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雜寶藏經》白話
2023/02/24 22:23:00瀏覽1206|回應0|推薦2

雜寶藏經 卷第一

十奢王緣 第一

往昔人的壽命在一萬歲的時候,有一個國王別號叫十奢,統治閻浮提。國王的大夫人生育了一個兒子,名叫羅摩。第二個夫人,(也)有一個兒子,名叫羅漫。羅摩太子非常勇猛威武,具有金剛力士之力,再加上有扇羅,聽到(扇羅的)聲音(或)看到(它的)樣子,都能使人受到傷害,沒有人能抵擋。當時第三夫人生了一個兒子,名叫婆羅陀。第四夫人生了一個兒子字叫滅怨惡。

大王非常喜愛敬重第三夫人,就對她說:「我現在對你,所有的財寶都不吝惜,如果你需要什麼,隨你心願。」夫人回答說:「我沒有什麼要求,以後有意願,當再(向大王)報告。」時逢十奢王遭受疾病,生命處在病危中,就立羅摩太子,代替自己做國王,而開始束起頭髮,頭上戴著天冠,儀容儀表的準則,按照國王的規範(來)。當時(是由)小夫人看望(照顧)十奢王病況,病情有所好轉。她依仗這件事,看到羅摩繼承他父親的王位,內心生起嫉妒。不久(三夫人)稟白大王要求兌現先前的願望:「希望立我的兒子為國王,廢除羅摩。」

十奢王聽到這番話,就像人被噎住,既嚥不下又吐不出:想廢除長子,已經立他為王了;想不廢除,先前答應了第三夫人的願望。但是十奢王從小以來,不曾違背信用,再說做國王的軌則,不說(意思不同的)兩樣話,不能違背前面所說。想到這些,就廢除了羅摩,剝奪了他的(國王的)衣冠。

當時弟弟羅漫對哥哥說:「哥哥您有勇氣和力量,又有扇羅,為什麼不使用,(而)受這樣的恥辱呢?」哥哥回答弟弟說:「違背父親的願望,不能稱為孝子。這位母親雖然沒有生我,(但是)父親尊重她,也像我的生母。弟弟婆羅陀,非常溫和柔順,實際上沒有什麼別的想法。像我現在,雖然有(力士的)大力(和無人能擋的)扇羅,豈可對於父母和弟弟(這些)不應該傷害的(對像),而要去加害(他們)?」弟弟聽了他的話,就沉默不語了。

當時十奢王就流放兩個兒子,遠放深山,經過十二年後才允許(他們)回國。羅摩兄弟就尊奉父王的命令,心裡沒有煩惱和怨恨,拜別了父母,遠遠地進入到深山。當時婆羅陀先前在其他國家,不久把他召回①國,而任用他為國王。但是婆羅陀平時(對)兩個哥哥和睦恭順,深深懷有恭敬謙讓。回國以後,父親已經駕崩了,才知道自己的母親無理地挑起王位的廢立,遠遠地放逐了兩位哥哥,厭惡生母所做的事不合道理,不向(生母)跪拜,對自己的母親說:「母親的所作所為,想不到(如此)違背正道,(這)就毀掉我們家了。」向大母禮拜,比平常加倍的恭敬孝順。

這時婆羅陀就帶領軍隊,到那座山邊,把眾人留在身後,自身一人前去。當弟弟來的時候,羅漫對哥哥說:「先前常說弟弟婆羅陀基於大義的謙讓(與)恭敬,今天帶兵來,想要誅殺我們兄弟(呀)。」哥哥對婆羅陀說:「弟弟今日為什麼帶這些官兵?」弟弟對哥哥說:「恐怕經過道路遇到作亂叛國的人有危難,所以帶領軍隊用來自我防衛,沒有其他的意思。希望哥哥回國統理國家的政務。」哥哥回答弟弟說:「先前接受了父親的命令,遠遠的遷移來到此地,我現在怎能立即回去?如果擅自行動,(則)不能顯明兒子孝敬父母的道理。」(弟弟)這樣不停苦苦哀求,而哥哥的心意堅決,守志更加堅固。弟弟知道哥哥的心意終究不可回轉,就向哥哥索取了皮鞋,惆悵懊惱地帶著皮鞋回到了國都。統轄國政時,常常把皮鞋放置在御座上,早晚朝拜、問候的禮儀,如同(對)哥哥一樣沒有差別。也常常派人到山中,屢次邀請哥哥。但是他的兩個哥哥,因為父親的詔命十二年才能回去,年限還沒有滿,極盡孝順,竭盡忠誠,不敢違背父親的命令。

這之後漸漸(王命)年限已滿,知道弟弟情誼深厚,屢次派遣信使召還,又知道恭敬皮鞋如同自己沒有差別,為弟弟真情感動,就回到國都。到了國都後,弟弟還讓王位給哥哥,哥哥又推讓說:「父王先給了弟弟王位,我不應該取得。」弟弟又推讓說:「哥哥是嫡親長子,擔負父親基業的正應該是哥哥。」像這樣反覆互相謙讓,哥哥不得已,就還做國王。兄弟間親厚和睦,教育感化(大眾使得)普遍流行(起來)。(這樣一來)道德所擴展到(的地方),百姓蒙受利益,忠孝施加(的地方),人們都自我勸勉,侍奉孝敬(父母師長)。婆羅陀的母親雖然經歷過大錯,(但是羅摩等)沒有怨恨心。因為這樣的忠誠孝順的因緣,風調雨順,糧食豐收,人們沒有疾病瘟疫,閻浮提之內,一切人民興旺富足,超過平常十倍。



王子以肉濟父母緣 第二

這樣的經法我(阿難從佛親自)聽聞,講法時,佛在舍衛國,那時阿難披上袈裟手持缽盂,進入城裡化緣乞食。看見一個小孩子,有雙眼失明的父母,(這個孩子)把乞討得到的好的食物供養父母,粗糙的食物就自己吃。阿難對佛說:「世尊,這個小孩子非常少有,乞討到好的食物,用來獻給父母,選擇粗劣、不好的自己吃。」

佛說:「這不算難,我過去生中,供養父母,才是極其困難。」阿難對佛說:「世尊,過去生中,您供養父母,那些事是怎樣的呢?」

佛說:「在過去,有大國的國王,統領國土。國王有六個孩子,各自統領一個國家。當時有一大臣名字叫羅睺求,謀劃起兵,殺掉了那大王和他的五個孩子。大王的第六個小兒子,事先有鬼神來告訴他說:‘你的父親和其他五位兄弟,都被大臣羅睺求殺害,接下來要到你(這裡)了。’王子聽說後,立即回到家裡。妻子看見王子臉色憂慮憔悴,與平常不一樣,於是問丈夫說道:‘你為什麼這樣呢?’丈夫回答妻子說:‘男人的事情不能告訴你。 ’妻子說:‘王子,我現在和你生死與共,有什麼緊急(的事情)不能告訴我?’丈夫回答妻子說:‘剛才有鬼神,來告訴我說:你的父親及五個哥哥,都被他人所殺,接著輪到你了。因為這件事憂慮害怕,不知道該去哪裡。’

「夫婦(一起)想辦法,立即一起帶著孩子,逃奔去其他國家,攜帶七天的糧食,預計可以到達。(但由於心裡)惶恐害怕導致錯誤地走上了曲折的小路,走了十天,還沒有到達。糧食用盡,睏頓飢餓臨近死亡,王子想著:三人同死,痛苦太大了,寧可殺掉一人,保存兩人的性命。於是便拔出佩劍,想殺掉妻子。他的兒子回頭看見父親,合掌說道:‘希望父親現在不要殺我的母親,寧可殺掉我自己,來替代母親的性命。’父親聽了兒子的話,想殺掉自己兒子,兒子再次說道:‘不要斷絕我的性命,如果斷絕我的性命,肉就會腐臭發爛,不能保留多長時間,(這樣)我的母親可能(也)不能到達(目的地)。不(要)斷絕我的性命,需要時就割取,每天慢慢吃。’(即使這樣)還沒有到有人的村子,剩在身上的肉,只有三塊了,兒子對父母說:「這兩塊肉,請父母吃掉它,還剩下的一塊肉,就拿來給我。把我放到地上,父母繼續前進。」

「當時釋提桓因的宮殿震動,於是立即觀察是什麼因緣。看見這個小孩做稀有的事情,就化作(一隻)飢餓的狼,來索取肉,小孩思考著:我吃這些肉,也是性命將盡,不吃也是死。就舍下這塊肉,給了餓狼。釋提桓因就變成人,對小孩說:‘你現在割肉,給你的父母,心中後悔嗎?’回答說:‘不後悔。’又說:‘你現在為痛苦惱亂,誰能相信你沒有生起後悔心呢?’小孩這樣就說出真實(不虛的)話語道:‘我若不悔,身體的肌肉還長出來恢復像以前一樣,如果有後悔的想法,就馬上死去。’說完這句話,身體恢復,和原來的樣子沒有差別。釋提桓因就將這個孩子和他的父母歸聚一處,拜見了當地的國王。(國王)心裡充滿巨大的悲喜,憐憫他至孝,感嘆從來沒有過,就給他軍隊,回去恢複本國。釋提桓因即護佑他漸漸做了閻浮提王。那時的小孩,是我的前身,那時的父母,就是(我)現在的父母。」佛說:「不但現在讚歎慈愛孝順,在無數劫以來也常讚歎。」

眾比丘對佛陀說:「世尊,過去生中,供養父母,那些事都是怎樣的呢?」佛說:「過去迦尸國王的領土中,有一座大山,山中有仙人名字叫睒摩迦。(他的)父母年紀很大,並且眼睛都看不見。睒摩迦常常取美味的果子、鮮花和甘甜的水,用來贍養父母,把他們安置在悠閑安靜沒有恐懼的地方。凡是做(什麼)事情,一舉一動,(睒摩迦)先稟告父母。(這天他)稟告父母後,就取水去了。那時梵摩達王出遊打獵,看見有鹿飲水,拉弓射鹿,塗有毒藥的箭誤中睒摩迦的身體,遭到毒箭射中以後,睒摩迦高聲呼喊道:‘一箭殺死三個人,這痛苦何等厲害嚴重啊!’

「國王聽見他的聲音,馬上把弓箭拋在地上,就立即上前觀看:‘誰說的這話?我的這座山中有位仙人,名字叫睒摩迦,仁慈孝順,贍養盲眼的父母,舉世稱頌讚嘆。你現在莫非是睒摩迦?’回答說:‘我就是。’進而對國王說:‘現在我的這個身體,不計較痛苦,只是擔憂父母年老眼盲,父母如果飢餓睏頓,沒有人供養啊。’國王再次問道:‘你的盲眼父母,現在在哪裡呢?’睒摩迦指示給王說:‘在那個草屋中。’王隨即到盲父母的住所,睒摩迦的父親那時對他的母親說:‘我的眼皮跳動,難道是我孝順的兒子睒摩迦有災禍嗎?’他的母親又對父親說:‘我的乳房惶恐不安地跳動,不會是我的兒子有(很)不祥的事情吧?’那時盲眼父母,聽見國王走路的悉悉索索的聲音,心裡生起恐懼:‘不是我的兒子在走動,那是誰呢?’

「國王走到他們前面,高聲說:‘行禮了。’盲眼父母說道:‘我們的眼睛看不見東西,是誰在行禮?’回答說:‘我是迦尸國王。’這時盲眼父母對國王說:‘大王啊!我的孩子如果在,應該給大王奉上好的花果。我的孩子早上去取水,這麼晚了久等不回來。’國王於是悲傷哭泣,接著說偈言:
‘我是這個國的國王,在這座山遊獵,
只想射禽獸,無意之間傷害了好人,
我現在舍棄王位,來侍奉盲眼父母,
和你們的孩子沒有差別,千萬不要產生憂愁苦悶。’

「盲眼父母用偈言回答國王的話:‘我的兒子慈善孝順,天上人間都沒有,國王雖然憐憫我,哪裡能像我自己的兒子?國王要憐憫我,希望您指示兒子所在的地方,能在兒子左右,(我們)同死心意也滿足了。’

「這樣,國王帶著盲眼父母前往睒摩迦身邊。(盲父母)到了兒子所在的地方後,捶胸頓足,懊惱不已,嚎啕大哭說道:‘我的孩子慈善仁愛,孝順無比,天神、地神、山神、樹神、河池眾神啊!’(盲父母)說偈言道:
‘帝釋、梵天、護世四天王,為什麼不幫助他呢?
我孝順的兒子,讓他遇到如此痛苦,
深深感懷我的孝子,請速挽救他的性命。’

「這時釋提桓因的宮殿震動,用天耳聽見盲父母悲痛的話語聲,就從天而下,來到他們所在之處,對睒摩迦說:‘你對於國王,產生噁心了嗎?’回答說:‘確實沒有噁心。’ 釋提桓因說:‘誰能相信你沒有噁心呢?’ 睒摩迦回答說:「我對國王有噁心的話,就讓毒箭的毒傳遍全身,馬上死去。如果我對國王的做法沒有噁心,毒箭應該離開身體,瘡疤就會痊癒。」馬上就像他說的那樣,毒箭自然(從他的身體)出來,(傷處)恢復得像以前一樣。

「國王非常歡喜,高興無限,便發出教令,普遍告示國內的人們,應該修行慈善、仁愛,孝順侍奉父母。睒摩迦從過去以來,慈仁孝順,供養父母。想知道誰是那時的盲父嗎?就是現在的淨飯王。那時的盲母,摩耶夫人就是。睒摩迦,就是現在的我,迦尸國王,就是舍利弗,那時的釋提桓因,就是摩訶迦葉。」



鸚鵡子供養盲父母緣 第三

佛在王舍城,告訴眾位比丘說:「有兩種違背正道的(惡)業,就像拍皮球一樣,迅速墮入地獄,是哪兩種?一是不供養父母,二是對父母做種種不善的事。有兩種正確的行為,就像拍皮球一樣,迅速升到天上,是哪兩種?一是供養父母,二是對父母做種種善行。」

眾位比丘說:「(非常)稀有!世尊,如來盡其所能讚歎父母。」

佛說:「不但是今天,在過去生,雪山之中,有一隻鸚鵡,父母都眼盲,常摘取好的花果,先供給父母。那時有一片田地的主人,當初種稻穀時,(曾)發願說:‘所種的谷粒,要與眾生(分享),大家一同吃。’這鸚鵡子,因為那個田主先有施舍之心,就常常到田裡採取稻穀,用來供養父母。那時田主巡視農作物,看見那些蟲子、鳥兒啄斷谷穗的地方,瞋怒懊惱,便設下羅網,捕捉到鸚鵡。

「鸚鵡子說:‘田主(您)先前好心(發願),施舍穀物沒有吝嗇,因為這個緣故,所以我才敢來採取稻穀。為什麼現在用羅網捕捉呢?並且田地就像母親,種子就像父親,稻穀就像孩子,田主就像國王,我(真心)擁護您。’(鸚鵡)說完這些話,田主歡喜,問鸚鵡說:‘你取這些稻穀,究竟又為誰?’鸚鵡回答說:‘有盲眼的父母,希望能夠奉養他們。’農夫回答說:‘從今以後,常在這裡取谷,不要再有什麼為難。’ 」

佛說:「鸚鵡樂於多得果種,種田者也是這樣,那時鸚鵡,就是我,那時的田主,就是舍利弗,那時的盲父,就是淨飯王,那時的盲母,就是摩耶夫人。」



棄老國緣 第四

佛在舍衛國,那時世尊,說過這樣的話:「恭敬年長的老人,有很大的利益:沒有聽聞過的事情,能得以聽聞、明瞭,(使自己)名聲遠播,被智慧的人所尊敬。」眾位比丘說:「如來世尊,常常讚歎恭敬父母及有名望、有學問的老年人。」 佛說:「不但是現在,我在過去無數劫中,一直恭敬父母及有名望、有學問的老年人。」 眾位比丘對佛說:「過去恭敬的那些事是怎樣的呢?」

佛說:「過去很久之前,有一個國家名字叫棄老,那個國家中,凡是老人都被遠遠地趕走拋棄。有一個大臣,他的父親年老,依照國法,應該在驅遣之列。(但)大臣孝順,心裡有所不忍,於是深深挖到地下,建造了一個密室,把父親安置在其中,隨時孝敬供養。那時天神,手拿著兩條蛇,放在國王的宮殿上,說出這樣的話:‘如果能分辨雌雄,你的國家能夠安定,如果不能分辨,你本人和你的國家,在七天之後都將覆滅。’ 國王聽完這話後,心中懊惱,立即召見群臣,參與商議這件事,群臣各自言語表示推辭,稱不能分辨。

「(國王)隨即招募國內的人,誰能分辨就給與豐厚的賞賜,加官進爵。大臣回家,前去問他的父親,父親回答兒子說:‘這件事容易分別,用纖細柔軟的東西,把蛇放在上面,那個躁動不安的,應當知道是雄性,靜止不動的,是雌性。’立即按父親的話去做,果然分辨出雄雌了。

「天神再問道:‘誰對於睡覺者來說,可稱為「覺」,誰對於醒覺者來說,可稱之為「睡」。’國王和群臣,又不能分辯,(便)再次招募國內的人,(但)沒有能解答的人。大臣問父親,這是說的什麼?父親說:‘這是說的學人,(小乘的前三果聖者,雖已知佛教之真理,然而還有煩惱未斷,還要繼續修學,他們)相對於凡夫,可稱為覺者;相對於阿羅漢,可稱為睡者。’(大臣)立即照著父親的話回答。天神又再次問道:‘這頭大白象,有多少斤兩?’君臣共同討論,沒有知道的人。也招募國內的人,又不能知道,大臣問父親,父親說:‘把大象放置到船上,把船放在大水池中,畫出水齊船深淺多少,然後用這條船,稱量石頭放在中間,水沒齊畫線的地方,就知道斤兩。’(大臣)就用這樣的智慧來回答。

「天神又再次問道:‘讓一捧水多於大海,誰能知道為什麼?’君臣共同議論,又不能解答,又到處招募詢問,都沒有知道答案的人。大臣問父親:‘這是說的什麼?’父親說:‘這話容易解釋,如果有人能以清淨的信心,用一捧水施舍給佛僧,以及父母、遇危難的人(或者)病人,憑這樣的功德,幾千萬劫,受到的福報無窮無盡。海水極多,(存在)不會超過一劫(的時間)。從這方面推論來說,一捧水,多於大海百千萬倍。’(大臣於是)就用(這話來)回答天神。

「天神再變化成飢餓的人,瘦骨嶙峋,形銷骨立,來問道:‘世間還有人飢餓窮困、消瘦痛苦,比我更厲害的嗎?’君臣思量著解答,又不能回答。大臣又把這種情況拿去詢問父親。父親回答說:‘世間有人,慳貪、嫉妒,不相信(佛、法、僧)三寶,不能供養父母、老師。將來生,墮入餓鬼道中,百千萬年,(乃至)聽不到水與食物的名稱,身體像大山,腹部像大山谷,咽喉像細針,頭髮像錐刀,纏住身體一直到腳;行動的時候,四肢關節像火燒。這樣的人,比你的飢餓痛苦要劇烈百千萬倍。’(大臣)就拿這個話,來回答天神。

「天神又再變化成一個人,手上戴著手銬,腳下戴著腳鐐,脖子上戴著枷鎖,身體中出火,全身燋爛,又問道:‘世間還有人比我痛苦得更厲害嗎?’群臣討論這個問題,(但)沒有知道答案的人。大臣又問他的父親,父親就回答說:‘世間的人,不孝敬父母,忤逆傷害師長,背叛丈夫,誹謗(佛法僧)三寶,將來生,墮入地獄,(有)刀山、劍樹、火車、爐炭、陷河、沸屎、刀道、火道(多種多樣的地獄)。如此眾多的痛苦,用「無量」「無邊」(這樣的大數也)不可能計算。用這(些苦)來比較,比你的困苦厲害百千萬倍。’(大臣)就按照這樣的話,來回答天神。

「天神又變化成一個女人,容貌端正美好,超過世人,又問道:‘世間有像我這麼端正的人嗎?’君臣沉默,沒有能回答的人。大臣又問父親,父親當時回答說:‘世間有人,信奉、尊敬三寶,孝順父母,喜好佈施、忍辱、精進)、持戒,能夠升到天上,相貌端正、出眾美好,超過你的容貌百千萬倍,用這個對比,你就像瞎獼猴。’(大臣)又用這話來回答天神。

「天神又用一四面相等的檀香木,又再問道:‘哪一方是頭?’這些大臣智力有限,沒有能回答的人,大臣又問父親,他父親回答說:‘這個容易知道,放在水裡根部必然下沉,尾部必然向上漂起。’(大臣)就用這話回答天神。

「天神又用形狀顏色沒有差別的兩隻白騲馬[雌馬],來問道:‘誰是母馬,誰是小馬?’君臣也是沒有能回答的人,又問他的父親,他父親說:‘給草讓(它們)吃,如果是母馬,必定把草推給小馬。’這樣的問題,(大臣)都一一回答了他。

「天神歡喜,饋贈國王大批的奇珍財寶。並對國王說:‘你現在的國土,我應該擁護,讓外敵不能侵害你的國家。’國王聽完這話後,非常歡喜,問大臣說:‘這是自己知道,還是有人教你呢?依靠你的大智慧,國土獲得安寧,既得到了珍寶,又應許擁護,是你的力量。’大臣回答國王說:‘不是臣的智慧,希望(大王賜我無罪,)消除我的恐怖,才敢一一陳述。’國王說:‘假設你現在有萬死之罪,還尚且不問,何況是小罪過。’臣對國王說:‘國家有制度命令,不允許養老。臣有老父,不忍心遺棄,冒犯王法,藏在地下密室中,臣先前的回答全是父親的智慧,不是我的力量。希望大王,在全部國土內,准許贍養老人。’國王隨即感嘆說好,心裡產生喜悅,侍奉贍養大臣的父親,把他尊為老師,(說):‘普救了我國一切人的性命,這樣的利益,不是我能知道的。’(於是,國王)立刻宣佈命令,普告天下,不允許拋棄老人,尊令孝敬贍養。如果有不孝順父母,不尊敬師長的,應該加判大罪。

「那時的父親,就是我的前身,那時的大臣,就是舍利弗。那時的國王,就是阿闍世,那時的天神,就是阿難。」



佛於忉利天上為母摩耶說法緣 第五

佛在舍衛國,對比丘們說:「我現在要前往忉利天,結夏安居,為我母親說法。你們這些比丘誰願意去的可隨我前去。」說完這話後,佛便去了忉利天上,在一棵樹下,結夏安居。(安居的三個月期間,佛陀)為母親摩耶夫人和無量天人說法,眾人都得到見諦(的初果)。

佛陀回到閻浮提國後,這些比丘們說:「稀有(難得),世尊!您能為了自己的母親,在九十天裡住在忉利天。」佛陀說:「不只是現在,我在過去世時,也曾為母親(做)拔除痛苦煩惱的事情。」當時那些比丘們問佛:「(那世尊)過去世做了什麼事呢?」佛陀說:「那是在往昔很久遠以前,雪山腳下有一隻獼猴王,帶領著五百獼猴。當時有一位獵人,張網圍捕(圍住了它們)。

「猴王說:‘你們現在千萬不要害怕,我為你們弄破這張網,你們這些獼猴,都跟著我逃出去。’當下猴王弄破了網,大夥兒都逃了出來,只有一隻老猴,背著孩子跌跤,掉落在深坑裡。猴王尋找母親,不知道在哪裡,看到一個深坑,來到邊上尋找,見到他母親在下面。對眾獼猴說:‘大家各自努力,和我一起把母親救出來。’當時這些獼猴互相捉住尾巴,才來到大坑的下面,拉出了母親,使她脫離了苦難。何況我現在為母親拔除苦難。那時救母出深坑的苦難,現在又拔除母親三惡道的苦難。」

佛陀又告訴比丘們:「救度父母,有極大的功德,我因為救母,世世沒有苦難,自然得以成佛,因為這樣的道理,眾位比丘等,每個人(都)應當努力孝順、供養父母。」



佛說往昔母 迦旦遮羅緣 第六

佛陀當時遊行(教化①),前往居荷羅國,就在途中的一棵樹下坐下(休息)。有一位老婦人,名叫迦旦遮羅,從屬於人,(是人家的僕人,)在井上打水。佛陀對阿難說:「去討些水來。」阿難承領了佛陀的旨意,就前去討水。

那時,老婦人聽說佛陀要水,(便)親自挑著水罐前往,來到佛陀所在的地方後,把水罐一放到地上,(就)直接上前擁抱佛陀。阿難要攔阻,佛陀說:「不要擋她,這位老婦人,曾經五百世,做我的母親,愛(子之)心(還)未窮盡,因此擁抱我。如果(被)攔擋,熱血(會)從(她)臉上湧出,而當即命終。」(老婦人)得以擁抱佛陀之後,親吻佛陀的手足,站立一邊。

佛陀對阿難說:「去喚她的主人(來)。」主人來到,以頭面接足頂禮佛陀,退後站立(一旁)。佛陀對主人說:「釋放了這位老婦人,讓她得以出家吧。如果(她)出家,當證阿羅漢果。」主人(一聽)便立刻放了她。

佛陀告訴阿難:「交付給波闍波提比丘尼,度她出家。」(老婦人出家後)不久便證得阿羅漢果,在比丘尼眾中,善於解說佛經,最為第一。

眾比丘覺得奇怪,對佛說:「世尊,(這位比丘尼是什麼因緣,(未出家前會)作人家的僕人;又是什麼因緣,證得阿羅漢果?」

佛陀解釋道:「迦葉佛住世時,(她就)出家學道,因這一因緣,(此生)便證得阿羅漢果。(又)在那時,做徒眾的負責人,辱罵諸多賢聖、優秀的比丘尼眾為婢女,由於這種因緣,今生從屬於他人(做婢女)。(再者)在五百生中,一直做我的母親,(生性)慳貪、嫉妒,阻攔我佈施,以這樣的因緣,常常出生在貧賤之家,我並不是只有今天才拔濟她的貧賤。」

諸比丘說道:「不知道在過去世,(世尊)拔濟貧賤的事情是怎麼樣的呢?」

佛陀說道:「在過去世時,波羅柰國有一戶貧賤人家,母子一起過活。兒子一直受僱給人做工,以此贍養母親,(但)僅得少許錢財,暫且支撐日用。那時兒子就對母親說:‘我現在想要和商販們一起到遠處經商。’(得到)母親允許後,於是就出發了。

「兒子走後,便有強盜前來毀去其家,劫走錢財,並且把老母親驅趕到其它地方賣了。兒子歸來後,到處尋找他的母親,得知母親的下落(後),多帶錢財,盡力贖回他母親,就在自己國家一起生活,這時錢財滿足,加倍勝於以前。

「那時的母親,就是現在的迦旦遮羅;那時的兒子,就是我的前身。我在那時,就已經拔濟母親的苦難了。」



慈童女緣 第七

過去佛陀在王舍城時,告訴眾比丘說:「對自己的父母稍微作些供養,(就能)獲得無量福報;稍微作些不順理的事,(就會)獲得無量罪業。」

諸比丘向佛陀問道:「世尊!罪福的果報,這事是怎麼樣的呢?」

佛陀說道:「我在過去久遠世時,波羅柰國有位長者的兒子,名叫慈童女,他的父親早年亡故,錢財也用完了,就靠力氣賣柴(掙錢)。(開始他)每日僅得兩個錢,用來奉養他的母親。(售賣)方法變好,每日可得四個錢,用來奉養母親;於是又漸漸地顯著,每日得八個錢,用來奉養母親;慢慢地大家自已買過後,(越來越)信賴(他),遠近的人都找他(買柴),獲利變得更多,每日十六個錢,(同樣用來)供給母親。

「眾人見他聰明又有福德,就勸他說道:‘你父親在世時,經常入海采寶。你現在為何不入海呢?’聽這話後,便問母親說:‘我父親在世時,一直從事什麼職業?’母親說:‘你父親在世時,入海取寶。’兒子便對母親說:‘我父親如果應當入海采寶,我現在為什麼不再入海呢?’母親見兒子慈仁孝順,以為不可能去,便開玩笑地對他說:‘你也可以去啊。’得到母親這句話,以為已經定下來了,便答應同伴,準備入海去。

「準備妥帖以後,辭別母親將要出海。母親立即(阻止)說:‘我只有(你這麼)一個兒子,應當給我養老送終,怎麼能放你(入海呢)?’兒子回答母親道:‘原先您如果不允許,我不敢打定主意。母親您既然已經允許我了,怎能又要阻攔呢?自己期望以此身建立信用(,守信)而死。答應他人已經定下來了,不能再停留了。’

「母親見兒子主意很正,上前抱住兒子的腳哭泣,這樣說道:‘不給我養老送終,怎能得以離去呢?’兒子心意已決,自己(用力)拉(母親的)手掙出雙腳,(以致)弄斷了母親幾十根頭髮。母親害怕兒子得到(不孝)之罪報,(只好)立刻放手讓兒子遠去。兒子和其他商人一起,於是進入大海,到達寶島,掘取了很多珍寶,和眾同伴一起,就啟程返回。 「當時有二條道路,一條水路。一條陸路。眾人都說從陸路回去,便走陸路。當時那個(所經之)國的國法規定:盜賊來打劫,如果抓到商主,所有商人的財物,都歸盜賊;沒抓到商主,雖然搶得財物,商主回來(索取),(則)全部歸還所劫財物。因為這個原因,這個慈童女,每天都離開營地在別處住宿,商人們早上起來,(再)來迎接他(歸隊)。

「有一夜刮起大風,商人們倉促起身,忘記了沒去迎接(他);商主(慈童女)在後面,就沒有同伴,不認識路,看見有一座山,便向山上走,遠遠看見一座城池,呈紅青琉璃色,飢渴疲倦,就快步向這個城走去。當時在城中,有四個玉女手裡各執一如意寶珠,載歌載舞,共同前來迎接(商主),(一起生活了)四萬年,享受了極大的快樂。如此自然而然,產生了厭離心,便想舍棄而去。眾玉女說:‘閻浮提人,真是反覆無常,你我一起生活已經四萬歲了,怎麼轉瞬間就舍棄我們而去呢?’(商主)不顧她們的規勸,便又向前而去。

「又來到了頗梨①城,有八個玉女,手裡持著八顆如意寶珠,也以樂舞相迎,又生活八萬歲,享受了極大歡樂。(久而久之)生起了厭噁心,又舍離遠去;來到了白銀城,有十六個玉女,手擎十六顆如意寶珠,像以前一樣來迎接,生活了十六萬歲,享受了極大的快樂,亦再舍離而去;來到了黃金城,有三十二個玉女,手持三十二顆如意寶珠,同樣像以前一樣來迎接,又生活了三十二萬歲,享受了極大的快樂,又要舍離而去。諸位玉女勸說:‘你前後所住的,常常得到好地方,自此已後,再沒有好去處了,不如就常住在這兒。’商主聽到這樣的話後,心想:‘這些玉女因為戀慕我,(所以才)這麼說的,如果再往前去必有(更)好的地方。’即便舍離而去。

「(慈童女)遠遠望見(一座)鐵城,心裡覺得十分奇怪,而思考說:‘外面雖然是鐵,城內想必極好。’漸漸向前行進,走近鐵城,也沒有玉女出來相迎,又想:‘這城裡很像有極大的快樂,所以顧不得來迎接我啊。’漫步前行,就進入了鐵城。城門開後,城中有一人頭戴著火輪,(看見慈童女便)脫下這個火輪,放在他的頭上,立刻就出去了。慈童女問獄卒說:‘我戴這個火輪,什麼時候才能脫掉?’(獄卒)答道:‘世間的人,作下善業惡業,就像你所作的:入海采寶,遍歷各座城,時間遠近如你(經歷),然後就會來代你受罪。這個鐵輪始終不會墮落在地上。’

「慈童女問道:‘我作了什麼福業?又造了什麼罪業?’答道:‘你昔日在閻浮提,每天用二個錢,供養你母親的緣故,(業力感召,)得到了琉璃城,四顆如意寶珠,及四個玉女,在四萬歲中,享受快樂;(每天用)四個錢,供養你母親的緣故,得到了頗梨城,八顆如意寶珠,及八個玉女,在八萬歲中,享受快樂;(每日用)八個錢,供養你母親,得到了白銀城,十六顆如意寶珠,及十六個玉女,在十六萬歲中,享受快樂;(每日用)十六個錢,供養你母親,得到了黃金城,三十二顆如意寶珠,及三十二個玉女,在三十二萬歲中,享受了極大的快樂。因為扯斷你母親頭髮的緣故,現在得以戴上(這個)鐵火輪,(鐵火輪)還從沒掉落地上過,(直到)有人代替你,才能得以脫下(它)。’

「(慈童女)又問道:‘現在這座牢獄中,有和我一樣受罪的嗎?’(獄卒)答道:‘百千無量,(多得)沒辦法計算。’(慈童女)聽了這話後,就自已思維:‘我終究不能免除,希望讓(這)一切人應受的苦,全部集於我一身吧。’生起這一念頭後,鐵輪就墮落在地上。慈童女對獄卒說:‘你說這個火輪,從沒掉下來過,現在為什麼會墮落呢?’獄卒瞋火忿怒,立即用鐵叉擊打慈童女的頭部,(慈童女)立刻命終,轉生到了兜率陀天。要知道那時的慈童女就是我的前身啊!

「眾比丘應當明白,在父母那裡稍做一點不善,就獲得極大的苦報;稍作供養,就得福無量。應當這樣學習,應慇勤盡心奉養父母。」



蓮華夫人緣 第八

佛陀在舍衛國時,告訴諸位比丘說:「或者對於父母,又或者對佛及佛弟子,生起瞋恚心,這個人將會墮在黑繩地獄,受苦無量,沒有窮盡。」

諸位比丘請教佛陀說:「世尊,(對)父母敬重,或者對父母不生敬重心,稍作一些不善(的事),事情會怎麼樣呢?」

佛陀說:「在過去久遠無量世時,雪山邊住著一位仙人,名叫提婆延,是個婆羅門。(按照)婆羅門的教法,沒有生下男女,不得生於天界。這位婆羅門,常常在石頭上小便,就有精氣流下墮落在石洞裡。有一頭母鹿,來舔了小便處,便有了身孕。日滿月足,母鹿來到仙人洞穴下,生下一個女嬰,有花包裹女嬰的身體,從母胎出來,長得端正殊妙。仙人知道是自己的女兒,便收養了下來。漸漸長大,當她能夠自己行走,雙腳所踏之處,都有蓮華生出。(按照)婆羅門的教法,夜裡總是值宿守火,偶而遇到一夜火滅無火,她便走到別人家裡,想從他家乞討火。他人見到她每一腳印(都)有蓮華,便對她說:‘繞我屋舍行走七圈,我(就)給你火。’(她)就繞屋舍七圈,便得到火返回。

「正值烏提延王出行打獵,見到這人的屋舍有七重蓮華,(滿心)奇怪地問他:‘你屋舍周圍為什麼會有蓮華呢?’這人就回答大王說:‘雪山中有位婆羅門的女兒前來討火種,那女子腳下生出這蓮華的。’大王順著腳跡(一支支蓮華)來到仙人的住所。大王見到這個女子相貌端正妙好,就對仙人說:‘請把你的女兒給我吧。’仙人便把女兒送給大王,並對他說:‘(我的女兒)會給大王生五百個王子。’大王就立她為夫人,在五百宮女中,絕對是首位。大王的大夫人,非常嫉妒(這位)鹿女,而這樣說道:‘大王現在很喜愛重視(她),如果(再)生下五百個兒子,會當加倍敬重她!’

「之後不久,(鹿女)生下五百個蛋,盛放在小箱子中。這時大夫人就拿(來)五百面段取代了蛋。立即把(放蛋的)小箱子,封上蓋子,作上標記,投擲到恆河之中。大王問大夫人說:‘生了什麼東西?’大夫人答道:‘生下的全部是面段。’大王說:‘這仙人說謊啊。’立即取消了(鹿女的)夫人之位,更不得與大王相見。

「當時(有個)薩耽菩王,在(恆河的)下游,和諸位宮女一起在河邊遊戲,發現有個小箱子飄來,就說道:‘這個小箱子屬於我。’諸位宮女則說:‘大王現在取小箱子,我們就取小箱子中的一切。’(於是)派人前去取小箱子,那五百個夫人,各自送了一個蛋。那蛋自己開放,裡面各有一個童子,相貌端正。(五百個夫人)將他們養育成人,個個都有大力士的力氣,豎起五百力士(各自的)幡旗。

「烏提延王常常向薩耽菩王索取貢品,薩耽菩王聽到要貢品,憂愁不樂。(一日,)諸位王子問父王道:‘為什麼憂愁悲傷啊?’薩耽菩王說:‘如今我生活在世間,被他人所欺凌。’諸位王子問道:‘被誰欺凌?’薩耽菩王說:‘烏提延王常常向我索要貢品。’諸位王子道:‘(您)如果想向閻浮提裡的任何一個國王索取貢品,我們都能讓他向您獻貢,大王為什麼要向他獻貢?’這五百力士,於是率領軍眾,討伐烏提延王。

「烏提延王感到非常恐怖,說道‘一個(大)力士的力量尚不可抵擋,何況是五百個力士?’於是在國中召募能夠退敵的人。又再想:‘那位仙人或許能明白、知道,做些善巧方法(應對)。’(於是)前往(雪山)到那仙人的住所,對仙人說:‘國家有了大難,怎樣可以抵禦?’仙人回答說:‘有怨敵嗎?’大王答道:‘薩耽菩王有五百個力士,都率領軍眾,要來討伐我。我現在甚至沒有(一個)這樣的力士,與他們對抗。不知有什麼方法,能夠退卻來敵啊?’仙人回答說:‘你可回去求蓮華夫人,她能夠退卻敵人。’大王說:‘她怎麼能卻敵呢?’仙人回答說:‘這五百個力士,都是大王你的兒子,是蓮華夫人生的。你的大夫人,心懷厭惡妒忌,把蓮華夫人所生的兒子們,拋到(恆)河水中。薩耽菩王,在河下游撿到後,養育他們使之長大成人。大王您現在讓蓮華夫人乘坐大象到軍陣前,他們自然就屈服了。’

「烏提延王立即按仙人所說,回來向蓮華夫人懺悔,恭敬懺悔之後,把夫人裝飾端正,穿上妙好衣服,乘坐大白象,安置在軍陣前。那五百力士舉弓要射箭,他們的手自然僵直不能屈伸,心裡非常震驚。這時那仙人飛到,在虛空之中,對諸位力士說:‘千萬不要舉手(射箭),不要生起噁心,如果生起噁心,(你們)都會墮落地獄的。這大王和夫人,是你們的(親生)父母啊!’母親即擠壓自己的(雙)乳,每一邊(擠出的)乳汁分成二百五十(個)分支,都流入兒子們的口中。(這時五百個力士)立即向父母懺悔,自己心生慚愧,都證得辟支佛的果位,二位大王也自然開悟,也證得辟支佛的果位。

「那時的仙人就是我的前身。我在那時,阻止那些兒子們,不讓他們對父母生起噁心,(使他們)證得辟支佛;我現在也讚歎供養父母的功德。」



鹿女夫人緣 第九

佛陀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告訴諸位比丘說:「有二種法,能使人很快修得人天(福報),以至於達到涅槃之樂。又有二種法,能使人迅速墮落三惡道,受極大苦惱。」

「是哪二種法,能使人很快得到人天(快樂),(和)達到涅槃常樂?」

佛陀說:「第一種是供養父母,第二種是供養賢聖。」

「是哪二種法,能使人迅速墮落三惡道,受極大苦惱?」

佛陀說:「第一種是對父母作種種不善之事。第二種是對賢聖也作種種不善之事。」

諸位比丘請問佛陀:「世尊啊!迅速促成善惡果報,這事情是怎樣的?」

佛告訴諸位比丘:「在過去久遠無量世時,有個國家叫波羅柰,國中有座山,名叫仙山。當時有個梵志,就在那山居住,常常在石上大小便,後來有精氣,落在小便處,(有只)雌鹿來舐,便有了身孕。日滿月足,雌鹿來到仙人的住處,生下一個女子,相貌端正絕妙,只有腳像鹿一樣,梵志就收留她,養育成人。(按照)梵志法,是一直侍奉火焰,使火(常燃)不滅。鹿女晚上照管火,一不小心,讓火滅了。鹿女(非常)恐怖,害怕梵志(父親)發怒。另有一位梵志,住在離此五里的地方,鹿女迅速到(那位)梵志那兒去乞討火種。梵志見了鹿女足跡(所到之處)生有大朵蓮華,(便)與鹿女約定說:‘繞我的屋舍七圈,便給你火種;如果出去時,也要繞七圈,但不要走在原來的足跡上,(要從)不同的道回去。’鹿女立即按照要求,取火種而去。

「當時梵豫國王出行遊獵,見到那梵志的屋舍周圍有十四重蓮華,又見往返的二條道路上有兩行蓮華。奇怪這其中原因,問梵志說:‘這裡連水池都沒有,為什麼會有這麼美妙好看的蓮華呢?’梵志答道:‘那位仙人住處有一個女子,(曾)來向我討火,這女子的足跡所到之處,都會生出蓮華,我便與她要約說:「如果想得到火種,(就)圍著我的屋舍轉七圈,要回去的時候,也要轉七圈。因此就有了環繞的蓮華。’梵豫王便順著蓮華的蹤跡,來到梵志那兒要見他的女兒。見到她的端正(妙好)後,很滿意、高興,便向梵志,求娶他的女兒。梵志就(將女兒)給了大王,大王當即(將她)立為第二夫人。

「這女子從小(由)仙人養育,(養成的)習性端直,不了解(一般)婦女的妖柔嫵媚、爭寵之事。後來有了身孕,相師占卜說:‘會生一千個兒子。’大王的大夫人,聽到這話後,內心產生了妒忌,慢慢開始謀劃,先恩惠厚待取悅鹿女夫人左右的侍從,多給她們錢財珍寶。這時鹿女懷孕日滿月足,便生下一朵千葉蓮華。將要生產之時,大夫人用東西蒙住了鹿女夫人的眼睛,不讓她自己看,拿臭爛馬肉乾,放置在鹿女夫人身下,取走千葉蓮華,盛放在盒子裡,拋擲在河中。(大夫人)回來後為她解開蒙眼之物,對鹿女夫人說:‘看你生的什麼?’(鹿女夫人)只看見一段臭爛馬肉乾。大王派人來問:‘(夫人)生了什麼?’得到的回答是:‘只生了臭爛馬肉乾一樣的東西。’這時大夫人對大王說:‘大王喜歡(鹿女到了)顛倒迷亂(的程度),這個畜生所生,仙人養育的,生出這些不祥臭穢的東西。’大王的大夫人,立即取消了鹿女的夫人職位,不再召見。

「當時有個烏耆延王,帶領隨從和夫人宮女,在河的下遊玩樂。看見黃色雲形成的傘蓋,從河上游隨水而來,大王心想:‘這雲蓋下必有神奇之物。’(於是)派人前往觀看,在黃雲下,發現一個盒子,便打撈上來,打開觀看,有一朵千葉蓮華,花瓣上有一千個小兒,取來養育,漸漸長大,每個都有大力士的力量。

「烏耆延王,每年都要向梵豫王進獻貢品,(這次)集中了眾多貢品,派遣使者將要去(送)。諸位王子便問道:‘(大王)想幹什麼?’烏耆延王答道:‘要給梵豫國王獻貢。’諸位王子各自說道:‘如果有(我們)一個王子,還期望能夠降服天下,讓(他們都)來進貢,何況(您)有我們一千個兒子,卻應當進貢給他?’這一千個王子立即率領軍眾,降伏了各國,按次序來到梵豫王國。國王聽到大軍壓境,向全國招募(勇士):‘誰能驅除這樣的敵軍?’(但)都沒有人能驅除的。第二夫人,前來接受招募說:‘我能退敵。’大王問道:‘怎麼樣能驅除他們?’夫人答道:‘只要給我築一座百丈之台,我坐在上面,必定能抵擋(驅除)敵軍。’大台築成後,第二夫人,坐在台上。

「當那一千個王子要舉弓射箭時,他們的手自然(都)不能舉起。夫人說道:‘你們千萬不要抬手(打)父母啊,我是你們的母親。’那一千個王子問道:‘怎麼證明你是我們的母親?’答道:‘我如果擠乳,每一乳會射出五百道乳汁,分別流入你們的口中,證明我是你們的母親;如果不是這樣,就不是你們的母親。’立即用兩手擠乳,每一邊(擠出的)乳汁分成五百(個)分支,都流入一千個王子的口中,其他士兵,沒有一個得到的。一千個王子(立即)降伏,向父母親懺悔。諸位王子和合兩個國家,從此不再有怨仇,互相勸導,把五百個王子給親生父母養,另五百個王子給養父母。這時兩個國王,分別統管閻浮提,各自養有五百個王子。」

佛陀說:「要知道,那時一千個王子,就是賢劫千佛。那時嫉妒的(大)夫人,蒙人眼目的,就是文鱗瞽目龍。那時的父親就是白淨王。那時的母親就是摩耶夫人。」

諸位比丘請問佛陀道:「此女有什麼樣的因緣,生在鹿腹中,足下會生蓮華呢?又是什麼因緣,做大王的夫人呢?」

佛陀說:「這鹿女在過去世時,出生在貧賤之家。母女二人在田中鋤谷,看見一位辟支佛,持缽乞討飯食,母親對女兒說:‘我想到家中取我的那份飯給這位清修士。’女兒則說:‘也把我的那份飯一起佈施了吧。’母親立即回家,去取母女二人的飯食,來佈施給辟支佛。女兒便拔草採花,為辟支佛敷設了草座,把花灑在上面,請辟支佛入坐。女兒責怪母親遲(遲不來),登上高處,遙望她的母親。(過了一些時間,)當看見她的母親,便對母親喊道:‘為什麼不快點,象鹿一樣奔跑而來?’母親到後,還嫌母親遲緩,一會兒很不滿地說:‘我生在母親身邊,(還)不如生在鹿身邊。’母親立刻把二份飯佈施給辟支佛,剩下的(一點)母子二人一起吃了。辟支佛吃完,把缽拋擲在虛空中,然後追尋飛去,到了虛空中,作了十八種變化。

「當時母親十分歡喜,就發了誓願:‘讓我將來常生聖子,要象今天(所供養)的聖人。’因為這一業緣,後來生了五百個兒子,都證得辟支佛果。(她們)一人作養母,一人作親生母親。

「因為對母親說要像鹿那樣快跑,對應(她說這番)話的因緣,(就投)生到鹿腹中,腳像鹿甲。因為採花散(給)辟支佛的緣故,足跡中(會)生出一百花。因為鋪花草的緣故,常常能做王夫人。

「這位母親的後世轉生為梵豫王,這位女兒的後世轉生為蓮華夫人。由於這樣的業緣,後來生下賢劫千聖。(並且)因為誓願力,常常生育賢聖。」

諸位比丘,聽聞了佛陀的法語後,內心歡喜,(依教)奉行




雜寶藏經 卷第二

六牙白象因緣 第十

昔日舍衛國,有一位大長者,生了一個女兒,自己知道自己的宿命,剛剛出生就能說話,便這樣說道:「不善心所作,不好心所作,無慚(愧)心所作,極大傷害(他人)所作,背棄恩義所作。」說完這話後,(就)默然不再作聲。這個女兒出生時,有大福德,就給她取名,叫做賢。(女兒)漸漸長大,極其恭敬袈裟。因為恭敬袈裟的因緣,出家作了比丘尼。不(曾)到過佛陀身邊,精進修習(佛法),便證得羅漢(果位)。後悔沒去親近佛陀,便前往佛陀住的地方,向佛陀懺悔。佛陀說:「我在那時候,已經接受了你的懺悔。」

眾比丘(很)奇怪,問佛道:「這位賢比丘尼,因為什麼從出家後(一直)不見佛陀,今日能見佛陀(就)懺悔,(這)有什麼因緣?」

佛陀當即為(眾比丘)述說因緣:「過去有頭六牙白象,領著一個龐大的象群。這頭白像有二位夫人,第一個名叫賢,第二個名叫善賢。(它們一起在)林中遊行,遇到(一朵)蓮花,白象想折來送給賢,卻被善賢奪去。賢見善賢奪去蓮花,便產生了嫉妒心:‘那象偏愛善賢,而不愛我。’當時那山中有座佛塔,賢常常帶水果來供養,就發願說:‘(願)我生於人道,自己知道宿命,並且拔了這白象的牙。’因此立即登上山頭,自已撲下(自盡)而亡。

「不久投生到毗提醯王家作了女兒,自知宿命。長大成人之後,嫁給梵摩達王做了夫人,想起她前世怨恨(後),對梵摩達說:‘給我做個像牙床,我就能夠活下來;如若不然,我就不能活了。’梵摩達王立即召募獵人:‘若有人能得到象牙來(獻),(本王)賞黃金一百兩。’當下(便有)獵師,披上袈裟偽裝,挾帶(彎)弓毒箭,前往大象生活的地方。

「當時白象的夫人善賢,看見獵人(後),就對像王說:‘那邊有人來了。’象王問道:‘穿什麼衣服?’答道:‘身穿袈裟。’象王說:‘身穿袈裟的必定有善無惡。’獵師於是便得以靠近,用毒箭射(象王)。善賢對夫君說:‘你說袈裟中有善無惡,為什麼會這樣呢?’(象王)答道:‘不是袈裟的過失,那是心中的煩惱生起的過失。’善賢就想傷害那獵師,象王用種種譬喻說法,不讓善賢傷害(那獵師)。又害怕五百群像會殺那獵師,(便把獵師)藏在出人意料的空隙,遣五百群像到遠處去,就問獵師:‘你需要什麼東西而來射我?’獵師答道:‘我沒有什麼需求;梵摩達王,招募(獵)人求取象牙,因此我前來要取(你的象牙)。’象王說:‘你取吧。’獵師答道:‘我不敢自己(動手)取。您是如此慈悲,保護我的性命,我如果自已取,手會爛掉(地上)。’白象立即去大樹邊,自己拔出象牙,用鼻子卷住,發願後(遞)給獵師:‘用自己的牙佈施,祈願我將來,拔除一切眾生三毒之牙。’獵師取走了牙,便獻給了梵摩達王。

