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正法念處經講記》1 十善業道品 智圓法師
2021/01/11 12:01:05瀏覽912|回應0|推薦5
首先,請大家共同在本師釋迦牟尼佛前發心:弟子願攝持引導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入十善業道,為此聞思修學《正法念處經》中的《十善業道品》。


正法念處經卷第一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十善業道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在王舍城,遊那羅陀婆羅門村。爾時慧命舍利弗於晨朝時,共眾多比丘入王舍城,各各行乞。爾時眾多比丘離慧命舍利弗而行乞食,遂爾往到遮羅迦波離婆阇迦外道所已,共相問訊。彼此歡喜說法語論,迭互相問。


這是我親耳所聞的,很久以前,佛住在王舍城。一天,佛陀遊行到那羅陀婆羅門村。那個時候,長老舍利弗和眾多比丘在早晨的時候進了王舍城各處去托缽乞食。當時很多比丘離開舍利弗尊者另外在乞食,他們來到了遮羅迦波離婆阇迦外道那裡。外道徒看到比丘們來了,就相互禮貌地打了招呼。他們彼此都有興趣向對方探討法的要領,因此開始輪番互相問法。


彼遮羅迦波離婆阇迦外道問諸比丘言:汝之釋迦沙門瞿曇說如是法欲為不善,是不可愛,非是可樂,非是可意,於他欲者亦不隨喜 我亦如是說彼身業是不可愛,非是可樂,非是可意,於他欲者亦不隨喜。 汝之釋迦沙門瞿曇說彼口業是不可愛,非是可樂,非是可意,不隨喜他。 我亦如是說彼口業是不可愛,非是可樂,非是可意,不隨喜他。 汝之釋迦沙門瞿曇說彼意業是不可愛,非是可樂,非是可意,不隨喜他。 我亦如是說彼意業是不可愛,非是可樂,非是可意,不隨喜他。 汝之釋迦沙門瞿曇如是法律,為有何異?何意何勝?若汝釋迦沙門瞿曇如是法律,與我何異?而汝釋迦沙門瞿曇自說,我是一切智人?

那些外道徒問比丘們說:你們釋迦沙門瞿曇講這樣的話,說慾望是不好的、不可愛的、不可樂的、不可意的,對於那些縱慾的人也不該隨喜;我們也說:那身業是不可愛的、不可樂的、不可意的,對於那貪戀身體者不應該隨喜。你們釋迦沙門瞿曇說:那口業是不可愛的、不是可樂處、不是可意的,不要隨喜他人的口業;我們也這樣說:造口業不可愛、不可樂、不可意,不能隨喜他人造口業。你們釋迦沙門瞿曇說:那意業是不可愛的、不可樂的、不可意的,不要隨喜別人的意業;我們也這樣說:那意業是不可愛、不可樂、不可意的,不應該隨喜他人的意業。你們釋迦沙門瞿曇說這樣的法規戒律,哪裡有什麼不同之處呢?哪裡有更超勝的地方呢?你們沙門瞿曇說法跟我們的說法哪裡有什麼差異呢?但是,你們的釋迦沙門瞿曇竟然自詡“我是一切智人”,這也太沒道理了吧!


彼遮羅迦波離婆阇迦外道如是問已,彼諸比丘新出家故,於比丘法未能善解,心不隨喜,是故不答。爾時眾多比丘既乞食已,離慧命舍利弗,各各皆到那羅陀村,食訖已住。爾時慧命舍利弗亦乞食已,同共往到那羅陀村。爾時眾多比丘往到慧命舍利弗所,具說如上。

外道這樣發問以後,那些比丘由於剛剛出家的緣故,對於比丘應學的法還沒能完全通達,面對外道這樣的詰問,他們心裡不高興,因此並沒有當面回答。

那時,眾多比丘們托缽乞食完畢後,紛紛離開慧命舍利弗,各自陸續到了那羅陀村落。等到他們吃完飯安住休息的時候,慧命舍利弗也乞完食,也到了那羅陀村。當時,眾比丘就到慧命舍利弗面前,詳細說了之前遇到的事情。


爾時,慧命舍利弗語眾多比丘言:若我慧命共汝相隨王舍城內,同四出巷,同三角巷,即共汝等到遮羅迦波離婆阇迦外道所者,我則能以正法破之。然我在於異四出巷,異三角巷,而行乞食,故我如是不聞彼難。彼遮羅迦波離婆阇迦外道前所問難,世尊普眼,諸業果報一切現知,今在此處,最為尊勝,一切外道見則降伏。為諸聲聞諸優婆塞諸天人等,善說一切業果報法,去此不遠,汝可往問。彼當為汝善說一切業果報法。若天、魔、梵、世間沙門、婆羅門等所不能說,唯有如來能為汝說。我於彼法未善通達,唯有世尊第一善解業果報法,能為汝說。爾時眾多比丘向世尊所。

當時,慧命舍利弗對眾比丘們說:如果我跟你們一起進入王舍城裡,我們同在四出巷、三角巷,那我就會和你們一起到遮羅迦波離婆阇迦外道那裡,我能用佛法正理破除他們的謬論。但是,我不在四出巷、也不在三角巷的地方行乞,因此我沒有機會破那些問難。

關於那外道之前所問難的事,釋迦世尊具有普見一切的慧眼,他對於業因果報的一切法都能現量了知。現在佛正在這附近,他是最尊最勝的,一切外道見到佛都會被降伏。佛能為諸聲聞、諸優婆塞、諸人天等善說一切業因果報的法。現在佛離這裡不遠,你們應該去祈問。佛會為你們善說一切業因果報的法理,這是天、魔、梵、世間沙門、婆羅門等都無法說清的真相,只有如來世尊能為你們說明。我對因果法也沒有完全通達,只有世尊是第一善解業果報法則者,他能給你們解說。當時聽了舍利弗這番話,那些比丘們就往世尊所住的地方來了。


爾時世尊依晝時法如須彌山,自光網焰如晝日明、如夜中月;如月清涼、如陂池清,甚深如海;安住不動如須彌山;心無所畏如師子王。一切眾生之所歸依,猶如父母。大悲熏心,一切眾生唯一上親。慈悲喜捨為依止處,以三十七大菩提分勝妙之法莊嚴其身。一切眾生清淨眼觀,無有厭足,胜日月光。

此時的世尊在白天晝時就像須彌山王一樣,自身的焰網光明像白天的日輪那樣明麗,又像夜晚的明月。佛像皎潔月輪一般寂靜清涼,又像水池般清淨,甚深智慧猶如大海,安住不動如同須彌山,心中無所畏懼如獅子王,是一切眾生歸依仰賴的對境。猶如眾生父母,因為大悲熏心而成為一切眾生唯一可歸投依靠的至親。佛陀所具有的慈悲喜捨無量功德成為眾生的依靠之處。這樣以三十七菩提分勝妙功德法所莊嚴的佛身,使得一切眾生以清淨眼見到,都視無厭足,映蔽了日月的光輝。


釋迦王子偈言:
世尊廣普眼,無三垢淨眼,
能巧說二諦,善知三種苦。
如是佛世尊,已修二種修,
現證於道果,滅諦智具足。
遠離三界眼,而說異三界。
知十八界諦,觀知解脫諦,
十八功德眾,自功德相應。
解脫九系縛,具足十種力,
成就四無畏,亦成就大悲。
大悲心深潤,成就三念處。


有詩偈讚歎說:世尊您具有極廣闊的一切智眼,遠離三種垢染的清淨眼,因此能善巧地宣說世俗和勝義二諦,您徹知苦苦、壞苦、行苦的真相。這樣的佛世尊已經修圓滿了二種所修之法,也就是現證了道,現證了果。佛陀由於具足現見滅諦的智慧,遠離了三界無明覆蔽之眼,因此他說了不同於世間外道的三界真相。佛陀了知十八界的真諦,也觀知了解脫十八界的真諦,十八功德法積聚,自身圓滿具足一切斷證功德。解脫了貪等九種結縛,具足了十種力,成就了四無所畏,也成就了大悲。以大悲心深深潤澤自心的緣故,成就了三念處,即是對於過現未三世一切法明明了知的智慧。


爾時眾多比丘既見世尊,整服一肩,如法叉跪,右膝著地,禮世尊足,退在一面。正威儀住,低頭斂容。

當時,眾多比丘見了世尊以後,修整威儀,偏袒右肩,按請法的禮儀,雙手合掌,右膝著地,頂禮世尊的雙足後退在一邊。威儀端正而住,低頭收斂面容,非常恭謹肅穆。


爾時眾多比丘推一比丘往近世尊,復更頂禮世尊足已,白言:世尊!我於晨朝著衣持缽,入王舍城而行乞食。如上所說,次第乃至共彼外道遮羅迦波離婆阇迦問難語說,彼問身業口業意業,皆如上說。

當時,眾多比丘公推一位比丘去親近世尊,他上前再次頂禮世尊雙足後,啟白佛說:世尊!我在早晨著衣持缽,進入王舍城乞食。就像前面所說那樣,次第一一做了匯報,說到那些外道遮羅、迦波、離婆、阇迦,他們如何問身業、口業、意業的,包括他們的問難,都像上面那樣敘述了。


爾時世尊先觀察已,然後為說。爾時世尊為彼比丘、那羅陀村諸婆羅門而說法言:汝諸比丘!我所說法,初中後善,義善語善,法應具足,清淨鮮白。梵行開顯------所謂正法念處法門,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我為汝說。諸比丘言:如是,世尊!彼諸比丘,於世尊所至心諦聽。

當時,世尊說法都是先觀察,再解答的。世尊作了觀察後,為那些比丘、那羅陀村諸位婆羅門宣說了下面的法要:諸位比丘!我所說的法,初善、中善、後善,義善、語也善,具足法義,清淨鮮白,我所說的法,開顯了能到涅槃的梵行——所謂的正法念處法門,你們要善自諦聽,好好地思維憶念法義,我來為你們解說。諸比丘們說:依教奉行,世尊!於是,那些比丘就在世尊面前至心諦聽佛說的妙法。


爾時世尊為諸比丘如是說言:諸比丘!何者正法念處法門?所謂法見法,非法見非法。常念彼處,心不生疑。喜樂聞法,供養長宿。彼知身業口業意業,業果生滅不顛倒見,不行異法。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說:比丘們!什麼是正法念處法門呢?所謂的對於法見到是法,對於非法見到是非法,常常憶念自己所做所行的善法,心裡沒有懷疑,喜愛聞法,供養法師、長老比丘,因為他們了解身業、口業、意業,對於業果的生滅法沒有顛倒見,不行持其他非法的事,這就是所謂的正法念處。

如果心裡時時能夠記得這個是法,那個是非法,善法我去做,非法不去做,一切時處就處在身口意業不顛倒的見當中,不行與法相違的事,完全按照法軌來做,這就是了。這是心的法則,哪些是惡法,會得惡果,哪些是善法,會得善果,自己如實明知。知道自己身口意的行為,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善惡裡有什麼差別,應當怎麼做,就如是行,這叫做“正法念處”。


諸比丘!身業三種,所謂殺生、偷盜、邪淫。云何殺生?於他眾生,生眾生想,起殺害心,斷其命根,得成殺生。彼有三種,謂上中下。所言上者,殺羅漢等,墮阿鼻獄;所言中者,殺住道人;所言下者,殺不善人,及殺畜生。

諸比丘!身業有三種,所謂的殺生、偷盜和邪淫。怎樣是殺生?就是對於其他眾生起了眾生想,起了殺害心,斷了他的命根,就結成了殺生的業力。這又有上中下三種,這是按照所殺的對境來分。殺羅漢等尊貴者是上等的殺業,墮阿鼻地獄;殺了行道的人是中等的殺業;殺不善的人和畜生是下等的殺業。


又復三種,所謂過去、未來、現在。又復三種,所謂貪作、嗔作、痴作。彼貪作者,所謂獵等;彼嗔作者,所謂下性;彼痴作者,外道齋等。又復三種,所謂自作、他教、二作。

又有三種,所謂以貪欲殺、以嗔恚殺、以愚癡殺。所謂的以貪殺,就是獵人捕取獵物,想取得它的肉、皮、角等來謀取利益;所謂以嗔殺,就是對下劣種性,包括動物以及人類,懷著殘害的心而殺害;所謂以痴殺,就是守持一些外道法規,認為要以殺生來祭祀、來供齋,動物是該殺的,動物是提供給人類的食物等等,秉持這種邪謬的見解而殺,叫做以痴殺。另外,殺生還有三種分類,就是按照行持者來講,自己殺、教他人殺、自他共作。


有五因緣,雖是殺生,無殺罪業。所謂道行無心傷殺蠕蟻等命;若擲鐵等,無心殺生而斷物命;醫師治病,為利益故與病者藥,因藥命斷,醫無噁心;父母慈心為治故打,因打命終;燃火蟲入,無心殺蟲,蟲入火死。如是五種,雖斷生命,不得殺罪。

有五種因緣使得殺生沒有殺生的罪業,就是在走路時無心傷殺了小螞蟻、小爬蟲等;或者扔鐵等無心殺害了生命;或者醫生治病,為了利益病人的緣故給藥,而病人因為吃藥而導致斷命,醫生沒有噁心而不得罪;或者父母慈心,為了教育孩子,因為失手誤傷導致命終;或者燒火的時候,蟲子飛入,無心而殺了蟲。像這樣五種情況,雖然斷了眾生的命,但不得殺生的罪。


又復更有三種殺生,所謂教他、自作、二作。

又有三種殺生方式,所謂教導或教唆別人去殺生,自己殺生,或者自己和他人合作來殺生。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偷盜成就滿足?云何偷盜得果報少?

世尊又說:修行者內心思維,我怎樣才能隨順正法,觀察自身的一切行為,什麼合乎法,什麼不合法,哪一種是偷盜成就滿足?哪一種偷盜的果報輕微?


