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百喻經故事
2023/02/24 22:09:00瀏覽390|回應0|推薦2

百喻故事廣釋

聖法法師著


自序
1、愚人食鹽
2、牛腹蓄乳
3、梨打痢頭
4、愚婦詐死
5、水多不飲
6、貪小便宜
7、勢利世間
8、偷來的享受
9、過與不及
10、空中樓閣
11、搧風止沸
12、聞過即怒
13、殺子求名
14、殺師祭神
15、立即長大
16、蔗汁灌蔗
17、顧小失大
18、樓上磨刀
19、劃水作記
20、割十補百
21、殺子求子
22、沉香燒炭
23、綢包破氈
24、焦芽敗種
25、希望幻滅
26、摹仿國王
27、傚醫鞭傷
28、為婦換鼻
29、貧人燒衣
30、貪小失大
31、驢毀磁器
32、賣棉偷金
33、伐樹取果
34、減程送水
35、寶筐鏡影
36、貪取天眼
37、妄殺群牛
38、源斷流枯
39、枉費稻穀
40、坦誠無欺
41、漁翁得利
42、估客駝屍
43、費重利輕
44、第七個餅
45、囑奴守門
46、隱密暴露
47、當鳴不鳴
48、能忍自安
49、答非所問
50、庸醫治僂


自序

佛經有一部百喻經,皆說譬喻的故事,其意義甚深。若是沒有把它解釋,即和一般故事一樣,沒有什麼意義。若是從其中意義闡揚,或廣為發揮其意義。即其意味無窮。本書雖說廣釋,其實還是解釋一點點而已。佛經一字一句其意都無窮無盡,何況一箇故事。

事能顯理,理須事來作引證,故謂理事圓融。有人即執事廢理。有人執事廢理,都是有偏。講理論須上根利智者方肯接受,一般的人須事來作引證,方得瞭解。而且也能引起其聞法的趣味。

本故事經解釋,有事有理可作通俗演講之資料,也可以對小孩子講的故事。可是作者這支筆,太笨拙,寫不出什麼意義來,希望讀者,憑著自己的智慧辯才去發揮,能發揮更深、更廣的意義。內容若有所不妥,希望十方大德有所指正。



1、愚人食鹽

從前有一個愚笨的人,有一天到了很遠親戚的家裡去。主人便很殷勤的招待。並煮了好幾道好菜招待這位客人,可是忘了放鹽,所以每道菜都淡而無味。這位客人對主人說:你今天燒的菜都是很名貴,可是淡了一點所以不太好吃,主人說:啊!我忘了放一樣東西,於是到廚房拿了些鹽,放進每一道菜,攪拌了一會兒再請客人嚐嚐,這回每道菜都很美味可口。問主人說:你放了些什麼,菜就那麼好吃?

主人說:放鹽呀!鹽是百味之源,所以能使每樣菜都好吃。傻人以為鹽既然那麼好吃,回去每餐都買鹽來吃好了,省得煮那麼多菜。於是到了街上買了一大包的鹽,回到家裡急急打開,抓了一把放進口裡!哇!苦澀不堪!以為是被那位親戚騙了。

各位大眾,世間各人有各人的智識,智識也有高高低低的差別。智識是改造自己和利益他人的武器。若是智識用之不當!也可能毀滅自己、和違害社會。更是要用得不偏不倚,才能發揮效用。否則良藥也會變成毒品。



比喻貪吃好玩,與斷食偏食都不適中。過分的享樂與吃苦主義都有偏。世間萬事必須適中,過與不及都可能壞事。又比喻有些人做事不負責任,可能一生一世都一事無成,過分的熱衷名利,也會造成爭奪計較而造惡業,或勞碌一生,與煩惱糾纏不休,乃至生生世世都輪迴不息。



世間萬事做得適中,即成功立業。物用之得適即物物皆良,人用之得適即人儘其才。時、地、人、都恰到好處,即事事皆通,否則事事都障礙。世間事事物物皆須靠我們的智慧去運用。然則佛教是智慧的宗教。從聞思修去證得,而且生生世世受用無盡。



釋迦牟尼佛過去生,在修行的時候,有一天聞到「諸行無常是生滅法:」半句偈。便捨身去求法。如獲至寶,故而成佛。現在的人卻將三藏經典當作學問研究,貪多而不求實用,不依法去修行。故如說食數寶,沒有得到佛法的好處。



禪宗的祖師,往往一言半句即開啟人的智慧—開悟。有人一生埋在禪堂裡,埋在經典裡參研,都不能開悟何故?機緣也、善根也、智慧也、對機對法,遇緣即應。否則多費工夫也沒有受用,所以佛法一點點都很能受用,無善根無緣分的人再多亦沒有用。



有些不法的人說:「德行一斤值多少錢?」他們視道德良善一文不值!可是對於修行的人來說,德行乃是無上的至寶。一樣一種東西,有的人如寶貝一樣,有的人視如糞土,這就得看人的用途了。就好像有某些信仰佛教的人說:我現在沒有空念佛,也沒有空用功修行,待兒女長大以後,才來好好用功。



我們一天廿四小時,真的一點空都沒有嗎?我想不是的,都是名和利填藏滿了腦子裡,那裡有空呢?有信心的人把佛法當作至寶,沒有信心的人把佛法當作閑時的消遣品!能不能受用佛法就是在這裡。能受用的人,就是一點一滴也當作寶貝,而受持奉行。不能受用的人,就是聽多了,反而變成「所知障」。所以學佛要能轉法輪,不要被法輪所轉,本則故事意義就在這裡。



2、牛腹蓄乳



從前有一位很好客的人,他想要開一個宴會請客。邀請許多親戚朋友,並地方名人貴賓來吃飯。當時該地方的餐食以牛乳為最上品。既然欲請許多賓客,必然要許多的牛乳來供應。可是要從那裡弄來那麼多的牛乳呢?於是就想了一個辦法。—把牛乳積蓄在牛腹中。於是就把所有的母牛和犢牛分開—不給小牛吃奶。也用嫩草青葉飼養母牛,以便生更多的牛乳。



到了宴客那一天,把所有的母牛都牽出來,欲當場擠乳來請客。可是擠來擠去擠不出一滴牛乳來,很多賓客看到這種情形,等得不耐煩了,紛紛的離開現場,有的人發出怨言說:「這那裡是請客,簡直吊人胃口,戲弄人嘛!」本來欲討人好感,欲揚自己的面子,反而給人埋怨,失了大大的面子了。



人類穴居的時候,肚子餓時才出來覓食,漸漸有了家庭制度後,才知道蓄食。所謂「晴天積蓄、雨天糧」是也。起初只是積蓄雨天糧,後來貪心漸大—漸積漸多,自然界的糧食自然也不夠分配,就打野獸來充飢。—後來黃帝教人耕作,一直到今日人類越文明貪心越大。



本來積蓄是人類的智識進化,可是積蓄不當也成笨拙,或變成罪惡之源。比喻古時積蓄棄物過幾天即變成腐爛,獸肉也腐爛生蟲臭穢不堪!不但暴殄天物,且造成彼此鬥爭的原因來。



常常有人說:待我有錢的時候再來布施作善事。布施不限於拿錢出來,就是用自己的智識學問、或體力能力隨時隨地都可以幫助需要受幫助的人,就要拿財物出來,也不是一定要等你積夠了錢財才拿出來布施。布施在於有憐愍心、同情心、公德心、甚至於恭敬心。若有這些心即隨心隨力布施也有無量的功德。否則就不叫做隨緣布施了。



世間萬事、尤其是財物!必須要適時、適地、適人的運用,才能萬事暢通,為人安樂—助人為快樂之本。受人尊敬,且作事順利—人人互助,運用不適即處處造業、鬥爭、結怨、被人厭棄,而且招來禍端與苦惱。生生世世結冤,輪迴不息也由此而始。



積蓄是人類的文明和智識進化的開端。個人要積蓄,預備身體不適的時候,雨天、天災、困難的時候用。家庭要積蓄,所謂「養兒待老、積谷防飢」。可是「人無百年壽、常懷千年憂」。卻積蓄給代代子孫作資糧,而反害了子孫,好吃懶做的習慣,或嫖賭飲而失敗!國家要積蓄,積草頓糧,養兵買馬以備戰時之用。可是越積蓄即越有事,所謂「飽暖思婬」。積蓄多了,嫖、賭、飲必有他的一份。或者樣樣齊全,積蓄多了,人不但會懶惰,且會驕傲,仗勢欺人,酒肉朋友多,人人欲動他的腦筋,有人欲揩油、有人卻偷、欲騙、卻佔、卻分、卻賺,一切是非都來。是禍是福?各有因緣吧!



古人說:「積錢財留給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善書留給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德留給子孫,使子孫繁榮」。說:「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兒孫自有兒孫福、莫替兒孫作牛馬」。所以積財產留給子孫是最笨的辦法,倘若是積德、作善事,才是自己和子孫的無形財產。如果加於修行用功、積智慧、積功德、積慈悲、修定力,那就漸漸近於成佛和解脫生死了。



一本書,無論是科學、哲學、宗教學、醫學、政治學、軍事學等都來自積許多人的智識和經驗而來的,若運用得適,用很少時間可以得到許多經驗和智識,利益人類不少,若用之不適則智識越高害人越大。是故世間每一件事情,都有利有弊,只是看我們運用而利與弊即天淵之別矣。



3、梨打痢頭



從前有一個患了滿頭疥癬的人,他的家人為他買了一頂華麗的帽子遮蓋了他的醜陋又髒的頭部。有一天有一個賣梨的人對他說:你讓我用梨子打你的帽子,不管擲多少梨子都給你好不好?疥頭的人說:「好呀!我站在遠遠的,你能打中我的帽子,這頂帽子就送給你,打不中你的梨子就送給我好了」。「若是打中你的頭呢?」「也不要緊」「好,一言為定」。



於是賣梨子的人,就描準疥頭的帽子用梨子打出去,起初打了好幾個,都沒有打中,疥頭的人就俯身去拾梨子,就在此時彼打中,疥頭的人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只顧拾梨子,於是頭也被打中了好幾次,打的頭破血流!他也不管!只顧檢梨子,不但輸去了華麗帽子,而且頭部也被打得醜陋狼狽不堪,而只是得了幾個梨子而已。



古人說:「貪小便宜吃大虧」,一點也不錯!一般人都有貪小便宜的毛病。比喻說,一般人過年過節都有送禮的習慣,若是只為彼此的交往感情而送禮,那又無妨!可是往往為了有求於他人,或是為了生意的交易,或是為了某些企圖而送禮,那收禮的人就吃虧太大了。明明知道這是餌,可是偏偏要去上鉤,這都是缺乏理智的抉擇,有什麼辦法呢?



幽厲傑紂皆是古之帝王,因昧於女色而無道,不但失去了江山,而且使很多忠臣百姓都遭殃,自己本身也臭名於萬世!不是因小失大之例嗎?我人日常生活當中,往往為了小小名利,和人爭奪計較,或出賣了人格和道德,或造很多的惡業。而所享無幾,使生生世世苦報無窮值得嗎?古人說:「江山萬里日食三餐」、「大廈千間夜眠八尺」可是追求這江山萬里大廈千間的時候,要付出多少心血,和造多少惡業。和多少人結冤結仇,我們知道嗎?當然為了社會大眾的人們幸福。雖付出再多的心血也值得。因為這是為我們生生世世的前途而積德呀!



每天的報紙所報導的,偷啦!搶啦!欺騙啦!貪污啦!情殺啦!仇殺啦!搶劫啦!都是逞一時之快。「法網恢恢疏而不漏。」這些人那一個人,能逃過法律的制裁,為什麼世間的人那麼短視?因小失大?



人生在來此世間,本來也是很短暫的,可是「食無百年壽、常懷千歲憂」。省食儉用原為預備急需之用,餘的皆貢獻社會於積德將來。可是偏偏積下來作自己及子孫之禍源?人為萬物之靈,此靈用在何處才對呢?



有人說:「今朝有酒、今朝醉,莫待來朝醉不成」。的醉生夢死的人生,糊糊塗塗的走入閻王殿也不知道,自己有罪沒有罪。待羅王判你去投牛胎、馬胎、豬胎、狗胎都無反悔之心,是飲酒好呢?或飲銅汁、吞鐵丸好?當然飲酒也不一定作惡。可是、財酒色、迷人於不知不覺之中,有幾分把握能抗拒?若非修學佛法,知前後因果,若非修行用功,何人逃得了此迷魂陣?



「人生如夢」。如好好把握時光,雖是短暫,乃能修出世了生死,及造諸功德,使生生世世安樂,和往生淨土解脫生死。短暫也就很有價值和意義了。若再「醉生夢死」或是造未來苦報的因,一失人身萬劫不覆!就沒有機會再修行了。因小失大、或因少得大,只差一個字,(善惡一念間)果報即天淵之別了。



4、愚婦詐死



從前有一位青年,娶了一位很美貌的妻子。這位青年對妻子,非常的愛護與體貼,可是他的妻子,對丈夫並沒有真情實愛,因為她外邊另有一個情人,所以丈夫無論對她怎麼好,她都不能滿意。



最初還是偷偷摸摸的來往,但時間一久總覺得不能稱心。有一次丈夫出外經商,她認為這是最好的機會,卻與情夫遠走高飛!可是怕他的丈夫回來,找不到她,追究起來怎麼辦?於是與鄰居的阿婆商量說我去之後,請你找一位已死的婦屍代替我,騙我丈夫說,你婦已死。



過了不久,她的丈夫回來了,阿婆就依照該婦說,你的妻子已經死了,你還是節哀順變,丈夫果然深信不疑,傷心的哭了很久,才料理她的葬事,把它火化了,把骨灰常常帶在身邊,表示他深情不移的。



出走的妻子和情夫,東跑西奔居無定處,受盡風霜之苦,且情夫也對她沒有真情實愛,就感到後悔,又捨棄了情夫,悄悄的回到以前丈夫的家裡來說:「我是您心愛的妻子呀」!青年說:「我的妻子已經死了」。婦說:「那是我詐死,死屍是別人的呀!」「我不相信,我的妻子明明已經死了,是我親手辦葬事的,怎麼是他人的呢?不要騙我妳走吧!」。無論怎樣懇求他和解說,他都不肯相信,堅持自己的意思,最後鬧得不歡而散。



人為萬物之靈,有理智有情感,而且有道德有良心,也最奸詐、最殘忍,為什麼呢?因為無始以來輪迴六道,習染理智與道德的善性雖不少,但奸詐、殘忍、惡性的惡習也很多且深重。遇何種因緣,便顯出何種種子來,所以有奸詐和善良之別。



世間的是與非、邪與正、公有公理、婆有婆理,法院之原告被告各執一理。必須依法律做為公理所依據才能判是非,是故事事皆有一個公理與真理。否則世界大亂,人天六道皆是虛論。成見乃是人類最大的毛病,不論聰明或是愚痴無能的人都有成見,且牢牢執著,至死不肯認錯。反過來說,若無成見,即容易被人左右和利用,而無自己的主張,做事即目標猶豫不決,東風來即西邊倒,西風來東邊倒如何才好呢?



佛說四依法(1)依法不依人(2)依智不依識(3)依義不依語(4)依了義不依不了義。聖者所說的話,純為天下人民的利益而說,所以沒有欺騙沒有說錯的話,可以相信普通的人即很難說了。多多少少都會有自我吹噓與名利的滲雜,而且所智所識也有限緣故,依法而不依人。佛即聖中之聖,故依佛所說的法即沒有錯。



依智不依識,識只是表面所見所聞故不究竟,不實在。智即深入其中之前因後果,而研究到徹底的認識,故要依智而不依識。依義不依語。語如手指、義如月亮,我們應依所持之方向見月非見指。所以要依當時所說的意義,不能依語言而斷章取義。



佛說法因人因地而說種種法。許多經典亦有方便而說。是故是依了義之經,不要依不了義之經。譬如,讀書有國小初中高中大學。若是死執於國小學識,即不能進步。是故依了義不依不了義。故事之愚婦騙夫,即指成見誤人者大之意也。



5、水多不飲



常常有人說,我們是凡夫呀!那有資格學佛,學佛的人必須有佛骨(善根)奇緣。我們日日為生活養兒育女都來不及了,那有心情和時間去學佛。



還有一種人貢高我慢的說:「他有什麼了不起,不過比我運氣好一點而已,有機會我會超過他的。」好像天下只有我才行似的,把一切人都不放在眼內。



不管自尊也好自卑也好,若是過了份,都是一種心裡的不平衡。特別是自卑的人損失最大!人類有一種毛病(煩惱),不是自我貢高目空一切,即是自卑自棄不求上進。貢高傲慢故阻止了事事的進步,自卑自棄也是求上進的障礙。必須不貢不卑才是中道。舉一個故事來引證。



從前有一個人出外遠行,遇到暑期天氣很熱的時候。走路走了半天到了中午,天氣熱又飢又渴,肚子餓還可以忍耐一陣子,口渴即很難忍受,想尋看看有沒有水可以解渴?正在此時走到一條河邊,水又那麼清澈,真是如救命星降臨!可是這人又想,水那麼多我喝得完嗎?所以就呆在那裡不敢喝。恰巧一個過路的人,好奇的問說:你為什麼呆在這裡?他說:我十分的口渴,好不容易才找到這一條河,可是河水這麼多,我恐怕喝不完而煩惱。過路人說:「你只要喝你所需要的量就夠了,何必統統喝完呢?」



這個故事就是譬如,我們眾生自無始以來六道輪迴,已經受無量無邊的苦報。好不容易才遇到佛法—能解脫生死的方法。又覺得佛法無邊,三藏十二部經典那麼多,如何能學得完呢?而且修行之路又那麼遙遠—三祇修六度。何時才能修成叻呢?所以望佛興嘆!不肯用功修行,也不肯研究佛法。



須知佛陀一生說法,觀機逗教—對什麼人說什麼法。佛法必須適上中下根的人而說種種法。而且世界各地有各地的風俗習慣,各人又有各人的思想和見解,所以佛法就無量無邊。不論士農工商男女老幼都能學佛,所以叫「佛法無邊」。



每個人只要學自己所需要的,自己能夠受持修行的,譬如讀書,有人只讀國小畢業,有人要進初中高中,有人要進入大學乃至國外留學,都由各人的環境志願而求學。並不是人人非大學畢業不可,也不是大學畢業才能做事。



讀一年書有一年的學問和智識。讀二年即有二年的智識學問。就是不在學校讀書,一面做事一面求學(在家)也可以升學,讀書也並非考到博士學位不可—有多少智識就能做多少事情。



佛法流傳世間已經二千五百多年了,傳來中國也已經有二千年歷史。佛法已經深入民間,和一般人的信仰打成一片。可以說金字招牌老字號,外道常常欲利用這金字招牌而招謠撞騙!又不肯虛心研究佛法。只把佛法的名詞盜竊來改造一下,或尋章摘句的參雜些邪知邪見,就胡亂說一通,欺騙了自己,又欺騙他人。一盲牽眾盲相牽落火坑的入魔道。



這豈只是口渴不飲,而是飲毒解渴!自殘慧命,而且毒了無數眾生的慧命,實在可憐可愍!比那口渴不飲者還要可憐呢?