「那時梵摩達王夫人,得到象牙後,便生起追悔之心,這樣說道:‘我現在為什麼(強)取這有才德、聲望,且持戒清淨者的象牙呢?’大修功德,而發願說:‘願使象王將來得成佛道,那時,(我)在他的教法中,出家學道,證得阿羅漢果。’

「你們應當明白!那時的白象就是我的前身;那時的獵師就是提婆達多;那時的賢就是現在(這位)比丘尼;那時的善賢就是耶輸陀羅比丘尼啊!」



兔自燒身供養大仙緣 第十一

在舍衛國有一位長者的兒子,於佛法中出家。(但)他總是喜歡和鄰里及親戚眷屬(在一起),不喜歡和修行人在一起相處,(也)不喜歡誦經、修行。佛命令這個比丘,讓他去寂靜的地方精進修習(佛法),(而)證得阿羅漢的果位,具有了六種神通。

比丘們很奇怪,(於是恭敬)對佛說:「世尊出現在世間,非常奇特(難遇)。像這位長者的兒子,(您)能夠安置(他)在寂靜的地方(專心修行),證得阿羅漢的果位,具有了六種神通。」佛告訴眾位比丘說:「(他)不但現在能夠得到安置,在很久之前,就(得到)很好的安置。」眾位比丘(恭敬地)對佛說:「世尊,不知道過去(他)得到安置的事情是怎樣的?」

佛告訴眾位比丘說:「從前,有一位仙人,在山林中(修行)。當時各地大旱,山中的瓜果樹根枝葉都枯萎了。那時仙人和一隻兔子友好親近,對兔子說:‘我現在想到村落中去乞討食物。’兔子說:「不要去,我(會)給你食物。」於是兔子就自己撿來木柴放在一起,又告訴仙人:「一定(要)接受我的食物,天應當會下雨,您再住三天,花朵果實還會長出來,就可以採摘食用了。不要到人群中去。」說完這些話後,就燒起大火,投身在大火中。仙人看到(這種情景),這樣想道:這個兔子仁慈,是我的好夥伴,為了我(沒)食物的緣故,可以舍掉自己的生命,這真是一件難以做到的事情啊!當時這位仙人,生起了很大的苦惱,就取來兔子的肉吃了。

「(因為兔子)菩薩做出這樣難行的苦行(,為了仙人舍身投火),震動了釋提桓因的宮殿,(釋提桓因)自心念道:‘現在因為什麼因緣,宮殿震動呢?’通過觀察,知道是兔子(竟然)能做出(這樣)難行之事,(釋提桓因)為兔子的所作所為感動了,就降下了雨。仙人就住了下來,繼續採食草木的果實。那時候(他通過)修行,得到了五種神通。

「想知道那時候得到五種神通的仙人是誰嗎?就是現在的這位比丘啊!那時候的兔子就是現在的我啊!因為我舍身的原因,讓那位仙人在寂靜處修行獲得了五種神通。何況現在,我不能讓這位比丘遠離眷屬,在寂靜處好好修行,證得阿羅漢的果位,獲得六種神通嗎?」



善惡獼猴緣 第十二

佛在王舍城,諸位比丘向佛稟告說:「世尊,依賴(追隨)提婆達多(的人),常常得到苦惱;依賴(追隨)世尊(的人),現世得到安穩快樂,命終後生到(人間天上等)善處,得到解脫之道。」

佛對諸位比丘說:「不僅是現在,過去的時候,有兩個獼猴(王),各有五百個(獼猴)眷屬。正巧遇到迦尸王子出遊打獵,圍獵的人圈馬上就要圍到(跟前)了。一個善良的獼猴王對一個性惡的獼猴王說:‘我們現在渡過這條河就可以避免(這場)災難。’性惡的獼猴王說:‘我沒有辦法渡(過河去)。’善良的獼猴王對那些獼猴說:‘毗多羅樹的枝幹很長,立即挽著樹枝。’(這樣)五百部屬越過(了河)。而性惡的獼猴王和他的部屬因為沒有過河就被王子捕捉到了。

「那時的善獼猴王就是現在的我;那時的惡獼猴王就是現在的提婆達多。(提婆達多)帶領的部屬,那時候苦惱,現在依賴(追隨他)也是同樣(苦惱)。那時候依止(追隨)我的(部屬),(在過去)長久地(生死輪轉之中)得到快樂安穩,現在(也)得到恭敬稱揚和物質供養,將來(更是)生到人間天上,(或)得到解脫。那時依賴(追隨)提婆達多的,(在過去)長久(地生死輪轉之中)承受減損、苦惱,現在(又)得到惡名,人們不供養(他們財物),將來(更是)墮落三惡道。

「所以眾位比丘應當(要)一直遠離惡知識,(恆久)親近善知識:善知識能在長久地(生死輪轉之中)給人安穩快樂,因此應當親近善知識;應當遠離惡知識,為什麼呢?(親近)惡知識能引火燒身,今生後世,(招感)眾多的苦聚集(而來)。」



佛以智水滅三火緣 第十三

有一個國家叫南方山,佛要去這個國家,在旅途中到了一個村落住宿。碰上村落中舉行吉慶聚會,人們喝醉了酒,混亂起來,沒有發現大火(已經)燒起來,焚燒村落。村民驚恐害怕,不知道到哪兒(躲避)。

他們互相說:「我們只有依靠佛,(才)可以免除火的危難。」於是他們對佛說:「世尊,希望您救救我們。」佛說:「所有的眾生,都有三種(煩惱之)火:貪慾之火、瞋怒之火、愚癡之火。我用智慧之水,澆滅這三種(煩惱之)火。如果我說的話真實不虛,(村中)這場大火就應當熄滅。」

佛說完這些話後,大火馬上就熄滅了。村人們很高興,深信和尊重佛,佛為他們傳授佛法,他們都獲得了須陀洹的果位。

比丘們覺得奇怪,(對佛說:)「世尊(您)來到世間,非常奇特(難遇),給這個村落帶來很大的利益:村中的大火熄滅了,(人們)心中的煩惱也除去了。」佛說:「不但今天給他們帶來很大的利益,在過去世,也曾經給這些人,帶來大利益。」比丘們問道:「世尊,不知道過去利益他們的事情是怎樣的?」

佛說:「過去世時,在雪山的一面,有一個大竹林,很多走獸飛禽,住在這個林中。有一隻鸚鵡,名字叫做歡喜首。那時候竹林中大風吹動兩杆竹子,互相摩擦,它們之間(摩擦)起火,燃燒竹林。飛鳥和走獸們害怕,沒有歸投依靠之處。鸚鵡在那時候生起了深深的悲心,憐憫那些鳥獸,他翅膀投入水中(沾水),用來灑在火上。因為(鸚鵡這樣的)悲心(廣大,)精進(不懈的行為),使帝釋的宮殿發生了很大的震動。釋提桓因用天眼觀看,有什麼原因(讓)我的宮殿震動?於是看到人間有一隻鸚鵡,懷著大悲之心,想要救濟火災,(但是)竭盡全力,也不能滅掉大火。

「釋提桓因就來到鸚鵡身邊,對他說:‘竹林(這麼)廣闊,有幾千萬里,你的翅膀(太小),羽毛沾取的水,不過幾滴,如何能夠滅掉這麼大的火呢?’鸚鵡回答說:‘我的心願廣大無邊,(身行)精進不懈,一定可以滅掉大火。如果盡這一生不能滅掉大火,再受來生之身,我發誓一定滅掉大火。’釋提桓因被他的意志心願感動,為(他們)降下了大雨,火就被滅掉了。

「那時候的鸚鵡,就是現在的我;那時候竹林中的鳥獸們,就是現在村落中的人們。我在那時為他們滅掉大火,讓他們得到平安,現在也為他們滅掉大火,讓他們得到平安。」

(比丘們)又問:「(村人們)又以什麼因緣能夠獲得見諦的果位(須陀洹果)?」佛說:「這些人們在迦葉佛時代領受五戒,誓願持守,因為這個原因,現在能夠見到(四諦)真理,獲得須陀洹的果位。」



波羅柰國有長者子共孝行天神感王行孝緣 第十四

這樣的經法我(從佛親自)聽聞,講法時,佛在舍衛國,對比丘大眾說:「如果有人想要(請)梵天王在家中,能夠孝順奉養父母,梵天王就在家中了;想讓帝釋在家中,能夠孝順奉養父母,就是帝釋在家中了;想要(請)所有的天神在家中,只要供養父母,應當知道所有的天神已經來到家中了;只要供養父母,就是和尚已經在家中了;想要(請)親教師到家中,只要供養父母,就是親教師在他家中了;如果想供養眾賢聖和佛,只要供養父母,眾賢聖和佛就在家中了。」

比丘們說:「如來世尊(您)對父母的尊敬非常少見。」佛說:「不但現在非常少見地尊敬父母,在過去世,也曾經非常少見地尊敬父母。」比丘們問道:「您過去對父母的尊敬,事情是怎樣的?」

佛說:「過去在波羅柰國,有一個窮人,只生養了一個兒子,然而這個兒子,有很多兒子,這一家很貧窮。當時世上(發生了很大的)饑荒,他把自己的父母,活埋在地裡(害死),(省下糧食)養活兒子。鄰居問他說:‘你的父母在哪兒?’他回答說:‘我的父母年齡大了,歸宿必然是死,我於是把他們(活)埋了。用父母的那份食物,想養活兒子,讓他長大成人。’第二個家庭聽到後,認為這合理,這樣一家傳一家,傳遍了波羅柰國,就以此為法則。

「還有一位長者,也生養了一個兒子。這個兒子聽到這件事,認為這樣做是不對的。就這樣想,應該用什麼善巧的辦法,去除這個錯誤的做法。於是對父親說:‘父親您現在可以到遠方去學習讀書,讓自己了解經論(知識)。’他的父親就離去,稍稍學習了一些知識,就回到家中。

「(後來父親的)年紀變老,兒子挖掘土地,(在地下)做出滿意的房間,讓父親住在裡面,供給他美味的食物。兒子這樣想:‘誰可以和我一起,廢除這錯誤的做法?’天神出現在面前,對他說:‘我現在和你一起,作為同伴。’天神寫了一紙文書,問國王四件事:如果能夠回答這文書上的問題,(就)做你的保護神;如果不能回答,七天之後,就會把國王(你)的頭破為七份。四個問題是:第一,什麼是第一財寶?第二,什麼最(讓人)快樂?第三,什麼味道最美?第四,什麼最長壽?文書張貼在國王宮殿的門上。國王得到文書後,在國中到處詢問:‘誰能解答這些問題?如果誰能解答,(無論)想求什麼,都會滿足他的願望。’長者的兒子取下這紙文書,全部解答了其中的含義:‘信心是第一財寶,(修行)正法(得到涅槃)最快樂,(契合)真諦的妙說最美味,(賢聖)智慧的壽命最長久。’解答完其中的含義後,仍然把它放在宮殿門的上面。天神看到(答案)後,內心很高興。國王也很高興,問這位長者的兒子說:‘誰教你這些話的?’兒子回答:‘我的父親教我的。’國王說:‘你的父親在哪兒?’老人的兒子說:‘願國王賜我無罪!我的父親實際已經年老,(奉養他)有違國法,所以(就將他)藏在地下。請您聽我解釋,大王,父母的恩德重大,好比天地。懷胎十月。把孩子推到乾燥的地方,(自己去睡在尿)濕的地方。餵奶養大成人,講解傳授人情事理,這個身體成長自立,都是因為父母。能夠(來到世上,)見到日月光明,(學會)生存的種種本領,都是(依靠)父母的力量。即使左肩擔著父親,右肩擔著母親,行走一百年,並且用各種(財物)供養,也不能報答父母(深厚)的恩德。’當時國王問他:‘你想求什麼?’他說:‘沒有其它的要求,只希望大王廢除這個罪惡的法令。’國王答應了他的要求(後),在全國宣佈詔令:‘如果有誰不孝敬父母,(就)重重治他的罪。’

「要知道那時的長者的兒子,是現在的我。我在那時候,為那一個國家,廢除了罪惡的法令,成就了孝順的法令。因為這樣的因緣,自然得成佛道,所以現在,也還是讚揚孝順之法。」



迦尸國王白香象 養盲父母並和二國緣 第十五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對比丘們說:「有八種人應該必定(給與)佈施,不用疑惑。(這八種人是)父親、母親、佛、(佛)弟子、遠道而來的人、要去遠方的人、病人、病人的看護人。」

比丘們(恭敬地)對佛說:「如來、世尊您非常奇特,對於父母常常恭敬讚美。」佛說:「我不但今天,從過去以來,一直都尊重恭敬(父母)。」比丘們問道:「您尊重讚美父母,這事情是怎樣的呢?」

佛說:「很久以前,有兩個國王,一個是迦尸國王,另一個是比提醯國王。比提醯國王有大香象,用香象的力量,摧毀打敗迦尸王的軍隊。迦尸王這樣想:‘我現在如何得到香象,制伏比提醯王的軍隊?’當時有人說:‘我見到大山中有一頭白色的香象。’(迦尸)王聽到後,立即就招募說:‘誰能捉到那頭香象,我會重重獎賞。’有人響應了(國王的)招募,帶了許多軍人,去捉那頭大象。白象思考說:‘如果我遠遠地逃走,父親母親又老又盲,(他們怎麼辦呢?)不如順從,到國王所在的地方(再作打算)。’那時人們就把香象引帶回到國王身邊。國王很高興,給(大香象)建造了好房屋,用氍氀毯子敷在其身下,安排多位歌舞藝人,彈奏琴瑟,來取悅這頭香象,給大象飲水餵食,(但)大象不肯食用。當時看守大象的人來向國王報告說:‘大象不肯吃食物。’國王親自來到大象的住處。遠古的時候,禽獸都會說人的語言。國王問大象:‘你為什麼不吃食物?’大象回答說:‘我(還)有父母,(他們)年齡大了,眼睛瞎了,沒人給(他們)水草,(沒有吃的,)父母不吃,我怎麼吃(得下東西)?’大象(又)對國王說:‘我如果想離開,你的軍隊攔不住我。僅僅是因為父母年齡大且眼睛盲,順從國王來到這兒。大王您現在(如果)允許(我)回去贍養父母,(待到他們)壽盡命終,我自然會回來。’

「國王聽了這些話,非常地高興,(想到):‘(比較起來,)我就是長著人頭的大象(畜生),這頭象才是長著象頭的(真正的)人!’以前迦尸國的人,很輕賤父母,沒有贍養的心。因為這頭象的緣故,國王立即傳達命令:‘國內所有的地方,如果誰不孝順、不贍養父母,就定大罪。’隨後就放香象回到他父母的身邊,(好好地)贍養父母。

「隨(他父母的)壽命長短,在父母(全部)去世後,大象(又)回到國王這兒。國王得到香象,非常高興,就裝飾(大象)要討伐比提醯國。大象對國王說:‘不要和(比提醯國)戰爭,只要戰爭,(就會)傷害很多(老百姓)。’國王說:‘他們欺負侮辱我國。’大香象說:‘請允許我前往(比提醯國),讓那個仇敵不敢(再)欺辱(我們)。’國王說:‘你如果去,或許不會回來。’香象回答說:‘沒有(什麼)能夠攔住我,讓我回不來。’香象就這樣去往那個國家。比提醯國王聽說大香象來到(本國),非常高興,親自出來迎接,見到大香象後,對他說:‘就留在我國(吧)。’大香象對國王說:‘不能就住在您的國家,我安身處世以來,從不違背誓言,之前許諾了迦尸國王,應當回迦尸國。你們兩位國王,應該清除(各自心內的)怨恨憎惡,各自使他的國家安定,難道不快樂嗎?’於是說偈言:
‘取得勝利就會增長(對方的)怨恨啊,
失敗就會增加(自己的)憂愁苦惱。
不爭得失勝敗的人啊,
他的快樂才是世間第一。 ’

「那時大香象說完這首偈言,就回到迦尸國。從這以後,兩個國家和好。那時的迦尸國王,是現在的波斯匿王;比提醯國王,是現在的阿闍世王;那時的白象,是現在的我。因為我那時孝順奉養父母的原因,使很多的眾生也孝順贍養他們的父母。那時能讓兩國友好相處,現在也是這樣。 」



波羅柰國 弟微諫兄 遂徹承相勸王 教化天下緣 第十六

從前世尊對眾比丘說:「(大家)應該知道,過去在波羅柰國,有(一種)不善的規則,通行在社會上——凡父親年紀到了六十歲,給他一條毛毯讓他看守大門。

「那時有(一家)兄弟二人,(一天)哥哥跟弟弟說:‘你給父親毯子,叫他去守門吧。’(可是)家裡只有一條毛毯,小弟便截了半條給父親,對父親說:‘(這是)大哥給父親的,不是我給的,大哥叫父親去看守大門。’哥哥對弟弟說:‘為什麼不把整條毯子給了,(而)剪了半條給他?’

「弟弟回答道:‘偶爾有一條毛毯,不截半條給(父親),以後再從哪裡獲得(毛毯)呢?’ 哥哥問道:‘(這半條毛毯以後)想再給誰呢?’小弟說:‘怎麼能不留給哥哥呢?’哥哥說:‘為什麼要給我呢?’小弟說:‘當哥哥年老(時),哥哥的兒子也要安置哥哥在門口(守門)。’哥哥聽了這番話,非常震驚地說:‘我也會這樣嗎?’

「弟弟說:‘哪個會代替哥哥(去守門呢)?’便又對哥哥說:‘這種惡劣的法令,應該一起努力廢除。’(於是)兄弟倆便一同來到丞相的住所,把這些話對丞相訴說(一遍)。丞相回答說:‘確實是這樣的,我們大家都有老的時候。’丞相稟告國王,國王同意他們的話語。就昭告全國:‘(要)孝養父母。斷除先前的惡劣的法令,不允許再那樣(對待老父親)了。’」



梵摩達夫人 妒忌傷子法護緣 第十七

佛在王舍城裡,對提婆達多說:「我長久一心慈愛關心著你,(並且我)身口意(的行為、言語和想法)對你都沒有不好(之處),現在(我們)可以一起懺悔啊。」提婆達多(卻)罵著而去。諸比丘問佛:「為何佛如此慈心(對他),提婆達多反而連續惡罵呢?」

佛說:「(他)不只是今天(待我不好),在過去世時(也是這樣,那時),波羅柰國的國王名叫梵摩達,夫人的名字叫不善意,(他們)有個兒子叫法護。法護聰明慈仁,去學堂學習了。

「當時大王梵摩達帶著許多宮女在園苑中一同遊戲取樂,(讓人)把喝剩下的酒送與夫人。夫人大怒這樣說道:‘我寧可刺破法護咽喉取血而飲,也不飲此酒。’

「國王聽到(夫人)這樣的話後,大怒而說:‘(去)學堂中喊法護過來。’(一會兒)法護來後,(王便)要刺法護的咽喉。兒子對父親說:‘我沒有罪過,父王只有(我)一個兒子,為什麼要殺我啊?’國王道:‘不是我要殺你,是你母親的意思。(你如果)能夠求告你母親,(向她)懺悔使她歡喜,就不殺你。’兒子(法護)就向母親懺悔,並且這樣說道:‘(您)只有我一個兒子,(我)也沒有過失,為什麼要殺我呢?’母親不接受法護懺悔。(於是國王)就(讓人)刺破兒子(法護)的咽喉,把(兒子的)血給他母親喝。」

佛說:「那個時候的父王就是今天的拘迦離,那個時候的母親就是今天的提婆達多,那個時候的兒子就是我。我在那時,都沒有噁心。(那時她)不接受我的懺悔,今天也是這樣,(他仍)不接受我的懺悔。我在那時,雖然(因為母親而被刺喉飲血而)殺害,都沒有一念的瞋恨之心,何況在今天,(怎會僅因為提婆達多罵)而瞋恨有噁心呢?」



駝驃比丘被謗緣 第十八

從前有一名比丘,名叫駝驃,有大力士的力氣,出家精進(修行),證得了阿羅漢果,聲威與德行都具足,長期管理僧中之事務,五個手指(可以)發光,也(分派僧人應供及)分配給僧人種種坐臥的墊具。因此,佛說:「(駝驃比丘)管理僧務第一。」

彌多比丘,自己福德微少,按僧中之席次派去應供的地方,飲食粗鄙惡劣。於是返回(後)瞋恚地說:「如果這個駝驃管理僧務,我終歸得不到好食物養活自己,應該想想方法。」彌多有(一個)姐姐,作比丘尼。(彌多)前往(姐姐那裡),教唆她誹謗駝驃。(誹謗)滿了三次,駝驃厭惡了,就騰身升在虛空裡,作了十八般的變化,進入火光三昧,在虛空中,像火焰滅了(那樣),連尸骨都沒留下。

(像這樣)誹謗、貪婪、妒忌,能使賢聖尚且要舍身進入涅槃(不住世間),何況凡夫。所以智者,應當警惕誹謗(這一惡業),不要輕易言說。那時比丘們就問佛:「駝驃比丘有什麼因緣,而被誹謗,又有什麼因緣,得到這樣的大力氣,又有什麼業因,證得阿羅漢果?」

佛說:「在過去世,人的壽命有兩萬歲時,有佛名叫迦葉。那時,在迦葉佛法中,有(一位)年輕的比丘,相貌端正,容貌漂亮。(有次)那位年輕的比丘,在外面乞食還沒有返回,有一少婦,貪戀這樣的美色,看著這位比丘,眼睛都不移開(一下)。駝驃比丘這時作糧倉監官,恰巧碰見這位少婦追隨著年輕比丘,眼睛(一直)盯著不舍,就誹謗說:‘這少婦肯定和那個比丘私通。’

「(就是)因為這個因緣,(駝驃比丘才)墮落到三惡道中,受到無量無邊的苦,到了今生,留下的禍害還沒結束,還被誹謗。又因為(駝驃比丘)在過去世迦葉佛時出家學佛,今天證得阿羅漢果。又因(駝驃比丘)過去世時管理僧務,(遇到)驢馱米面,陷入深泥中,就會(幫手一起)拉出來,因為這樣,(駝驃比丘今生)得到力士般的大力氣。」



離越被謗緣 第十九

從前在罽賓國,有位阿羅漢叫離越,在山中坐禪。有一個人的牛走失了,(他沿著)牛的足跡追蹤,直接(追)到了離越的住處。那時離越正在煮草染衣服,衣服自然變成了牛皮,染汁變成了血水,(正在)煮的染草變成了牛肉,拿著的缽盂變成牛頭。牛的主人看到這些後,立即把離越抓住綁起來,帶去見國王,國王就(把離越)交給獄中。

(這樣)經過十二年,一直在獄中關著,餵馬除糞。離越的弟子,證得阿羅漢果的,有五百人,觀察尋找他們師父(離越),(卻)不知道在什麼地方。(離越的)罪業就快結束了,有一名弟子,看到師父竟在罽賓國監獄中,立即去告訴國王說:「我的老師離越,在國王的監獄中,(請)現在(馬上)為我們處理這件事。」

國王當即派人到監獄中審查核對。國王派的人到了監獄中,只看到一個人,害怕的樣子(且很)憔悴,鬍鬚頭髮(都)很長,在獄中關著,餵馬除糞。回去告訴國王:「監獄中沒有沙門道士,只有獄卒。」比丘弟子又對大王說:「希望(大王)盡管安排讓所有比丘,都允許出獄。」國王就宣佈命令:「(讓)所有的修行人,全部出獄。」

(那時)尊者離越,在那個獄中,鬍鬚和頭髮自然脫落,袈裟(自然)披著在身,騰身在虛空裡,作十八般的變化。大王看見此事,感嘆前所未有,五體投地,對尊者說:「懇請接受我的懺悔吧。」(離越)馬上降下來,接受了國王的懺悔。

國王就問(離越):「(尊者)有什麼因緣,在監獄中,受那麼多年的苦呢?」離越回答國王說:「我在以前,也丟失過牛,追隨著牛的蹤跡,來到山中,看到辟支佛一個人在坐禪,就誣謗了辟支佛,經過一日一夜時間。因為這樣的因緣,墮落到三惡道中,受了無量的痛苦,(三惡道果報受完後,轉生為人,而)餘下的罪業還沒結束,到了證得阿羅漢果,還被誹謗。」



波斯匿王丑女賴提緣 第二十

過去波斯匿王有個女兒名叫賴提,(長)有十八種丑相,完全不像個人樣,誰看見都很害怕。當時波斯匿王在國中招募——有出生於世族大姓長者的兒子,目前貧寒孤獨無依的人,讓使者帶來。那時住在市場邊上,有個長者的兒子,孤單一人,靠乞討過活。

招募人見了他,便把他帶來覲見國王。國王帶此人到了後花園,和他約定說:「我生了一個女兒,形體相貌丑陋,不適合讓人看見,現在打算將她嫁給你,可以嗎?」當時長者的兒子對國王說:「國王您約令的,即便是隻狗,尚且不能推辭,何況(還)是國王的女兒,而有什麼不可呢?」

國王不久(把賴提)嫁給了他,為他們建了宮殿和房屋,(並且)與長者的兒子約令:「這個女兒形象太丑,小心莫讓人看見!」(於是)他出去時就把門鎖上,回家便把門關上,而成了規律。

(後來),有許多長者的兒子們,都是親戚朋友,一起吃喝遊玩。每次在聚會的日子,眾長者兒子的媳婦都來參加,唯獨這國王的女兒(從)不到場。於是眾人便共同約定說:「後天再宴會,切望帶上媳婦來,(如果)有不來的,(就)重重罰他錢物。」

於是又舉行聚會,窮長者的兒子,仍然和以前一樣,沒有把媳婦帶來。眾人便一起重重地處罰他,他恭敬地接受責罰。而後這些人又另作約定說:「明天再舉行聚會,不把媳婦帶來的更要加重處罰。」就這樣罰了二三次,他仍不帶媳婦來聚會之處。

這個貧窮長者的兒子回到家裡,對媳婦說:「我多次因為你被人處罰。」媳婦說:「為什麼呢?」丈夫說:「大家有約定,宴會的日子全都要把媳婦帶來聚會之處(參加)。(可是)我奉國王命令,不允許帶你讓外人見,所以數次受罰。」

媳婦聽到這話後,非常慚愧,自己深深地哀傷嘆息,白天晚上(都不斷)念佛。此後,再設宴會,丈夫又(是)獨自前去。媳婦在家裡更加誠懇痛切,而發願說:「如來出現世間,到處利益(眾生)。(可)我現在罪業(深重),唯獨我得不到(佛的)恩澤。」佛為其心意所感,便從地下湧現出來,她開始看到佛的頭髮,(內心)尊重和歡喜,這時她自己的頭髮就變成了(滿頭)好髮;再看到佛的額頭,漸漸看到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和身體,隨著所看到的,歡喜越來越深,她身體也隨之變化了,一切丑陋都不存在了,容貌(簡直)和眾天(女)一樣。

(其他)眾長者的兒子們悄悄地共同商議:「國王的女兒之所以不來參加聚會,必然是端莊美好不同於一般人,或者是極為丑陋,所以不來。我們今天應該勸她丈夫酒,讓(他醉到)沒有知覺,解掉取走(他身上的)鑰匙,開門去看看。」(於是)就飲酒灌醉了他,解取鑰匙,相伴一起前往(他家),開門來看,見到這位王女相貌端正,世上找不到第二個。(眾人)便還把門關好,又回到原來宴會的地方。那時候,她的丈夫還仍舊(酒醉)未醒,(便)還回鑰匙又繫在他腰下。等到她丈夫醒來後,馬上回家,打開屋門看見了一位婦人特別端莊(美麗),他驚奇地問:「你是什麼天神在我家裡?」婦人說:「我就是您的媳婦賴提呀!」丈夫感到奇怪,問她怎麼會忽然變成這樣子?媳婦當時回答說:「聽到您為了我多次被罰,心生慚愧,就誠懇痛切念佛,馬上看到如來從地下踴出來,看見(佛的好相)後(非常)歡喜,我的身體就變好了。」

這個貧窮的長者的兒子極其歡喜,馬上進宮告訴國王:「您女兒身(相容貌)自然變好,現在要求覲見國王。」國王聽說後(極為)歡喜,馬上叫她來看看,見到後雖然很歡喜,(不過)心中很是奇怪,便帶女兒來到佛陀住處,對佛說:「世尊,這個女兒是什麼因緣生在深宮,身體丑陋,人見了都驚訝;又是什麼因緣,現在(相貌)忽然變好呢?」

佛陀告訴國王說:「過去世,有位辟支佛,天天乞食。(一次)到了一位長者門前,當時長者的女兒拿著飯食佈施給辟支佛,她看見辟支佛身體粗糙丑陋就這樣說:‘這個人(真)丑陋,外形像魚皮,頭髮像馬尾。’那時那位長者的女兒,就是現今國王您的女兒。由於供養齋食的因緣,所以她生在深宮內院;非議辟支佛的緣故,身體(相貌)丑陋不堪。她後來生起了慚愧心、誠懇痛切心的緣故,而得以見到我;(見佛生起)歡喜心的緣故,身體(相貌)變好。」

那時,於會大眾聽到佛陀的說法,都恭敬地行禮,歡喜奉行。



波斯匿王女善光緣 第二十一

從前波斯匿王有一個女兒,名叫善光,(人很)聰明,(相貌)端正,父母疼愛,整個宮中的人都喜愛恭敬(她)。父(王)對女兒說:「你是因為我的力量,整個宮中之人(才)喜愛恭敬(你的)。」女兒回答父(王)說:「我有(宿世善業的)業力,不是因為父王(的緣故)。」(波斯匿王)這樣問了三遍,她的回答還是和前面一樣。

(波斯匿)王當時就非常生氣:「現在就試試你是有自己的業力呢,還是沒有自己的業力?」(於是)命令左右(大臣),在這個城裡面,找一個最低下的貧窮乞丐。當時,(人們)奉了王命,(就立即開始尋找,)不久就找到了一個貧窮卑賤之人,帶來面見國王。波斯匿王隨即就把女兒善光交給了那個窮人(為妻)。國王對女兒說:「如果你自己有業力不需要借助於我的話,從今以後,事情應驗就知道了。」女兒還是回答說:「我有業力。」

隨即就和那個窮人一起相伴出去。善光問她的丈夫說:「你先前有父母嗎?」窮人回答說:「我的父親原來是舍衛城裡面第一長者,(後來)父母全家人都死完了,(我)無依無靠,所以就窮困潦倒了。」善光又問:「你現在還熟悉原來家宅的位置嗎?」丈夫回答說:「知道地方,牆壁房屋已經毀壞,最後(只剩)一塊空地了。」善光立即就和丈夫一起,前往他以前家宅所在的地方,到處巡視,隨善光所走過的地方地面自動塌陷,地裡面隱藏的寶藏自然顯現出來。於是(夫妻)就用這些珍寶,僱人造房子,不滿一個月,房屋舍宅就都造好了。宮人和歌女、舞女充滿其中,奴婢和僕人多得無法計算。

波斯匿王突然思念(起女兒來):「我的女兒善光,(不知)生活的怎麼樣啊?」有人回答說:「房屋和錢財不比您少呢。」波斯匿王說:「佛的話是真實的啊,自己作善作惡,自己承受果報。」王女(善光)這天派她的丈夫去請父王(到家中)。波斯匿王立即接受了邀請,看到女兒家裡面(鋪著)毛毯、(掛著華麗的)壁毯,(這些)把房舍屋宅裝飾得超過王宮。見此情景後,波斯匿王感嘆前所未有。善光知道自己所講的都是真實的,於是說:「我自己做了這樣的善業,也自己感受這個果報。」

波斯匿王到佛那裡去請教:「這個女兒前世做了什麼樣的福業,能夠生在國王家,身上還有光明呢?」

佛回答波斯匿王說:「過去九十一劫,有佛(住世)名字叫做毗婆尸。那時有一位國王名叫槃頭,國王有第一夫人。毗婆尸佛入涅槃以後,槃頭王為毗婆尸佛的舍利建起了(一座)七寶塔。國王的第一夫人將寶冠、拂塵和飾物,放在毗婆尸佛的佛像頭上;把寶冠中的如意寶珠放在塔頂,(寶珠放出)光明照亮了世間。於是第一夫人發願說:‘(請)讓我將來身上有光明,呈紫磨真金色,尊貴榮耀極其富貴,不要墮落在三惡八難①的地方。’

「那時國王的第一夫人,就是今天的善光。

「在迦葉佛(住世)的時候,她又用珍饈佳餚來供養迦葉如來和四大聲聞弟子。她的丈夫制止她,她勸告、請求說:‘(請您)不要讓我中斷(供養),我現在已經請(他們來了),就讓(他們)吃飽吧。’丈夫還是聽從了婦人(的勸告),供養得以圓滿。

「那時的丈夫就是現在(善光)的丈夫。那時的婦人也就是現在的婦人(善光)。丈夫由於那時攔阻婦人(供養)的緣故(致使後來)總是貧窮;又由於還是聽了婦人勸告的緣故,要因自己的婦人才能得到大富貴,沒有他婦人的時候,往後還是貧賤。(所以說)善業追隨(得好的果報),惡業追隨(得不好的果報),從來不會錯亂!」

波斯匿王聽到佛所說的這些話,深刻了達了(身口意)所造作的業(可以召感苦樂果報的的道理),不(再)驕傲自大,產生了深深的信心和領悟,(心中)歡喜地回去了。



昔者王子兄弟二人 被驅出國緣 第二十二

從前有王子兄弟兩個,被驅逐出國,到了曠野(無人的)半路上,糧食都吃完了。弟弟就殺了(他的)妻子,分肉給哥哥和嫂子讓(他們)吃。哥哥得到這些肉都藏起來沒有吃,而是割(自己)小腿上的肉夫妻兩個一起吃。弟媳婦的肉吃光了,(弟弟)想要殺嫂子。哥哥說:「不要殺!」把先前藏起來的肉拿出來,還給弟弟吃。

過了曠野,來到了神仙的住處,(三人)採花朵和果實供自己食用。弟弟後來病死了,只剩下哥哥一個人在。

那時王子看到一個受刖刑被砍掉手足的人,生起了慈悲之心,採摘果實來養活這個被砍手腳的人。王子的特點,(是夫妻間的)淫慾事少。(王子)採花果離開了(以後),他的夫人隨後和(這個)被砍手足的人私通,因為有了私情,(所以)深深痛恨她的丈夫。

有一天中午,(王子的夫人)跟著丈夫採花到了河岸邊,她對丈夫說:「(請你去)取些樹頂上的花果吧。」丈夫對妻子說:「下面有很深的河,也許會掉下來的。」妻子說:「(你)用繩子繫著腰,我會為你挽住繩子的。」(等到)稍微靠近岸邊的時候,妻子把丈夫推(下去),掉到了河裡。

(王子)憑藉著慈心的善力,隨著水飄走卻沒有淹死在河裡面。有一個國王駕崩(去世),那個國家的相師,(正)在國中尋求,誰應該成為(新)國王。遠遠地看到水上有黃雲蓋,相師占卜以後(說):黃雲蓋的下面一定有神人。(於是)派人水中前去迎接,(把王子)立為國王。

王子原先的夫人挑著那個沒手沒腳的人,輾轉乞討到了王子的國家。國人都說有一個美貌的婦女,挑著沒有手足的丈夫,態度恭敬又孝順,竟然就讓國王聽到了。國王聽說了這樣的事情以後,就派人去叫(他們兩人)來到殿前。國王問那個婦人說:「這個被砍了手足的人,確實是你的丈夫嗎?」婦人回答:「確實是。」國王這時又說:「認識我嗎?」婦人答:「不認識。」國王又說:「你認識某某人嗎?」婦人仔細地看向國王,然後(覺得很)慚愧。國王如同以前那樣慈心,派人養活(他們)。

佛說:「要知道那個國王,就是我的前身。那時的婦人,就是現在帶著木盆誹謗我的婆羅門女旃遮①;那時那個被砍掉手足的人,就是現在的提婆達多。」



須達長者婦供養佛獲報緣 第二十三

從前佛在世的時候,須達長者,最後(變得)窮苦,財物都用光了。(他給人)做僱工出賣勞力,得到了三升米,就煮成了飯食。

等飯已經燒好了,正好遇到阿那律尊者前來乞食。須達的夫人,就拿了他的缽盛滿了飯給他。後來須菩提、摩訶迦葉、大目犍連、舍利弗等依次來乞食,須達夫人同樣都各自取了他們的缽,盛滿了飯佈施給他們。最後世尊,自己來乞食,夫人也是給世尊滿滿一缽飯。

這時須達長者從外面回到了家,向妻子要吃的。妻子回答丈夫說:「如果尊者阿那律來乞食,你會自已吃(還是)佈施給尊者?」須達回答說:「我寧願自己不吃,(也)應當(要)佈施(給)尊者。」「如果摩訶迦葉、大目犍連、須菩提、舍利弗,甚至佛來(乞食),你該怎麼辦呢?」長者回答說:「我寧願自己不吃,(也要)全部佈施給(他們)。」妻子對須達說:「早上前面說的諸位聖人都來乞食了,所有的食物都用來佈施了。」須達對妻子說:「我們的罪報受完了,福德應該來了!」隨即前往倉庫,裡面谷子、布疋和食物,全都充滿了,用完了以後又會生出來。



娑羅那比丘為惡生王所苦惱緣 第二十四

從前優填國(有一位)王子,名叫娑羅那,心中喜愛佛法,(於是)出家學道,行頭陀苦行,(在)山林的樹下,坐禪繫心(一處)。

這時惡生王,帶領著很多宮女,巡行遊逛到了這片樹林,停下鑾駕稍作休息,很快就睡著了。這些宮女,因為國王在睡覺的緣故,就一起嬉戲玩耍起來,在一棵樹下,看到有一個比丘在坐禪、正念正定。(於是就)到他跟前,施禮(並)恭敬問候,這時比丘就為她們說法。

國王不久睡醒了,去尋找宮女,遠遠地看見樹下有一個比丘,容貌端正,正值壯年,長相俊美,那些宮女坐在他的面前聽法。於是就前去問道:「你們得到阿羅漢①的果位了嗎?」(比丘)回答說:「沒有得到。」「得到阿那含的果位了嗎?」「沒有。」「得到斯陀含的果位了嗎?」「沒有。」「得到須陀洹的果位了嗎?」「沒有。」「得到不淨觀②了嗎?」(還是)回答:「沒有。」王於是大為瞋怒,這樣說道:「你什麼(道果)都沒有得到,為什麼以一個生死凡夫的身份,和這些宮女在一起坐呢?」

(於是就把娑羅那)抓過來毆打,打得遍體鱗傷。諸位宮女說:「這個比丘沒有過錯!」惡生王(聽到這話反而)更加嗔恨生氣,又見到(比丘)被打後,(宮女們)都啼哭煩惱,惡生王嗔恨更加倍增。

這個時候,比丘心裡面想到:過去的諸佛,(都是因為)能夠忍辱的緣故,(才)獲得了無上的道果;還有過去的忍辱仙人,被他人砍掉了耳鼻手足,尚且能夠忍耐;何況我今天,身體還是完整的,怎麼可以不忍受呢?這樣思維(後),默默地忍受。

被打完了,(娑羅那)全身都疼痛,漸漸越來越劇烈,(已)忍受不了這種痛苦,(於是)又這樣想道:「我如果還在俗世的話,是國王的兒子,應當繼承王位的,軍隊和勢力都不比那個國王差。今天因為我出家了(只)孤身一人,就被欺負毆打。」(想到這裡),深深生起懊悔的心,就想放棄修行回到家裡,立即就去和尚迦旃延的住所,(向他)辭別想要還俗。

和尚回答(娑羅那)說:「你今天身體剛剛被打(還很)疼痛,暫且等到明天吧,你小住休息(一下),然後再走。」這時娑羅那,接受了教誨就住下睡覺了。

在夜半時分,尊者迦旃延便為娑羅那變現了一個夢,讓娑羅那親自看到:他自己還俗回家,父王已經駕崩了,於是他繼承了王位,大規模的集合(象兵、馬兵、車兵、步兵)四種軍隊,討伐惡生王。到了對方國家以後,(雙方)列陣彼此戰鬥,(不幸)為對方所敗,軍隊被攻破,眾多士兵丟掉了性命,他自己也被俘獲。惡生王抓到了娑羅那以後,就派人拿著刀,(把他)帶走殺掉。這時娑羅那極為恐懼,心生一念:「希望見(我)和尚(迦旃延一面),(這樣)雖然被人殺了,(但也)沒有遺憾了。」這時和尚,馬上知道娑羅那心中所想,就拿著錫杖手持缽盂,要去乞食(的樣子),出現在他的面前,對他說:「雖然我常常用種種方便為你說法,用斗諍的辦法來求勝利,最終是不會得到的。(但)你不聽我的教導,(現在)知道了,可怎麼辦呢?」娑羅那回答和尚說:「現在您若救了弟子的性命,我就再也不敢了。」這時迦旃延為了娑羅那,對惡生王(派來殺娑羅那)的人說:「希望你們稍作停留,等我稟告大王救他的性命。」說完了這些話,就趕往惡生王那裡去了。隨後王派來的人,不肯停下等待,於是帶走(要)去殺掉(他),在馬上要下刀的時候,(娑羅那)心裡面(非常)驚慌恐怖,大叫出聲而醒過來。

(醒了以後)就詳細地把夢裡所見到的事情前去稟告和尚。和尚回答說:「生死戰鬥是都沒有勝利者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戰鬥之法,是以殘殺對方為勝,殘害之道就是現在用愚癡的情感暢快一時,來世墮落在(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感受無量的痛苦。如果不如對方,被他所殺害,喪失了自己的身命,也殃及到眾多(己方)的平民,(同時也)增加了(敵方)的重罪。假如墮入了地獄,愈加互相殘殺,怨家沒有休止,輪轉在(地獄、餓鬼、畜生、人、天)五道裡面,沒有終結。你反覆尋思(尋思)這樣子,(又)於(你)身上的瘡傷和被毒打的痛楚有什麼幫助呢?」

「你現在想要遠離生死的恐怖(與)鞭打的疼痛,應當自己觀察自己(五蘊)的身體來平息(心中對惡生王的)怨恨和責備。為什麼呢?這個(五蘊)身體是眾苦的根本,是飢渴寒熱、生老病死、蚊虻毒獸所侵害的對像。像這樣的種種怨家,(數量)眾多,無法計算,你(都)不能夠報仇,為什麼僅僅想報惡生王的仇呢?