彼見聞知,或天眼見,他物他攝,自意盜取,如是偷盜成就滿足。

我們見到、聽到、知道,或者以天眼見到,如果是屬於他人的財物,有人有意地去盜取,這就叫做偷盜滿足。


若是王法;為饒益尊父母、病人、緣覺、羅漢、阿那含人、斯陀含人、須陀洹等;若為病急;若為飢急,彼為饒益,如是偷盜得果報少,盜業不具。

如果偷盜是被國家王法所定,也就是法律政策決定的,或者為了饒益幫助父母、病人、緣覺、羅漢、三果、二果、初果等聖人,或者為了救助病急、飢餓急的人,這樣偷盜得的果報少,不具足盜業。


又復偷盜得果報少?謂偷盜已專心懺悔,既懺悔已後更不作;遮他偷盜,教不盜戒,示其善道,令住善法遠離偷盜,如是盜業不具足滿。

又有一種情況偷盜得果報輕微,也就是說,偷盜後專心懺悔,懺悔後再不偷盜,或者遮止他人偷盜,教導人持不盜戒,為人指示善惡之道,使人住在善法中,遠離偷盜,這樣一來,盜業的勢能就不具足圓滿了。


何業具足?若人偷盜,彼偷盜人若誑惑他,屏處思量,作欺誑事,鬥秤治物,作惡業行,如是種種此業具足。

怎樣的業行是具足偷盜呢?如果有人偷盜,這偷盜的人為了誑惑他人在暗處思量:我怎樣做這欺騙的事?或者短斤少兩,或者假冒偽劣,怎麼才能矇騙對方竊取到財富?這樣故意噁心做偷盜的惡行,就叫做具足盜業。


云何成業?若他攝物,知已盜取,如是成業。何業具足?作已隨喜,樂行多作,向他讚說,又復教他善戒者盜,此業具足。

怎麼算是成就了盜業呢?屬於他人的財物,明明知道,卻以各種手段來盜取或竊取,這就成了盜業。

怎樣的業行是具足盜業呢?如果別人偷盜隨喜他,或者自己偷盜後洋洋自得,隨喜自己,有一種欲樂,還想以後多干點。而且還向他人顯擺自誇,教唆那些本來沒有偷盜惡行的人也去偷,或者讓持戒的人去偷盜,這就叫做具足盜業。總之,就是偷盜以後自己隨喜讚歎等,或者不斷地歡喜去做,增強了盜業的勢能,使它得以成熟。

前面業輕,是做了以後有後悔心,以防護心截斷未來相續之流,而且往後從相反方面來做,教導別人遮止盜業,教導別人指示他善道等等,這些就叫盜業不具足。相反方面,造了盜業沒有慚愧而且隨喜自己,特別想多做,又向別人炫耀,這就是在心裡支持盜業,或者教給善持戒者偷盜的手段等等,這樣就會具足圓滿盜業的勢能。


如是三業具足不減,餘偷盜業得果報少,而不決定。

像這樣初中後三業具足,果報就不能減輕。其他盜業的果報就比較輕,不決定受業報。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邪淫?此邪淫人,若於自妻非道而行;或於他妻道、非道行;若於他作,心生隨喜;若設方便強教他作,是名邪淫。

佛又教導說:修行人內心要善加思維,我怎樣才能隨順正法?因此觀察哪些行為符合法道,哪些不合法,由此決定取捨。第三個業道就是要觀察什麼是邪淫。怎樣是邪淫?指對自己的妻子在非道處行淫,或者對他人的妻子在道和非道中行淫,或者他人邪淫自己心生羨慕隨喜,或者用各種方法散佈色情,強制性地教別人邪淫,這些都叫做“邪淫”。


云何邪淫得果報少?若邪淫已專心懺悔;不隨喜他,遮他邪淫,示其善道,彼邪淫業不具足滿;離邪淫意,修行善戒,如是邪淫得果報少,不決定受。

怎樣邪淫的果報輕微?就是邪淫後專心懺悔,不再隨喜他人邪淫,遮止他人邪淫,給他們指示正確的善道,這樣邪淫的業就不能具足圓滿。或者遠離邪淫之意,修習善妙的戒律。像這樣邪淫得果報將輕微,不決定受報。


如是三種身不善業得果報少,果報輕軟。

像這樣三種身不善業得果報少,果報輕微。


如是外道遮羅迦波離婆阇迦所不能知,非其境界,並天世間,若魔若梵沙門婆羅門,一切世間諸天人等所不能知。除我聲聞從我聞故知業果報,更無教者。

像這樣深細的業果,外道遮羅、迦波、離婆、阇迦是不了解的,這不是他們所了知的境界。天人世間無論魔王魔眾、梵王梵眾、沙門、婆羅門,一切世間諸天人等都不能徹知業的甚深境界。除了那些聲聞,曾經跟隨我聽聞過的緣故,知道業的各自果報,其他沒有人能對此建立理論體系的教法。

這說明業果唯一是佛的行境,佛徹見瞭如是行、如是業、如是果報,這是由於佛的一切種智能完全現見緣起,徹知緣起的奧秘,所以只有佛能究竟宣說業果。


又修行者知業果報。云何口業惡不善行?口業四種,所謂妄語、兩舌、惡口、綺語如是四種。

佛又教導說:修行者應了知業果中口業的狀況。怎樣的口業是不善行?口業有四種——妄語、兩舌、惡口、綺語。以下佛要解釋四種口業。


何者妄語?自思惟已,然後於他作不實語。若作咒誓,若在王前、若王等前,妄語言說,令他衰惱,或打或縛,或令輸物,彼成妄語。如是滿足成妄語業,地獄中受。

佛說:怎樣的業是妄語呢?就是某人自己想想,然後對他人不說實話,說了假話。或者發誓,或者在國王前,或者在與國王相似的那些重要人物面前打妄語,令他人衰惱,或者被打、被捆縛,或者讓他人失去財物、名譽,那就成了妄語的惡業。

意思是說,某人或者別有所圖,或者想陷害他人,或者想欺詐他人,讓他人倒霉等等,懷著這樣的噁心發誓:我發誓這根本不是我做的,或者:我發誓是他做的。或者在國王及那些有地位的人面前說誑話陷害人、做假證,使他人衰損,受到鞭打、懲罰或者喪失財物等等。這就成了妄語欺誑的惡業,以此業力將會在三惡道中受報。


復有口業名為兩舌,於和合者、共作業者,破壞語說。如是語者成就兩舌。

還有一種口業叫做兩舌。就是對本來和合的兩方挑撥離間,在東說西,在西說東,使得兩邊關係破裂。說這種話,就成了兩舌的惡業。


云何此語得果報少?破壞語已,心中生悔:我愚癡故作如是說。專心懺悔,亦遮他人作破壞語,示其善道。業不具足,此業不重。

怎樣的兩舌業得果報輕微?就是在說了破人關係的語言後,心裡起了後悔之心,澄清事實說:我愚癡的緣故,竟然說出這種離間的話。之後專心一意地懺悔,而且遮止他人說離間語,指示他善道,這樣的業不具足勢能,業的力量不重。


云何此業不具足滿?此破壞語,或以煩惱,或以酒醉,心異分別向他異說,此業不足。

怎樣是離間業不具足圓滿呢?就是在說離間語的時候,或者被煩惱所轉,到了無法控制的地步,或者酒後胡亂說話,或者心裡這麼想卻無意說出另外的話,說錯了話,這個業就不具足圓滿。


云何名為業道相應成破壞語?若以噁心破壞於他,隨喜讚歎,如是名為業道相應,成破壞語。

怎樣叫做兩舌的業道相應而成就了離間語呢?如果他是出於噁心,有意破人關係,之後通過各種手法,使得兩者關係破裂,或者破壞他人後,高興自讚。像這樣,由於是有意去說,無有反悔、慚愧,而且還隨喜讚歎等等,這就叫做業道相應,成就了破壞語。


云何此業決定成就破壞語說?作已隨喜,复教他作;隨喜讚說,喜樂貪著不離於心;常懷噁心他人所避,不可往返;為他毀呰不生羞恥,無慚無愧不能自知,如是名為破壞語業。

怎麼叫做決定成就了破壞語業呢?就是說了破壞​​語後,心裡隨喜,或者教別人做,隨喜讚說破壞語的惡行,或者心里特別得意,貪著惡行,習氣深重不能離開,常常懷著噁心,別人都躲開他。這樣的人沒法迴轉心意,改正自己。即使被別人批評、毀呰,他也不生羞恥心,無慚無愧,他甚至不了解自己是在作惡,像這樣就叫做決定成就了破壞語業。


又修行者觀察業集,云何名為惡口業行?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如是​​惡口能生熱惱,聞不悅耳,不忍他惡,令異人信。若重若輕,戲笑嗔心,得無量報,無量種報。彼重惡口,墮於地獄,彼輕惡口,不決定受,如是名為第三口業。彼業具足相應之義,如前所說。

第三、修行者需要觀察怎麼集起了惡口的業,怎樣叫做惡口?在那些所見所聞,所了解的,或者以天眼所見中,像這樣說惡口,能讓對方生起熱惱,聽了很不悅耳,以至於沒辦法忍受他的這種惡口,而且其他人聽到信以為真。這樣無論重或者輕,或者冷嘲熱諷,在嬉笑中說惡口,或者以嗔恨說惡口等等,都得無量的果報。重的惡口會墮在地獄裡,輕的不決定受罰,這就是第三種惡口的業。業力具足相應的意義和前面差不多,應當同類了解。


又修行者知業報法。云何名為第四口業?無義綺語,前後相違,不相應說,不決定受決定如餘,如是名為第四口業。

修行者又要了解業報之法,因上造什麼業行,會感得什麼果報,這叫做知業報法。怎麼叫做第四種綺語口業呢?就是說一些無意義的話,前後相違或者不相應的話,這些綺語業決定受和不決定受的情況就像其餘三種業那樣,如是名為第四口業。

綺語是指無有實義的語言,說的話前言不搭後語,這麼說說,那麼說說,胡說亂說,或者說不相應法義的話。這樣的話都是綺語,全是廢話。這些隨意亂說的話、無病呻吟的話、垃圾一樣沒營養的話,通通屬於綺語。


又修行者,觀業報法,云何意業?意業幾種?彼見聞知,意業三種------貪、嗔、邪見。

修行者又要觀業報法,哪些是意業?有幾種分類?都是什麼樣的狀況呢?意業有很多,我們以見聞了知到的,比較重的意不善業有三種,即貪欲、嗔恚和邪見。


何者為貪?若見他人富者財物,心生希望,欲得彼物,是意貪業。復次意業,若見他人富者財物,心生惡嫉,是意嫉業。

什麼是貪呢?如果見到別人富裕,有很多財物,心裡起希望或慾望,想謀取他的財物,這樣的心念就是意業的貪慾不善業。第二種意不善業,是見到其他富人多有財物,自己求而不得時,心裡生起了仇富嫉妒的噁心,這是意業的嗔嫉不善業。


若生邪見,生顛倒見,是邪見業。彼有二種,謂失不信。云何不信?彼人心謂,無施無祀,無齋無會,無有善業,無不善業,無業果報,廣則無量。云何為失?彼人心謂,一切苦樂,皆是天作,非業果報。如是二種,名為邪見。

第三種,如果生了邪見,即不合乎真理的顛倒見,就叫做意業的邪見不善業。邪見有兩類,一類是不信,另一類是失壞了因,也就是非因計因。

什麼叫做不信的邪見?有些人心想:布施財物給別人,自己就沒有了,積福只是蠱惑人的謊言;祭祀神靈祖先也不會給自己帶來實際利益,不過是個習俗、念想而已;持齋戒也無福可享;開法會只是形式,人多熱鬧而已,對實際修行沒什麼助益。有人認為,沒有什麼一定是善,也沒有什麼絕對是不善,看站在誰的立場來說,因此,沒有所謂善惡業各自別別不同的果報,廣演開來,類似這樣不信的邪見有無量。總之,認為沒有別別業因成熟各自不同的果報就叫做“不信”,是撥無因果的邪見,其中也有粗細的差別。

什麼叫失壞因果的邪見?就是判斷錯了,他所認定的業果律顛倒了事實,將非因(不是因的法)判斷為因。業網廣大無邊,在紛紜難測的業力面前,凡夫難以理清頭緒,出錯是正常的,所以必須依靠佛的智慧指導,我們才能對業果的規律稍稍有所了知。

有人認為:一切苦樂都是命,是天生注定的,不是由自己的善惡業來感得不同的苦樂果報。因為這個世界有規律可循就意味著不是偶然現象,有一個不可抗拒的力量在操控這個世界,因此有人把苦樂歸於天作,認為冥冥之中有超越人類的智能掌控著一切苦樂。譬如外道大自在天派,或者有些承許上帝造物、給予世人苦樂。類似這樣的說法,計取一切苦樂的因是天神,是自性創造,是某些粒子的自然反應等等,這些觀點就叫做錯失了因果的邪見。也就是,他承許的因是不對的,判斷錯了,失掉了因的真實義,這樣就無法正確引導人們離苦得樂。這兩種就叫做邪見。


又修行者,觀業報法,云何三種,身口意業,如是十種,樂行多作,彼決定受?此義云何?何者業果於現世受?何者業果於生世受?何者業果於餘世受?復於世間何處何生?

再者,修行人需要細緻地觀察業報的法則,為什麼身業、口業、意業共十種行為,樂於多作就決定受惡報的情形如何?這背後有什麼意義、規律?造什麼樣的業,果報在現世受?造什麼樣的業,果報在來世受?造什麼樣的業,果報在第三世及之後受?另外,受報時將在世間哪裡受生呢?在世間什麼地方發生什麼果報?