6、貪小便宜



我們每天打開報紙或電視,就常常看到報導,有些騙徒用假金鍊或某些假物品騙人鈔票。或色徒貪眷美色,調戲婦女或中仙人跳而被揩佃,或身敗名裂之事,比比皆是。



有一則有趣的現代故事,有一鄉下的青年,因為牙齒壞了,來到街市尋找牙醫欲拔掉那顆壞牙。問醫帥說:拔一顆牙齒要多少錢?牙師說:一顆五百元,拔兩顆即八百元。青年想雖得跑一趟街市,只拔一顆浪費時間和金錢,既然拔二顆比較便宜,就拔二顆省得再跑一趟又省錢。所以就拔了二顆牙。本來只一顆牙壞,因貪便宜而拔了二顆,是聰明或不聰明,是便宜還是不便宜呢?



佛經裡也有這樣寓言的故事,從前有一位鄉老生七個兒子,有一個兒子不幸死了,所以屍體擱在房子裡。因為這個屍體而感覺事事都不方便。就對全家人說,我們搬到別處去住罷!免得看到這屍體又傷心、又怕、又不方便。鄰人看到他們欲搬家問說:「你們為什麼欲搬家?」他說,因為這屋子有這屍體而使我們又害怕又傷心,所以要搬家。鄰人說:你何不把屍體埋葬呢?鄉老即如夢初醒,是啊何不把它埋葬呢?那如何搬運這屍體出外去埋葬呢?想了半天,剛看到外面有人挑東西經過,即想到說:如挑東西那樣挑不是很方便嗎?於是就再殺一個兒子,用挑子挑出去埋葬,世間有這樣荒唐的事情嗎?



故事的意思是說,世間有許多莽漢,只貪眼前一點點的小便宜,而失去了大好的前程—貪小失大。或為財色而身敗名裂—一失足成千古恨。或一念之差作大惡業,而造成萬劫不能翻身的事情。譬如一個學佛的人不管他修行如何,最起碼要守五戒清淨。萬一若是不慎犯了一條戒,應該趕快懺悔,多多的念佛拜佛以消罪業。可是大多都是隱藏起來,不讓人知道,還自己想,若要懺悔,不如多犯幾次戒再來懺悔,豈不是便宜多多?這如殺子成擔有何不同呢?



不遇逆境,不遭災難的人,不知人生的痛苦,也不知覺悟,遇逆境災難,或嚐遍了人生痛苦的人,才想修行消業,又丟不開世間的五欲—財色名食睡。想再享幾年世間的幸福快樂再來修行。一年又一年卻用功又怕吃苦,卻過舒適生活,又希望很快得道或感應。望上天特別照顧,又希望得到什麼秘訣。不須要用多少功夫就獲得很多功德。所以外道邪師就利用人的弱點,而謠傳說:「天降真道」。「秘傳口訣」。等等來引誘民眾。其實這皆引人入魔,如故事的殺子成擔有何差別?



7、勢利世間



世間有富貴貧賤和好運惡運。人的內心也有貪瞋痴和奸惡,亦有慈悲喜捨和善良之心,人的情緒有喜怒哀樂愛惡欲,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有颱風地震刀兵水火種種災難和痛苦。也有太平安樂五谷豐收,和作事順利的種種快樂。上天為什麼賜人於幸福和快樂,又給人於災難和痛苦呢?



當我們作事順利,升官發財的時候就洋洋得意,不可一世,把人都不放在眼裡。當我們失敗失意的時候,就低聲下氣求人幫助,甚至如狗般搖尾乞憐?洪運來時昇官發財,人人都對我恭敬、巴結、賄賂,失運時人人不屑一顧,卑視、甚至打落水狗!所謂「貧在城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佛經也有這樣譬如的故事。



在某一個城市住一位,富貴又聰明的某甲,這位某甲家裡天天有人來訪,恭維和讚美,住在鄰居的某乙更加稱兄道弟的親近和恭敬。且百般的殷勤和侍候。在人前常常讚他仁慈偉大,不久這位富有的某甲,遭了天災而貧窮下來,最後還要借債來度日。這位鄰居的某乙,於是漸漸的遠離某甲,再來即避而不見面。



人家問他,某甲富有時幫忙您很多,現在你為什麼不幫他,重整家業?某乙說:他富有時我希望分他的榮耀和利益,現在他已失敗了,我幫他只有吃苦,我何必自討苦吃呢?於是連見面都不打招呼一聲。古人說:「人情薄似紙、欣識人情須看花」。真是不錯!



世間有許多外道,聽聞到佛法而覺得很奧妙的真理,不但不肯皈依三寶,而且千方百計的盜竊佛教經文。且加於改造參雜在自己的邪說,以魚目混珠說是他們的才是正貨。有的學佛教的儀式來裝點自己的門面,騙取信徒的捐獻。有人問他,你們只學佛教的名詞和儀式,怎麼不學他們的戒規和修行?他說:學他們的儀式是賺錢,學他的經典是要充實我們的教,學他的修行和戒規只有吃苦沒有利益,我們何必自討苦吃呢?



世間的事情當對我有利時,千方百計的或盜或搶或欺或騙,都要把它擁為己有。或「攀龍附勢」或「有乳皆親」的委屈自己。當沒有利益時,或被人識破時,即先發制人,誹謗排斥,如同生死冤家。有人學宗教為寄廟偷生,有人利用宗教發財,有人替天行道,宏法利生。有人為修行用功,有人為救世利人。修行或斂財。一個人思想正確即一切行為皆正,否則反是。



人為萬物之靈,能利用萬物而發展人類的幸福。智識高的人也能利用人的才能,而才盡其用,奸滑的人也能利用人的弱點,而從中取利。或藉天藉神的名譽而剝削人民。愚者欲利用人的富貴而獲利,反露出他的卑賤和奸惡,信仰宗教,或神職僧侶皆是神聖的任務,若為名利搞昏了理智,即反成為宗教的罪人。是故勢利乃是魔王,來世間召喚些魔民回歸魔界,我們豈可不提高警覺?



8、偷來的享受



宇宙間各類的眾生,有各各的生活方式不一樣,人有富貴貧賤其生活方式也不一樣,各各的福報和業報不同的緣故。有福的人能享受現代化的物質文明,沒有福的人和原始生活一樣,或者現代的機器和種種儀器都不會使用。譬如現代的交通工具日新月異,有人利用來做很多的事情,而得到很多利益。有人不但不會利用,而且因它而喪失了寶貴的生命。



古時候有一個野人住在深山,終年不見世面,過著很純樸又簡單的生活。有一天一個打獵的人,追野獸追到這個深山來,告訴這野人說:城市的生活是如何如何的快樂和美麗。這位野人聽了也欣慕起城市的生活來,有一天就翻山越嶺的跑到一個都市來,所看到的都是男男女女花花綠綠,到處都是高樓大廈,食的都是山珍海味魚魚肉肉。真是太幸福了,可是自己即一無所有怎麼辦?



有一天他趁著深夜,潛入王宮偷了國王的衣服,可是沒有幾天就被官府抓到了,送到國王那裡。這位野人還狡辯的說,這套衣服是他們祖先的遺留品,國王說:「既是你祖先的遺留你就穿穿看吧!」於是野人在國王面前,翻來覆去的欲穿那套衣服,可是怎樣穿都穿不好。國王即哈哈大笑的說:「連穿都不會穿,還說是你祖先的遺留品,來人啊!把他押禁天牢」。就被國王關起來了。



佛陀說法有他的特殊思想和教法。各教有各教的宗旨和教法。佛法用在其他宗教即格格不入,何況邪教,最大不同點就是,佛法說:「萬有因緣生」。一切眾生的生死苦樂,乃至禍福善惡,都是自作自受。其他教門即一切皆神的操縱和支配。這樣不同的說法能合在一處嗎?



佛教有佛教的戒律和修行的方法。各教亦有各教的修法,不依佛法的修行而只偷些名詞,胡鬧改造或參雜些邪說,或只學些儀式裝點自己的門面,不但是其心可恥!也是顯得其人格卑鄙。說三教合一,或萬教歸一,天降真道,某某神某某佛降壇說的,是天的命令等等不倫不類。又恐嚇又引誘,藉神藉天假傳聖旨,來欺騙人民,實在可笑又可憐!



人類有一種共同的毛病—愛聽假話。譬如商人說:「犧牲血本」「打五折大拍賣」「公司倒閉貨」等即人山人海的搶購,若是老老實實的做生意即吃虧多多,這不是造成奸人的使詐嗎?



「張冠李戴」「偷天換日」「黑白不分」都是偷與愚的形容詞。有的人為名、有的人為利、有人貪便宜即失了理智。一個貪財一個貪利才能搭上了線,世間萬事的貪或騙,其損失即只有眼前的一點利益,信仰上修行上的欺騙即生生世世的事情,而且是欺神欺佛其罪過無量無邊,眼前雖見不到報應,其罪愆即累世累劫。如一個小孩子,雖得一個糖果的利益,身後卻損失了無量的財產,實在可憐又可笑!



9、過與不及



世間每一個人的個性都不一樣,有的人謙虛自卑,有的人自大貢高傲慢。有些是有才能智識學問而不顯耀,有的人空腹高心,有一點點才幹即顯耀誇大,恨不得天下人人都知道。過份的謙虛也變成虛偽,過份的貢高傲慢也會自取其辱。而且得不到人家的幫助和進步,凡事都要適中的處世做事。



從前有一個鄉村,舉行一個讚美父德的大會,大會開始時主席報告:今天舉行這個會,目的是宏揚孝德,且互相鼓勵「見賢思齊」的意義。所以希望各位都俱實的報告,不要誇張,亦不要自卑而隱匿不說,盡量把事實說出來,讓大家做個處世做人的模範。



第一個人說:「我父親身材魁梧,很有力氣,做事也有魄力,所以受人稱讚」。



第二個說:「我父親生得眉清目秀,英俊瀟灑,而且對人彬彬有禮,所以受人尊敬」。



第三個說:「家父是一位仁慈的長者,常常布施救濟貧苦的人,是一位樂善好施的人」。



有人說:「我父親見義勇為」。有人說:「我父親智識很高博學多聞」。



有人說:「我父親無論做什麼事都有信用」有人說:「我父親對人很客氣很有禮貌」等等說詞。場中有一位青年,不服氣的跑出來說:「我的父親才是偉大呢?」眾人問:「什麼偉大」?他說:「我父親是一位清淨而無慾的人」。眾人說:「啊!世間每一個人都深陷於五欲(財色名食睡),而受五欲的驅使,誰能無欲,既是真的偉大,不知令尊是那一方面的無欲?他說:「我父親是從小就斷絕淫欲,所以很清淨的人」。眾人說:「你父親既然從小斷淫,那你的身體從那裡來?是天上掉下來的嗎?」哈哈......眾人都哈哈大笑!說這位青年無知又愛面子,反而受人羞辱。



世間每一個人都愛著面子,愛受人家的讚揚。不希望人家嫌東嫌西,不喜歡人家說他缺點,或不對的事情,而且喜歡誇耀自己的親人。過份的誇耀也會反而貶降自己的人格。可是一般人都愛聽虛偽的話。譬如做生意即「犧牲血本」「三折五折優待」來招引顧客。在人前即讚揚此人如何的能幹、聰明、或仁德學問等,在背後即說他壞話一大堆。因而社會變成人人都虛偽—「自欺欺人被人欺」。



人人愛聽假話,人人愛說假話,所以世間小人多而君子少。如演戲一般彼此都應付應付,真心的相待即少之又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似蜜」。人人愛甜,不愛淡故虛偽就多了,淡即實意多,甜即虛偽多,淡能永遠,而甜即難持久。世間萬事萬物「物極必反」。而且是相對的,善惡、好壞、邪正、是非、甜苦等等,有親必有冤,有快樂必有痛苦,這都是一種循環。



為什麼世間禍福苦樂常常循環呢?因人心有善有惡,過去生曾造善惡業故有時禍有時福。若善業多即多受幸福快樂,若是惡業多即多受痛苦和災禍。誰叫我們過去不曾完全作好善事呢?古人說:「有財不可用盡、有勢不可欺盡」。反過來說,有財而不會用來救世救人,而一味的吝嗇也是財奴。有勢不會造福社會,也是傀儡一樣。是故做人要不斷的造福、結善緣,將來才有福可享。所謂—「自助助人被人助」。



10、空中樓閣



一棵樹最初必由一粒種子,下土發芽生根慢慢長大而成。一個人的智識學問也由從小一字一句的讀書,慢慢累積而成,樹有根水有源。智識由學問而學成,房屋也由基礎而建起,怎能在空中建樓閣呢?可是世間就有很多,不要基礎而空中建樓閣內事情。



從前某地方有一個大富翁,他的房屋建築得算是華麗堂皇,這位大富翁雖然很有錢,可是很少出門見識不廣,而且又是吝嗇的人,有一天聽人家說:某處有一個富翁,建築了一座很華麗的三層樓房,這位富翁為了好奇,也為了不服氣,所以就不遠千里的跑到另一位富翁家裡來,當他來到那個富翁家的門口時,就看得呆住了。因為這座樓閣不但華麗,而且高高的聳立在空中,因此他十分的羨慕,回到家來就日思夜想,想自己也建像這樣一座樓閣。



於是打聽建造這樓房的建築師,不久就尋找到他而同他議價,要建築這樓房的事情,需要多少時間和經費。建築師說,需要一年時間,多少經費。富翁聽說要一年,又要那麼多的經費,就說:我不要第一層和第二層,只要建第三層就好了,而且限你一個月要建成。建築師說:不要第一層、第二層我無法建第三層,而且一個月時間太匆促,請你另請高明吧!



現代的人好高好大,一間小小的商店,也掛×行×公司字號。一間小小的麵店也掛著×大飯店招牌。學佛的人只認識幾個佛學名詞,就以大法師大居士自居。學三天靜坐就開悟、得道、神通等等。不願從基本佛學學起,就要當大法師講經說法。不要從初果、二果、三果就想馬上證阿羅漢果。這不是和空中造樓閣一樣嗎?



佛陀是無上的正知正覺者,從三祇修六度,百劫修相好而來的。其福德智慧神通都是無上。所以為九界的導師—人天的師表。現在有些外道拿一個莫須有的名詞(無極老母),安到佛的頭上來,說佛仙神都是它生的,人類都是它放出來的。它是最原始而且最高的神。既然生佛仙神為什麼又生古今那些奸臣、惡人出來?既然放人為什麼不都放聰明又美麗又善良的人類,而那些愚笨、醜惡、奸詐都放出來?使世間不斷的戰爭、欺騙、橫詐等事。而且世間常常有颱風地震,刀兵水火、毒蟲細菌等擾亂人類生活,是不是也是那位最高的神之傑作?為什麼當初不放到清淨的地方去?這是恩惠或是刑罰呢?我想這位神也是空中樓閣一樣,聽起來很美麗,可是莫須有的東西。



該莫須有的神又降下了末劫(災劫),才派人去度回來,世界有六七十億人口,度回去的恐怕沒有百分之一罷?其他都要受災劫,未免太殘忍吧!放下來又要他們受苦難受災劫,這一切都是它一手導演,這是什麼神不說也可以知道。



該神又叫那些不法之徒去領天命,賜他們的特權,給人點道就能夠得道回家,好像一切都在變魔術一樣,也像給小孩子講故事一樣。世間真微妙講實在話,請真理人不愛聽,講神話、講鬼話、講小說—「封神榜」「西遊記」「遊天堂」「遊地獄」等話,人偏偏愛聽,也認為事實,這不是和「空中樓閣」一樣是什麼?



11、搧風止沸



古人說:「以德伏人者昌,以力伏人者亡」。世間大多都是以力制力,以爭制爭。是故自有史以來戰爭不息,社會每日都有是非鬥爭之事。用一個破漏的缸來盛水,欲其不漏失是不可能的事情。晚上在外面曬太陽,欲取其溫暖即是傻瓜!「人為萬物之靈」,往往都做愚蠢的事情。



從前有一個養蜂的人,有一天他想依養蜂賣蜜所賺的錢不多,必須另想一個辦法來加工製造,使蜜更加有價值,製造種種食品出售,才能多賺些錢來發展自己的事業。於是開始盛火熬蜜,欲熬為蜜糖來製造種種食品。這個時候有一位客人來拜訪,他對客人說:「請你等一等我正在熬蜜,熬好了請你嘗一嘗我的傑作」。因為蜜正在滾沸,他欲使蜜漿快些冷卻來招待客人,所以就掀開鍋蓋,用把扇子在上面拼命的搧。可是搧來搧去,弄得滿身大汗,鍋裡的蜜漿還是滾沸!他心裡很焦急,越是努力的煽但蜜漿卻一點的冷卻都沒有。



客人看了說:「不要焦急,慢慢來」於是跑到廚房來,仔細看一看,原來鍋下燃燒著炎炎盛火,上面的蜜漿怎麼會冷卻呢?於是向主人說:「你不是希望蜜漿冷卻嗎?」「是的,可是無論怎麼搧都搧不冷怎麼辦呢?」「你只顧上面搧風而不注意鍋底下烈火,故蜜漿不能冷卻」。「啊!原來要鍋底抽薪,我怎麼沒有想到呢?」於是各人哈哈大笑。



這個故事證明一切外道,不依佛法用功進行,而只顧在佛學名詞攝來改造,欲另立一個宗教,或在佛教儀式用功,而內心卻滿腦子都是名利,所做的皆是違背佛法的事情。修行學佛和宏法利生,乃是一件神聖的工作。若無虛心研究及用功修行是不能夠勝任。若無正知正見更是走上邪道。世間那麼多的五花雜色的五欲境。末法時代更是邪師外道說法如牛毛,若無正見即經不起外道的引誘。若無用功的定力智慧,即不能克服五欲名利,如湧沸的蜜漿光在上面搧風,是不能消滅煩惱的火燄的。



人因無始以來所積之業,所以滿肚子都是五欲和煩惱。若無修戒定慧,無法平息煩惱的熾盛。不論欲自度或欲度他人,必須先平息自己的私慾。



若是存名利心而做事,皆是以自利為前提,即做事多邪少正。世間一般人都是互相利用,互有利益才肯做事。若是宗教家,其任務即「替天行道」或「宏法利生」。即不能有私慾之心,否則如搧風止沸,其煩惱更盛。



搧風止沸只是一個譬如而已,我想世間沒有這樣傻瓜的人,可是外道只學佛法的外表,而不學佛法的內心用功,或無正知正見的宏法。以私欲煩惱的心而欣度人,都如搧風止沸的故事一樣。



12、聞過即怒



人人皆有自尊心,也是最愛面子的動物。就算一個痴痴呆呆的人,也不願人家說他的壞處。尤其是愛面子的人做事好勝,只欲成功不能接受失敗和恥辱。可是世間不如意事常有八九。而且一切成功的事,都經失敗而來。自尊心重的人就經不起打擊,而懊惱喪志失意,或走上自我毀滅之路。這是很危險的事情,要知世間那一件輝煌的事業,不是從種種打擊失敗中而得來呢?