「(再者)想消滅怨敵,應當(首先)消滅煩惱。煩惱這個怨敵(能夠)害無量(世)的身體,世間的怨敵雖然嚴重,卻只害一世的身體;煩惱這個怨敵,會害了我們純善的法身(慧命),世間的怨敵雖然殘忍,只害我們有著煩惱、又臭又髒的肉身(罷了)。從這方面觀察的話,怨敵的惱害之所以能夠生起,煩惱是根本。你現在不去討伐煩惱這個賊,卻為什麼要討伐惡生王呢?」像這樣為娑羅那說了種種法。

娑羅那聽到這些話以後,心開意解,獲得了須陀洹的果位;非常喜歡佛法,加倍精進,修道不久,(就)獲得了阿羅漢的果位。



昔仇迦離謗舍利弗緣 第二十五

過去有尊者舍利弗和目連,遊歷各個村落,到了瓦師(做陶瓦器)的地方,正值天上下起了大雨,於是就在其中過夜。恰巧碰上瓦窯裡面,先前有一個牧牛的女人,在後邊很深的地方;(可是)聲聞聖人在沒有入定的時候和凡夫沒有什麼不同,所以不知道也沒有看見那個女人。那個牧牛的女人,看見舍利弗和目連尊者容貌端正,心中貪愛、迷惑於(端正的容貌)執著不離,(身體)就流出不淨之物。

尊者舍利弗、目連從瓦窯裡面走出來。(有一個叫)仇迦離的人,擅長觀察人的外形相貌,觀察別人的臉色,就知道做了淫慾之事還是沒做淫慾之事。他看見牧牛的女人在(兩位尊者的)後面走出,這個女人臉色有做了淫慾事情的相。(但)他不知道那個女人(是)自己心中生起貪愛、迷惑執著不舍,而流出不淨之物的。於是就誹謗說:「尊者舍利弗、目連與牧牛女行婬。」他向很多比丘廣泛地訴說這件事。當時那些比丘就三次直言勸告他說:「不要誹謗尊者舍利弗、目連。」當時仇迦離心中生起的嗔恨和嫉妒,倍加地熾盛。

有一個長者,名字叫娑伽,尊者舍利弗、目連(曾)為他說佛法的要義,(長者)得到了阿那含①的果位,命終之後轉生到了梵天上,名叫婆迦梵。婆迦梵直接在天上(就)知道了仇迦離誹謗尊者舍利弗和目連,立即來到下界,到了仇迦離的房子裡面。仇迦離問他:「你是誰啊?」回答說:「我是婆迦梵。」「你為什麼事而來呀?」婆迦梵說:「我用天耳聽到你誹謗尊者舍利弗、目連,你不要說尊者有這樣的事。」這樣三次規勸,(仇伽離不僅)沒有停止(誹謗),反而這樣說:「你這個婆迦梵!說你得了阿那含果,阿那含,名字意思叫不還,為什麼還來到我這裡?如果是這樣,佛所說的話也是虛假的。」婆迦梵說:「不還,就是不回欲界受生的意思。」

這時仇迦離,在他的身上,就生(滿)了惡瘡,從頭到腳,大小像豆子一樣。他前往佛陀住的地方,對佛說:「為什麼舍利弗、目連與牧牛女行婬呢?」佛又勸告他說:「你不要說是舍利弗、目連(做了)這樣的事。」聽到佛這話,仇迦離倍加瞋怒,此時身上的惡疱瘡變大得像沙果①一樣。第二次又拿這件事,來稟白於佛,佛再次勸告他說:「不要說這件事了。」這時疱瘡變大得像拳頭一樣了。第三次他還是沒有停止(說這件事),他的疱瘡變大得像瓠②一樣,身體強烈的發熱,跳入冰冷的池塘裡面,能讓冰冷的池水劇烈地沸騰。仇伽離身上的疱瘡全部潰爛了,立刻就命終,墮到了摩訶憂波地獄裡面。

這時有比丘對佛說:「世尊!是什麼因緣,讓尊者舍利弗、目連,被他重重的誹謗呢?」

佛說:「在過去劫的時候,舍利弗、目(犍)連曾經是凡夫,看見辟支佛從瓦師(做陶瓦器)的窯裡面走出,也有一個放牛的女人跟在辟支佛的後面出來。於是就誹謗說:‘那個比丘肯定和這個女人一起私通。’因為這個惡業的因緣,墮落到三惡道中,承受無量的痛苦;現在雖然修得了聖果,(成就了阿羅漢,)由於先前的(惡業因)緣沒有完結,還是被人誹謗。要知道聲聞人是不能夠為眾生做大善知識的。為什麼呢?如果舍利弗、目連為仇伽離顯現一點點神通,仇伽離一定能夠免於墮地獄之苦;因為沒有為他顯現的緣故,讓仇伽離墮在地獄裡面,(發生)這樣的事情。」

佛這樣說道:「如果是菩薩人,比如鳩留孫佛住世的時侯,有一個仙人,名字叫做定光,和五百個仙人一起在山林中的草窟裡面住。那時有一個婦人偶爾經過此地,正值天降大雨,風寒到了極點,這個婦人沒有避雨的地方,就到定光仙人的住處寄宿了一夜。第二天出去的時候,被這些仙人看到了,於是就誹謗說:‘這個定光仙人一定和那個女人一起做了淫慾的事。’那時定光仙人,知道他們心中的念頭,害怕他們因為誹謗而墮於地獄,就飛升到空中,有七個多羅樹那麼高,並作了十八種神通變化。這些仙人見到以後,就說:‘身體能夠離地四指(高)就沒有淫慾了;何況定光,飛升到空中,有大神變,(這樣的人)會有淫慾之事?我們這些人為什麼對清淨的人生起誹謗呢?’於是五百仙人就五體投地,(對定光仙人)恭敬懺悔。因為這樣的緣故,得以免於重罪。你們應當知道,菩薩有大的善巧方便,真正是眾生的善知識啊。」

佛說:「那時的定光仙人,就是現在的彌勒菩薩。那時的五百仙人,就是現在的長老等五百比丘。」




雜寶藏經 卷第三

龍王偈緣 第二十六

佛陀住在王舍城,(有一次)提婆達多來到佛陀住處,惡口罵(佛)。阿難聽到後極為氣憤,(於是)驅趕提婆達多離開,(並)對他說:「你要是再來(的話),我會讓你受受大苦惱!」

(其他)比丘們看到這種情況後,就對佛說:「稀有難逢的世尊啊!如來(您)總是對提婆達多慈心憐憫,然而提婆達多(卻)總是對您懷著噁心。阿難(看見提婆達多這樣子,)心生瞋恚,立即(把他)趕了出去。」

世尊說:「不但現在(是這樣),在過去世時也曾經是這個樣子的。過去在迦尸國,那時有龍王兄弟倆,一位叫大達,另一位叫優婆大達。(他們倆)總是降下應時的好雨,讓它們(所在的)國內,(花)草樹木生長(茂盛),五穀成熟,牲畜飲水(充足),都長得肥壯,牛羊繁衍生息。那時候迦尸國王宰殺很多牛羊,到龍王的居所祭祀。龍王就現身對迦尸國王說:‘我既然不吃(這些牛羊),你何必殺生來祭祀我呢?’(這樣)說了幾次,(迦尸國王仍舊)不改,(於是)龍王兄弟就相伴著避開這個地方。

「(他們)移居到一個叫屯度脾的小龍居住的地方。(但那)屯度脾龍整日整夜的憤怒、惡口斥罵(兩位龍王)。大達就對他說:‘你不要瞋恚,(我們)近來(就會)回去的。’優婆大達極其憤怒的對他說:‘你這麼條小龍,常吃蛤蟆(罷了),要是我吐一口氣,吹(向)你的(這些)親屬,能讓(他們)全部消滅!’大達告訴弟弟優婆大達說:‘不要憤怒,我們現在應當回到原來的地方,迦尸王國(人們)非常仰慕我們。’

「迦尸國王(也)這樣說:‘如果兩位龍王能夠回來,(我會)隨他們的需要,用乳酪祭祀,不再殺生了。’龍王(兩兄弟)聽到後,就回到了原來的地方。當時,大達(龍王)就說出了這篇(讓智者讚歎的)偈言:

(請大家)一起和合,至心聽聞,

最極高明的幾種淨心法要,所述說的事是菩薩(從前)的因緣,

現今的佛陀顯現出往昔的偈頌。

天中天、(正)徧知、如來在世(的時候),不少比丘,(你說我,我說你)口出惡言相互非議譭謗,大悲(佛陀)見聞了這樣(的情形),(就)把這些比丘召集在一起,作了這樣的開示:

「眾位比丘(都)依止我(而)出家,違背佛法的事情(就)不應該做了。(現在)你們個個口出粗語,互相誹謗,(這是)自己傷害(自己)。你們(難道)沒有聽說過,要求(無上)菩提,(需要)修習慈心、忍辱(及一切)難行苦行。你們要想遵照佛陀教法(修行),(就)應當奉行六和敬。智者善於聽聞學習佛道,(他們)為了要利益、安樂眾生,對於一切(有情都)不去惱恨傷害。修行(者)如果聽聞(到這些教法)應該遠離惡行過失,出家人之間起忿怒爭執,就像冰水中生出火(那樣地不應該)。(你們)如果想要依從出家的法則,(就)應該斷掉瞋恚爭執,合乎正道而行。

我在過去世作龍王(的時候),兄弟二人住在一起,第一位哥哥名叫大達,另一位名叫優婆大達,(兩條龍)都不殺生,持戒清淨。(他們)具有大威德,厭惡龍身,經常來(人間)善道,尋求做人(的機會)。如果看見戒行清淨並且博識多聞的沙門(或者)婆羅門,(倆龍)就會變化(為人的)樣子來供養,常常親近(他們)。(並且每個月的)八日、十四日和十五日,(都會)受持八戒並約束自己的心念。

(一次,他們)舍去自己的住所到了別處。(那裡)有一條龍叫做屯度脾,看見這兩龍威德廣大,知道自己比不上,心生嫉妒瞋恚,經常口出惡言斥罵。(屯度脾)鼓著下巴、撅起嘴巴、口中喘著粗氣,瞋怒心熾盛使身體都脹大了,(他口)出惡言譭謗(二龍)說:「(你們)迷亂人心、(善於)諂媚、使詐,現在(還來)侵犯逼迫(我)。」

聽見這條下賤惡龍的咒罵,優婆大達(心裡)瞋恚極了,請求他的哥哥大達道:「(屯度脾)用這樣惡劣言辭譭謗,(這條)住在水邊常吃蛤蟆(的小龍),這樣的賤物竟敢辱罵(我們)!(他)若在水裡就會惱害水中生靈,若在陸地上就會惱害人。聽聞(如此的)惡言,想忍(卻)實在難以承受,今天應該消滅了他(和他的)眷屬,(把這裡)一切都毀了,(再)回(到我們)原來的住處。」(有)大(威)力的龍王聽見弟弟的話語,便說了一個(讓)智者(們)稱讚的妙偈:

如果在(一個)只住一夜的地方,(哪怕只是)稍微得到一點點的供給(而得以)安然睡眠,(就)不應該對那個地方產生惡念,知恩報恩是聖賢所稱讚的。如果在樹下休息,少少(得到)一些蔭涼,(也)不要毀壞它的枝叶和花果。如果對於親近厚待你的人做出些許的惡事,這個人終究不會得到快樂。一餐飯食的恩惠,(如果)報以惡行,(這)是不懂恩德而造惡之人。(不知恩報恩的人)不僅善果不生,(而且已生的善果)還會消滅。比如樹林著火被燒成(光禿禿的)焦樹樁,後來還會再長(出新的枝葉,漸漸)又如原來一樣,(但是)背棄恩德的人則會善果不生。

如果用百種供物來養惡人,(這個惡人)終究不會感念(你的)恩德,反而以惡相報。比如仙人,(有一頭)大象依附他住在一起,它生下了小象(後)便死了。(小象由)仙人來養育,其長大後亂跑,殺了仙人,把樹木和房屋都踩壞了。惡人背棄恩德也是這樣的,他們的心意輕狂躁動,無有暫時停歇,就好像在湍急迴旋的水流中有樹那樣。(對背棄恩德的惡人,)不去親近友善,不來往,(這樣就不會受惡人影響,)如同(乾淨的)白布被染料染上顏色(就很難恢復淨潔)。

如果要回報別人對自己的怨恨,應該加以善行,而不應該以惡行來傷害,有智慧的人都是用慈心回報怨恨。(比如)擔負天地及(高)山大海,這擔子也是輕的,背棄恩德(的負擔比這)更重。用平等心、慈心(對待)一切眾生,這是第一殊勝的快樂。好比安穩地渡過河邊的渡口,慈心、平等心(帶來的)兩種快樂也是這樣的。不傷害親友是快樂的,滅除抬高自己、傲視他人的心也是快樂的。

內在沒有德行外現驕橫放逸,實際上沒有智慧(反而)生起憍慢,喜歡與人極力爭論、親近惡友,(這樣會使)名譽受到損害而得到壞名聲。

(面對)孤兒弱小、老人和病人,(那些)剛剛失去財富地位權勢的人、瘦弱低下的人、貧窮的人、失去王位的國君、隻身一人、命運困苦的人、無所依靠的人,對以上種種困苦危難的人,不生憐憫之心不能叫做仁德之人。

如果到了其他的國家,沒有親屬(幫助),被眾人惡罵,忍是最好的選擇,(這樣)能夠遮止種種惡行,能夠平息諍鬥。寧可住在別國無人認識,也不在自己的國家被眾人輕視。如果能夠在外國得到恭敬,(人們)都來親附你,沒有嗔恨諍鬥,(這樣於他國也)就是已國,(來親附的不識之人也)就是自己的親眷屬。

世間富貴、歡樂(的人)很少,衰滅、苦惱的大眾(卻)很多,如果看見(先前親近自己的)眾生皆退散,這不是由自己控制的,(不生煩惱,自己體會)默然(禪定)之樂;怨敵的力量強大,自己弱小,親友很少(也)沒有可依靠的人,自己明察就是這樣,(不生煩惱,自己體會)默然(禪定)之樂;

不合正法之人貪求且慳吝,不信(三寶)、無慚愧心也不接受(別人)教言,面對他們的惡劣方面,(不生煩惱,自己體會)默然(禪定)之樂;

瞋恚心極重並且殘害(生命)的惡人,喜歡強加痛苦和毒害給眾生,在這樣的人邊,(不生煩惱,自己體會)默然(禪定)之樂;

不信(三寶的人),粗暴、凶狠(的人),喜歡自高自大(的人),遇到背叛(的人)、諂媚詐偽、迷亂人心以及詐騙(的人),對這樣的人(不生煩惱,自己體會)默然(禪定)之樂;

破壞戒行,行為兇惡,沒有禪定、忍辱,總是作不合正法(的行為),不信(佛法)不修行,面對如此之人(不生煩惱,自己體會)默然(禪定)之樂;

妄語、不知慚愧、喜歡兩舌(的人),邪見、惡口或綺語(的人),貢高我慢、深著我執(的人),極大慳貪、心懷嫉妒(的人),面對以上這些人時(不生煩惱,自己體會)默然(禪定)之樂。

如果在別處,沒人認識自己,也沒有辨別種姓的做法,(無人知道自己來自低下的種姓,也)不應該生貢高我慢的心理。

到了別國地界停留暫住,衣食仰靠別人(供給而)不能自在,如果被毀罵都應該忍辱;寄居在別的地方,仰賴衣服食物,或者為了奠定事業基礎、得到快樂,也應像上面那樣生起忍辱心;如果住在別人的國界裡仰賴衣食,甚至於出身卑賤、地位低下的來侮辱自己,(這些都)是智者們應該忍受的。在其他國界居住,和惡知識、壞朋友、愚頑、宵小(及)出身卑賤地位低下的人同處,有智慧的人(就會把)自己隱藏起來,就好像把火覆蓋保護起來那樣。

就像烈風吹著熊熊大火,火苗接觸到森林、田野一切都會焚燒掉,瞋恚也像是(勁風鼓吹的)大火,不僅灼燒自己也灼燒他人,這是非常惡劣的傷害。有智慧的人(會)除去瞋怒貪慾之心,如果修習慈心、平等心瞋怒就會漸漸熄滅。

自己未曾與(某個人)同住(充分了解他)就輕易去親近友善,(這樣)會經常接近惡人,實在是愚癡的人;(或者,自己已經親近的人),沒有觀察到他有什麼過錯就輕易舍棄(他),作如上(兩種)事的人(都)不是智者。

如果沒有愚癡、卑下(之輩),智慧就不能夠彰顯,就好像鳥斷了翅膀不能飛翔,智者(若)沒有愚癡者,(道理)也是那樣啊!很多愚癡、見識短淺以及沒有智慧的人,不能覺悟到智慧的力量,(正)因為這樣,博識多聞的賢哲們,能得以(在眾人中)快樂安住。

智者得到利益心不高昂,失去利益心也不低沉,(心始終很平靜,)沒有愚癡。自己所理解的義理符合真實地宣說,一切所言都是為了遮止惡行,(或讓他人得到)安樂利益的緣故而宣講、辯析,說這類法語(首先就是)為了讓(他們)必定明白(什麼應做,什麼應止)。

智者聽到什麼事不會倉促行動,而是思考籌量並檢驗其實際情況,明白了其中的義理之後才去做,這才是自利利他(的行為)。

智者自始至終都不會為自己的身命,去造作惡業,做不合正理的事情,也不會因為受苦或享樂而違背正法;(智者)自始至終(更加)不會為了自己(的私利)舍棄正行。

智者不慳貪、沒有嫉妒、瞋恚,也不兇惡、愚癡,當危險災難來臨的時候不恐怖,始終不會為了利益讒害構陷別人;(他們)既不威猛,也不怯弱,又不下劣,而是處於中道,這些方面都是智者的表相。

如果太威猛就會被人厭惡,如果太懦弱就會被別人輕視,去掉兩個極端,處於中道行事。

有的時候默不作聲像啞巴一樣,有的時候說話像王者一樣有力量;有的時候表現出像冬雪一樣寒冷(無情),有的時候又(表現得)像燃燒的大火一樣熱情;有時候像須彌山一樣(形象)高大,有的時候又像臥地的小草一樣謙卑;有的時候顯現得像國王一樣(喧鬧、人群簇擁),有時又(清靜)寂滅就像(已經獲得)解脫;有的時候能忍受飢渴的痛苦,有的時候能忍受各種痛苦之事,坦然於各種有漏樂事。(智者)視財寶如糞土,能夠自在地調服種種憤怒。有的時候宴飲隨心所欲伎樂歌舞,有的時候(表現得)又像鹿一樣驚恐害怕,有的時候威猛得像虎狼一樣。

(智者能恰當地表現,因為他能)觀察是時機(或)不是時機,(自他雙方)有力(還是)無力,(也)能夠觀察(出是)富貴(強盛)還是在衰微消亡。

忍受(他人)不能忍耐的才是真忍,忍受應該忍受的只是普通的忍,對於羸弱的人(對自己的冒犯)也應該忍,(自己)富貴強盛(時也應該)常常謙下忍讓,忍受不可忍受(的事情)才是(真)忍。

面對怨恨的人(自己)不生怨恨,在有嗔心的人群裡常常(保持)心地清淨,看見別人作惡自己不(去)做。

忍耐勝過自己的人叫做恐怖忍;忍耐和自己一樣的人(是因為)害怕(引起)斗諍(,這叫忍諍忍);忍耐不如自己的人叫做盛忍(,也叫上忍)。

愚人不會忍受惡罵誹謗,就好像眼裡進了兩塊石頭一樣;(可是)智者能夠忍受惡罵(和)很重的誹謗,(就像)鮮花灑向大象。

對於惡罵和很重的誹謗,聰明智慧之人,通過慧眼(觀照空性而)能夠忍耐,就好像雨水落在大石頭上,石頭不會有損傷、不會消滅。

(面對)惡言善語和苦事樂事,智慧之人都能忍受,就像石頭(承受雨點的擊打一樣)。如果以實際的事情來辱罵,(因為)此人說的是實話,也沒有什麼好嗔恨的;如果以虛假的事來辱罵,虛事、罵辱都是不真實的,就像發瘋後的胡說罷了。智者領悟了這其中的道理,所以(不管是真事來罵,還是假事來罵)都不會嗔恨。

若是為了財寶和各種利益,(應該)忍受各種苦樂之事和惡罵誹謗。如果能夠不為了財寶、利益,(那麼)即使得到百千各種珍寶,還是應該速速遠離惡人。

(如同)樹枝被砍過,就不應該去攀爬(以免枝斷人墮),已經失去人心之人(也)不可親近(以免受其牽連,隨其墮落),就走不同的道路遠遠地避開吧,(畢竟)世間(還)有很多可以親近友愛的人。

(如果一個人對待別人)先是尊敬而後怠慢最後輕賤毀罵,(對這樣的人)也不要恭敬和讚歎,智者(應)趕快遠離(如此)愚人,就像白鶴輕輕的飛去。

(愚人)喜歡斗諍,心懷諂媚、邪曲,喜歡觀察別人的過失,造作兩舌、妄語、惡口、綺語,輕賤毀辱其他眾生,更出惡言傷人心髓,不知善護身口意業,智者(要)遠離(這樣的愚惡者)到他方去。

心懷嫉妒的惡人沒有善心,看見別人(得到)利益、安樂和名譽聲望,心中生起(嫉妒)熱惱很大痛苦。(外現)言語賢善溫和,內心(卻)極壞,只有智者能(觀察到真實情況而)遠離到別處去。

(若遇到的)人為貪圖(名聞)利養,(故意)顯現不真實的功德,想讓別人知道;(或者)諂媚邪曲地索取,而不知慚愧;(或者)內心和外在行為都不清淨,智者快快遠離(這些人)到別處去吧。

如果一個人沒有恭敬謹慎的心,(心中)抬高自己、傲視他人,沒有(一點佛陀的)教法,(這樣的人)自稱智者,其實卻是個愚癡的人,有智慧的人(快快)遠離到別的地方去吧。

在一個地方得到了飲食和臥具,還有衣服被褥,靠著這些得到一條活路,就應當保護(他)、憶念他的恩德,(其恩就)好比慈母救護自己唯一的孩子。

(十二因緣中的)「愛」①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應當先斷除貪愛、遠離瞋恚,(這兩者)都能夠將人引入惡趣,高傲自負及輕視他人也應該舍去。

富有(及)地位尊貴(時來)親近友愛,(而當)貧窮卑賤時(就)離開(的人),這類朋友應當馬上遠離啊!

如果為了一個家庭,可以舍棄一個人;為了一個村莊,可以舍棄一個家庭;為了一個國家,可以舍棄一個村莊;為了自己的生命可以舍棄(整個)天下;為了正法可以舍棄自己的身命;為了一個手指可以舍棄現有的錢財;為了性命可以舍棄四肢;為了正法可以舍棄一切!

正法像傘蓋能夠遮雨一樣,修行正法的人會得到正法的保護,因為修行正法的力量可以斷除墮入惡趣,就好像春(夏)盛熱時(有樹蔭等)而得到清涼,修行正法的人也是這樣的。

他們和諸聖賢、智者志向相同,不因為多得了財富利益而高興,也不因為失去了貴重的寶物而憂愁,不會常常勤苦地乞討、化緣,這樣的人被稱作堅強的大丈夫。

施與別人財寶感到特別歡喜,快速遠離世間的罪惡,(大海因其低深而廣納百川,成就寬廣無邊;自己謙卑,成就深廣的胸懷。)安置已身深於大海,這樣的人可以被稱為強健有力的「勝丈夫」。

如果能夠(深)解義理,巧妙地處理各種事情,為人隨和,(與他)共住(在一起很)快樂,人們都讚歎說這樣的人是「善丈夫」。

「優婆大達聽了以後說:‘現在我對兄長您更加的信任尊敬了,即便我遭遇到了極其苦惱困厄的事情,也不再做種種惡事了。無論個人的死活,財產的得失,我都不會造惡,兄長現在應當知道我會奉行:

寧願嚴持戒律而(舍生)取死 ,也不因犯戒而(苟且)取生。有什麼理由值得為一期(短暫的)生命,而可以放逸自己作惡事呢?!(造作惡業會讓自己多生累劫受三惡道的大苦報。)

生死之中決不放逸,我(過去)於生死(輪迴)中做了(種種)不善行,遇到了惡友做了許多非法的事,(有幸)得遇善友可以斷除(惡行)。’ 」

佛陀以宿命通的智慧了義宣說,告訴比丘們這些偈言。

「當時的大達就是(現在的)我,(當時的)優婆大達就是(現在的)阿難,應當知道當時的屯度脾就是(現在的)提婆達多。

「比丘應當知道做這樣的正學,這是彙集一切法要的總的概說;應當廣泛地遵循(這些道理)而行動,眾位比丘(也)應當恭敬地修行這樣的法。」



提婆達多欲毀傷佛因緣 第二十七

佛在王舍城時,告誡提婆達多說:「你不要對如來起禍害之心,(這樣是)自取損失,(會)遭到不祥的事,自己承受它帶來的苦。」比丘們說:「(非常)稀有,世尊!提婆達多對於如來(您),經常生起噁心,世尊(您卻)長久,慈心憐憫,柔和地與他談話。」

佛說:「不但是今天(這樣),在過去的時候,迦尸國的波羅柰城,有一個大龍王,名字叫瞻卜。他總是在適當的時候下雨,使莊稼得以成熟。(每月的)十四、十五兩天,他變化成人的樣子,受持五戒,並且佈施(財物),聽聞佛法。

「當時從南天竺國來了個咒師,豎起箭持誦咒語,取走瞻卜龍王。當時天神告訴迦尸國王說:‘有個咒師把瞻卜龍王帶走了。’迦尸國王立即派出軍隊追趕咒師。那個婆羅門就又念咒,使得國王的軍隊不能動了。迦尸國王拿出很多錢財(給咒師),贖回了龍王。

「婆羅門咒師第二次又來用咒要(劫)取龍王,龍王的眷屬們(見狀)便興雲降雨,雷電霹靂(大作),想殺了婆羅門。龍王慈心對眾龍說:‘不要害他性命,好好地勸慰他讓他明白事理,放他回去。’咒師第三次來的時候,眾龍等想即刻殺了他,龍王就遮擋保護咒師,不讓(眷屬)殺了他,立即放他回去。當時的龍王就是現在的我,當時的咒師就是現在的提婆達多。我作龍王的時候尚且能發慈心,多次救濟他,何況今天,怎會不慈心(對他)。」



共命鳥緣 第二十八

佛在王舍城時,比丘們對佛說:「世尊,提婆達多是如來(您)的(堂)弟,為什麼總是怨恨您,加害於您?」

佛說:「不只是今天(這樣),過去在雪山中,有一隻鳥,叫做共命,它有一個身體兩個頭。一頭常常吃美味的果子,想要讓身體得到安好。另一個頭便(因此)生起嫉妒心,就說:‘他為什麼常常吃到好美味的果子,我(卻)沒有得到過!’於是就取有毒的果子吃了,使得兩個頭都死了。要知道那時吃美味果子的就是我,而吃毒果子的就是提婆達多。那時(提婆達多)和我共同擁有一個身體,還生噁心,今生他作我的(堂)弟,也還是這樣。」



白鵝王緣 第二十九

佛在王舍城,提婆達多推岩石壓佛,(另一次)驅使護財醉象想要踩死世尊,(因而)他的惡名四處流傳。提婆達多在眾人面前時向佛懺悔,親吻如來的腳;沒眾人的時候,他卻在比丘中惡言罵佛。人們都說,提婆達多向佛懺悔,內心非常和順,沒有理由得到這樣的惡名流傳。比丘們說:「稀有(難逢)的世尊,提婆達多(為人)非常諂媚虛偽,在眾人面前,和順對佛,在隱蔽之處,卻噁心罵您。」

佛說:「不但是今天,在過去時,有個蓮華池,池裡有許多水鳥居住。當時有個鸛雀,在水池裡緩慢地抬腳行走,眾鳥都說:‘這隻鳥行走的姿勢真好看,儀容舉止安詳肅穆,不打擾水中生靈。’這時有只白鵝說了一個偈語:

‘抬起腳來緩慢地行走,說話聲音溫柔動聽,

在世間欺騙迷惑,誰不知道是諂媚詭詐(的行為)?’

「鸛雀說:‘為什麼說這樣的話呢,來(我們)一起親近友善。’白鵝回答說:‘我知道你諂媚詭詐,終究不會和你親近友善。’要知道那時,鵝王就是現在的我,那時的鸛雀,就是現在的提婆達多。」



大龜緣 第三十

佛在王舍城,提婆達多的心中常常懷有惡念,想加害世尊。於是就僱傭了五百個擅於射箭的婆羅門,讓他們拿著弓箭,前往世尊的住處,拉弓(放箭),射向佛陀,射出去的箭都變成了黃蓮花、白蓮花、紅蓮花和青蓮花。這五百個婆羅門看見這樣不可思議的變化,都非常害怕,立即丟下弓箭,向佛頂禮懺悔,坐在一邊。佛陀為(他們)說法,都證得了須陀洹果。(五百婆羅門)又對世尊說:「希望接受我們(跟隨您)出家學道。」世尊說:「善來比丘。」然後,(他們的)頭髮和鬍鬚都自然脫落,身上自然穿上了法衣。(這時,)世尊再次為(他們)說法,都證得了阿羅漢果。

比丘們對世尊說:「世尊的神力真是稀有,提婆達多常常想要加害於佛陀(您),然而佛陀卻總是生起大慈(心)。」

佛陀說:「不但是今天,在過去時,波羅柰國有一個商人,叫做不識恩,他和五百個商人一起到海中采寶物,得到寶物後返程,行至一個迴曲的深水處,遇到了水中羅剎抓住他們的船,不能前行。眾商人等,都非常害怕,一起大聲喊著:‘天神、地神、日月等眾神,你們誰能慈悲救護,濟度我們的危難呀!’(這時候,)有一隻大烏龜,龜背有一里大,心裡生起了仁慈憐憫,向船而來,背載眾人,就得以度過大海。

「當時大龜小睡(一會兒),不識恩想要用大石頭砸大龜的頭,殺死(它)。眾商人就說:‘我們都承蒙大龜濟度危難,(才得以)活命,殺它不吉祥,這是不知道報恩啊!’不識恩說:‘我(肚子)飢餓的很厲害,不管它什麼恩德不恩德了。’便殺了大龜,吃它的肉。當天夜裡,就有一大群像踩死了眾人。

「那時候的大龜,就是現在的我。那時候的不識恩就是現在的提婆達多。五百個商人就是現在(這)五百個出家得道者。我(曾)在過去濟度他們的危難,現在又拔除他們的生死這樣的大禍。」



二輔相饞構緣 第三十一

佛在王舍城,提婆達多製造種種機會,想要殺害佛,但是不能得逞。那時,南天竺國來了一位婆羅門,擅長神咒的妙術,懂得調和毒藥。提婆達多(就)在那位婆羅門的住處,立即製造毒藥,把(它)散在佛的上方。風吹這些毒藥,反而落在他自己的頭上,立刻窒息昏厥,倒在地上快要死了,醫生沒有辦法治療。

阿難對佛說:「世尊,提婆達多,中毒快要死了。」佛陀(出於對提婆達多的)憐憫,為他說真實(不虛)的話語:「(如果)我從(初發心)菩薩到成佛以來,對提婆達多常常生慈悲、沒有噁心的話,提婆達多(身上的)毒自然應當消失。」 說完這些話,(提婆達多身上的)毒立刻就消失了。

眾比丘對佛說:「(非常)稀有,世尊!提婆達多對如來常常起(加害的)噁心(惡念),為什麼如來您依然(會)救活他?」 佛陀說:「(他)不僅是今天對我起了(加害的)噁心,過去也是這樣。」眾比丘即問佛:「(他)噁心對佛,事情是怎樣的呢?」

佛陀說:「過去世中,在迦尸國(中印度古國名)波羅柰城中,有兩位大臣,一位名叫斯那,另一位名叫惡意。斯那一直順應法度而行事;惡意卻常常做惡事,喜歡讒害構陷(他人)。(惡意)對國王說:‘斯那要做叛逆的事情。’國王把(斯那)抓起來。眾天神(便)在虛空中出聲音說:‘這樣(好)的賢良之人,確實沒有(任何)過失,為什麼要拘禁他?’眾龍此時也這樣說,大臣及人民也是這樣說,國王於是便放了斯那。

「第二次,‘惡意’劫奪大王儲庫裡的寶藏,放在斯那的屋子裡。國王也不相信,便對惡意說:‘你憎恨嫉妒斯那,便做這件事栽贓斯那。’國王(於是)下令捉拿這個惡意,交給斯那,讓斯那裁決此事。斯那就教導惡意,向國王懺悔。惡意自己知道有罪,於是逃跑去了(另一國)國王毗提醯的宮殿。(惡意)做了一個盛寶物用的盒子,放入兩條兇惡的毒蛇,(只要)看見(它們)就會中毒很深。(惡意)讓毗提醯王派遣使者把盒子送到對方國家,請國王和斯那兩個人一起看,(而)不要給其他人看。

「國王看見盛有寶物的盒子,裝飾非常精美,心裡很高興,立刻派人找來斯那,想要一起觀看。斯那回答說:‘從遠處送來的物品,不能去看,從遠處送來的果實、食物,不能立刻去吃。什麼原因呢?因為那裡有惡人,有可能拿兇猛的東西來(讓您)看,(使您)面見之後受到傷害。’國王說:‘我一定要看。’斯那慇勤懇切地三次勸說,國王仍然不聽。斯那於是對國王說:‘(您)不聽我的勸說,國王(請)自己看吧,我不能看。’

「國王於是打開(盒子)觀看,雙眼失明,看不見東西了。斯那憂愁苦惱,憔悴的幾乎快要死去。(斯那)派遣(許多)人周遊各個國家,到很遠的地方,四處尋覓良藥。找到好藥後,便用此藥治療國王的眼睛,(大王的眼睛終於)恢復得像以前一樣。

「當時的國王,就是現在的舍利弗;當時的斯那,就是我;當時的惡意,就是現在的提婆達多。」



山雞王緣 第三十二

佛在王舍城,提婆達多到佛居住的地方,對佛說: 「如來現在您可以清閑、安靜的修養,把這些僧眾都托付給我吧。」佛陀說:「(你這)吃唾液的愚癡人!我尚且不將這些僧眾托付給舍利弗、目犍連等,怎麼可能會(把僧眾)托付給你呢?」提婆達多瞋恚怒罵著離去。

眾比丘(對佛)說:「世尊,提婆達多(總是)喜歡做種種苦事來打擾佛,又用很多方法欺騙迷惑如來您。」

佛陀說:「(他)不僅僅是現在這樣(對我)。在過去世中,雪山的一邊,有一個山雞大王,帶領很多雞眾隨在身邊。此雞王的雞冠非常紅,身體非常白。(雞王)對眾雞說: ‘你們都要遠離國都以及村落,不要被人們吃掉,我們有很多冤家,要好好地謹慎地保護自己。’

「當時,村落中有一隻貓,聽說那裡有雞,於是便(前)往那個地方去。(貓)在一棵樹下,慢慢地走,俯頭而看,對雞王說: ‘我當你的妻子,你當我的丈夫,你的身體外形端莊可愛,頭上的雞冠赤紅,身體潔白,我來侍奉(你),平安快樂。’

「雞王於是說偈子道:‘貓子(你這長著)黃色眼睛的愚蠢的小東西,遇到(一點)事情(就)心懷殺害,想要吃掉(對方),沒有見過誰娶這樣的妻子,還能夠壽命(長久)、平安快樂的!’

「當時的雞(王),就是現在的我;當時的貓,就是現在的提婆達多。從前在過去世時,提婆達多想要誘惑欺騙我,今天一樣想要再次誘惑欺騙我。」



吉利鳥緣 第三十三

佛在王舍城,那時提婆達多這樣想:「佛身邊有五百位青衣的鬼神,常常侍奉護衛,佛有十種智力,成百上千的金剛力士也比不上。我現在不能成功殺害他,應當回去侍奉他,觀察他的要害,然後去傷害他,這樣才能夠殺掉(佛陀)。」

(於是提婆達多)在比丘、比丘尼和男居士、女居士(四眾弟子聚集)的大眾中,向佛做懺悔,但是心裡卻想: 「(如果佛)接受我的懺悔,(我便能)找到方法(殺掉他);(如果)不接受我的懺悔,(那麼)足夠能讓如來的壞聲譽徧佈各方。」於是,提婆達多對佛說:「世尊,(請)接受我的懺悔,我想在某處閑適安靜的地方,修行自己的心志。」

佛陀說:「佛法中沒有諂媚欺騙,所有諂媚欺騙的人,(都)沒有佛法。」六種外道之師①都說:「提婆達多好好地向佛懺悔,(而)佛陀不接受他的懺悔(,這佛陀不對)。」眾比丘說:「提婆達多(表面)曲意逢迎佛陀(,實則口是心非)。」

佛陀說:「不僅僅是今天,過去世很久以前,波羅柰國,有一個國王名梵摩達,立下制度嚴禁殺生。當時有一個獵人,穿著仙人的衣服,殺害很多鹿、鳥等動物,人們(都以為他是仙人,都)不知道(他捕殺鹿鳥的事)。(此時,)有一個吉利鳥告訴大家說:‘這個人是大惡人,雖然穿著仙人的衣服,其實是個獵人,常常殺生害命,只是人們不知道罷了。’

「大家都相信吉利鳥說的話,事實如它所說。當時的吉利鳥,就是我的前身;當時的獵人,就是現在的提婆達多;當時的國王,就是現在的舍利弗。」



老仙緣 第三十四

佛在王舍城,當時,阿闍世國王給提婆達多每天奉送五百鍋飯,(提婆達多)得到很多供養。眾比丘都對佛說:「阿闍世國王每天給提婆達多奉送五百鍋飯。」

佛陀說:「眾比丘不要羨慕提婆達多得到(很多)供養的事情!」

隨即說一偈子,

「芭蕉樹生果之後便會枯萎,蘆葦竹子也是這樣;

駏驉①懷孕便會死去,騾?②是這樣的;

愚癡的人貪圖利益、供養,(最終會)害了自己,

(這種貪婪的行為會)被有智慧的人所恥笑。」

說完這個偈子,佛告訴眾比丘道:「提婆達多不僅僅是今天被利益供養所害,對我進行誹謗,過去也是這樣的。」(於是,)比丘問佛說:「過去的事情,是怎樣的情形呢?」

佛陀說:「過去在波羅柰國仙山之中,有兩位仙人。其中一位是年老的人,修行獲得了五種神通,另一個是壯年的人,(修行)居然一無所獲。

「當時,老仙人就用神通去郁單越,取回成熟的粳米,(與壯仙人)一起吃;又到(南贍部洲)閻浮樹上取閻浮果回來,(兩人)一起吃;到忉利天取天須陀味回來,一起吃。

「年輕的仙人看見這樣的事情,生出仰慕、羨慕的心,於是,對老仙人說: ‘希望(您能)教導傳授我修行五種神通(的方法)。’老仙人回答說:‘如果有善心的人,得到五種神通,一定有利益;如果沒有善心的人,(得到五種神通,)反而成為大害。’(壯仙人)還是慇勤請求道:‘(非常)希望您能教授給我。’

「此時,老仙人便教(他)五種神通,(壯年仙人)不久就獲得了(神通)。在得到五種神通之後,他便在眾人面前示現種種神足通①,從此以後,(壯仙人)名聲遠播,得到很多的供養。(這時他)竟然對老仙人,生起了嫉妒的心,到處誹謗老仙人,就失去了神足通。

「眾人聽說後,都紛紛說:‘老仙人年長有名望、有德行,這個壯仙人到處亂誹謗老仙人。’(於是眾人)都對壯仙人瞋怒,在城門下阻擋,不讓他進入,便失去了供養。

「要知道,那時的老仙人就是我的前身;那時的壯仙人,就是現在的提婆達多。」



二估客因緣 第三十五

佛在王舍城,那時,眾比丘等聽從佛所說法的,都證得涅槃(或生到)人、天道;聽從提婆達多所說的,都墮入地獄,遭受極大的痛苦煩惱。佛說:「不僅僅是現在奉持我教法的人能得到大利益,聽從提婆達多話的人,獲得極大痛苦,過去也是這樣的。

「過去世時,有兩位行商之人,各自帶領五百名商人走到曠野中。有一個夜叉鬼變化成年輕男子,穿著華麗得體的衣服,頭上戴著花環,邊彈琴邊行走,對商人們說:‘你們載著這些水草,不太勞累了嗎?(這)到底有什麼用呢?(就)在不遠的前面,有(比這更)好的水草,跟隨我一起前去,我將指示你們道路。’

「其中一位行商的主人,不久(就)聽從了夜叉鬼的話,(對所帶領的商人說道:)‘我們現在丟棄所載運的水草。’(於是這些人沒了負擔,)輕鬆地走到前面去了。另外一位行商的主人,(對所帶領的商人)說道:‘我們現在見不到水草,千萬不要丟棄(所載運的水草)。’

「前面丟棄水草的人,不久全部乾渴而死,不丟棄水草的人,順利到達目的地。當時,不丟棄水草的人,就是我的前身;而丟棄水草的人,就是提婆達多的前身。」



內官贖所犍牛得男根緣 第三十六

過去在乾陀衛國,有一個屠夫,趕著五百頭小牛,準備全部騸掉。那時,有一個太監,用錢把牛都買下來,(然後)整群放了。因為這個因緣,現世的身體即刻獲得了完整的男根。

回到王宮,讓人報告(國王)說:「某某人在門外。」國王說:「這個人是我宮裡的人,可以自由隨意地出入,從來都不需要通稟的,今天為什麼這樣啊?」國王即刻把(那個太監)叫過來,問他原因。(太監)回答國王說:「剛才碰到個屠夫,趕著五百頭小牛要去閹割,我立即就把牛買回來放了。因為這個因緣,(我的)身體變完好了,因此不敢(隨便)進入。」國王聽了之後又驚又喜,對於佛法生起深深的信奉崇敬的心。

哎!所感得的花報已經是這樣(大)了,往後那個果報,怎麼能夠度量啊!」



二內官共諍道理緣 第三十七

從前波斯匿王,在躺著睡眠時,聽到兩個太監在互相爭論。一個這樣說:「我依靠國王而生活。」另一個回答說:「我沒有依靠誰,(依)自己的業力而活。」國王聽到了這些話,感情上認可那個(說)依靠國王而活的人,準備賞賜他。

(於是,國王就)立即派遣值班的人,(去)對夫人說:「我現在派一個人過來,(你)重重地賞賜他錢財、衣服和纓絡。」這樣一會兒(就)派遣那個說依靠國王而活的人,拿著(國王)喝剩下的酒,去送夫人。

那時這個人拿酒(剛)出門,鼻中就流出血來,不能前往了。正好又碰到那個說依靠自己業力活著的人,就央求他拿著酒去送給夫人。夫人見到(這個人)後,想起了國王(囑咐)的話,(就)賞賜給他錢財、衣服和瓔珞。(他)回到國王的居所,國王見到這個人,感到非常驚奇和疑惑,就立即召喚那個說依靠國王活命的人問他說:「我派你去,你為什麼不去?」(那人)回答說:「我走出門外,忽然鼻子出血,竟然不能完成任務,就立即央求那一個人,拿著國王喝剩下的酒去送給夫人。」國王這個時候感嘆道:「我現在才知道佛陀的話真實不虛啊!自己造業,自己受報,(別人)搶不走啊!」

由此來看,善惡報應,都是(自己身口意)造作(的業力)導致的,不是上天或國王所能給予的。



兄弟二人俱出家緣 第三十八

在過去世,有兄弟兩個人,內心愛好佛法,出家(為僧)修學佛道。那哥哥收集了許多善法,住於寂靜處精進修行,沒過多長時間,證得了阿羅漢果;那弟弟聰明,學識淵博,能背誦三藏經典,後來被宰相,拜為師父,給(他)很多錢財,任用(他)建造僧房、佛塔、寺廟。

那時,這位三藏法師,接受了宰相的財物,帶人丈量土地,為他建造佛塔寺廟。基礎、柱子莊嚴,廳堂華麗,(而且)建造的理念,在工匠中精妙絕倫。宰相見到了之後,(對他)更加生起信仰和恭敬心,供養供給(三藏法師,使他)遇事無憂。

三藏法師,見宰相心地善良,就想:「寺廟(終於)建成了,但是(還)需要多位僧人(來)安排到寺裡,應該告訴宰相,讓(他)請我哥哥。」這樣想後,對宰相說:「我有一個哥哥,在那個地方出家修道,勤奮精進,住於寂靜處修行,施主現在可以請他來寺裡安住。」宰相回答說:「師父所教,只要是個比丘,我都不會違背,何況又是師父的哥哥,還是常住於寂靜處修行的人呢?」(宰相)馬上派人前去慇勤邀請。到了之後,宰相見到他精進地用功修行,(就)成倍的加以供養。

之後,宰相用一價值千萬的上好細毛布送給那位常住於寂靜處修行的比丘,那位比丘不肯接受,(宰相)慇勤地一定要贈送(他)才接受,他心想:「我的弟弟掌管事務,應該(很)需要財物。」就把(這個上好的細毛布)給了弟弟。後來,宰相用一粗糙的毛布送給三藏法師,三藏法師得到了之後,十分惱怒。又在後天,宰相又把一張價值千萬錢的上好的細毛布,給了常住於寂靜處修行的哥哥。哥哥得到後,又給了弟弟,弟弟見到後,心中更加嫉妒。

(弟弟)就拿著這張細毛布,去到宰相愛若掌上明珠的女兒那裡,對(她)說:「你的宰相父親,先前非常看重我,現在那個比丘來住之後,不知道用什麼(方法)迷惑了你的父親,現在對我冷淡了。給你這張細毛布,你可以拿它在宰相面前做衣服。如果宰相問起,你就回答說:‘(這是)父親所敬重的(那個)常住於寂靜處修行的比丘送給我的。’宰相必定生氣不再和他說話。」(宰相)女兒對三藏(法師)說:「我父親現在奉獻(細毛布),恭敬那個比丘,就像愛護眼睛和明珠一樣。(在此情況下)為什麼(我們)突然去給予毀傷誹謗呢?」三藏(法師)又說:「你如果不這麼做,我就和你永遠斷絕(來往)。」女人回答說:「為什麼這麼倉猝,應當換個方法才適合。」(但是礙於)情面難卻,只得收下這張細毛布。

在她父親跟前,(把細毛布)剪裁做衣服。當時,宰相見到(這塊)細毛布就認出來了,心裡想道:「那個比丘,真是個大惡人,收了我的細毛布,不自己用,反而用來欺騙誘惑小孩婦女。」從此以後,常住於寂靜處修行的(比丘)過來,(宰相)就不再出來迎接,(對比丘的)臉色(也)變得不一樣了。

當時這個比丘,見到宰相這個樣子,心裡想:「肯定有什麼人,(在宰相面前)攻擊、丑化我,才使得他(對我)這個樣子了。」當即就升到空中,顯現十八種(神通)變化。宰相看到了之後,心裡非常敬佩,即刻和自己的夫人,頂禮其足懺悔,恭敬之情比往常倍加深厚;(又)立刻驅逐了三藏(法師)和自己的女兒,讓(他們)都離開這個國家。

佛陀說:「那個時候的三藏法師,就是我的前身啊!因為譭謗他人的緣故,在無量劫中,受到了很大的痛苦煩惱,直到今天,還要被孫陀利毀傷譏謗。那時那個(宰相的)女兒,由於譭謗聖人的緣故,現世就被驅逐出國,窮困潦倒,以乞討活命。

因此世人,(不管)對於任何事物,(自己)應當明察(清楚),切不要輕易地去誹謗,因而招來罪過。」



八天次第問法緣 第三十九

過去佛陀在世的時候,夜半時分,忽然有八位天人依次而來到世尊的住處。

其中第一位來的天人,容貌端莊,身上的光明照耀一里遠,他有十個天女作為他的眷屬,來到佛陀的住處,至心(恭敬)頂禮(之後),退下來站在一邊。佛陀對天人說:「你因為所修福業而得生為天人,自己享樂五欲,高興於所獲得的安樂嗎?」這時,這位天人對佛陀說:「世尊!我雖然生在天上,但是心中常懷憂愁痛苦。為什麼呢?因為我前生修行的時候,對於國王、父母、老師、長輩、出家人和婆羅門,雖然說得上忠義孝順,(並且)心生恭敬,但是在他們面前,不能恭敬禮拜、熱情周到地迎來送往。因為這樣的因緣,(得到的)果報其實很少,比不上別的天人,因為比不上的緣故,自己責備自己修行不能圓滿具足。」

又有一位天人,他的容貌、身體的光明和他的眷屬,勝過前邊那位十倍,來到佛陀的住處,頭面頂禮佛足,退下來站在一邊。佛陀對天人說:「你生在天上,高興於所得到的安樂嗎?」天人對佛陀說:「世尊,我雖然生在天上,也常常憂愁苦悶。為什麼呢?因為我前世修行的時候,雖然對國王、父母、老師、長輩及出家人和婆羅門,生起忠義孝敬的心,恭敬禮拜,但是沒能為(他們)施設坐位和溫暖的敷具。因為這樣的因緣,現在的果報,比不上其他天人,因為比不上,(所以)自己責備自己所修善因沒有圓滿具足。」

又有一位天人,(他的)容貌、光明以及眷屬,超過前一位十倍。來到佛陀的住處,頭面頂禮佛足,退坐一邊。佛陀對天人說:「你得到了天人身,高興於所得到的安樂嗎?」天人對佛陀說:「我雖然生在天宮,心中常常懷著憂愁煩惱。為什麼呢?因為我的前身,雖然也修行善法,並對國王、父母、老師、長輩、出家人和婆羅門,心懷忠孝,恭敬禮拜,為(他們)施設坐位和敷具,但是對他們,沒能多多地安排美味佳餚,來作供養。由於這樣的因緣,如今得到的果報,比不上其他的天人,因為比不上的緣故,心生悔恨,自己責備(自己)修行善因不完備,因此憂愁煩惱。」

又有一個天人,(他的)容貌、光明和眷屬,勝過前一個十倍,來到佛陀的住處,頭面頂禮佛足,退下去站在一邊。佛陀對天人說:「你得受天身,高興於所得到的安樂嗎?」天人對佛陀說:「我雖然生在天宮,(但)常常心懷憂愁苦惱。為什麼呢?因為我前世,雖然對國王、父母、老師、長輩及出家人和婆羅門,心懷忠孝謹慎,恭敬禮拜,為(他們)施設床坐和敷具,還為他們安排飲食,但是不聽聞佛法。因為這樣的因緣,現在所獲的果報,比不上其他的天人,因為比不上的緣故,就常常嚴格責備自己修行善因不夠圓滿,因此憂愁煩惱。」

又有一位天人,身體顏色光明以及眷屬,勝過前一位十倍,來到佛陀的住處,頭面頂禮佛足,退下去站在一邊。佛陀對天人說:「你受生天身,高興於所得到的安樂嗎?」天人對佛陀說:「我雖然生在天上,心裡(卻)常常憂愁惱恨。為什麼呢?因為我的前世,雖然對國王、父母、老師、長輩、出家人和婆羅門,心懷忠孝,恭敬禮拜、(施設床坐和)敷具,(安排)飲食,也聽聞佛法,但是不能明白其中的含義。因為不理解的緣故,現在獲得的果報,比不上其他的天人,因為比不上的緣故,心裡常常懊悔自責修行善因不圓滿,因此憂愁煩惱。」

又有一個天人,身體顏色光明和他的眷屬,勝過前一位十倍,來到佛的住處,頭面頂禮佛足,退下去站在一邊。佛陀對天人說:「你受生為天人,高興於所得到的安樂嗎?」天人對佛陀說:「我雖然生在天堂,(但是)心裡常常憂愁苦惱。為什麼呢?因為我的前生修行的時候,雖然對國王、父母、老師、長輩,出家人和婆羅門,心懷忠孝,恭敬禮拜、(施設床坐和)敷具,(安排)飲食,也能夠聽聞佛法並明白其中的含義,但是不能依法修行。因為這樣的因緣,現在獲得的果報,比不上其餘的天人,因為比不上,心裡深切地懊悔自責因地修行不夠圓滿,因此憂愁煩惱。」

又有一個天人,(他的)容貌、光明和眷屬,勝過前一位十倍,來到佛陀的住處,頭面頂禮佛足,退下去站在一邊。佛陀對天人說:「你得了天人的身體,高興於所得到的安樂嗎?」天人對佛陀說:「我現在生在天宮,自己享受五欲之樂,需要的物品,應念就到,確實很快樂,沒有(什麼)憂愁煩惱。為什麼呢?因為我前世因地修行的時候,對國君、父母、老師、長輩、出家人和婆羅門,心懷忠孝,恭敬禮拜、(施設床坐和)敷具,(安排)飲食,聽聞佛法並明白其中的含義,也能夠依法修行。因為這樣的因緣,得到了天人的果報,身體端正,(自身)光明殊勝美妙,眷屬眾多,勝過其餘的天人。因為這樣的修行,得到果報圓滿具足,因為(因地修行)圓滿具足,得到了最優勝的果報。果報優勝,一切天人,沒有比得上的。因為沒有人比得上,(我)心裡感到快樂啊!」



天女以華鬘供養迦葉佛塔緣 第四十

那個時候(帝釋天)釋提桓因,從佛陀那裡聽聞佛法,得到須陀洹果[初果果位],立即回到天上,召集眾天人,讚歎佛法僧(三寶)。

那時有位天女,頭戴花環,花環的光明,非常耀眼,(她)和眾天人一起聚集到善法堂上。天人大眾見到這位天女,都覺得非常稀有。

釋提桓因即刻說偈子問天女說:
「你做了什麼福業呢?身體(顏色)就像融化了的真金,
光色如同蓮花啊,還有大威德。
身體發出微妙的光明,面色如同盛開的鮮花,
金色明晃晃地照耀著,(這些是)因為什麼樣的業行得到的呢?
希望為我們解說。」

那時天女,說偈子回答道:
「我在過去世(曾經)用花環,供奉迦葉佛塔,
(因為這樣)現在(才)生在了天上,獲得這樣殊勝的功德,
生在了天人中,(並)得到金色身體的果報。」

釋提桓因,又再說偈子,讚歎道:
「真是非常奇妙的功德田,剷除了一切污穢(惡業),
這麼少的(善因)種子啊,得為天人的殊勝果報。
有誰會不供養呢?供養真金聚集(而成的佛身啊);
誰(會)不供養佛陀呢?(這)最上殊妙的功德福田,
(佛)眼非常修長廣大啊,如同那青色的蓮花。
您能夠供養那無上第一尊貴的(佛陀――迦葉佛塔),
只做了很少的善業功德,就獲得了這樣(美好)的容顏!」

那時,天女即刻從天而降,手中拿著花蓋,來到佛陀的住處。佛陀為她說法,(天女)證得了須陀洹的果位,返回天上。

眾比丘,對其中的原因感到好奇,就問佛陀說:「世尊!今天這位天女,作了什麼功德,得到這樣的天身,端正(妙好)與眾不同?」佛陀說:「過去久遠之時,她用各種各樣的花環,供養迦葉佛塔,由於這樣的因緣,今天得到了這樣的果報。」



天女本以蓮華供養迦葉佛塔緣 第四十一

那時候又有一個天女,其頭上的花環,非常明亮閃耀,與許多天人一起聚集到善法堂上。當時這些天人大眾,見到這個天女,都覺得非常稀有。當時的天帝釋,用偈頌問道:
「你過去(世)曾經作了什麼樣的福德啊,
(使)身體如同真金聚集(而成),光色如同蓮花(般燦爛啊),
並且有大的威德,身上散出微妙的光明,面色猶如開放的鮮花,
光明非常美妙熾盛,因為什麼樣的善業才得到(這些的呢)?
希望為我(們)解說。」

這個天女隨即用偈頌回答道:
「我在過去(世)曾經用蓮花,供養迦葉(佛的)塔,
現在(才得以)遇到世尊,得到這樣殊勝的功德;
(進而)生到天上,(並)得到這樣(身體)金色的果報。」