彼見聞知或天眼見,身業殺生,樂行多作,墮於地獄畜生餓鬼;若生人中,命則短促。若因貪心獵等殺生,彼人則生豬、鹿、雉、雞、迦賓阇羅如是等中,獵師圍兵之所殺害,乃至作魚鉤釣所殺。彼前作業,相似因緣,常在生死。若生人中,命則短促。設得生天,不得好處,多有鐵畏,速為他殺。

以殺生為例來說,我們以見聞了知到或者通過天眼可以看到,如果以身造殺生的惡業,而且特別熱衷於此,造了很多殺業,則必定墮入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中。即使轉生為人,由殺生惡報餘業的力量,也將多病短壽。如果過去是以貪心驅使,通過捕獵等方式求利而殺生,這人將來就會生為豬、獐鹿、野雞、家雞、迦賓阇羅鳥(鳩鳥)這樣的物類中,被獵人圍捕、殺害,乃至會轉生為魚,死於釣鉤。這都是由前面所作殺業同類因緣所成的果報,怎麼殺就怎麼報,這樣的眾生,生死常常就在一線之間,命若游絲,非常可憐。如果生在人中也會很苦,都是多病短命。假使後來以善業升天,以曾經殺生餘業的影響力,也不會生到好地方,經常遇到鐵器殺傷等可怕的情形,而且很快會被修羅等其他眾生殺害。

佛這樣詳細說明後,我們就會發現造惡業非常可怕。業果毫不紊亂,造了什麼業就會呈現與之相類似的果報,就像影子一樣跟著。過去世由於常常殺生,這一世墮在旁生里面,變得和過去所殺的眾生一樣,很快就被屠夫宰掉。其中,有的成了豬、牛、雞、鴨、狗、羊,有的成了野雞、獐鹿等等,都是被宰殺的對象。如果做魚,就會被鉤子鉤走,被活活刮鱗,鮮血淋漓等等,這都是殺生惡業的果報。此殺彼,償報彼再殺此,再償報……彼此殺來殺去,眾生就是這樣怨怨相報,輪轉不息。

有的人簡單地說:被殺的生命很可憐,動物們無辜地被人類屠殺,最殘忍的就是人類。當然一方面這樣想是慈悲憐憫的善心,但講道理的話,“無辜”兩字就說錯了。被殺的眾生固然可憐,我們應該慈悲救度,不應再殺生,但從理智的層面來說,沒有“無辜”這回事!這絕對是它過去殺生的報應,凡是被殺者都曾經是殺生者,這是鐵一般的業報定律。因此,我們不得不敬畏因果,取捨因果,考慮到行為背後的影響力,不得不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世人都想改命,參加各種培訓學習,付出高額的費用,但這些世間理念並不完全可靠,所以他一直學不明白,就像沒找對病因,藥不對症的反應一樣。我們現在學佛了知業因果的規律,就知道世上的確是由因果律在支配。我們所有的遭遇都不會無因無緣出現,萬事萬物都有它的成因,造什麼業就受什麼報。真明白業因果的人即使被關進監獄受人鞭打,乃至被槍斃,都知道這完全是過去殺生、傷害眾生的業所感,從而心懷慚愧,至心懺悔。就像一些大德的傳記裡所描述的那樣,信業果的人面對逆境坦然接受。當然這並不是讓我們任人宰割,學佛也不是學得消極被動、隨波逐流,而是要有智慧,從抱怨、認為不公平的情緒裡走出來,讓自己理智地面對各種問題,不再衝動地繼續造業,也不是破罐破摔,而是理智地走中道。


殺生之報,有下中上。

殺生有下、中、上三種果報。


偈言:有於藏中死,有生已命終,有能行則亡,有能走便卒。

偈頌說:曾經殺過生的,有的在母胎,還沒出生就死了;有的剛剛出生馬上就死;有的能走的時候死了;有的能跑的時候死了,或在青春韶華、意氣風發時死掉等等。這些短命的情況都是過去殺業的果報。

整個世間都是業力變現的,自心就像一台攝像機,點點滴滴都有記錄,業力成熟時就要換角色,站在被害的席位上。我們看新聞,每天都有很多人死去,發生交通事故、中毒、槍殺、謀殺或者被陷害等等。我們不要只看當時,認為這是偶然的,把時間線索拉長,就會看到任何現像都是業力機制所感現的。我們每一個行為都有它獨特的影響力,有它激發出的一系列反應,這個反應最終會再次回到自己這裡。網上瘋傳一篇關於愛傳遞的故事,讓我們相信世界的美好。反過來,惡意也是一樣的。可以去調查全球的交通事故,如果從埃及飛往俄羅斯的一架飛機中途失事,機上的人全部死亡,那首先可以認定,這實際是一個業力事件。也就是到了此時此刻,在此因緣成熟之際,這架飛機上的人全部會因飛行事故而死。那是什麼緣故呢?如果用佛眼去看,或許他們過去某一世有一起殺生的共業,所以那天全部要死亡。佛經裡有類似災難事故的記載,譬如釋迦族被滅族的歷史,源於全村人捕魚的殺業等等。當然,我們不能只做一個評判者,判定一下是非對錯就可以了,而是要藉佛的智慧讓自他覺悟,不讓悲劇再次發生。因此,了知業果後如理取捨,這樣付諸行動是非常重要的。


彼殺生者,此業成就勢力果報,謂地獄受,若現在受,若餘殘受。

殺生者由於造了殺業的緣故,以業的勢力會出現近期、遠期的重報、輕報等各種業力的現相。也就是說,殺生業成熟之際會在地獄裡受報,也有現前受報的情形以及餘業殘受這三種差別。

一般來說,從三惡道出,投生為人以後還有殘留的業力。造了殺業的人會感受多病、短命或被殺等果報。所以,業不是受一次就了結的,種下了業的種子,以後就有一期期的痛苦果報。

這是業增長廣大的定律。因位短暫、微小,然而這個行為的後續影響力卻源源不斷,因此發生果報的時間非常漫長,而且會有各個階段的各種果報相。譬如我們飲食不當,吃了有毒的垃圾食品,它發生的果會持續很久,有的甚至十多年一直感受很多病苦,甚至病治好了以後,還常常有不舒服的時候。像這樣,因很小,果很大;因短暫,果漫長,所以,對於自己身口意的行為不得不謹慎。


又修行者,觀業果報,云何偷盜,樂行多作,報有三種?謂地獄受,若現在受,若餘殘受。彼偷盜業,樂行多作,墮於地獄畜生餓鬼;若生人中,則常貧窮;若得財物,畏王水火劫賊因緣,具足失奪,不曾得樂。彼偷盜業,得如是等三種果報。

其次,修行人應該觀察業各自的果報,樂於造偷盜業的果報是怎樣的呢?盜業的果報有三種:一、墮地獄裡受報;二、現在受報;三、殘餘業受報。那些樂行多作偷盜的人會墮在地獄、餓鬼、畜生當中。如果轉生在人中,也常常感受貧窮的苦報;即使得到財物,也會擔憂王法、水災、火災、盜賊等因緣驟然間就讓自己失去財物。這種人的身邊常有被搶劫、掠奪的因緣,即使得一點點財物,也無法安享擁有財富的快樂,他的心常常處在被剝奪、搶掠的擔憂、恐懼中。這就是過去搶人財物、詐騙的反作用力返到自己身上所得到的報應。

我們想心安理得地享受財富,發財以後不想被奪走,那一定要以清淨正業來求取財物。如果懷著不好的心,想要騙人、奪人,那將來的果報就很悲慘。怎麼也不得安心,常常處於沒錢拮据的狀況,即使得了一點財物,也是天天擔驚受怕,而且怕什麼就來什麼,錢很快就被偷掉了。比如盜業很重的小偷身上就有這種現象,偷的東西再多,也很快莫名其妙就沒有了,手上怎麼也攢不了錢,這就是盜業的果報。

我們觀察世間各種現像後會發現這個規律,造任何業都有它的影響力,而這股力量最終會以強大的勢能返回到自身上來,善業如此,惡業也如此。我們稍稍靜下心來想想就會意識到:罪業多麼可怕!即使造一點點,將來也會在餓鬼當中感受多少萬年的痛苦,那時極度困苦,連水的名字都聽不到。即使轉生為人,也是生在貧民窟;有一點財物,很快被搶奪、擄掠、欺詐,會有無數的痛苦接踵而至,想想都覺得可怕。所以,千萬要提醒自己不能幹傻事,一定要有自己的底線,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再難也不能偷盜,應當發起這樣的能斷心。這樣生起能斷的慾心,就容易守持不盜戒,而守了不盜的戒,造盜業成熟的勢能就截斷了,貧困不安的果報也逐漸煙消雲散了。像這樣,了知業果的真相後,自己就會下定決心修持十善業。


又修行者,觀業果報,云何邪淫,樂行多作,得三種果?彼見聞知或天眼見,若彼邪淫,樂行多作,墮於地獄畜生餓鬼;若生人中,餘殘果報,妻不隨順;若得二根,世間所惡。

世尊又說:修行者要觀察業的各種果報,樂行邪淫、作了很多邪淫業的人果報是怎樣的?邪淫得三種苦果,我們以見聞了知到或者通過天眼可以看到,如果造邪淫的惡業,特別樂意地造了很多次,這樣必將墮入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中。即使轉生為人,由邪淫惡行餘業的果報,這種人的妻子、眷屬不隨順、不貞良;此人會得男女二根,或者為人不男不女的,為世間所厭惡,自己非常痛苦。


彼如是等三種身業,三種果報,非彼外道遮羅迦波離婆阇迦之所能解。廣說身業則有無量,皆不能解。何以故?彼以痴法熏其心故,唯我能解。我實不見餘人能解,更無有人能見如是業果報法,如我見者。若我弟子修行法者,以從我聞,是故能解。

世尊說:像這樣三種身業各自所感的三種深細果報相,不是外道所能開解演說的。如果我廣說,那麼身業的果報有無量無數,這些都不是外道所能開示解說的。什麼緣故呢?外道以無明痴心熏染覆蔽心眼的緣故,無法見到業果的真相。這裡佛慨嘆:這世間只有我能解了一切,我實不見有他人能開解,更沒有人能徹證、如實明見這樣業因果報的法則,如我所見一般。如果是我的弟子,曾經修行過佛法的人,因為從我這裡聽聞了業果的法,所以他能開解因果的道理。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口業?口業幾種?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口業四種,所謂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若彼妄語,樂行多作,墮於地獄畜生餓鬼。若生人中,一切眾生不信其語;諸善眾會善長者眾剎利等眾及妻子等,不信其語;口常爛臭,齒亦不好,面皮無色;一切世人妄語枉謗,常生怖畏;親友兄弟,知識不固;一切所作不得果利;於一切人不得饒益。如是妄語,是不可愛,非是可樂,非是可意,成就如是不善業果。

再者,修行人內心思維要按照正法所示而端正自己的行為,那麼就應該觀察一切法行。口業的情況是怎樣的?有幾種呢?我們以見聞了知到或者通過天眼見到,口的惡業有四種,所謂妄語、兩舌、惡口、綺語。

如果撒謊說妄語,特別樂意這樣做,而且說了很多,這樣就會墮入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中。即使轉生為人,一切眾生都不信他說的話,沒有人相信他。在諸善聚會的眾人中,很多德高望重的長者、剎利官員以及他們的妻子等都不相信。因為妄語惡業,導致這個人常常口腔潰瘍、口臭;他的牙齒也長得不白、不整齊;面部的皮膚沒有光色;被一切世間人們誹謗、冤枉,常常面臨這些怖畏,遭遇這些痛苦;而且,他和親友之間、兄弟之間、師徒之間等的關係都不鐵、不牢靠、不值得信賴;他常常被人欺騙,被人背叛和出賣;一切所作所為都得不到果利,什麼都做不成,一無是處;對所有人都做不到饒益,被人厭棄。妄語的果報不可愛、不可樂、不可意,妄語會成熟這樣的果報。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名為第二口業樂行多作成就果報?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如是​​兩舌樂行多作,墮於地獄畜生餓鬼;若生人中,若聾若啞;口常爛臭;無人信語;眾人所笑;面色不好;不住一處心動不定;常行惡行。如是名為兩舌業報。

再者,修行人內心思維按照正法所示而行,觀察一切法行。第二種口業樂行多作所成的果報是怎樣的呢?我們以見聞了知到或者通過天眼見到,如果兩舌挑撥離間,特別樂意這樣做,說了很多次挑撥離間的話,這樣習慣了必將墮入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中。即使轉生為人,或者成了聾子、啞巴;常常口腔潰瘍、口臭;因為人前一套,背後一套,所以沒人相信他的話,而成為眾人眼裡的笑話;他的面部膚色也不好;不能安住一處,心常常動盪不定;而且習慣性開口就說人是非,常常重複這樣的惡行,這就叫做兩舌的惡業果報。所以要防範業力,如果說挑撥離間的話,以後心就會浮躁、不安定,而且被人冷落,沒人理睬,為人嘲笑等等,有很多痛苦。這就叫做兩舌惡業所成熟的果報。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名為第三口業樂行多作成就業果?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如是​​惡口樂行多作,墮於地獄畜生餓鬼;若生人中處處皆畏;一切人所皆得衰惱;無人安慰;於自妻子不得愛語;猶如野鹿畏一切人;遠善知識近惡知識。是名惡口三種果報。

再者,修行者內心好好思維,隨順正法而行,要觀察哪些行為合乎法道,哪些行為不合法道。第三口業樂行多作所成就的業果是怎樣的呢?我們以見聞了知到或者通過天眼見到,如果喜歡罵人,特別樂意說惡口,說了很多次,由於惡口業積集得深重,就會墮入地獄、畜生、餓鬼三惡道裡。假使生在人中,見人見事處處都畏懼、自閉,這都是惡業的果報。

有人說:這樣的人好像是有心理問題,得了自閉症、抑鬱症等等。他自己也以為是天性懦弱。其實,這種膽小、畏縮的性格都是由惡業形成的。由於過去造了很多惡口業,罵人時讓人產生畏懼、惶恐不安,心靈受到創傷,給人製造了這樣的恐怖,結果業力報到自己身上時,就常常處於心驚膽戰中。如果你能布施無畏,那處處都是無畏,所以,我們要多幫助人,給人安寧,不要驚嚇人、恐嚇人等等,不然業力反噬的時候,都要自己一一感受苦報。

惡口的人在一切人中是最衰損、最倒霉的一個。曾經造的惡口業會打滅掉自己的威勢,沒有一種向上、興盛的勢力;自己無論做什麼都沒有人安慰;從自己妻子、兒女那裡也聽不到好話、愛語;人活得像膽小的野鹿一樣,害怕和任何人接觸;由於太缺乏關愛,同時又渴望愛,因此會遠離善知識而親近那些虛偽的惡人。這就是惡口的三種果報。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綺語樂行多作?彼見聞知或天眼見,若彼綺語樂行多作,墮於地獄畜生餓鬼;若生人中,一切不愛;王舍怨家兄弟親家輕弄嫌賤。此是綺語口業果報。

又修行者心裡思維:我想要隨順正法而行,觀察什麼法是合法的,什麼法是不合法的,怎樣做對自己有利,怎麼做對自己不利,這樣思維觀察後謹慎取捨、規範自己的行為。那麼,什麼是說綺語的果報呢?我們以見聞了知到或以天眼見到,喜歡說綺語的人說多了就墮入地獄、畜生、餓鬼。如果生在人中,所有人都不喜愛他,人人討厭;常常被王、鄰居、怨家、兄弟、親家等戲弄、輕視、嫌棄、看不起,這就是綺語口業的果報。

我們要少說話多念經咒,不要整天絮絮叨叨,說那些沒營養的閒話,這樣沒任何意義。我們現在有說話的權利就要好好珍惜,說有意義、利益自他的話。如果嘴上沒有把門的,隨口胡說,那發展到一定程度就非常麻煩。我們都有說話沒人聽、沒人理的經驗,即使是非常好的提議也沒人採納,這就是語言不威重、被人輕視,標準綺語的果報相。何況這個業未來要墮惡趣,遭到更慘的惡報呢?世人為了養生、美容等一點點利益,都對自己的衣食住行約束有加,那修行人思維業果後,身口意的行為當然更值得謹慎。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意業三種不善,樂行多作意不善業?彼見聞知或天眼見,若彼貪心樂行多作意不善業,墮於地獄畜生餓鬼。若生人中,雖有財物,則為王賊及水火等無理橫失,恆常貧窮。

修行人還要仔細地反省思維,怎樣做才是隨順正法?從晝到夜,我的身口意有沒有犯過失?常常自我檢點,直到點點滴滴都合於法道。我們都不喜歡痛苦挫折的感覺,因此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要知道一切都是業的回饋。為此我要觀察自身的行為是不是如法,有沒有出錯,有沒有形成不好的影響力。

從意業方面來講,喜歡造三種意不善業、常常造意不善業的果報如何呢?我們以見聞了知到或者以天眼見到,如果特別愛起貪心,貪得無厭,就會墮入地獄、畜生、餓鬼裡。如果業力消減轉生為人,貪心也很重,但即使得到一些財物,也不會自己擁有,會被國家的權力機構剝奪,或者被盜賊偷搶,或者由於水災、火災、風災、地震等因緣突然間失去,恆常感受貧窮困苦。

人不能放縱貪心,這個物質好、那個享受好,過度依賴外物。貪多了人心就失去理智,處在瘋狂當中,不會有好結果。修行人一定要注意,首先應建立因果正見,只有確切了解到每個行為所引生的後果,才會一點一滴在業行上取捨。就像造飛機,對於每個零件都有很高的標準,只有每個零件都達標,按設計圖一一組合到位,才能飛上藍天。修行人也是這樣,當身口意一一都修得很清淨,才可能往上走。如果隨波逐流,那就只是一個廢品,繼續做輪迴的老眾生,繼續生生死死地煎熬著。所以,與其在輪迴中無意義地受苦,為什麼不精進修善呢?