從前有一個農村,在晚上集合許多人在那聊天,談論世事與談天說地。在談論中講到某甲,某乙說,某甲這個人的品德很高,人也很仁慈,只是很可惜也有一個壞處!「什麼壞處」,人類最奇怪的是,愛聽人的是非。某乙又說,「某甲雖是一個好人,可是脾氣毛燥一點,做事也很魯莽!」剛好這時某甲從這裡經過,聽到這樣的批評他。



某甲立刻暴跳如雷的說:「我什麼時候毛燥?」於是舉手就打某乙,傍人說:「你怎麼可以打人呢?」「我怎麼不可以,他說我脾氣毛燥,作事魯莽,我什麼時候毛燥和魯莽?你們說?」眾人說:「你現在發脾氣不是毛燥,舉手打人不是魯莽是什麼?」某甲因理屈而不好意思的就走了。



世間每一個人都有他的長處和短處。若能發揮自己的長處,而消滅短處即是成功的人。若是怕人批評又不肯修改,其長處也因此而被隱沒。所以自古聖賢說:「聞過即喜」。即是虛心肯接受人批評的人,也就是能成功的人。學佛修行更是要虛心請教,接受人的批評,才能時時改過。若是不肯接受批評的人,聞過即悶在肚子裡,或欲爭執到底,甚至發生動武之舉,即不但阻塞了善路,一切的是非鬥爭都由此而發生了。



古人說:「世人孰無過改非為聖賢」。依佛法說:眾生無始以來六道輪迴,做過許多善事,故內心有許多善性,也做過許多惡事故內心也存有許多惡性。善性多即是一個好人,惡性多即惡人。只要我們肯改自己的惡性,而發揮自己的善性,即人人都可以成為聖賢。反過來說:若不肯改惡而讓惡性一直增長,則不但是惡人,而且將來地獄、餓鬼、畜生必有份。



世間有許多人喜歡飲酒、賭博、花街柳巷而荒廢事業。或遊手好閒、不務正業,幹些損人利己的事情,若有人善意的規勸,不但不肯接受,還要瞋恨他人,或無理的爭執,所以做好人的就少了。如果和他同流合污,或隨喜作惡朋友就多了。



聽說過去大陸的叢林,住的出家人都是上千人,五六百個人,所以規矩和戒律都很嚴。現在台灣的佛寺都是住十幾個人,五六個人,寺多而人少,規矩也比較放鬆,因為寺多人少,所以你多說他幾句,他就開溜了。這裡住住,那裡也住住擇沒有人管他的地方,才肯住下來。規矩那裡能夠嚴得起來?當然如此修行道業必然是荒廢的,欲求了脫生死那就更難了。



13、殺子求名



仁義禮智信乃是中國人的美德,欺騙拐詐是人類的醜惡。美德和醜惡,是相對立的也是互成互證。沒有醜惡的一面,也就不會顯出美德的一面。人類的文化進步,人的智識發達,好像欺騙奸詐也跟著進步。把醜惡的面目都裝飾得非常的美麗,人類那一個不想做一個真真正正的美德的人呢?當他做不到的時候,就用奸巧欺騙來掩飾,使美麗的人生充滿了罪惡的陰影。



很久以前印度有一位波羅門教的人,因為平時愛好面子,又愛名利而且不去做正當的工作,常常用欺騙手段來獲得小小的名利。時日久了人家就識破他的為人,在本地生活不下去了,就帶一個兒子遠走他鄉,在人地生疏之下為了生活,在街上擺了一個算命攤子。隨便寫些「上能知天下、下通地理、算人的禍福、和知三世因果」等作廣告。因為生意不大好,一天就想出一個妙計。說:「我能知未來過去,不信的話,我們可以試驗,我算準我這個兒子,七天後會死,請各位七天後來證驗我說的不虛」。



到了七天為了證明他的預言,就把自己兒子殺死,於博得人的相信,於是眾人紛紛給他相命看因果等,這位波羅門的人就亂蓋一場,於求小小的報酬。日久人家也知道他說的話不靈,又不能生活下去,又再流落他方。



人類有好奇之心,更有貪小便宜的毛病。所以為了小小利益,往往都犧牲了大好的前程,或損失自己的人格。若非有正知正見,或修行有力的人,很難逃出這名利二關。譬如從事神鬼活動的人,有人利用算命,看因果來吸引信者,有的利用神的名譽來騙財騙色,有的利用鬼神的小小神通為圖利,有的學些術法來惑人。有的人雖有小小用功,即謂得道大顯神通,解答人種種問題,種種揚名為救世,其實都是為了個人名利。



殺子求名只是一個譬如的故事,人類不致於如此的傻瓜,可是仔細的觀察,世間像這樣傻瓜的人可不少!譬如為了妻子而不孝父母,為了自己名利違背了師長。為了小小虛名地位,賣國賣民,為著幾毛錢就爭得面紅耳赤,皆是墮人格、失道德、毀滅前程,而求眼前小小利益而已,不是傻瓜是什麼?



「天有好生之德、人有惻隱之心」。若是違背了惻隱,即失去了人格。何況為小小利益,即毀滅自己前程。是故忠孝仁義是為人處世之本。不能大仁大義也得守人性的本位,方不失為萬物之靈。否則一失人身萬劫不覆!那就冤枉了。



14、殺師祭神



世間一切學問一切智識技藝,都需要老師的指導,而且各人有各人的專長和智識。欲學某部份智識,或欲依某行的生活,都必須依識者的指導,是故對老師對識者—先知先覺都必須有尊重和恭敬心,才能獲得自己的利益,也才合做人的基本原則,否則自毀人格和前程。



從前有好幾位的商人,欲航海去採寶。古時候沒有指南針,和氣象局預測天氣。專靠航海有經驗的人帶路—叫航海舵手。因為舵手才能知海的方向和氣候的變化。這一群商人既欲入海,必須請到一位航海的舵手。於是各方去打聽和拜訪,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位舵手,而用重金的聘用而來。各方面都準備了完備,選擇日子祭拜神明而啟程出海。



船駛到海中經過數日,都風平浪靜非常的順利,可是有一天海中起了風波,繼而狂風暴雨,一連數日都是驚險中過著惶惶的日子,情急之下想起了有人說,航海須祭海神才能風平浪靜。祭海神必須一個有生命的動物做祭品,因為參加人員都是自己的人,只有舵手是外人,大家商議的結果,只有犧牲舵手,把他殺來做祭品,至誠的禱告海神,願神的保佑風平浪靜,採寶順利平安的回家。



第二天恰巧的天氣好轉,可是大海一片茫茫,不知駛向何處才能採寶。連回家之路都無法認定,於是在大海中漂來漂去,漸漸船上的糧食都食完,大家都又飢又渴,最後終於統統死在大海中。



行走夜路的人必須需要燈火,雨天出外必須帶雨傘和雨衣。一個人生活在世間上必須有父母、師長、善智識、養育和教導,豈能忘恩負義?俗語說:「學佛一年二年佛在眼前,三年四年佛在半天」。不聞佛法的人沒有智慧,沒有用功修行的人沒有定力,不絕解脫煩惱。初初信佛以謂什麼事都蒙佛保佑,所以對三寶恭敬、布施,可是慢慢日久即怠慢起來,遇到逆境即怪佛沒有保佑,於是輕師或慢佛或破戒!從前的信心道心都荒廢了。



有的人只求佛保佑,而不親近善智識。不聞佛法故信心沒有堅固。或是沒有正知正見,只是好奇求感應。因為末法時代,邪師外道說法多如牛毛。所以就被外道引誘而迷惑而墮入邪途,豈不是如航海沒有舵手嗎?



世間有許多人想學佛,欲入佛法的大海採寶,初初入佛門時還好好的用功拜佛,研究佛法,而且嚴守戒律。時間一久慢慢的懈怠下來。而且作惡破戒而無所顧忌,這不是和航海殺舵手一樣嗎?學佛的人以戒為師,破戒即失了學佛的根本,欲出離生死苦海無有是處。



15、立即長大



唐朝玄奘法師去印度,花了二三年的時間才到達,現在坐飛機不要二三天就可以到,而且能夠飛到太空去。從前做什麼事情都要靠人工,現在事事都有機器代勞,科學進步確實帶來人類不少的幸福,人可以用人工受精,也可以控制生育。醫藥可以治各種的病,可以開刀換心臟或各個器官,延長人的壽命,卻不能使人很快就長大。



古印度有一個國王,因為晚年才生了一位公主,所以希望他立刻長大!就召集了滿朝文武大臣參議,徵詢各位大臣的意見,看看有沒有立刻使公主長大的方法。其中有一位武官說:國王、國家若是有難,我們可以不顧生命的去平服敵人,不論千軍萬馬我們都不會畏縮,可是欲使公主長大的事情,我們即無能為力,請國王恕罪。



一位文官說:國家無論大小事情,我們都可以用機智、謀略來治理解決。至於兒女事情,恕我們卻沒有這個智識。其中一位大臣說:「大王欲使公主迅速長大,這乃是生理醫學的問題,何不請一位高明的醫生來商議看看」。於是國王就立刻派人請了全國最有名的醫生,問醫生說:「大夫醫道高,不知有沒有什麼醫藥,使公主立刻長大」?



醫生聽說,要公主立刻長大就十分的驚異,他心裏想,「嬰兒要立刻長大,天底下那有這種事!但若是沒有想出一個辦法,國王會不高興,搞不好會腦袋搬家怎麼辦呢?在危急當中,忽然靈機一動,對國王說:「大王要公主立刻長大,確有此靈藥,但是此藥非常難找,可以說,千年罕見之靈藥,而且生長在深山窮谷裡,無人能到的地方。也必須等到它的成熟期才能採得到。所以須很長很長的時間去尋找,不知國王有沒有這個耐心等」?



國王說:「只要能使女兒立刻長大,無論多久朕可以等,但必須要一個期限,需要多久?」醫生說:「最多十五年、最少十年,但沒有找到靈藥以前,公主須暫時給我帶走,因為靈藥找到亦需立刻配方,立刻服下才有效,過了時就不靈了,所以要把公主帶走。」「好罷!就這麼辦好了」。



從這天起公主就被醫生帶到另一個地方去,公主不在,國王即漸漸淡忘了,這一件事情,不知不覺過了十二年了。有一天忽報醫生回來了,並且帶了公主回來。國王非常的歡喜,立刻召他進宮,一看到公主已經長大了,而且是婷婷玉立的少女,國王歡喜得不得了,賞賜了醫生很多的金銀財寶。



學佛首要皈依三寶,親近善智識,修六度萬行,積功累德和修心修性,慢慢而養成。有人卻偽稱天降真道,有什麼秘訣可以馬上得道,不就是故事中的國王,欲剛生的孩子要立刻長大,一樣的天真好笑!



佛是無上的正知正覺者,其慈悲智慧福德神通都是無量。他是累生累劫修來的,佛家雖有頓悟之法門,也是一半靠用功,一半是宿世的善根利智,才有頓悟的可能。頓悟以後也須漸修—積功累德、方能成佛,世間沒有一步登天的事情。



16、蔗汁灌蔗



「天下父母心」天下做父母的人沒有一個不愛自己的兒女。可是愛的方法不對,也可能害了兒女養成壞的習慣。士農工商每一個人都要賺錢,然而賺錢的方法不對,也可能造成失敗的原因。每一個人都工作,而工作也必有方法,方法不對反把事情弄壞,舉一反三,世間萬事都有正有邪和有偏。



從前有一個農村,有二個農友非常的要好,有一天二人在談論中,談起了種甘蔗的事情。甲說:「我們來種甘蔗的比賽,羸的人可獲得一筆的賞金,輸的人要賠償這一筆償金,你看怎樣?」乙說:「好啊!這樣很有趣,也可以鼓勵工作和生產,就這樣一言為定」。二人講好了比賽的原則,把土地各分一半,就開始了比賽。



甲這幾天來都絞盡了腦汁,想用什麼方法來贏得這次的比賽,想了幾天以後,終於想了一個方法。他想,甘蔗是甜的,必須要甜的東西來滋養它,所以用甘蔗汁來灌溉必能得到良好的收穫。這幾天二人都開始耕地下種子。甲則常常用甘蔗汁來灌溉,乙則和平常一樣,只是努力耕地、除草、下肥、灌水等工作。



幾個月以後,甲的甘蔗慢慢的黃瘦下去,乙的甘蔗卻一天一天的青綠茂盛粗壯起來。到了最後甲的甘蔗都枯萎了,而乙的甘蔗即得到豐收。這是什麼緣故?就是方法的對與不對而已。



俗說:「賊計狀元才」聰明的人反被聰明誤者比比皆是,做流氓做小偷的,以為可以不勞而獲。欺騙拐詐的人,以為只要動三寸口舌就獲得財物,可是天理循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報應即在後頭!世間萬事一分努力,即有一分的收穫,絕對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所以佛家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沒有種雜草而得到稻穀的道理。



世間士農工商各有其努力的方法。若是專動歪腦筋去佔他人的便宜,或用投機取巧的方法得到利益,結果反受其害的果報。譬如辦公的人貪污枉法,農人用過量的農藥毒害他人,工人偷工減料。商人用假品欺騙獲得暴利,結果必須受其應得的報應,世間每個人每個職業都可以報效國家與社會,反過來說,每個人也可以剝削社會,問題在我們的存心良與不良而已。



每個人的前途光明和黑暗,人格的高低,將來的昇墮,都出於我們的一念為始。人若存心良善,眼前雖吃虧一點,將來一定有良好的果報,奸惡的人眼前雖佔一點的便宜,漸漸人格墮落,人人厭惡,前途必定黑暗。就是沒有存心不良,做人做事方法不對,也會造成不良的果報。是故須學佛聖賢的理由在這裡。



17、顧小失大



世間大事糊塗而小事聰明的人很多,就是說:只顧小小的利益而忘了大事。譬如說:做生意的人,只顧小小的數目計較,而大把的金錢都花在吃喝玩樂上面。小偷流氓從搶騙偷來的錢都花在賭博花天酒地。做官貪污得來的錢花在一個女人上面,都是顧小失大的例子。



從前有一個富翁,在他家裡有最珍貴的寶物,也有真珠瑪瑙金銀財寶無數,還有廣大的田地房屋,可以說富可敵國。可是他經商的時候,還是斤斤計較,一點都不肯馬虎,顧客欠他一毛錢都千方百計的非討回不可。



有一顧客,五年前賒欠了他一毛錢,這位富翁有一天,忽然想起了這件事,就老遠花了二毛錢的車費,到他家裡去追討。因為主人不在家,所以又花二毛錢車費回來。過了幾天又再去追討,主人又不在,一共去了三次才把這一毛錢討回來,已經花了十幾毛錢,又花了那麼多的精神和勞力才討回一毛錢,這不是很大的笑話嗎?



社會上現實和小心眼的人很多,譬如日常生活當中,常常為了一件小小的事情而大吵大鬧。為了一張紙或一個茶杯爭執而大打出手。為了一句話講不投機,或逆耳一點即動武打人,乃至告到法院去。日常的買賣不但斤斤計較,就是為了幾毛錢也爭得面紅而赤,結果呢?人格失,人討厭乃至結冤結仇,這種事情就如吃飯一樣的平常之事。



宗教家本是勸人為善,導人於正信,乃至領導人修行,解脫生死等的神聖任務,其人格和修養都應比一般人高。可是有些從事神佛職業的人,不管正法邪法、內道外道、正信迷信都引進來,應付信者。為自己小小的利益,而自他都墮於魔道,豈不是冤枉而可憐嗎?



人來此世間本是酬業而來,為了生活須付出很多的精神和勞力。一生都為生活而努力。甚至造很多的惡業!如殺盜淫妄等,使生生世世六道輪迴,互報冤愆不休,這不也是顧小失大嗎?



現實的社會、現實的人生,你對我有利,我即恭敬尊重,拍馬屁!賄賂。對我不利即輕視、嫉妒、欺侮、相害等。甚至使奸耍詐!拼得你死我活。強欺弱、弱肉強食。達爾文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使世間如阿修羅場(戰場)。是人世間呢?還是畜生的世界?追根究底,只是為了小小的利益而已。



18、樓上磨刀



「人往上爬、水往下流」。誰不願往上爬呢?沒有衣食住的時候努力求衣食住,有了衣食住時求更美好的,沒有積蓄時,省食儉用都要積蓄一點,有了積蓄求更多。所以人的欲望是永遠無止境的,無名無位時求名求位,有了名位即求更高又更高,所以人的希望也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



古時候有一位很窮的人,到處去討飯維持生活,都常常遭到惡犬的欺負,或遭人的白眼,或受到漫罵、侮辱,這樣的日子實在太苦,不如早一點了卻這一生,正在這樣想的時候,剛好遇著一個人問他說:「你還年輕亦無殘廢,為什饜要討飯生活呢?」「我不討飯就無法生活,而且討飯生活我也幹不下去了,生活著有什麼意義呢?」



這個好心的人說:你不必失望,我給你找一份工作,你願意幹嗎?窮人說:「我就是找不到適合的生活才討飯的,既然有工作就試試看吧!」「現在國王宮中少一位管御花園的,我就給你介紹,你在那裡工作吧!」於是就在宮裡努力的工作,一直到他年紀大,國王賞賜他許多財物,同時也賜他一頭已死的駱駝,和一座小樓房。



窮人搬進了這一座房屋,欲把駱駝割成一塊塊的醃起來,可以慢慢的吃,於是找了一把刀,因為刀口太鈍了,就到樓上去磨,再下來割肉,一下又鈍了,又再上樓去磨,這樣上上下下跑了好幾趟,真是辛苦極了,最後終於想過,這樣上上下下太辛苦,不如把駱駝扛到樓上去,這樣一面割一面磨刀才可免去跑上跑下的辛苦。



眾生無始以來輪迴於六道,生生死死不知幾千萬萬次,其骨頭堆積起來,如一座山那麼高,生死受苦所流的眼淚,如海水那樣多,還不能超出這六道的輪迴。我們眾生生活在此世間,如那個窮人欲吃一塊肉,就樓上樓下的跑來跑去,喻六道的輪迴。好不容易想了一個好辦法—把肉送到樓上—喻生天上。才安樂了一下,肉吃完了又開始要上上下下的辛苦了—又六道輪迴。



一切眾生自無始以來都流浪於生死,為了生活又辛苦又造業,受許多的辛苦又折磨,才能生活,一般人都認為這是運命,或神的安排,或天生是自然的現象,沒有辦法自我主宰,所以認命糊糊塗塗的過了一生。或造諸惡業來求小小的安樂,樂中造苦因,不知其後果痛苦更甚!什麼時候才能離苦得樂呢?那就要佛法裡尋出路了。



人誰願意做徒勞無功的事情,人誰不願往上爬?誰不願生到天上去過著安樂快樂?或解脫生死而離了業力的束縛。或生到淨土自由自在的安樂?這一切皆靠我們的努力,非是操在神的手裡,只要我們依佛法的修行,這一切都是我們所能做得到的事情,佛法說:「世出世間隨願所成」。不要再迷惑於生死了,歸去來兮,西方淨土胡不歸?



19、劃水作記



世間有許多事情人們認為確確實實,實際上是一種的錯覺而習於為然。或是錯誤自己還不知道。譬如自古人們以為,太陽繞地球而行,實際是地球繞太陽,我們看道路以鐵路,都是明明看到越遠越狹,實際上沒有狹。我們做夢的時候,明明有房子、有馬路、有某某人、也有某某事情發生,可是一醒來什麼也沒有了。



我們眾生生在此世間,也和做夢一樣,沒有一件事情是真的,可是眾生的意識上或感覺上每件都是真真實實的,以此錯誤的感覺造成了一生的辛苦和造業,這是迷惑的眾生。



從前有一位做生意的人,欲渡海去外國做生意,從前沒有飛機、船上也沒有機器,專靠揚航而行,所以若是遇大風大浪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這位大商人為了賺錢,也不惜冒險欲渡海做生意。有一天船駛到大海中,當他在船頭賞風景的時候。不意掉了一串真珠滑落海中,他想下海去撈起來,可是為了趕路,就在水上劃了一道水紋作記號,待回程時可以有個記號辨認再來撈未遲,於是就急急趕路了。



時間過得很快,一轉眼已兩個月了,當他回程欲尋那個記號劃紋已經找不到了,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波紋,跳下水去找,可是怎麼找也找不到了。傍人說,水紋雖一樣,可是地方不一樣,怎能找得到呢?