(天帝)釋提桓因,又用偈頌稱讚道:
「真是非常奇妙的功德田啊,消除了種種污穢(惡業),
種的(善)因很少啊,卻獲得(這樣)殊勝的果報,
有誰會不樂意恭敬供養(佛陀)真金聚集(一樣的身體)啊?
誰不樂意供養佛陀呢?(這)上妙殊勝的福田,
(佛)眼(非常)廣大修長啊,如同那青色的蓮花。
你過去(世)能供養第一無上的世尊,
(而)作了勝妙的福德善業啊,
才獲得了如此(殊勝)的果報。」

此時這位天女,隨即(就)從天上下來,手拿華蓋,來到了佛的住所,聽佛講經說法,得到了法眼淨,(然後)回到天上。

當時這些比丘,便問佛說:「這位天女過去世作了什麼善業,得到了這樣的果報?」佛回答說:「在過去世,她以妙好的蓮花,供養迦葉佛塔,所以獲得了殊勝的果報(證得初果),現在見到了修道解脫的八正道①。」



天女受持八戒齋緣 第四十二

當時又有一個天女,受持八關齋戒,生到了天上,得到(相貌)端正的果報。光明、容顏,威儀德相,異乎尋常,超過大眾。當時與許多天人,聚集到善法堂上,這些天人見到(她)以後,都覺得她非常稀有難得。

(天帝)釋提桓因用偈頌問道:
「你過去世曾經作了什麼樣的善業啊,
(使)身體如同真金聚成的山,
光明熾盛、容顏美妙,
面色如同清淨的蓮花;
並且得到這樣的殊勝威德,
身體散發出熾盛的妙光,
(這些)是因為什麼樣的善業才獲得的呢?
希望為我說一說。」

這位天女當時用偈頌回答說:
「過去世曾經在迦葉佛那裡,
受持了八關齋戒,
現在得以生到天上,
獲得這樣端正的果報。」

釋提桓因又用偈頌來讚歎:
「真是奇妙的功德田①啊,
能生長出殊勝奇妙的果報。
過去世少少修了一點善因啊,
就得以生到天上。
這樣殊勝福德聚集而成的(佛身),
誰會不供養呢?
這樣最尊最勝的(佛陀),
誰會不恭敬呢?
所有聽聞到這些(事蹟)的人們啊,
應該生起大的歡喜心;
想要求生天上的人啊,
應當受持清淨的戒律。」

此時這位天女拿著美麗的華蓋,來到了佛的住所,佛為她講經說法,得見四聖諦而獲聖者果位。

此時這些比丘便問佛說:「這位天女過去世曾經作了什麼(善業)福德,得以生到天上,並且獲得了聖者的果位?」佛回答說:「這個天女過去世為人時,在迦葉佛那裡,受持了八關齋戒。因為這樣的善行生到了天上,並且(證得初果),見到了解脫之道。」




雜寶藏經 卷第四

天女本以然燈供養緣 第四十三

當時王舍城的頻婆娑羅王,在佛法中獲得道果,得到了(對三寶及戒的)堅固不退的信心,經常用燈燭的光明,供養佛陀。後來提婆達多成為阿闍世王的惡知識①,想要損害佛法,因此國人(陷入)恐懼(之中),不敢(再)點燃燈(燭),供養(佛陀)。有一個女人,因為習以為常的緣故,在(七月十五夏安居圓滿的)僧自恣日,佛經行的道路頂頭,點燃燈(燭)供養(佛陀)。阿闍世王聽到後,極為嗔恨,隨即用劍輪,將她斬腰而殺。(這個女人)命終之後生到了三十三天摩尼焰宮殿中,乘坐著這個宮殿,來到了善法堂。帝釋天用偈子問道:
「你過去世(曾經)作了什麼樣的善業,
(使)身體如同聚在一起的真金,
如同擁有極大的威德,
容顏相貌非常光艷、明亮?」

這個天女隨即用偈頌來回答說:
「(佛陀是)三界之中最真實的救濟,三界(生死中)的最大的明燈。
至誠地用眼睛去觀看佛陀,
(這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莊嚴的身體,
(是)一切事物中最為殊勝的呀,
為佛陀燃起明燈。
燈火燃亮(當下)已滅除黑暗,
(並且燃)燈(供佛)能滅除各種惡行。
見到燈光如同太陽般明亮,
(自己)真正地生起了信心;
看到燈光非常熾盛、非常明亮啊,
(自己)歡喜地禮拜佛陀!」

說完這個偈頌後,(天女)便來到了佛的住所,佛為她講經說法,得到了須陀洹的果位,(天女)隨即回到了天上。

比丘問佛道:「(這位天女)因為什麼樣的因緣,生到了天宮?」佛回答說:「這位女人以前在人間的時候,在(七月十五)僧自恣日那天,在佛經行的道路頂頭,點燃了明燈來供養(佛陀)。阿闍世王便將她斬腰殺害。因為(燃燈供佛)這樣的善因,她命終之後,生到了天上。又重新在我的身邊,聽聞佛法,心開意解,得到了須陀洹的果位。」



天女本以乘車見佛歡喜避道緣 第四十四

當時佛在舍衛國,來到城中(托缽)乞食。有一個小女孩,坐車遊玩,想要去向園中,在路上碰到了如來,(於是便)掉轉車頭,避讓道路,併生起了歡喜之心。後來這個女孩命終之後生到了三十三天,前往善法堂集會。(天帝)釋提桓因。用偈頌問道:
「你過去世(曾經)作了什麼樣的善行啊,
(使得)身體的顏色如同真金,
光明熾盛、容顏美妙,
如同那青色的蓮花。
得到這樣的殊勝威德,
而且生到了天上。
希望現在為我解說解說,
是什麼樣的原因才得到這些的。」

(這位)天女隨即用偈頌回答道:
「我(前世)看見佛陀進城啊,
便掉轉車頭來避讓道路,
(當時)心中歡喜生起信心和恭敬,
(因此)命終之後便得以生到了天上。」

(這位天女)說完這個偈子以後,來到了佛的住所。佛為她講經說法,得到了須陀洹的果位,隨即回到了天宮。

比丘們問佛說:「這位天女以什麼樣的業緣,生到了(三十三)天中?」佛(回答)說:「(這個女人)過去世在人間的時候,(曾經)掉轉車頭,為我讓路,現在得以生到天上。(她)又在我這裡,聽聞佛法,歡喜信受,證到了須陀洹的果位。」



天女本以華散佛化成華蓋緣 第四十五

當時舍衛國有一個女子,在節日的時候採摘阿恕伽花[無憂花](後),返回城裡來,(路上)恰巧遇到佛陀外出,隨即用這些鮮花,撒向了佛的上方。這些花朵(在佛的上方)化成了花蓋,(這個女子見此)歡喜雀躍,(對佛)生起了恭敬尊重之心。就這樣命終之後,生到了三十三天上,隨即乘坐著宮殿來到善法堂。天帝釋用偈頌問道:
「你過去(世曾經)作了什麼樣的善業啊,
能夠生到天上,
身體如同真金的顏色,
有威儀與德行(並且)非常光明。
(這些)是因為什麼樣的善業才獲得的呢?
希望能為我解說。」

這個天女隨即用偈頌回答說:
「過去世在閻浮提,
我採摘了無憂花,
回來的時候恰好遇到如來,
便用(這些花來)供養佛陀,
心中很歡喜(並且)生起恭敬尊重,
命終之後便得以生到了天上。」

天女說完這個偈頌之後,便來到了佛的住所,佛為她講經說法,得到了須陀洹的果位,便回到了天上。

比丘們問道:「這位天女因為什麼因緣,得以受生天人身相?」佛回答說:「她前世在人中,出城採摘無憂花,回來的時候恰巧遇到我,便用(這些)花來供養我,生起歡喜心。憑仗這樣的善業,她命終之後生到了天上,又(來到了)我的身邊,聽聞佛法開悟,證到了須陀洹的果位。」



舍利弗摩提供養佛塔緣 第四十六

頻婆娑羅王已經證得(初果)見到真理,多次到佛的住所,去禮拜問候。那時,宮裡的婦女不能天天到佛的身邊,(頻婆娑羅)王就用佛的頭髮在宮裡建了一座塔,宮裡的人經過,應當供養(此塔)。

頻婆娑羅王駕崩(去世)後,提婆達多和阿闍世王心志相同,彼此交情深厚,生起了誹謗(佛法)的心,不允許宮人供養這座佛塔。

有一個宮女,名叫舍利弗摩提,在七月十五僧眾結夏安居的最後一天,想起以往的習慣,就用香花供養這座塔。當時阿闍世王不滿她供養佛塔,用鑽鑽死了她。她命終後生到了三十三天,乘著天人的宮殿,聚集在善法堂。帝釋用偈子問她:
「你以前修了什麼福德,得以生到天上?
有威德並且很光明,(身體)好像真金的顏色。
做了什麼善業獲得(這樣的好報),希望你能告訴我。」
天女(舍利弗摩提)用偈語回答:
「我前生在人間啊,以歡喜恭敬的心,
用各種上好香花供養佛塔,(因此被)阿闍世王用鑽鑽殺了我,
我命終後生於天上,得受這種大快樂。」

說完這個偈子後,她來到佛的住所,(聞聽)佛為她說法,證到了須陀洹果,隨即回到天宮。

比丘問道:「她因為什麼因緣生到天上?」佛陀說:「她原本在人間的時候,用香花供養佛塔,因為這個善行,現在得到天身。又從我這裡,聽聞說法而開悟,證得須陀洹果位。」



長者夫婦造作浮圖生天緣 第四十七

舍衛國裡有一長者,建造了佛塔和寺廟,(後來)長者生病,去世後生到了三十三天上。

她的妻子懷念丈夫,(非常)憂愁苦惱,因懷念丈夫的緣故,她便修理整治佛塔和寺廟,如同她丈夫在世那樣。

她的丈夫在天上自己觀察說:「我因為什麼能夠生在天上呢?」(然後)知道因為修建佛塔和寺廟的功德,所以得以來生(天上),自己觀見決定是天人的身相,(於是)心裡非常高興,常常掛念(那些)塔和寺廟。

他用天眼來看(自己以前)修的佛塔和寺廟,現在由誰照看。便看見他的妻子,日夜憶念丈夫,十分憂愁苦惱,因為丈夫的緣故,而修理佛塔和寺廟。丈夫心想:我的妻子對我大有功德,我現在應該去她那裡,問候安慰她。

他從天上下來,立即來到妻子身邊,對她說:「你很憂愁,(在)憶念我呀!」這個婦人說:「你是誰啊?這樣來勸導我。」回答說:「我是你的丈夫,因為修建佛塔和寺廟的緣故,得以生到了三十三天上,見到你專心勤勉(、毫不懈怠)地維修管理佛塔和寺廟,所以來到你這裡。」

妻子說:「上前來和我享夫妻之歡吧。」丈夫說:「人的身體,臭氣(難聞)、污穢(不淨),(我現在)不能再(親)近了。你要想成為我的妻子,只要慇勤供養佛和比丘僧,死了以後,轉生到我的天宮,還可以和你做夫妻。」這個婦人聽從了丈夫的話,(就經常)供養佛和僧人,做各種功德,發願能夠生到天上。

後來去世之後,就生到了丈夫的天宮,夫婦倆人相伴,一起來到佛的身邊,(聞聽)佛為他們說法,證到了須陀洹的果位。

比丘們(十分)驚訝,不知是何原因,就問(佛):「(他倆)是因為什麼業緣能夠生到天上?」佛說:「他們前生在人中(的時候),修建佛塔、寺廟,供養佛和僧眾,因為這個功德,今生能夠生到天上。」



長者夫婦信敬禮佛緣 第四十八

王舍城裡有一個長者,他天天都去佛的住所。他的妻子生疑心想:「難道是與別人私通,每天都去?」(於是便)問她的丈夫說:「你每天常去哪裡,從什麼地方回來?」

丈夫回答妻子說:「往返於佛陀那裡。」(妻子)問:「佛是貌美還是丑陋,能勝過你呀,能使你常去他的身邊?」丈夫就為妻子讚歎說佛的種種功德。此時他的妻子聽說佛的這些功德,心中生起歡喜,立即乘車前往。(等)到了佛的住所,那時有很多王公大臣,擠滿在佛的左右,(讓她)不能靠近。(於是她就)遠遠地向佛行禮,(然後)就回到城裡。

後來她死了,轉生到三十三天上,就自己憶念說:「得到佛的深重恩典,(只是)一次禮佛的功德,就讓我生到天上。」(於是)立即從天上下來,來到佛的身邊,佛為她說法,證得須陀洹的果位。

比丘問佛陀說:「(她)因為什麼因緣能夠生到天上?」佛說:「以前她在人群中向我行禮,以這一次禮佛的功德,得以命終生到天上。」



外道婆羅門女學佛弟子作齋 生天緣 第四十九

那時舍衛國,有佛的很多弟子和信女們舉行集會,多次前來佛的身邊。在這些信徒的夥伴中有一個婆羅門女,她持邪見不信(佛法),從來沒有受過齋持過戒。她看見這些女人(午前)聚在一起吃齋飯,便問:「你們現在作什麼吉祥聚會,(我)和你們(一貫)親密,(為什麼)卻不叫我呢?」

女人們回答說:「我們在持(過午不食之)齋。」婆羅門女又說:「今天又不是每月的六日,也不是十二日,你們依照誰的法持齋呢?」女人們說:「我們依據佛法持齋。」婆羅門女說:「你們持佛齋,得什麼功德呢?」(女人們)回答說:「可以得到(死後)生天、(終究)解脫(生死)。」

婆羅門女貪愛飲食,所以也接受了飲水、齋食,飯後又得到了上好美味的漿汁。婆羅門的齋法是不吃不喝,佛的齋法,是吃美食,喝美味的漿水,這個齋法容易(且讓我)快樂,(婆羅門女)心中生起歡喜。

過後她壽盡(命終),得以生到天上,(從天而下)來到佛的身邊,佛為她說法,得到須陀洹的果位。

比丘問:「她因為什麼因緣生到天上?」佛說:「以前在人間,見到女人們聚集持齋,她也隨喜持齋,因為這個(隨喜的)善業,得以生到天上。」



貧女以氎施須達生天緣 第五十

那時須達長者這樣想:(所有)生在我家裡的人,死後沒有墮到惡道中的,這是為什麼呢?我(對他們)全部都教以清淨的佛法的緣故。(那些)貧窮困苦(之人)、相信佛法或不信佛法的人,我現在也(都)應該教給他們善法,讓他們供養佛陀和僧眾。

就這樣,他把這個想法報告波斯匿王,(波斯匿)王就擊鼓鳴鈴(告訴大家):「七天之後,須達長者要宣傳教義勸人為善,化緣來供養三寶,所有的人,個個隨喜,多少(不拘,隨意)佈施。」第七天到頭了,須達長者(開始)向眾人宣傳教義勸人為善並化緣。有一個貧窮的女子,辛苦乞求,才只得到一塊細棉布,用以覆蓋身體,看見須達化緣,立刻就施舍給他。須達得到棉布後,對她的難能可貴的行為感到驚奇,於是就按她的心意,提供錢財、糧食和絲織品及衣服和食物。

(這個)貧窮女子後來壽命結束,生到天上,(又從天而下,)來到佛的身邊,佛為她說法,證得須陀洹的果位。

比丘問:「如今這位天女,因為什麼因緣能生到天上?」佛說:「以前她在人間,遇到須達長者教化、化緣,心裡生起歡喜,立刻把自己身上的白棉布佈施給須達長者,因為這個善業,得以生到天上,又(來到)我身邊,聽聞佛法,生起了信心並且理解了法義,得到了須陀洹的果位。」



長者女不信三寶 父以金錢僱 令受戒緣 第五十一

那時候,舍衛國裡有一位長者名叫弗奢,他有兩個女兒,一個女兒出家了,修行很精進,證得了阿羅漢果;另一個女兒(邪知)邪見,誹謗(佛法),不相信(三寶)。

父親當時對這個不信(三寶)的女兒說:「你現在皈依佛陀,我就給你一千個金幣,如果還皈依法寶與僧寶、受持五戒的話,我就給你八千個金幣。」就這樣,這個女兒便受了五戒。

不久之後,(這個女兒)命終得生天界,(又從天而降)來到了佛陀的住所。佛陀為她說法,她證得了須陀洹果。

比丘請問佛陀:「這位天女是因為什麼業而得以生在天道呢?」佛陀(回答)道:「本來在人間的時候,(她)貪求父親的金錢,皈依了三寶,受持了五戒。由於這樣的因緣,現在才得以生天的,又在我這裡聽聞了佛法,證得(須陀洹)果。」



女因掃地見佛歡喜生天緣 第五十二

南天竺(古印度南部)的規矩,家裡有未成年的女兒,一定要讓她早起,把院子裡、門口兩邊都打掃乾淨。有個長者家的女兒,早起掃地,恰好遇到佛陀在(她家)門前經過。(這個女孩子)見了(佛陀就)生起了歡喜心,並注意看著佛陀。

她壽命短暫,一命終就投生天道了。

生在天道的(有情),(通常)自然會產生三種心念,自己思量:(第一),自己本來是什麼身(,從哪一道中來)?自己知道是人身。(第二),現在生在了哪裡?必定知道自己是生在了天道。(第三),往昔造了什麼業,生到這裡來?知道自己是因為「見了佛陀生起歡喜心」的善業,獲得這樣的果報。

(因此,)她感念佛陀深重的恩德,(就從天上到人間)來供養佛陀。佛陀為她說法,(她因此)證得了須陀洹果位。

各位比丘問佛陀:「是什麼因緣,令這個女人生在天界(並且)得道呢?」佛陀回答說:「過去她在人間的時候,早晨起來掃地,遇到佛陀從門前經過,見(到佛陀後)生起了歡喜心,因為這個善業,生在天上。(現在)又(因為)到我這裡聽聞佛法,證得(須陀洹)果。」



長者造舍請佛供養緣 第五十三

王舍城裡有(一位)大長者,他新建好了(一座)房屋。(於是)請佛陀來(受)供養,就以(這所房屋來)佈施。

他對佛陀說:「世尊,從此以後,您進城來的時候,要洗手、洗缽,都(請盡管)來這個地方。」

以後,(這位長者在)生命結束(之後),得生在天上。他乘駕著天人的宮殿,來到佛的住所。佛陀為他說法,(他由此而)證得了須陀洹果。

比丘(請問佛陀)說:「(這位長者)因為什麼因緣而得生在天上呢?」佛陀(回答)道:「他以前在人間的時候,新建了一座房屋,請佛(供養),佈施(新房),由於這樣的善業,(便)得生在天上宮殿。(又因)來到我的身邊,聽聞佛法證得果位。」



婦以甘蔗施羅漢生天緣 第五十四

從前在舍衛國,有一位證得阿羅漢果位的比丘入城來乞食,他依次來到一戶以壓甘蔗為生的人家。

這一家的兒媳婦,把一根粗大的甘蔗放在比丘的缽裡(作為供養)。婆婆看見了嗔恨她,於是抓起一根木棍打(兒媳)。(誰知)正中要害,(兒媳)立刻一命嗚呼,生在忉利天,成了一位天女。她所住的宮殿都是甘蔗。

許多天人聚集在善法堂,。那時,這位天女也來到了這個殿堂。

帝釋天用偈子來問她:
「你以前做了什麼(善)業(啊),
得到了如此殊勝妙好的身相?
光明、容色無以倫比,
就好像是融化的黃金凝聚(在一起)。」

這位天女用(一首)偈子答道:
「我前世為人的時候,
用了少量的甘蔗佈施(阿羅漢),
現在(就)得到了(殊妙的)大果報(啊),
在眾多天人當中,
光明非常輝煌耀眼。」



天女以香塗佛足生天緣 第五十五

從前在舍衛城中,有一個女人,坐在地上研磨香料,正好遇見佛陀進城。

女子看見佛陀時,生起了歡喜心。(於是,)她用磨好了的香料,塗在佛陀的雙腳上。

後來,這個女人去世了,得以生在天上。她身體的香味在遠離四千里處都可聞到。

她也來到善法堂集會。帝釋天以(一首)偈子問道:
「你以前修了什麼福德(啊),
(讓)身體發出了(這樣)微妙的香氣,
生在眾天人中,
光色像融化的黃金一樣?」

這位天女用偈子回答:
「我用最上等的香料,供養最殊勝尊貴的佛陀(啊),
才得到了無與倫比的聲威和福德;
(並且)生在三十三天啊,
享受莫大的快樂。
身體發出各種微妙的香氣,
(這香氣)在一百由旬處也能聞到。
所有聞到香氣的人(啊),
都能得到很大的利益和安樂。」

當下,天女來到世尊的住處,佛陀為她說法,證得了須陀洹果,又回到天上。

眾比丘問(佛陀)說:「她以前是做了什麼福德,得以生在天道中,身體有這麼微妙的香味呢?」

佛陀說:「這位天女以前在人間的時候,用香料塗抹在我的腳上,由於這一因緣,她命終之後得生天上,得到了這樣的果報。」



須達長者婢歸依三寶生天緣 第五十六

那時舍衛國,須達長者,用十萬兩黃金,僱人讓他(們)歸依佛。當時有一位女僕,聽了長者的話,就歸依了佛。這位女僕命終之後生到了三十三天,於是前往善法堂集會。帝釋用一首偈子來問:
「你過去有什麼福德,
得以(轉)生到了天中,
(充滿)光明相貌微妙,
現在為我說說原因吧。」

天女用一個偈子來回答說:
「三界之中最堅固殊勝(啊),
能拔除生死(輪迴)之苦;
三界之中的真正救護(啊),
能斷除(眾生貪、嗔、癡)三毒煩惱。
我過去曾經歸依佛陀,
以及法寶、僧寶啊,
因為這個因緣,
才獲得了這樣的果報。」

說完這個偈子後,(天女)來到了佛的住所,佛為她說法,得到了須陀洹果。

比丘問道:「她以什麼樣的善業因緣,得受這樣的果報?」佛說:「前世在人間的時候,歸依佛的緣故,現在得以生到了天上;(又因)遇到我(為她)說法,證得了須陀洹果。」



貧女從佛乞食生天緣 第五十七

過去舍衛國城中,有一個女人,非常貧窮,生活困苦,經常在路口乞討來養活自己。漸漸過了很長時間,所有人,沒有(一個再)看她的。一天佛走過這裡見到了(這個女人),前往到了她所呆之處,(她)向佛乞討食物。佛憐憫這個貧窮的女人(這麼)困苦,餓得快要死了,當即命令阿難,讓他給這個女人食物。當時這個貧窮的女人,得到了食物歡喜高興,之後(她)就命終生到了天上。她感念佛前往(看她)的恩德,便來供養佛。佛為她說法,得到了須陀洹果。

眾比丘便問佛說:「現在這位天女,以什麼樣的因緣,得以生到天上?」佛說:「這位天女過去在人間的時候,窮苦飢餓快要死了,佛讓阿難給他食物。(這個女人)得到吃的東西以後,心裡生起了歡喜心。憑持(臨命終時生起歡喜心)這個善根,命終之後生到這個天宮,又在我處,聽聞正法得道。」



長者婢為主送食 值佛即施 獲報生天緣 第五十八

舍衛國中有一位長者的兒子,與其他長者的兒子們一起,在園中遊玩。要去(遊玩)的時候,對他家里人說:「給我送飯。」後來,他的家人派遣了一位女僕去送飯。這個女僕來到門外,恰巧遇到了佛陀,就用這些飯食供養如來。她又回到了家裡,重新拿了飯食再去送,在路上,又遇見了舍利弗、目犍連等,(於是)就又(把飯食供養)給了他們。第三次去取飯食,才送給了長者的兒子。長者的兒子吃完了飯,回到了家裡,對他的夫人說:「今天送吃的東西為什麼很晚呢?」

他的夫人回答說:「今天三次為您送飯,為什麼(說)遲到這麼晚呢?」便將女僕喊過來問:「你今天三次取飯,(都)送給了誰?」當時女僕回答說:「第一次送飯食,遇到了佛陀便(供養)給了(佛陀)。第二次送飯食,看到了舍利弗、目犍連等,於是我又把吃的東西送(供養)給了他們。第三次取飯食,才送給了主人。」主人聽到這些話,心裡生起了極大的瞋恨心,便用棍子打(女僕)。一會兒這個女僕就死了,生到了天上。

剛生到天上的時候,三種心念全部生起:第一,自己想,我現在生在什麼地方?自己便知道自己生到了天上;第二,自己想,從什麼地方命終而來生到了天上?知道自己是從人道中生到天上;第三,自己想,我是由於什麼樣的業緣而能夠得生到天上?知道是由於佈施食物而得到了這種果報。(於是天女)便來到了佛陀住所,供養恭敬(佛陀),佛便為她說法,證得了須陀洹果。

有比丘問佛:「現在這位天女,以什麼樣的因緣生到了天上?」佛說:「(她)本來在人間的時候,作為一個長者的女僕,為長者的兒子送飯食,(途中)遇到佛陀如來,就將食物送給了佛。主人憤怒,就用棍棒打死了她。憑著這一因緣,她命終後生到天上,又在我身邊,聽聞正法證得(須陀洹)果。」



長者為佛造講堂獲報生天緣 第五十九

那時,王舍城的頻婆娑羅王,為佛造佛塔、僧房。有一位長者,也想為佛造一座好的房屋,但是沒法得到土地。於是他便在如來經行的地方,造了一座講堂,開了四個大門。(這個人)後來命終,生到了天上,乘著天上的宮殿,來供養佛陀。佛為他說法,證得了須陀洹果。

比丘問佛說:「現在這位天子,以什麼樣的因緣得以生到天宮中?」。佛說:「(這位天子)原來在人間的時候,為佛造了一座講堂,由於這樣的善因,命終之後生到天上。(又)來到我的住所,感念佛的恩德而供養,(並且)再次聽聞佛陀說法,獲得了須陀洹果。」



長者見王造塔 亦復造塔 獲報生天緣 第六十

當時在耆闍崛山,南天竺有一位長者,看到頻婆娑羅王為佛建造了很好的佛塔、僧房,於是他也恭請如來,為(如來)造了佛塔以及僧人住房。後來命終生到天上,來到佛陀住所,報答(佛的)恩德並供養(佛)。(於是)佛便為他說法,(他)得到了須陀洹的果位。

比丘問佛說:「這位天子過去以什麼樣的因緣,能夠生到天宮?」佛說:「(這個人)過去在人間的時候,見頻婆娑羅王建塔,心裡生起了隨喜心,就恭請如來,建造佛塔,由於這樣的善業,得以生到天上。(並且)又在我這裡,聽聞佛法相信(不疑而)開悟,證到了須陀洹的果位。」



賈客造舍供養佛獲報生天緣 第六十一

那時舍衛國有一位商人,行走遠方去作買賣,(不幸)身死(他鄉)不能還家,(由他的)母親撫養他的兒子。商人兒子長大後,又想要去遠方。他的奶奶囑咐(他說):「你的父親到很遠的地方去,身死(在外)不能還家,你不要去那麼遠了,應當在附近,在市場裡守著商舖(經營)。」

(商人的兒子)就遵照奶奶的要求,便在市場中建起了商舖。他心中思維:「這城裡的人,全都恭請佛陀(供養),我現在新房子(已經)建好了,也應當恭請如來。」(於是)便前去請佛。佛來到後,他對佛說: 「我用這座(新)房子,來供養如來。從今以後,(佛陀)進城的時候,洗手(或)洗缽,(請)常來我的這座房子。」

後來他命終了,就生到天上。來到佛的住所,佛為他說法,得到了須陀洹的果位。

比丘問佛說:「這位天人過去,以什麼樣的因緣能夠生到天上?」佛陀回答:「(他)本來做人的時候,新造了一座商舖住房,請佛陀安頓其中(洗手、洗缽),憑藉著這個善業,現在生到了天上。又(來到)我的處所,聽聞佛法,獲得了(殊勝的)果報。」



貧人以麨團施現獲報緣 第六十二

過去有一個人,家裡(非常)貧窮。(他)為別人盡力(幹活)得到了六升的麨面,攜帶回家,養活自己的妻子兒女。恰巧在半路上,見到一位修道人,手托缽器,拿著錫杖,外出乞討食物。(窮人)立即生起這樣的心念:「那位沙門,外形容貌端正,儀容舉止安詳肅穆,非常值得恭敬,能夠佈施他一頓飯,不是很快樂嗎?」

那時候這位修道人,知道了他的心念,(便)跟隨著這個窮人來到一處水邊。這個窮人對修道人說:「我現在有麨面,想要佈施給您,您能稍微吃(一點)嗎?」修道人回答說:「只要得到就很好了。」(於是)就在水邊,把衣服鋪在地上,請(這位)道人坐下,和了一升的麨面,摶成一團,送給道人,心想:「如果這位道人是持戒清淨得道的人,讓我現在作一個小國王。」道人得到這個面團,對窮人說:「為什麼非常少?為什麼非常小?」

這個窮人認為這位道人非常能吃,又和了一升的面,摶成一個面團,送給(道人)且心中發願:「如果這位道人是持戒清淨的得道之人,讓我作兩個小國的國王。」道人又說:「為什麼非常少?為什麼非常小?」這個窮人心想:「雖然(他)是修道之人,(但看起來)好像非常能吃,我已經給了這麼多的麨面,還嫌(面團)又少又小,然而我已經邀請,理應供給(食物)。」

又和了兩升面,作成面團,佈施給道人,心中又想:「如果這位道人是持戒清淨的得道人,讓我現在得到統領四個小國的國王。」道人又說:「為什麼非常少?為什麼非常小?」還剩下兩升,(這位窮人)全都和水作成了面團,佈施給道人,心中又發願:「現在這位道人,如果是持戒清淨的人,讓我作波羅柰國的國王,統領四個小國,獲得見諦的果位。」道人得到了面團,還是嫌又少又小。

窮人對(道人)說:「希望您先吃著,如果(還)不夠的話,我會脫掉衣裳,換取飲食,全部供養您。」道人就吃起來,(但)只吃光了一升的面,其餘的歸還給了這個窮人。

窮人問:「尊者先前嫌面團太少太小,可是現在為什麼不全吃掉呢?」道人回答說:「你開始給我第一個面團時,只求作一個小國王的緣故,所以我說,你的心願少。第二個面團,(你)只希望作兩個小國的國王,所以我說,你的心願又少又小。第三個面團,(你)只求作四個小國的國王,所以我說,你的心願小。第四個面團,你只希望能作波羅柰國的國王,統領四個小國,讓你後來能得到見諦的果位。所以我說,你的願望又少又小,不是因為面團不夠而嫌少嫌小。

這時候這個窮人自己心中生起了懷疑的念頭:「讓我現在得以統治五個國家的話,這件事不小呀,恐怕不真實吧?」又想了一想:「能知道我心念的人,一定是聖人,是大福田,不應該會欺騙我的。」

道人知道了(他的心念)以後,隨即將缽器扔到虛空中,(自己)緊隨其後飛上去。化作了一個高大的身體,徧滿虛空。又化作象微塵一樣小的身體;用一個身體化作無數的身體,以無數的身體合成為一個身體;身體上面冒出了水,身體下面冒出了火;走在水面上就像是地上一樣,走在地面上就像踩在水上一樣,作出了十八種變化。(道人)對窮人說:「好好地發起宏大的誓願,不要有懷疑顧慮。」隨後隱去身體(,消失不見)。

當時,這位窮人前往波羅柰城,在半路上遇見了一位大臣。這位大臣見到他後,仔細地審視著他的容貌形象,對他說:「你不是某甲的兒子嗎?」(窮人)回答說:「我是。」宰相問:「為什麼衣服破爛到這個樣子?」(窮人)回答說:「我年幼時失去了父母,全家人都死完了,沒有人照料我,所以才這樣艱難窮苦,衣裳破爛成這個樣子。」這位大臣立即啟稟波羅柰國的國王說:「國王的親人,某甲的兒子現在在門外,非常貧窮憔悴。」

國王馬上宣佈命令,讓使者帶他上前,詢問他事情的來龍去脈,知道了他就是自己的親人。國王隨後告訴(這個窮人)說:「你好好地親近我,千萬不要遠離。」這樣過了七天之後,國王生病死了。各位大臣商議說:「國王沒有後代(繼位),只有這個窮人是國王的親人,應當共同推選他作波羅柰國的國王。」

(於是作了國王,)統領了四個國家,然而後來(他變得)殘忍暴虐,原先的那位道人在虛空中,對著國王的大殿,結加趺坐,對國王說:「你過去曾經發願,祈求得到見諦果位。現在為什麼造作了這麼多的惡業,與你原來的(願望)相違背?」又再次為國王宣說了種種的佛法。國王聽聞佛法以後,後悔先前所作的惡行,改正錯誤,(心生)慚愧,精進專修道業,得到了須陀洹的果位。



貧女以兩錢佈施即獲報緣 第六十三

過去在耆闍山裡,有很多的賢者、聖人,(也)隱居了眾多的僧人。四面八方國家(的人們),聽聞到這座山的名聲,來供養的很多。有一位長者,帶領許多親屬,去送供養。有一位貧窮乞討的女人生起這樣的心念:「現在這位長者,送供養到(耆闍)山,一定是要辦法會,我應當前去乞討。」(於是)便前往(耆闍)山中。(她)到了山上後,見到先前那位長者施設了種種的美味佳餚,供養僧眾,私下心想:「那個人過去世修了福德,現在(才這樣)富貴,現在又再進行(佈施),功德必定(更加)殊勝;我過去世沒有作(福德),今生(才這樣)貧窮困苦,如果現在不作,來世變得更加厲害(,更加貧苦)。」想到這裡,哭哭啼啼不快樂,自己又心想:「我曾經在糞便中撿到兩枚錢,一直像寶貝一樣珍惜,以待乞討不如意(沒有東西)的時候,買些飯菜用來活命。現在應該拿來佈施給僧眾,料想一兩天吃不到東西,終究不會死掉。」

(她)等到僧人飯食(打)好後,把這兩枚錢,立即做了佈施。那座山裡僧團有規定:有人佈施,維那師會站在(施主)面前為他祝願祈福。(可)當在那個時候,上座師父沒有讓維那師祈願,自己(親自)為(她)祝願祈福。那些坐在下座的師父們,心中很是看不起,就這樣想到:「得到這個女乞丐的兩枚小錢,上座師父自己降低身價(地位),為她祝願祈福,平常見到錢,為什麼不這樣呢?」上座師父不久留下了一半的飯食給這個女人,眾人見到上座師父多給女人(飯食),(也)都多給這個女人。(這個女人)當時得到很重一擔飲食,(心裡)非常歡喜:「我剛剛作了佈施,現在(就)已經得到(這樣的)果報。」(隨後)就挑著飲食出山,來到了一棵樹下,躺下睡覺休息。

恰巧遇到國王的大夫人去世七天,國王派遣使者,在全國範圍內巡視,(看)誰有福德應該成為(國王)夫人。相師占卜說:「這片黃雲的下面,一定有賢德的人。」隨即一起相伴來到那棵樹下,見到那個(乞丐)女人,容顏滋潤光澤,有福德之相,大樹彎曲為她遮陰,不因陽光的變化而移動,佔相師說:「這個女人有福德,能夠作夫人。」隨即用香料煮的熱水洗澡,給她夫人的衣服,不大不小與身體非常相稱。千輛兵車,萬名騎兵,在左右引導跟隨,帶著(她)來到王宮。國王見到後非常歡喜,心裡生起恭敬尊重的心。

這樣(過了)一段日子後,(這個女人)暗自心想:「我之所以得到這樣的富貴,是因為我施錢的緣故。那些僧眾,便是對我有廣大深重的恩德。」隨即對國王說:「我當初地位低賤,國王見後提拔(垂愛),得以成為人中一員,請允許我報答那些僧眾的恩德。」國王說:「隨你心意!」夫人立刻用車裝著飲食及珍寶,前往到了那座山中,(等把所帶)飲食為僧眾(打)好後,(再)用珍寶佈施。上座師父沒有起身,(只)派遣維那師(為夫人)祝願祈福,不親自祝願祈福。

(這時)國王的夫人說:「我過去(佈施了)兩枚錢,(您親自)為我祝願祈福;現在我用車運來珍寶,(您)不(親自)為我祝願祈福?」那些年少的比丘們都看不起上座師父:「先前(是個)窮女人,用兩枚錢佈施,(親自)為她祝願祈福。現在(是個)國王夫人,用車載來(大量)珍寶,不(親自)為她祝願祈福,真是老糊塗了!」

那時上座師父當即為國王的夫人講解宣說正法,說道:「夫人!(你)心裡不滿意我:‘先前用兩枚錢佈施的時候,(我親自)為你祝願祈福,現在用車載來珍寶,(我反而)不(親自)為(你)祝願祈福。’(要知道在)佛法中,不看重珍寶,只看重善心。夫人!先前佈施兩枚錢的時候,善心(極強,)非常美好;後面佈施珍寶,(心中執著)我、我所有,驕傲自大,(自以為高人一等,)因此我今天不為你祝願祈福。年輕的修道人!也不要看不起我,你們應當深刻理解出家的心。」

那些年輕的修道人,每個人都感到慚愧,都得到了須陀洹的果位。國王的夫人聽聞佛法,又慚愧又歡喜,也得到了須陀洹的道果,聽完佛法後,施禮離開了。



乾陀衛國 畫師罽那 設食獲報緣 第六十四

過去乾陀衛國有一位畫師名叫罽那,三年的時間為別人作佣工,得到了三十兩黃金,想要回家。

(路上當他)看到其它地方在辦五年一次的大齋會,(便)問維那師:「作一天的法會,大約用多少錢?」維那師回答說:「用三十兩黃金可以作一天的法會。」(罽那)自己心想:「因為我過去世沒有種福業[積福]才受到這樣(貧窮)的果報,(只能)為別人出力幹活養活自己,現在遇到(這樣的)福田,為什麼不做呢?」

隨即對維那師說:「請您為弟子我鳴鐘召集僧眾,我想要設法會(供養)。」法會(供養)完成後,(非常高興,)歡喜雀躍,(隨後)立即(動身)回家。

回到家後,他的夫人問他:「為人作佣工三年,掙的錢財在哪裡?」(她的丈夫)回答說:「我所掙的錢,現在已經全部放在堅固的倉庫裡。」他的夫人馬上問:「那個堅固的倉庫現在在哪裡?」丈夫回答說:「就是在僧眾中。」

他的夫人當時(非常)不滿而加以責備,立即召集親屬鄰里們,把她丈夫捆起來,送到斷事人那裡,並這樣說道:「我們母子非常貧窮,艱難困苦,沒有衣服沒有飲食,可我的丈夫掙得錢財卻作了別的用處,不拿回家,請您責問他為什麼。」

當時這位斷事的人問她的丈夫說:「(你)為什麼會這樣(做呢)?」(罽那)回答說:「我的身體像閃電照耀一樣不會長久,又像早晨的露水一樣很快就消失,因此恐懼,自己心中深深地思維:‘因為我過去世沒有積福德,今生遭受貧窮困苦,吃穿(都非常)缺乏。’所以見到那座佛迦羅城裡辦無遮大會,僧眾清淨①,心中生起歡喜,恭敬與信心(也)從心底油然而生,便問維那師:‘得用多少錢財(能)供養一天的食物呢?’維那師回答說:‘需要三十兩黃金可以供養一天(的飲食)。’我三年時間裡做工所得到的(全部)財物,都馬上給了維那師,請他給僧眾置辦一天的飲食。」

那位斷事人聽到這些話後,心中生起歡喜,可憐同情這個人,便脫下自己的衣服、瓔珞以及所騎馬匹連同種種騎馬的用具都送給了罽那,隨即還分給了他一個村莊作為封賞。

花報(已經是)這樣,而他(真正的)果報(還)在後世呢!



罽夷羅夫婦 自賣設會 現獲報緣 第六十五

以前有一個名叫罽夷羅的人,夫婦二人非常貧窮,靠受僱於人維持生活。(他)看到其他長者都往寺院裡去,舉辦大型的佈施(供養)法會,回到家中,與婦人一同休息(時),頭枕妻子的臂膀上,自己思考:「由於我前世沒有行善積福,今日(才如此)貧窮。像那些長者,前世行善積福,今生還行善積福;我現在沒福,來世只會變得更加窮苦了。」想到這裡,(罽夷羅)悲傷哭泣,眼淚掉落在妻子的手臂上。

妻子問丈夫:「你為什麼流淚?」(丈夫)回答說:「看見他人修福長久得到快樂,而自己貧窮下賤,沒有什麼可以拿來修福,所以落淚。」

妻子說:「落淚有什麼用?(你)可以把我賣給他人換錢行善積福。」丈夫回答:「如果把你賣了,我自己怎麼能一個人活下去?」妻子說:「如果(你)擔心(一個人)無法生活而不願意賣掉(我)的話,(那)我現在與您一起賣掉,(得財)修積功德。」

就這樣夫妻倆,便一起相伴著來到一個有錢人家,跟他們說:「現在我們夫妻,以這個卑賤的身體,請求換點金錢。」主人問:「想要多少錢?」回答說:「想要一千金錢。」主人說:「現在給你錢,過後七天,不能還給我,就把你們夫婦收作僕人。」

定下口頭契約,(夫妻)帶上錢前往那個寺院,佈置做供養法會。夫妻二人一起親自搗米,互相鼓勵道:「今天我們一定要自己出力而修福業,以後歸屬別家,(成為人家的僕人,)怎麼能隨自己的心意(修福)呢?」如此日夜(不停),勤勞地籌辦法會用品。

到第六天頭上,快要舉辦法會的時候,正遇到他們的國王也要作供養法會,來與(他們)爭(作法會)日期。眾僧人都說:「已經接受了窮人(夫婦的供養),終究不能改變了。」國王聽後這樣說道:「他們是什麼樣的小人物,怎麼敢這樣和我爭(舉辦)法會日期?」

就派人跟罽夷羅說:「你避開我的日子(再來供養法會)。」罽夷羅回答說:「實在不能讓(給你)。」如此這樣(反覆地)說了三次,他們都像第一次那樣堅持不讓。國王(很是)奇怪(其中的原因),親自到寺院,對他說:「你現在為什麼不晚一天做,非要和我爭日子呢。」(罽夷羅)回答說:「我只(剩下)一天自由,以後屬於別人家,(就)不再能(有機會)作(這樣的法會)了。」

國王當即問道:「為什麼不能自由了?」賣了自身的人說:「自己想到前世沒有做什麼福德善事,現在貧窮困苦;現在如果再不修福,恐怕以後變得更加困苦。思考這一事情,只能自己賣掉自身,換些金錢,用來做功德,想要斷除此(窮困之)苦。到七天後,沒有錢還給富人,就要作僕人了。今天已經是第六天了,明天期限就到了,因為這樣,甘願死也要爭(供養的)日期。」

國王聽到這樣的話,深深生起憐憫之心,感嘆(這樣的事)稀有少見:「你們是真正明白了貧窮的苦,能以脆弱的人身,換取堅固的身軀,以不牢固的錢財換取牢固的錢財,以轉瞬即滅的生命換取永恆的生命。」隨即允許(他們)作法會,國王把自己和王后(身上的華麗)衣服、瓔珞(裝飾),脫下送予罽夷羅夫婦,劃撥十個村落給(他們)作為作福的封賞。

能以至誠心,修福德的人,現世得到花報,尚且這樣(好),更何況他們將來獲得的果報呢!由此來看,一切世人想要免除痛苦,應當要勤加修福,怎麼能盡情地懶墮、放逸(而不精進修習善法)呢?



沙彌救蟻子水災 得長命緣 第六十六

從前,有一位證得阿羅漢果位的修道人,收養了一個沙彌。(預)知這個沙彌過後七天一定會死,就給假讓他回家,命令他到了七日後再回來。

(小)沙彌辭別師父,立即回去,在(回家)途中,看見許多螞蟻,被水(沖著)飄流,性命就要死去,(他)生起了慈悲之心,(立即)自己脫下袈裟,兜起土去堵水,這樣取出螞蟻,放到高處乾燥的地方,於是(螞蟻)全部得以活命。

七天到頭了,(小沙彌)回到師父的住所,師父見到他感到很驚奇,馬上進入定中,用天眼觀察,知道了他並沒有其他福報得以這樣,(只是)因為救了螞蟻的緣故,七天沒死,得以延長了壽命。



乾陀衛國王 治塔寺 得延命緣 第六十七

從前,在乾陀衛國有一國王,有一個明達相術的相師推斷國王說:「過後七天,一定會死。」(國王和臣下)出去打獵,看到一座古舊的佛塔,已經破敗崩壞,(於是國王)就和大臣們一起把佛塔修好了。修好以後高高興興地回到宮裡,平平安安地度過了七日。(那個擅長相術的)相師看到過了七日(國王還平安無事),感到驚訝,想知道其原因,(於是)問國王:「(您)做了什麼功德?」國王回答說:「沒做什麼,只是(遇到)有一個破塔,用泥(把它)修補了。」由於修補佛塔的緣故,功德這麼大(,得以延壽)。



比丘補寺壁孔 獲命延報緣 第六十八

從前,有一位比丘死期即將到來,恰好有個外道婆羅門見到,觀察比丘的相貌,知道過後七日定當死亡。

當時這個比丘進入僧房,見牆上有小洞,就和了泥把洞修補填塞好了。由於這個福德的緣故,壽命得到延長,得以(平安)過了七天。那位婆羅門見到(這個僧人還健在),感到驚訝,不知是什麼原因,因而問他說:「你修了什麼福德啊?」這位僧人回答說:「我沒修什麼(福德),只是昨天我進到僧房中,見牆上有洞,(於是把洞)修補完成。」

婆羅門感嘆地說:「這樣的僧福田,是最深重了,能使(這位)本應命終的僧人延長壽命啊!」



長者子見佛求長命緣 第六十九

從前,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一個長者的兒子,年紀在五六歲。看相的人推斷他:「(這個孩子各種)福德具足,唯一不足的是壽命太短。」

(長者便)帶(孩子)去外道六師的住所求長壽,(但)那些外道六師都沒有誰能給他長壽之法,(長者非常)惱怒。又(把孩子)帶到了佛陀的住所,對佛陀說:「這個孩子是短壽(的命),祈願世尊給他長壽吧!」佛陀說:「沒有能給他長壽的辦法。 」(長者)又對佛陀說:「希望指示一個善巧的方法吧!」佛陀當時就教(他與小兒)說:「你們到城門下,見到出去的人就向他行禮,見到進來的人也向他行禮。」

當時有一位鬼神,化做婆羅門的樣子想進城來,這個孩子(就)對他行禮,這個鬼神(就)祝願他說:「讓你長壽。」而這個鬼就是殺害小孩的鬼,不過,鬼神的規則是,不能說前後相違的話,已經許諾了長壽,更加不能殺他了。

正是由於這個孩子謙下忍耐恭敬他人,得以延壽並且命長。



長者子客作設會 獲現報緣 第七十

從前,佛陀在世上的時候,有一個長者的兒子,早年父母雙亡,孤苦貧窮無依無靠,靠在外面給別人打工維持自己的生活[後面稱他為「窮長者子」]。聽別人說忉利天上非常快樂,又聽別人說供養佛陀和僧人就一定能生到(忉利天),(於是他)就問別人說:「用多少財物才可以供養佛陀和眾僧啊?」這人就告訴他:「用三十兩金子就可以作供養法會了。」(於是他)便前往市場裡找可以打工的地方。市場邊一位很富有的長者,(正在)僱請僱工,長者問他:「你現在會做什麼事情呢?」他回答:「什麼工作(我)都能做。」(長者又問)「做三年僱工,要多少財物?」(他又)回答說:「要三十兩金子。」長者聽他說什麼工作都能做,就馬上僱下他幹活。

(窮長者子)為人正直,金銀銅鐵等種種店舖,所得利潤都比平常成倍增加。(三年)時間滿了,(他就)向(主人)長者索要工錢。(主人)長者問他:「你現在拿到工錢準備做什麼呢?」(窮長者子)回答說:「我想供養佛陀和僧眾。」(主人)長者說:「我現在幫助你,並且用各種盆器米面給你做食物,你只管請佛陀和眾僧(就是了)。」(於是窮長者子)馬上到僧房去請佛陀和眾僧人。佛陀讓眾僧人都接受他的邀請,佛陀留在自己的房間,而眾僧人都接受了這位窮長者子的邀請。

(由於那天)正巧是節日,眾人都送來種種飲食給眾僧。眾僧吃飽以後才來到了(窮)長者子的住所。當時窮長者子親自給眾僧人(依次)盛飯食,上座說:「少盛一些。」其他僧人也都一個接一個地說:「少盛一些。」(依次)行完下去。這時(窮)長者子就啼哭煩惱(起來):「我辛苦了三年(才掙夠金錢來)置辦這些飲食,(本來)期望眾僧人享用,(可眾)僧(卻)不吃。(這樣)我求(願命終)生天上,那是一定去不了啦!」

(窮長者子)來到佛陀住所,對佛陀說:「眾僧人都不吃我的供養,那我的願望一定是得不到了。」佛陀說:「稍微吃了一些嗎?」(窮長者子)回答說:「大家都稍稍吃了一些。」佛陀(又)說:「即使(一口)不吃,你的願望也一定(能)成就。何況還稍微吃了一些,怎麼可能不成呢?」窮長者子很高興,(於是)返回住所來吃飯了。那時,眾僧人吃完就回去了。

正在這時候有五百個商人,從海上回來,來到城中到處求取食物。當時正值饑饉荒年,(因此,)沒人給(他們食物)。有人對(商人們)說:「那(位窮)長者子,今日設供養法會,(那裡)一定有飲食。」

這時窮長者子聽說有商人(來索要食物),(於是)很高興地給他們食物。這五百個商人都吃得飽飽的,全部隨從,也都吃飽了。(這時)最不富有的那位商人,解下一個價值萬兩黃金的珍珠給了窮長者子;最富有的那位商人解下一個價值十萬兩黃金的珍珠給了窮長者子。五百位商人每人給一個珍珠,給(滿)了一銅盆(那麼多),給這個窮長者子。而(窮長者子)不敢收下,又去問佛陀(怎麼辦)。佛陀說:「這是(你善業的)花報,只管取不會(因此)受苦報,來世一定能生到天上,不要擔心害怕。」

主人長者再沒有兒子,只有一個女兒,就嫁給了窮長者子。這樣以來家業就越來越興盛,成為舍衛城中最富有的一家。主人長者命終以後,波斯匿王聽說(窮長者子)聰明有知見,就把主人長者的家業全部給了(這位窮長者子)。

花報就是這樣啊,他真正的果報還在後面呢!