放縱貪欲的結局是很慘的,會得窮苦報,或者無故被人掠奪、欺凌。如果我們能理智地克制貪欲,常常知足少欲、樂行布施,處於無執的心境中,將來就會很富足,到哪裡去別人都喜歡給你好東西,處處受歡迎,到處都有離貪的善報。其實,取捨因果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就是一念轉變而已。但是人往往不覺悟,非常吝嗇小氣,見到什麼都很貪婪,只想據為己有。心小了,當然會封住自己的福報,到哪裡都是窮困、不如意,有點什麼都全部被剝奪了。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嗔心樂行多作意不善業?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嗔心意業樂行多作意不善業,墮於地獄畜生餓鬼。若生人中,則生邊地夷人之中,常畏鐵處,常怖魄處,墮險岸處;彼人之心不曾安隱;常被誹謗,常得如是多種眾惡。

再者,修行人要在心裡思維:我怎樣在意業上隨順正法?我的行為是否如法?什麼是喜歡生嗔恨、嗔心意業多的果報呢?我們以見聞了知到或者以天眼見到,凡是喜歡起嗔心、常常起嗔心的人,集得重了就會墮入地獄、畜生、餓鬼裡。如果轉生為人,也會生在邊地下賤處、常常有暴亂恐怖刀兵戰亂的地方、魂神驚懼惶恐的地方,或者生在高山危岩,容易墮落的懸崖邊,心不曾安穩自在,而且常常被人誹謗,常常得到這樣的惡劣果報。

沒有人喜歡嗔怒的感覺,但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形成了慣性,一碰到不如意的事馬上發火,讓人感覺很可怕。嗔心具有殺傷力、破壞力、恐嚇性等等,如果是噁心來造,以業的反饋機制,將來就常常深陷在恐怖的境域裡,碰到什麼都往壞處想,不由自主地害怕。這樣的人經常轉生在一些特別危險的地方、容易受驚嚇的地方,內外都被恐懼包圍,心當然很難得到安穩,或者常常被人誹謗等等,這就是起嗔恚的果報。所以要時時防嗔,忍辱柔和,一切處都要訓練自己修持善行。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邪見樂行多作意不善業?彼見聞知或天眼見,邪見意業樂行多作,墮於阿鼻地獄等中,受一切苦;若墮畜生,於無量世百千萬億億數轉生;餓鬼境界,亦復如是。若生人中,如法所說,自種性業,善業道行,不依法行,於上世來父祖種性千倍下劣。

再者,修行者要心裡思維:我的心怎樣才能隨順正法而行?應該先觀察什麼是如法的行,什麼是不如法的行,之後嚴密地取捨自己的業行。那麼,樂於生邪見、邪見意業多的果報是怎樣的呢?我們以見聞了知到或者以天眼可見的是,常常喜歡起很多邪見意業的人,會墮在阿鼻地獄等處受一切苦;如果墮在旁生里,那就要在無量世百千萬億億世裡轉生為畜生;轉生在餓鬼裡的狀況也是如此。

可見,邪見是十不善業中最可怕的。如果認為沒有因果、前後世、三寶、淨土、聖人等等,以邪心否定真實存在的事物,排斥正見,這就是大的邪見。善是依正見而起,而邪見和正見相反,所以,邪見能障蔽發起一切善根。被邪見捆縛的人,將在極漫長的時劫裡墮入無間地獄受苦;業力稍輕會生在畜生里,以邪見餘勢的障蔽無法發起善根,所以不斷地轉為旁生,經歷了無量百千萬億億次也難以脫出;生在餓鬼裡也是如此。邪見是一切身語意惡業的主根,一旦建立就很難去除,由它不斷地發出三門無量惡業,眾生會不可計數次地墮在惡趣裡,根本見不到邊際,不得不感受生命無可奈何和難以承載的痛。總之邪見是萬惡之本。

如果持邪見者生在人中,那他就不會做人。正法所說的做人之道,應盡的本分,孝悌等各種善業道行,對這些不能如法而行,換句話說,就是披著人皮不幹人事。比起他的前輩父祖種性下劣千倍,自己沒臉,連帶著丟了祖宗的人。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更複思法,深細觀察,云何如是十不善法,流轉生死世間------地獄餓鬼畜生?彼見聞知或天眼見,云何殺生?云何樂行?云何多作?

再者,修心人內心思維,想隨順正法而行,就應該觀察什麼是如法的行為、什麼是非法的行為;這樣善加區分後,進一步要思維,深細地觀察,為什麼以十不善業會流轉在生死世間,讓人墮入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當中呢?也就是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我應如何避免?人們以見聞而了知或以天眼見到的殺生,是怎麼開始的?什麼是樂行殺生?什麼是多作殺生?


謂殺生者,此殺生人,近惡知識,若惡知識近住之人,與彼相隨,喜樂彼人,相隨遊戲,共行共宿。於彼生信,謂有功德,隨彼所作,亦與同行。

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殺生者親近了喜愛殺生的惡知識,或者遇到被惡知識影響的人,惡知識的同分者、同黨、支持者等。由於跟他們相隨順,喜歡跟他們一起遊戲、一起行、一起住,對他們生了信心,相信他們有功德、覺得他們好,這樣不知不覺就跟隨著他們的惡行,也做了同樣的行為。

意思是,人的天性並不會殺生,都是受環境、惡人的影響,古代“孟母三遷”就是很好的例子。


彼人如是近惡知識,彼殺生人,近殺生者,則以種種殺生因緣教令殺生,或外道齋,或屠獵等。如貪味者說殺生事,如怨家者說殺生事,如賊貪物說殺生事,如斗戰者說殺生事,如貪名者說殺生利。

一個普普通通的人由於親近了惡知識——那些殺生的人,或殺生者的同黨、支持者等,他們就會教他以各種殺生的因緣去殺生。有的說持外道齋要用牲畜的肉,應該殺生;有的說掌握屠宰、打獵、釣魚等技巧很有意義、很刺激。比如,貪著味覺的人邊教邊說,怎樣殺來得美味;有怨仇的人教人怎麼復仇殺死對方;做賊的教人怎麼殺了守護者而得到所貪求的物品;好鬥、樂於戰爭者說殺生的戰事,兩國戰爭傷殺多少人,這個多麼有意義;又比如貪名聲者說殺生得利益等等。


彼人聞已心則生信,亦隨順行,喜樂殺生。如是喜樂既殺生已,墮於地獄餓鬼畜生,不可愛著心不樂處,一切善人訾毀之處。以此因故,若生人中,命則短促。如是殺生,近惡知識以為種子。

那人聽了這些邪論後,心裡就生信心、相信,他也就跟著那麼去做,由於對方的鼓勵和賞識以及利益的驅使,他也變得歡喜殺生了。像這樣樂於殺生後,以殺生的罪業就會墮在地獄、餓鬼、畜生道,那些惡道是不可愛著、自己厭惡、內心不歡喜的地方,而惡因是一切善人、有智慧的人所呵責之處。以過去殺生這個因緣,假使生在人中則壽命短促,感受求生不得的痛苦。像這樣殺生,是由於靠近惡知識而播下了惡的種子,被惡人傳染了。


云何樂行?彼不善人既殺生已,喜樂歡喜,心意分別,見殺功德。如是分別則有多種,斷他命已不生懊悔,讚說言善;心不放舍,轉復更作;教他人作,既教他已,說彼殺生種種功德,異異因緣。如前所說,如是名為樂行殺生。

再者,什麼是樂行殺生呢?這也是有原因的。那個惡人殺生後心裡還很高興,洋洋自得,還念念分別,想“這麼殺生是多麼痛快,想要的馬上就有了”,類似這樣自我肯定的分別念有各種各樣。他在斬斷了眾生的命根後,不但不生懊悔心,還讚歎宣傳,說這是很好的;心裡放不下這種行為,轉而變本加厲地去做;而且還教別人做,教了別人以後,還讚美殺生的各種好處,以及各種殺生因緣方法。像上述情形,就叫做“樂行殺生”。

也就是說,他對殺生非常有意樂,而且不斷地讚歎,一再重複地做,就顛倒作意了。這就像抽煙、喝酒的人,第一次的感覺並不好,但邪念串習多了,善惡好壞就顛倒了,不知不覺中就成了煙鬼、酒鬼,那時候想戒就很難了。比如世間很多打獵、釣魚的人,認為打獵很刺激、很英勇,釣魚很舒服等等。做多了還教別人,還隨喜讚歎,發期望心,希望這樣不斷地殺生等等,這都是樂行殺生。


云何多作?此殺生已,如前行說,近惡知識,習作殺生,多造殺具,作危險處,作圍毒箭,集養狗等,養殺生鳥,近旃陀羅,造鬥戰具,鎧鉀刀杖,及以[矛*(替-曰+貝)]鉾鬥戰之輪,種種器仗,諸殺生具,如是一切皆悉攝取。

什麼是多作呢?在一次殺生後,就像前面所說那樣,他親近了惡知識,常常熏習著殺生。造很多殺生的器具,設製很多險處。比如挖陷阱、下套、放鐵夾子,或者把洞堵了,動物出來就放毒箭,或者收集飼養獵犬等,養各種獵捕的鷹鳥。或者他去親近屠夫、武器製造者,學他們的技藝,造各種戰鬥的武器,鎧甲、刀、杖、戰鬥的飛輪、匕首、槍支等各種器杖、殺生工具。這一切他都樂於收集攝取的。


如是惡人多作殺生,以是因緣墮於地獄畜生餓鬼,受極苦惱。殺生之業有下中上,受苦報時亦下中上。既作業已,如是不得不受果報如是如是,自作惡業自得惡報。若黠慧人,舍惡行善。彼世間中,如是殺生樂行多作。

像這樣的惡人造了很多殺生的業,以此因緣他會墮入地獄、畜生、餓鬼三惡道,受極其劇烈的痛苦。一般來說,按照殺的程度、意樂、對境等因素來判別造業的輕重,由於業有下中上三種不同的程度,因此,受報時苦受也有下中上三種。已經造了業以後就不得不受苦報,如是造業如是受報。自己所做的惡業,自己必定要受報。如果是有智慧的人,他一定知道斷惡行善。而在這個世間中,如上所說的殺生就叫做“樂行多作”。


云何偷盜,樂行,多作?云何樂行多作盜已,墮於地獄?此惡戒人,性自偷盜,近惡知識,若惡知識近住之人,與彼相隨,則行偷盜。有下中上。何者為下?謂王法等,如前所說。何者為中?非福田所偷盜彼物,此盜為中。何者為上?佛法僧物微少偷盜,是則為上。

他是怎樣開始偷盜的?什麼是樂行偷盜?什麼是樂行多作?為什麼樂行多作偷盜,此後會墮於地獄呢?這個惡人他的秉性就喜歡偷竊、詐取,再後來又親近了惡知識,以及與惡知識差不多的人,由於跟隨著他們,也就被拉下了水,開始偷盜了。

盜業也有下中上三種。什麼是下等盜業?指依王法等而偷,也就是迫於王命、地方政策等,抄別人的家、做盜版等等,類似於前面盜業所說的那些行為。中等是指在非福田處盜,即偷盜普通人的財物。上等重的盜業是指,對佛法僧三寶物,即使偷微少的東西都是重業。


彼佛法僧,若盜僧物,佛法能淨;盜佛法物,僧不能淨。若盜眾僧現食用物,墮大地獄頭面在下;若取屬僧所常食物,則墮無間阿鼻地獄,寬廣闇等,以重福田,微少偷盜。以有心念,樂行多作,彼少偷盜,墮於地獄畜生餓鬼。若復懺悔,不生隨喜,心中生悔,彼不定受。若偷盜人,無量方便而行偷盜,以如是故名為偷盜。

在佛法僧三寶物裡,如果盜的是僧物,這個罪業可以依靠佛和法的力量得以清淨;如果盜用佛物和法物,以供僧不能清淨;如果盜了現前僧眾正需要的食品、用具,則墮入大地獄,頭面朝下倒懸受苦;如果竊取了屬於常住僧眾的食物,就墮在無間阿鼻地獄,廣大漫無邊際黑暗等的苦地方。由於對境福田很尊貴,小小的偷盜行為都會造成很壞的影響。對三寶物,哪怕只有一點點的偷盜,都會結很重的偷盜罪業。如果有心樂行多作,雖然是少少地偷盜,也會墮入地獄、畜生、餓鬼。如果做了以後能至心懺悔,不生隨喜,心中起了追悔之心,他就不一定受報。

總之,偷盜的人以無量方便方法而偷盜,以這樣的緣故稱為偷盜。


云何樂行?偷盜他物,得已歡喜;與賊相隨,心以為樂;既得財物作衣食已,心生歡喜,贊其功德;教他偷盜,教已讚說,如是名為樂行偷盜。

怎樣算是樂行偷盜他物呢?就是偷了東西以後,心裡一陣歡喜;因此就常常跟賊混在一起同流合污,心裡感覺很快樂;把偷得的財富拿來揮霍購買衣食,心裡就很歡喜,讚歎偷盜一下子能發大財,一下子就得到這麼多;後來教別人偷盜,教了以後還炫耀偷盜的好處,像這樣就叫做“樂行偷盜”。


云何多作?既偷盜已,多作床敷,臥具氈被,食啖餅肉,衣服莊嚴,婬女娛樂,樗蒲博戲,心生喜悅,我今快樂,一切樂中偷盜為最。以此因緣,我豐床敷,臥具飲食,衣服莊嚴,婬女樗蒲,第一勝樂。我今常當作偷盜行,令我後時增長富樂。如前所說,如是如是,多行偷盜,決定於彼地獄中受。