人每個人都有成見,聰明人有聰明人的成見,愚笨人有愚笨人的成見。外道有外道的成見,佛教裏各人對佛法的見解也不相同。成見有正也有邪,古人說:「擇善而固執」。若是正法的成見,是修行解脫的幫助,若是邪見的成見,不知害了多少人墮魔道,或作事徒勞而無功。



聰明人腦筋比較敏捷,若是固執成見,不肯下問或集思廣益,即往往執非為是執邪為正,或專動歪腦筋去佔人家的便宜,其將來墮落也更深。愚笨人見識不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即多錯誤。若肯虛心請益善智識,也不失為有福的人。外道執邪見,先入為主,死不肯認錯,即將墮入魔道,也委實是太可憐。



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為適應各種根機而設。有人即自是非他,或排除異己。或牢牢執著自以為是。皆是成見作祟,如朝三暮四,雜修雜行雖無成見,乃也是無成就的人,如一塊地撒許多種子,能收獲多種成果否?修行用功也必須有一個目標—一門深入而修行方有所成就。是故捨成見並不是沒有主見,而是要虛心研究,請教善智識,而後擇正法,或適合我的根機而起行。能否擇得正法,是要看我們的智慧和善緣了。



20、割十補百



電光易滅、石火難留,逝水絕歸源之路,落花無反樹之期。人類日日都有講話,而講話雖被空氣吹了,其好與壞都留在人的心裡。古人說:「言多必失」。每個人都會說話,可是說話之中,常常講錯誤的事情,或得罪他人批評他人的事情。都會惹來許多麻煩,每個人都可能批評他人,也被他人批評,可是人人卻都怕他人批評。



從前有一個國王,最怕人家批評他,所以特別恨講他是非的人,因為他是國王,所以隨便可以立一條法律,可以治人於死罪。這就是專制時代的缺點,這個國王雖常常殺講他是非的人,可是人民也不肯放棄講他是非。有人寧可觸犯死罪,也不能不講他的是非,所以講他是非的人卻越來越多。



有一天早朝完畢的時候,國王隱隱聽著人家在背後,批評他是一位殘暴無道的昏君。簡直比兇惡的猛獸還要利害!國王聽了暴跳如雷,像一頭瘋狂的猛獸,怒視著眾臣。可是這個時候,大臣們已經走了很多,只剩幾個比較年高的老臣。國王在盛怒之下也未弄個明白,祇聽身邊的小人讒言,就把一位老臣抓去拷打,並割他十多斤肉,於洩他心頭之怒,使老臣痛得死去活來。過了不久將這件事調查清楚了,知道不是老臣講的,國王過意不去,即補償這位老臣一百斤肉。可是老臣也一直呻吟痛苦,國王說:我只割十斤肉,補你百斤還不夠嗎?



老臣有氣無力的說:「假使國王你被人割下一個頭,而人家補償你一百個你能滿意嗎?」國王說:「那是不可以的事情?」國王雖明白了這個道理,可是老臣已經漸漸的斷氣了。



世間每每逞一時的意氣鑄下大錯!或造著罪業,過後雖後悔已經來不及了。所以要學佛、修學智慧、明是非邪正善惡,方不會造業作惡。否則報應來時後悔已經來不及了。世間每一個人都有他的長處,也有他的短處。有一點點的長處都希望人家誇讚他,有一點點缺點都希望人家隱藏。人又最喜歡講人家的是非,而批評他人的缺點,所以世間的是非就多了。



「強虐弱」「仗勢欺人」。使弱者、愚者、含冤含恨,也是世間常有之事。必使生生世世互報冤愆,互尋仇恨,謂之苦輪。古人說:「有時星光、有時月光」。「風水輪流轉」。有財有勢時不可一世,希望人人敬伏,而說一句話都要人人遵守,不欲人說一個不字。卑者弱者只有在背後,說幾句不平話洩洩氣。可是往往惹禍上身。如此之冤與恨、時積日積、年經月累,其冤氣充滿於宇宙,遇因緣必有報應,故世間永遠也沒有太平日子了。



21、殺子求子



「天下父母心」古代的人都希望「多福多壽、多子孫」。子孫多即宗祠廣闊,而且綿長,這是做父母的人最大心願。而且「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誰不盼望自己的兒子出人頭地呢?可是每一個願望都須先付出代價—辛辛苦苦的養大,而又需辛辛苦苦的教育,成為一個有學問有智識善良的人,這一切都需付出很多精神。如果不先付出,恐怕一切希望都要落空,而且還有相反的結果。這是人世間的公義呢?或是業障?



從前有位中年夫人,她的丈夫已去世數年,留下一個兒子。可是這位夫人很希望能再有一個兒子。他平時辛辛苦苦耕作操勞外,到處去求神托佛燒香拜拜。她不求榮華富貴,也不想再贅夫配婿,只希望多一個兒子,這不是很矛盾的事情嗎?



這事被一個巫婆知道了,跑到他家裡來問說:「妳很希望得一個兒子嗎?」「是的婆婆你有方法能使我得到兒子嗎?」。「只要你肯求神,神是萬能的,什麼事都可以滿人所願。」「怎樣求才能感應?」「只要用一份厚禮來祭拜」。「什麼厚禮?」「就是用人來祭!」「那就要殺死一個人囉?」「是的,最好還是你的親人」「我只有一個兒子」「是,最好是你的兒子」。這位孀婦因為求子心切,也是迷信神的萬能,所以不加考慮的殺了兒子來祭神。



而今現有兒子死了,神能從天上降下來一個兒子給他嗎?眾人紛紛的說孀婦愚痴又迷信,巫婆奸詐害人!這是神的過失或是巫婆呢?



人不能沒有宗教的信仰,沒有宗教信仰即精神沒有依托,也無所安慰,如失了父母的孩子一樣,不但無人教養而且會學壞。因為無父母的孩子,無人管教,社會又惡習多,所以很容易學壞,一學了壞習慣前途就完了。



宗教亦要有理智的信仰才是,盲目的信,若信邪教不如無信。社會也有許多邪師外道,若是沒有智慧也很容易被邪教所吸引,至於迷信與損財事小,倘若與鬼神打了交通,俗說:「請神容易送神難」。更可怕的是將來同入邪道,才是最大的冤枉。



有些外道說:「神是萬能的」。只要人肯信神,什麼事都由神來替你解決。你認為可能嗎?你犯法他人能替你坐牢嗎?他人能替你生病受苦替你死嗎?你吃飽飯能替他人挨餓嗎?你上廁所他人能代替你上嗎?這是不可能的!又求財得財、求壽得壽,甚至可以避災避難,將來還可以昇天,做神的兒子,真的神如此萬能嗎?那神何不使人人富貴安樂,天下太平呢?若是需要人去求去拜或送禮物才肯保佑,不是和貪官污吏一樣嗎?



神是古代的聖賢,或忠孝仁義而被尊為神,信神的人應該學習神的偉大之處。如有事求牠保佑,如求父母幫助兒子一樣。父母幫兒子成就造福人群事業做偉大的人,而不是溺愛。反過來說:若是事事都依賴,將成無所作用的人。倘若是有求必應,恐也不是正神—如流氓幫你作事一樣。



印度也有些外道說:人世間的一切痛苦是由前世的罪業(這到是真的)是故必須吃盡了苦,才能安樂(生天)。所以有人用一隻腳日夜站著,有人往火邊受煎烤,有人臥在荊棘上面受苦,有人倒吊在樹上,有人常飢肚子不吃不喝!種種苦行目的為生天,皆和殺子求子一樣—因為不是正法呀。



22、沉香燒炭



世間低廉的東西人人都買得起,欲取之得之比較容易。高貴的東西價錢高,取之得之也較不容易,人有富貴貧賤,與貧賤的人交往容易,與富貴的人交往就比較不容易了。學問智識技藝容易學的大家都會,就賺不到大錢,不容易學的價值高,可以賺多一點錢,可是世間偏偏許多人愛容易的事情去湊熱鬧,而不願不容易的事情去下功夫。



從前有一個商人,欲入海去採寶,用很多人和花好多時間去造船和準備日常應用的物品,才出發到很遠很遠的海島。而東找西找好不容易才發現一個島上有沉香樹,他命令伙伴把島上所有沉香樹統統砍下來,採滿了一船才滿載而歸。回到家馬上運到市上去賣,可是過了幾天都沒有人來買賣。



有一天看到附近賣木炭的,一挑一挑的賣出去生意很好。於是想,若是我們的沉香也燒成木炭,不也可以很快就賣出去了嗎?所以命伙伴把沉香燒成木炭,果然沒有幾天把所有的沉香,做木炭的價錢都賣完了。還津津自喜的以為自己聰明,才想出這個辦法來。



世間也有些人,把父母幾十年辛辛苦苦養育的身體,作很低廉的價錢賣了出去!我們的本性良心,自無始以來六道輪迴,被五欲煩惱所遮蔽,所以造業輪迴生死,受了很多的苦報,好不容易才遇到佛法,才把菩提心啟發出來,可是往往為了小小的利益—為賺幾個錢就把它賣出去,豈不是很可惜的事情嗎?



有些人欲讀書,欲學聖賢,最初時很勇猛精進,希望將來做大事欲利益社會國家。可是正人君子很難學,要有道德和人格,要有遠大的志向,要明暗不苟的貞操等等,很難很難做得到。因此日久生厭,於是慢慢懈怠下來。還是做一個普通的人好了,嫖、賭、淫都很自由,何必自找麻煩呢?



人類因為智識、思想、職業各各不同,是故對人的貴賤看法就不一樣。古人說:「行行出狀元」。其成功的原因很多,作事的方法也有差別,對每一件事的對不對,各個的觀念也不盡相同。有人謂,「道德一斤值多少錢?」有的認為「善心不能當飯吃!」。有人即寧可犧牲生命,亦要保持名節和道義。



職業無貴賤,其思想和觀念才是貴賤的關鍵。思想觀念若是無所謂道德和仁義,即作什麼事都下賤。思想觀念若是高尚有貞操,即作什麼事情都是高貴。所以做人要先有自重而後才會受人尊重。反過來說,自賤而後人賤,豈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嗎?



23、綢包破氈



世間有些人外表不揚,而內心即滿肚子學問和智識。有人即外面一派紳士,而肚子裡面一點的墨水和智識都沒有。有人道德人格都高尚,而謙虛和客氣,有人即空腹高心。總而世間愛面子和裝外面好看的人多,而重內心重實力的人少。



從前有一個人,平常不務正業,常常愛佔人家的便宜。因為他善於掩飾,所以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為人。有一天他看中了一戶富有的人家,他認為這一家必定有許多珠寶和珍貴寶物,若能佔有一些即能享用不盡,於是打定了主意,千方百計的央託人家介紹,欲混入這一家做傭人。後來經一位地方人士介紹才在這富人家做花園的管理員。



初初還是很用心的修剪花木、種植花草。因為工作很認真漸漸得到主人的信任,也沒有防範他的行為。待他摸熟了家裡一切環境後,有一天乘午夜時候,摸進了主人的房子,摸索了半天才摸到一個藏寶箱,箱子裡面蓋著一件破爛的氈子。這個人一件的寶物都沒有拿,只從自己帶來的綢布!包著那破氈子就跑了。明天主人看到傭人不在,檢驗了全部屋內都沒有丟了什麼,只失了那一件破氈子!也就不在意了。



可是這人卻得意洋洋的,從這高貴的綢布包氈子顯耀於人。表示他很富有,以為綢布必包很貴重的東西,實則一塊破爛的氈子而已。千方百計才混進了富家,又花了許多工夫給人家做工,又摸熟了一切環境,才偷了一塊破爛的氈子,還得意洋洋的顯耀於人,實在傻瓜得很可憐!



佛經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好不容易才對佛法起了信心,走進了佛教的大門。最初還是虔誠的用功修行,以及做善事積功德,但是時間一久慢慢的懈怠下來了,而且欲念蠢動,被世間名利迷惑,或貪著生活的舒適,只裝著表面的學佛,而不肯刻苦修行,不是和那笨賊用綢布包破爛的氈子一樣嗎?



有人外表西裝革裹,一派紳士的樣子,心裡卻沒有一點墨水,或無智識無才能。請客即上大飯店,一花三萬五萬,平時生活即東借西借,拜拜時殺豬殺羊,招來許多客人,把一年的收入積蓄都花光,平時即鹹酸苦澀。何苦來哉!



現在社會大家都拼命的賺錢,而不擇手段。也拼命的花錢,不惜生命!賺的時候斤斤計較,不怕犯法,也不惜道德違背良心。爭奪計較如大英雄!花錢的時候如大慈善家,不計多少,只怕沒有面子。這就是人生?假使賺的時候厚道一點,花的時候節省一點,做社會的事業,豈不是天下太平,大家都平安快樂。



賺錢時爭奪計較,結冤結仇,生前不能安安樂樂好好過日子,死後又六道輪迴,互償互還、業債、情債、命債、恩債、怨債,永無了期,都是因為愛一點面子而起因,如綢包破氈子一樣。



24、焦芽敗種



人有善良的人,也有兇惡的人。有仁慈有德的人,也有奸詐陰險的人,只是一念的善念惡念的差別。古人說:「世人孰無過,改非為聖賢」。不能改過向善的人,即永遠無光明的前途。都是缺乏善的業因。一個人要有謙虛改過的美德,心裡就有光明,若是固執奸詐,就如沒有門窗的房子,清鮮的空氣都透不進來,也沒有陽光,變成死寂的房屋,人即不能久住。



從前有一個農夫,終年辛勤的耕種稻谷,有一年改種了芝麻收穫也很好。已有了芝麻不知怎麼吃法,有一天他想,米是用水煮熟的,芝麻是不是也用水煮呢?於是去請教人家。人家對他說:「芝麻是用炒來吃才又香又好吃」。這位農夫即依照人家說,去炒來吃,真的又香又好吃。於是他又聯想,炒的芝麻既然這麼香,泥土是種什麼就生什麼,炒熟的芝麻播下去,一定收獲很香的芝麻,可以高價的賣出去,豈不是可以發一筆大財嗎?



於是他把全部的芝麻都炒熟做種子,勤勤懇懇的去犁田、除草、播種、洒水、施肥等工作。辛辛苦苦的種好了芝麻,自此每天都盼望它趕快生根發芽,過了好幾個月,雜草都很茂盛又很長了,都不見一根芝麻生發出來,才知自己想法是錯誤。



這個故事證明,有些學佛的人,發心修行菩薩道,希望證得無上的佛果。本來菩薩是要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廣度眾生,而積功累德,才是成佛的正因。可是有人貪著安閒舒適的生活,而把世間的名利當作修行。每天只和信者交往礬緣,而不教人家用功修行,不播佛法種子,怎樣有菩提的正果呢?



古德說:「沒有天生的彌勒、自然的釋迦」。彌勒佛和釋迦佛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是累生累劫修來的,而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所以學佛用功一分即成就一分的定慧。利益眾生一分即成就一分的功德。既信了佛學佛,就好好的用功修行、廣度眾生。光是掛著學佛之名,沒有用功修行,不但成不了正果,恐怕墮落更深!也是焦芽敗種。



古人說:「世事有難易乎?為之即難者亦易矣,不為易者亦難矣」。是故世間事只要我們肯努力,就沒有困難的事。又說:「哀莫大於心死」「貧莫貧於無志」。心死不振作的人什麼事也作不成功。無志氣而不向上的人,那怕小小的事情也做不成。有人認為世間富貴是要祖業、背景、學問、智識、做靠山,我們認為最大的靠山就是「志氣」。沒有志氣才是永遠貧窮的人。自古以來成功立業的人,大部份都是靠志氣與努力,沒有志氣與努力,也就是「焦芽敗種」。



25、希望幻滅



人生每個人都有希望,希望的將來是美麗的,可是失望卻是最痛苦的。要實現未來的希望,現在必須付出努力的代價。必須要勞心勞力和忍耐,甚至準備嚐嚐失敗的痛苦,最後才有享受成功的快樂。



人類的心裡往往都是矛盾的,在安靜的環境中,希望到外面去跑一跑。出外活動久了必生厭煩,又希望有安靜的生活。所謂「靜極思動」也是「動極思靜」。這樣動動靜靜矛盾中過生活。「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動中的人不能夠安靜,安靜的人又不能出外活動,人生苦惱就多了。



從前有一個人,冬天寒冷的時候,在屋內用木柴燒了一盆火。以便晚上暖和暖和室內,也可以好好的睡覺。當在火邊烤火的時候,不知不覺睡著了。在夢中夢到自己漸漸的昇高,昇到雲層上面,而太陽晒下很溫暖,慢慢冷風吹來而降下,降到雲層之下,由空中降到山上很冷!由山上跌到萬丈的深谷的時候,忽然一聲哀叫!從夢中醒過來了。醒過來時才知身上沒有蓋棉被,而且火盆的火也熄滅了,全身都冷的要命,才做了這個夢。



人生本來就是一場大夢,當做夢的時候,希望做大官、發大財、賺大錢、揚名四海等等。所以日日才克苦耐勞的工作。不論上山越嶺,或受盡風雨寒暑,都希望有一天達成願望。俗說:「有寒有熱有艱苦有快樂」。「風水輪流轉」。有時克苦耐勞,有時即享受快樂,總是希望將來比現在好,希望將來怎樣又怎樣如何又如何都是一連環的幻想。



學佛的人,希望將來證得無上的佛果,所以最初發心時,勤勤懇懇的,用功修行。修行如同寒冷的房子,要燃上柴火,使火炎漸漸把室內暖和。把冷氣驅走,最後人才能享受溫暖的快樂。我們每個人的心內都有貪瞋痴等煩惱,發心用功如同盛了一把火,要不斷的加薪添火,才能慢慢把一切煩惱驅走。而聖道的溫暖充滿了身心。最後煩惱驅盡,福慧圓滿道果才能圓成。



可是有人物欲重心,把聖道之火熄滅!或火盆潑了一盆冷水—名利使聖道之火發生不了作用。最後聖火熄滅了—刻苦修行的心不知跑到那裡去了,道果即離人更遠去了。



世間每個人都有希望,剛出生的小孩希望吃奶,要人抱。大一點即希望吃糖果、玩玩具。少年人希望騎機車、帶手錶。青年人希望美麗的小姐。壯年希望做大事業、賺大錢、做大官。老年人希望乖子孝孫,可是世間不如意常八九,苦惱就多了。



希望有正有邪,古人說:「人有善願天必從」。正當的希望欲實現,也必須付出相當的代償—勞心勞力。否則成為幻想。世間事事事都是克苦耐勞方有成就,何況出世了生死的大事,若是鬆鬆忽忽何月才有成就。俗說:「學佛一年二年佛在眼前,三年四年佛在半天!」這是一般學佛的毛病,世間的功名利祿,都須經千鎚百煉,學佛怎能經不起磨煉呢?



26、摹仿國王



世間萬事最初都是摹仿而來,譬如小孩學走路、讀書、學寫字、學圖畫、學技藝等等。那一個不是摹仿而來。可是摹仿也有好的摹仿,壞的摹仿,正當的摹仿,邪途的摹仿。所以有利也有害。有成功也有失敗。也有進步,也有落伍之別了。



從前有一位流浪漢,很喜歡摹仿人家。他也會摹仿很多畜生的叫聲,尤其是狗叫聲,更會飼養狗,所以被國王召去,做飼養狗的狗官。如果他安分守己的做他的狗官也沒有什麼。可是他一心想要升官發財,一天到晚動腦筋,怎樣才能升官或發財?