雜寶藏經 卷第五

弗那施佛缽食獲現報緣 第七十一

往昔佛在世的時候,有五個婆羅門兄弟,第一個名叫蛇奢,第二個名叫無垢,第三個名叫憍梵波提,第四個名叫蘇馱夷――四個哥哥入山學道,得到五種神通。他們最小的弟弟,名叫弗那,見到佛在(托缽)乞食,盛上上好的白淨飯,滿滿一缽佈施給佛。那時弗那,長久以耕種作為職業,當時耕種完畢,返回家中。後來有一天,來到田裡,見他的田中生長的莊稼,(全)變成金色谷子,都幾尺高,收割完畢,又生長如初。國王聽說這件事,也來收割,不能割完。像這樣,一切來取的人都不能割盡。

哥哥們惦記說:「我的弟弟弗那,是滿意生活呢(還)是(很)貧苦呢?」不久(哥哥們)一起來看望(弟弟),見到弟弟的福業超過國王,便對弟弟說:「你先前貧窮,為什麼突然富有?」弟弟回答:「我見到瞿曇,佈施了一缽飯,得到這樣的果報。」四個哥哥聽後,歡欣鼓舞,又對弟弟說:「你現在替我們製作歡喜團,我們四個人各拿一團供養瞿曇,發願求生天上,不聽他的法,不用解脫。」於是各自帶著歡喜團,來到佛陀住的地方。大哥抓起一歡喜團放進佛的缽中,佛說:「諸行無常。」二哥又把歡喜飯糰放進佛的缽中,佛說這樣的話:「是生滅法。」三哥又把歡喜飯糰放入佛的缽中,佛說這樣的話:「生滅滅已。」四哥又把歡喜飯糰放入佛的缽中,佛說這樣的話:「寂滅為樂。」隨即回家,到寂靜處,互相詢問:「你聽到什麼話?」第一個哥哥說:「我聽到‘諸行無常’。」第二個聽到「是生滅法。」第三個聽到「生滅滅已。」第四個聽到「寂滅為樂。」兄弟四人各自思維這首偈,得到阿那含果[三果]。(於是,四兄弟)都來到佛陀住的地方,請求出家,(出家後都)證得阿羅漢道果。



大愛道施佛金織成衣 並穿珠師緣 第七十二

往昔佛在世的時候,大愛道為佛製作金縷織成衣服,帶來奉上給佛,佛立刻說:「用(它)佈施眾僧。」大愛道說:「我(曾)以乳哺育、撫養世尊(成長),(現)親手做成這件衣服,特地來供奉佛陀,必然期望如來為我接受它,方才為什麼說給眾僧呢?」佛說:「想使姨母獲得大功德。為什麼這樣呢?(因為)眾僧是福田,廣大無邊,所以勸你。順從我的話,(就)已經供養佛了。」當時大愛道隨即拿著這件衣服,去到眾僧中,從上座開始(供養),沒有人敢取。按順序來到彌勒(面前),彌勒接受衣服,隨即穿上入城乞食。

彌勒的身體有三十二相,紫磨(真)金色,到城裡後,眾人競相觀看,(但)沒有人給他飯食。有一個穿珠師,見到人們沒有人給飯食,立即上前跪請,帶回到家中,給彌勒飯食。彌勒吃完,此時穿珠師,拿一個小座鋪在彌勒前,請求(彌勒他)想要聽法。彌勒具有四無礙辯才的能力,立即為他宣說種種妙法。當時穿珠師,樂意聽聞(佛法),沒有個滿足。先前有一位(大)長者,將要嫁女兒,僱穿珠師穿一顆寶珠,給錢十萬。在這時那個嫁女的人家,派人要寶珠。當時穿珠師聽法興趣正濃,沒時間給他穿,就回答說:「暫且稍等一會兒。」(對方)不久又來討取,乃至來了三次還是沒得到。那位長者生氣了,回來把珠和穿珠錢都奪走了。穿珠師的妻子,瞋恨她丈夫說:「又沒有(什麼)家業,一會兒時間穿珠就能得十萬錢,為什麼(只在這裡)聽這個道人誇誇其談!」她丈夫聽到後,心懷後悔。

那時彌勒知道他後悔,就問他說:「你能隨我到寺中嗎?」(穿珠師)回答說:「我能。」就隨彌勒到僧坊中,問上座說:「有人得到黃金達十萬斤,與歡喜聽人說法相比怎麼樣?」憍陳如說:「假使有人得金十萬,不如有人以一缽飯食佈施給持戒人。況且能有信心聽一會兒法,又勝過那(以一缽飯食佈施持戒人)百千萬倍。」就這樣又問第二上座,上座回答說:「假如有人得十萬車金,也不如以一缽飯食佈施給持戒者,更何況又聽法聽得很歡喜,(這樣)經過了(較長)時間。」又問第三上座,上座回答說:「如果有人得十萬座屋子的黃金,也不如佈施持戒人一缽的飯食,更何況又聽法。」又問第四上座,上座回答說:「如果有人得十萬國黃金,也不如佈施持戒人一缽的飯食,(更)何況聽法,(勝過那)百千萬倍。」

像這樣依次問到阿那律,阿那律說:「有人獲得(充)滿四天下的黃金,猶不如佈施持戒人一餐的食物,更何況又聽法。」彌勒問道:「尊者說有人佈施比丘一缽的食物,甚至勝過獲得滿四天下的黃金,為什麼(會)像這樣?」尊者回答說:「以(我)自身作證,回想往昔九十億劫時,有一位長者,他有兩個兒子,一個名叫利吒,第二個名叫阿利吒,常常告誡他們說:處在高處的也會掉下來,長久的事物也(會慢慢改變,最後就消失)滅盡;有生就有死,有聚合就有分離。長者得病,臨近命終時,約束告誡兒子:「千萬不要分家。譬如一根絲不能拴住象,(將)很多絲聚集在一起,大象不能掙斷,兄弟同在一起,就像多絲(聚集)。」當時那位長者,囑咐告誡兒子後,就氣絕命終了。因為父親告誡的緣故,兄弟共同生活,互相之間極其敬愛護念。後來為弟弟娶了(妻子),(一起)生活沒多久,而弟弟的妻子對丈夫說:「你就像他的奴僕,為什麼這樣說呢?錢財用度,招待賓客,都由你的哥哥,你現在只得到衣服食物罷了,不是奴隸是什麼?」(婦人)多次說這樣的話。那時夫婦二人,內心生起變化,要求哥哥分家。

哥哥對弟弟說:「你不記得父親臨終的話了嗎?」弟弟還是不改,多次要求分家。哥哥見弟弟打定主意,就與他分了家,家裡的所有一切,都平均分為兩半。弟弟夫婦二人,年輕喜愛遊樂,費用開支奢侈,沒過多久,貧窮睏乏,來向哥哥要。哥哥那時,給了他十萬錢,得到後回去不久,就又用盡了,就又來索要。像這樣來要了六次,(每次)都給了他十萬錢。到第七次來,哥哥便責備數落弟弟:「你不念父親臨終之言,要求分家,(分家後)不能用心生活,多次來索要錢物;今天再給你十萬錢,從今以後,不好好生活,又來索要,(就)再不給你了。」受到這樣的責備,夫婦二人用心生活,已漸漸富裕起來。哥哥的錢財喪失,已漸漸貧窮,就來向弟弟要。他弟弟甚至(連)飯(都)不讓哥哥吃,(並且)說出這樣的話:「(我還)以為哥哥恆常富有呢,(怎麼)也貧窮了呢?我以前向哥哥討要,被很嚴厲地責備。今日為什麼來向我索要?」哥哥聽到這些話後,生起極重的憂愁煩惱,自己思考說:「一父所生(親)兄弟,尚且如此,何況外人!」厭惡生死,於是(也)不回家,入山學道(去了)。他精進勤苦修行,得到辟支佛果。

他弟弟後來也漸漸貧窮,遭遇世間饑荒,靠賣柴養活自己(一家)。此時辟支佛入城乞食,最後什麼都沒有得到,拿著空缽出城(回山)。這時賣柴人見到辟支佛拿著空缽出城,就拿賣柴所得的炒的稗子面,想給辟支佛,對辟支佛說:「尊者能吃粗劣的食物嗎?」(辟支佛)回答說:「不管(食物)是好還是粗劣,(只是)拿來支持身體(而已)。」這時賣柴人(把稗子面)立即給與(辟支佛)。辟支佛接受並吃(起來),吃完之後,飛騰到虛空,作出十八種變化後,就回到他的住所。

這個賣柴人後來再去打柴,在道上見到一隻兔子,(就)用棍棒丟(過去打)它。(兔子)變成死人,忽然站起過來,抱住打柴人的脖子。那個打柴人用種種辦法想(把他)推下去,卻不能讓他離開,脫下衣服,(用來)僱人,讓(這個人)拉掉他,也不能分離。如此反覆多次,到了天黑,(只好)把他背回家。到家中後,死人自然鬆開,墜落在地上,成了真金人。此時賣柴人,立即截去金人的頭,頭不久又長出來;去掉它的手腳,手腳又長出來,一會兒金頭金手堆滿了屋子,堆積成大堆(金子)。

他的近鄰報告給官府:「這個貧窮人,屋裡(不經人力)自然有這個金堆。」國王聽說(後)派遣使者反覆前去(他家)檢查。到屋裡後,見到的只是爛臭死人的手、腳、頭。賣柴人自己拿著金頭,把它呈上國王,就是真金的。國王非常歡喜,(說)這是有福報的人,(便)立即封給他村落。

(後來,賣柴人)從這裡命終後,生到第二天,作天帝釋,下一生生在人中,作轉輪聖王,作天王人王,九十一劫的時間不曾斷絕過。今世是最後身,生在釋迦族,初生那天三十里中的伏藏珍寶自然湧出,後來漸漸長大。他哥哥釋摩男,受到父母的偏愛。阿那律的母親想試探各個兒子,當時派人說「無食」。阿那律說:「只把‘無食’擔來。」(於是)就(給他)送些空器皿,(送到之)時空器中百味飲食,自然充滿。

假設用四天下的金用來生活,不夠一劫的時間,更何況九十一劫常受快樂。之所以我今生獲得這自然飲食,正是由前世佈施這一缽飯食獲得的果報。(什麼是持戒人呢?)上至諸佛,下至梵天,清淨持戒者,都叫持戒(人)。」

當時穿珠師聽到這些話後,內心非常歡喜。



帝釋問事緣 第七十三

這樣的經法我(從佛親自)聽聞,講法時,佛在摩竭提國,王舍城南邊,有一個婆羅門村落,名叫庵婆羅林,(佛在)這個村落北邊的毗提醯山石洞中。那時帝釋聽說佛在那裡,(就)立即告訴槃闍識企揵闥婆王子說:「摩竭提國的婆羅門聚落名叫庵婆羅林,這個聚落北部有毗提醯山,世尊在山中。現在可以與你們一起去那裡(拜訪世尊)。」槃闍識企揵闥婆王子回答說:「好的,這件事最好,非常高興聽(佛說法)。」(就)立即挾著琉璃琴,跟隨帝釋前往佛所在的地方。其時諸位天人,聽說帝釋和揵闥婆王子等想去佛所在的地方,就各自裝飾,隨從帝釋從天上隱沒,就到達毗提醯山。那時山中,光明照曜,靠近此山的仙人(看到後),都以為是火光。帝釋就告訴揵闥婆王子說:「這個地方清淨,遠離種種憒鬧,(佛在這個)寂靜之處,安隱坐禪,現在佛的旁邊,有很多賢善尊貴者,(及)眾天人塞滿左右。我們現在怎麼樣(才)能拜見世尊呢?」帝釋(又)立即告訴揵闥婆王子:「你可以為我前往佛那裡,通報我們的意願,想朝見請教(佛陀)。」揵闥婆王子受命後就去了,在不遠不近的地方瞻仰(佛陀)儀容,拿起琴彈奏樂曲,使佛能聽到,作偈頌說:

「(對你)貪求的心依戀不舍,就像大象陷於淤泥之中(不能自拔);又像大像在迅速地奔跑,不是鐵鉤(能立即)制服的。又好比阿羅漢,貪戀於微妙的佛法;也像我貪著(你的)美貌,去(非常)恭敬地禮敬你的父親。由於(你)生在非常尊貴殊勝的地方[她是揵闥婆王珍浮樓的女兒],(因此)心中更加生起對(你)的喜愛。

「非常容易增長我(對你)的愛,就像(滿身)熱汗時遇到了涼風,又像非常口渴的時候得到了清冷的飲水。你的容貌體態(令我因喜愛而)非常膽小緊張。(對你)如同羅漢愛樂妙法,也如病人得到了好藥,又像飢餓的人得到了美食。(請)快速地以清涼滅除我的熱惱,現在我的貪慾依然要奔馳,好像捉住了我的心,不能除去。」

佛說:「好啊,槃闍識企,現在你演奏的這個樂曲聲,絃管相配和諧,你是對(誰)親近還是疏遠的人而作了這首詩歌頌詞?」(揵闥婆王子)立即稟白佛說:「我在以前遇到一位賢淑的女子,名叫修利婆折斯,是揵闥婆王珍浮樓的女兒。摩多羅天子名叫識騫稚,先追求那位女子。我當時很愛她,就在她所在的地方說這首偈誦,我現在在佛前重說本偈。」帝釋想,佛已經從定中覺醒,現在(正)與槃闍識企說話。帝釋又對(槃闍識)企說:「你現在稱我的名字,(帝釋)頂禮佛足,問候世尊,是否少病苦少惱亂、起居輕快、飲食調適、氣力安樂;沒有什麼不好吧,住的安樂嗎?」(揵闥婆王子)立即說:「好的。」受帝釋教(後),再到佛所在的地方,稱帝釋的名字,頂禮佛足,用帝釋的話語,問候世尊。佛說:「帝釋及眾天人都安樂嗎?」(揵闥婆王子)再一次稟白佛說:「世尊,帝釋及三十三天想拜見佛,允許他們來見嗎?」佛說:「現在正是時候。」帝釋及三十三天聽到佛讓(他們見)後,立即到佛所在的地方,頂禮佛足,在一邊站立,稟白佛說:「世尊,我們應當坐在哪裡?」佛說:「坐在這些座位上。」(帝釋)稟白佛說:「這個洞窟極小,天眾極多。」說完這話後,(就)見到石窟(變得)廣大,(以)佛的威神力,使石窟能容納接受很多人。

帝釋就頂禮佛足,在前面坐下,稟白佛說:「我在(輪迴生死)長夜中常常想見佛,想聽聞佛法。我在過去的時候,佛在舍衛國進入火光三昧,在那時有位毗沙門侍女,名叫步闍拔提。步闍拔提合掌向佛,我當時對那位毗沙門侍女說:‘佛現在在定中,我不敢擾亂,請替我頂禮世尊之足,說我問候(佛陀)。’那位侍女(就)按照帝釋的話,禮拜問訊。」佛對帝釋說:「我在那時,聽到你們的聲音,不久從定中出來。」帝釋稟白佛說:「我往昔從年長有德之人那裡聽到如來應供等正覺出現在世間,諸天眾就增長,阿修羅眾就減少。現在我的親人,自然生到天上,諸天眾增長,阿修羅減少。我現在見到佛弟子能生到天上的,有三件事勝過其他天人,壽命勝、光色勝、名勝。」

當時具毗耶寶女生到忉利天,他以前是佛弟子,現在為帝釋做兒子,名叫渠或天子。又有三位比丘,在佛前修行斷淫慾之法,(因為)心未離欲,身體敗壞生命終結時,生到揵闥婆家,每天三時,為眾天人作佣人。渠或天子見到這三人給天人作佣人,就說道:「我心裡不歡喜不忍心,往昔在人間時,這三個人常常到我家接受供養,今日(卻)為諸位天人作佣人,我不忍心看到。這三位天人本是佛的聲聞弟子,我做人時,接受我恭敬供養飲食衣服,今日(地位)下賤,你們從佛口中聽聞佛法,(經常)受佛開示,為什麼生在這卑賤的地方?我先前奉事供養你們,我從佛陀聽聞佛法,修行佈施、持戒、信心的因緣,所以成為帝釋兒子,有大的威德,勢力自由自在,眾天人都叫我渠或。你們得到佛的殊勝之法,為什麼不能勤心修行,生到這種下賤處?我現在不忍見到這種惡事,像這樣的事,我不喜歡見。為什麼同一法門中,生到這下賤(處),這是佛弟子不應生的地方。」渠或天子做了這番譏刺和議論,這三個人深深感到慚愧,生起厭噁心,合掌對渠或說:「如天子所說,確實是我們的過錯,現在應當除斷這樣貪慾的過失,立即勤加精進,修行定慧。」三人憶念釋迦佛之法,見到貪慾的禍患,立即斷除了貪慾的繫縛,就像大象掙脫束縛,(三人)斷除他們的貪慾,也像這樣。

帝釋和一商那天以及其餘各天天眾、護世四天王,都過來入坐。這三位斷欲者,就在諸天面前,飛騰到虛空中。帝釋稟白佛說:「這三人是得了什麼法,能作這種種神通變化?來拜見世尊,想詢問他們的所得。」佛說:「這三人已經舍棄了他們(原來的)地方,得以投生在梵天。」「希望世尊為我說他們投生梵天的法。」 「好啊,賢明的帝釋!你分別詢問所疑惑的吧!」當時佛這樣想:「帝釋沒有諂媚虛偽,真實地詢問所疑惑的,不是為惱亂我。」(佛接著說)「回答你的所問,我會分別解說。」帝釋問佛:「是什麼煩惱能繫縛人、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摩睺羅伽?」佛當時回答說:「慳貪與嫉妒二種煩惱繫縛人、天、阿修羅、乾闥婆等,並與一切種類眾生,都被慳貪與嫉妒自我束縛。」

「這件事確實如此,天中天,慳貪、嫉妒的因緣能束縛一切(眾生)。我現在從佛聽聞理解了這個道理,疑網立即破除,深深生起歡喜心。再問其餘的義理:慳貪、嫉妒因何而生?什麼因什麼緣能生慳貪嫉妒?(它們)什麼因緣生什麼因緣滅?」「憍尸迦,慳貪與嫉妒因憎恨與喜愛生,憎恨、喜愛是緣。有憎恨喜愛必有慳貪嫉妒。無憎恨喜愛慳貪嫉妒則滅。」「確實如此,天中天!我今天從隨佛聽聞理解了這個義理,疑網立即解除。深深生起歡喜心,再問其餘義理。喜愛憎恨是什麼因緣生,什麼因緣滅?」佛回答說:「喜愛憎恨從希求而生,無希求則滅。」「確實如此,天中天,我從佛聽聞,信受理解了這個義理。疑網立即解除,深深生起歡喜心,再問其餘義理。希求從什麼因生、什麼緣增長?怎樣能滅除?」佛說:「希求因‘想’生,緣‘想’增長。有‘想’則有希求,無‘想’希求則滅。」

「確實這樣,天中天,我現在自佛聽聞理解了這個義理,疑網立即解除。深深生起歡喜心,再問其餘義理。‘想’因何而生何緣增長?怎麼滅除?」佛說:「‘想’從掉悔①[掉舉惡作②,簡單譯為「躁動」]生,緣掉悔增長;無掉悔‘想’則滅。」「確實這樣,天中天,我今天從佛聽聞理解了這個義理,疑網立即解除。深深生起歡喜心,再問其餘義理。掉悔因何生長?怎樣滅除掉悔?」佛告憍尸迦:「欲滅掉悔,當修八正道:正見、正業、正語、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志、正定。」帝釋聽到後稟白佛說:「確實如此,天中天,掉悔確實由八正道而滅,我今天從佛聽聞理解這個義理,疑網立即解除。」帝釋歡喜,又問其餘義理:「想滅除掉悔,應該修八正道。這八正道,比丘又因什麼法而得以增長?」佛說:「又有三法:一者希求、二者(四)正勤③、三者多修習攝心。」

帝釋說:「確實如此,天中天,我們聽聞這個義理,疑網立即解除。比丘能修行八正道分,確實是因這三件事增長。」聽到後很歡喜。帝釋又問:「比丘想滅除掉悔,應當學幾法?」佛說:「應當學三法:當學增盛戒心、當學增盛定心、當學增盛智慧心。」帝釋聽到後說:「確實如此天中天,我聽聞這個義理,疑網得以解除。」歡喜雀躍,再問其餘義理:「想滅除掉悔,應當明白幾種義理?我(願)聽聞佛的教言。」(佛說:)「應當明白六種義理:一眼了別色塵①、二耳了別聲塵、三鼻了別香塵、四舌了別味塵、五身了別細滑、六意了別法塵②。」帝釋聽到後:「確實這樣天中天,我聽聞這個義理,疑網得以解除。歡喜雀躍,再問其餘義理:一切眾生,都是相同的慳貪、相同的希求、相同的趨向、相同的出生國土。」佛說:「帝釋,一切眾生,也不是一樣的慳貪、一樣的希求、一樣的趨向、一樣的出生國土。眾生無量,世界無量,貪心、希求、趨向、出生國土,(有種種的)差別不同,各執所見。」

帝釋聽後:「確實這樣天中天,我聽說這個義理,疑網得以解除。歡喜雀躍,再問其餘義理:一切沙門婆羅門,全都得到同樣的(事理)究竟嗎?得到同樣的清淨而無一切煩惱污染嗎?得到同樣的究竟(清淨)梵行嗎?」佛說:「一切沙門婆羅門,不能全都得到同樣的(事理)究竟、同樣的清淨而無一切煩惱污染,也不能全部得到同樣的究竟(清淨)梵行。如果有沙門婆羅門,得以徹底斷除貪愛煩惱而解脫,(離一切煩惱粗重)得正解脫者,這些人才全部得到同樣的(事理)究竟,同樣的清淨而無一切煩惱污染,同樣的究竟(清淨)梵行。」「像佛所說的,徹底斷除貪愛煩惱而解脫,得正解脫者,這些人才全部得到同樣的(事理)究竟,同樣的清淨而無一切煩惱污染,同樣的究竟(清淨)梵行。今天跟隨佛聽聞便理解這些義理,得以了達這些法,得以度脫疑惑到彼岸,得以拔出各種邪見的毒箭,已經滅除身見[我執],心不退轉。」

說這部經時,帝釋及八萬四千位天人,遠離塵垢,(斷除見惑而得正見,)獲得法眼淨(分明見四聖諦)。佛說:「憍尸迦,你曾經很(多次)以此問題問過沙門婆羅門嗎?」「世尊,我記得以前曾經同各位天人,聚集在善法堂,向諸天詢問:「有佛出世嗎?」諸天回答:「沒有佛出世。」諸天聽說佛沒有出現在世間,就各自散去。多位有大威德的天人,福報享盡壽命終結。我當時很恐怖,見到有沙門婆羅門在閑靜的地方,就到他們那裡。那些沙門婆羅門問我是誰,我說:「是帝釋。」我不禮拜他們,他們反而禮拜我。我也沒有問他們,他們向我詢問。我知道他們沒有智慧,所以我不皈依他們。我從現在開始皈依佛,是佛弟子。」就說偈言:

「我以前對(以上種種問題)常存懷疑,心中思維而總得不到滿意的答案。在生死長夜裡尋求智慧,來分析解決這樣的疑問。(到處)尋求如來,見到閑靜之處,有沙門、婆羅門,以為(他們就)是世尊,立即來到他們的住所,向他們行禮和問訊,我這樣問道:「如何修行正道?」那些沙門(、婆羅門)等,並不懂(正)道與非道。而我今天見到了世尊,這些疑惑都解除了。佛世尊是大論師,今日(您)破壞並降服了魔怨,最好地消除了(我心中的)種種煩惱。世尊出現於世間,稀有難得,沒有能與您齊等的,(即使)在一切的天、魔等眾中,(也)沒有(一個)像佛陀(這樣殊勝)的了。」

(帝釋接著說:)「世尊,我得到須陀洹果。薄伽梵,我得到須陀洹果[初果]。」世尊告訴他說:「好啊好啊,憍尸迦。如果你不(懈怠)放逸,(修習諸善法,防護不善心,)應當獲得斯陀含果[二果]。」佛對帝釋說:「你在哪裡得到這種(對三寶及戒的)堅固的信心?」帝釋稟白說:「我在這裡,在世尊身邊得到的,我現在在這裡又得到天人的壽命[因為他是五衰相現,天上七天,就會命終,快命終時來找佛陀的]。」(佛說:)「希望(你)覺悟了知、牢記不忘這件事!」帝釋又說:「世尊,我現在有這樣的念頭:能出生在人中豪貴之家,萬事具備,就在這裡,舍棄俗世出家走向聖道。如果得涅槃,那非常好;如果不得,就生淨居天。」那時帝釋召集各位天眾,立即告訴他們:「我在(晨朝、日中、黃昏)三時,供養梵天,自今以後,停止不再做這件事,應當在三時,供養世尊。」此時帝釋告訴槃闍識企這位乾闥婆子說:「你今對我,恩德很重,你能使佛世尊(從定中)醒覺的緣故,使我能見(佛)聽聞甚深的佛法。我回到天上,當把珍浮樓女賢修利婆折斯,為你作妻子,又當讓你代替她父親的地位,作乾闥婆王。」

那時帝釋帶領諸天眾,繞佛三匝,後退離去,到了僻靜處(大家)都三稱「南無佛陀」,就回天上了。帝釋離去不久,梵天王這樣想:「帝釋已經離去,我現在應當到佛所在的地方。」就像壯士屈伸手臂的時間,就到達佛所在的地方,頂禮佛足後,在一邊坐下。梵天的光明徧照毗提醯山,這時梵天說偈言道:
「顯現出這樣(甚深)的義理,能利益許多(眾生)
舍脂波地、磨迦婆(在佛)周圍都是賢善尊貴者(時),
能作(這樣反覆)問難,(真是了不起的)婆莎婆!」

梵天王重說了帝釋的問話,就回天上(去了)。佛在清晨告訴各位比丘說:「梵天王昨日來到我這裡,說了以上偈言後就返回天上。」佛說完這話後,比丘們非常歡喜,敬禮佛足而去。



度阿若憍陳如等說往日緣 第七十四

佛在王舍城說法度阿若憍陳如,釋提桓因、頻婆娑羅王,各帶領八萬四千眾全部得道。眾位比丘奇怪:各自有這麼多人,(被)拔出三惡道。佛說:「不但今天,在往昔時,也曾濟拔。」比丘們說:「過去濟拔,事情是怎樣的呢?」

佛說:「過去世時,有眾商人,入海采寶,回來的半路上,在大曠野遇到一條蟒蛇,它的身體高高抬起六句樓舍①,圍繞商人們,四邊周圍,沒有出入的地方(可以逃脫)。這時商人們,心中極其驚恐畏怖,各自都高呼:‘天神、地神,有慈悲者,拯救我們!’這時有一頭白象和一隻獅子相伴,獅子跳起來破壞蟒蛇腦,令商人們得以脫離大難。此時蟒蛇就以口中毒氣傷害了獅子和白象。(獅子和白象)命還未斷(時),商人們說:‘你們拯救我們,想求什麼願望?’回答說:‘ 只願求作佛度一切人。’商人們說:‘ 你們若得成佛果,願我們這些人在最初的說法集會上聞法得道。’(說完)獅子、白象立即死去了,商人燒掉他們,為尸骨建塔。」

佛說:「要想知道那時的獅子,就是我的前身;那時白象就是舍利弗;那時商主就是憍陳如、帝釋、頻婆莎羅王;那時商人們是今天得道的各位天人。



差摩釋子患目 皈依三寶得眼淨緣 第七十五

這樣的經法我(從佛親自)聽聞,講法時,佛在釋氏園。那時車頭城中有釋迦族人,名叫差摩,對佛有清淨的信心,對法有清淨的信心,對僧有清淨的信心;皈依於佛,皈依於法,皈依於僧;一心於佛,一心於法,一心於僧;對佛沒有懷疑,對法沒有懷疑,對於僧沒有懷疑。對苦諦沒有懷疑,對集諦沒有懷疑,對於滅諦沒有懷疑,對於道諦沒有懷疑;已得以證悟真理獲得道果,像須陀洹所知道看見的事,都得以知到見到,對於無上正等正覺,不過期限必定得到。

差摩釋子因為患眼病的緣故,有許多種顏色不能見到。差摩釋子就念世尊:「南無給與(眾生)眼目者、南無給與光明者、南無除去昏昧者、南無手執(光明)火炬者、南無薄伽梵[世尊]、南無善逝。」佛因清淨天耳(遠遠)超過人耳,聽到他的音聲,對阿難說:「你現在去用(以下)經咒,幫助差摩釋,為他作治療,作守作牧,消除災禍疾病,為四眾(弟子),作利益使(他們)快樂安住。」此時世尊為差摩釋說淨眼經咒:
多折他施利彌利棄利醯醯多。

以此淨眼咒,使差摩釋[或某某人名]眼得清淨,眼膜得除。若是風翳,若是熱翳,若是陰翳,若是等分翳,莫燒、莫煮、莫腫、莫痛、莫癢、莫流淚。戒實、苦行實、仙實、天實、藥實、咒句實、因緣實、苦實、集實、滅實、道實、阿羅漢實、辟支佛實、菩薩實。

像這樣稱差摩釋的名字,其餘人也像這樣稱名,便得到眼淨。得到眼淨後,使黑暗消除、使眼膜消除。或是風翳,或熱翳,或是冷翳,或是等分翳,(就)不燒、不煮、不腫、不痛、不癢、不流淚。阿難,這樣的章句,這(過去的)六佛世尊,我現在是第七尊佛,也這樣說,四天王也說這個咒,帝釋也說,梵王和諸梵眾也隨之歡喜。阿難,我不看:

(1.什麼對像)天、或人、魔、梵天、沙門眾、婆羅門眾。如果是人或天,要念三次這個章句;

(2.什麼眼病)翳、或暗、膜、腫、眼青、眼中淚出;

(3.什麼原因造成)是天作、或是(龍、夜叉、阿修羅、究槃荼、餓鬼、毘舍、毒、惡咒、蠱道、毗陀羅咒、惡星、諸宿)作。

阿難立即到(差摩釋的住處),為他三說此咒, 眼恢復原來的清淨,得以見到各種顏色。用此咒按照稱呼人的名字,如同差摩釋,都得以除去暗,除去膜,(除去)風、熱、冷及等分(翳),不燒、不煮、不腫、不痛、不癢、不流淚。南無薄伽梵[世尊],南無如來、應供、等正覺,菩薩用這個神咒章句,一切都得以吉祥成就,眾梵天隨喜成就。



七種施因緣 第七十六

佛說有七種佈施(可以)不花錢財而得大的果報。

第一種叫眼佈施:常以好眼色,瞻視父母、師長、出家人、婆羅門,而不以惡眼(相視),這叫做眼佈施,此生過後到下世,得到清澈明淨的眼睛;未來成佛,獲得天眼(乃至)佛眼[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這稱為(佈施的)第一種果報。

第二種叫和顏悅色佈施:對待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不愁眉苦臉給(他們)不好的臉色,此生過後到下一世得端正(莊嚴)之面貌;未來成佛,(身體)得真金色,這叫做第二種果報。

第三種叫言語佈施:對待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說話柔和,而不粗聲惡氣,此生過後到下一世,言語清楚敏捷,所說之話被人們相信並接受;未來成佛,得到(義辯、法辯、辭辯、應辯)四種辯才,這叫做第三種果報。

第四種叫身佈施:對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站起恭迎、(俯身)禮拜,這叫身佈施。此生過後到下一世,得到端正的身體、高大的身體、被人尊敬的身體;未來成佛,身體如(高大的)尼拘陀樹,(一切眾生)沒有能見佛頂相的,這叫做第四種果報。

第五種叫做心佈施:雖以上面所提到的四種方法供養,而內心卻不溫和善良,那不叫做佈施。內心溫和善良,深深地生起供養(的念頭),才叫心佈施。舍掉此身轉世,得明知事理、不愚癡顛狂的心;未來成佛,得一切種智心[佛三智之一,三智是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這叫做心佈施,(是)第五種果報。

第六種叫為座具佈施:如果看到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為他們鋪設座位讓他們坐,甚至把自己的座位,讓給他們坐。此生過後到下一世,常常會得到尊貴的七寶座具;未來成佛,得到獅子法座,這叫做第六果報。

第七種叫房屋佈施:引導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讓他們在(佈施者自己的)房屋中能夠行走坐臥,這就叫房屋佈施。此生過後到下一世,感得自然(而有的)宮殿舍宅;未來成佛,得種種禪定的屋宅,這是第七果報。

這七種佈施,雖不花費財物,卻能獲得大果報。



迦步王國天旱浴佛得雨緣 第七十七

如果種小小的善因在好福田中,其後(也)必得(大的)果報。

就像過去無量無邊阿僧祇劫前,那時有個國王叫迦步,統領閻浮提內的八萬四千個國家。(迦步)王有兩萬夫人,卻沒有兒女,(於是)祈禱祭祀神靈,(這樣)經過多年,他最大的夫人生下(了一位)太子叫栴檀。(栴檀後來)成為轉輪王,統領四天下,卻厭惡(世間生活而)出家(修道),(最後)得以成佛。

那時國中占卜師都說:「要大旱十二年,用什麼方法,禳除這一災禍!」大家隨即商議說:「如今我們應該造(一個)黃金瓶,放在街市上,盛滿香水,供(栴檀)佛沐浴,然後散佈香水並建塔廟(來供養),(這樣)可以除去災禍。」於是請(栴檀)如來以香水沐浴,又將(栴檀)世尊洗浴餘下的水分裝做成八萬四千個寶瓶,分給八萬四千個國家,令造塔廟供養修福。因建造塔廟修福的因緣,天空就降下大雨,糧食(因此)豐收,人民安樂。

當時有一人見到這樣的塔廟,心裡生起歡喜,就把一小束鮮花散在塔上,(並因此)獲得很大的好報。佛說:「我以佛眼觀察那久遠時栴檀如來的香水塔廟,而受其所化的人,都早已成佛進入涅槃。(那個)以一把鮮花佈施的就是我(的前身)呀!因為我過去的時候有這樣的因緣,現今在(那些人的)最後,(才)自然獲得成佛(的果報)。

所以修行人應當努力做種種功德,不要瞧不起微小的善舉(,莫因善小而不為)。」



長者請舍利弗摩訶羅因緣第七十八

過去舍衛城中,有一位大長者,家裡非常富有,財寶無數,他常按僧中的席次順序,請出家人來家中接受供養。

那時按順序,(寺院)派舍利弗和摩訶羅到長者家(應供),長者見(到這種情況)後非常高興。在(供養)這天,入海(求寶的)商人,獲無數珍寶並平安返家;那時國王又賞賜村落給長者;他妻子懷孕又生下一男孩兒,(這)許多喜慶的事同時聚到了一起。

舍利弗等到達他家後,接受長者供養。吃完飯後,長者(給他們)行水,(然後,)在尊者前鋪設小座而坐,舍利弗(為長者)求願說:「(在)今天(這個)良辰吉日得到好的果報,財寶利益(眾多)歡樂的事一起到來,歡喜踴躍心中快樂,信心迸發(來)念(有)十種智力(的佛陀),(願)以後一直就像今天這樣。」長者當時聽了祝願以後,心裡非常高興,便把二張上好的細棉布供養舍利弗,但是(對)摩訶羅,卻單單沒有供養。

當時摩訶羅回寺院後失意傷感,心想:「今天舍利弗之所以得到(這些),是因為他的祝願合長者的心意,(所以)獲得這樣的佈施。我現在應當(向他)求取這個祝願(語)。」便對舍利弗說:「前面的祝願語希望能教給我。」(舍利弗)回答他說:「這個祈願(要知)不能常用,有時能用,有時不能用。」摩訶羅再三請求:「希望一定(把願文)教給我。」舍利弗難以打消他的念頭,(於是)便教給他祝願語。(摩訶羅)得到傳授以後,就立即(開始)背誦,讓(它)極其流利,心想:「何時(去應齋)輪到我能作上座(時),就用這個祝願語。」

這時按僧眾次序(派人)到長者家(應供),(摩訶羅)得為上座。此時長者的商人入海丟失了珍寶,長者的妻子遭遇官司,兒子又死了。可摩訶羅說出這個祝願語,(最後一句祝願)說:「以後一直(像現在)這樣。」此時長者聽到這樣的話,怒火中燒隨即驅趕毆打,趕出門去。

(摩訶羅)被憤怒毆打後,感覺很懊惱,就走進國王的芝麻地,踩蹋了芝麻,莊稼苗折斷毀壞。看守芝麻的人,惱火他這樣(做),又用鞭子抽他,使他十分痛苦。當時摩訶羅接連被打後,責問打他的人說:「我有什麼過錯?被(你)這樣鞭打?」當時看守芝麻的人詳細說了他踐踏芝麻的情況,(並)為他指出道路。(於是摩訶羅)上路前進,沒過幾里,遇人割麥,堆成麥垛。那時當地習俗,右繞麥垛便會招待飲食,以求(麥子)豐收,如果左繞就認為是不吉祥。那時摩訶羅左繞麥垛,麥子主人(因此)憤怒了,又加以棒打。當時摩訶羅又問他說:「我有什麼罪過?怎麼不講道理棒打我?」麥子主人回答:「你繞麥垛的時候,為什麼不右繞麥垛,並祝願說‘多入’(、‘多入’祈願豐收)?違背了我們這邊規矩的緣故,所以打你。」(然後)指示他道路。

略微再向前走(一點),(摩訶羅又)遇到(有人)埋葬,(便)繞著(挖好)的墓穴,如繞麥垛般並祝願說:「多入,多入。」死者家屬(對他的話)感到憤怒,又捉住他毆打,並對他說:「你見到死人,應當憐憫說‘從今以後,再不這樣。’為什麼反說‘多進去一些、多進去一些’?」摩訶羅說:「從今以後,應當如你所言。」再次前行。(路上)見人嫁娶,便按照送葬者所教的說:‘從今以後,不要再這樣。’嫁娶的人們生氣他這樣說,又用鞭杖抽打他,以至於頭也打破了。(摩訶羅)於是又向前趕路,(因)被打而亂跑,正遇有人捕捉大雁,由於驚恐慌張碰到別人的羅網,因此驚散雁群。獵人感到很氣憤,又捉住(他用棍子)捶打。此時摩訶羅深陷被打的痛苦境遇之中,對獵人說:「我(原來)沿著大路走,因多次被打辱,心中驚慌,不知怎麼辦才好,行走急躁,碰到您的羅網,希望能寬容放我,讓我前行。」獵人回答:「你非常魯莽粗心大意,(舉止)囂張到這種地步,幹嘛不安詳從容匍匐前行?」(於是)摩訶羅便依獵師的話,(就向前貼著路面)匍匐而行。又在路上遇到洗衣人,見他用肘爬行,以為要偷衣服,馬上遠遠過來捉住,又加棒打。當時摩訶羅遭到(這樣的)緊急困境,詳細說了前面經過才被放了。

摩訶羅回到祇桓精舍對比丘們說:「我以前,背誦了舍利弗的祝願語,(今日)倒霉透頂。」自己說出被打(的經過,以至於)皮開肉綻幾乎喪命。比丘們帶著摩訶羅來到佛前,詳細述說他被打的原因。

佛言:「這個摩訶羅不只是今日有這樣的因緣,甚至在過去(也是這樣)。(當時),有個國王的女兒得了疾病,太史占卜,需要到墳地裡給她禳除[禳除:祭神除災]兇惡。當時,國王的女兒帶領嚮導和隨從前往墳地。其時,在路上行走的有兩個商人,見到國王的女兒及其侍從妝飾華貴,心中感到害怕,跑到墳地裡。其中一人,就被國王女兒的侍從(抓住,)割掉了耳朵鼻子;另一人著急驚恐,趴在死尸中裝死。

當時國王的女兒準備禳除兇惡,(需要)選一個新死的皮膚沒有腐爛的人,坐在上面洗澡,來治療(她)所得疾病。於是派人察看(尋找),正好遇到(裝死的)商人,用手摸他,他的身體依然柔軟,認為是死亡不久的。(國王的女兒)就用芥末塗抹身體,(坐)在他身上洗澡。芥末的辛辣氣味進入商人鼻中,雖想忍卻忍不住,就打了一個大噴嚏,忽然坐了起來。當時侍從們以為是起尸鬼,或許會給我們帶來許多災禍,(於是)關閉城門抵禦。公主著急,緊抓(商人)不放,當時商人(只好)以實言相告說:‘我其實不是鬼。’國王的女兒立刻與這個商人一起回到城(門口),喊(人)開城門,詳細解說了事情的真實情況。當時,女子的父王雖然聽了她的話,仍然心存懷疑,(於是)列好軍隊,打開門湊近來看,才知道不是鬼。當時女子的父王說:「女人的身體不能讓兩個男人看到。」就把他的女兒許配給商人。商人高興(得歡天喜地),萬分慶幸自己的機遇。」

佛說:「那時得到公主的商人就是舍利弗,被割耳鼻的商人是摩訶羅,過去世的緣(就是)如此,不只是今日(才有)。

(因此,)從今以後,眾位比丘(你們)如果要說法祝願,應該了解當時的需要,(即)對應(當時)修習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及)憂悲與喜樂(的情形),應該知道是時候還是不是時候,(什麼時候合適,什麼時候不合適,)不能亂說。」




雜寶藏經 卷第六

婆羅門以如意珠施 出家得道緣 第七十九

佛陀在(拘薩羅國的)舍衛城中。那時在南天竺有一婆羅門善於識別如意珠,他拿著一顆如意珠,從南天竺到東天竺,走遍了一個個國家,沒有人能夠辨別(這個如意珠的來歷)。這樣按順序來到舍衛城中,到波斯匿王那裡,這樣說道:「有沒有人能夠辨別、認識這顆寶珠的?」波斯匿王召集群臣以及所有智慧之人,都沒有人能識別。(於是)波斯匿王(與眾人等)一起來到佛陀身邊。佛對婆羅門說:「你知道這顆寶珠的名字嗎?知道寶珠長出的地方嗎?有什麼能力嗎?」婆羅門回答:「全都知道。」佛說:「這顆珠是摩竭大魚腦中長出的,(這條)魚身長二十八萬里,這顆珠名叫金剛堅。它的第一種能力是:讓一切中毒的人看見(這顆寶珠,所中的毒)全部消除;又看見(寶珠的)光及(用寶珠)接觸身體,也會解毒。第二種能力:有熱病的人,見到(寶珠)就會痊癒;珠光照身,也會痊癒。第三種能力:如果有人有無數的怨家,(如果能)拿著這顆寶珠的話,都會得到(他們的)親近友善。」

當時婆羅門聽到這些話以後,非常高興:「如來真是一切智人!」就把這顆寶珠,供奉給佛,並請求出家。佛說:「善來比丘。」(於是)婆羅門鬍鬚、頭髮自行脫落,袈裟披身。(佛)給(他)講說法義的要點,當即證得羅漢果位。比丘們說:「如來善於分辨這顆寶珠,又善於(為他應機)說法,使其證得道果。」佛說:「不只是今天(是這樣),過去世也是這樣。過去迦尸國的仙人山中,有(一位證得)五種神通的仙人。當時有一婆羅門拿一片樹葉問仙人:‘這是什麼樹的葉子?’仙人回答:‘(生)這種(葉子的)樹叫金頂樹,如果有人中毒,命快要死了,坐在這樹下,就會消滅(所中的毒)。有熱病的人,依靠此樹,(熱病)也會被除去。如果用這種樹葉接觸人的身體的話,所有毒氣和熱病都會消除。’婆羅門很高興,請求作仙人的弟子,(經過)修習仙人的法門,也得到了五種神通。那時的五通仙人就是我的前世,那時拿樹葉的婆羅門就是今天的這位婆羅門。我在那時就教導他,使他具有了五種神通,而今也令其脫離生死(輪迴)的苦難,證得阿羅漢果位。」



十力迦葉以實言止佛足血緣 第八十

那時如來被加陀羅木刺紮傷了腳,血流不止,用各種藥物塗治都不能治好。許多阿羅漢在香山中取藥塗治,也不能降服。十力迦葉到世尊處說道:「如果佛如來對一切眾生有平等之心,對於羅睺羅和提婆達多(完全)相同,沒有分別的話,腳傷出血應當止住。」當下出血就止住了,受傷處也平復(如初),比丘讚歎道:「用種種上好的藥塗摸治療都不能止血,迦葉如實的真話,(就把)血立即止住了。」

佛說:「不僅今日,在過去世時也是這樣。過去有一婆羅門,生有一個兒子叫無害,(兒子)對父親說:‘在田中行走的時候,不要傷害到生命。’父親告訴兒子說:‘你要做神仙呀?生活當中怎麼能避免(傷害)蟲子?’兒子說:‘我現在希望實現:父親今生平安快樂,後世(也能)平安快樂。不採用我的話,還活什麼?’(於是)就到有毒龍的泉邊坐著,想要求死。

「(那時)世上有毒龍,人們見到就會被毒害。當時婆羅門的兒子就見到了毒龍,毒遍全身,命馬上就要斷了。父親當時憂愁煩惱,不知兒子在哪裡,便到處尋找。(找到後)看到兒子快要死了,父親來到兒子身邊這樣說道:‘(如果)我的兒子從來沒有傷害心的話,(中的)這些毒應當消除。’說完這話後,毒氣立即消除,(兒子的身體),恢復如初。

「那時的父親就是現在的十力迦葉,那時的兒子就是現在的我,在過去世中,他能說出如實的話語,解除我的病患,而今也以如實的話語而使我痊癒。」



佛在菩提樹下 魔王波旬欲來惱緣 第八十一

從前,如來在菩提樹下(的時候),惡魔波旬帶領八十億魔眾要來擾亂佛,到了如來所在的地方,這樣說道:「瞿曇,你孤身一人怎能坐在這裡?趕緊起來走開!要是不走開,我就抓住你的腳,把你扔到大海之外去!」

佛陀說:「我觀察世界上,沒有能夠把我扔到海外去的人。你在前世,只是曾經做過一寺之主,受過一日八關齋戒,佈施給辟支佛一缽飯,因此生到(欲界)第六天做了大魔王。

「而我卻在三大阿僧祇劫廣修功德,(第一)阿僧祇劫,我曾供養過無量諸佛;第二、第三阿僧祇劫也還是這樣。供養聲聞與緣覺(這樣的)人(更是)無法計算數量。所有大地沒有針大點地方不(曾)是我的身體骨肉!」

魔王說:「瞿曇,你說我前世受持了一日八關戒齋,佈施給辟支佛一缽飯,的確有事實,我自己也知道,你也知道我。(可是)你自己說的那些事,誰能為你證明,有誰知道?」佛用手指著大地說:「這地(神)可以為我作證!」說這話時,一切大地(發出)六種震動,地神立即從金剛地湧出(身來),合掌對佛說:「我給(佛)作證。有這個大地以來,我一直在地中(為神),世尊所說的話真實不虛。」

佛陀對(魔王)波旬說:「你現在先要有本事動動這只水瓶,然後(才有)可能把我扔到大海之外去。」那時候,波旬及其八十億魔眾,(使盡力氣)不能讓瓶子移動(分毫)。魔王和魔兵魔將反覆的自己跌倒落地,被破除(後)四散而逃。許多比丘說:「波旬魔王在生死長夜中,干擾如來,然而不(曾)取得勝利。」

佛說:「不止今天,過去也是這樣。從前,在迦尸國的仙人山中,有一位五通仙人在波羅柰城中教化,那些年輕人全都(被他)度化出家,修行成仙之道。當時,(守護這座城市的)城神對此很惱怒,對仙人說:‘你如果進城再來度人,我就抓住你的腳,把你扔到大海之外去!’

