惱  不得名為王

比丘應近如是智王,勿近凡王,近世王故,妨廢禪誦,若不禪誦,複墮地獄餓鬼畜生,此是世間凡王境界,是故比丘,知此過已,常不近王,住林之人,若親近王,則非所宜,故應舍離,此第九法,妨禪誦故。

又複第十障礙惡法,妨廢比丘坐禪讀誦,是故沙門應當舍離,何者第十,所謂比丘,悕望請喚,貪樂食味,既於境界,正修行已,乃更後時在人間行,捨棄林野可愛之處,複于人中,處處遊行,如是比丘,近於放逸,家家村村,從城至城,從多人處至多人處,如是遍行,樂多言說,妄行人中,樂世俗語,樂見親舊,親舊知識,詳共請喚,得好美食,既得種種美味食已,妄于林中,舍離禪誦,放逸而行,悕望飲食,以常貪著種種食故,不覺身盡,如是著味,悕望請喚,心以為樂。

又若比丘,於境界中,不如法行,眼見好色,心愛樂故,則生染欲,悕望樂見,轉複愛著,於彼彼處,心生喜樂,如是比丘,行于人中,失自利益禪誦之業,如是失已常悕食味,常到他舍,眼見色故,心生愛樂,如是次第,耳聞於聲,心生愛樂,鼻得香已,心生愛樂,如是樂著一切境界,為一切縛之所系縛,為一切罥之所系縛,於一切欲隨逐而行,既非在家,複非出家,如是之人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是故不應樂他請喚,樂他請喚,有如是過,是故比丘應觀此過,不應常在人中遊行,若須行者,有五因緣得行人中,一為病人推求醫藥資用因緣,得行人中,二為饒益尊長因緣,得行人中,三為佛塔自舍破壞修治因緣,得行人中,四為饒益眾生因緣,得行人中,五為他王破其國土,欲化彼王救命因緣,得行人中,為如是因,得行人中,若無如是五種因緣行人中者,是虛妄行,妨廢禪誦,如是行者,於老病死悲啼號哭愁苦懊惱,不能得脫,彼惡沙門立沙門者,徒爾出家,是故比丘,若心悕望欲斷愛者,心應正觀寂靜諸根,依憑尊長,附近三寶攝心而行,攝三寶故,拔斷一切煩惱使根,爾時世尊迦葉如來,而說偈言。

舍離禪誦業  唯貪著食味
是則非比丘  其心如餓鬼
除禪更無樂  智者如是說
離于禪定樂  更無樂可得
愚人舍上樂  唯貪著諸味
如是癡惡人  則得衰惱事
若人樂境界  常依境界樂
增長不善法  命終墮惡道
若人離禪誦  舍持戒佈施
剛獷不調伏  有命亦如死
若順法行已  在世間不死
離法常愚癡  有命亦如死
雖有人皮覆  愚癡同畜生
以智燈光明  不照其心故
若受持戒者  可得名為人
一切破戒者  則如狗不異
若貪不佈施  惡行不調伏
則不名為人  攝在餓鬼數
若人無戒智  複無佈施寶
彼人雖有命  則與死不異
若行戒施禪  受持念三昧
是人亦名人  應為天所禮
有功德是人  無功德如羊
功德知功德  彼人則名天

如是功德,功德者知,功德人者,一切處樂,若無功德,彼常受苦,是故比丘既聞如是勝功德已,不應貪味,此第十法,妨廢禪誦,沙門之人畏生死者,應當怖畏。

又第十一障礙惡法,妨廢比丘坐禪讀誦,是故沙門,應當舍離,第十一者,謂癡比丘我慢心故,不請問他,內智不開,外向化說言一切智,有一切智,故我能說,我能解義,我能讀誦,一切法聚,是我所持,百千法義,我教弟子,更無有人與我等者,自心攝受,複為他人作如是說,彼唯智慢而實無智,彼人常為一切眾生,說自功德,是故世間一切聞者,皆生貴重,一切世人,皆作是言,此善比丘,具一切智,如是比丘,更無與等,一切世人,皆如是說,而彼比丘,最無所解,內實空虛,無所知曉,心中無物,猶如空器,亦如秋雲,離於禪誦,諸少智人之所供養,唯修禪誦,持戒佈施,勤修精進,攀緣善法,智慧毗尼,調伏莊嚴,安住佛法,勤不休息,大悲熏心,此是沙門所應行法,彼惡比丘,內空無智,如是意念,若我今者見彼比丘,則示我法,如是比丘,輕賤於我,彼檀越家,常供養我,若就彼學,則彼檀越不供養我,輕賤於我,是故我今隨自所知所解多少,為他宣說,隨彼聞者,解與不解,我終不能就彼而學,如是內空,畏他輕賤,以慢心故,既自不解,不請問他,畏人輕賤,如是慢心,妄語之人,失五學句,何等為五,所謂妄語,彼未知故,是以為他妄語而說,此是彼人破初學句,又複次破第二學句,所謂偷盜,彼不應受他人供養,彼檀越主為智慧故,與物供養,而彼愚人,少於智慧而取其物,如是癡人,則是偷盜,如是名破第二學句。