怎樣算是多作盜業呢?怎麼發展得越來越多的呢?就是在偷到了以後,拿這個錢財等買了很多床榻、敷具、臥具、被毯;吃到各種餅和肉;能穿華貴美妙的衣服;可以與婬女娛樂;或者去賭博,買遊戲裝備。這樣的慾樂滿足讓他心生喜悅,覺得我現在這麼快樂,一切得樂方法中,偷盜是最好的方法。以這個盜的因緣,現在我有了這麼好的物質享受,能住這麼好的地方,吃這麼好的東西,穿這麼漂亮的衣服,能跟婬女娛樂,能拿錢遊戲、賭博,這真是最快樂、最開心的!我以後應該常常偷盜,使我將來有更多財富,增加更多快樂,就像前面描述的那樣。由於起了這樣邪思妄想的心,執著眼前,於是就顛倒地認為偷盜非常好,能很輕鬆地拿到錢得到快樂,這個錯誤的認知導致他樂意做更多偷盜的惡行,這個行為勢力加深,就使得他決定在地獄中受報。


云何邪淫,樂行,多作?此邪淫人,心不觀察淫欲覆蔽。若人先世淫欲處來,所謂鴛鴦、迦賓阇羅、孔雀、鸚鵡、魚、雉、鷃鳥、阿修羅等,如是處來於此中生,常與多慾不善知識相隨共行,如是二分。

人是怎樣開始邪淫的?什麼是樂行邪淫?什麼是樂行多作?這個邪淫的人心裡不加觀察,被淫欲覆蔽了自心,所以一直順著顛倒心去尋找淫欲欲樂。或者,這人前世是從多淫欲生物而來,比如旁生里的鴛鴦、鵽鳥、孔雀、鸚鵡、魚、野雞、鴳雀以及阿修羅等,從這些多淫處受生而來,所以這一世生為人時,以前世的習氣力,常常跟多欲的惡人在一起,常常樂談男女欲樂的事,或者看黃色影片、逛妓院等等。有這兩分因緣。


喜樂淫欲,心不觀察。心不厭足,不離欲心,不觀察行,隨有欲處往到其所。以欲處來此欲處生,喜行淫欲,故不觀察淫欲所覆。如是邪淫不善之人,觸染勢力,彼彼喜樂。如是邪淫,復更如是,心喜樂行,樂行如是邪淫惡觸。

喜歡淫欲,心裡不加觀察,就是沒有滿足心,沒有厭離淫欲的心,不觀察哪裡該去,哪裡不該去,隨便哪裡有行淫的地方,或者有男女欲事的地方,他就主動到那裡去。這是因為他從多欲物種而來,生在多欲的環境,又喜歡行淫欲,所以,所遇到的因緣都讓他無法觀察到淫欲的過患,徹底蒙蔽了心靈。像這樣邪淫的不善人,由於他接觸異性染著的勢力,心裡非常喜歡行淫。這樣行淫,使得他後來一錯再錯,一碰到欲境就像飛蛾撲火一樣陷進去,直到滿足欲心為止。像這樣情不自禁,就會樂於做這樣的邪淫惡觸。


云何樂行?如是邪淫,雖不常行而常喜樂,心意分別,更於餘處心不喜樂,如淫欲者,如是樂行邪淫境界。

怎樣是愛樂做邪淫呢?雖然沒有常常真實行淫,但心裡常常暗暗喜歡、非常嚮往,心裡不斷地在這上分別遊蕩。常常想這些,對於其他的善行心不喜樂。這意淫的淫欲,像這樣就是樂行邪淫的境界。


云何多作?愚癡凡夫,心不觀察邪淫覆蔽,他復為說邪淫功德,第一勝樂,所謂淫欲,言為此事,非是不善,复教多人喜樂淫欲。如是邪淫,愚癡凡夫喜樂多作。

怎麼會發展成多作邪淫呢?愚癡的凡夫心裡無法觀察是非善惡,完全被邪淫欲樂覆蔽了心。他還給別人講邪淫是最美好的事,是第一殊勝快樂。很多所謂的性解放者、性慾主義者,常常說突破禁忌的愛怎麼難能可貴,這樣的行淫怎麼殊勝,說欲是人的本性,應該去滿足,或者說適當地縱慾是合理的釋放等等,說行淫不是不善,而是非常美妙的。而且,他教很多人心裡也喜好淫欲、追求淫欲。像這樣的邪淫,愚癡凡夫大多歡喜樂做。


如是三種身不善業。

這些就是三種身不善業——殺生、偷盜、邪淫的情形。


口業四種,妄語、兩舌、惡口、綺語。何者妄語?所謂自心先自作誑,然後誑他,如是妄語自他成誑。又彼妄語五因緣發,所謂嗔、貪、邪法所攝、欲心、怖畏。

口業有四種:妄語、兩舌、惡口、綺語。什麼是妄語呢?首先欺矇自心,口是心非,本來應該怎麼想就怎麼說,卻再倒過來想、倒過來說,這就叫“先自作誑”;之後說出來再欺誑他人,這樣的妄語就成了自欺誑他的不善行。另外,妄語由五種因緣發起,所謂嗔恚、貪欲、邪法所攝、欲心以及怖畏。


云何嗔心而發妄語?若於王前,或大眾中,長者眾中,若善知識、怨家諍鬥,饒益知識,衰惱怨家,是故妄語。

由嗔而引發妄語的情形如何?就是在國王面前,或者在大眾中,或者在長者眾中,如果自己的善知識、親友和怨家諍鬥,為了幫自己的親友甩開那些讓人倒霉的怨家糾纏,顛倒是非說妄語,這就是以嗔恚敵方、饒益自方而引發的妄語。


云何貪心而發妄語?見他財物,方便欲取,是故妄語。

怎樣是由貪心而發起的妄語?看到他人有財物時,想通過各種手段得到,為此說虛假的話,曲意奉承,故意接近而欺騙對方。


云何邪法所攝妄語?如婆羅門法中所說饒益尊故,饒益牛故,畏自死故,為取婦故,如是妄語,皆不得罪。如是之人,邪法攝語。如是妄語,是愚癡人邪見攝語,此語堅重於地獄受,是故乃至失命因緣不應妄語,此妄語者能為地獄第一種子。

怎樣是邪法所攝的妄語呢?就像婆羅門外道法教所說:為了饒益尊長,為了饒益牛,害怕自己死亡,或者為了娶到媳婦等,在這些情況下說妄語沒有罪。這個人相信,認為按這樣說沒有罪,因此說了妄語,就是邪法所攝的妄語。這種妄語是愚癡邪見所攝的妄語,這妄語的業力很重,將要在地獄裡受報。所以,哪怕出現失去生命違緣也不應該妄語,這妄語惡行能成為墮落地獄的第一種子。


言為取婦妄語無罪,是欲心發,亦是邪法。

所謂的為娶媳婦打妄語無罪,這就是由貪欲所引發的妄語,同時也屬於邪法所攝妄語。


云何怖畏而發妄語?何處怖畏,為彼饒益是故妄語,起如是心若不妄語,彼則於我多不饒益,彼人畏死,是故妄語。

怎樣是因怖畏而引發妄語呢?面對可怖可畏的情形時,為了讓他人饒過自己,因此而說妄語。他起這樣的心:如果不說妄語,對方絕對不會放過我,一定會對我多加迫害。這個人由於怕死,所以說謊打妄語。


彼五因緣,愚癡之人作妄語說,如是一切皆住痴法。

由這五個因緣,愚癡的人說了妄語,像這樣的一切都落在愚癡無明的非法中。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有何等人,起一妄語法,則不畏他世,無惡不造作。
若人生世間,口中有大斧,若以斫自他,口中惡語出。
如是應實語,不應斫他人,雖無乞求者,應當多少與,
此三種行者,捨身則生天。

這時,世尊說了這樣一偈:無論哪種人,如果發起了一個妄語,那他就是不怕來世墮惡趣遭受苦報的人。由於他不信有後世的報應,不怕因果,所以無惡不作。如果有人轉生在世間,這人口裡就有一個“大斧”——舌頭,用這個口舌之斧砍斫自他,口出妄語,以業反噬的力量,會有很可怕的果報。這樣說真實語;不以口斫傷他人;即使別人沒有向我們乞求,也慷慨布施,隨分施捨,作這三種善業的人,身壞命終,將生在天界。


若如是者,一切因緣,一切所作,莫妄語說。於他妄語,心莫隨喜,亦不隨逐妄語者行,莫共同坐。若妄語人共行坐者,他人見之亦謂妄語。如是若與垢業之人共相隨者,則樂垢業,若與彼人共行坐等,雖無垢業他謂垢業。若如是者,應觀察法。

像這樣,在一切因緣中、一切行為中都不能說妄語。對於別人說妄語,心裡不能隨喜。也不能跟妄語的人一切行走,不要跟他坐在一起。如果跟說妄語的人一起走、一起坐,別人見了會認為,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跟他是一伙的,你也是說妄語的人。像這樣,如果與造染污業的人相隨共處,那自己也會被染污,不知不覺也歡喜造染污的惡業了。如果跟那些人一起走、一起坐等等,即使你沒有造染污業,別人也會以為你造了,從而被人厭棄。像這樣所說一樣,應善加觀察如法之行,了解自己該怎麼做。


惡知識者,勿與相隨,此惡知識於生死中最堅系縛,則墮地獄畜生餓鬼,所謂隨逐惡知識行。

不能跟惡知識在一起,這個惡知識是生死中最堅硬的捆綁和系縛。親近惡知識將墮入地獄、畜生、餓鬼,就像被毒蛇纏繞一樣,終究毒發身亡。所謂追隨惡知識而行,惡報就是它的後果。


若善知識相隨行者,則得解脫,廣則無量。

相反,如果跟著善知識走,跟他同見同行或效仿他,漸漸會生起無量利益,會得到解脫。

從各種行為的結果上能看到,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應唯一依止善知識,捨離惡友。


此中如是略說妄語。

這裡這樣簡略地解說了妄語。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兩舌?兩舌幾種?

再者,修行者在心裡思維,我該怎樣隨順正法而行持?為此觀察法行的性質、果報等等。那麼,什麼是兩舌的業行呢?兩舌有幾種?


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兩舌者,多於和合人起破壞意,口中語說。

我們見聞了知或以天眼見到,所謂兩舌的行為相,就是在原本和合融洽的雙方之間或人群裡,起了破壞他們關係的心,之後口裡說挑撥離間的話,這就是兩舌。


兩舌二種,自作教他。教他者,怨家若似怨家所遣破壞,汝破彼人,是他因緣。有他不遣,自作破壞令他衰惱。

兩舌有兩種:自作兩舌和被他人教唆的兩舌。教他兩舌,就是被那人怨家或與怨家類似的人,派遣去破壞對方的關係。這樣破壞他人的關係,是被人所使,由他人因緣而導致的兩舌。還有一種情況,沒有受他人派遣,自己主動去破壞,令他人衰損,這叫自作兩舌。


又復云何嗔因緣故?於他不愛,與他人惡,口說惡語,聞者不愛。

再者,怎樣是以嗔的因緣而惡口?就是不喜歡那人,所以對他惡口,口說惡語,使聽的人心裡不舒服。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惡口?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彼惡口者,貪嗔癡發,一切愚癡凡夫之人常行不離。如是惡口有無量種,無量攀緣,無量因緣,無量心發,無量果報。此語能破無量善行,此語能與一切人惡。世間如怨,善人不近,人所不信,此語如毒。如是惡口,惡道因緣,是垢言語,正梵行人捨離不行。

再者,修行人心裡思維:我怎樣使口業隨順正法?因此要觀察合乎正道的行為。怎樣算是惡口?它的行為相如何呢?我們以見聞了知或以天眼見到,那些惡口,都是由貪嗔癡所引發的,一切愚癡凡夫常常不離於此。這樣的惡口有無量種類,由無量攀緣、無量因緣、無量種心所引發,將感得無量種的果報。

惡口的種類很多,有以貪心發惡口,有以嗔恚發惡口,有以痴心而惡口。愚癡凡夫常常不離惡口,習慣對人惡言相向,見人就調侃,盡說些不好聽的話,語言一點也不和善。總之,由無量染污因緣、不清淨心所發生的惡口,會召感無量的痛苦果報。

惡口的業力很重,它能破壞無量的善行。說惡口時,心裡的善就消失了。一旦習慣惡口,由此堅固成性,那些親切、柔和、慈悲、愛護、寬容等的善行都無法發出,可見造惡會障蔽善行。而且,說惡口會跟一切人結怨,人都不願跟他接近。世間人見他都像見到怨家一樣,即使善人也不願意親近他。大家都不信賴他,這惡口的語言就像毒一樣。這樣造惡口業會種下墮惡道的因緣,叫做有垢不淨的言語。真修解脫梵行的人,一定會捨離惡口,不說罵人話。所謂“梵行”,就是身口意都清淨。廣義指所有對自他有益無損的行為;狹義指不行淫欲。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黠慧離惡口,正語喜樂行,如是美語人,則近涅槃住。
常說善妙語,捨離垢惡語,垢惡語污人,能令到地獄。

接著世尊以詩偈方式說:真正聰慧的人能明辨業果,自願遠離惡口的行為,下至一句傷害人的話都不肯說。他安住在正語當中,常常樂於說美好的話話。如果我們口德修得好,會常常處在歡喜的心情中。這樣語言美好的人沒有煩惱,靠近涅槃而住,也就是說,如此清淨的善行會相應涅槃。我們應把這些教誡牢記於心。因此,常常要說善妙的語言,捨離有垢的惡語,因為垢惡的語言能染污人心,使人墮入地獄。


垢語所污人,彼人則無善,惡如師子蛇,彼不得生天。
一切善語人,能善安慰他,諸世間所愛,後世則生天。

這是通過對比垢語和善語的果報,讓我們了知取捨。被不清淨垢語染污的人,這種人沒有真正的善,惡口就像獅子、毒蛇那樣傷人。不清淨的語言裡有很多污穢、負面的東西,說多了就會染污心靈,人的心一旦被污穢語蓋得過深,善心就發不出來了。心裡一點善也沒有了,那個惡的狀態就像獅子、虎、狼、毒蛇一樣,以這樣的噁心無法生在善趣人天界。

相反,一切善語者能柔和安慰別人,說什麼話都讓人如沐春風、如飲甘露,滋潤人心,撫慰人心,引導人斷惡行善,這樣的人為世人所愛敬。大家都喜歡跟他在一起,認為他是個知心的人,像菩薩一樣親切可人等等。這樣的人後世能生在天界享受安樂。所以,修正口業非常重要,能將語言都修轉賢善,就會招感到一切勝妙的果報。


若人不惡語,捨離於諂曲,雖人行如天,彼人善應禮。
實語常行忍,直心不諂曲,不惱於他人,彼建立法幢。

如果我們不說惡語,捨離諂曲不正直的心,什麼話都真心真意地說,柔和誠懇,這樣雖然還在人間,但所行的是天人的行為,這樣的人自然會高人一籌,受人禮敬。如果我們常常說誠實的語言,常常行持慈心安忍,直心而不諂曲,說任何話都不觸惱別人,這樣的人就能建立正法的法幢。正直不惡口的人是實修佛法的人,他能改過遷善,因此能持得住正法,所以他自身就能把法建立起來,這叫做“建立法幢”。