「當時,那位仙人抓起一個澡瓶子,對城神說:‘先動一下這個瓶子,然後(才說)扔我!’(城神)用盡自己的神力,不能移動(瓶子),(於是深感)慚愧(並)歸順了(仙人)。那時的仙人就是我的前身,那時的城神(就)是波旬。」



佛為諸比丘說利養災患緣 第八十二

那時,如來(住)在舍衛國,對(眾多的)財物供養感到厭惡。有一片深廣的樹林,名叫貪莊嚴,(為了)逃避(種種)利養,(佛就)前往林中。樹林裡有座寺院,當時是一位名叫那迦的羅漢,在這座寺院裡做寺主[住持]。佛到了那片樹林,到了之後的第三天有很多人拿著衣物前來供養(佛),林子裡(擠)滿了人。(佛)這樣說道:「我不需要利養,而這些利養(卻)總是跟隨在我的身後。」

有一萬二千位比丘也來到那裡。佛告訴比丘們說:「利養是個大禍害,能夠製造障礙和困難,甚至羅漢也被利養所障礙。」比丘問道:「能夠製造什麼障礙呢?」佛說:「利養的傷害,(足以)破開皮、破開肉、剖開骨、破開髓。怎樣是‘破開’呢?(就是)破開持戒的皮、禪定的肉、智慧的骨,(以及)微妙善心的髓。」(這)一萬二千位比丘(聽了佛的話),全都(只)留下三衣六物①,在空閑寂靜處(修行),不接受其它的物品。

佛就讚歎說:「好啊,好啊!能行持在阿練若閑靜清修的法!我的這個法,是少欲的法,不是多欲(的法);是知足的法,不是不知足(的法);是樂於寂靜的法,不是樂於混亂喧鬧的法;是精進的法,不是懈怠的法;是正念的法,不是邪念的法;是安定心的法,不是擾亂心的法;是智慧的法,不是愚癡的法。」

那時,眾位比丘聽佛說完這話,都證得了阿羅漢果。眾位比丘對佛說:「太少有了,世尊!」佛說:「不僅現在(是這樣),過去也是這樣。從前,迦尸國有位宰相名叫夜叉。夜叉的兒子名叫夜兒達多,深刻地感到無常,出家學習成仙之道。那些修仙的人有很多貪慾,都(會)爭奪水果和(坐的)草。

「夜兒達多為了使這些人減少貪慾,舍去自己的軟草,換取他們的硬草;舍棄這些甘甜的果實,換取他們酸澀的果子;舍去自己的新鮮果實,換取他們不新鮮的果實。(這樣)舍、取果實完畢,當即證得了五種神通。一萬二千仙人,看見他這樣,就學習(他)少欲(知足),不再多求,也都(因此)證得五種神通。夜兒達多逐漸用(種種)善巧方法教化眾位仙人,死後往生到不用處天①。

「那時的(夜兒)達多就是我,那時的一萬二千仙人,就是今天的一萬二千比丘。」



賊臨被殺遙見佛 歡喜而生天緣 第八十三

那時,舍衛國波斯匿王(讓人)敲鼓宣佈命令,這樣說道:「如果有人作賊的話,抓住了就應當殺掉!」當時有一人抓了(個)賊帶來,波斯匿王就派人(把賊)押出(城外)去殺掉。在城外半路上,(賊人)恰好遠遠望見如來,心裡生起歡喜,到達刑場就被執行死刑,(死後)隨即得以轉生天界。齊備生天者的三念,知道了自己是因為臨近被殺之時,見佛而起歡喜心,(被殺)命終生到天上,感激佛的(深厚)恩德,(就從天上)下來供養佛。佛為(他)說法,(他就)證得了須陀洹果。

比丘問(佛)說:「(他)因為什麼善業因緣生在天宮?」

佛說:「過去世(他)在人道中,被國王所殺,臨死之時一看見佛就生起歡喜心,憑藉這個善因生到他的天宮之中(做天人),又來到我這裡聽聞佛法,心開意解,證得須陀洹果。」



刖手足人感佛恩而得生天緣 第八十四

從前,舍衛國有人犯了王法,被砍掉手腳扔在路邊。佛走路(經過時)見到了他,就走到(他)身邊問道:「你現在(感到)痛苦的是什麼?」受刖刑的人回答說:「我最痛苦的就是飢餓呀!」(佛陀)就指示讓阿難給那人食物(吃)。那位受刖刑的人死了以後生到天道,感念佛的深厚恩德,(從天上)下來供養。佛為他說法,(他就)證得了須陀洹果。

比丘問佛說:「(他)因為做了什麼(善)業,生在天上?」

佛說:「過去世(他)在人道中被砍掉手腳,扔在路邊。佛到他身旁,讓人給他飲食,(他就)生起歡喜心,(仗著這個善因)死後生在天上,又來到我這裡,聽聞佛法而得道。」



長者子以好蜜漿 供養行人得生天緣 第八十五

從前,舍衛國有一位長者,在祇桓林裡尋找空閑土地,想要建造房屋。須達長者[給孤獨長者]到處(都已)建造完成,再無空閑之處。(這位長者)就在祇桓[祇園](精舍)的大門裡,用(很)好且乾淨的水和各種糖蜜(以及)各種炒面,製成比較濃的湯,供給所有(來往的)行人。九十天以後,佛陀也得到了(他的湯)。就這樣,這位長者命終以後,生到天上,具有很大的勢力與德行,乘坐天人宮殿,前來供養佛。佛陀為他說法,(他就)證得了須陀洹果。

比丘問佛說:「(他)因為做了什麼業,生在天上,有這樣的勢力與德行?」

佛說:「原來(他)在做人的時候,在祇桓[園]精舍的大門口,做了各種比較濃的湯佈施給所有(來往的行人),佛陀自然也得到了。憑藉著這個因緣生在天上,又在我這裡,聽聞佛法而得道。」



波斯匿王遣人請佛 由為王使生天緣 第八十六

從前在舍衛國,波斯匿王(和)須達長者,很長時間沒有看見佛陀了,心中生起殷切的思慕與敬仰,(非常渴望見到),於是在夏安居後,派使者去請佛。

使者來到了佛陀的住所,恭敬地對佛說:「(波斯匿)王和(須達)長者,想見如來,希望世尊能夠乘上這輛車,去舍衛國。」佛說:「我不用車,我有神足通。」佛陀雖然這麼說,為(讓這位使者)得(一些)福報,就在車的正上空而行。

使者便在前面,(先去)稟告國王和長者(佛陀馬上就到了)。國王和長者,親自出來迎請,使者也隨波斯匿王,回來迎接佛陀。(後來,使者)命終後生到天上,就乘坐著寶車,來到了佛的住所,佛為其說法,證得須陀洹果。

比丘開口問佛:「是什麼因緣,他能生到天宮,而且乘坐這樣的寶車?」

佛陀說:「在往昔他在人間的時候,被(波斯匿)王差遣,來到我的住所,奉上車讓我乘坐。因為這個業緣,使他現在能夠生到天上,一直駕著寶車,又到我身邊,聽聞佛法得以開悟,證得須陀洹果。」



波斯匿王 勸化乞索 時有貧人 以氎施王 得生天緣第八十七

從前在舍衛國,波斯匿王這樣說道:「須達長者,尚且能夠勸勉教化一切人民,做很多的福業,我今天也應當為了眾生,(來)教導與乞討,好讓他們得福。」

於是(波斯匿王遍歷各地)遊行教化,到處行乞。當時有一人,非常貧窮,只有一塊細毛布,便手持這塊細毛布佈施給波斯匿王。王得到這細毛布後,轉而又用它供養佛陀。後來這個窮人死後升到了天上,感激佛陀的巨大恩德,而來供養(佛)。佛為(他)說法,獲得須陀洹果。

比丘問(佛):「以前他(曾經)做過什麼(善)業,能生到那層天上?」

佛說:「他在人間的時候,遇上(波斯匿)王勸勉教化,就佈施了白色的細毛布給國王。憑持這個善因,得以生到天上,就(又)來到我跟前,聽聞佛法而證道。」



兄勸弟奉修三寶 弟不敬從 兄得生天緣 第八十八

從前在舍衛國,有兄弟兩人,哥哥奉行佛法,弟弟侍奉富蘭那。哥哥常常規勸弟弟,讓他侍奉三寶,弟弟不聽從(哥哥的勸告),他們總是互相指責爭論不休,兄弟感情不和,便各自分開生活。哥哥供養佛陀,後來就命終生到天上,立刻來到佛的住所,為報佛恩供養佛陀。佛為他說法,證得須陀洹果。

比丘問佛:「往昔他做了什麼(善)業,(能)生到這天宮?」

佛說:「過去(他)在人道的時候,喜歡正法,奉行三寶,以這樣的福德因緣,如今得以生在天上;(現)又來我這裡,聽聞佛法且能夠深信理解,而證得道果。」



父聞子得道歡喜即生天緣 第八十九

從前在舍衛國,有兩兄弟,總喜歡指責爭論,互相怨恨憎惡,便一起到國王那裡去,希望得到一個公斷。(兄弟二人)在路途中遇見了佛陀,佛為他們說法,(兄弟二人)就證得了阿羅漢果。父親聽聞他的孩子遇到佛陀得道,心中(非常)歡喜,隨即命終(就)生到天上,(又)來到了佛陀住處,佛為他說法,證得須陀洹果。

比丘問佛:「他以前做了什麼(善)業,現在得生天上?」

佛告知說:「以前他在人間時,聽到我為他的兒子們說法得道,歡喜雀躍,(隨即)命終升天,又來到我這裡,聞我說法深信理解,而證得道果。」



子為其父所逼出家生天緣 第九十

從前在舍衛國有一個人,(要)讓他的兒子出家侍奉佛陀。佛就度他(出家),一直讓(這個弟子)掃地。(他由於)忍受不了辛苦,就停止修道而還俗。他的父親對他說:「你盡管出家,從今以後我替你掃地。」父親和兒子一起來到祇桓精舍。兒子看見精舍之中清涼(宜人),心生歡喜,於是這樣說道:「我寧願喪命,出家掃地,(也)不再還俗。」後來(兒子)命終生到了天上,就來到佛陀的住處,佛為他說法,證得須陀洹果。

比丘問佛:「他因為什麼因緣,能夠生到天上?」

佛說:「在過去他為人的時候,因不堪忍受(掃地的)辛苦,想回到家裡。他的父親不同意,(答應)代他做工,強行逼迫他出家。(他見精舍清涼)隨即生歡喜心,命終後生到天上,又來到我這裡,聞法後證得道果。」



羅漢祇夜多驅惡龍入海緣 第九十一

從前有位尊者阿羅漢,名字叫祇夜多,佛去世七百年後,從(北印度)罽賓國出世。當時罽賓國有一惡龍王,名叫阿利那,一次又一次地製造災害,擾亂眾賢聖,國中的人民(也)都飽受其苦。當時有二千阿羅漢,各個都盡自己神力,趕這條龍,(想)讓它離開這個國家:其中五百羅漢,以神通震動大地;又有五百位,放出巨大光明;又有五百人進入禪定經行。眾人個個都用盡其神通力,卻不能讓(惡龍王)動動。

這時,尊者祇夜多,最後來到龍池,彈指三下說:「龍!你現在出去,不能在此居住。」龍王(聽後)即刻出去,不敢停留。那時二十位阿羅漢,對尊者說:「我們與尊者,都得以斷盡一切煩惱而解脫,法身大家全都平等,然而我們都個個盡了我們的神力,不能讓(龍王)動一動,尊者為什麼(僅)彈指三下,(就)讓阿利那龍遠遁大海呢?」當時尊者回答說:「我從凡夫以來,持戒(很嚴),(甚至)到惡作(這樣輕微的犯戒),我都以平等心護持,如同護持四重戒(殺、盜、婬、妄)一樣。今天眾位仁者,之所以不能動這條龍,(是因為)神通力不同,所以不能動。」

當時尊者祇夜多與眾弟子,向北天竺而去,途中見到一隻烏鴉,(尊者)仰目(注視)而微笑。弟子問道:「不知尊者什麼因緣微笑,希望能說說微笑的意思。」尊者回答道:「時候到了自然會告訴(你們)。」於是又繼續前行,到達石室城,走到城門時,尊者臉色突然變得悲慘。吃飯的時間已到,(他們就)入城中乞食,得到食物後,(又)返回(要)出城門時,(尊者)又慘然變色。諸位弟子們,(都)長跪(而向尊者)問道:「不知先前(尊者)為什麼微笑,又為什麼而慘然變色?」

這時尊者祇夜多回答諸弟子道:「我在過去九十一劫,毗婆尸佛入涅槃後,作一個長者的兒子。那時(我)請求(父母)要出家,父母不答應,而跟我說:‘我家大業大,你如果出家了,後代誰繼承?我們要為你娶個媳婦,生一兒子(來)子孫相承,(那時才)允許你出家。’(於是就)立即為他娶了個媳婦。娶妻後,(我)又懇求出家,父母又說:‘如果(能)生一個兒子,同意你出家。’這以後不久,生一男孩,小兒已經可以說話了,又跟父母(請求)說:‘希望遵守先前的承諾,答應我出家。’

「這時父母唯恐違背以前的承諾,就暗中教奶媽跟孫子說:‘你的父親如果想出家,要走的時候,你就擋在門口,抓著你父親說:(您)既然生了我,而今卻要丟下我出家去。如果(真)要去的話,(那就)情願你殺了我,然後再走。’孩子父親當下(心中就很)悲痛,感情(大)變,告訴孩子說:‘我現在就留下來,不會再離開了。’由於這樣的原因,(長久在六道中)生死輪迴。」

「我用道眼,觀察前世的生命,天上、人間以及三惡道中,(彼此)相遇非常難,相遇非常難!今天才見了一面,先前那只烏鴉,就是那時的孫子。

「今天先前慘然變色(的原因是),我在城邊,見到(一位)餓鬼的兒子,跟我說:「我在這城邊上,已經七十年了,我的母親為了我,到城裡去乞討食物,(卻)未曾回來一次。我現在又饑又渴,非常困苦危難,希望尊者入城,見到我的母親,替我說一聲:‘快回來看我!’」

「等我入城後,見到了餓鬼媽媽,就告訴她說:「你的兒子在城外,飢渴得非常厲害,非常想見到你。」當時餓鬼媽媽回答道:「我入城來已經七十多年了,我自己福分太薄,再加上我剛生了兒子,飢餓羸弱沒有力氣,雖然(見到)有膿血、鼻涕、唾沫、糞便等等不淨的食物,那些力氣大的,就先拿走了,我無法得到。最後(好不容易)得到一口不淨(的食物),想拿出城門與兒子分吃,(無奈)城門之中又有許多大力鬼,不讓我出去。(因此就)希望尊者,慈悲哀憫帶我(出城),讓我們母子能夠相見,吃這不淨(之食)。」

當時尊者就帶著餓鬼媽媽,(她這才)得以出了城門,母子相見,就一起分吃了不淨之食。那時尊者就問這鬼:「你在這裡居住已經多長時間了?」這鬼就回答道:「我(在這裡已經)看到了這座城建成、頹壞七個循環了。」這時尊者感嘆道:「餓鬼的壽命長,真是太痛苦了。」

這時諸位弟子,聽到尊者講這些話後,都厭惡生死(輪迴),立即都證得(初果),得見修道解脫的八正道。



二比丘見祇夜多得生天緣 第九十二

當時南印度,有兩位比丘,聽聞祇夜多(尊者)威望德行廣大,就前往罽賓國。(兩人)到了他的住處,路過樹下,見到一位比丘,身形非常憔悴,正在爐灶前燃火。那二位比丘就問他道:「你認識祇夜多尊者嗎?」回答道:「我認識。」那二位比丘(又)問:「(他)現在在哪裡呢?」(這位比丘)告訴(他們):「在上面第三個洞穴中。」

那兩位比丘立即上山,來到了(那位比丘所指的)洞穴裡,(卻在這裡又)見到了剛才燒火的(那位)比丘。這時二比丘,奇怪(其中)原由。那位比丘就說:「和尚還有這樣的名望與德行,怎麼會擔心不能比(你們)先到這裡呢?」這時一位比丘就求解惑,而問道:「尊者有如此威望德行,(還要)自己燒火嗎?」

尊者回答道:「我憶念從前生死(輪轉)之苦,如果我的頭、手、腳可以燒火用的話,尚且會為眾僧用來燒火,何況是燒柴呢?」這時二比丘,就問道:「不知從前生死的苦,其事情是怎樣的呢?希望(講給我們)聽聽。」尊者回答道:「我憶念過去五百世生在狗中,經常困於飢渴,只有兩次(機會),自己得以吃飽。

「一是遇到喝醉的人酒食吐了一地,我獲得安樂飽足。二是遇到夫婦二人共同生活,丈夫前往田裡,其妻在後面(家裡)做飯。當時,那位婦人因為有事出門一會兒,我立即(趁機而)入,偷偷地前往吃(那些)飯。碰上他們裝食物的器皿口小了,開始時頭雖然(勉強)進去,後來卻難以出來。(這樣)雖然得到一次飽腹,後面卻辛酸悲苦,丈夫從田裡回來,立即將我的頭剪掉在這器皿中。」當時二比丘,聽聞尊者說法後,厭惡生死(輪迴),證得須陀洹果。



月氏國王見阿羅漢祇夜多緣 第九十三

月氏國國王,名叫栴檀罽尼吒,聽聞罽賓國有尊者阿羅漢,名字叫祇夜多,大名鼎鼎,很想去拜見。(於是他)就親自起駕,與其多位大臣隨從,前去拜訪那個國家。在半路上,心中私下地生起一念,「我現在是國王,統領天下,一切的百姓,沒有不恭敬臣伏的,如果不是有(大修行的)深厚盛德之人,怎麼能能受得起我的供養呢?」心中起過這樣念頭後,隨即繼續前進,(一路)直達罽賓國。

有人告訴尊者祇夜多說:「月氏國國王,名叫栴檀罽尼吒,與眾位大臣隨從,遠道而來相見,希望尊者,整理衣服,一起(恭候)迎接。」這時尊者回答道:「我聽佛說:出家之人所修之道為俗世敬重,只致力於修德,怎麼用(莊嚴)服飾出去迎接呢?」隨即就靜默端坐不出。

這樣月氏國王就到尊者的住處,見到尊者祇夜多,看到他的聲威與德行,更生崇敬和信服之心,(於是)就上前跪拜,(然後)後退站在一側。這時尊者想吐唾沫,月氏國王,不自覺上前拿遞唾器。這時尊者祇夜多就對(月氏)國王說:「貧道如今還不堪為大王作福田,為什麼大王親自委屈駕臨呢?」當時月氏國王,(內心)深生慚愧:「我原先私下生起的微小之念,(尊者)已經洞徹明瞭。若不是有神奇的德行,怎麼會如此呢?」(於是)在尊者這裡,更加生起了恭敬心。

這時尊者祇夜多,就為月氏國王,簡略宣說教法:「大王來時道好,去時應如來時。」(月氏國)王聽到教誨後,(立即)啟程回國。走到中途,群臣都埋怨道:「我們跟從大王遠道而來,到了那個國家,竟然沒有聽聞到什麼,(就)這樣空空回國。」

這時月氏國王回答群臣道:「眾卿現在責怪我什麼也沒有得到嗎?(其實)先前尊者,為我說法‘來時道好,去如來時。’你們還不理解啊!因為我過去世,持戒佈施,修造安置僧人的房舍,建造了許多佛塔、寺廟,種種的功德來種植做國王的種子,現在才享有這(國王之)位。如今再修福德,廣積眾善,來世一定又會獲得福報,因此(尊者就)告誡我道:‘大王來時道好,去時應如來時。’」群臣聽聞後,跪拜叩謝道:「臣等地位低下,智慧淺薄而且愚鈍,私下還胡亂理解,(以為)說是我們所往來的道路。大王(具有)神妙盛德,(才能)契合(聖人)言旨,(因為您)長久功德的匯聚,所以得享國王之位。」群臣歡歡喜喜,說完後就離去了。



月氏國王與三智臣 作善親友緣 第九十四

當時月氏國有國王,名叫栴檀罽尼吒,與三位智者成親密的朋友。第一(位是)馬鳴菩薩,第二(位是)大臣,名字叫摩吒羅,第三(位是)良醫,名字叫遮羅迦。這三個人,是國王親近友善的人,待遇優厚,與國王共同進退不離左右。馬鳴菩薩跟國王說道:「如果能採用我的話,(可以)使大王來生之世,常與善緣相聚,永遠遠離眾難,長久辭別惡道。」第二位大臣,又對國王道:「如果大王採用臣的密語,不泄露出去的話,四海之內,都可以攻剋。」第三位良醫又對國王說道:「大王如果能採用臣的話,(可以)使大王一生之中,終究不會橫死,百味飲食隨心(享用),(身體)調養不得疾病。」國王依照良醫的話,連輕微的病也未得過。

於是月氏國王採納大臣的話,軍威所到之處,沒有不折服的。四海之內,三方已經平定下來,只有東方,還沒有來歸順降伏,(於是)就嚴整大軍,準備去討伐。(大王)先派遣邊陲少數民族和諸多白象,在前面引導道路,自己在後面領軍跟從。將要到達蔥嶺,跨越關隘險阻(的時候),原先所乘的象、馬(都)不肯前進。國王很是感到驚異奇怪,就對馬說道:「我前後乘你征伐,三方已經平定,你如今為何不肯前進呢?」

這時大臣對國王說道:「臣原先已經稟告大王,不要泄露(我跟您講的)密語。大王現在已經泄露了,命不會太長了。」依照大臣所說,國王就知道不久一定會死。這位國王這些年來前後征伐,殺害了三億①多人,自己知道所犯重罪將來必招惡果無疑,心裡生起恐懼,於是就立即懺悔,修佈施、持戒,建造僧房,供養眾僧(讓他們)不缺少(衣服、飲食、臥具、湯藥這)四樣,(並)修種種功德,精進而不懈怠。

這時有多位大臣,相互說道:「大王造了那麼多罪業,殺戮(那麼多人),凶狠殘暴,如今雖修福,對於以往的過錯又有什麼益處呢?」當時(月氏國)王聽聞到這些話後,準備解開大臣們心中的疑慮,就設下巧妙之法,對臣下們命令道:「你們燒一口大湯鍋,燒七天七夜,讓(湯)極度沸騰,不得中斷。」(燒好後月氏國)王就將一隻戒指,扔到鍋中,命令先前說話的大臣道:「還望你從鍋中將此戒指取出。」大臣對國王說道:「希望改換其他刑罰而去死,這戒指無法取出。」國王對大臣說道:「有什麼善巧的方法可以取得這枚戒指嗎?」

這位大臣回答道:「下面將火熄滅,上面不斷加冷水,用這樣善巧的方法,不傷人手,可以(從鍋中)取出指環。」國王回答道:「我先前造做惡業,可以比喻為這口(滾燙的)熱鍋,而現在(勤)修眾善,以慚愧心懺悔,再不作惡,為什麼(惡業會)不滅呢?三惡道(的果報決定)可以停止,人道和天道可以獲得!」

群臣當下領悟!他們聽聞(月氏國王的開解)後,無不歡喜,智者的話可不能不奉行啊!



拘尸彌國 輔相夫婦噁心於佛 佛即化道 得須陀洹緣 第九十五

佛在拘(尸)彌國時,有宰相婆羅門,為人殘暴,舉止不合法道。他的夫人也邪惡,長於阿諛奉承,與他是一類人。(婆羅門)丈夫囑咐他夫人說:「瞿曇沙門[這裡直呼佛為瞿曇沙門乃不敬稱],在這個國家,如果他來(我們家),關上大門不要開。」有一天中午,如來忽然(出現)在他們的屋裡。婆羅門夫人見後,默默無語,完全不跟(如來)說話。佛便說道:「你這個婆羅門(真是)愚癡,心存邪見,不信三寶。」

(婆羅門的)夫人聽到這話,極為惱怒,將自己身上的瓔珞摘掉,穿上髒兮兮的衣服,坐在地上。丈夫從外面回來(見此情景),問道:「你為什麼這個樣子?」(他夫人)回答道:「瞿曇沙門辱罵我,這樣說道:‘你這個婆羅門,心存邪見不信(三寶)。’」她丈夫說道:「暫且等明天(報仇)。」第二天開門,等待佛來。後來日中時,佛出現在他家。婆羅門即刻手持利劍,而向佛砍來,(但是就是)不能砍到,(直至)見佛(現身)在虛空中,便自己生起慚愧心,五體投地(頂禮並)對佛說:「希望世尊,下來接受我的懺悔。」佛就從虛空中下來,接受他的懺悔,為他講說佛法法要,夫婦二人都得到須陀洹果。

當時眾比丘,聽說佛降伏教化了這樣的惡人,各人都這樣說道:「世尊出現於世,真是奇妙!真是奇特!」佛告比丘道:「不只現在,過去的時候,(我)也曾降服他們。」比丘問佛道:「不知(您)過去是如何降服他們的?」

佛說道:「過去迦尸國有(一個)國王,名叫惡受,屢次做出不合道理的事,讓百姓苦惱,(真是)殘忍無道。四方遠來的商人,珍奇美妙之物,都以徵收賦稅(的方式被)奪取,而不按(貴重)物品價值支付報酬。由於這樣的原因,國中寶物,就極其昂貴,(國王的做法)被人們述說流傳,惡名遠揚。

「那時候,有一隻鸚鵡王,在林中聽到路人述說國王的惡行,就自己思維:我雖然是鳥類,尚且知道這樣做是錯的,現在應當到他那裡為他講說善道。這位國王如果聽了我的話,一定會這樣說:‘那鳥中之王,還有這樣的善言,怎麼(我作為)人中之王,為百姓譏諷責斥?’或許能夠改惡修善。

「一會兒就高高飛起,飛到國王的庭園之中,盤旋飛翔,下落在一棵樹上,正好趕上國王的夫人到園中遊玩觀賞。當時鸚鵡(王)就鼓動翅膀鳴叫,對國王夫人說道:‘如今國王過分的暴虐無道,殘害人民,毒害鳥獸,一切生命都在嗷嗷哀號,(無論)人(還是)禽獸(都)憤恨鬱結,呼號哀嘆之音,遍聞天下。夫人也過於嚴厲,與國王一樣,人民的父母,怎麼能這樣呢?’夫人聽完後,嗔恨心(極其)熾盛:‘這是什麼小鳥,滿口都是罵我的話?’派人守候抓捕。那時鸚鵡王,不驚懼不害怕,(自己)進到抓捕人的手中。夫人抓到它後,即刻就交給國王。

「國王對鸚鵡說:‘為什麼罵我呢?’鸚鵡回答道:‘說國王不合道理,只是想利益您,不敢罵您。’這時國王就問道:‘有什麼不合法道的呢?’(鸚鵡王)回答道:‘有七件事情不合道理,能危害大王身命。’國王問道:‘哪七件事情呢?’鸚鵡王回答道:‘第一沉迷女色,不追求莊重正直。第二嗜好飲酒,醉後迷亂,不顧念國家大事。第三貪著棋藝博彩,不講禮節,不生恭敬。第四遊獵殺生,一點慈心都沒有。第五喜歡說惡言,全是不善的語言。第六賦稅勞役、降罪處罰,比正常情況翻倍不止。第七不按照道理,劫掠百姓資財。有這樣的七種事情,能夠危及大王的身命。

「又有三件事,可以使大王的國家傾覆、毀壞。’大王又問道:‘哪三件事?’(鸚鵡王)回答道:‘第一是親近那些奸邪小人、逢迎諂媚的人(或)品質惡劣的人。第二是不接近賢達名流,不接受忠言(勸告)。第三是喜好出兵攻打別國,不養護人民。此三件事不能革除,王國被傾覆的時間就不遠了。作為國王,是整個國家都歸附仰仗(的對像)。國王應當像橋樑一樣救助黎民百姓;國王應當像秤一樣親疏平等;國王應當像道路一樣不違背聖人的行蹤;國王應當像太陽一樣,普照世間;國王應當像月亮一樣,給予萬物以清涼;國王應當像父母一樣,(施)撫育之恩,慈愛憐憫;國王應當像天一樣,覆蓋一切;國王應當像大地一樣,承載養育萬物;國王應當像火一樣,為所有百姓,燒掉除去罪惡災禍;國王應當像水一樣,滋潤恩澤四方。(國王)應當像過去的轉輪聖王那樣,以十善業道,教化眾生。’

「(迦尸)國王聽聞鸚鵡王的話後,內心深生慚愧。‘鸚鵡的話,極為真誠、極為懇切。我是人王,所作無道,願意遵從它的教誨,奉(鸚鵡)為師,接受(並)修行正法。’那時(迦尸)國內風俗教化流行開來,(國王的)惡名因此消滅,夫人及群臣百官,都心生忠誠恭敬,一切人民,無不歡喜,就像牛王渡水,領導者正了,跟從者也就正了。

「那時的鸚鵡(王)就是我的前身,那時的迦尸國王惡受,就是現今的宰相,那時的國王夫人就是如今的宰相夫人。」



佛弟難陀為佛所逼出家得道緣 第九十六

佛在迦毗羅衛國,進入城內乞求食物。到了難陀的房舍,正好遇到難陀給妻子化妝,把香料塗抹在(妻子)的眉間。(難陀)在門中聽見佛(的聲音),想要出去到外面(看看)。妻子跟他約定說:「(你要)出去看如來,在我額頭上的香料沒有幹之前,(你)就要回來!」

難陀立即出門,見佛行禮,取過缽盂走向屋子,盛好了食物進獻給佛,佛沒有拿。(難陀)轉遞給阿難,阿難也不取,阿難說:「您從誰那裡得到的缽盂,(依舊)歸還給誰吧!」就這樣(難陀)拿著缽盂,追隨著佛到了尼拘屢精舍。

佛就下令剃髮師,給難陀剃除頭髮。難陀不肯,憤怒地握緊拳頭對剃髮人說:「迦毗羅衛國的所有人,你現在都可以(去)剃除他們的頭髮呀(,但就是不能剃我的)。」佛問剃髮人:「為什麼不剃?」(剃髮人)回答說:「因為害怕所以不敢給(他)剃。」

佛(就)與阿難一起,親自來到難陀身邊,難陀因為敬畏,不敢不剃。雖然(難陀)得以剃了頭髮,(但還)總是想著回家,(不過)佛常常帶著他出行,(難陀)沒有辦法離開。後來有一天,輪到(難陀)看守房屋,他自己就很高興:「現在真的得到機會,可以回家去了,等到佛和眾僧都走了以後,我(就)回家!」

(等)佛進城後,(難陀)這樣想道:「應當給(他們)打水灌滿水瓶,然後回家。」(於是他)立刻就去打水,一隻水瓶剛剛灌滿,另一隻水瓶又翻倒了。這樣經過很長時間,(也)沒能夠灌滿(所有)水瓶,就這樣說道:「都沒辦法灌滿,讓各位比丘回來自己取水(吧)。我現在只要把水瓶放在屋子裡,扔下它們離開。」

(他)就去關閉房門,剛關上一扇門,(其它)一扇又開了;剛關好一(間)屋,另一(間)屋又開了,(難陀)又這樣想:「都沒辦法關閉,就放下離開吧!即使丟失了各位比丘的衣物,我財寶豐富,足夠有能力賠償(他們)。」就出了僧房,自己思量到:「佛一定從這兒來,我就從那另一條路離去。」

佛知道難陀的想法,也從另一條路走來,(難陀)遠遠看見佛來了,就藏在一棵大樹後面。樹神(便)把大樹舉到了虛空中,(難陀)站在沒有了遮蔽的地上。佛看見難陀,帶著(他)回到精舍,問難陀說:「你是想念妻子吧?」(難陀)回答說:「確實想念(她)。」

(佛)就帶著難陀,去到阿那波山上,又問難陀,「你的妻子端正嗎?」(他)回答說「端正。」山中有一隻瞎了眼的老獼猴,佛又問(難陀)說:「你的妻子孫陀利,面目端正,(比起)這獼猴怎麼樣呢?」難陀心中煩惱,就想到:「我的妻子(面容)端正,在人群中少有人比得上,佛現在為什麼把我的妻子,與這只獼猴相比?」

佛又帶領(難陀)來到忉利天上,(走)遍了各處天宮,一起觀看。看到眾位天子,與眾位天女,在一起娛樂。(難陀)見到一處天宮中,有五百位天女,沒有天子,(他就)回來問佛,佛說:「你自己前去問問。」難陀就去問道:「各處宮殿中,都有天子,為什麼單單這裡沒有天子?」

(天女)回答說:「閻浮提之內,佛的弟弟難陀,被佛逼著出家,由於出家的因緣,死了之後應當轉生在這處天宮裡作為我們的天子。」難陀回答說:「我本人就是!」就想即刻留下。天女說:「我們是天,你現在是人,回去過完人的壽命,再轉生到這裡,就可以住下了。」

(難陀)就回到佛的面前,把以上的事情詳細稟告了世尊。佛對難陀說:「你的妻子(相貌)端正,比天女怎麼樣?」難陀回答說:「(我的妻子),比起那些天女,就好像那只瞎眼的獼猴比起我的妻子。」佛帶領難陀,回到閻浮提,難陀為了轉生天上,努力地守持戒律。那時,阿難為(難陀的的行為)作偈子說:
「譬如公羊互相爭鬥,快要前衝卻(先)愈加退後。
你為貪慾守持戒律,這事也同(公羊)一樣。」

佛帶著難陀,又到了地獄,看到各個大鍋(燒著)開水,都在煮人,只看見一口大鍋煮開了水卻空著。(難陀)對其中的原因感到奇怪,就來問佛。佛告訴他說:「你自己前去詢問。」難陀就前去,問獄卒說:「各個大鍋都在燒煮懲治罪人,這口鍋為什麼空著沒有什麼煮的?」

(獄卒)回答說:「閻浮提之內,有如來的弟弟,名叫難陀,因為出家的功德,應當能夠轉生天上,由於想停止修道的因緣,天上的壽命終結之後,墮落到這個地獄,因為這個原因我現在要燒好這口鍋等著。」難陀驚恐畏懼,害怕獄卒留下(他),就這樣說道:「南無佛陀!希望您護佑,帶我回到閻浮提!」

佛對難陀說:「你努力持戒,修你的生天福業吧!」難陀回答說:「(我)不要生天了!只希望我不要墮落到這地獄中!」佛為(難陀)說法,在七天之間,(難陀)修成了阿羅漢。眾位比丘讚歎說:「世尊出現在世間,非常奇特!」佛說:「不只是今天,就是在過去也是這樣。」眾位比丘說:「過去也是如此,那事情是怎麼樣的?請為我們解說。」

佛說,從前迦尸國的國王,名字叫做滿面。比提希國,有一名妓女,(相貌)端正美妙。當時兩個國家,經常互相怨恨。旁邊有一名巧言諂媚的大臣,對迦尸王讚歎說,那(比提希)國有個妓女(相貌)端正,世間很少有。國王聽了這話,心裡產生了癡迷與執著,派遣使者(去比提希國)索取,那國不給。重新派遣使者說:「請求暫時見一見,過四五天,就會送回來。」

當時那(比提希)國王,命令(這位)妓女:「你的容貌神態,所有的歌舞技能,美、好(都要)全部齊備,讓迦尸王癡迷於你,一刻也不能遠離。」(比提希國王)就派遣(她)過去了,過了四五天,很快又召喚說:「要安排盛大的祭祀,需要這個女子(參與),暫時歸還回來,以後再派去。」迦尸王就送(她)回國。

盛大祭祀已經結束,(迦尸王)派遣使者再索取(那個女人),回答說:「明天就派去。」到了第二天,也沒有派去。就這樣(說)假話(欺騙),經過了很多天。(迦尸)王貪愛的心被婬女所迷惑,執著不舍,獨自率領幾個人,要前往那(比提希)國,眾位大臣進諫勸說,(國王)不肯接受採納。

當時在仙人山中,有一位獼猴王,(頭腦)聰明,博學通達,知道的事情很多,他的妻子剛剛死了,就娶了一位母獼猴。(眾獼猴)都一起怒斥、責備:「(你)這個婬蕩的獼猴,(這隻母獼猴)是大家共有的,為什麼你獨自佔有?」當時獼猴王,帶著雌獼猴,逃到迦尸國,投奔到國王的住處。眾獼猴都一起追趕,到了城裡之後,掀開房屋破壞牆壁,(弄得)不可收拾。

迦尸國王對獼猴王說:「你現在為什麼不把雌獼猴還給眾獼猴?」獼猴王說:「我妻子死去了,再沒有(其它)妻子,大王現在為什麼要讓我歸還?」國王告訴他說:「現在你的獼猴,破壞擾亂我的國家,怎麼能夠不歸還呢?」獼猴王說:「(我擁有雌獼猴)這件事情不好嗎?」國王回答說:「不好!」就這樣再三(詢問),國王還是說:「不好!」

獼猴王說:「你的王宮裡有八萬四千位夫人,你不喜歡,想要到敵人的國家追求妓女。我現在沒有妻子,只娶這一個,你說不好。所有的百姓,受你的照顧而活命,為什麼你為了一個妓女,(而)拋棄(他們)呢?

大王應當知道,淫慾的事情,快樂少痛苦多,就像逆著風手拿熾燃的火炬,愚蠢的人不肯放手,一定會被燒灼傷害。淫慾是不淨的,就像那糞堆。淫慾顯露在外在形象上,(那只不過是)薄皮覆蓋的(不淨物)。淫慾不要往返,好像(佈滿)糞便的道路,(不可親近猶如)毒蛇。淫慾就像假裝成親人來親近人的怨賊。淫慾好像借(的東西),一定要歸還(,不能長久擁有)。

淫慾是令人厭惡的,好像廁所裡生出的花朵。淫慾好像疥瘡,靠近火堆(烤燒或)抓撓卻變得更加嚴重。淫慾像狗咬枯骨,(自己的)涎水和唾液一起混合,當成是有滋味,嘴唇磕破了、牙齒掉光了,(也)不知道滿足。淫慾如同渴了的人去喝鹹鹽水,更加劇了他的口渴。淫慾好像肉段,眾鳥競相追逐。淫慾如同魚兒和野獸,貪求的食物很少,而其中的危險卻非常大(,魚兒上釣,獸被捕獲)。」

當時的獼猴王,就是我的前身。當時的國王,就是難陀。當時的妓女,就是孫陀利。我在當時,(從)淫慾的淤泥中救拔出難陀,現在也拔除了他的生死之苦。




雜寶藏經 卷第七

大力士化曠野群賊緣 第九十七

當時佛在王舍城。王舍城與毘舍離兩國之間,有一群盜賊五百人。國王頻婆莎羅,慈心寬厚良善,用寬仁的法律治理國家,不傷害人或動物的性命,就發出徵召令說:「誰能去教化這一群五百人的盜賊,讓(他們)不做賊,就會有崇高的爵位與豐厚的賞賜。」

當時有一位大力士,來響應國王的徵召,前往那曠野,安撫教化群賊,就是能夠讓他們不再做賊。馴服了(他們)之後就建成一座大的城池,來安置他們。慢慢地(人們)聚集(到這裡),許多人來投靠,竟然成了一個大的國家。

這國家的人民,各自這樣說道:「我們現在承蒙大力士養育的恩德。」(於是大家)共同聚集到一起,做了這樣的口頭約定:「從今往後,新娶妻子的人,先(把妻子)進獻給大力士。」

(大家)立即去到大力士的住處,對大力士說,我們做了約定:「新娶妻子的人,(先把妻子)進獻給力士,為了兩件事,一是想要得到好的兒子,使(他們)像力士一樣有大力量。二是以此報答力士的恩德。」大力士回答說:「怎麼用得著這樣呢?」眾人情意深厚,(大力士)就順從了他們的意願。

實行這個辦法,漸漸地經過了很長時間。有一位女人,不喜歡這件事,(就)在眾人面前,裸露著身體小便,眾人都呵斥說:「你不(知)羞愧,怎麼一個婦女(卻)在眾人面前,(裸露身體)站著小便?」女人回答說:「女人還在你們面前裸體小便,有什麼羞恥的?(因)我們這一個國家的人都是女人,只有大力士(一人)是男人罷了。如果在他面前(裸露身體小便),(是)應當(覺得)慚愧,(但)在你們面前,有什麼(可)羞恥呢?」從此眾人輾轉相告,互相說:「這個女人所說的,確實是(有)道理。」

當時舍利弗與目犍連,一起帶領五百位弟子,從曠野中經過。大力士知道了這件事,邀請倆位尊者以及五百位弟子,安排住宿,供養衣服和食物。

過了三天後,這個國家裡的人民,聚集在一起進行聚會,喝酒正好(都)醉了,一起圍繞著大力士的房子徘徊,用火焚燒,大力士問道:「為什麼這樣?」眾人回答說:「婦女剛出嫁,都先經過你(佔有),我們這些人,忍受不了這件事,所以來燒你。」

大力士回答說:「我起先不願意,(是)你們勸勉(我)這樣的。」眾人不聽,就(用火)將他燒死。將要死亡的時候,(大力士)立即發下誓願說:「拿我供養舍利弗和目犍連的功德因緣,轉生在這片曠野中,成為大力鬼神,消滅這些人!」說完這些話,他的性命就結束了。

(大力士)就在曠野中,成了化生的鬼,放出大量疫病,殺死了很多人。(這曠野中)各處(那些)有智慧的人,一起請求鬼說:「你現在自己殺死無數的人民,吃肉(也)吃不完,白白地讓它變臭腐爛了,希望(你)答應我們,殺那些牛馬(別殺人),(這樣我們)每天用一個人,來供給你。」

於是這個國家中,都一起抽籤,每人承當一天。就這樣依照次序,輪到一位長者須拔陀羅。須拔陀羅生有一個男孩,(長得)很有福德、很端正,按照次序應當(把他供給)鬼吃。長者思維到:「如來出現在世間,救拔幫助所有苦惱的眾生。祈願世尊,救護我的兒子(脫離)今天的困境。」

佛在王舍城,知道了長者的心意,(就)立即來到曠野鬼神的宮殿中坐著。曠野中的鬼神,回來看見世尊,非常地嗔恨惱怒,對佛說:「沙門(你)出去!」佛就出去。鬼剛剛進入宮殿,佛又進來了。就這樣往返三次,到第四次,佛不再出去了。

鬼就這樣說道:「如果不出去,就讓你心神顛倒,(我)會抓住你的腳(把你)扔到恆河裡去!」佛對他說:「我還沒見過世間像天人、魔王(甚至)梵天(在內),有(誰)能捉住我這樣做的。」

曠野中的鬼說:「是這樣、是這樣。如來(請)允許我問四件事情,應當為我解說。一是誰能渡過湍急的水流?二是誰能渡過大海?三是誰能舍離各種痛苦?四是誰能得到清淨?」

佛就回答說:「信心能渡過湍急的水流;不放逸的人能渡過大海;精進(修行)能舍離痛苦;智慧能得到清淨。」(鬼)聽了這話,就皈依了佛,成為佛的弟子,用手抱起(所供的)小孩,放到佛的缽盂中,於是給小孩起名叫做曠野手。(小孩)漸漸長大,佛為(他)講說佛法,證到阿那含的果位。

眾位比丘說:「世尊出現在世間,非常少有。像這樣非常兇惡的曠野鬼神,佛能夠降服,(讓他)成為優婆塞。」佛說:「不只是今天,在過去世的時候,也曾經在迦尸國和比提醯國兩個國家之間,有(一片)廣大的曠野,有兇惡的鬼名叫沙吒盧,阻斷隔絕道路,所有的人民,沒有(一個)能夠通過的。

「有一位商人首領,名叫師子,帶領五百位商人,要經過這條路。眾人驚恐畏懼,害怕不能過去。商人首領說:「千萬不要害怕,盡管跟在我身後。」(一行人)就這樣往前走,到了鬼所在的地方,(商人首領)對鬼說:「你沒有聽說我的名字嗎?」

「(鬼)回答說:「我聽說過你的名字,所以來(這裡)要和你戰鬥。」(商人首領)問道:「你有什麼能力?」(商人首領)立即持弓箭射這個鬼,五百支箭,都進入鬼的肚子中。弓、刀、棍棒等,也沒入鬼的肚中。(商人首領)徑直上前用拳打,拳頭也陷進去;用右手托擊,右手也被吸著(在鬼肚上);用右腳踢,右腳也被吸著(在鬼肚上),用左腳踢,左腳也被吸著(在鬼肚上);又用頭撞,頭也被吸著。鬼作偈語說:
‘你用手腳和頭,以及種種東西都已經被我吸著了,
(你)還有什麼東西沒被我吸住呢?’

「商人首領說了一首偈語回答說:
‘我現在的手、足以及頭,
所有的財物以及刀仗(等武器雖然都被你吸著了),
只有精進不會被你吸著。
如果精進不停息,與你鬥爭終究不會停止,
我現在精進不停,終究不會對你產生恐懼。’

「當時鬼回答說:「現在因為你的原因,五百位商人,全都放(你們)過去。」當時的師子,就是我的前身。當時的沙吒盧,就是那位曠野中的鬼啊!」



輔相聞法離欲緣 第九十八

佛在王舍城(的時候),頻婆莎羅王有一位大宰相,多次與他的國王一起,前往佛陀的住處,聽如來講說遠離貪慾的法。後來對於(他)妻子的住處,(就)來往的不多了。妻子生起壞心,找來毒藥,放在飲食中,邀請佛想給(佛吃)。

丈夫察覺到他的妻子懷有惡意,從(妻子那裡)索要(這些)飲食,妻子不肯給他,換給他其他(無毒)的食物。佛已經來到了,丈夫告訴佛說:「這食物不能吃!」佛問:「為什麼不能吃?」回答說:「有毒!」

佛說:「世界上存在的毒,沒有超過(貪瞋癡)三毒的,(三毒)我尚且(能)消除,(還)有什麼小小的毒藥能夠傷害到我呢?」佛就吃了那食物,一點異常也沒有,當時宰相的妻子,就(對佛)生起了信心。佛為(他們)講說佛法,夫婦二人,得到了須陀洹的道果。

眾位比丘等人,讚歎(這奇跡)從來沒有過。佛說:「不只是今天,在過去世,也曾經教化他們。從前迦尸國的國王,有一位智慧的大臣,名叫比圖醯,常常用佛法,輔佐幫助國王,以及眾位大臣,使他們都修習善行。

「當時,有位龍王,名叫明相,經常來往於比圖醯的住所,聽聞信受(比圖醯講的)法語,也是與他的妻子,來往稀少了。龍王的妻子嗔恨惱怒,就說了這樣的話:‘要得到比圖醯的心來祭祀火,得到他的血喝下,然後才能活(得好)。’

「當時有一個夜叉鬼,與這位龍王以及他的妻子,來往親近(關係)密切。(夜叉鬼)聽了龍王妻子的話,就回答說:‘我能得到它。’(他就)從龍王妻子(所指的)路,背上如意珠,化現成商人,來到迦尸國。

「到了國王身邊,與國王一起賭博,用如意珠作賭注。國王把國家的土地、國庫的庫藏以及比圖醯等,也作為一份(賭注),用來對應他的如意珠。夜叉賭贏了,請求不要他的國土以及國庫的庫藏,只要帶走比圖醯,(並)把如意珠送給了國王。國王問比圖醯:‘你想去嗎?’(比圖醯)回答說:‘願意去。’夜叉就帶著(比圖醯)走了。

「比圖醯問夜叉說:‘把我要來,有什麼用意?’夜叉不回答。(比圖醯)這樣反覆地再三詢問,(夜叉)就告訴他說:‘龍王的夫人,想要得到你的心,用來祭祀火;想要得到你的血,用來喝下。’

「比圖醯說:‘如果殺了我,擔上我的心和血回去,所有的人,心和血都是一樣的,知道是誰給的呢?你現在不要殺我,或(應)帶我去(龍宮),(要知)需要我的心,(是)想要得到我的智慧,需要我的血,(是)想要得到我的教法。’

「聽了這話以後,夜叉心想:‘(比圖醯)確實是有智慧的人。’就帶著(他)到了龍王的地方。龍王見了非常歡喜,(比圖醯)就為(他們)講說佛法。龍王夫婦,以及眾位眷屬,生起敬恭敬信仰之心,都接受了五戒,連眾夜叉也一起接受了五戒。

「當時閻浮提的龍與夜叉,帶來大量的珍寶,送給比圖醯。比圖醯得到這些珍寶,用來進獻給國王,並且佈施(國中的)人民。如此閻浮提的人以及龍和鬼,(都)受持五戒,修行十善。

「當時的比圖醯,就是我的前身。當時的明相龍王,就是宰相善見。當時的龍王妻子,就是宰相的妻子。當時的國王,就是舍利弗。當時的夜叉,就是目犍連。」



尼乾子投火聚 為佛度緣 第九十九

佛在舍衛國,當時如來降服了持邪見的外道六師,以及教化了跟隨他們修行的弟子們,徹底破除了(這些外道)。五百位尼乾派的弟子生起這樣的想法說:「我們這些弟子眾人,都破落分散光了。不如(點火)燒掉身體,結束後進入後世。」(他們)就積聚柴草,想要燒掉身體。

如來悲心廣大,要救拔他們的痛苦,(就)讓(他們的)火無法點燃,佛在他們旁邊,進入了火光三昧。眾位尼乾派的弟子,看到大堆猛火,心裡生起歡喜,這樣說道:「我們不需要點燃火堆了。」(說完他們)都一起投身(火堆中)。到了火堆裡以後,(卻覺得)身體清涼,非常快樂;見佛在(火光)中,又加倍地歡慶喜悅,請求要出家。佛說:「善來比丘。」鬍鬚和頭髮已經(自動)落下,袈裟(自然)披在了身上,佛為(他們)講說佛法,都得到阿羅漢果。

眾位比丘說:「(世間)少有的世尊,竟然能夠拔除這些尼乾弟子們自我燒身的痛苦,使他們得到阿羅漢果。」佛說:「不只是今天。在從前的時候,舍衛國中,有五百位商人,進入大海採集珍寶。當時有位商人頭領,名叫比舍佉,帶領眾位商人,順著風前往。

「到了(有)珍寶的地方以後,收集(寶物)放在(各條)船上。眾位商人,貪多取珍寶,船上太重了。當時比舍佉,對眾位商人說:‘(往船上)裝珍寶不要太重了,(否則)會丟掉你們的性命。’當時眾位商人,不聽從他的話,寧可與珍寶一同(沉船)而死,也不能減少(珍寶)。

「商人頭領就把(自己)船上的珍寶,扔到水中,讓那些商人們上到自己的船上。(結果其他)這些裝珍寶的船,都沉沒到海里了。海神見這位商人頭領能夠舍棄珍寶營救眾位商客,心裡生起了歡喜,(就)拿起這位商人頭領所拋棄的珍寶,背負著飛行在前面。(海神)出了大海之後,把(這些珍寶)還給了商人頭領。

「眾位商人說:‘我們為什麼不在珍寶(沉沒的)地方(和珍寶)一起沉沒死掉啊!’看到(商人們)這樣的苦惱,比舍佉當時深深地生起了悲憫心,(把自己)所得到的珍寶,都分給了(他們),(自己)就去外道出家修行,當即得到五種神通。

「眾位商人說:‘像這樣的大士,不貪戀財寶,自己修行他的心志,得到很大利益,我們應當學習(他)。’(於是)各自舍棄了珍寶,去到仙人所在的地方,修行他的法,都獲得了五種神通。

「當時的比舍佉,就是我的前身。當時的五百位商客,就是五百位尼乾派的弟子。」



五百白雁聽法生天緣 第一百

佛在舍衛國,當時槃遮羅國,把五百隻白雁,獻給波斯匿王。波斯匿王,送來放生在祇桓精舍。眾位僧人(到了)吃飯的時間,每個人都(要)去(化緣)食物。白雁們看見眾僧聚集,(就)來到(眾僧)前面站立。

佛用一種音聲宣說佛法,眾生各自都能夠隨(各自的語言)類別接受理解。當時的群雁,也理解佛的話語,聽了佛法(心中)歡喜,發出叫聲相互應和,回到池水中。

後來(它們)羽毛長得長了,飛到別的地方。獵人用網,把它們都網住殺死了。當網住(它們)時,有一隻雁發出叫聲,眾雁都應和以聽佛講法時(歡喜)的聲音,憑藉著這種善心,(命終後)轉生到忉利天。

轉生天道的有情,會(自然)產生三種心念:一是思維自己從哪裡來的;二是思維一定轉生到了什麼地方;三是思維從前作了什麼樣的業能夠轉生來到天上。(他們)就自己思維,自己見到前世的善因,除了在佛和眾僧身邊聽法,再無其他別的善業。這樣思維了之後,五百位天子,(就)立刻下來,來到如來身邊,佛為(他們)宣說佛法,都得到了須陀洹果。

波斯匿王,(以前)逢到佛的住所,常常見到五百隻雁排列在佛的面前,這一天沒有見到,就問佛說:「這裡的那些白雁,(飛)向哪裡去了?」

佛說:「(你)想見那些白雁嗎?」國王說:「想見。」佛說:「先前的(那些)白雁飛到別的地方,被獵人殺害了,命終之後轉生到天上。現在這裡的五百位天子們,(頭)戴美好的天冠,(相貌)端正、非常出眾的就是。(他們)今天聽聞佛法,都得到了須陀洹果。」

國王問佛說:「這眾多的群雁,因為什麼因緣,墮落在畜生中,命終之後(又)轉生天上,(並且)今天(還)得到道果?」

佛說:「從前迦葉佛的時候,五百位女人,都一起受了戒,(可是)用心不堅定,毀犯了所受的戒律。(她們)由於犯戒的因緣,墮落到畜生中,成了這雁身;由於受戒的緣故,得以遇到如來,聽聞佛法獲得道果;因為身為白雁時聽佛說法的因緣,轉生到天上。」



提婆達多 放護財醉象 欲害佛緣 第百一

佛(與弟子們走)在王舍城,那時提婆達多,放出醉酒的護財大象,想要害佛。(僧眾中)五百位阿羅漢,全部飛在空中,只有阿難一個人跟在佛的後面。這時候,佛舉起右手,護財白象見到了五百頭獅子,當時非常害怕,立刻就被調伏得很乖順了。(這件事中)五百比丘,全部丟下佛而離去,只有阿難跟隨在佛的後面。

佛說道:「不只是今天,過去也是這樣。從前迦尸國,有五百隻雁,共同組成一個雁群。那時的雁王名叫賴?,雁王有位大臣,名叫素摩。那時,這一雁王被獵人捉到,五百隻大雁,全部離開(雁王而)飛去,只有素摩緊緊跟隨不舍。(他)對獵人說:‘請您放了我的大王,我今天(願意)以我的身體代替他。’獵人不答應,就把雁王獻給了梵摩曜王[以下稱為國王]。

「國王問雁王:‘(還)平安嗎?’雁王回答說:‘承蒙國王(您)的大恩,得到國王的清水,又得到好草,用以活命,得以長久平安住在(大王)國土,希望大王放過所有的大雁,使他們不再害怕。’(當時)五百隻大雁,在梵摩曜王的宮殿上空鳴叫。這時梵摩曜王問雁王:‘這些是什麼雁?’雁王回答說:‘這些都是我的親屬部下。’(於是,梵摩曜)王立即作無畏佈施,(以消除大雁的危難和恐怖,)向(宮廷)內外宣佈命令,不准(任何人)殺害大雁。

「雁王對國王說:‘現在應當以正法治理國家,(因為)世間(的一切,都是)無常的,就像四方都有山,比如東方的大山高無邊際,一下子移動過來,南方、西方、北方的大山也這樣(高無邊際同時移動過來),(擠壓)磨碎(這個)世間,包括人鬼在內的一切眾生都被磨減成微塵,無法逃避,沒有依靠,也沒有辦法救濟。在這個時候,能依賴什麼呢?(心中)這樣思維(知,死時唯有正法是皈依處、可以依靠),(所以)應當以慈心普遍教育一切(眾生,讓他們)修行正法,做種種功德。

「‘大王您應該知道,一切富貴,會被衰敗和滅亡(的大山)所摧碎。(就像前述比喻,四方大山一下子移來,整個世界都歸於毀滅一樣,衰敗和滅亡的大山)從四方而來,(一切富貴都)趨於失去;一切的強壯,又有各種疾病(的大山),從四方壓來,毀滅強健;一切的壯年,會有病痛瘦弱的大山,從四方壓來,破壞壯年;一切的生命,會有死亡的大山,從四方壓來,摧滅生命。這樣的(衰滅、諸病、病羸、死亡)四座大山,一切眾生都會遭遇,天龍人鬼等有生命的,無有誰能倖免。

「‘正因為如此,(應該)常常修行慈心,勤奮地修行正法。如果能這樣做(的話),死亡來臨時不會後悔。不後悔的緣故,能夠生在(人天或者淨土等)善處,一定會遇到賢人及聖者,(這樣)遇到賢聖,(能)脫離生死輪迴。’

「國王問素摩:‘你為什麼沉默不語呢?’素摩回答說:‘現在是雁王(與)人王,二位大王在交談,我如果(信口隨意)插話,不合禮儀,便無尊卑、恭敬謹慎之心。’國王說:‘實在是太稀有了。你僅是一隻大雁,卻能行這樣忠臣的禮節,(一般)人也不如你,能用(自己的)性命,代替(處於危難中的)雁王。而且又如此謙虛恭順,不信口言說,像你和雁王(你們二位的)君臣之義,世間少見!’