又複次破第三學句,所謂比丘,初出家時,所受學句,依持戒住,緣於持戒,起如是心,我今出家,而彼比丘,若不學問,何有持戒為他說言,我則多知,如是名破第三學句。

又複次破第四學句,所謂難問,畏他輕賤,是故謗法,而說非法,言此是法,此是第一毀破學句,如是名破第四學句。

又複次破第五學句,所謂彼人不知法故,於同梵行,所說正法,言非正法,作如是言,汝等一切不知深法,汝所說者,非佛所說,彼人如是謗他眾僧,作如是言,唯我能知,汝等眾僧,一切不知,如是謗僧,畏他輕故,語眾僧言,汝說非法,而僧說者其實是法,彼惡比丘,如是則失正法功德,最大妄語,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不請問他,惡業因故。

不請問他,複有大過,謂我慢心,我慢心故,不入林中,畏他輕賤,於示道者,而不請問,何者為道,云何心緣,何所攀緣,云何忘失,複攝在心,如是於他不請不問,慢心過故,彼不能得如是道故,心生疲惓,結加趺坐,即爾複起,作如是念,此法虛妄,彼諸比丘,唐為此業,此非是道,實無有禪,無三摩提,亦無禪果,無三昧果,以我慢心,畏他輕賤,如是誹謗,彼邪見者,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爾時世尊迦葉如來,而說偈言。

知時離我慢  請問於尊長
比丘勤精進  速得於涅槃
諸從他所聞  皆為他人說
自知離我慢  彼比丘諦知
離慢離大慢  知道知非道
如是知自他  是知足比丘
我慢心甚堅  心[懂-重+隻]而愚鈍
悕財利供養  則不得寂靜

彼以如是不請問他慢故心堅,不能禪誦,如是比丘,常食他食,以存性命,彼人唯有比丘形服名字比丘,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或以心慢,不請問他,是故學者,乃至有命未盡以來,常請問他,如是比丘,心常安樂,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生彼處已,次第乃至到於涅槃,以離慢故。

又第十二障礙惡法,妨廢比丘坐禪讀誦,第十二者,樂多知識,多知識名,作不饒益,如是比丘,唯增長愛,若有比丘多知識者,則多妨亂,多所作故,妨亂心意,心意亂故,不得禪誦,出家之人,怨親平等,猶尚不應近一知識,何況複有多知識耶,若懈怠者,唯名比丘,到他舍故,即眼見時,心則動亂,眼見色故眼識異本,心不攀緣寂靜之法,不念觀察,心不正直,多有言說,見知識已,次第聞聲,心則亂緣,有異觀察,心不寂靜,不寂靜故,不寂靜觀,有所攀緣,若見知識,一念亦妨,況見知識,乃至久時,是故沙門,乃至不用有一知識,況多知識,若有比丘,近知識者,饒人處行,從饒人處,至饒人處,如是遊行,念念命盡而不覺知,則失善分,若失善分,最是自誑,乃至不能于一念間修禪讀誦,是故比丘,如是學者,增長染愛,不應親近俗人知識。

又若能令未來安隱示涅槃道,導師知識,坐禪同行,則應親近,何者同行,所謂除滅,一切煩惱,至涅槃城,此是第一勝善知識,餘知識者,則是怨家,非真知識,以非真故,則非知識,若見共語共行共業,同有所作,妨廢善業,若未來世得其力者,乃名知識,若示梵行,若令修行,或教怖畏,未來之世,示令怖畏,生於地獄餓鬼畜生,名善知識,令身口意造作惡業,到惡道者,一切勿近,爾時世尊迦葉如來,而說偈言。