人命不久住,猶如拍手聲,人身不如法,愚癡空過世。
何人不自愛,何人不樂樂,若人作惡業,不行自愛因。

人生不久住,就像拍掌的聲音瞬間即過,在如此短暫的人生中如果不如法而行,那就在愚癡中空空度過,白活一世了。哪個人不愛自己呢?哪個人不喜歡快樂呢?但如果造惡業、不自愛,不對自己做長遠有益的事,只是目光短淺地看眼前,種損害自己的因,像這樣,在有自由、有選擇權時沒有做對選擇,沒有種得樂的因,所做就全是招苦的惡因了。

人應當自尊自愛。怎麼才是自尊自愛呢?就是要明白做什麼行為有利益,能得安樂。佛法讓我們了解因果律後,唯一要做的就是,要有一種自愛,珍惜自己,不忍心讓自己去做那些不好的事。


妻子及財物,知識兄弟等,皆悉不相隨,唯有善惡業。
善業不善業,常與相隨行,如鳥行空中,影隨常不離。

人在臨終時,妻子、兒女、財物、相識者、兄弟等等都不會隨你而去,只有自己造下的善惡業如影隨形般地跟著我們。就像鳥兒飛行高空,雖然地面上看不到它的身影,但實際上影子一直隨形不離,人造業也是這樣,所有行為的影響力一直伴隨著我們。

我們要常常細緻地檢點業,其他都不要緊,唯一自心的清白最要緊。時時都要造清淨賢善的業,處處該修的是善心、善語、善行。我們常常這樣心裡起善念、口裡說善語、身體做善行,就能住於善的人天道中。有了做人的道德基礎,就得到了安樂向上的正能量,最終會呈現今生來世的安樂。


如人乏資糧,道行則受苦,不作善業者,彼眾生亦然。
如具資糧者,道行則安樂,眾生亦如是,作福善處行。

就像一個人缺乏資糧,出遠門就會備受辛苦。沒有糧食會餓,沒有錢無法住店,一路都是飢寒交迫,受盡苦惱,不得自在;如果有充足的資糧,一路行道就很安樂,能吃得飽、睡得香,一路都有人車護送,非常舒適。同樣道理,我們多作善業就會有資糧,有福德就有安樂。如果惡業多,那就沒有資糧,人生一片慘淡,前途堪憂。將來在生死路上就非常困難,要受很多苦。假使我們現在很努力地行善,每遇到行善的機會都不以善小而不為、不輕視,盡心盡力地把它做好,這樣積累起來,功德逐漸就會圓滿。有了善業雄厚的實力,在生死路上就有資本,一路不缺安樂、不缺順緣。當然,這一切歸根結底都要自己努力,廣行眾善才能得大福。


久時遠行人,平安得還歸,諸親友知識,見之皆歡喜。
作福者亦爾,此死他處生,所作諸福德,如親等見喜。

就像長年在外遠行的人,平安返回故鄉時,親友、相識者見了都很歡喜。見他平平安安地回來了,沒遭什麼罪,非常順利,大家就很高興。作福的人也是如此,這一世努力地行善,積了很厚的福德,死後轉生他處,以他所作福德的力量,能很順利地到達安樂之處,這就像安然重見親友、相識者一樣,那時見到什麼都是歡喜的。

由於造了福業,處處都看到美好、歡喜的境,見什麼都是很悅意的。將來平安到達後世時,就像見到親人、朋友、悅意境那樣,處處很歡喜,這就是行善的果報。造惡的人就如陷囹囫,在哪個地方都非常可憐,由於沒有福德,處處都受壓迫、苦惱、煎熬等等。他感覺到處都像見魔鬼、怨敵一樣,太多陌生的野蠻人要傷害他,這是自己曾經造惡的果報。而行善的人就像含著金湯匙出生,在任何時處都感覺環境很好,人人都是親人、朋友,什麼樣的事情都很悅意。


如是作福德,和集資未來,福德於他世,則得善住處。
福德天所贊,若人平等行,此身不可毀,未來則生天。
觀如是處已,黠慧者學戒,得聖見具足,善行得寂靜。

世尊又說:這樣多作福德、積累資糧,來世就很好,福德會讓你在後世得到很好的安身之所。

有福德的人被諸天所讚歎。如果一個人能夠中道而正行,不偏在一邊,不出錯,那今生身體就不會遭遇不吉祥,不被毀壞。而藉這個身修煉,又積集很多福德寶藏的緣故,未來會生到天上,受用快樂榮華。

觀察這樣的善惡業處後,明白道理的黠慧智者就會去修學戒行,淨治身口意的惡行,勵力行持身口意的善行,這是由聖見具足帶來的好結果。“聖見”指佛的見,就是指黑白分明的善惡因果規律。如果一個人具足聖見,那他就是依佛之見為己之見,他能夠辨識紛繁的現相,見到現相背後善惡分明的兩條路。這樣的人,一切時處都知道該怎麼做,怎麼走安樂之路。這樣具足業果正見去行持善行,最終將得到寂靜涅槃。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觀察第四不善業道綺語口業,云何綺語?綺語幾種?

修行者要時時觀察不放逸,心裡要這樣思維:我怎麼做才能隨順正法?進一步觀察,什麼樣的行為合乎法?現在要觀察的是口業第四個不善業道——綺語的情況。什麼樣的行為是綺語?綺語有幾種?


前後語言不相應說,故名綺語;心輕速轉,前後語言相應而說,亦名綺語。

前後的語言不相應,這叫做“綺語”,也就是前言不搭後語,隨口那麼說說,平常人把這叫做廢話連篇。說話客觀嚴謹的人,都是一句一句心裡想清楚了才說出來的,每句話都是有理有據,符合真理、事實,對人有利益的。而綺語就是口裡隨便說,前後無關,不相屬,與真實也不相應,這類語言都叫做綺語。人在說綺語時心很輕浮,很快速就隨便說出去了,前後語言即使相應,隨便脫口而出,也叫做綺語。說具義語的時候,心是真實、清明的,想清楚了才那麼說,就如理如法。


從慢心起,自輕因緣,令人不信,即於現身是惡道生,一切世間輕毀之因,無所饒益,垢語綺語。如是第四垢語口業非善業道,勿作綺語,亦莫隨喜,不應受行,若綺語者則非善人。

世尊教誡,綺語實際是從慢心而起的。我們覺得無所謂,夾雜了輕慢放肆,嘴巴才亂說,因此,綺語的根源是慢心。由於自己不自尊不自愛,以自輕妄動的因緣讓人不信受,別人看不起、不尊重,在現身就生在惡道了。好說綺語的人,雖然有人的身體,但實際上他的心處處受苦,已經是惡道眾生了。樂說綺語成為一切世間輕毀的因,沒有任何利益。這就是有垢穢的綺語。

這第四種不清淨垢濁的語業不是善業道,是不好的行為,多說綺語不是往上走,而是往惡道下去,往苦趣裡走。這樣知道後應當發誓:我以後再也不說綺語。也不隨喜他人的綺語,也不要受行各種綺語。如果說綺語就不是善人。

目前很多人跟風網絡流行語言,這就非常糟糕。什麼緣故呢?因為一般人的心很染污、不尊重、放肆、懈慢、任意妄為,胡亂造各種新名詞、流行語。如果觀察一下,那個就是天不怕地不怕,不信因果,隨便杜撰的綺語,這些語言出自貪欲、嗔恚、散亂、我慢、驕誑、膚淺而無所謂的心。當今時代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業因果,人們認可自由的理念,並且幼稚地把無所顧忌當成是自由,引得很多人紛紛效仿。當前大街上流行的語言,如果用心去觀察,多數根本不具實義,完全是追求新鮮感,追求狂放姿態,宣洩情緒,肆意放蕩的說法,這都是非常危險的。應該說現代人非常可憐,過重的心理壓力無可排遣,所以就去追逐所謂的戲樂,轉移被壓迫的感覺。然而,綺語的宣洩卻導致生活更加混亂,因此這是一個歧途。

綺語的本質是不相應語、不具義語。如果去隨喜它,自己就染上了不清淨的語言,此後將導致一系列的苦相,比如說話不威重,為人輕視。話說多了心不清淨,狀態非常混亂,無法出現智慧、信心、悲心、善心等善的狀態,而且最後是往惡趣裡走。

語言是心的樣子,是心智的表現。語和心的關係非常近,彼此之間相互影響也就很大。如果一個人說多了污七八糟的綺語就會受染污,埋沒自己的善心。當今人類之所以少有慈悲心、柔軟心、體貼心、關懷心等,也是放縱語業的惡果。這個時代很難得聽到智慧語、理智的語言、長遠的語言或者心法相應的語言,人們多是任著一個狂心隨便說,這種語言說多了心就亂了,是往惡趣裡走的,所以一定要禁止。


意不善者,貪嗔邪見。云何為貪?他所攝物,自心分別,欲得彼物,非正觀察,彼人如是愛樂他物,於他所有無因無分,而自擾惱,望得彼物,故名意貪不善業道,非是可愛,非是可樂。所得果報,非意相應,非寂靜意,非是安樂。愚癡之人虛妄生貪,他物叵得,虛妄分別,生貪味著,心意動轉,常生希望,心樂欲取,見他財物自得苦惱,故名為貪。如是意地第一貪心不善業道。

世尊繼續給我們指示,意的不善業包括貪、嗔、邪見三種。我們先要認識心的哪個狀態叫做貪?貪就是對於別人所有的東西,自己心裡起邪念分別,想把那個東西據為己有。這不是如理觀察切實的想法,而是由於非理分別,貪著愛樂別人的東西。對他人所有物,自己沒有福報,沒有這個份,但卻徒自攪擾,特別希求想獲得,這就叫意貪不善業道。它不可愛也不可樂。這個行為的後果不是你心裡喜歡的,與你心的所求不相應。由於不順天理的緣故,將來得到的果報都是貧乏、衰損,處處不如意,處處為欲渴所焦灼、所懲罰。我們做人,心一定要合乎天理良心,不是自己所有的就不能起非分佔有的心,也不能起饕餮、垂涎的心。

起了貪欲就不是寂靜的心,也就無安樂可言。愚癡的人虛妄生貪,明明是他人的東西,自己得不到、不該得,他卻虛妄分別,一直想:我怎麼能霸占他的?我怎麼能竊取他的、得到他的?這樣的貪心,就像一隻狗想得到另一隻狗的骨頭一樣。心不斷地動轉,不屬於自己卻一心想奪取,常常生妄想希求得到,妄自苦惱,所以叫做貪。這就是意業方面第一個貪心的不善業道。

明白以後就知道,在意地裡這種狀態是不善的,是往下走的,一定要防止。修行人要常常正念在心,觀察自心是不是處在這種非分想取的貪欲中。很多人眼紅、羨慕他人,巴不得把別人的東西據為己有,這就是貪欲。比如看到別人穿著時裝、坐著轎車,有嬌妻、愛子伴隨,風光無限等就羨慕不已,甚至看到別人有一點好東西都想得到,這些都叫貪欲。

所謂“命裡有時終需有,命裡無時莫強求”,我們應當知道,為人應少欲知足,不取非分之物,不生覬覦之心,不屬於你份內因緣裡有的就不能貪求、欣慕。有的人貪著他人的名譽、錢財,有的貪他人的妻子等等,這過分的貪心導致德不配位,產生種種禍患。這種垂涎三尺,想佔據別人所有物的噁心都是不善的意樂。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名嗔意地第二不善業道?彼見聞知或天眼見,於他前人,無有因緣起嗔惡意;又復於他,若貧若富,無有因緣而見他已,意地起發重惡嗔心,以嗔因緣,於地獄受。

修行人接著還要在心裡思維:我的心怎樣才能隨順正法?什麼樣的心態、行為是不順正法、邪謬、墮落的?什麼樣的心是順應正法、無謬、上升的?這樣修正自心去掉邪心,就叫做“正法念處”。現在應當觀察,嗔這個意地上的第二不善業道情形如何?怎樣在人身上發生的呢?又應如何斷除呢?這些都值得我們思考。我們通過見聞了知到或者有人以天眼見到,有人對他面前的人,無因無緣就起嗔惡之意;或者對其他人,不論是貧是富,無因無緣見到以後意地就起很重的嫌惡、嗔恚心。以此嗔的因緣會在地獄受報。

前面的貪是巴不得自己佔有,這裡的嗔是指,不屬於他的因緣,得不到或無法滿足自己心意的時候,就爆發強烈的憤怒或嗔恚不滿。這都是人不識因果、不知命,不能安守本分,有很多非分企圖,所以就有這樣的痛苦。他一心想要的時候就生貪欲,當得不到滿足時就發嗔恚。《入行論》中說“強行我不欲,或擾我所欲,得此不樂食,嗔盛毀自他。”欲求不得滿足或者被人強迫去做自己不願意的事,這時會起很重的嗔心,而無論如何,造作了嗔心的業就不得不在地獄受報。

下面再講嗔心的極大過患,讓我們止住嗔心,不起嗔心。


善法谷等既成熟已,嗔心如雹壞善谷等,唯正智眼,對治彼暗;嗔心如火燒一切戒,嗔則色變是惡色因;嗔如大斧能斫法橋,住在心中如怨入舍,此世他世,心一正行,嗔能壞破。舍彼嗔心,慈是對治,及四聖諦苦集滅道。

當如穀物般的善法莊稼已經成熟,將要豐收的時候,如果突然起了嗔心,一念之間就毀壞無餘。這裡形容嗔心像冰雹一樣。好不容易花心血耕種,到秋天才長成一些好莊稼,忽然之間一陣鋪天蓋地的暴雨冰雹,就把莊稼全部打壞了,就像這樣,嗔念一起就能摧壞心中善念的莊稼。所謂“一嗔能摧毀,千劫所積聚,施供善逝等,所修諸福善。”一念嗔心能摧毀多劫累積的布施、持戒等資糧,因此,“罪惡莫過嗔,難行莫勝忍”。

只有具有正智的眼目,明知因果緣起,才能對治嗔心的黑暗勢力。因為明知緣起就有很強的因果觀念,知道起嗔是摧毀自己的自虐行為,毫無利益。而且,一切都是業緣所定,無可起嗔,自己遭受多少苦也是業緣所感,遭到什麼污辱、打擊,也是過去害人的報應等等。由於能善知天理、知道因果,他就無怨無尤不起嗔恚。或者在嗔心剛起的時候,明確嗔的危害,能夠立即斬斷它,保持理智,做出最好的決斷。像這樣,有了正智的日光,開啟慧眼,才能去除嗔恚的痴暗。