有一天他和管御花園的園官,管廁所的糞官,聊起來說:「耶!你們想不想升官發財啊?」「想,常然想啊!」「我們來研究研究,怎樣才能升官發財。」「我認為只有努力才有希望。」另一個說,「必須鑽營門才有可能。」又一個說:「只要討國王的喜歡,就可以升官或發財。」怎樣才能討國王的喜歡呢?」「還不是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不,只要學他的樣子,國王必然喜歡。」第二天國王來了,這位狗官就小心翼翼的看國王的動作,國王眼睛連續的轉動,他也學連續的轉動。國王咳嗽,他亦學咳嗽。國王問:「你的眼睛有毛病了?或感冒而咳嗽?」



他說:「報告大王,我眼睛沒有毛病,亦沒有感冒,只得了討大王的喜歡,而摹仿大王的動作。」國王聽了,不但沒有喜歡,而且很生氣的說:「你好大的膽子,我做國王,你也學做國王是嗎?來人啊!把這個狗官抓去重重的打五十棒,然後把他趕出宮去!」



他不但沒有升官,反而被打了一頓,飯碗也丟了,又是一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聰明反而被聰明誤,其實這不是聰明,是利欲搞昏了頭,而所作所為都是利欲的奴隸,即是愚痴的行為了。



小孩子在幼童時代,事事必須摹仿大人的行為。世間的商品很多都是摹仿人家的,或摹仿商標作假貨。落後的國家,必須處處摹仿科技文明發達的國家。若是事事不用腦筋,而一味摹仿必永遠也是落伍。



佛教被人摹仿的事也很多。譬如唱念、做法會、做佛事、普施放燄口等等。有人摹仿日本和尚,可以娶妻也可以吃肉,又當一個寺的住持,不僧不俗。好的地方沒有學到,不好的卻統統接受過來,這種摹仿是進步呢?或自甘墮落?我想和那狗官摹仿國王是一樣的道理。



摹仿求進步,或是摹仿而失敗,各人的摹仿動機不一樣,或存心良不良也有關係。佛教從印度傳到中國,乃及全世界,必有它的特殊之處。也經過時間的考驗,經許多人努力宏揚,才有今日的金字招牌。外道欲摹仿佛教,也只在皮毛裏學,學不到佛法的內容,只為兩邊取利而已。



不知佛教可貴之處,在於修行、持戒、梵行。只學佛教儀式唱念,成了不倫不類的教門。若本是異教徒,而欣慕佛法,又不能完全改,只改成半神半佛,那又無可厚非之事了。



27、傚醫鞭傷



人生一切的苦難,大都是行為的錯誤而來的業報。反過來說,一切的幸福快樂,也是智慧的行為而來。所以智慧是一切幸福快樂的泉源,欲成佛解脫生死非智慧不可。這樣說,世間的一切爭奪、造業,也是無知的妄動。由智慧抉擇去做的行為—是正當的行為,由愚痴無知去做的事情便是造業罪惡的行為。



從前有一個人,很嚮往國王宮中的富貴榮華生活,希望能侍奉國王,即不必費多大心力,而能享受榮華富貴。而且每餐都是食山珍海味,住宮中金碧輝煌的房屋,何等的快樂。不久真的謀得侍奉國王的職務。可是接任以後,就不是想像那樣的輕鬆。比方整理國王的衣帽,並不是做粗活那樣隨便,講究的是整齊,又要講究位置,又必須小心翼翼的做事,一不小心使國王不高興,便是要腦袋搬家。



有一次他粗心大意的把國王的帽子掛在下衣的架子,把下衣掛在帽子的鉤上,國王看到了十分生氣,便立即下令,用鞭子抽打四十大鞭。他的屁股被打得皮開肉爛,而痛苦不堪!國王便命御醫醫治他的鞭傷,御醫用馬糞敷在他皮肉腐爛的地方,很快的就痊癒了。



當時有一個傻子,見到他被人打傷,用馬糞敷上去馬上就痊癒了,心裏感到很有趣,回到家裏便命他的兒子用鞭抽他的屁股,兒子先是不肯,他說:「你應聽從爸爸的命令,我有最好實驗打傷的靈藥,你讓我試試這藥方的靈驗,不然你就是不孝。」既然父親這樣說,兒子也拗不過他,便用皮鞭打他的屁股。打得皮開肉爛,才從國王那邊學來的馬糞藥方,敷在傷處。結果不是想像那麼容易,枉受一場的痛疼。



佛經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說懺悔回頭馬上成一個好人。有人即只學做做樣子而已,沒有懺悔之心,亦沒有回心向善之意。聽說誦經、禮懺可以消災解厄,也照念照拜,其心不在焉,怎能消除罪業呢?



某教說,神能給世人贖罪,所以就照祈禱,照禮拜。事後壞事照做,這樣能贖罪嗎?凡事有利則有弊,方法也有正即有邪,有真有假。真心信仰修行,或學正法則有利益,而且有目的和意義。若方法用偏了,或假心假意,不但騙他人也騙了自己,更欺騙了神佛,將來會有什麼果報呢?



這是一個譬如的故事,國王譬如眾生的心,傻瓜的人譬如我們每一個人的色身。古人說:「形為心役」。佛經說:「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一切眾生的輪迴生死,乃至勞勞碌碌一世,都是心造的業,心支配這個色身。但是有時身體也會影響心理。比喻說,身體饑餓、寒熱、生病都影響到修行用功的情緒。而且影響進道退道或顛倒墮落。傻瓜的人將國王的衣帽互易其位,即譬如顛倒的行為。以惡為善,以邪為正,以假亂真,皆是顛倒,必受輪迴生死的痛苦。



要想離開生死輪迴的苦惱,必須修行以離一切欲,離一切顛倒。這就譬如打得皮開肉爛的時候,用藥敷在傷處,即得痊癒一樣。可是世間有糊塗透頂的人,他學佛法竟以貪欲來修不淨觀。加重了造業,加重輪迴生死,乃至受苦無量無邊,這不是傻子鞭打自身以驗馬糞的靈驗嗎?



28、為婦換鼻



世間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再美麗的人也有些地方缺憾,若是十全十美就變成了天仙仙女了。心裏上也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再良善的人也有些不良善的地方,若是十全十美的良善就變成了聖人了。聖賢的高貴個性,不能移植到凡夫的身上來。儀表怎能十全十美呢?人的個性已有缺憾,怎能生著十全十美的形體呢?



佛法說,業有定業不定業,定業就是說,已成的物體不容易改變,譬如說,金與鐵都是一樣的金屬,其本質的貴賤是差別很大的。世間已成的物體—譬如人的美醜,物的貴賤,個性的善惡,都是不容易改變的,欲改變它必須費很大的工夫,以及很長的時間,甚至於生生世世,急於改變往往弄巧成拙或相反的結果。



從前一個中年的男士,娶了一位很美麗的妻子,不但是美麗而且是富貴家的千金,可以說郎才女貌。這位男士每當有社會活動的場面,都帶著這位太太去參加,也不知欣羨了多少的人。但有一位朋友說他太太雖然美麗,可惜鼻子卻歪了一點,這位男士聽了以後,非常的難過,每回到家裏的時候都注意到他太太的鼻子,越看就越難過:「為什麼差這一點點?」



終於下定決心,欲給他太太換一個鼻子。就各處的去尋找,終於尋找到一位鼻子很美麗的太太。趁著他沒有注意的時候,就將那位太太的鼻子割下來,就一直跑到家裏,把自己太太的鼻子也割下來,換上那美麗的鼻子,欲安上去,可是任憑怎樣安也安不上去。結果兩個人的鼻子都被割掉了,兩個人都沒有鼻子,變成兩個醜婦,害人害己,這就是傻瓜人做傻瓜事的結果。



愛美是人類的天性,尤其是女人,臉上塗紅擦粉,身上穿的五花雜色的衣服,乃至真珠寶玉,千方百計的去爭取來裝飾此身,這是眾生的我執習性。我執乃是一切眾生造業生死輪迴的根本,是故欲離欲解脫生死,須修不淨觀。不淨觀有五:一者生處不淨,二者種子不淨,三者四大不淨,四者九孔不淨,五者畢竟不淨。修此五不淨觀可以離欲解脫生死。



世間的人都希望,外表美麗迷人,須知外表美麗乃是暫時的,漸漸雞皮鶴髮,一年一年的醜陋下去,漸漸被人討厭。若是心裏的美麗即一年一年的芬芳,一年一年的被人尊敬,乃至生生世世用不盡的財產,乃至成佛三十二相。何者才究竟,何者不究竟,我們應該有所選擇。



世間有些不懂佛法的人,欣慕修學佛法而獲得名聞的大德。見到他們受人恭敬供養,心裏也羨慕也嫉妒。於是冒充某大德的名或妄稱某佛某菩薩降生,妄稱自己是修證神通的人,騙取信徒的供養。結果破壞佛教的聲譽,也喪失了自己的人格,這不是像割掉人家的鼻子,又割掉自己太太的鼻子一樣的愚痴嗎?



29、貧人燒衣



做生意的人從本求利——投一匹資本下去,希望賺一匹錢回來。農夫辛辛苦苦的耕作,撒下種子必希望豐收回來。有人投資卻如買來虛幻的晚霞,看來美麗燦爛但轉眼成空,豈不是空歡喜一場?而損失很大。



從前有一個貧窮的人,但他非常的勤勞工作,都是給人家做苦工,得到一點點的報酬,勉強維持生活。他想要添一件衣服,卻拼命的省食儉用,努力工作幾年後才勉強做了一件粗布的衣服。



有一天有一個遠親對他說:「你為何穿這樣粗布的衣服?」他說:「粗衣有什麼不好,只要心裏滿足粗衣與凌羅綢緞有什麼分別呢?」「你不想穿更好的衣服,過更好生活嗎?」「想,有什麼用呢?命運如此有什麼辦法?」「不,您是貴族的後裔,只要你肯求神,神會賜給你幸福的。」「怎樣求法?」「把您那件粗衣焚燒掉,虔誠的祈禱求神賜給你一件新的妙衣,更賜你幸福,神就會給您如願以償。」



這位窮人本來雖生活窮苦一點,也過得心安理得,自聽那位遠親一番話,即新燃起幸福的美夢,於是請這位遠親主持求神的儀式,把那件粗衣焚燒了,也至誠的祈禱,可是無論怎樣求,妙衣也不會出現,才後悔的說:「我為什麼這樣愚痴呢?把自己的衣服燒掉,而去求渺不可知的神賜與幸福和新衣?」



這是一個譬如的故事,窮苦的人譬如我們一般的眾生。粗衣譬如生活苦雖,衣服雖是粗劣,但也必須做了很多的苦工才能有一件衣服穿。現實的人生雖是苦難,也是過去生,修諸善根才能夠得到人身,不利用這人身好好修出世了生死,而去造諸惡業使未來生生世世受更多的痛苦,乃至生死輪迴不息,不是很愚痴嗎?



佛經說:「因地不真果招紆曲」。凡事有因必有果,正因結正果,邪因也必結邪果。所以凡做一件事,講一句話都必講究正因,才是做人的道理。譬如日日的做事是不是正當的事。講話有沒有妄言、綺語、騙人的話,也就知道,將來的果報如何,是故世間的每一件事,是禍是福,是苦是樂,皆有過去的因,而感受現在的果報。



從信仰上來說,信何類之神,即與何類的神打交道,將來也是與該類之神同類。譬如信石頭公、樹神等類之神,將來也最多該神之類。等而下即該神的部下,絕不能超出該神之上。



燒紙厝、紙錢給鬼神,人不能用的東西,鬼神能用嗎?若能用的話,該鬼神也必須人之下的鬼神,否則騙自己,又騙了鬼神,將來也必給人騙,那時就啞子吃黃蓮了。凡車必須依理智判斷是非,不可以人云亦云人如此我就跟著如此,即不但是迷信也就糊里糊塗的入鬼神道了。



30、貪小失大



人類不論富貴貧賤,上至一國的領袖,富有四海。下至販夫走卒,貧無立碓之地,都有缺少些什麼,都不能事事稱心如意。一切眾生都有與生俱來的貪心,而且這貪心貪而無厭,越多越好。古人一首詩說:「梁武為帝欲作仙,石崇倘望海作田,西施照鏡嫌貌醜,彭祖焚香祝壽年。」所以人就難有事事稱心如意的時候了。



貪心也有善貪惡貪,正貪邪貪,或者適當的貪,也無礙於我們的道德與生活。可是人類一見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就情不自禁的去追求,求之不到即用種種不法手段去得,所以一切惡業都由此而引起的。反過來說勤儉是人類一種美德,若是吝嗇不肯幫忙別人,自己也捨不得吃穿,就變成守財奴了。還有,財富雖能使人於幸福快樂,可是也能使人墮落與痛苦。有了財富許多人都會打他的主意,有人欲賺他的錢,有人欲騙他、偷他,有人欲扣他的油,有人更欲占為己有。所以為要保護它,麻煩就多了。



財富的來源,有人依勤儉得來的,有人省食儉用,時積日積一點一滴的累積下來的。有人依不法手段,欺騙拐詐而得來的,有人造諸惡業得來的,世間沒有不勞而獲的東西,所以在應用上就要考慮用途了。



從前有一個人住於樸實的鄉村,他平日牧羊為生。因為他將羊群照顧得很好,而且也懂得使羊群繁殖,所以羊群一天一天的增加,成了地方的大富翁。他雖然很多錢,他不但不肯幫助別人,一毛不肯施捨,自己的生活也很儉僕,捨不得吃捨不得用,所以人家批評他吝嗇鬼。



有一天有一個機巧的奸商,他有很多騙人的花樣。這個人就和牧羊人接近,裝得十分親善說:「我們是遠親,我們有很深厚的友誼和感情,現在你一切都富有了,可是還少一個東西」。「少什麼東西?」「少一位美麗又賢慧的妻子。」這樣一說,牧羊人也覺得這倒是真的,平常只注意於事業,現在富有了,不能沒有一個太太料理家庭,更為將來傳宗接代。



「不知你能不能幫助我娶一位賢慧的太太?」「能,當然能,我今天就是為這個而來的。」「你尋到這樣好女人沒有?」「尋到了,唯有東村那一位小女長得很美又端莊,賢淑又美德......最適合做你的太太了。」「真的嗎?」「當然是真的。」牧羊人被他說滿心歡喜,打動他心也正適合他的胃口說:「辦這件事需要多少費用?」「當然越多即越能成功,也越有體面。」



牧羊人向來是一毛不拔,這次卻出手大方,拿了很多錢給這位騙子,希望他促成這件好事。過了幾天,這位騙子又來說:「那位小姐已經答應你的婚事了,需一筆聘禮定婚,牧羊人又拿了一筆錢作聘禮。從此歡喜得廢寢忘食,每日思思念念欲娶一個美麗又賢淑的太太。



再過幾天騙子又來了,說已然定婚須要準備結婚的事情,首先要買一棟像樣的房子,又付他一筆錢。再過幾天又說應買家具裝璜等,又付一筆錢。再過幾天又說新娘欲嫁粧、請客費用又付錢。騙子知道錢騙得差不多了就溜之大吉。那牧羊人一天等過一天,一年又等過一年,財產都被騙光了又沒娶到新娘才知道上了人家當。



善事一毛不花,一生的積蓄、努力都給騙子騙光了,這是不是世人的聰明之處?貪小便宜是人類最大的毛病,朋友來往希望他多帶一點禮物。請客希望人多請我,做事偷工減料,懶做望多酬。欲他人多幫忙我等等。



人願意幫忙他人,而不求報酬的人不多,多數都是捨少求多。這樣一來爭利、欺騙、拐詐就多了。受人小惠往往後來付更多。所以不知不覺墮入五欲的漩渦,就算占了一點的便宜,人格也漸漸的墮落,成為世間的小人了。



人生來此世間是酬業而來的,佛經說:「業不重不生娑婆」。故做人做事要多付才能消業,也才能酬業。人格道德也漸漸提高,貪小便宜即漸漸墮落,是昇是墮在此一念,將來的苦樂即天淵之別了。



31、驢毀磁器



一座高樓大廈,不但要花許多的物資,也經工人經年累月辛辛苦苦的建築,才能夠完成。一旦被地震震毀了豈不枉費多的辛苦和財物,誰能阻止地震的震動呢?只能在建築上講究堅固安全。



一個有錢人的大富翁,也是辛辛苦苦的幹了幾十年,省食儉用,一點一滴的累積下來,最後才成了財富。一旦三寸氣不來,一切財富、名利豈不是成了幻泡影,誰又能阻止人的死亡呢?唯有修行積德才是生生世世用不完的財產。



人的一生自少讀書、求智識、學技藝,又要辛辛苦苦的創業立業、積財產才有事業的基礎。一旦失敗破產斷送了一生的辛勞。人是何等的悲傷,只有怪命運不濟或怪老天不幫忙?怎麼不怪前生或今生惡業太重?或怪自己沒有智慧,做錯了事情呢?



從前有一位波羅門想請親友以及附近的鄰人,舉行一次請客。在舉行之前必須種種的準備工作。金錢的籌備、食物的數集,請最好的廚師,招待客人的場地一切之施設,以及應用的盤具等等。把所有的佣人都叫來分配工作。其中有一位佣人分配到準備杯盤碗碟的工作,就去遙遠的尋訪窯師。到了那窯師之家,看到窯師在那裏悲哀哭泣,佣人就跑去問他為什麼哭泣?窯師說:「我花五六年的時間才做了這麼多的磁器,欲讓驢子馱上街上去出售,不料驢子身上一歪把所有的磁器都打碎了,叫我怎麼不傷心呢?」



但波羅門的佣人卻認為這驢子的本事很大,他人花五六年的時間做成的東西,牠一下就弄壞了。我現在請這一位做事很迅速的驢子豈不省了很多人工嗎?所以把這驢子買下來牽回去了,對主人說:「吾買了這頭驢子本領很高,可以節省很多的人工,就把驢子在一剎那破壞了窯師五六年的工作毀於一旦說了一遍。主人一聽火冒三丈說:「你這笨蛋,天下創事當然要經過很多辛苦和很多時間才能成功,破壞與失敗只要一剎那,況且驢子破壞器皿卻永遠不會做出一個器皿,你買牠幹什麼?因沒有器皿所以這個宴會也做不成了。



這個故事說明世間有許多富有的人想做大功德、做善事。又怕要花很多錢。或因種種因緣條件不合——如不知那裏有功德可做?做什事才有功德?又想會不會遇到做假善事的人?遇到做善事的機會,又剛剛沒有錢,有錢的時候又沒有機會等等,不能實現自己的願望。



還有一種人,一生發心供養外道,因為外道不事修行,供養他們也沒有功德。還有一種人外表雖很可憐的樣子,可是好吃懶做,而且有錢即拿去賭博或花在花街柳巷、喝酒等等,你布施他等於幫他造業——能說功德嗎?