「(於是國王)給(它們)黃金做的保護頸項的鎧甲,纏束在他們的(脖子到)頭邊,並以上好的白絹,裝飾在雁王賴?的頭上而讓它們離去。(國王)說:‘(他們)曾經為我說過善法。’立即釋放飛去。」

(佛繼續說:)「那個時侯的雁王,就是我(的前身),素摩就是阿難,人王就是我的父親淨飯王。而那位獵人,就是提婆達多!」



迦旃延為惡生王解八夢緣 第百二

以前惡生王,行為(非常)殘暴,沒有同情憐憫之心,有很強烈的邪見。(釋迦)如來悲心廣大,派遣多位弟子,到各個國家去教化眾生。(佛的弟子)迦旃延,(原本)是惡生王國的婆羅門種性,(於是)佛不久派遣迦旃延回(本國)去教化國王以及人民。當時尊者迦旃延接受佛的指派,很快就回到本國。

這時的惡生王,不見(成就佛智的)真正之道,尊崇信奉邪道,常常在早晨,不願意見人,(要)先去拜祭天神。

這時迦旃延,打算開導教化惡生王,所以在大清早早起之後,變化成一位奇人,其形象好像一位遠來的使者,形貌非常端莊,來到王宮門裡(請求召見)。當惡生王召見他時,又恢複本來的出家人形象。

惡生王對於修行人(這些)剃光頭髮的,特別憎惡,(於是)非常憤怒的說:「你今天死定了!」馬上就讓人帶迦旃延(走),要殺害他。

迦旃延對惡生王說:「我有什麼罪過,(你)竟然要殺害我呢?」惡生王又說:「你們這些剃光頭髮的人,看見你不吉利,所以現在要把你殺掉。」

尊者迦旃延立即回答說:「現在不吉利的,僅在我身上,而不在大王您!為什麼呢?大王您雖然見到了我,(但是)什麼損失都沒有,而我見到了大王,就要被你殺掉,因此推論,如果說(有什麼)不吉利的,正應在我的身上。」

惡生王平素就很聰明,聽聞這些話後,馬上就領會了迦旃延的意思,(於是就)放了他,而且不再起噁心。(但是卻)秘密地派了二個人,跟在迦旃延的後面,觀察他的住處(及)吃什麼飲食。

(這二人)看見迦旃延,(平時就)停留在樹下,(吃飯的時候就去)乞討食物來吃,如果得到食物(也)分給他們兩人,有少許的剩餘,就倒在河裡。這二人回(到王宮)之後,惡生王立即問尊者(迦旃延)的住處以及飲食(情況),二人把所看見事,全部回報給大王。

第二天,惡生王請迦旃延,給他(吃的卻是)粗劣的飲食,(然後)派人問他:「如今這些飯食合乎(您)心意嗎?」迦旃延回答說:「吃過這些飯食,(精神)體力就已經充足了。」後來(一次),(惡生王又給尊者迦旃延吃)美味細食,(精美的食物,)還是派人去問他:「可適合(你)嗎?」迦旃延還是回答說:「吃過這些飯食,(精神)體力就是充足。」後來惡生王問迦旃延說:「我佈施給您的食物,不論粗糙的還是精細的,您都說充足,這是什麼意思呢?」迦旃延回答說:「人的身和口,就像爐灶,旃檀(等名貴木材)也是燒,糞便穢物也是燒。身口也是這樣,不論飯食粗糙還是精細,吃飽就是了。」

(尊者迦旃延)隨即(又)說了以下偈言:
「這個身體好像是一輛車,
是好是壞無所選擇,
不論是香油還是臭油,
同樣都會讓車軸潤滑。」

惡生王聽後,深深地知道(尊者迦旃延是)一位大德(高僧)。

(惡生王又)把粗、細飯菜先後給眾婆羅門吃。那些婆羅門先得到粗澀的飯菜時,都很生氣,變臉斥罵。後來得到精美的飯菜時,又非常高興,說些讚美的語言。惡生王看到婆羅門們心隨著飲食而生起喜怒變化,更加信奉崇敬迦旃延。

當時尊者迦旃延有一位外甥女,先住在城外的婆羅門聚落,(女孩很)有一頭美髮。因為結夏安居的時間到了,女孩想供養(眾僧),(於是)急忙剪掉自己的頭髮,賣得五百枚金幣,(用於)邀請迦旃延及供養夏安居(眾僧)。結夏安居完後,尊者迦旃延又回到城中。

這時,惡生王宮門中,突然(發現)有死野雞,像是轉輪王所食用的(那種)野雞,(而惡生王)就想吃。當時有一位很聰明的大臣,對惡生王說:「這只野雞不可以(這樣)就吃,應該先試一試。」惡生王採納了他的意見,立刻讓人割一小塊(雞)肉餵狗,狗得到了(這塊雞)肉後,貪著這肉的美味,(甚至)整個舌頭也全吃了,(狗)竟然死了。又割了一點肉給一個人試(吃),(這人吃完肉後,)也貪著(雞肉的)美味,竟然吃掉自己的手而死。惡生王見到這種情形後,非常害怕,聽到有人說:「這種(野雞)肉只有轉輪聖王以及斷除了煩惱、有清淨智慧的得道人才可以吃。」(於是,)立即命人把野雞肉烹調成美食,送給尊者迦旃延。當時迦旃延吃過這雞肉後(身體)敏捷、安好舒服。第二天,惡生王派人去察看,看見迦旃延的精神氣色都很好,而且加倍勝過於平時。惡生王聽到(回報)後,感到很奇特,更加尊重迦旃延,而輕蔑外道眾婆羅門等。

惡生王問迦旃延:「尊者您今年夏天在哪裡安居,到現在才來呢?」(迦旃延)尊者詳細說了(全)憑自己外甥女賣頭髮換錢供養眾僧(的事情)。惡生王聽後說:「我宮中的人,非常好的頭髮也只不過值幾枚銅錢。現在你說而那女子的頭髮居然值五百金幣!那個女子,頭髮既然這樣美好,不同尋常,(這樣想必)相貌也是極美妙的了!」隨即問(清楚)女孩父母的姓名,然後派人去當面見見這位女孩,不出所料,(該女子)姿色容貌果然超群絕倫。惡生王就(正式)派出使者,要聘女孩為妻,女孩的家長,(向惡生王)大量地索要寶物、城市、村落(等做為彩禮),惡生王又考慮到:「如果(我把這些)給了他們,女孩嫁過來時還是(全部帶過來,仍然是)屬於我的。」(於是)立即給他們,(滿足了他們的要求,)娶女孩做夫人。迎娶那天,舉國歡慶,都說大吉(大利)。第二天,釋放(犯人),大赦天下。(國王)立即封(女孩)為尸婆具沙夫人,非常喜愛敬重她。後來(夫人)生了太子,名字叫喬波羅。

當時惡生王睡覺時,夢見八件事情:一是頭上起火;二是兩條蛇纏在腰間;三是細鐵絲網纏繞在身上;四是兩條紅色的魚吞下他的雙腳;五是有四隻白天鵝向他飛來;六是他在血泥中行走,血泥沒到腋下;七是他登上太白山;八是有鸛雀拉屎在他頭上。夢醒之後,(惡生王)認為很不吉祥,很憂愁,容顏憔悴,隨即,他去向婆羅門們諮詢。婆羅門們聽說國王這個夢後,(由於他們)一向討厭惡生王,再加上嫉妒尊者迦旃延,(於是)順著惡生王這個夢說:「大王您(很)不吉利,如果不祭神除災,您要大禍臨頭!」

惡生王聽到這話,信以為真,更加增添煩惱和憂愁,(於是)就問他們說:「如果祭神除災時,需要用些什麼物品呢?」婆羅門們(回答)說:「所需用的,都(要)是您所珍愛的,就是我們說出來,大王您一定也舍不得。」當時惡生王說:「這個夢太凶險了,只怕大禍降臨到我身上,除了我之外,其他沒有什麼舍不得的,請為我說說所需的東西吧!」眾婆羅門見惡生王這樣迫切,知道他是很真心的,就(趁機)對國王說:「這個夢有八件事情,也需要八種東西來禳除災禍:一是殺您所敬愛的尸婆具沙夫人;二是殺您所疼愛的喬波羅太子;三是殺您朝中的宰相大臣;四是殺您所有的烏臣;五是殺您一日能行三千里的大象;六是殺您一日能行三千里的駱駝;七是殺您所有的好馬;八是殺那個禿頭迦旃延。七日之後如果殺掉這八項中(提到的人畜),收集他們的血液,您進入(這些血液)中行走,便可以消除(您的)災禍。」

惡生王聽完這些話,覺得自已的生命(比這一切都)更重要,於是就答應了。回到宮中,(還是)憂愁煩惱。(尸婆具沙)夫人問他:「您為什麼這個樣子呢?」大王就向夫人詳細陳述了以上不祥的夢,並敘說了婆羅門破解這夢所需物品。夫人聽後,就這樣說道:「只要大王平安沒有過患,我這低劣的身體又有什麼可以珍惜呢!」(夫人又)立即向大王(請求)說:「七日後,我就要死了,請您准許我到尊者迦旃延的住處去,在六天中受齋戒並聽他講法。」王說:「不行。你如果到他那裡,或許會把真實情況告訴他,他如果知道(我要殺他)的話,會拋下我飛走的。」夫人反覆(要求),大王不得不允許,就答應她前去。

夫人到達尊者住所後,禮拜問候,竟然過了三天。尊者很奇怪,問她:「夫人(以前)從沒有在這裡連住兩夜,為什麼這一次不同於往常呢?」夫人(於是向尊者)詳細述說了大王的惡夢:「七天後將殺死我們等用來祭神,禳除災禍,餘下的性命沒幾天了,因此來您這裡聽法,順便向尊者說說大王的夢境。」

尊者迦旃延說:「這個夢非常吉祥,應當有歡慶(的事情),不值得憂慮。頭上著火,那是寶主國有一頂天冠,價值十萬兩黃金,要來貢獻給大王,正是這個夢呀!」因為七天的期限快要到了,夫人心裡著急,害怕(這頂)天冠來晚了,(他們會)被大王殺害,就問尊者:「什麼時候來到呢?」尊者回答說:「今天下午三四點鐘一定會來到。(夢見)兩條蛇纏繞腰間,那是月支國的國王,貢獻給大王兩口寶劍,價值十萬兩黃金,太陽落下去時應該來到;(夢見)細鐵絲網裹身,大秦國王,將貢獻價值十萬兩黃金的寶珠瓔珞,隨後明天早晨到;兩條紅魚吞下兩腳的夢,那是師子國王進貢水晶寶鞋,價值十萬兩黃金,後天清晨到日中前來到;(夢見)四隻白天鵝飛來,跋耆國王進貢黃金寶車,後天日中來到;在血泥中行走(的夢),(是指)安息國王,來進貢鹿毛織成的衣服,價值十萬兩黃金,後天日偏西來到;登太白山(的夢),(是指)曠野國王來進貢大象,後天三到五點來到;鸛雀拉屎在頭上,是大王和夫人有私密之事發生,是什麼事情到後天就明白了。」果然像尊者所說的那樣,期限到了,這些國家所進貢的一切,全部(按時)來到,惡生王非常歡喜。

尸婆具沙夫人,先帶著一頂天冠,又把寶主國所獻的天冠重疊戴在頭上。大王就與她開玩笑,把她所戴的一頂天冠摘下來,戴在金鬘夫人的頭上。

這時,尸婆具沙夫人非常生氣,說道:「如果真有壞事的話,是我先承擔,現在得了天冠,倒給她戴上了。」隨即把(一隻)盛奶酪的器具,扔在大王的頭上,弄得大王滿頭污穢。惡生王很憤怒,拔劍要砍(尸婆具沙)夫人。夫人害怕國王,(於是)跑進房間裡(並)立即關上房門,大王進不去。惡生王不久自己(猛然)醒悟:「尊者推測夢境說有私密(的事情),就是這件事呀!」

(於是)大王與夫人,不久到尊者迦旃延的住處。詳細述說了以上(因錯)信違背正法、惡邪的話,差點對尊者、妻子、兒子、大臣以及喜愛的(象、馬)等,做出極大的惡事。現在承蒙尊者您解說真實情況,開示盲目的我們,(使我們)得見正道,遠離了惡事。(大王)隨即恭請尊者,虔誠地奉事供養,(並且)把眾婆羅門遠遠驅除出國。

(大王又)問尊者:「有什麼因緣,這些國家都把自已的珍寶奉獻給我呢?」尊者回答說:「過去九十一劫之前,那時有一位毗婆尸佛,這位佛出世的時候,有一國叫槃頭國。國王的太子,(對佛法)信心歡喜、精進修行,他來到毗婆尸佛的住處,供養禮拜,並以自己所戴的天冠以及寶劍、瓔珞、大象、寶車、毛絲所織的衣服,供奉毗婆尸佛。因為有這樣的福德,生生世世(地位)尊貴,需要什麼珍寶,不求自來。」大王聽聞了這些之後,對於(佛、法、僧)三寶深深生起恭敬信心,(他向尊者)行禮後返回王宮。



金貓因緣 第百三

以前,惡生王在苑林中遊覽時,在園中殿堂上,看見一隻金貓,從東北角跑到西南角(就不見了)。大王隨即派人尋找、挖掘,挖出一隻銅罐,容積有三十斗,盛滿了金錢;再逐漸向深處挖掘,又挖出一隻(同樣的)銅罐,(就這樣)依次挖到三層銅罐,每一個容量都有三十斗;逐漸地又向旁邊挖掘,也挖到了銅罐,改換位置不停地挖掘,五里之中都挖出銅罐,盛滿了金錢。

這時惡生王覺得非常奇怪,隨即來到尊者迦旃延的住處,就向尊者詳細敘說了挖出金錢的經過,(並且問到):「我剛才擅自取了(這些金錢,如果)要使用的話,對我和我國的人民不會有災禍吧?尊者回答:「這些都是大王過去世善因而獲得的福報,盡管使用,不會有任何災禍的。」大王就問:「不知道前世的善因,事情是怎樣的呢?」

尊者回答說:「(你)認真聽著,九十一劫之前,毗婆尸佛(滅度後)還有佛法留傳世間。當時有一些僧人,在十字路口放一隻高大的座位,把缽放在上面,(指著缽)這樣說道:‘世人有誰能把錢財放在這個堅牢的倉庫中?如果(將錢財)放進這個倉庫,水不能沖走,火不能燒壞,國王不能奪取,賊人不能劫走。’這時有一位窮人,前面因為賣柴剛剛得了三枚錢,聽到(僧人的)這些話,生起歡喜心,(就)立即把這三枚錢重疊著放到了缽裡,(並且)誠心地許了願。(這個路口)離他的家有五里路,他回家的時候,每一步都很歡喜。到了門口後,再次面向著這個勸化的地方至心發願,然後才進屋。

尊者說:「那時的窮人,現在就是大王您,憑藉過去佈施了三枚錢的善因,(不僅)世世尊貴,(也)常常能得到這樣的三重錢罐子。由於(當時您在回家的)五里路中,步步歡喜(的緣故),(所以)長久地在五里內有這樣的金錢。」惡生王聞聽了這宿世的因緣,歡歡喜喜地回去了。



惡生王得五百缽緣 第百四

從前惡生王住在郁禪延城,(有一天)清晨,城門守衛開城門,忽然(看見)門外有五百輛車,各輛車上載滿寶缽,缽中盛滿金粟,(並且缽)上面都有蓋印封緘,寫著:「這缽給惡生王。」當時守門者(馬上)報告大王說:「(城門)外有寶缽,缽上有題記說是給大王您的,不知現在是否可以收取?」

大王自已思量:這樣的寶物忽然來臨,或許是不吉祥之物,我如果收取,豈不是我家與國的災害?這樣想過後,即刻前往尊者迦旃延的住所,而(請)問尊者道:「今天早上開城門,忽然看到(許多)寶缽,上面題記‘給惡生王’,不知此事吉凶如何,是否可以收取?

尊者回答說:「這是大王前世福業所得到的果報,盡管收取,不要疑惑。」大王問道:「尊者,我在前世善因(方面),修了什麼功德,而獲得這樣的果報呢?」尊者說:「九十一劫前,在仙人山中,有一位辟支佛,遇到下雨,滑了一跤,就把(乞食的)瓦缽摔破了。這位辟支佛,他來到製造陶器的工匠家,(向工匠)討一隻瓦缽。陶器工匠馬上拿出五隻瓦鉢,全部盛滿清水,歡喜地佈施給他。辟支佛拿到缽,把缽擲向空中,自己也縱身飛入虛空,(在空中)作十八種變化。陶器工匠、婦人和兒子,以及來購買陶器的人,見到如此的神通變化,全都喜悅、歡喜無量。那時的陶器工匠,便是大王您;夫人就是(現在的)尸婆具沙夫人;兒子就是喬波羅太子;購買陶器的那對夫婦,就是(你的)宰相富盧窺和他的夫人。」

大王又問道:「不知道這些缽是自然形成的,還是有個來處的?」尊者說:「這些鉢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從恆河水龍宮中來的。怎麼知道的呢?過去,羅摩王的舅舅是婆羅門,在恆河邊上修清淨行。當時羅摩王每天用寶缽給他送飯。(按照)婆羅門的規矩,器皿不重複使用,吃完飯後,(這位婆羅門)就把缽扔到恆河裡。(恆河裡有一條)盲龍,收取了寶缽,盛滿金粟,放在自己的龍宮中。這樣天天拋棄,(每日收取,)日積月累,因而獲得了五百車(寶)缽。(現在)盲龍命終,又沒有兒子繼承這些缽,天帝知道大王以前佈施瓦缽(給辟支佛)的因緣,所以(把這些寶缽)賞賜給了你。」

大王聽後,很快接受了這些寶缽,用來修福,廣修佈施,供養三寶。(並且)由於這樣的因緣,後世(又)生在善處。



求毗摩天 望得大富緣 第百五

從前,有兄弟二人,貧窮睏頓,哥哥經常日夜,專心勤勉地禮拜,向毗摩天主祈求,想發大財,而讓他的弟弟去耕田種地。像這樣地(禮拜)祈求,經過了很長時間。

(有一天,)毗摩天主變成弟弟來到哥哥身邊。哥哥責怪弟弟說:「為什麼不去開荒種地?到這裡來幹什麼?」當時弟弟回答說:「哥哥在供天的神廟日夜祈禱,希望發大財。弟弟(我)今天也想學習哥哥(您),齋戒求願,也希望獲得大富。」哥哥對弟弟說:「你不耕田不播種,財富豐足怎麼可能得到呢?」弟弟回答哥哥說:「確實是因為播種,才有收穫嗎?」哥哥無法回答。

當時毗摩天恢復了天神的形像,對哥哥說:「現在(以)我的神力,正好可以幫助你,趁著今天,(多)修佈施,然後可以富有。而你以往因為沒有修佈施,所以導致貧窮。你現在雖然日夜精勤地祈求我,富饒財寶,怎麼可能得到呢?就像庵婆羅樹,如果在冬天,縱然(禮拜)供奉百千位天神,要想得到果實,也是不可能的。你也是這樣,起先沒有修因,而在我跟前想求大富,也不可能得到,果實如果成熟了,不求自得。」(接著毗摩天主)說了一個偈子:
「福業如同果實(因緣具足才)成熟,
並非因為祭祀天神而得到;
人乘坐持戒的車子,(若能嚴持戒律),
死後就能夠生在天上,
(並且)決定知道(最後會)像燈熄滅(一樣),
得以趨入無為涅槃。
一切(果報都是)因(身、口、意)業而得,
拜神求天做什麼呢?」



鬼子母失子緣 第百六

鬼子母是鬼神王般闍迦的妻子。她有一萬個兒子,都有著大力士的神力,她最小的兒子名字叫嬪伽羅。這個鬼子母邪惡妖妄、凶狠殘酷,殺害別人的兒子,用來自己吃。百姓苦於她(的禍害),上告世尊(這種情況)。世尊那時,就取來鬼子母的小兒子嬪伽羅,盛在飯缽底部。當時鬼子母,找遍天下,(這樣)七天裡(都)尋找不到,(非常)憂愁、煩惱。(這時她)聽到別人傳言說:佛世尊擁有一切智,(知了一切法,無所不曉,就)立即來到佛的住處,(向佛求)問:(自己的小)兒子在哪裡?當時佛回答說:「你有一萬個兒子,只丟失了一個,為什麼(你這麼)痛苦煩惱而(到處)推究、尋找呢?(那些)世間老百姓或許有一個孩子,或許有三個五個孩子,而你(卻去)殺害(他們)。」鬼子母對佛說:「我現在如果能找回嬪伽羅,終究不再殺害世間百姓的孩子了。」佛就讓鬼子母見到嬪伽羅,就在缽底部。(然而鬼子母)盡其神力,(也)不能把嬪伽羅(從缽底)取出來,(只好)又向佛祈求。佛對她說:「你現在如果能受持三皈、五戒,一輩子不殺生,就歸還你的兒子。」鬼子母立即就按照佛教誨勸戒,受了三皈依以及五戒,受三皈、五戒完畢後,佛就把嬪伽羅還給了鬼子母。佛對鬼子母(囑咐)道:「你要好好的持戒啊,你是迦葉佛(教化世間)時,羯肌王最小的九女兒,(當時)作了很大的功德,(但)因為不持戒,(犯戒,而墮落鬼道,)受生成這副鬼樣。」



天祀主緣 第百七

當年有一個婆羅門,供奉摩室天(天神),沒日沒夜地侍奉。(摩室天)天神就問他說:「你求什麼?」(這個)婆羅門就回答說:「我現在祈求做這個天廟的主人。」(摩室天)天神就對他說:「那邊有一群牛,你去問問走在最前面的那隻牛!」(婆羅門)就按照天神所說,走過去問那頭牛:「你現在怎麼樣?是痛苦還是快樂呢?」牛就回答說:「 (我所受的)是極其大的痛苦:刺紮兩肋;木柴轉動磨破脊背;駕拉車乘,負載重物,沒有休息。」這時(婆羅門)又(問那頭牛)說:「你因為什麼,受生為這牛形?」這頭牛回答他說:「我(本來)是那個天廟的主人,(因為)放縱自己,不受約束,任意使用天廟的東西,死後轉生做牛,承受這樣的痛苦煩惱。」(婆羅門)聽完這些話,立刻回到天神跟前。天神問他說:「你現在還想做天廟的主人嗎?」 婆羅門回答說:「我看到這件事(以後),實在不敢(再妄想)做(天廟的主人了)。」

天神說:「世人行善行惡,自己會得到相應的果報。」婆羅門懺悔過失,並立即廣修各種善行。



祀樹神緣 第百八

從前有個老翁,他的家非常富有,這個老翁想吃肉,用欺詐的方法,指著田頭的樹神(像),對兒子們說:「現在我們家業之所以和諧富有,是由於這樹神恩情福澤才這樣的啊!今天你們應該在羊群中選一隻羊,用來祭祀(樹神)。」這時兒子們,聽從父親的命令,一會兒就殺了一隻羊對這棵樹祈禱求福、感謝祭祀。並在樹下,建造祭祀的房屋。

他們的父親後來壽命完結死了,(受)所造業力的逼迫,又投生到自己家的羊群中。時逢兒子們想祭祀樹神,就選了一隻羊,正好捉到了他父親(轉生的這隻羊),正要殺這隻羊時,羊就傷心悲泣又苦笑著說:「這棵樹哪有什麼神奇靈驗呢?我在前世時,因為想吃肉,胡亂地讓你們祭祀,都與你們一起,同吃這些肉。現在償還罪業,(我自己)首先承當。」當時有一位阿羅漢,遇到他家來化緣乞食,看見他們的亡父投身為羊,就借給此家主人(神通)道眼,讓他自己觀察,才知道(這隻羊其實)是(已故的)父親,心中煩惱,立即毀去了樹神(像),懺悔已犯的罪過,修積福德,不再殺生。



婦女厭欲出家因緣 第百九

過去有一個婦女,容貌端莊,非常美麗,在外道法門中出家修行。

當時有人問她說:「你容顏如此(美麗),應當在俗世中,為什麼出家呢?」(這個)女人回答說:「像我現在這樣,不能不說是端正美麗,只是因為我從小就厭惡(男女)淫慾,所以現在出家了。

(之前)我在家的時候,因為(相貌)端正的緣故,很早就承蒙(允許成家)分別居住,很早就生下一個男孩。兒子養育長大,相貌也端正無比。(但後來)情況變化,發現他羸弱虧損,好像病人。我就詢問兒子病的原因和情況,他不肯說,我不停的問,兒子不得已,就告訴我說:‘我這麼不說,恐怕性命不保;這樣要全部說(出來),又太沒有臉面了!’(兒子)就告訴母親說:‘我想得到母親來(滿足)自己的情慾,因為得不到,所以病了。’母親就對他說:‘從古以來,哪有這種事?’又自己心想:‘我如果不依從,兒子或許會死,現在寧願違背倫理,來留下兒子的性命。’就叫兒子來,想順從兒子的心意。兒子將要上床時,他腳下的地突然開裂彷彿被劈開一般,我的兒子立即活生生地陷落(到裂縫中),我當即驚恐地用手去拉兒子,(只)抓到了他的頭髮。我兒子的頭髮,現在仍然還在我的懷中(收存著)。

(我)感傷悲切這件事情,因為這個原因出家了!」



不孝子受苦報緣 (第)百十

過去,迦默國的鳩陀扇村中,有一個老女人,只有一個兒子。他的兒子忤逆,既不仁愛也不孝順,因為嗔恨母親的緣故,抬手(打)母親,只打了一下,當天他外出,(迎面)碰見了強賊,砍掉了他一個手臂。

不孝(父母)的罪業,一會兒就(得到)現世的報應,(已經)是這樣的痛苦,死後(投生)地獄中,所受的苦痛,(更是)無法計算。




雜寶藏經 卷第八

難陀王與那伽斯那共論緣 第百十一

從前(有一位)難陀王,他聰明多學、通曉各種知識,世事練達(,做事經驗非常豐富)。他覺得憑自己(淵博的)知識,(天下)沒有誰能和自己匹敵,於是他問大臣們:「可有聰慧明辯的人,(向他們)諮詢疑難的事情,能回答我嗎?」

那時有一位大臣,家中先供養著一位老比丘。(這位比丘)德行清淨,但是不曾廣學,就與國王相談。難陀王問他:「那些得道的人,是在家人得道,還是出家人得道呢?」老比丘回答:「兩種人都能得道。」難陀王又問:「如果是兩種人都能得道,那為什麼出家呢?」那位老比丘(聽了)當下沉默不語,不知如何應對。這位難陀王(見了)變得更加傲慢。

這時大臣們報告國王說:「(有一位叫)那伽斯那(的人),聰明絕頂,現住在山裡。」難陀王那時(聽了)想試試他,於是派使者送去一瓶酥油,這瓶酥油(裝得非常)滿!難陀王心中認為:我的智慧已滿、已足夠,誰又能讓我進一步受益?那伽斯那得到這瓶酥油後,立即明白難陀王的心意,他從弟子中間收集了五百根針,插在這酥油上,酥油也沒溢出來。(那伽斯那)隨即(讓人把這酥油)送還難陀王。難陀王一得到酥油,就明白了那伽斯那的意思。

(難陀王)隨即派出使者去請,那伽斯那不久也趕赴王命。那伽斯那身材(十分)高大,領著徒眾,在他們中(顯得)特別突出。難陀王心裡驕傲強橫,裝做外出打獵,在路上碰見那伽斯那;(難陀王)看見他相貌端正,身材(非常)高大,就向遠處指了指,(之後就)從另一條路走了,也不跟他說話,心裡暗暗想著要譏笑他一下。(國王這意思,)所有長者都沒明白。當時那伽斯那(看見這種情況),也立即用手指著自己的胸口說:「(你的用意)只有我明白!」

難陀王,將要請(那伽斯那)入宮,立即派人開鑿了一扇小門戶,那門十分矮小,(國王)想讓那伽斯那彎腰伏身(向國王低頭進入宮內)。然而那伽斯那已知(這是國王)想要陷自己(於不利),馬上倒退著身子進入,不受這種屈辱。

這時,難陀王馬上擺設飲食,給了幾種粗劣的食物。(那伽斯那)吃了三五匙,就說已經夠了;後來擺上精細的食物,(那伽斯那)才又重新吃了起來。難陀王問:「你剛才還說已經夠了,為什麼現在像前面一樣又吃起來了?」那伽斯那回答道:「我剛才只是粗食夠了,精食沒夠。」(那伽斯那)隨即對難陀王說:「請陛下多召集些人來,(盡管)把這殿站滿。」(難陀王)不一會就召集來許多人,把大殿站得沒一處空隙。然後難陀王過來了,將要上殿,眾人因為畏懼(國王)的緣故,全都收腹,人群中間,變得寬敞,又可容納多人。那伽斯那這時就對難陀王說:「粗食就好比老百姓,精食就好比國王。百姓見了國王,誰敢不避退讓道?」

難陀王又問道:「出家人和在家人,哪一種可以得道?」那伽斯那回答說:「兩者都可得道。」難陀王又問:「既然兩者都可得道,那為什麼出家呢?」

那伽斯那答道:「比如(某地)距離這兒三千多里地,如果是派一個身強力壯的年輕人,騎上馬,帶上乾糧,拿著武器(防身),他能不能快速到達呢?」 難陀王答說:「能!」那伽斯那又問:「要是派一位(垂暮)老人,騎一匹老弱的馬,又不帶糧食,他能不能到達呢?」難陀王說:「即使帶上乾糧,還恐怕不能到達,何況不帶糧食呢?」那伽斯那說:「出家得道的,就好比那個年輕人;在家得道的,就像那個垂暮的老人。」

難陀王接著又問那伽斯那:「現在我要問一個關於自身的問題。我是常還是無常?請你照我問的意思回答。」那伽斯那反問道:「像國王宮中,有庵婆羅樹上結的果子,它是甜的還是酸的?」難陀王說:「像我宮中都沒有長這種樹,你怎麼問我(它結的)果是甜還是酸?」那伽斯那說:「‘我’也是這樣,一切五蘊,既然自性無我,你為什麼還要問‘我’是常還是無常?」

難陀王此時又問:「一切地獄,刀劍切開有情的身體,分散在許多處,但他的性命還活著而沒斷,確實有這樣的事嗎?」那伽斯那回答說:「這就好比女人,吃下餅肉瓜菜,吃的喝的到肚子裡就被消化了。(可)懷孩子時,初受胎(只)像一顆微塵,為什麼(後來)變得越來越大,卻沒有被消化掉呢?」難陀王說:「這是業力。」那伽斯那回答說:「在地獄中,也是(因為)業力,性命得以存在。」

難陀王又問:「天空的太陽,都是同一個,為什麼夏天時天氣特別熱,冬天時天氣特別冷?夏天則白天長,冬天則白天短?」那伽斯那回答道:「須彌山有上下兩條路,夏天太陽走的是上面的路,路程遠,走得慢,照著金山,所以白天長而且天氣炎熱。冬天太陽走的是下面的路,路近走得快,照著海水,所以白天短且天氣十分寒冷。」



不孝婦欲害其姑 反殺其夫緣 第百十二

從前有一個婦人, 稟性凶狠暴戾, (言行)不按禮儀法度,每次說話做事,常常與婆婆唱反調,使得婆婆不滿而生氣責備。

(這位婦人對婆婆更是)常懷不滿,嗔恨的心越來越強烈,(於是)打算要殺死婆婆。後來她使用了計策,讓她的丈夫親自殺害他的母親。她丈夫(非常)愚癡, 當即聽從了婦人的話, 就把他母親帶到曠野中, 捆綁了手腳,要將她殺害。

(這樣殺母的)罪惡極其違背天理,感通上天,(這時天空)雲霧四下攏聚,降下雷電,劈死了這個(不孝之)子,他的母親當即返回家中。婦人開門,(還)以為是丈夫(回來了),(便)問道:「殺了沒有?」婆婆答:「已經殺了。」到了第二天,(婦人)才知道是丈夫死了。

不孝的罪過,現世的報應(已是)這樣(的快和重),死後(還要)下入地獄, (更是)受無量的苦。



波羅柰王聞塚間喚緣 第百十三

但凡一切事物,在可以謀求的方面,而用方法,就可以獲得;如果是不可求取的(方面,那麼)即使想硬來,(最終也)都不可能得到。比如壓沙找油,鑽水求酥,既不可能獲取,又自己白白地勤勞辛苦(,浪費氣力)。

譬如往昔波羅柰國,有個國王的名叫梵譽,他經常在半夜裡聽見墓地裡呼喚的聲音,喊他:「餵,大王!餵,大王!」就這樣一晚上,三次聽到這種聲音。梵譽王聽到(這樣)怪異的聲音,感到非常驚怕,這聲音一直也沒有停止,持續多天。

梵譽王召集了婆羅門、太史及相師等人,與他們商議道:「我常在夜裡,耳朵聽到墓地裡呼喚我的聲音,我常常恐懼、害怕(而)不敢應聲。」這些人(聽了)說:「那墳墓間,一定有妖怪,發出這樣的聲音,現在(您)應該派一個膽子大有勇氣的人去墳墓那裡察看一下。」梵譽王(聽了)馬上招募人員:「如果有誰敢晚上去(那片)墓地(察看)的,我會賞賜給他五百個金幣!」

這時有一個人,孤身一人,沒有父母,家境非常貧寒,(但)膽子特別大,(知道國王招募後就)立即響應。他穿上鎧甲戴好頭盔,手拿刀仗,晚上來到墓地,(當)聽見呼喚國王的聲音時,立即大聲呵斥道:「叱!你是誰!?」(這聲音)答道:「我叫貝耳,是埋藏的寶藏。」(繼而又)對募人說:「你真是個勇敢的大丈夫!我在夜裡常呼喚那位(梵譽)國王,他如果(能)答應我一聲,我就去到他的錢庫中。可惜他膽小害怕,不曾應我(一聲)。而我現在,跟隨的(還)有七個,明天清晨我們都會到你家去。」

募人(聽了)問道:「明天(你們)來的時候,我應該做些什麼(準備)來一起迎接你們呢?」 貝耳說:「你只要灑水(地上,而後)打掃房間,除去髒物,用香花裝飾莊嚴,讓(家中)極其潔淨。(把)葡萄汁、乳製品做的粥用器皿各盛八份,有八個道人,會(來到你家)吃你供養的物品,吃喝完畢後,你(就)用棍子敲上座的頭,嘴裡喊‘到屋角!’就這樣把他們一個挨一個的,全都趕到牆角(就行了)。」募人知道(記住)後,立刻便回家了。他去梵譽王那裡領取五百塊金錢,用來準備供品的安排。梵譽王問他:「那發出聲音的,(到底)是什麼東西?」募人騙(國王)說:「是鬼魅。」

募人自聽了貝耳的話心裡十分高興,他請了理髮師(為自己理髮,)打扮打扮自己。到了第二天,所有的供品都準備好了,(果真)有八位修道人前來食用。吃喝完畢,(募人用棍子)敲打坐在上座道人的頭,驅趕讓他到牆角,(修道人)馬上變作了一盆金幣。(募人把他們)依次趕入(牆角),分別變作了八盆金幣。

這時理髮師從門上的小洞中(偷看),見到募人得到財寶(的全部過程),心裡暗自想到:「(現在)我知道了這個方法,可以模仿著試一試!」稍後(他就)準備了和前面一樣的器物(供品),請來了八個修道人。(等他們)吃過(供養的食物),(理髮師)關上門、掩上窗,(拿起棍子)對著坐在上首的道人就是一棒,他希望像前面(募人)那樣獲得寶藏。然而這個道人(被他打的)頭破血流,血跡斑斑弄髒了座位,(理髮師)驅趕讓(他)到牆角,(他更是)嚇得拉了一褲子屎。接下來的七個人都被他棒打得個個倒在地上連滾帶爬,其中有個人氣力強壯,立刻拉著(理髮師)的手,衝出屋外,高聲喊叫:「某某主人要殺害我們呀!」

這時梵譽王(聽說了這件事),派人前去查看,當下捉住主人,詳細審問他事實情況。這時理髮師把上述事情,全部告訴了梵譽王。梵譽王立即派人來到募人的房舍,察看他的黃金財寶,(看完了)正要徵稅強奪時,盆裡的金子化成了毒蛇(或)變成了火堆,梵譽王於是說道:「這是你的福報。」

世間凡夫愚癡的人,也是這樣,(看到別人)具備精進修學,受持八戒,得到善的果報;(進爾)漸漸趨入八正道,得到無漏果——涅槃,就想模仿他, (雖然表面上)受持了八戒,並沒有至誠之信心,(卻只)希望(立即)獲得(世間的)利益與安樂,(這樣)不僅得不到善果,反而會遭到災禍,和那個愚蠢的(理髮師)一樣,沒有什麼分別。



老比丘得四果緣 第百十四

佛法寬廣,救渡(範圍)無邊,(若以)至誠心求道,沒有一個不獲得道果的,甚至開玩笑,也會得到福報,不會落空。

比如從前有位老比丘,已年老衰邁,神志昏亂。他見眾年輕的比丘,說種種法,聽到說(聲聞乘聖者的)四種果位,心裡生起羨慕景仰,對(這群)年輕的比丘說道:「你們(這麼)聰慧,希望把四果,施授給我?」這些年輕的比丘(見他這個樣子),譏笑他說:「我有四果,必須先得到好吃的,然後才給你。」

當時老比丘,聽到這句話後,發自內心地歡喜,馬上脫下身上的衣服,去換了所需(的食物),馬上設置各種飯菜,請來這些年輕比丘,向他們乞求四果。

這些年少的比丘各自用完了(老比丘給他們準備的)食物後,一個跟著一個指揮、戲弄老比丘:「告訴大德,你在這屋子一個角落坐下,(我們)會給你果的。」這時老比丘聽了(心生)歡喜,按照吩咐坐下。年輕的比丘們就用皮球打在老比丘的頭上,對他說:「這是須陀洹果!」老比丘聽後,係心一處不散亂,當下證得了初果。

這些年輕的比丘,再次戲弄他說: 「剛才雖然給了你須陀洹果,然而還是有七生七死,你再挪個角落(坐下),接下來(我們)要給你斯陀含果。」這時老比丘因為獲得了初果的緣故,信心加深,當即移(到另一個角落)坐下。(這些年輕的比丘,)又用皮球打在(老比丘的)頭上,對他說: 「給你二果!」這時老比丘更加專注心念,當下證得了二果。

這些年輕比丘接著戲耍道:「現在你已證得斯陀含果,(盡管如此也)還有一番往來生死之難,你再移坐(一個角落),我們要給你阿那含果!」這時老比丘按他們的話移換(角落)坐下。這些年輕比丘仍是用球打(在老比丘的頭上),對他說: 「我們現在給你第三果 !」這時老比丘聽後(心中)歡喜,心倍加至誠,當即又證得了阿那含果。

這些年輕比丘接著戲弄他: 「你現在已證得不還果,因此(不再生在欲界,只)在色界、無色界中受生,(還是)有漏之身,(仍會遭到)無常遷流和(剎那)生滅,念念是苦。你再移個座,接下來(我們)給你阿羅漢果!」這時老比丘按他們的話移換(角落)坐下。這些年少比丘,再次用球丟過去打老比丘的頭,對他說:「我們現在給你第四果!」這時老比丘一心思維,當下證得了阿羅漢果!

老比丘證得四果後,歡喜無比,擺上了許多飯菜和種種香花,請這些年輕比丘,以報答他們的恩德,(席間)同這些年少比丘共同談論道法的品類(以及)無漏的功德。那些年輕比丘,話語不暢,乃至完全答不出來。這時老比丘,才對他們說道:「我已證得了羅漢果。」這些年輕比丘聽他這麼一說,對先前戲弄之舉一個個都認錯懺悔。

因此修行人啊,當然應該(多)憶念善法,甚至(像這樣)戲弄之舉,還能獲得真實的果報,何況誠心(修行)呢?



女人至誠得道果緣 第百十五

至於(說)人求道啊,關鍵在於至誠,真心誠意去感通,(就)能獲得聖者的果位。

比如過去時,有個女人,(十分)聰明智慧,深信三寶。她常常(不加選擇,只依)僧中的位次而請一位比丘到家中供養。

那時一位年老的比丘,輪到她家,(這位比丘)年老而且根性笨拙,向來也不知道什麼。當時那個女人在齋飯用畢後,請求老比丘,為她說法,(自己)單獨鋪了一個座位,閉上眼睛靜靜(地等待著)。

那時老比丘知道自己愚鈍昏癡,(根本)不懂怎麼說法,(於是)趁這個女人閉著眼睛,丟下她,自己跑了,返回寺中。然而這個女人一心思維:(一切)有為法都是無常、苦、空,不能自在,(反覆)深心觀察,當下獲得了初果。得到了(初)果後,(女人)尋找老比丘,要報答他的恩德。

這個老比丘,(前面)知道自己無知,丟下這個女人躲跑了。(現在)他愈發覺得慚愧羞恥,又避開(她)躲藏起來。而這個女人苦苦尋找不已,(老比丘)方才現身。

女人這時,詳細陳述道:「以上蒙(您)才獲得道果,因此送來供養,用來報答(您的)大恩(大德)!」這時老比丘,因為慚愧的緣故而深深責備自己,當下也獲得了道果。

所以,修行人應當至誠,如果(有)至誠心的話,所求的必定會得到啊!