嗔心熾燃像火一樣,會燒毀一切戒律。而且嗔心讓人臉色黑暗,面部肌肉緊張,五官扭曲得很難看,全身心都處在緊張、戒備、隨時破壞一切的緊張狀態裡。這樣的念頭一起,就調動了身體裡所有的毒素,毒素迅速聚集,處於對抗性中。像這樣,留存了這巨大的反應,毒素沉積,就會毀壞自己的身體,因此,感召惡色醜陋以及種種病痛。

當心處於善的時候,會發現面容很和藹、慈祥、充滿善意,這時候全身都是舒心悅意的,受到了滋潤,因此善是妙色美貌之因。所以,一個人善心修得好,他的容貌就很莊嚴,來世就更加相好,各方面都呈現出妙好的相。如果我們起嗔恚,首先心會變壞,之後全身的細胞都打亂,受到摧殘,面色突然改變,血壓升高,全身都呈現進擊的狀態,所以嗔是惡色的因。不但如此,周邊的環境馬上出現不好的相,自己無論住在任何地方,無論吃多好的食物,睡多舒適的床榻,心裡都不安,都處在苦當中,而且親友遠離、善知識遠離等等,所以嗔恨是一切衰損的根本。在意業裡,嗔的過患相當大,它一起來直接連通地獄道,所以要時刻防止起嗔。

嗔又像一把大斧,能砍斷善法的橋樑。我們好不容易搭了一個法橋,能夠從中過去,但是忽然一陣嗔心就把法橋給劈斷了,善法中斷了就沒辦法達到修法的效果。起個嗔,幾天心情都不對,很難恢復,善心也很難油然而起。或者本來還有一定的境界,一起嗔就沒了。稍微有一點聞思或者修行的感受,起了嗔就沒有了。這個自己用心體會就能發現,它確實是沉沒法的因緣。我們現在的心時時都落在因果裡,一違越就遭致衰損,所以,因果正見沒有修好,想修法得成就,簡直是個笑話。破壞性的因素讓你背離法義,讓你的心沉沒,一點點靈知也沒有,全部被蒙蔽了,這當下就是業障。因此,我們修行要戰戰兢兢,勵力地去斷惡修善。惡上乃至細小處都要防護,不讓它起,維持自心的清淨、平穩;善上要努力修集,使它變成修法肥沃的土壤,這樣我們才可能收穫善根成熟的善果。

假使讓嗔恚佔據自己的心,那就像引狼入室,仇敵入門一樣。這不共戴天的仇人,手拿著槍支燒殺劫掠,善法的家人死傷無數,時時刻刻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整個環境一下子充滿了恐怖黑暗。嗔心一來就是這個感覺,整個心籠罩在燃燒、陰沉、恐懼當中。嗔怒讓別人恐怖,自身也恐怖,內外都危機四伏,就像兩軍打仗或核炸彈爆炸一樣,驚心動魄,惶恐萬分。這一點不誇張,比如本來談笑融洽的一群人,一個動了很大嗔心的人一進來,整個空氣馬上凍結,大家都感覺得到。發現這有破壞力,有恐懼性,已經不對頭了,就趕緊避開。因此說,嗔心一起就像核彈引爆一樣,殺傷性特別大,輻射面特別廣。而對於起嗔的人而言,無論遇到什麼事、碰到什麼人都不舒服,都像敵人。這個生氣的人,不但讓人感覺有一種暴戾之氣,甚至連鳥兒見到都嚇得飛走了。

我們此生來世都希望恆常處於正法善行當中,然而一旦起了嗔恚,就已經偏離了正道,善心馬上消失,很難再起,而且也沒辦法安住法義,嗔恨就是這樣破壞一切法行。

要捨離嗔心,慈心是它的對治。也就是對於任何事、任何人,永遠懷著慈心去對待。不論別人怎麼對你都不去報復,而要以慈心對待,這樣就能夠對治嗔心。另外,要修四聖諦——苦集滅道來對治嗔恨。了解苦諦的真相,就知道自他無非都是被煩惱所迫,怨不得人。從業上來看,這無非是自己過去害他遭到的報應;從造業方來看,對方也沒有自主,他就是個被煩惱左右的病人,被煩惱逼得要死才這樣做損害的。像這樣,我們真正了解了苦集滅道,心就想得通,自然就安然無嗔了。以上世尊告訴我們對治嗔心的兩個方便:一、修慈心;二、修四聖諦。


行地獄行,嗔為上使,唯有善人,聖聲聞人,聞法義人,乃能捨離。

往地獄裡走,嗔是最有力量的引導使者,有了嗔,它就壓逼著你往地獄裡走。只有善人、學聖道的聲聞人、聞法領悟了法義的人,才能徹底捨離嗔恚。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邪見正法障礙、一切惡見心之黑暗?彼見聞知或天眼見,無始以來行邪見因,墮於地獄餓鬼畜生,故名黑暗。

再者,修行者心裡思維:我的心態怎樣才是隨順正法?觀察自己的心是不是處在法行當中,是處在法道里合乎正法?還是違越法道在顛倒上走?時時都要觀察而不放逸。為什麼邪見稱為正法的障礙?一切惡見邪見如何成了心中的黑暗?這必須依靠審察自心來了解邪見的業行。我們見聞了知到或者以天眼可見,無始以來由邪見惡行為因,導致我們墮入地獄、餓鬼、旁生當中,這就叫做黑暗。

現代人由於受媒體、輿論、知識、學說的影響,不知不覺串習成了邪見。有些時候都不知道自己被誑騙了,為什麼呢?因為世俗人都在說這世間是樂的、常的、有實義的、有我的、清淨的等等,很多人沉浸在邪見的輿論中而不自知。邪見並不是以一種青面獠牙、非常可怕的猙獰面目出現,它是以非常善妙、可敬、有實義等等的假面來出現的。它出現時,看起來清淨可愛、很殊勝、而且有大意義。當天使的假面掩蓋了魔鬼的真相,人們就以假為真,被吸引到顛倒見上了,不斷地發展就出現種種貪嗔癡的惡行,良知就這樣慢慢被吸乾,墮於地獄、餓鬼、旁生,所以它叫做“黑暗之源”。

心處在邪見中就叫做黑暗,而黑暗就是看不清楚事物真相。過去完全處在昏蒙愚昧當中,被動地接收了很多模糊不正確的知見,只有經過正法的洗滌,經過長期治療,邪見系統所做的破壞才能得以恢復,呈現光明智慧。


樂邪見者,正道障礙,如刀火毒險岸惡處,唯有一切愚癡之人貪著樂行,以顛倒見故名邪見。

如果樂著邪見而不肯捨離,對於與正道相違的一切世間見解,心里特別執著、樂意、歡喜、追求,這將成為正道的障礙。邪見跟正見相反。如果執取世間可愛、有樂,當然就不願出離。而正法告訴我們,這世間純一是苦,有樂執心就無法接受苦的真相,當然也就障礙趨入解脫道。而且,正法說這世間的一切都是無常,無可信賴,所有的努力最後都是兩手空空,而人們卻以為世上有東西值得自己去追求,這當然障礙入捨棄今生的正道。正法說世間無我,所謂的“我”只是心識的錯覺,有關“我”的一切都是虛假的,要修持無我,任何處沒什麼可為我貪、為我嗔的。然而,世間人誰不執取自我,強調自我的意義、價值?所謂“靠誰不如靠自己”等的邪論影響著你我,抱定這種邪見當然就障礙入無我的道。諸如此類的顛倒見是障礙入正道的根本。那些邪見就像刀山、火海、毒藪、懸崖等險惡的地方,入到那裡就無法避免被割傷、焚燒、毒死、墜崖身亡,所以邪見是很可怕的。

當今世上各種混亂不堪的現象全是邪見帶來的。戰爭、暴亂、恐怖、離婚率增長、社會矛盾加深等,共同的根源都是邪見。多少家庭關係破裂,多少傳統倫理道德的缺失,都是由鼓吹性愛自由等邪見導致的。世人所歌頌的對象,本質是邪淫,外面冠以神聖的愛情花冠,這樣的邪說充斥整個時代。年輕無知的青春少年被熏染後,執著感情為美好神聖,羨慕所謂的自由開放,結果完全損壞了自己的身心。現在的小孩子很小就知道談戀愛,到了後面毒化過深就會造邪淫的業,而且不以為意,覺得這沒什麼大不了的。甚至有的去色情場所賣淫,還美其名曰“不偷不搶,自食其力”,這樣無恥的言行不配稱之為人。披著人皮做著禽獸不如的事,這樣的人連做人的資格都喪失了,這就是追隨邪見的結果。

世上推崇的競爭機制,其實說白了就是弱肉強食,是像動物一樣的行為。受這種邪見影響的人,為了利益可以不擇手段,他認為我一定要強,否則會被別人打倒。其實,這是我執和非法行為兩者結合的結果。我執就是盡量突顯自我,加上不信三世因果,結果就認定這一世就要實現自我。由於沒有善惡因果的正見,他就認為可以用一切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樣他會掃除一切他所認為的障礙,最終我們看到的結果是,這樣的人非常兇殘、冷酷,為了利益不擇手段,不惜以他人生命為代價來滿足自我的慾求。諸如此類,都是由於顛倒見而把眾生推向了刀山、火海、險崖,最後直接墮往地獄的最深處。

具遠見的佛陀看到了這一切才說,一切愚癡人貪著樂行這些邪見之事,由於顛倒所見的緣故,稱為邪見。一切事物真相本來有天理、因果,本來是苦、無常、無實義,應該尋求出離,世間本來沒有我,應當證到無我等等。以邪見卻顛倒地看到,世上有很多快樂、幸福的事,必須實現自我存在的價值,人生在世就是為我求取到所欲。再者,愚人膚淺狂妄地認為沒有因果,一切都可以任意妄為,根本不顧良心的譴責。因為抱持人死如燈滅的邪見,所以,現前為了享樂無所不用其極等等,這些全是顛倒邪見的產物。這些顛倒見一旦紮根牢固,就會一直讓自己的行為落在顛倒當中,造成無數的煩惱業行,種下無數個地獄、餓鬼、旁生的業因,因此,邪見是萬惡之本、眾禍之源,它是最可怕的東西。


彼有二種,一信邪因,二心不信業果報法。信邪因者,作如是知身等樂苦皆是天作,非業果報;於業果報心不信者,謂無施等,是名邪見。

邪見有兩種:一、信邪因;二、不信業因果報法。

第一類,信邪因。他也認為萬事萬物不會無因無緣出現,應該是有原因的,但是不知道具體是什麼,所以有的人就認為:我身心所有的苦樂都是天生命裡帶來的,或者說上帝給予的,或者某個真主、自性造成的,不是自己的業因果報。像這樣非因計因,就是信了邪因,這是第一類邪見。

第二類,撥無因果,持無因論。就是不相信存在業因果報的法則,認為布施等不是善,沒有善報等等。就像現在某些輿論導向誇張“老人摔倒事件”那樣,很多人認為善惡之間沒有規律。也有人認為,任何善惡的行為做完就完了,不存在後續的業力,這叫做持非業論。常聽世間人說“好人不長命,禍害遺萬年”,這話背後的意思是說,造善造惡沒有各自償報的,這是持無果論。像這些撥無因果的邪論就是不明因果的邪見。

其實,任何行為都會有後續的影響力,善的方面是這樣,惡的方面也是如此,最終都會以翻倍的方式返回到自己這裡。可惜世人目光短淺,不明所以,對善的方面就更加不信了。國人對於所謂的慈善布施捐助失望透頂,認為這都是騙人的,做好人都是哄小孩子的話,成人世界裡沒有什麼道德可言,行善也不會得什麼樂果,傻瓜才去做等等。這樣的人覺得,世上的事都是突然就這麼出現的,哪裡有什麼善惡因果?這樣不相信一切世間法都是由因果律支配,就叫做持無因論。這兩類是最大的邪見,因此在這里特意指出。當然邪見也有粗細各種層面。

現代人心中充滿了邪見病毒,所以很難建立業果的正見。那麼現代最重大的事件就是不信因果或者信邪因的邪見,信仰危機顯然是目前最重大的問題。這兩種邪見障蔽一切人內心的白法,有了它,下至少許善心善行都發不出來。當今人類有深重的災難隱患,唯物論、斷滅見、狂放享樂論等盛行,人心連少許善都很難發生,善的種性被埋沒了,這樣的狀況使得人們對人、對組織、對政府、對社會普遍冷漠,缺乏信心,邪見盛行帶來的後果已經非常明顯,而持邪見者都滑到了無善根的種類裡去了。


如是十種不善業道不饒益業,一切皆以邪見為本。

最後總說,像上面所說的殺生、偷盜、邪淫、妄語等不善業,所有對自他沒有任何利益的行為,都是以邪見為根本的。人之所以會去殺、去偷、去邪淫、說妄語等等,這全是從邪見來的。所有非分貪求、攥取,得不到而起的嗔恨,或者心裡不斷漫延滋長各種非理的思想,全是以邪見為根本而起的。

這樣就明白,深信因果是一切白法的根本,是一切安樂的源泉。如果沒有深信因果,盲目行動是非常危險的。如果顛倒再加顛倒,一直淪陷在深重業的黑暗中,幾乎就沒有不往惡趣走的,因此,建立因果正見非常重要,是重中之重。



十善業道品之二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如是十善業道對治修行漏無漏業?