若示未來世  彼是善知識
若能遮惡處  複能救災禍
常說利益法  利益未來世
彼是善知識  作知識利益

此勝知識,有無量種無量分別,種種說法,非多飲食,禮拜入舍,非示愛聲觸味香色,得名知識,如是知識非善知識,善比丘者,應當舍離,尚不應近此一知識,況複近多如是知識,生無量過,若有知識,于未來世作不利益,雖名知識,實是怨家,若有比丘,近彼知識,則妨自業坐禪讀誦。

又第十三,障礙惡法,妨廢比丘坐禪讀誦,是故沙門應當舍離,第十三者,所謂比丘與惡同處,一切比丘與惡同處,妨廢禪誦,與惡同處,凡有五種,何等為五,所謂比丘,善持淨戒第一善法,有正直心,而與第一破戒惡人同處止住,不得自在,此是第一與惡同處,又複第二與惡同處,所謂比丘不自在過,或自在過,與邪見人,而共相隨,若村若城,若多人處,同行同住,此是第二與惡同處,又複第三與惡同處,所謂比丘常自樂數親舊知識,欲往欲近,與共相隨,至在俗時先住之家,此是第三與惡同處,又複第四與惡同處,所謂比丘,畏他輕賤,求知見故,到惡處住論師之所,共相習近,此是第四與惡同處,又複第五與惡同處,所謂比丘,心意動亂不能正行,於先飲食,或臥具等,或先食來,或先飲來,或先臥來,近婦人來,或于先時所受用色聲香味觸,如是種種,憶念思惟,念境界處,境界處念之所破壞,餘一切處,皆悉可避,此境界處則不可避,以是第一最惡處故,以於一切禪誦等業,最為妨故,自餘惡處,皆悉可避,唯此一處,最不可避境界之樂,從自心起,分別惡處,最為難避,唯除坐禪三摩提樂正觀察念,如是能避,爾時世尊迦葉如來,而說偈言。

不善觀察風  所吹熾然火
彼正觀察雨  能令滅無餘
眾生先所起  久時無明暗
如起智慧燈  能令滅無餘
欲癡火能燒  地獄愚癡人
智者則不爾  是故得涅槃
如是十三法  智光明能除
是故畏過者  常應勤持戒
拔出自身中  三種過根本
以智慧大火  燒多煩惱薪

如向所說與惡同處,應設方便,一切遠離,出家沙門,寧當獨行,勿多憶念,亦莫懈怠,本村本城,本多人處,過去樂事,勿憶勿樂,勿念本時節會之日饒人之處,本曾遊行,亦勿憶念,悕望欲見,亦勿攝受諸惡弟子,諸惡知識,亦勿親近,勿樂愛聲觸味香色,勿生染心,勿不正行,心莫驚動,亦勿悕望,飲食敷具病藥所須,勿著種種雜色袈裟,亦勿方便推搗令平,若洗浴時,不以腳足揩踏身體,勿作種種間雜言語,如是燒滅無始闇聚,極惡生死,五道是門,六塵境界,分別焰起地獄餓鬼畜生之中,常燒常炙,一切世間愚癡凡夫,處處流轉,燒炙失壞,入苦海中,生死轉行猶不厭離,舍行持戒,若人生天,第一放逸,後退彼天與先同侶,勝者離別,生在地獄餓鬼畜生,受第一苦,悔火所燒,無有救者,放逸所壞,悔火所燒,生在地獄餓鬼畜生,以是等故,諸有怖畏,未來退者,一切皆應修行正法,常不斷絕,如是法律,一切如來應正遍知,為放逸天斷除放逸,若人生天,一切皆是持戒力故,若有善修善調伏心,如是之人,不得言死,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汝等天眾,一切未知,生此天因,戒之輕重,我為饒益,示汝彼業,是故說此十三法門,人天世間,迭互為因,人世界中,則能持戒,天世界中,則不能持,人死生天,若不放逸,退生人中,以是因緣,故說此經,彼佛世尊迦葉如來,利益天人,饒益安樂,乃至涅槃,如是利益一切世間。