優陀羨王夫人一日夜持戒得生天緣 第百十六

過去優陀羨王,住在盧留城裡,聰慧過人,通曉(事理),有大智慧。他的一位夫人,名叫有相,姿色容貌奇特,再加上有德行,大王對她非常喜愛敬重,最寵愛她。當時那裡的國法(規定),(凡是)做國王的,不能自己彈琴。那時(有一次,)夫人倚仗著自己被寵愛,就對國王說:「願大王為我彈琴,我為大王跳舞。」國王無法推卻她的心意,就取琴(為她)彈奏起來,夫人隨即舉起手臂舞蹈。國王向來擅長看相,見到夫人跳舞,看到了她(將要)死亡的跡象,不一會兒就放下琴,悲傷地長嘆。夫人就對國王說:「像我現在這樣,受到大王的恩寵,(才)冒昧地在樂室裡,請求大王彈琴,我自己跳舞,為的是(一起)歡樂,有什麼不愉快的,(讓大王)放下琴嘆氣?希望大王不要隱瞞,請告訴我。」

這時大王答道:「我長聲嘆氣的原因,不是你女人(家)可以知道的。」夫人說道:「我現在侍奉大王,十分真誠,沒有二心,如果有(什麼)不利的事情,應該要告訴我(,願為王分憂)。」(這樣)反覆不斷地(問國王)。國王以實情回答:「我與你(之間),怎麼會有別的事情!你剛才起身跳舞的時候,顯現出了將死的徵兆,計算你剩下的生命,僅僅七天,因為這個緣故,(我才)放下琴而嘆氣啊!」夫人聽後,心裡非常憂慮和害怕,就對大王說:「按照大王說的,我的生命已經不久,我(曾經)聽(居住在)石室的比丘尼說:如果能(懷著)信心,出家一日,(此期生命)結束後(就能)得生天界。因為這樣的緣故,我想出家,希望大王允許,讓我能夠進入修道的行列。」

當時國王(對夫人的)感情深厚,恩愛之心無法停止,對夫人說:「到第六天早上,才答應你出家修行(吧),不會相互(感覺)勉強。」終於到了第六天,國王對夫人說:「你有善心,請求出家,如果能夠生到天上,一定要來見我,我才允許你,讓你出家。」(國王)作了這樣的誓約,夫人答應了,於是出家,受持了八戒齋。就在這一天,(夫人)喝多了冰糖水,腹中(腸子)互相纏在一起,到第七日早晨,就命終了。(夫人)依靠著(一日出家)這個善緣,得以轉生到天上。(生到天界後)就生起了三個心念:一個心念回憶起原本是什麼身;第二個心念是原來的因緣,修了什麼功德;第三個心念(意識到)現在一定是天人身。這樣思想過後,全部了解了本來的因緣以及與國王的誓約,因為先前(立下)誓約的緣故,來到了國王的住所。

這時光明徧照王宮,大王問道:「現在這光明瑞相,是誰(所顯現)呢?希望能指示告知。」這時天人回答道:「我是大王的妻子——有相夫人。」國王聽到了這話,(說:)「請夫人來就坐。」天人回答:「像我現在,看到大王臭氣污穢,無法親近。我因為先前的誓約,所以來見大王。」國王聽到這些話以後,心裡立即明白道理,這樣說道:「現在的那位天人,原來是我的夫人,因為有善心,請求(出家)修道。(她)出家了一天,就立即命終,(但)因為這個功德,而生到了天上,精神志向高尚遠大,而鄙視(我)。我現在為什麼不出家呢?我曾聽說天人的一個指甲,價值等於閻浮提洲,何況我一個(小)國,又有什麼值得貪戀的呢?」說完這話,立了太子軍王來繼承王位,(自己)出家學道,得到了阿羅漢的果位。

那時的國王「軍王」,統領了國家之後,信任和委用讒邪奸佞的小人,不顧念國事。優陀羨王,憐憫他的兒子和全國人民,想要來教導勸化兒子,讓他行善。那時國王「軍王」,聽到父親將要到來,無比的踴躍快樂,想命令所有的人在路上前往迎接。當時眾多奸邪諂媚的大臣,害怕被流放邊遠地區,就對國王說:「像大王現在這樣,頭戴天子之冠,坐在師子座上,師子座沒有兩個人坐的道理,如果迎接父王,復歸王位,他一定會殺了大王。如果大王想保住王位,必須殺害父王。」這時國王「軍王」,心裡懷著憂慮和驚訝,不斷生起疑惑。(奸臣)不停地勸諫,於是(國王)終於起了惡意,招募旃陀羅前去殺害他的父親。

那時旃陀羅接受招募後,來到父王所在的地方,以頭面頂禮(父王的腳),對父王說:「我在以前也受到過您優惠的待遇,對於父王,實際上沒有叛逆的心,如今被派來殺害父王,如果不害您,我必定會受到懲罰。」父王回答說:「我今天來,是為了要教化你的大王,怎麼會愛惜自己的身體而讓你被殺呢?」於是伸長脖子有十餘丈長,對旃陀羅說:「隨便你砍截。」這時旃陀羅手急速砍下,刀(卻)不能傷害(父王)。父王憐憫他的緣故,就借神力(給他),(又)對旃陀羅說:「你現在為我去告訴你的大王:你今天殺父,又殺害羅漢,犯了兩項違悖天理的大罪,(要)好好加以懺悔,才可以改變罪業。」這時旃陀羅接受了旨意後,舉刀再砍,砍下了父王的頭,帶著它回到他的國都。

這時國王軍王,看見了父親的頭,面容顏色沒有變化,知道父親已經得道,(父親)並不貪戀王位。(他)就生起後悔的心情,心裡充滿懊惱,放聲痛哭得暈過去,很長時間才甦醒。問旃陀羅父王說了些什麼話。這時旃陀羅把父王的旨意告訴給國王:「你既殺了父親,又殺了羅漢,犯下這兩項違悖天理的逆罪,必須好好懺悔。」聽到這話後,國王悲傷到極點,這樣說道:「現在我的父王證得阿羅漢果,有什麼貪戀國家(王位)的,而(卻)讓我殺了父親!」

這時那些奸邪諂媚的大臣,害怕大王殺害(自己),而對大王說:「這世界上哪裡有羅漢?大王(竟然)相信(這些)空話,因而自添煩惱。」國王回答說:「(現在)我父親死去了多日,但頭容顏沒有變化,如果不是得道,怎麼會這樣?另外我父親(在位做國王)時,大臣咥師、優婆咥師,一起出家修行,得到了羅漢道,有很多神通變化,我們(都親眼)見過。在這裡涅槃後,收取他們的遺骨造塔,(這塔)今天還在,為何說沒有?」佞臣回答:「世間的幻術和咒術,以及藥物的作用,也能產生神奇的變化。那兩位大臣,不是羅漢。等再過幾天,證明給大王看。」

說完這話,便在(二位羅漢的)塔上,做了兩個洞,各放(進去)一隻貓。在塔裡餵養,一喊「咥師出來!」貓就出來吃肉,命令(貓):「回去!」貓就鑽回到洞中。按照這樣來訓練貓,貓就(漸漸)馴服聽話了,於是對大王說:「現在大王想見咥師他們嗎?希望一起去看看。」國王隨即命令駕車,來到塔前。這時那些奸邪諂媚的人,就喚:「咥師出來!」貓就從洞裡出來,命令它:「回去!」貓就回到洞中。大王看到這(情景)後,心裡更加執迷不悟,肆意妄為,不相信有罪業福德等(因果報應)。

這時國王帶兵出(城),遊樂回來,在回來的路上,見到尊者迦旃延,端坐在清淨的地方坐禪入定。當時大王見到了,便生起了壞心,自己用手抓了一把土灑向尊者,(並)對左右的人說:「你們每個人都給我用土灑迦旃延!」於是土(慢慢)集成堆,最後埋沒了尊者。

有一位大臣,對於三寶(向來)懷有信心,隨後到來,聽說並(親眼)見到這件事後非常煩惱,立即為尊者除去身上的土,又對眾人說:「有憐念我的,(一起)來除去這些土。」這時尊者,坐在琉璃寶窟裡,神態儀貌光潔鮮明,沒有一點沾染泥土。大臣(很)歡喜,用自己的頭面向尊者行接足禮,對尊者說:「現在國王沒有道義,作這樣大逆的惡行。善惡是一定會有報應的,(我們)如何才能免於禍患?」尊者回答說:「過七天之後,天上會降下土,將這座城填滿,堆積成土山,國王和民眾全都會被覆蓋消滅。」

大臣聽後,心裡懷著憂愁煩惱,立即告訴了國王,又自己想法,挖了(一條)地道,通向城外。七天已滿,天上降下了香、花、珍寶和衣服,在這坐城裡沒人不歡喜的。奸邪諂媚的大臣對國王說:「今天這樣的祥瑞,都是因為大王的德行,沒有智慧的人反而生出誹謗,說要從天上降下塵土,(我們卻是)獲得珍寶,(他們)這樣地欺騙迷惑(大王),(結果)前後不相符。」有惡緣的人,聽說有吉祥的瑞應,都像雲一樣聚集到(城裡)。這時城的四門由於冥冥之中宿世的業力,都落下了鐵門閂,無處逃避隱藏。天空中便降下了土,滿城堆積如山。而那位大臣和有(善)心的人們一起從地道裡出(城),來到尊者的處所,對尊者說:「感傷這座城,一天之間就覆沒了,土從天而降堆積成山,國王和民眾一起喪命。(他們)先前有什麼因緣,(導致)一同遭受這樣的災害?」

這時尊者對大臣說:「(請)注意聽、專心細聽,我現在為你解說。在過去若干劫以前的時候,在這個國都裡,有一位長者的女兒,住在樓上,清晨灑水掃地時,將垃圾和糞便掃到比丘的頭上,(還)不知道懺悔。(後來)碰巧嫁了一個好丈夫,那時眾女子就問她:‘你是因為什麼因緣(而能)得到這樣的一位好伴侶?’這時女子回答說:‘沒有什麼特別的事,因為我掃樓,塵土飛揚著落在比丘的頭上,因為這個原因,所以遇到了好丈夫。’眾女子聽後,以為(真的)像她說的那樣,就爭著一起去積聚塵土,用來灑向比丘。

(他們)因為這樣的(前世的惡)業因緣,全部受到了這樣的果報。」說完這話,同功德天一起去往華氏城。

從往昔以來,盧留城和華氏城,盛衰相互更替,這個城覆滅,則另一個城興盛。由於這樣的原因,所以尊者等人去往華氏城。有一位長者名叫好音聲,在交界的地方,供養尊者。那時長者家裡一直都很富有,尊者來到了(他的)家中,(他的)財寶豐足滿溢,更加勝於從前。來到了城裡之後,尊者迦旃延對佛說:「音聲長者,因為什麼因緣,有美好的音聲,非常富有難以計量,財寶充滿?」

佛說:「在過去的時候,有一位長者,每天派人請五百位辟支佛來家裡,擺設飲食(供養他們)。那位佣人常帶著狗(一起)去。有一次(佣人)遇到有事不能去請,狗卻按照時侯獨自來到僧人住的地方,向著僧人們吠叫。那時辟支佛們就說:‘俗世人事務繁多,或許會無意間忘了,剛才狗來這裡吠叫,好像是來召喚我們。’於是一起相伴來到長者家。當時長者見了非常歡喜,如法供養(眾辟支佛)。

「當時的長者,就是我的前身,當時僕人是阿那律,當時的狗,就是好音長者。因為這個緣故,生生世世有美好的聲音,而且富有財寶。所以有智慧的人,應該對(三寶)福田,勤心(地多做)供養。」



羅睺羅因緣 第百十七

我過去曾經聽說過,佛當初出家的(那個)夜晚,佛子羅睺羅剛剛進入胎中。悉達多菩薩(經過)六年的苦行,在菩提樹下,降伏了四魔[煩惱魔、蘊魔、死魔、天魔],除去了五蘊對真性的蓋覆,一下子就(大徹)大悟,成就了無上的正覺,具足了十力、四無所畏,成就了十八種不共法,具有了(義辯、法辯、辭辯、應辯)四種辯才,在六度方面都得以圓滿[到彼岸],領悟了一切諸佛之法,遠超聲聞、緣覺之上。

在(佛陀)最初成道的夜裡,(耶輸陀羅)生下了羅睺羅。宮裡所有的宮女,(都為這事)感到羞愧恥辱,心裡生起極大的憂愁煩惱,這樣說道:「奇怪啊!大罪過啊!耶輸陀羅不考慮是非,做事太輕率,不知自愛謹慎,讓我們整個皇宮都蒙受壞名聲。悉達多菩薩早就出家,(卻)在今天突然生了這麼一個兒子,(真是)非常恥辱!」

那時有一位釋迦族的女子,名叫電光,是耶輸陀羅的姨母的女兒,捶胸拍腿,憤怒地責罵耶輸陀羅:「你對尊長親人,為什麼卻自己去損害他們呢?悉達多太子,出家學道已經六年了,你生這個兒子,時間上非常不適當,是跟誰而有的(孩子)?你不知慚愧,羞辱我們的種族。不說種族,(你還)不防護丑惡的名聲。悉達多菩薩有大功德,他的名聲遠播,你現在為什麼不愛護珍惜他,反而正在羞辱他?」

在這個時候,淨飯王在樓閣上看見大地顯現出六種震動的奇異景象。白淨王[即淨飯王]看到這樣的景象,以為(悉達多)菩薩死了,心裡被憂傷的箭射入,生起了極大的苦惱,說了這樣的話:「我的兒子持戒的(功德之)香充滿四方,(他的)相貌美好莊嚴,如同蓮花串成的花環,現在卻被死亡的毒日(曝曬)乾枯;我的兒子像大樹,持戒是深而堅固的樹根,慚愧(是大樹的)枝葉,名譽(是大樹的)香氣,大悲心是(大樹)濃厚的樹蔭,(現在)卻被死亡之象踐踏(倒下);像金山那麼高大,是有眾多寶物莊嚴而成,我的兒子是金山之王,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身體,卻被無常的金剛杵打碎破壞;猶如大海,其中充滿了眾多珍寶,海水卻被鯨魚擾亂,我的兒子像大海,也是這樣,被死亡之鯨魚擾亂苦惱;好像月亮(由)眾星圍繞(裝點),我的兒子相貌(由)這樣的無量功德(集聚而成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今天卻被這無常的羅睺羅所吞噬了。我們家族從偉大的盧越真淨等王一直持續到現今,難道今天要斷絕我們的種族嗎?今天寧可我死去,只希望我的兒子成為轉輪聖王,或者成就佛道。如果失去了我的兒子,我會憂愁憔悴,性命一定不能保全。(本來)希望他出家(後),身披袈裟,手托缽盂,開示演說甘露(法語),像這樣的種種事情,(我)必定看不到了。」因為憶念兒子,(心中都是)種種的愁思。

(正在)思維這些的時候,聽到宮中(眾人)放聲大哭,淨飯王更加驚慌害怕,(更加)認為太子死了,問從面前跑過的侍女:「是什麼哭聲,難道是我的兒子死了?」侍女對大王說:「太子沒有死。耶輸陀羅現在生了一個兒子,全宮裡(的人)都羞愧,因此而哭呢。」大王聽到這話,越發增添了憂愁煩惱,放聲痛哭,揚聲大叫,高呼道:「怪事啊!真是極大恥辱!我的兒子出家已經六年了,(她)為什麼今天才生孩子?」

(按照)當時那裡的國法,擊鼓一下,集結所有軍隊,九萬九千名釋迦族的人都來集合,立即召喚耶輸陀羅。當時耶輸陀羅,穿著潔白乾淨的衣服,毫無驚慌害怕,臉上略帶塵污,懷裡抱著兒子站在親屬朋友中。這時釋氏中(負責)執杖(行罰)的人,滿臉惱怒氣憤,罵耶輸陀羅說:「叱!你這平庸淺薄的(女人),太讓人羞愧了!(你)羞辱了我們的種族,還有什麼臉面站在我們面前?!」

有一名釋氏族人叫毗細天,是耶輸陀羅的舅舅,對耶輸陀羅說:「小孩子和愚蠢的人也沒有比你再粗俗淺薄的了。舅舅也是釋迦種族的人,你應該好好地老實說,究竟是從哪裡有了這個孩子?」耶輸陀羅絲毫沒有感到慚愧羞恥,正直(坦率)地說:「(就是)跟那位出家的釋迦族種、名叫悉達多的人,我是從他那裡得了這個孩子!」

悅頭檀王[淨飯王的別名]聽到這話以後,氣惱地說:「不要(為了)袒護生身父親,就胡說八道,是真是假我們各位釋迦族的人都知道。我的兒子悉達多,原來在家裡的時候(有人談論)五欲之事,他尚且不往耳朵裡聽,怎麼會有(男女)之欲而生了這個孩子?你說這樣的話,真是粗俗輕慢!你跟誰有的這個孩子,(竟然)來譭謗羞辱我們(家族)?(這)實在是誣陷歪曲,不是正直坦率的行為。我兒子悉達多過去在家時,連各種珍寶、美味佳餚都不沾染,何況現在他修行苦行,每天只吃(一顆)麻籽或米粒,(你竟)用這樣的話來譭謗他!」

淨飯王非常瞋恨惱怒,問眾位釋迦族人:「今天應該用什麼痛苦的方法殺了他們?」又有一個釋迦族人說:「依我的想法,應該挖一個火坑,(把他們)扔到火中去,讓他們母子倆都(燒得)一點不剩。」所有人都說這樣最好。(於是,讓人)立即挖了一個火坑,把佉陀羅木柴堆積在坑裡,用火點燃後就把耶輸陀羅帶到火坑邊上。這時耶輸陀羅,看見了火坑,才感覺到非常驚慌害怕,就像野鹿獨自被圍在打獵的圍場中間,四處觀看卻沒有誰可以依靠。

耶輸陀羅便自己大聲斥責道:「既然我自己沒有罪過,(為什麼卻)遭受這樣的災禍?!」徧觀所有的釋迦族人,沒有一個救自己的。(耶輸陀羅)抱著兒子長嘆,憶念(悉達多)菩薩說:「您有(大)慈悲,憐愍一切(眾生),天龍鬼神都尊敬您。現在我們母子倆,缺乏護佑,沒有過錯卻要遭受苦難,為什麼不見菩薩關心(我們)?為什麼不拯救我們母子?現在(很)危急,各天的善神們,(也)沒有憶念我們的。菩薩以前身在眾多的釋迦族人中,像滿月在群星中一樣(顯眼),如今卻再也不曾見一下!」(耶輸陀羅)立即向佛所在的方向,一心恭敬地頂禮,又拜了眾位釋迦族人,(然後)合掌對著火坑,說真實不虛之語:「我這個兒子,實在不是跟別人而有,(這孩子)曾六年在我胎中,如果(我此話)真實不虛,大火會消失,終究不會燒灼傷害到我們母子倆。」說完這話就立即跳入了火中。

這個火坑(當下)變成了水池,(耶輸陀羅)看到自己身處蓮花之上,恐懼全無,面容祥和喜悅,合掌對各位釋迦族人說:「如果我說的是假話,應該立即被火燒死。因為現在這個孩子真的是菩薩的兒子,憑著我說的是真實語,得以免去被火燒的災禍。」又有釋迦族人說:「看她的神態表情,沒有驚恐和畏懼,由此推理,知道(她的話)一定是真實的。」又有釋迦族人說:「這個火坑(竟)變成了清水池,以此驗證,(可以)知道她沒有過錯。」

這時眾位釋迦族人帶耶輸陀羅回到宮中,(對她)更加恭敬和讚歎。為她找來乳母,供養侍奉她的兒子,(待遇)就像平常一樣,沒有差別。祖父白淨王(對孩子的)疼愛非常深重,見不到羅睺羅就吃不下飯。如果想念悉達多菩薩時,就把羅睺羅抱在懷裡,以解除(自己的)憂愁思念。簡短捷說,已過了六年。白淨王渴望見到佛陀,(就)派人去請佛。佛(由於)憐愍(父親)的緣故,(就)回到自己的本國。來到釋迦王宮,佛把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變得都像佛身一樣,光明相好沒有差別。耶輸陀羅對羅睺羅說:「誰是你的父親,去他身邊吧!」這時羅睺羅,向佛頂禮完畢,(向佛走來,)正好站在如來的右足邊。如來就以無量劫中所修功德成就的(千輻)輪相的手,摩羅睺羅的頭頂。這時眾位釋迦族的人,都這樣想:「佛現在還有偏愛(自己子女)的心。」

佛知道各位釋氏族人的心念,就說偈語道:
「我對於國王眷屬,以及自己所生的孩子,
沒有偏愛之心,只是用手為他摩頂。
我所有的煩惱都已消除,徹底除滅了貪愛與憎恨,
你們不要(心存)懷疑,(認為我)對於這個孩子心生猶豫。
這孩子也會出家,重新成為我的法子,
大略說一下他的功德:(他)出家以後學習真正的佛道,
會成就阿羅漢的道果。」



老婆羅門諂偽緣 第百十八

所有狡猾、諂媚、詐偽、迷惑、欺騙他人者,外表看似正直,內心(卻)懷著奸詐,所以有智慧者應該細察真假。

比如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婆羅門,已經老了,(卻)娶了一位年輕的婦人。婦人嫌丈夫太老,常與別人發生不正當關係。欲心貪著,(她就)勸丈夫擺設宴會,宴請眾多年輕力壯的婆羅門。丈夫懷疑(婦人會)有姦情,不肯招來。這時那年輕的婦人,就設下了種種計謀,以迷惑她的丈夫。老婆羅門前妻所生的兒子,掉到火裡,當時年輕的婦人眼看著讓他掉到火中而不去拉他。老婆羅門問:「兒子今天掉在火中的時候,你為什麼不拉他?」(年輕的)婦人就回答說:「我從小以來,只接觸過自己的丈夫,沒有碰過其他的男子,為什麼你忽然間想讓我拉這個小男孩呢?」老婆羅門聽到這些話後,(還)以為就像她說的那樣。(由於)相信(自己)了解婦人的緣故,便在家裡擺設盛大的宴會,請眾婆羅門聚到一起。這時年輕的婦人便與別人私通。老婆羅門聽到這事後,心裡滿懷憤恨,立即取出(家中)寶物,裝進袋子,帶在身上,舍棄婦人而去。

(老婆羅門)離家已經(很)遠了,在路上遇見一位婆羅門,就一起結伴(而行)。在當天天黑的時候一起住宿,到第二天天亮的時候又一起結伴前行。離開(住宿的)主人家漸漸越來越遠,那位婆羅門對老婆羅門說:「在昨天住宿的地方,有一個草葉粘到了我的衣服上,我從小就沒有侵佔過別人的東西,這個葉子粘在我身上被帶來,我感到很羞愧,想把草葉還給那位主人,(請)你一起停住等我去還(後回來)。」老婆羅門聽到(對方)這樣說,非常相信他的話,更加喜愛敬重他,承諾停在這裡等待。那位婆羅門假裝拿著草葉要去還給主人,(走到)不遠的地方,就進入一條溝壑裡,仰著肚子躺下,過了很長時間才回去,說已經把草葉還給主人了。老婆羅門信以為真,更加愛惜尊重他。

一時老婆羅門因為去方便,(還要)清洗大小便處,就將寶物寄託在婆羅門那裡。這個人不久後(便)帶著老婆羅門的寶物,丟下他就跑了。老婆羅門看見(他)偷去了自己的寶物,為那個人嘆惜,又為自己感傷,(十分)憂愁煩惱。

他心情惆悵地上路前進,又往前走了一會兒,在一棵樹下面休息。(這時,)看見一個鸛雀,口裡銜著草,對眾鳥說:「我們應該相互體恤,聚集在一個地方,共同居住(休息)。」這時眾鳥都相信它的話,(於是飛)來聚集在一起。此時,這個顴雀選擇等所有的鳥都走了以後,(就)進入它們的巢裡,啄取鳥蛋飲取裡面的蛋汁,殺其它鳥兒的幼子吃。當鳥兒們快回來時,又重新銜著草。鳥兒們回來以後,看見發生了這樣的事,都憤怒責問,而這顴雀(卻)抵賴不承認是自己幹的。這時所有的鳥兒們都知道它諂媚欺詐,(於是)都棄它而去。

在這樹下,又過了一會兒,(老婆羅門又)看見一個外道的出家人,身上穿著用撿來的破布縫製的法衣,緩步行走,(嘴裡一邊說著):「蟲兒們,去,去!」老婆羅門問他說:「為什麼一邊走路,一邊口裡喊著:‘去,去’?」外道回答說:「我是出家人,憐愍一切眾生,害怕傷害了蟲蟻,所以這樣。」這時婆羅門見到他是出家人(並且)說出這樣的話,(對他)深信不疑,立即跟隨來到了他的家中。在晚上睡覺時(外道出家人)對(老)婆羅門說:「我需要清閑寂靜,修行自己的心性,請你住到另外的房間,在那兒休息。」這個婆羅門,(平時)喜歡聽聞(有人)修行道法,此時心懷歡慶和喜悅。到午夜後,(卻)只聽到奏起音樂、唱歌跳舞的聲音,於是出來看。他看見那位出家的外道,通往外道住的房間有一個地洞,從裡面出來一個婦女,與他一起歡聚:如果女人跳舞,外道就彈琴;如果外道跳舞,女人就彈琴。

見到了這樣的事情,(老婆羅門)自己想:天下萬物,不論是人還是動物,沒有一個可以相信啊!說偈語道:
「(說什麼)不碰別的男人,(說什麼)將草葉還給主人,
顴雀啣草欺詐(眾鳥),外道(假說)害怕傷蟲。
這樣種種諂媚詐偽,沒有一個可以相信!」

這時國內有一位長者,家裡非常富有,有很多珍寶,在某天的夜裡,丟失了很多財物。當時國王聽說後,問長者說:「有誰來過,使財物丟失?」長者對國王說:「完全沒有與奸人和閑雜人來往,只有一位婆羅門,常與我一起進出。他自身清淨品德高尚,不侵佔世間的財物,草葉粘在衣服上都還會還給它的主人,除了他以外,再沒有別人了。」國王聽到後,捉拿婆羅門而審問他。這時長者前來對國王說:「那人行為清淨,世間人無法跟他相比,為什麼一轉眼就被抓起來了呢?我寧可丟失我的財物,希望大王放了(他)。」這時國王說道:「我以前曾聽說過有這樣的例子:外表假裝清淨,內心卻懷著奸詐邪惡。你不要憂愁煩惱,讓我來核實。」說完這話,立即去檢查追究。婆羅門(最終)理屈詞窮,依照事實低頭認罪。

所以有智慧的人,處世時心如明鏡,善於分辨真假,是世間的導師。



婆羅門婦欲害姑緣 第百十九

過去有一個婆羅門,妻子年輕,姿色容貌美麗妖艷,情慾深重,心中嚮往縱欲婬亂。因為有婆婆在,不能隨(自己的)意,心裡就偷偷的想奸計,要傷害她的婆婆。她裝成很孝順,來迷惑她的丈夫,早晚恭敬勤快,(侍候婆婆)衣食無缺。她的丈夫很高興,對妻子說:「你現在贍養婆婆可稱得上是孝婦,我母親臨老(的時候),(多虧)得到你的侍奉。」

妻子回答丈夫說:「現在我這世間的供養,對婆婆沒有太大的利益,如果能得到天上的供養,才是真的心願滿足,可有好辦法生天嗎?」丈夫回答妻子說:「婆羅門的辦法是跳下深淵、投進火中,(或者在烈日下曝曬同時在身體四方燃火,用)五熱①炙烤身體,這樣做就能夠生到天上。」妻子回答丈夫說:「如果有這樣的辦法,可以(讓)婆婆生天,受到自然的天供,何必不停地受這塵世間的供養呢?」

說完這話,丈夫相信了她,就在田野裡,做了一個大火坑,裡面堆積了很多柴草,(點燃柴草,)讓火燒得很旺,就在坑邊舉行聚會。(他)扶著老母親,招集親朋好友以及眾婆羅門,都到聚會的地方,奏起音樂,彈琴唱歌,盡情歡樂了一整天。賓客散去之後,他們單獨與母親一起留下,夫婦倆把母親帶到火坑邊上,推進坑裡,頭也不回就跑了。

當時火坑中有一小塊(突出的)邊緣,母親(恰好)落在上面,竟然沒有掉到火中。母親不久(爬)出坑,(此時)天已經快黑了,她按著來時留下的足跡,想走回家去。路上經過一片叢林,那裡(被樹木)遮蔽得十分黑暗,她害怕有虎狼、羅剎鬼等,就爬上一棵矮樹,躲避所害怕的東西。碰巧遇到盜賊偷了很多財寶,眾同夥跟隨一起,停留在樹下面休息。老母親很害怕,嚇得不敢動彈,但咳嗽時控制不住,在樹上咳出聲來。盜賊聽到咳嗽聲,以為是惡鬼,(嚇得)丟棄財物,各自分散逃跑了。等到天亮之後,老母親安然,不再害怕,就立即爬下了樹,選取(賊人扔下的)財寶,(拿了)瓔珞、珠玉、金鐲、耳環等各種很珍奇的東西,滿載回家。

夫妻倆看見母親,又驚又怕,以為是起尸鬼,不敢接近。母親就說:「我死後生天了,得到了很多財寶。」又對媳婦說,「這些瓔珞、珠玉、金鐲、耳環等,是你的父母、姨母、姑姑和姊妹拿來給你的。因為我老了沒力氣,不能多帶,告訴讓你去,想要多少給多少。」

媳婦聽了婆婆的話,非常高興,要求像婆婆那樣投身火坑,於是對丈夫說:「婆婆今天是因為投到火坑中,才得到這些財寶,因為她沒有力氣,不能多帶,如果我去,肯定能帶很多(奇珍異寶回來)。」丈夫就依她的話,挖了一個火坑。她投身跳進去,立即被燒焦,(跳進)去就永遠消失了。

這時眾天神說偈語道:
「人們對於(自己的)尊長,不應作出惡逆大罪,
比如這婦人想害婆婆,反而自焚燬滅了自身。」



烏梟報怨緣 第百二十

以前有(一群)烏鴉和(一群)貓頭鷹,相互怨恨。烏鴉等到白天,知道貓頭鷹看不見,踩殺貓頭鷹群,吃它們的肉。貓頭鷹就在夜裡,知道烏鴉晚上眼睛看不清,同樣來啄烏鴉群,啄開它們肚子,也吞吃它們。(一類)害怕白天,(一類)害怕黑夜,沒有終結的時候。

當時烏鴉群中,有一隻聰明的烏鴉,對所有的烏鴉說:「(我們同貓頭鷹)已經結成了怨家,沒有辦法可以化解,終究會相互殺害對方,雙方不可能同時存在,應該想辦法消滅所有的貓頭鷹,然後我們就可以得到歡樂,如果不這樣,最終會被它們打敗。」所有的烏鴉都回答說:「依你所說的,應該想什麼辦法,能夠消滅仇敵?」

聰明的烏鴉回答說:「你們眾烏鴉,只管刺啄我,拔掉我的羽毛,啄破我的頭。我會用計謀,讓它們覆滅。」於是(眾烏鴉)依它所說的辦法(而行)。(受傷的烏鴉)外貌憔悴,來到貓頭鷹的洞穴外,自己悲號起來。貓頭鷹聽到了這聲音後便(都)出來問:「你今天為什麼頭破血流,羽毛全被毀壞掉落了?來到我們這裡,哀叫聲如此悲苦,想要說什麼?」烏鴉對貓頭鷹說:「所有的烏鴉都仇恨我,不能活命,所以我來投靠(你們),躲避仇人。」這隻貓頭鷹憐愍它,想收留它,其它的貓頭鷹都說:「它是仇家,不能夠親近。怎麼能收留它,撫養我們的仇敵?」

這隻貓頭鷹回答說:「今天它因為困難來投靠我們,隻身一個,能做出什麼來?」於是便收養了它,常給它吃剩下的肉。時間久了,它的羽毛也漸漸長出來了,烏鴉表面裝作很歡喜,暗中打起主意來,銜來幹樹枝和各種草木,放在貓頭鷹的洞穴中,好似報恩的樣子。貓頭鷹對烏鴉說:「這有什麼用呢?」烏鴉就回答說:「洞穴裡,都是冰冷的石頭,用這草木來抵禦寒風。」貓頭鷹信以為真,就沒有做聲了。

而烏鴉就這樣要求守護洞穴,裝作供貓頭鷹使喚,以報答收養的恩情。那時遇到了暴雪,非常寒冷,所有的貓頭鷹急忙聚集到了洞穴中。烏鴉一看機會來了,十分高興,銜來牧牛人的火,來燒貓頭鷹的洞穴,所有的貓頭鷹一時間都在洞穴中被燒死了。

這時眾天人說偈語道:
「(對於)過去產生過隔閡、仇怨的對像,都不應該親近信賴,
就像烏鴉假託好心,放火燒死了所有貓頭鷹。」



婢共羊斗緣第百二十一

從前,有一個女僕,性情廉潔謹慎,經常負責替主人炒麥豆。當時主人家裡有一頭公羊,瞅空(就來偷)吃麥豆。(麥豆的)數量有(較大)損耗,主人很生氣。(女僕)相信(既然)自己沒拿,(那一定)都是被羊吃掉了。因為這個原因,女僕常常(很)討厭(公羊),經常用棍棒來打公羊;羊也十分生氣,(就用角)來頂女僕。這樣相互攻擊,前後不止一次。

有一天女僕因為空手取火,羊看見她沒有拿棍子,就直接來頂女僕。女僕因為緊急,就把取來的火放到羊背上。羊被火燙,到處亂衝亂撞,(點著了村子,)燒了村里人,(且)蔓延到山野裡。當時山中有五百隻獼猴,火勢來得兇猛,沒有來得及逃走,(於是)就都一同被火燒死了。

眾天人看到後,說偈語道:
「瞋怒爭鬥的地方,不應在其中停留,
(就如)公羊與女僕相鬥,(造成)村人和獼猴的死亡。」




附 錄
佛教詞彙相關註解

如是我聞

1.如是者,指經中所說之佛語,我聞者阿難自言也,佛經為佛入滅後多聞第一之阿難所編集,故諸經之開卷,皆置此四字。

佛地論一曰:‘如是我聞者,謂總顯己聞,傳佛教者言,如是事我昔曾聞如是。’探玄記三曰:‘如是總舉一部文義,謂指己所聞之法故云如是。’理趣釋曰:‘如是者所謂結集之時所指是經也,我聞者蓋表親從佛聞也。’

2.如是者,信順之辭也。以信則言如是,不信則言不如是故也。佛法以信為第一,故諸經之首舉阿難之能信而雲如是。

法華義疏一曰:‘立此六事為簡外道,外道經初皆標阿傴二字,如來教首六事貫。’

3.又外道之經典,開卷有阿(無之義)、傴(有之義)二字為吉祥之表,是諍論之本也,故佛教為避諍論列如是等之六成就。如是二字為信成就,我聞二字為聞成就。

如是法,我從佛聞

總結:「如是經法,我從佛親聞」



一時

1.天台觀經疏一,謂‘今不論長短假實,說此經竟,總謂為一時。’

2.指佛說法之時,亦即師資道合,機教相叩之時。

天台觀經疏一,謂‘今不論長短假實,說此經竟,總謂為一時。’

3.一時者,佛與弟子說聽和合之時也。





迦葉佛:於此世界人壽二萬歲時出世而成正覺。為釋迦佛以前之佛,即過去七佛中之第六佛。

佛的十號:如來、應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出《佛說十號經》﹞

此十號義,若總略釋之,則:無虛妄名如來,良福田名應供,知法界名正徧知,具三明[天眼明、宿命明、漏盡明也]名明行足,不還來名善逝,知眾生國土名世間解,無與等名無上士,調他心名調御丈夫,為眾生眼名天人師,知三聚[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也]名佛。具茲十德,名世間尊。祖師所述經教,皆依此義而釋。今此經中,合世間解、無上士以為一號,雖開合不同,其義則一,故兩存之。

1.如來,如來之義有三。謂法身、報身、應身也。金剛經云: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此法身如來也。轉法輪論云:第一義諦名如,正覺名來。此報身如來也。成實論云:乘如實道,來成正覺。此應身如來也。

2.應供,謂萬行圓成,福慧具足,應受天上人間供養,饒益有情,故號應供。

3.正徧知,(亦名正等覺),謂具一切智,於一切法,無不了知,故號正徧知。以一切法平等開覺一切眾生,成無上覺,故號正等覺。

4.明行足,明即三明也。行足者,謂身口意業正真清淨,於自願力,一切之行,善修滿足,故號明行足。

5.善逝,善逝者,即妙往之義也。謂以無量智慧,能斷諸惑,妙出世間,能趣佛果,故號善逝。

6.世間解無上士,世間解者,謂世間、出世間因果諸法,無不解了也。無上士者,謂業惑淨盡,更無所斷。於三界天人凡聖之中,第一最上無等,故號世間解無上士。

7.調御丈夫,謂具大丈夫力用,而說種種諸法,調伏制御一切眾生,令離垢染,得大涅槃,故號調御丈夫。(梵語涅槃,華言滅度。)

8.天人師,謂非獨與四眾為師,所有天上人間、魔王外道、釋梵天龍,悉皆歸命,依教奉行,俱作弟子,故號天人師。(四眾者,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也。)

9.佛,梵語具雲佛陀,華言覺。謂智慧具足,三覺圓滿,故號為佛。(三覺者,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也。)

10.世尊,謂以智慧等法,破彼貪瞋癡等不善之法,滅生死苦,得無上覺,天人凡聖,世間、出世間,咸皆尊重,故號世尊。

(術語)劫初諸說上,皆有萬名,眾生漸鈍,則減為千名(如帝釋之千名),眾生彌昧,則減為百名,眾生更愚,則減為今之而十名。天竺俗法有十名,天上利根,尚有百名,大日如來天上成道,故應之而立百八號,釋尊於人界成道,故亦應之而立十號。



三十二妙相:

系轉輪聖王及佛之應化身所具之三十二種殊勝容貌與微妙形象。依《大智度論》卷四所載即:

1.足下安平立相;2.足下二輪相;3.長指相;4.足跟廣平相;5.手足指縵網相;6.手足柔軟相;7.足趺高滿相;8.踹如鹿王相;9.正立手摩膝相;10.馬陰藏相;11.身廣長等相;12.毛上向相;13.一孔一毛生相;14.金色相;15.大光相;16.細薄皮相;17.七處隆滿相;18.兩腋下隆滿相;19.上身如獅子相;20.身廣洪直相;21.肩圓好相;22.四十齒相;23.齒齊相;24.牙白相;25.獅子頰相;26.味中得上味相;27.大舌相;28.梵音相;29.目紺青相;30.牛眼睫相;31.頂髻相;32.白毫相



四無畏/四無所畏:

1.一切智無所畏,佛於大眾中明言我為一切智人而無畏心也。

2.漏盡無所畏,佛於大眾中明言我斷盡一切煩惱而無畏心也。

3.說障道無所畏,佛於大眾中說惑業等諸障法而無畏心也。

4.說盡苦道無所畏,佛於大眾中說戒定慧等諸盡苦之正道而無畏心也。



十力:指如來所具有的十種力用。

1.知覺處非處智力,即能知一切事物的道理和非道理的智力;

2.知三世業報智力,即能知一切眾生三世因果業報的智力;

3.知諸禪解脫三昧智力,即能知各種禪定及解脫三昧等的智力;

4.知諸根勝劣智力,即能知眾生根性的勝劣與得果大小的智力;

5.知種種解智力,即能普知眾生種種境界不同的智力;

6.知種種界智力,即能普知眾生種種境界不同的智力;

7.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即能知一切眾生行道因果的智力;

8.知天眼無礙智力,即能以天眼見眾生生死及善惡業緣而無障礙的智力;

9.知宿命無漏智力,即知眾生宿命及知無漏涅槃的智力;

10.知永斷習氣智力,即於一切妄惑餘氣,永斷不生,能如實知之的智力。



十八不共法:

﹝出法界次第﹞

不共法者,謂諸佛之智內充,無畏之德外顯,一切功德智慧,超過物表,不與凡夫、二乘[聲聞乘、緣覺乘]及諸菩薩共有也。

1.身無失,謂佛從無量劫來,常用戒、定、智慧、慈悲以修其身,此諸功德滿足,故一切煩惱俱盡,是名身無失。(劫,梵語具雲劫波,華言分別時節。)

2.口無失,謂佛具無量智慧辯才,所說之法,隨眾機宜,皆得證悟,是名口無失。

3.念無失,謂佛修諸甚深禪定,心不散亂,於諸法中,心無所著,得第一安隱處,故名念無失。

4.無異想,謂佛於一切眾生,平等普度,心無揀擇,是名無異想。

5.無不定心,謂佛行住坐臥,常不離甚深勝定,是名無不定心。

6.無不知已舍,謂佛於一切法,悉皆照知方舍,無有一法不了知而舍之者,是名無不知已舍。

7.欲無減,謂佛具眾善,常欲度諸眾生,心無厭足,是名欲無減。

8.精進無減,謂佛身心,精進滿足,常度一切眾生,無有休息,是名精進無減。

9.念無減,謂佛於三世諸佛之法,一切智慧相應滿足,無有退轉,是名念無減。(三世者,過去、現在、未來也。)

10.慧無減,謂佛具一切智慧,無邊無際不可盡;故隨慧而說,亦無有盡,是名慧無減。

11.解脫無減,謂佛遠離一切執著,具二種解脫:一者,有為解脫,謂無漏智慧相應解脫;二者,無為解脫,謂一切煩惱淨盡無餘,是名解脫無減。(無漏者,謂不漏落生死也。無為者,謂稱性而修,無所作為也。)

12.解脫知見無減,謂佛於一切解脫中,知見明瞭,分別無礙,是名解脫知見無減。

13.一切身業隨智慧行,謂佛現諸勝相,調伏眾生,稱智演說一切諸法,令其各得解悟證入,是名身業隨智慧行。

14.一切口業隨智慧行,謂佛以微妙清淨之語,隨智而轉,化導利益一切眾生,是名一切口業隨智慧行。

15.一切意業隨智慧行,謂佛以清淨意業,隨智而轉,入眾生心而為說法,除滅無明癡暗之膜,是名意業隨智慧行。

16.智慧知過去世無礙,謂佛以智慧照知過去世所有一切,若眾生法,若非眾生法,悉能徧知無礙,是名智慧知過去世無礙。

17.智慧知未來世無礙,謂佛以智慧照知未來世所有一切,若眾生法,若非眾生法,悉能徧知無礙,是名智慧知未來世無礙。

18.智慧知現在世無礙,謂佛以智慧照知現在世所有一切,若眾生法,若非眾生法,悉能徧知無礙,是名智慧知現在世無礙。



地理

北俱盧洲:意譯勝處、勝生、高上,以其地勝於其他三洲而得名。地形方正。

閻浮提:即南贍部洲,位於須彌山南方,此洲盛產閻浮樹,又出產閻浮檀金。其地形如車箱,人面亦然。此洲人民,勇猛強記而能造業行、能修梵行、有佛出世其土地中,因此三事勝於其他三洲及諸天。

三十三天:六欲天之一。又作忉利天。此天位居欲界第二天之須彌山頂上,四面各八萬由旬。

五道六道:開合不同,五道加阿修羅道,則為六道。攝阿修羅道於五道內有二義:一唯攝於天趣,一攝於天趣鬼趣之二者。見唯識樞要下本。新譯家多用五趣。

六道:與六趣同。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間,天上是也。此六者,乃眾生輪迴之道途,故曰六道。眾生各乘因業而趣之,故謂之六趣。

三塗:火途、刀途、血途。即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

欲界:具有淫慾、情慾、色慾、食慾等有情所居之世界。上自第六他化自在天,中包括人界之四大洲,下至無間地獄等二十處,因男女參居,多諸染欲,故稱欲界。

人物

長者:一稱長者,體具十德:一姓貴;二高位;三大富;四威猛;五智深;六年耆;七行淨;八備禮;九上嘆;十下歸。

居士:注維摩經一:‘什曰:外國白衣多財富樂者,名為居士。肇曰:積財一億,入居士裡。寶貨彌殖故,貪著彌深。’天台觀音義疏曰:‘居士者,多積賄貨,居業丰盈,以此為名也。’慧遠維摩經疏一曰:‘居士有二:一廣積資財,居財之士,名為居士。二在家修道,居家道士,名為居士。’嘉祥法華義疏十二曰:‘居士有二種:一居舍之士,故名居士。二居財一億,故名居士。’

優婆塞:梵語優婆塞,華言清淨士。謂雖在家,能持五戒,清淨自守;又云近事男,謂能持戒,可親近承事諸佛法,故名優婆塞。

頭陀:譯曰抖擻,謂抖擻衣服飲食住處三種貪著之行法也。南山律鈔:位分為四。衣二:一納衣,二但三衣。食四:一乞食,二不作餘食法,三一坐,四一揣(徒端切。揣者,雜也。一和雜者,不以種種盛貯,名一揣食)。處五:一蘭若,二塚間,三樹下,四露坐,五隨坐。威儀一,常坐。

轉輪王:於人壽八萬四千歲時出世,統治四洲。《輪王七寶經》:「其王出時有七寶現。何等為七?所謂輪寶、象寶、馬寶、主藏臣寶、主兵臣寶、摩尼寶、女寶。

婆羅門:梵語婆羅門,華言淨行。義雲承習梵天法者。其人種類,自云從梵天口生,四姓中勝,獨取梵名,唯五天竺有,餘國即無。

其種別有經書,世世相承,以道學為業。或在家,或出家,多恃己道術,我慢人也。

「婆羅門法。七歲以上在家學問,十五已去,學婆羅門法,遊方學問。至年四十、恐家嗣斷絕,歸家娶妻,生子繼嗣,年至五十入山修道。」


梵志:

1、志求生於梵天的人。

2、在家的婆羅門。

3、指一切外道之出家人。


四天王/四大天王:

1.東方持國天王:此天王護持國土,安撫眾生,故稱持國天王,又稱東方天王。

2.南方增長天王:能令眾生善根增長。

3.西方廣目天王:能以淨天眼常觀閻浮提。

4.北方多聞天王:乃閻浮提北方之守護神,住於須彌山第四層之北面。率領夜叉、羅剎等二神眾,兼守其餘二洲。由於時常守護道場,聽聞佛法,故稱多聞。

帝釋:帝釋天又稱釋提桓因,為忉利天(三十三天)之主,為佛教之護法神。

梵天:色界之初禪天名。因此天無慾界的淫慾,寂靜清淨,故名梵天。

辟支佛/緣覺/獨覺

「辟支佛」漢譯為「緣覺」或「獨覺」。按《法華經》辟支佛乘的說法,求自然慧樂獨善寂者,示獨覺之義;深知諸法因緣者,示緣覺之義;辟支佛具此二義

羅漢:小乘極悟之位名。一譯為殺賊,殺煩惱賊之意;二譯為應供,即當受人天供養之意;三譯為不生,即永入涅槃不再受生死果報之意。


佛法

五戒/居士五戒:

指五種佛制戒,為在家男女所受持之五種制戒,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不妄語、不飲酒。


八關齋戒:

關者,禁也。謂禁閉殺盜婬等八罪,使之不犯故也。

齋者,過中不食也。以八戒助成齋法,共相支持,故又名八支齋法。

1.不殺生;2.不偷盜;3.不非梵行;4.不妄語;5.不飲酒;6.不著香花鬘,不香油塗身;7.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觀聽;8.不坐高廣大床;9.不非時食。

前八條為戒,後一條為齋。


十善:善即順理之義。謂行此十法,皆順理故。然有二種:一者止,二者行。止,則止息己惡,不惱於他;即止息十惡;(「十惡」見下一條。)行,則修行勝德,利安一切也。即當行「放生、佈施、清淨梵行、實語、和合利益、柔和軟語、質直正言、慈忍、正信正見」之善

十惡:惡即乖理之行。謂眾生觸境顛倒,縱此惑情,於身口意,動與理乖,成此十惡也:即殺生、偷盜、邪婬、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慾、瞋恚、邪見。


四諦法:指苦、集、滅、道四種正確無誤之真理。此四者真實不虛,故稱四聖諦。又此四者為聖者所知見,故稱四聖諦。

1.苦諦:指逼迫身心苦惱之狀態。苦諦即關於生死實是苦之真諦。

2.集諦:招集之意。審實一切煩惱惑業,實能招集三界生死苦果。集諦即關於世間人生諸苦之生起及其根源之真諦。

3.滅諦:寂滅。審實斷除苦之根本——欲愛,則得苦滅,可入於涅槃之境界。滅諦即善於滅盡苦、集之真諦。

4.道諦:能通之義。審實滅苦之道,乃正見、正思維等八正道,若依此而修行,則可超脫苦、集二諦,達到寂靜涅槃之境。道諦即善於八正道之真諦。


慈心:

1.慈心的所緣,是缺乏安樂的有情。

2.慈心的行相,即慈心心理活動的相狀,有三個方面,即思惟:怎麼能讓他得到安樂?多麼希望他獲得安樂;應當由我來為他成辦安樂。《瑜伽師地論》說:「以慈心者,為欲令得樂義故。」


悲心:

1.悲心的所緣,即具有苦苦、壞苦、行苦的苦惱有情,包括下至地獄、上達有頂的有情。

此處,須明確悲心的所緣境,未精通苦諦的人一般只有「緣苦苦悲」,連「緣壞苦悲」都很鮮少或很微弱,更不必說「緣行苦悲」,如此,悲心的所緣就很狹小。

所以,此處,緣有情悲是遍緣三界輪迴的一切有情的悲心。這是經由學習苦諦教法發展而來的。因此,修學苦諦成為引發大悲心的重要基礎。

2.悲心的行相有三方面,即想:怎麼能讓有情脫離這種痛苦(為有情著想的心);但願有情脫離痛苦(善願心);我應當讓他脫離痛苦(責任心)。

六度:六種行之可以從生死苦惱此岸得度到涅槃安樂彼岸的法門,即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佈施能度慳貪,持戒能度毀犯,忍辱能度瞋恚,精進能度懈怠,禪定能度散亂,般若能度愚癡。

涅槃:簡單地說,「涅槃」就是經過修道,能夠徹底地斷除煩惱,具備一切功德,超脫生死輪迴,入於「不生不滅」。如《涅槃經》卷四所說:「滅諸煩惱,名為涅槃;離諸有(指生死)者,乃為涅槃。


果位

須陀洹果:又稱初果,指斷盡三界之見惑,預入聖道法流,以第十六至八無漏聖道(或聖者)之階位。

斯陀含果:即四聖果中之第二果。指斷除欲界九品修惑中之前六品而證得聖者果位並以來返人天一次而得名。

阿那含果:阿那含意譯不還、不來,乃聲聞四果中第三果之聖者。彼等已斷盡欲界九品之惑,不再來欲界受生。未來當生於色界無色界,不再來欲界受生死,所以叫做不還。

羅漢果:即第四果又作極果、無學果。指已斷盡色界無色界之一切見惑、修惑而永入涅槃之聖者。


其它詞彙

五蘊:色、受、想、行、識。

五通:指修四根本靜慮所得之五種神通。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及宿命通、神足通。

六通:五通(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及宿命通、神足通)再加上漏盡通。

結夏安居:印度每年夏季長達三月之久,此三個月間出家比丘禁止外出遊方而聚居一處修行。此為避免雨季期間外出踏殺地面之蟲類及草木之新芽而引世譏。這樣形成了僧眾夏天安居三個月用功辦道的規制。

善來比丘:佛陀對比丘稱「善來比丘」時,該比丘即得具足戒,此謂「善來得」,係限世尊一人特授之作法。即由彼人之願力與佛陀之威神力,佛向欲出家之人稱「善來比丘」,彼人即為沙門,具備剃髮與著袈裟之相,得具足戒。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lene&aid=155640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