世間每一個人創造事業都是經年累月,一點一滴努力累積經驗而來的。就是我們日常生活、衣食住行那一件東西不是集許多人的辛勞而來呢?蓋一棟房子,買一塊地,養一個家都是經年累月的辛苦,日日省食儉用,一塊五毛錢累積下來的,可是一陣颱風,一把火一次水災可以一下子把你摧毀,乃至不肖子、盜賊、國家反亂,都可以從你三代累積,一代皆空。世間的創業那麼困難,毀滅又那麼容易,我們何不創造生生世世用不完的財產呢?——修行積功德。



32、賣棉偷金



人類有一點點的善性善行唯恐人不知道,有一點點的惡性惡行唯恐人知道,所以都隱藏起來。平常看不出來,一有了機會就露出來他的劣性、劣行。善性亦覆如是。人本來有善性惡性的兩面,只是善性多、惡性多的差別而已。若是完全善而沒有惡性,就已經是聖人了。若是完全惡性而沒有善性,即是地嶽、餓鬼、畜生了。人是善惡參半。所以學聖賢學佛、親近善知識是一件很重要的東西。



從前有一對好友,兩人都常常一塊出外做生意,一個是賣絲棉的,一個是賣黃金的。有一天他們來到一個鄉村,村裏有人欲買黃金,可是不知道這黃金是真或是假。俗說:「真金不怕火試」,買金的人就要求用火來試一試才肯買。於是馬上架起木柴,燃上火,把金塊放在火燄裏燒,欲溶解金子以木柴的火力須一段時間,賣金和買金的人都等了很久。賣金的人到廁所小便,買金的人到屋裏去喝水,就在這個時候,賣棉的人趁機從火裏的金,急急忙忙的塞入他的絲棉之中,賣金的人出來,賣棉的人若無其事的欲趁機溜走,可是金子從火裏取出來已經燒紅了,不消片刻就燃燒起來了。賣棉的人終於被逮住了,不但沒有偷到金反而絲棉也被燒掉了,世間往往都是利欲搞昏了頭,做出愚蠢的事情。



佛法譬如金,外道不知佛法的修行方法也不依法修行守戒,只是從佛法的名詞攝取過來而改一改,或從儀式偷過來就以真道自居。用在他們道場上不但格格不入實則不倫也不類。只是裝裝門面而已。不知佛法之寶貴在那裏,也損失了自己的立場,豈不是如賣棉偷金嗎?



人類每個人內心都隱藏著,貪瞋痴等惡習氣,有的人輕,有的人比較重而已。遇著因緣則把它引發出來。有的人能自重自愛而克服自己不法的情欲,而有的不能,孔夫子在世時有人問他說:「假使窮困煎迫,黃金千兩,深山窮谷美女一人,試問夫子動也不動?」夫子說:「動、動、動」一連說了幾個動字。夫子係中國的大聖人,當然不致於偷,或非禮之事。但也不敢說心裏不會動。舉心動念即作善作惡的根源。



可見貪心是人類的天性。這天性從那裏來呢?是不是天生自然的?天把有些人生為良善,有些人把它生為兇惡,而且有些輕有些重,未免太不公平罷?佛法說,善性惡性由各人無始以來所積習而來的,有人積輕,有人積重的關係而已。



已然每一個人都有貪念,有人遇到惡緣而作惡,有人不會遇惡緣。而且有人遇善緣,惡性也變成作善,有人遇惡緣善性也變成作惡,這又是何故?有些是前生的善惡緣的關係,影響今生的善惡緣,有些是今生才開始遇善惡緣的,是故學佛親近善知識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33、伐樹取果



人是萬物之靈,有智識,有才能,有遠見,有良心,有道德才是萬物之靈。事事皆能思前思後,打算將來的事情,方有萬物之靈的價值。可是現實的人生,事事只顧眼前的利益,而不管將來者比比皆是。譬如殺人而劫財!做盜偷為業,強姦謂娛樂。貪污而欲發財,有花言巧語欺騙為能事的,皆可說是伐樹取果。



從前有一位國王,在王宮花園裏種了一棵非常高大的果樹,每年都結實累累而且很甜美的果實。這個果實不但是甜美,而且吃了會健美青春,所以非常珍貴。國內國外人民聽到這樣珍貴的果實,誰不想吃這珍果呢?可惜是生在皇宮之內,國王的寵物誰敢打這個主意呢?



有一天外國來了一位特使貴賓,國王把他安排在花園中賓館裏。這位貴賓也早就聽說國王花園裏有一棵珍貴的果樹,也很想嚐一嚐珍果的滋味。可是國王沒有賜食又怎麼能夠開口呢?第二天很榮幸的國王召見了。國王問他:「特使不遠千里而來,有何指教?」「大王,真不敢當,此次奉敝國的國王之命,特奉獻貢品前來,望國王不棄請笑納。」國王非常的歡喜,就賜宴招待特使。



宴後對特使說:「花園中有棵果樹,樹已生果,果甚甘美,食之青春永駐,唯此樹高大,果在樹中不知如何取給使者食才好?」待一會,國王就命令說:「來人啊!持利斧將果樹砍斷,取一些果食給特使吃,然後又命人將果樹接回去。可是過了幾天樹就枯萎了,樹葉和果實都掉了滿地才後悔,不該把果樹砍斷,今後已經沒有這甘美又健美青春的珍果可吃了。



各位大眾,人是有智識,有遠見的動物,可是為了眼前的利益和享受,不惜把將來的幸福和前程都斷送掉。故事中的國王為一國的人君,我想不致於傻到不知一棵樹砍斷了不會再活的道理。故事只是一個譬如而已,譬如有很多意義。舉幾個例來說:



做兒女的未成年之前,事事都要依靠父母,有求必應。不論衣、食、住、行、讀書、醫藥費一切都是父母的心血。甚至一生所努力省食儉用所積來的財產都要給兒女。兒女應是萬分的感激與孝順才對,但是偏偏給父母失望、傷心,豈不也傷害了自己的人格和前程嗎?



生在這裏,長在這裏,這裏是我們的國家。「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應當同舟共濟。可是有人欲破害社會的安寧,有人要做漢奸,或發國難財,國家敗了我能安樂嗎?



朋友之間互相提攜、互相幫助,即是互相有利互相成功。「見利忘義」挖他人的根,也挖自己的根。社會國家都是一體的互相幫助即互相利益。互相相害即互相有害。佛法說:「互相因果」我們要做忠孝節義的人,或是要做不忠不孝不義的人,要做流芳百世的人,或是要做「遺臭萬年的人」只是我們一念之間而已。



34、減程送水



有一個老人,見到幾位小孩在那裏玩,即說:「小弟弟們,你們很乖,很聰明,又聽話的好小孩,我很喜歡你們!」小孩子聽到很高興,就親近了這位老人,老人即進一步說:「這裏庭院很髒,樹葉很多,你們幫忙掃一掃好嗎?」小孩子就很樂意的替他掃得乾乾淨淨的才回家去。



這雖然是騙小孩的一種方便。可是為什麼要騙小孩呢?各人的存心就不一樣了。有的為了大眾利益,有的為自己的自私自利,有的更是存心欺騙另有企圖的目的,有的是教人行善的方便等等,這中間就有善惡、忠奸、正邪的分別了。



佛經也有這樣譬如的故事。從前有一個村落,離開國王的皇宮大約有八十哩。這個村落有一口井的泉水,很甘美,國王就命令這一村的村民,每天要供應這泉水到王宮。最初村民組織了接力的方法,勉強送水。可是日久村民就覺得路程太遠,而厭倦起來,大家都想逃走離開這村裏,免得天天為國王送水,花去了半天的工作,又得不到工資。



村長得到這消息心裏想,若是村民跑了,怎樣向國王交代?於是召開了村民大會,開會的時候說:「諸位同胞,今天召集各位來這裏,就是要討論如何改善送水的問題,諸位每日送水給國王都很辛苦,路程又遙遠。可是我們也不能沒有忠君愛國的心,所以我想只好縮短路程,才是最好的辦法。」村長說了以後,大家鼓掌讚成,會場都一致發出歡呼的聲音。



「諸位,請安靜,諸位誰知道我們村莊到皇宮,多少路程?」「八十里」「我懇請國王從八十里改為五十里好嗎?」「很好,很好!」村民非常的歡喜齊聲應好。於是村長請求國王從八十里的路程改為五十里。」當國王批准縮短路程村民都歡喜若狂,今後免走那麼遠的路程了,雖然有些聰明的人說路程並沒有縮短呀,不是和以前一樣嗎?可是村民並不相信聰明人的話。



各位大眾,佛法說行菩薩道,須三祇修六度,百劫修相好,一般人聽起來佛道那麼遙遠,就不敢向前精進了。佛方便開三乘或五乘而說法。就是說,應眾生的根機,說種種法。可以漸漸進入大乘佛道。若是上根利智的人即說一乘佛法——頓悟成佛或即身成佛的佛法。



眾生多多都是,貪眼前的幸福,而忘了永遠的將來。說「眾生無邊誓願度」即如對牛彈琴,啟發不出他的菩提心。必須說,拜佛念佛如何的靈驗和感應才肯學佛。尤其是科技發達的今天!人人貪享受,若說佛法需如何如何的苦修,才能成就佛道,他們都會退避三舍。



現在又逢末法時代,外道說法如牛毛,「一點即得道」成了一般人的嚮往,也千千萬萬的人去點道,你說,你對呢?他們對?」——說法要方便用現代的名詞來解說佛法,或用科學證明佛法,或用巧妙的言詞說明佛法。是說明技巧。若是用欺騙方法說佛法,佛法變成了邪法。說法可不是好玩的東西,引人入正道,或入邪道的關鍵就是在這裏。



35、寶筐鏡影



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就是說:世間一切事事物物,都時時變化,如夢如幻。倉海變桑田,桑田變倉海。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眼前的事事物物何嘗不是一眨即過去。留得住的只是腦海中的回億。可使我們去六道輪迴,生死無盡,苦報無盡,不知如何才能脫出此苦輪呢?



從前有一位很富有的子弟,因為父母早去世,留了很多的財產給他。年青人不知世故,也不知賺錢的辛勞,仗著自己財富,花天酒地,天天過著放蕩的日子,有限的家財那裏經得無限的揮霍。沒有幾年將父留下的產業都花得一乾二淨了。



一下子窮得連日常生活都維持不下去了,最初他向相識或親朋戚友借貸度日,後來連親朋戚友都不理他了,只好向陌生人或過路人乞討,為了逃避債主的追討已無法在故鄉住下去了,於是逃到山林曠野的地方去。在曠野中到處徬徨,隨便找些野菜野果吃,生活雖苦一點,精神倒也安靜些。



有一天在曠野中,忽然發現了一只籐箱,掀開藤箱一看裏面竟然裝滿了奇珍異寶,他一時真有說不出的喜悅說:「天啊!天賜我的財寶呀。」心裏想這一下過去欠人的債務可以還了,免受人家的輕視和侮辱了。



可是還沒有取寶的時候,看到箱蓋裏面有一面鏡子,他對鏡一照發現鏡裏面有人,可使他驚惶極了。他認為自己欲取寶的行為被鏡裏的人發現了,他本以為這是無主之物,原來也有主人在這裏守護。他馬上向他道歉說:「對不起,我以為這是無主之物,原來閣下在這裏,請原諒我,我並未將珍寶拿走,對不起,對不起。」他說了以後,便拔腳就走,走了一程不斷的向後看看,怕鏡裏的人追上來呢!



這一箱的珍寶,本來是無主之物,他發現了應該是屬於他的,可是為了鏡中自己的影子嚇跑了,這不是很可惜又可憐的事麼?



人生如戲亦如夢,日日喜怒哀樂,富貴貧賤,成功失敗,利害得失,一幕又一幕的演下去。虛幻的親情愛情,使我們從迷入迷,而造業計較一直到三寸氣快要斷了還是念念不忘子孫財產,一氣不來即是千秋永別。所謂「世上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



古人說:「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成名了又怎樣呢?遊街三天立旗祭祖,榮鄉耀祖,人人欣歡。一下子又被奸臣所害,抄家滅族,落花流水,變成乞丐,流浪街頭。自古臣海浮沉,皆是難免之事,最重要的是人生到了最後,下人生戲台時,渺渺茫茫不知何處是歸宿的問題。



羅狀元云:「刀筆為官幾十年,是是非非有萬千,一家飽暖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冤。」何人能夠沒有冤愆?就算今生沒有,到了陰府閻羅王要追究生生世世的善惡,過去的冤家債主要尋我們算帳,你欠他的,他欠你的,都一下算不完,生生世世再去償還。為了一時的幸福,造萬世的冤愆,好不容易發現了佛法的寶藏,又為五欲煩惱嚇跑了,不能好好的用功修行。這是多麼可惜又可憐的事情。



36、貪取天眼



貪心是人類的天性,可是貪也有善貪惡貪,有正貪與邪貪。多數的人都是為了自私自利而貪。為了財色名利多多亦善而引起了造惡的行為,所以佛經說貪瞋痴為三毒了。



從前有一位修道的人,在寂靜的山中苦修學道,終於修成五通的仙人。五通即是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能夠見很遠很遠的事物無論天上人間的事情都能見叫天眼通。能夠聽到天上人間一切聲音,叫做天耳通。能夠雲遊天下四海五湖或天上人間叫神足通。能知他人的心裏上想什麼叫做他心通。能知他人和自己過去宿世的事情,叫做宿命通。



這位五通仙人,因為天眼通能夠透視地下覆藏的珍寶,所以惹來殺身之禍。因為老百姓聽到這位仙人能透視地下的珍寶,就一傳十,十傳百的流傳全國,國王聽到這個消息,便向身邊的群臣說:「你們可曾聽說,某山中有一位仙人得到五通能透視地下的珍寶之事麼?」大臣說:「聽說過,可是沒有人見到仙人。」「那我們要請這位仙人,永遠住在我國裏,為我國發掘地下寶藏,誰去留住他並請他指示寶藏之所?」



身邊有一位大臣就說:「我願意到山中去,訪問這位五通仙人。」於是這位大臣就到山中來訪問仙人。可是無論對仙人用什麼方法勸他,威逼利誘都不肯說出寶藏。最後大臣就把仙人的眼睛挖出來,呈獻給國王。國王說:「你為什麼把仙人的眼睛挖出來?」「因為仙人無論怎樣都不肯台作,他能夠見地下寶藏者就是這對眼睛而已,所以把他眼睛挖起來就能夠透視地下的寶藏了,何必要他合作呢?」



國王為發掘地下寶藏,而求仙人指示,大臣因請不動仙人而挖他的眼睛,一個是貪一個是痴,造成毀滅了仙人,害人又不利己豈不是貪心的作祟是什麼?



貪心好像是人纇的天性,其實是無始以來的積習,不管天性也好,積習也好,人總是不能沒有貪心,有貪心才能互相競爭,社會國家才能進步,如果沒有貪心而人人懈怠的詁,連吃飯都成問題,還談什麼進步呢?



世間每一件事情都有正反兩面。依正當的方法去爭取求進步,當然是對的,可是世間往往都是貪而無厭,引起爭奪、計較、造業。一般人的心能夠控制得住不法之貪嗎?有人誤會謂,佛法是消極的,都是教人不要貪。其實合情合理的貪,並未違背佛法。因為「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佛法在世間,是利益世間,是覺悟世間的,否則佛法就沒有人要了,一般人貪即無所不貪,都是損人利己的貪。剝削他人的貪,更是造業作惡的貪,所以佛法說貪瞋痴為三毒了,如何能避免這惡貪就要看我們的智慧了。



37、妄殺群牛



俗語說:「寧願玉碎也不願瓦全。」就是說,自己得不到的東西,也不願被他人所得。這是人類的劣根性,每個人往往都有自己的隱私。當自己的隱私被人揭開而不能隱瞞下去的時候,往往都是惱羞成怒而做出很可怕的事情來,這也是人類劣根性!是誰的過失?該怪揭開的人或是怪自己有隱私?雙方若是任何一方理智一點就不會發生這種事,最好就是人人都有理智或人人都沒有隱私。



從前有一位農夫養了二百五十頭的牛,他每天早起晚睡的照顧牛群,他為照顧這一群牛,有時連飲食、睡覺都忘了。一切精神都放在這群牛上,他如此的刻苦勤勞,最後終於成為本村最富有的農牧家,牛群也生存在這優美的環境上過著舒舒服服的日子。



有一天山上下來一隻猛虎,闖進了這塊優美的天地,攻擊這群養尊處優的牛群,牛身雖大但欠靈活又笨,終於被這隻猛虎撲殺了一條牛,老虎飽餐了一頓,就悄悄地離開了,這位農夫發現了牛被殺時,老虎已經不知去向了。



牛主人不但不設法保護牛群的安全,竟向牛群發牢騷地說:「我的牛是完整的二百五十頭,如今已被虎噬食了一頭,就像玉壺上有了裂痕一樣,還有什麼保存的價值?」心裏很懊悔的自言自語,「當初為什麼要花那麼大的資金去買牛呢?為什麼那麼辛苦的去開闢這麼廣大的牧場呢?如今已不能完整了,留它有什麼意義。」



他低頭的沉思了片刻,最後終於作了決定,從其歷年來所飼養的牛驅遂到山岩陡壁,萬丈深谷的邊緣,一隻一隻的推下去墮落山崖深谷,最後二百五十頭都推完死了,自己才揚長而去。



出家人受持二百五十條戒,沒有用心護持,不意的毀犯了一條戒,他不思懺悔,反而想:「既不能完整的守戒,不如多毀幾條戒,或把清淨戒都統統毀犯了,不但不成為一個出家人連一個在家居士都不如,不是和這位農夫把辛辛苦苦養的牛群都推下山崖一樣嗎?



人的智識是高高低低,參差不齊的。人的善惡忠奸也是相差懸殊的,人的行為邪正也是差別很大。人的心更是千變萬化,所以欲認識一個人的好壞很不容易,古人說:「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有的人很有智識,也很有學問,可是做事卻是做那些愚蠢無知的事,有人雖沒有什麼智識學問,可是所做的事情卻是合情合理的。所謂「上上人有下下智,下下人有上上智」是也。



為什麼人心會千變萬化呢?又為什麼上上人會做下下智的事情呢?一般人說是命運使然,有的說是神鬼使它這樣。佛法說,一切都是業力使然,因為我們過去無始以來已積集許多善惡業,其善惡的業力生起現行,遇到什麼環境,即引發什麼業力出來。所以雖是上上智的人也會做出下下的行為來,或一下子善,一下子惡的行為。



是故學佛,須先學正知正見,譬如欲往某某地必須先認識路程一樣,盲目的亂撞,不但不能達成目的,還離目的地越來越遠呢?就做人處世亦要有正知正見,才能避免作惡造業,修行用功更是應修習正定才能開發智慧。否則走入魔道就「一失足成為千古恨」了。



38、源斷流枯



「人往上爬,水往下流」這是物各有其性。人不往上爬那是沒有志氣的人,水不往下流除非是有物把它堵起來,這是很淺顯的道理,有人不知道這個原理,不依法啟發人的志氣,而只希望他成功,水不堵起來,而欲它不向下流,豈不是愚蠢的行為嗎?



從前有一位愛好遊行的人,可以說一年到頭都在外邊遊行。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出外為增加見聞,增加知識使心胸開闊,可是這位遊行的人一點也不增加知識,而且固執反而被物所拘束。



有一天走路走了很累而且也很口渴,可是面前一片荒野,沒有河也沒有水池,那裏去找水喝呢?正在愁苦時發現荒野的東邊有一座山,他想有山必有水於是走近了山麓。果然山地種田的人將山邊架上一條長長的竹管,把水引下田邊,竹管向下的一頭便不斷的流下清清的水。旅行人見到清水很歡喜的歇下來,飲個痛快。



當他飲足了水,忽然有個奇怪的想法,就是希望竹管裏的水不要再向下流,他已經喝夠了,口渴也解除了就不要再喝了,為什麼水還要流下呢?於是他發火了,瘋狂的說:「我已經飲完了,你為什麼還要向下流呢?」正當他發脾氣的時候,山邊走來一位農夫問道:「先生你向誰發脾氣呢?」「你有所不知,我因口渴來這裏飲水,現在已經飲夠了水為什麼還不斷的向下流,實在氣死人了。」原來是一個愚蠢的莽夫。」農夫不理他的走了。



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有個根源,方才有其結果,眾生貪愛五欲之樂而造業不肯捨離,又怎樣能沒有受苦受難的果報呢?當他厭煩塵境不愛欲樂的時候,如果不斷除心裏的貪欲又怎能阻止欲樂的水不流呢?不斷除內心貪欲的根源,要不喜愛五欲那不是像旅行人要阻止流水,而不杜絕水源一樣的愚痴可笑嗎?