爾時彼處牟修樓陀夜摩天王,並天眾等,深生厭離,雖處於欲,而於欲中不行放逸皆悉成就不放逸行,頂禮世尊迦葉佛塔,其心清淨,彼一切天,如本來時還如是去。

迦葉世尊第六經竟。

此法名為六修多羅山樹具足地處流行。

爾時天眾一切皆出迦葉佛塔,問于天主牟修樓陀,而作是言,天王云何知此佛塔,爾時天眾,如是問已,牟修樓陀天主告言,汝等天眾,一切皆聽,我有因緣,先見此塔,我于先時始生此天,放逸而行喜樂境界,五罥所縛,周遍行此夜摩地處,五欲功德遊戲受樂,處處而行,從一園林至一園林,從山至山,從岩至岩,從崖至崖,從一花池至一花池,從一峰處至一峰處,多有無量百千天子,為天女眾之所圍繞,彼天女眾,無量百千服飾莊嚴,在天子前,歌舞喜笑遊戲圍繞,我于爾時如是遍觀,此天世間樂著境界五欲功德,心生歡喜,愛心所牽,我三處行,皆不妨礙,所謂水中在鵝背上,從一鵝背至一鵝背,次複在於鴛鴦背上,從一鴛鴦至一鴛鴦,次複乘鴨在鴨背上,從一鴨背至一鴨背,次複在於蓮花之中,從一蓮花至一蓮花,在水波中,從波至波,處處遊戲,隨意而行,無有障礙,一切嬉戲歌舞歡笑,心極受樂,如是遊行。

我既如是,種種戲已,複念餘戲謂處陸地乘于殿堂,百千天女,圍繞相隨,從山至山,從一山峰,至一山峰,從一山谷至一山谷,從一園林至一園林,從一山窟至一山窟,我于爾時,在如是處行不障礙。

如是次第,在虛空中,複乘堂殿百千天眾而為圍繞,作諸天樂,出妙音聲,歌舞喜笑遊戲而行,遍此一切天之世間,見不可說種種異處,多有七寶光明照曜勝妙之處,如是山峰處處遍見,有百千樹,七寶莊嚴,如是次第,複見有河,百千蓮華集在其岸,處處皆有微妙蓮華,我共天眾,皆如是見在虛空中,如是下觀一切諸欲,功德具足。

此天世間百千種殿,處處皆饒,我常於中行無障礙,謂在三處水陸虛空,如是遊戲種種受樂。

我複有時,遂見六山,有六光明,穿空而出,焰色分明,不知何物,我時見已,生稀有心,專念思惟,此所見者,昔未曾有,為是何物,如是念已,即並行殿,一切天眾,速疾前去,詣六光明,我既到彼六光明所並殿俱墮,我先所有光明威德,一切損減,我于爾時心自思惟,此是何物,是何勢力,令我自身並此天眾,一切皆墮,威德光明,一切損減,我于爾時既思惟已,於天眾中,有一舊天,名無垢廣,彼天先見如是六山六種光明,而語我言,天王今者莫有所畏,王則無過,此于天王無有不吉,願王今聽,以何因緣,天王今者並此天眾空中而墮,過去曾有無量天王曾于此處虛空中行不能得過,皆如是墮,天王先來未曾得聞,以不知故,欲如是過,即便下墮,威德光明,一切欲滅,此之因緣,我今為說,此處常有六佛如來應正遍知明行滿足天中之天,一切世間甚實知見,於此山樹具足地中,作六佛塔,利益天人,此佛塔者,是所應禮所應供養,禮拜供養,無不得力,何以故,更無勝故,如是佛塔不可得遇,以此因緣,天王今者如是下墮。

我時告彼無垢廣言,佛在何處,彼無垢廣,即答我言,今者悉無,世間之中一切皆無,彼一切知,一切悉見,知欲過惡,知生死中,諸苦惱已,精勤修行六波羅蜜,劫數滿足三阿僧祇,得一切智,入於涅槃,此是略說,欲得廣聞見此佛塔,更為廣說,此六佛塔,今者在於山樹具足地處中住。

我于爾時聞彼舊天無垢廣言,生稀有心,見勢力已,共彼宿舊無垢廣天,並諸天眾,到六塔所,到已思惟,為欲聞法度生死故,入佛塔中,入佛塔已,聞如是法,彼佛世尊之所宣說,時彼天眾,得聞天主牟修樓陀如是語已,各辭天王,向自地去,牟修樓陀夜摩天王,亦向先來自住之處,說佛塔竟。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lene&aid=15617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