水有源,樹有根,古人說:「物有初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即近道矣」。人的富貴貧賤,智愚賢不肖,乃至個性的善惡忠奸正邪皆有過去的業因,感受現在的苦樂果報,不知追究其源,光從業果呵責或怨天尤人有何用。



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能覺悟的人(菩薩)即事事知何因將必得何果。所以子思曰:「吾日有三省吾身。」作事有誤乎?講話有得罪於人或講錯話乎,行為有對不起於人乎?如是省察即少造惡業而增近道業。凡夫不論講話做事都增近罪業而不自覺,故生死流轉業報無盡。



前生有造種種業,故今生有種種果報——災難痛苦之事不知懺悔修行,而一昧求神托佛,不是「緣木求魚」一樣嗎?佛經說如是因必如是之果,偏偏不信,卻信算命問卜來處理事情亦是緣木求魚,我人自無始積習貪瞋痴等惡習,故生死無盡,苦報無盡,不以此下工夫而怨天尤人,不是和故事中的愚人呵責流水一樣嗎?



39、枉費稻穀



台灣有一句俗話:「有樣看樣,無樣自己想。」看樣——學人家的最多只能趕得上時代。自己想有的人能發明更多更好更理想的事物來。可是大多都是弄巧成拙,鬧出笑話,自作聰明豈不是變成了自取恥辱嗎?



從前有一位喜歡到處遊歷的人,有一天來到很久沒有見面的朋友家裏,這位朋友的家無論牆或壁都是光滑美麗,這位遊歷的人非常的欣慕就問朋友說:「你能告訴我粉刷這牆壁的材料是什麼嗎?」朋友說:「這有什麼不可以呢?我是用稻穀磨成粉,再加上粘性的泥土用水攪拌後粉刷,刷成這樣光滑美麗。」



這位遊歷的人很喜歡,心裏想我回去也應該將自己的房屋粉刷一番才好!」回家以後便去準備稻穀粘泥等原科,心裏可想「稻穀磨成粉已經這樣美麗,如果將完整的稻穀攪拌泥土粉在牆壁豈不是更好、更高貴和美麗呢?」



於是將稻穀攪拌泥土,便從牆壁粉刷,可是當他將稻穀粉刷到牆上的時候不但不見光滑平整,反而將原來的牆壁弄得粗糙難看,到處都是疙瘩,而且很快就開始破裂剝蝕,這不是弄巧成拙嗎?



有些外道,聞古聖賢的言教,修諸善法將來可以生天,或成聖成賢。可是經他們的思索之後結論是:「人死了以後既然可以升天,還要花那麼多的工夫去行善修行幹什麼?於是他們為了早點升天,便去自殺,他們想為自殺才免花那麼多工夫行善修行,才是最直接升天的捷徑。



誰知他們自殺不但不能得到升天,反而徒增自殺的痛苦與造了殺業之罪,將受地獄果報。這不是像用稻穀粉牆壁,不但沒有使牆壁光滑美麗,而且使原來的牆壁更醜陋,更難看。且浪費了稻穀、浪費金錢又浪費苦工麼!



世間自作聰明的人很多。一個產品如果有些暢銷,就有人假冒他的牌子,製造假貨出售。結果假的東西還是假的,瞞得了一時瞞不了一世,可是奸商也得了一時的便宜,以為這樣是聰明之事,可是害了消費者的利益,破壞人家的信譽,自己的人格道德也相對的墮落,信譽掃地,人人畏他,作事不與他合作,將有失敗的果報。



士者同流合污,共成貪污歪風,農者不斷加重農藥,造成農藥殘害,工者盜工減料,使建築物危機重重,商者用化學物假貨出售,傷害消費者利益。這樣人人都互柏相害,使社會危機四伏。



有些國家花很多精神和物質,培養人材,發明新的東西,有些國家即把人家成果偷學過來,而且製造庸貨與原來的真貨競爭。有人花很多資本去拍一部電影,馬上給人錄影,以廉價出售。



宗教也有幾千年來不斷的宏揚,才慢慢深入民間,建立了人們的信仰。有些不法之徒攝各教的名詞,改頭換面就另立了一個教門,而且用恐嚇謠言來誘惑民眾,且欲取代萬教歸一的野心,這樣的社會豈能不亂。



40、坦誠無欺



做醫師的替人家看病,自己的病卻無法醫治,做老師的教人家的子弟,自己的子弟卻無法教育。監輿先生替人家看地理風水,自家的地理風水卻沒有怎麼好。看相算命的人替人家推算命運,自己的命運卻不知道。世間許多自己不會也不能的事情卻要教人家。為了生活,為了賺錢卻不得不昧著良心說假話,有幾個人能坦誠相見呢?



從前有一個禿頭的人,他對自己的禿頭實在感到無限的苦惱。冬天身上可以多穿幾件衣服,可以不受寒冷。可是自己的頭上不管戴上多厚的帽子都還是怕冷。炎熱的夏天戴了帽子又熱,不戴帽子虻、蒼蠅、蚊子都要找他頭上的麻煩,使他日夜不安。



有一天遇上多年不見的朋友,便向他訴苦,朋友說:「離開這裏約廿里的地方,有一位很高明的醫生,他不論什麼疑難雜症,一經他診治都能妙手回春,你為什麼不去醫治呢?」禿頭的人聽到朋友這個消息,非常的喜悅,於是根據朋友寫的地址去找那一位醫生,終於找到了,在診所裏面掛號,等了一會即見了那一位高明的醫生。



禿頭的人見醫生,說出自己禿頭的煩惱而欲求他診治。這位高明的醫生也摘下自己的帽子說:「你看,我不也是禿頭嗎,我自己的禿頭都不能醫治,怎麼能醫治你的禿頭呢?」這位醫生對人很坦誠,能醫治的病症,專心的為人治病,不能醫治的決不用試探的方法耽誤人家病體,真是誠實無欺的好醫生呀!



世間很多自己都不明白的事情,偏依文依儀的教給人家,所謂自迷迷人,自欺欺人是也。世間若人人坦誠無欺,不知要減少多少是非,減少多少罪業。鑒輿先生為什麼不自己找一個好地理、好風水,而自己發財,自己做大官呢?神童、算命先生為什麼不指點自己賺大錢,得好運的大機會呢?而這些明明知道自己也不能明白,為什麼要替大家看好運,蓋惡運呢?為了名譽與利益,世間虛偽的事情就多了。



以前有一位夫人來寺說:「師父,相命先生說我今年某月沖著白虎,月令不好,恐有災難臨身,請您替我誦經消災解厄好嗎?」我說,災要自己消,厄亦要自己解。別人替你解不得,為什麼呢?因為一切災厄都是過去自己所造的業報,要自己懺悔,自己修行才能消。別人替你誦經懺悔回向給你,那是間接的,你自己懺悔修行才是直接,而且別人替你念經也一天,二天的事情,修行懺悔是天天修天天作的事情。災厄也不是一天,二天念經可以消完的事情,所以還是你自己去消比較妥當。他說:「我不會念經。」「不會念經,念佛號也是一樣可以消災。」於是回去自己念佛去了。



世間人如何坦誠無欺呢?除非你不要名,不要利。為了名為了利即虛偽就多了。



41、漁翁得利



六道裏面有個阿修羅道,一名叫做非天,有天福而沒有天德的意思。特別是鬥爭為性,故名阿修羅。常常興兵與忉利天鬥爭,鬥爭的結果呢?都是落敗而逃。因為各人的福報關係非是鬥力可以取勝的。



人世間也是鬥爭堅固的世間,國與國,家與家,民族與民族之間也常常發生鬥爭。不論兄弟朋友鄰居之間也常常發生磨擦鬥爭,鬥爭的結果呢?大多都是兩敗俱傷。古人說:「殺人一萬,自損三千。」沒有只有傷人而不自損的。這樣豈不是等於藉他人的刀而殺傷自己一樣嗎?何況造成第三者得利,是誰聰明誰愚痴呢?



佛經也有這樣譬如的故事,從前有兩個小鬼,非常要好的朋友,所以常常在一處,有一天他們兩到了荒郊野外而同時發現一只寶箱,一根柱仗,一雙草鞋。他們兩個小鬼都知道這三件寶貝的妙用。因寶物當前,兩個就爭論起來,各說各先看到的,應得此寶。互不相讓之下即打起來。



此時有一個過路的人,從這裏經過,看到兩個小鬼在那裏打架,就向前去當和事老。兩個小鬼就請他評評理,甲鬼說:「這三件寶物是我先發現的,應該屬於我所有。」乙鬼說:「不,是我先撿到的應該歸我所有。」過路人就說:「究竟這三件寶物,有何妙用?讓你們這樣爭來爭去呢?」



兩鬼說:「箱乃是寶箱,隨我們的心意,欲華麗衣服或山珍海味的美食或金銀珠寶都可以從此箱取得。杖亦是寶杖,能夠克服怨敵,穿此草鞋可以飛行自在。」過路的人說:「我試試看,若是真有此妙用,即與你們公平分配,否則一堆廢物,何須相爭?」就穿了草鞋,一手拿了寶杖,一手拿寶箱飛上空中說:「你們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忘了友誼與仁義,來爭奪此寶,所以此寶乃是你們破害友誼之物,現在我為你們的和平相處,恢復友好乃將此物帶走,你們還是好好相處罷!」



兩個小鬼,即呆呆的看到寶物被人家帶走,而兩個都一無所有,這不是「螺蛤相爭,漁翁得利。」這句話,我想每個人都很熟悉的一個寓言故事。自古兩國相爭第三國撿了便宜。兩家相爭訴訟也是律師占了便宜。賭博,賭來賭去,都是當官占了便宜。



達爾文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不斷的鬥爭,才能求進步。可是變成了阿修羅世界,只有利害沒有道德和仁義,是人類的福或是禍呢?生意人若是生產或製造優美物品來競爭,消費者即有福了,政治家,東派西派或兩黨為國家人民而求進步,即人民有福了。若是忠奸不和即反是。



智慧道德為前導的競爭,是人類的進步和幸福。若是私欲和利害的競爭即是造業和作惡。是故宗教乃是人類道德和人格的陶養與前導。依宗教為職業而競爭即是教中的罪人。是故人類欲昇欲墮,在此一念之間將來的苦樂即天淵之別。



42、估客駝屍



世間萬事有緩急輕重之別,遇到災難危急之時應取重捨輕,做緊急之事,而非目前所急的事情可以慢慢的來進行,才是聰明的人。可是世間竟有緩急顛倒,捨重就輕,豈不是愚迷眾生麼?



從前有一個經商的人,帶了兩個年輕的兒子和一頭駱駝及許多貴重的貨物,欲到很遠的地方去做生意。他們選著春天的早晨,春光明媚的時候出發,正是出門旅行的好季節。父子三人牽著駱駝向田野間前進,他們看到農夫在田野工作,這位商人就對兒子說:



「世間的萬事以及事業,那一件不是經過千辛萬苦的經營,而後才得到血汗的成果。你看農夫若無春天辛勞的工作,那有秋天的收獲」。年輕的兒子說:「爸,我們出門經商,不也像農人的春耕,若不經遙遠的旅途奔走,那有賺得最優厚的利潤呢?」商人點點頭表示同意兒子的看法。



他們經過了田野,穿過了森林,要開始爬山了。若翻過這座山便到了做生意的地方。可是不幸的是,在爬山的時候,載貨物的駱駝忽然倒在山路上死了,這使他們感到無限的為難。父子三個人祇是呆呆的坐在那裏嘆息!不知怎樣善後才好?最後,父親說:「先將駱駝身上的貨物卸下來再說。」



兩個孩子立刻卸下了駱駝身上的貨物,貨物卸好時,父親又說:「駱駝已經死了,牠的皮還有用處,就將牠的皮剝下罷!」又忙了一陣將駱駝的皮剝下來。心想:既然貨物不能運到市場去賣,只好回家再準備一頭駱駝,再來運這些貨物。於是吩咐兒子說:「現在我回家,再牽一頭駱駝來,你們好好看著這些貨物,特別是這只駱駝皮,莫使它損壞。」



商人吩咐後,便一個人下山去了,第二天沒想到竟下起大雨,兩個年輕人見下大雨,便想起父親吩咐,特別要照顧駱駝皮,就從貨物中最高貴的白毛氈,蓋覆在駱駝皮上,大雨下了好幾天。白毛氈被雨損壞了,而駱駝皮也腐爛了,貨物也統統損壞。最後一無所有,當時兩位青年若是理智些,從駱駝皮蓋那些貨物,還可能保存一些。這樣一來就統統沒有了,不是很可惜的事情嗎?



人生活在世間,不能沒有衣食住,而為衣食住勞碌一世,或作惡造業,使生生世世受苦,是聰明還是愚痴呢?羅狀元說:「一家飽暖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冤。」不知各位作如何的感想?



「天下父母心」父母勞碌一世,或是省食儉用,都是為了子女。甚至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都欲保護子女。如此之精神若是擴大到社會人類,人人都可以成佛。可是為人子孫的,只為私情私愛,可以不要父母,人們為私欲私利,可以犧牲他人的痛苦,剝削社會,為著自己的生活可以犧牲眾生的生命。皆是造業的起因,生死痛苦的果報。



修行學佛本為了脫生死,有了一點點的靈異就顯耀於人。外道且利用鬼神的小神通圖名圖利,假名救世,利己或利他,只有各人心裏明白,此皮囊只數十年。靈性的清濁即影響生生世世。「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生不向今生度,再等何時度此身。「人為萬物之靈」應能分經重緩急才是。



43、費重利輕



有人一生勞碌,和人爭奪計較造諸惡業,才得來的錢財,都花在一個女人的身上,又得到不好聽的名譽。有人訴訟了好幾年,財產都花光了,也不一定能夠爭回一個面子。



有人從一個公司小小的職員,二、三十年的努力,才爭到課長、經理的職位,為了小小貪污,失了飯碗又得坐牢,更失去了大好的前程,身敗名裂,聰明的人往往會做傻瓜的事。



從前有一位手藝很高的雕刻家,他希望自己能雕刻出一個最精細的作品。但是欲好的雕刻必須最好玉石才能雕出精美的作品。於是深入深山去尋找寶石。最後找著一座山,鑿開了一塊很大的大石頭,又花了很多人力才將此石運回到家裏。



又花數年的時間,將此大石慢慢的削,終於削成一塊拳頭大的小石,有人看他偌大的大石削成了這麼一小塊就問他:「你為什麼把那麼大的大石花了那麼多工夫,削成一塊小石呢?」「因為我只要刻一隻小牛。」「刻一隻小牛只要一塊小石就可以,為什麼要大石削成小石呢?」



他說:「你不知道,凡是一個越精美的雕刻,必須花去越多的時間和越多精力去創作,才能雕出最精美的藝術品來,才越有價值。」這位藝術家也真有他的理論,可是他人看起來不是神經不正常,就是一位大傻瓜。



鑿大石者,是譬喻多年勤勞用功。而且征天戰北,受盡風雲雪雨甚至與人爭奪計較,造諸惡業,所得的是什麼?三餐的溫飽而已。而且是造未來生生世世的輪迴生死的惡業受諸苦報。學佛修行一天才花一點點時間,其功德即是生生世世用不完。乃至永遠解脫生死,其利益即天淵之別。



古人說:「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十年的苦心讀書,所等的是這一天。現在的人從小學到大學,要花十七八年的時光,才謀得小小的職員,又花了十多年的努力,省食儉用才買一棟房子,又花一、二十年的辛苦創業,才創造了一個職業的基礎,待基礎打成了,得來的是一身是病。人也老了,來日不多。欲好好的享受身體又不作主了,好東西也吃不下去,住只是八尺寬的房間,奢華美色更是與我無緣。更是造了一身罪業,未來的生生世世,不知要淪落到什麼地方去。「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回憶人生的所作所為,受苦受難,即滿身都會流汗,此時豈可無宗教的信仰為依托呢?



有人祖先三代積蓄,或一生辛辛苦苦的努力,省食儉用,所積蓄下來的血汗金錢,拿去賭傷一花而光,有人愛好杯中物,或花街柳巷,所花的都是人生的血和汗。快樂的只是一時半刻,辛苦落泊的卻是半生數十年。學佛的人數十年修行用功,一旦破了大戒,前功盡棄,將來還要墮落三惡道「一失足成千古恨」,豈可不警惕。花很大的力量而得小小的利益,或花小之力得很大的利益,即由我們智慧的選擇了。



44、第七個餅



世間萬事不論成功與失敗,好事或是壞事,都有過去累積下來的原因。古人說:「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沒有十年寒窗,那有一舉成名呢?就是最常見的感冒來說,雖然是一時的著涼而引起,究其因也是身體虛弱的關係,身體虛弱即有很多的原因,過去保養不好或飲食衛生不好慢慢積來的原因。這樣說每一件事情都有過去的因,才有現在的果了。可是有人偏偏不究其來因,而從現在果去鑽牛角尖而生無謂的苦惱,你說可憐不可憐呢?



從前有一位窮苦的人每天都到山上去砍柴,砍的柴挑到街上去賣,所得的代價勉強維持他們一家人的生活。有一天在山坡砍柴,因為足未站穩而從山坡跌下來,身上受了些輕傷,晚上回家鄰人問他說:「聽說你今天在山上跌下來,有否受傷呢?」「受了些輕微的傷,算不了什麼,倒是今天運氣不好,是個壞日子,早知今天日子不好寧願在家裏挨餓,也不會上山!」



以後窮人也照常每天都上山砍柴,受傷即怪日子不好,我想世界這麼廣大,每天都有人好有人壞,究竟那一個日子好,那一個日子不好呢?同年同月同時生的人也不一定同時成功或同時失敗,究竟誰該受災殃,誰該幸福,有沒有定數呢?



有一天窮人工作超過時間而肚子餓了,將賣柴的錢買了七個餅,吃了一個無濟於事,吃三個四個五個也不飽,當吃六個半的時候肚子已經飽了,這位窮人就很懊悔的說:「早知這個餅能填飽肚子,就只買這一個好了,何必花那麼多冤枉錢,買了七個,唉,實在太可惜。」傍人聽到了以謂痴人說夢話,世間竟有這樣傻瓜的人。



一座山是許多塵砂積起來的,一顆樹也由一粒種子生根發芽,慢慢長大而來的。一個人的身體也是許多細胞組成的,世間萬事萬物都是一點一滴累積下來的結果。



一個人的富貴貧賤,智愚賢不肖,有其遠因,也有近因,也有許多的助緣,慢慢累積下來的成果。一個有德有行、有智慧的人或是兇惡奸詐的人,一般人以謂是天生自然的,其實世間萬事都有因才有果。智慧德行、兇惡奸詐、善性惡性,都是累生累世積習而來的。



士農工商每天都忙忙碌碌努力的工作,省食儉用累積下來財物,小偷欲占為己有,結果被人抓去坐牢,不但享受不到反而受坐牢之苦,損失了一生的前程幸福,得到不好的名譽,連家人子孫都恥於見人,祖宗也蒙羞於地下。欲占便宜的結果是什麼?



佛法說,三祇修六度,百劫修和好,積功累德才成為萬德莊嚴的佛陀,現代的人嫌這樣修行太慢,主張一點即得道或即刻開悟!馬上成佛的方法。有沒有這回事也很難說,世間即時發大財,做大官的人不是沒有,總是種種條件具備才有,如何去發大財做大官即看各人的因緣了。



45、囑奴守門



人的智識有深淺高低,個性習慣好欲都不同,所以有的人講話做事都有投機不投機。古人說:「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有人聞一知二,有人聞一知十,有人一聞千悟,有人說東即會到西裏去,或一句話說幾遍都聽不懂。智慧高,修行深的人事事一點即透,凡人智識遲鈍,事事都過了才知道,有人相處一輩子都不會瞭解對方的為人,有人人家一學一動都瞭如指掌,事先能測知他人的意向。為什麼一樣一個人如此天淵之別呢?佛法說:一切皆宿世因緣有關。



從前有一位擁有百萬財產的大富翁,有一天想到很遠的地方去,當他要出門的時候,特別把守門戶的奴僕叫來說:「我出門的時候,你要好好的看守門用心的照顧驢子。」「主人你盡管放心,我會依照你吩咐去做的。」主人就放心的出門去了。



從主人出門那一天,奴僕也確實小心翼翼的看守門戶、照顧驢子。可是沒有幾天,村裏的廟做大拜拜,請有名的戲班來演戲,聽說戲演的十分好看精彩。守門的奴僕心裏就癢癢的想去看精彩的好戲。可是主人一再的交代要看守門戶和照顧驢子,怎麼辦呢?」



於是想:「主人叫我守門,看顧驢子,我就用繩索把門縛在驢背上,牽著驢子去看戲,不就得了嗎?」於是歡天喜地的照著自己的想法,先從驢子牽出來再將大門除下,放到驢背上,用繩子牢牢的縛住,便大搖大擺的看戲去了。現在大富翁的家不但沒有守門的人,連大門都沒有了,小偷趁機把富翁的財寶一掃而光。



富翁回家見到家裏的財寶都沒有了,問奴僕說:「家裏所有財寶那裏去了?」奴僕說:「主人外出,只交代我看守門戶,照顧驢子這二件事我都做到也,至於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叫你守門就是要你保護家裏的財寶,若無財寶何用守門?」主人對這位奴僕真是啼笑皆非,氣得七孔冒煙,但事情已經發生了也無可奈何。



智識差的人人家請的話不但聽不懂,而且往往會錯了意,個性乖戾的人,人家要我往東偏偏要往西,自我貢高的人,只要人家聽我的,不肯聽人家的種種智識種種個性。有人好吃,有人好面子,有的好酒,有人好豆腐。而發生磨擦衝突,人世間是非就多了。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優點,每個人也有每個人的缺點,若能發揮其優點,改變其缺點即是成功的人。若不但自己順個人的缺點,也要別人隨順我的缺點,即其苦惱就多了,也是注定要失敗的人。



修行亦然,若是知道自己習性的缺點,日日用功修改,即日日進道。若任五欲煩惱去發展,即是日日造業。將來的昇墮就有天淵之別了。佛法說:「同業相應」。智慧德行差不多的人或個性嗜好一樣,都比較瞭解對方。智慧高超的人,他人的一舉一動什麼意向都瞭解得很清楚,否則迷迷糊糊了。



佛法是智慧的法門,心經說:「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是大覺者,是故學佛即是修智慧的法門。若是沒有智慧看守六根六門,即一切功德財寶都被小偷(煩惱)所偷了。墮六道輪迴就不只是貧窮而已,而且苦報無量的苦惱眾生了。



46、隱密暴露



世間每一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隱密,而隱密也有善的也有惡的。譬如「隱惡揚善」隱人家的過錯,而揚人家的善德即是善的。反過來說,把人家的過錯秘密公開出來,人家的善心善行隱藏起來,即是惡的,對別人如此,對自己呢?對自己即相反的,有一點過錯即應吐露出來讓人家知道於表示懺悔。無論有多大的功德或善事都隱藏起來,不要讓人家知道,這才是君子的作為。佛法說:三輪體空,才是無限的功德。



從前有一個村莊,裏面的村民有一群偷牛的集團。既然偷牛的集團就必有偷牛的技巧妙計和集團的運用,才能夠做得乾淨俐落從未敗露,在村莊附近有飼養了一頭牛的人家因為防犯的很周密,這個集團每次想要偷他的牛都沒有辦法下手。



有一次全體偷牛的集團商議,終於想了一個調虎離山的妙計。由團長分配工作,有人專門裝作演戲的人在飼牛那家一里多遠的地方演戲。首先敲鑼打鼓,裝作很熱鬧的樣子,其目的在勾引那飼牛的人去看戲,好讓自己人去偷牛。



有的人分配為探望隊,隨時察看養牛那家的動靜,有的人分配偷牛,有人分配屠牛,燒煮牛肉的人都分配安排得妥當。人總是喜歡熱鬧的,養牛的人聽到鑼鼓喧天,難免好奇心就跑去看熱鬧,探望隊密報偷牛隊,偷牛的人便悄悄的把那條牛牽出,交給屠牛隊,一直進鍋燒煮一貫作業,乾淨俐落。



養牛的人回家不見牛了,心裏很焦急,只好耐著性子,慢慢的調查,最後終於調查到是偷牛集團所為,他不動聲色的進入偷牛的集團裏求見團長。「請問你是這裏的村主嗎?」「這裏沒有村主」團長一口否認。「前天你在這個村莊嗎?」「我住的地方沒有村莊。」「你們村莊前面有一個池塘是嗎?」「沒有。」「有一顆樹嗎?」「沒有。」「你們是不是在村莊東邊偷牛?」「沒有東邊。」「當你們偷牛的時候是不是某時?」「沒有某時。」一問三不知並一概否認。



「從來沒有村莊,沒有樹,那裏沒有時間和空間、東西南北的道理。事實統統都有,可見你們作賊心虛。」這個人是主謀偷牛的人,但他卻從頭到尾否認所有的問題,反而暴露了他的謊言,最後偷牛的人自覺理虧,才坦誠的承認了偷牛。



世間每個人都有隱密之事,而此隱密正顯著一個人的忠奸正邪,人格的高低,有人隱密著私房錢,有人隱密金屋藏嬌,有人隱密著殺、偷、淫、貪污欺騙等罪惡。可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終有一天會暴露出來。



有人隱藏著自己的技藝秘訣,或醫藥的秘方,或工作的經驗所得秘訣而不肯教人。人總是自私的,肯將自己經驗秘訣公開,即是人格高人一等的人。反過來說,事事隱密,做錯了事也不肯承認,人格就漸漸低落,古人說:「世人熟無過,改非為聖賢。」



佛法是懺侮主義,不論過去多少世多少罪業,若能懺悔即可以消滅。問題是懺悔的誠意如何?或該過錯的心消滅了沒有。一分的消滅即消一分的罪業。若是隱藏起來即無論再過千生萬世,罪業都還存在,所以經中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47、當鳴不鳴



心裏有鬼的人,不論講話做事,都恐惶而不能自在,不能放心去做,是故做事不能趁心如意。古人說:「俯仰無愧」。就算死到臨頭也是「視死如歸」。所以做人做事要「問心無愧」才能「心安理得」,也就是「頂天立地」的大丈夫。否則不但有愧於做人,也是天地間的寄生蟲。



從前有一個國家,每逢國家的慶典喜日,國中的婦女都手持一朵美麗的蓮花,參加慶祝遊行才顯示這位婦女的高貴,否則就覺得沒有面子。當時有一個窮人的婦女見到人家婦女都持蓮花慶祝遊行,而自己卻買不起一朵蓮花而苦惱,他就對丈夫說:



「今天是我國的國慶,每個婦女都持有一朵蓮花,你也應當設法弄到一朵蓮花給我,否則我和你離婚了。」丈夫聽到這句話非常惶恐的說:「好的,親愛的,我一定為你弄一朵蓮花就是了,不要說那傷害感情的話。」可是當時的蓮花非是一般窮苦的人買得起的,從那裏去弄一朵蓮花來呢?



這位可憐的貧窮丈夫,為了獲得妻子的歡心,只好冒險進入國王的花園去偷。國王御花園裏的池塘飼養很多鴛鴦,他忽然想起自己也曾學過鴛鴦叫。於是當天晚上一面學著鴛鴦叫,一面偷潛入御花園。當他在池塘裏採蓮花的時候,所有的鴛鴦都驚動的叫起來,看守花園的人即驚問:「誰在池塘裏?」這位窮苦的人一時情急,不知不覺答「是我呀!」守衛的人即蹤身一跳,把他抓起來。



這時窮苦的人才驚覺似的學起鴛鴦叫起來。警衛的人說:「剛才你不學鴛鴦叫,現在才叫已經太遲了,現在我要把你帶去見國王。」這位窮苦人聽到要帶他去見國王才後悔一切都太遲了。



人類社會有士農工商,各有適當的職業,有人正常的職業卻不幹,而都是幹那些投機取巧,剝削社會的事情,欲占人家的便宜或侵害到他人的利益。幹那些殺、盜、淫、欺騙、貪污的事情,使社會人人討厭,被人臭罵將來更受痛苦的果報,究竟是聰明還是愚痴呢?



世間無論什麼職業,熟能生巧,巧而能超人。俗說:「貫者為師」成功立業就在此裏,依此正途不走,而欲投機取巧或欺世偷人即前途必定是黑暗。



學佛的人正知正見,正法不學,偏偏學那些邪魔外道之法。為了小小的名利正道不走,而走邪道,將來墮落豈不是太冤枉。俗說「行行出狀元」行行皆可以成功,行行亦有人失敗。成功與失敗的關鍵在那裏?我想:正直與邪惡占大部分的關係。



有錢有勢的時候不肯布施,不肯作善事。身體強健有精神的時候不肯用功修行,而沒有錢的時候才想布施做善事。身體有病或災難困苦的時候,才想用功修行豈不是太遲了?



48、能忍自安



佛經說:我們此世界叫做娑婆世界。娑婆譯為「堪忍」就是說此世界的人堪忍受種種的痛苦的意思,堪忍受什麼痛苦呢?颱風地震啦,天災地變啦,氣候有春夏秋冬、寒冷啦、炎熱啦——種種的痛苦。人的身體有生老病死啦,精神有喜怒哀樂啦,愛別離啦,怨憎會啦,求不得啦種種的痛苦都堪得忍受叫娑婆世界。若不能忍受呢?即自我毀滅(自殺),怨天尤人或殺盜淫妄,造諸惡業來逃避痛苦,反而苦上加苦。



從前有一隻野狐和一隻野鹿,同住在一顆大樹下。樹因風吹嫩枝被折斷而打在野狐和野鹿的背上。野鹿沒有感覺到什麼,因為風吹而樹枝折斷乃是平常的事。可是野狐就忍耐不住了,打算遷到別處去。臨走的時候野鹿說:「這顆大樹能為我們擋風遮雨,更供給我們甜美的果實,你為什麼要到別處呢?」「不,我忍耐不住了,你認為好那你就住在這裏好了。」野狐頭也不回就走了。



野狐到了一個曠野,白天氣候很熱,到了晚上氣候又變冷,牠感覺到忽冷忽熱很難受,住了幾天便挨不下去了。當牠要走的時候,另一隻野鹿說:「狐兄,你為什麼要走?這裏雖氣候差些,但沒有虎狼出沒不是很安全麼?」「世間沒有十全十美的,到什麼地方都有不愉快的事情,你還是安心的住下來罷。」「不,這種忽冷忽熱我已經忍受不了,我還是到別的地方去。」



野狐又到了一處翠綠的山坡上,這裏氣候好,環境優美就決定住在這裏,住了沒有幾天,又想這裏又不是很理想的地方了,因為這裏有兇猛的獅子,也有陰險的豺狼,時時都聽到他們吼叫的聲音,使牠心驚肉跳,可是貪著這裏環境優美,勉強的住下來,有一天出去覓食時,給野狼抓住了才懊悔為什麼不聽朋友的勸告,才有今天的下場。



人沒有十全十美的人,環境也沒有十全十美的地方,這就叫娑婆世界。世界有寒帶與熱帶,出生在那裏,自然適應在那裏的氣候與生活。各個民族有各民族的生活方式。習慣即生自然,應受多少苦,多少快樂皆有過去的業因。



各人有各人的個性,智識好欲和生活習慣不同,互相忍讓即可以同住。各人有各人的性格和嗜好,必須順從來順從去,才能夠相處下去,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希望,而將來也有每個人的成就不同。每個人都希望他人事事皆順從我,所以才有相爭之事,若是人人都順從他人即沒有是非和鬥爭了。



人人都有貪瞋痴,種種惡習氣。也有慈悲喜捨種種的善良習慣,何者為多,即成何者的習性。六祖云:「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本性清淨何時去惹著塵埃呢?皆因慢慢習染而來,已然染習抑不是自性,不是實在的,人人都可以改變不良的習性,只是肯不肯而已。



古人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是因為習重的關係而不是不可改。若是有智慧,有用功什麼習性都可以化消。不良的習性統統修完了才能超六道了生死。是故習性不是固定的也不是不可改,須靠智慧去照破,須靠用功把它消滅,即天下就太平超出輪迴得大自在了。



49、答非所問



世間各行各業,各人有各人的智識和經驗,智識有累代傳下來的,也有積許多人的智識和經驗而累積下來的,也有用許多苦工修煉而開悟的,也有利用鬼神的智識的。不論那一種都得來不容易,只最後一條最容易。世間人都是自私自利的,所以所得的智識,欲隱私作為我自己名利的工具或故弄玄虛,讓人感覺到很奇妙很寶貴,所以名利就在其中了,古代聖賢禪師有隱語禪機,那是啟發人智慧的一種方便,不是什麼天機不可洩,或是一言半句就令人開悟得道的祕訣,欲得這種便宜的人往往都是著了魔的道不可不知。



從前有兩個孩子在河裏游泳。一個說:「喂!我們來個賭好不好?」「如何賭法?」「我們鑽到水底,在河裏最低處,抓一把沙或泥土上來,先上來的人就是贏。」「好吧,就這樣一言為定!」二人先游到河的最中央,叫一聲開始,二人都鑽到水中去,等一會二人都一起游上來,可以說二人的游技都旗鼓相當。二人都抓一把東西回來。



一個抓的是泥巴,一個抓的白色的毛髮。」「可能是仙人的鬍鬚。」「怎麼知道是仙人的鬍鬚?」「因為仙人都是在河邊修行的,仙人剔除鬍鬚扔到河裏,給我抓住的。」「聽說仙人身上的一毛一髮,都是世間稀有的珍寶,我們已然得到仙人的鬍鬚也是運氣好。」「是不是仙人的鬍鬚現在還不能確定,必須有一位仙人給我們證實。」



於是二人緣河邊上游走,欲尋一位仙人給他們證明確是仙人的鬍鬚。走了不久便遇著一位全身毛髮都白的仙人。他們兩個人恭恭敬敬的向仙人行禮,然後問:「請問大仙這個東西是不是仙人的鬍鬚?」仙人仔細的端詳了一番,沒有直接答他們所問,祇拿了一把米和麥,放到口裏嚼了一會,才吐出來說:「這是孔雀糞。」仙人說完了,就閉目不再說話了,兩個孩子聽得莫名其妙,究竟仙人講的是什麼意思。



佛教的禪師往往答非所問,譬如說人問:「佛法的大意是什麼?」他答:「麻三斤。」人問:「什麼是祖師西來意。」他答:「牛糞。」這是為什麼呢?禪的意義是要自參自悟,經他人的解說,是他人的與你的自性無關,故不用語言文字解說也不直接解答你的問題。



一般人都是同業才能相應——智識思想差不多,才能互相瞭解。若是智識思想懸殊,亦會答非所問或會錯了意。達摩初來東土見梁武帝,帝問:「朕建寺度僧不知有何功德?」答「並無功德。」帝問:「對朕者誰?」答:「不識」。話不投機,達摩於是到小林寺面壁九年,遇神光才傳法給他。



為什麼會話不投機呢?因為每個人的智識高下不同、思想、個性,對事事物物的瞭解不同,對佛法的瞭解程度也不相同,所以話不能投機。佛是最高智慧者,說法應機,所以經典也有權說實說深說淺說,方便說,究竟說。各人研究經典,所瞭解不同,所以各有所見地,正知正見各有所見,邪知邪見也各有所見,如何分別是與非呢?那就佛經典作印證了*經典譬如照妖鏡,邪知邪見的人欲投機取巧即無所遁形了。



50、庸醫治僂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已經是庸醫了,醫病增病,越醫越病即非是醫師而是病師。宗教師只應人所求,應人所問已經是庸師了,邪知邪見導人邪信或教人邪修邪行,同入魔道才是最可憐的魔師。



從前有一位年輕的人身體向來是非常的強健,行走加飛。平常他能挑上一、二百斤的東西,不論什麼粗重的工作他都稱心如意的做得很好。但世間好景不常,有一天他忽然病了,病了以後變成駝背,使他傷心欲絕,這一下怎麼能再工作呢?不工作如何生活下去?



朋友安慰說:「何必這樣頹喪呢?有病必有醫,世間名醫多得是,慢慢的找名醫,必能治好的。」「感謝你們的關懷,身體健康是人生活的資本,一下竟壞到這樣子叫我怎能活得下去?」另一個朋友說:「我聽到人家說某某醫師醫術很高明,你願不願意去給他醫治呢?」「也好,死馬當活馬醫,老是這樣活著也沒有什麼意思。」



於是找到了這位醫師,他的朋友把他引到醫師的診斷室。醫師問:「患了什麼病?」「駝背,能不能治療呢?」「當然可以治療,不然怎麼叫醫師呢?」醫師觀了他的氣色,也摸摸他的患處,問得病的原因,然後手搭在病人的筋脈上。做到了「望聞問切」的四個步驟。



經他的診斷以後才說:「你的病是可以醫治的,不過要受些痛苦。」,「只要能夠醫好,不管吃多少痛苦我都願意。」「你的病祇因為載重過量而使脊骨彎曲,才變成這樣子,若施於壓力使脊骨變直才能痊癒。」醫生一面說,一面吩咐人拿兩扇門板來叫病人伏臥在門板上,然後再另一門板蓋覆在他的身上,再叫幾個人,搬來四塊石臼用力的壓,盡管病人大聲叫喊他都不理,而且加重壓力。



過了一會,病人不叫了。醫生說:「病人不叫了,病大概也已經好了。」才把上面的石臼移開,門板拿起來,病人兩眼已經突出,滿口都流血,人早已經死了。



各位大眾,病患譬如一切眾生,醫生譬如外道,眾生的生死大病以及貪瞋痴的病,外道沒有研究佛法,不事用功修行,怎能依正法去救度眾生呢?結果只被外道牽引到地獄、餓鬼、畜生去或投入魔道,不是和庸醫醫病一樣嗎?



孔子說:「知之為知,不知為不知。」可是有人偏偏不知為知。「好為人師」而危害蒼生。世間不但庸醫能害人,不論士農工商軍警教,皆有庸祿之人。世間庸醫,不能醫病,只不過是騙幾錢用用而已,最多也害了他的身命。



宗教若非真理,即害人於生生世世的慧命,害人不能解脫生死,不能離苦得樂,還算不是什麼多大的罪故,邪知邪見引人入魔道,才是最大的罪惡,那就非但是庸師而且是魔師了。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lene&aid=15564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