世尊教導說,修行者應該在心裡思維:我怎樣才能隨順正法而行?晝夜觀察三門的業行是否如法?如果合乎於法就勵力行持,不合於法就當即斷除,應當這樣晝夜精勤自律,取捨身心的業行。那麼十善業道這種對治法的修行,是如何成就有漏善業、無漏善業的呢?以下一一講述。


彼見聞知或天眼見,以此因緣,世間中縛,善法盡滅,所謂縛因不善業道。善是佛因,是解脫因。

他以見聞而了知或者以天眼可見,以此十不善業的因緣,眾生被束縛在世間網罟中,善法一一滅盡,系縛的因就是不善業道。也就是說,當無明顛倒心驅使我們造作不善業後,自己就會被業力所縛,困在苦厄當中。而善是成佛之因、解脫之因,所以我們應當行持善道。每當發起一個善並使它增長的時候,我們就是在走向成佛、趣向解脫。


所言善者,謂離殺生,攝取世間一切眾生,施與不畏。

要知道,所謂的善,首先要說的是離殺生,能離殺生者有深厚的慈愍之心,他立了很大的誓願要攝取世間一切有情,通通施予他們無畏,保護他們不受傷害。他立願:從今往後對一切含靈,下至於飛蟲、螞蟻等都不傷害,不讓他們遭受任何身心恐怖,乃至不起一點損惱有情的心,這就是持不殺戒。

持不殺戒有怎樣的果報呢?由這種悲天憫人的情懷,發起一個永不損惱有情的善心,有一種厭棄斷絕殺生的大願力,把一切傷害眾生的心態、行為通通放下。那麼,由這個善的力量,就會出生無量世間和出世間的福德利益、安樂果報,乃至能成就三種菩提。因此,我們要在十善業道基礎上來行持一切正道。

以下世尊開示不殺的果報。


於現在世,人所讚歎,面色諸根端正美妙,得長命業。

如果守持不殺的戒,在任何時處都不損惱有情,那麼這個人在現世就會得到世人的讚美,他有非常高的名望。由持戒不殺,安住在慈心中,他的面色、諸根都相當端正美妙,由內向外散發出美好的氣質。又由於不殺,會得到健康長命安樂的業報。


若不殺者,則為羅剎、鳩槃荼等一切惡鬼能殺人者,及餘惡人能殺人者,於夜暗中擁護彼人,諸天常隨觀察擁護。身壞命終則生善道天世界中,受妙果報。

首先就世間善果而言,如果從內心深處不願意殺生,行為上斷除了殺業,就會感召很多護衛。那些飛行羅剎、鳩槃荼等一切能殺人的惡鬼,以及世間殺人的惡人,他們都會被感動,反過來在暗夜中擁護此人。諸天善神也會常常如影隨形般地護念、擁衛,他們一直會保佑這位持不殺戒的修行者。等到身體這架機器老壞,到了臨命終時,他會生在善道天界中,感受勝妙的果報。

接著講述持不殺戒能得出世間三種菩提。


若勤精進,願下中上三種菩提,隨願皆得。彼人若願聲聞菩提,得阿羅漢入於涅槃;彼人若願緣覺菩提,得辟支佛;如是若願無上菩提,得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佛說:如果一個人持不殺戒,而且勤奮精進修道,希望得到出世間下、中、上三種菩提——聲聞菩提、緣覺菩提、佛菩提,隨他的本願都能得到。也就是說,一切出世間安樂善果都建立在人天善道的基礎上。

十善業道是五乘共依,如同大地。由此隨著各人的願欲會成就世間人天安樂和如龍界的福報,以及出世間聲聞、緣覺、佛三種菩提。如果有善行的基礎,再加上有“我要取聲聞果”的願力,由於善行基礎堅固,就會得聲聞果;如果求緣覺果,也能隨願得緣覺果;如果要成佛取得佛果,由於善行堅固的緣故,可以在這堅穩的基礎上一級一級地修道,最終成就佛果。如果沒有這善行的基礎,惡行將摧毀善果,一切善果都無法成就,因此我們首先要奠定善行的基礎,這也是成為一切功德之基的原因。就像蓋萬丈高樓必須打穩地基,世出世間三菩提的地基就是十善業道。如果持不殺戒,遠離了傷害、殘殺生命的行為,在這樣慈悲善心的基礎上,想得出世聲聞菩提,那他必然得阿羅漢果,入於涅槃;如果想得緣覺菩提,他會得辟支佛果;如果想求無上菩提,也會得到佛世尊的果位。

修行先要修好心,如果內在沒有惡,純粹是善,修道就非常容易成。過去忠孝仁義之士,善心都很純厚堅固,所以學道馬上能成,現在人修不成就和人倫基礎薄弱有很大的關係。考究歷史,沒有一個大成就者不是以世間善行堅固而成就的。漢地有說“有真儒才有真佛”,意思是真修實幹奉行善業者會成道,如果心地不良,即使聰明過人也不會成道。所謂“真儒”就是指奉行人天善道的人,說孝有孝行可嘉,說忠有忠義之行,硬是修成了非常純厚的善心,這樣的人一接上大乘佛法就能迅速成就。


一切諸法命為根本,人皆護命,不殺生者則施其命,若施命者施一切樂,第一施者所謂施命。

不殺戒稱為萬善之首,原因是,在一切諸法中生命是根本,有命才有根身、環境,才能享受一切;如果命都沒有了,那麼其他的一切就都沒有意義了,所以命是個大根本。如果我們守持不殺戒,護佑生命,那我們就是守護了他的一切,這也是對生命最大的關懷。眾生都護惜自己的生命,為了活下去,可以捨棄手、腳、內臟等等,所以眾生最愛重的就是命。而不殺生就是在施予一切有情生命,還他活下去的自由,那也就是在施給有情一切安樂。這叫做第一布施,因為所布施的是有情生命的緣故。


如是思惟,生天之因,最勝戒者,所謂施命。

這樣思維後就知道,生命昇華為天的因就是不殺而施予性命;最殊勝的戒就是不殺而施予性命。了解了這條戒給自他帶來的利樂後,無疑會有很強的意樂、勝解,發誓守持這條戒。


若願染愛境界勝樂,不殺為因,彼人則生若梵、若魔、若帝釋王;彼人若願生人中勝,得轉輪王,七寶具足,王四天下;若願大身阿修羅者,捨身得為阿修羅王;彼人若願大身夜叉,得夜叉王。此不殺生最為大業,正法種子,行於生死唯不殺生為歸為救。

行不殺業,隨著各人的心願,會得到有勢力的果報。如果不殺者還沒有出世間的見地,他希求的是世間染愛境界中的殊勝妙樂,那麼以不殺為因,這強勁有力的勢力會使他轉生到梵天、魔宮或者成為帝釋。這個人如果希求未來得到人間尊勝的果報,那麼以不殺為因,他將來就會成為轉輪王,七寶具足,統治四天下。如果他想成為具大身的阿修羅,在捨此身後,他會成為阿修羅王。如果他願成為具威力的大身夜叉,也會成為夜叉王。

不殺生是力量最大的善業,是正法的種子。在生死裡,唯有不殺生的善業之行,才成為我們的歸依處、救援處。依靠不殺這種福業力的保護,能使我們在生死中有安樂可得,是它在庇護著我們,所以叫做“唯此不殺,為歸為救”。


入生死暗,不殺為燈。不殺生者,名曰慈、悲;正念思惟不殺生善,心常生喜;若遮他殺,他不可遮,則是行舍,彼人如是,行四梵行以熏身心。

在曠劫生死的黑暗裡持不殺生戒,或者說愛護一切生命,成為我們心中最溫柔光明的一盞燈,在任何時處都有慈善的光明,使得生命洋溢光輝,尊嚴而美好。

不殺生這個善道有慈悲喜捨四梵住的內涵,四梵住是四無量心的異名。由不殺生,對有情有感同身受的悲愍,願拔濟他們的苦;施予他們健全生存的樂,時刻都但願有情生活得快樂幸福,這樣內心就有慈、有悲;當人憶念不殺生善行的種種好,想到那些殊勝利益時,心裡常常生起歡喜,這就叫喜;如果遮止他人殺生,即使他不聽從,心裡也不起貪嗔煩惱,這樣住在平等心中就是行舍,戒殺者能這樣行持四梵行來熏修自己的身心。


不殺善根不可思議,最為真實。何等何等種種諸願,如是如是隨願皆得。

不殺生的善根不可思議,這是最為真實的。如果持不殺生的戒,那麼無論你心裡有什麼善願,都會如是隨願得以實現。

從這裡我們就明白,善良的心地很重要,在善心裡無論播下什麼願力的種子都會如願以償。如果兇殘、惡毒,做盡壞事,即使有什麼願也不會如意。這就是說,首先一定要有一顆善良的心,平治心地,使得它成為純善,在這個純善的基礎上修什麼會得什麼,願什麼會成就什麼。法界最支持的就是正義和善良,任何善願都會幫你達成,所有諸佛菩薩、正義的力量都在支持善,因此行善者能夠隨心滿願。


譬如世間善巧金師得好真金,如是如是隨所欲作,彼金如是隨意造作種種莊嚴,若作瓶等,若作人像,若作佛像,如是如是。不殺生者不缺、不穿、不孔、不虛,如是如是隨願皆得。隨何等人,如是不殺則近涅槃。

接下來世尊以譬喻給我們詳細指示了業的微妙原理。世尊說:好比一個善於打造金器的金匠,得到一塊質地很好的真金,馬上就能隨著他的心願做成各種莊嚴的飾品。造成金瓶也可以,造成人像也可以,金佛像、金塔、金盤等等都可以造成。這就表示,柔軟的善心就像黃金,沒有噁心的雜質,就能隨願而轉。無論發什麼願,做什麼行為,都一定會成功。

這是在告訴我們修好善心很重要。如果沒有純善的心地,就好比笨拙的金匠拿到一塊礦金,沒有經過數數地火燒、水洗,勉強去打,有雜質的金子不但不成器反而會破裂,根本無法如欲而轉。如果是經驗豐富的金匠,他不會著急雕琢,而是會數數用火燒、水洗去提純,直到金子變得非常柔軟,那時候想造什麼就會成什麼,而不必擔心不堪能。

這個金子的譬喻很重要,《瑜伽師地論》裡也有這個比喻,《道次第》裡也著重以這個譬喻來說明觀察修的重要。現在配在不殺生戒裡面,就是告訴我們,如果能夠以戒調心,就像非常聰慧的金匠那樣,數數地火煉,把心裡殺生等惡的雜質去掉,然後不斷起善心,就好像用清淨的水去滋潤金子。這樣經過一段時間修煉以後,因為內心純善的緣故,我們的心就會變得很柔軟,修什麼都容易成就。我們可以看到,凡是善人都很柔軟,惡人就是剛強的相。因為他心硬,不好轉,再修什麼也不會成功,因此,要積累善行資糧,轉心是很重要的。不是說了嗎?要常常做好事、發好心,就是這個意思。當我們的心修煉成很純的善心,它就是柔軟的,發什麼樣的善願就能如願而成,緣起上你修什麼善行都非常堪能。修定能快速成定,持戒能成就戒,任何一個善行,無論是前行、正行還是結行都會圓滿,無論在什麼因緣下做什麼善事,都能心想事成。

就像金匠的善巧使得金子柔軟,他想打造什麼就成什麼,能夠如欲而轉。他想把金子打成一個金瓶,很順利地就成了金瓶,他想做一個金佛像,也很快能夠按他的心願出現金佛像等等。心就像金子,調善了以後會相當柔軟,在這上面願求什麼都能夠得到。因此,不管什麼人,只要持了不殺戒,不傷害任何有情,那他就接近涅槃了。為什麼說歸依法的本質就是不殺生?因為涅槃法的本質是慈悲,是清淨,行為上的表現就是不殺。既然我們修涅槃法,當然就不能殺生,而慈心不殺的人一定趨向涅槃彼岸。


彼人常共善知識行,彼人則是善器眾生,善能攝取自他福德,彼人則是世間福田,不行地獄餓鬼畜生。此善行人成就善法,一切所得皆悉堅固,無有王賊水火等畏,皆自食用。人中尊貴他不能勝,法具足故。是故智者不應殺生。

不殺的人由於心善,同類相吸的緣故,他以善召感善,能常常和善知識在一起。這個人是善的法器,佛經中常稱呼“善男子、善女人”,就是這個表徵。說明只有善心才能學法,才能成就法;惡人是不能承受法的,噁心沒辦法容受法,緣起就是這樣決定的。所以修行要先修善心,心善了才成法器,才能隨順法行,才能依教奉行。心惡劣頑劣,剛愎自用,是不堪為法器的,不能隨師而轉,順法而行,因此無所成就。

當自己變成柔軟的善器眾生,心中時時都有善,那麼善就能攝取自他的福德,這樣的人不但造福自己,還能利益他人。他所在之處能攝取自他的福德,這就成了世間的福田,因此戒殺的人不會走入地獄、餓鬼、畜生道中。

這樣的善心能成就善法,一切所得都能堅固,而且很吉祥,沒有國王、盜賊、水火災難等的怖畏,這一切都是在享受自己善行的果報。他在人中最為尊貴,他的福德威勢別人無法勝伏,這一切都是由於他具足了法的緣故。

智者明見了業果的真諦後,應當持不殺生戒。我們持好了這條不殺戒,的確會圓成各種功德,滿足各種心願。善行是極重要的所依,一切有心識轉動的動物,以及沒有心識轉動的植物、礦物等,都要依止大地而出生,同樣,一切世出世間暫時究竟的善果,都要依持戒而出生,而持戒的首要就是不殺,就像龍樹菩薩所說:“戒是一切德依處,如動不動依於地。”每一個善行都有極大的功能力用,後續方面會展現出它的作用。譬如種一粒藥,看似只有一粒種子,當果實成熟時會發現,有無數枝葉花果可以入藥,而且生生不息,這就是業增上廣大的作用。無情法是這樣,有情法也是如此。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不盜則得善法?

修行者又應當在心裡思維,怎樣是隨順正法?因而觀察法行的差別,不偷盜能成就怎樣的善法功德呢?


彼見聞知或天眼見,不偷盜者出大貪網。彼人現在善人所信,若王王等一切皆信。若於王眾,若長者眾,若剎利眾,若沙門眾,婆羅門眾,一切皆信,憐愛愍念,信受其語。所有財物一切堅固,不失不壞無能劫奪,王賊水火諸畏皆離。不須方便財物易得,得財物已,如法食用。於持戒人,行道之人,諸福田中,皆能捨施,若世間中所應用處,皆悉能與。身壞命終則生善道天世界中。若願出世,若梵、若魔、若帝釋王、若轉輪王王四天下七寶具足,隨願皆得。若樂持戒則得菩提,如前所說。

他以見聞了知或以天眼看到,如果不偷盜,就會出大貪網,從貪煩惱的網罟中徹底擺脫。持不偷盜的戒,自心就獲得了自在,任何處都能淡泊自安,不會被貪欲攪擾。

不偷盜的人講信譽,不竊取賴賬,即生當中就有很好的誠信度。別人都相信他,因為他不偷盜,不抵賴,不欠人錢,身心都非常乾淨,國王以及與王等同的尊貴者都很信任他。無論他到哪個單位,上級總是很信任,認為他很誠實,從不欺詐、拐騙、偷竊,人們對他都很放心,不懷疑他的人品。王眾、長者眾、剎帝利眾、沙門眾、婆羅門眾,所有人都很信任他,對他倍加憐愛關懷,而且信受他所說的話。

他所擁有的財富都很穩定,不貶值,不失壞,也沒有人劫奪,遠離政治、盜賊、水火災難等各種威脅。即使不努力,也很容易就得到財物。得到財物以後,他也不會鋪張浪費,能如法地受用。他知道財富只有用上了,才能體現它的價值,沒有用上不過是一堆廢紙,是銀行的幾個數字而已。對於持戒者、修道者,諸如此類的福田,他都能施捨。世間有需要用的地方也都能給予。像這樣,由於沒有偷盜心的緣故,就容易行布施的善行。

等到此人身壞命終時,由於不盜這條戒守得非常清淨,從來沒有騙過、奪過、偷過別人的東西,所以他沒有什麼可內疚後悔的,心安理得。他的神識不下沉,是往上升,由此昇華,會轉生在善道的天界中。如果他願求出世果,他願意出離世間,在寂靜深山里修道,假使他修的是超越此生的世間果位,那麼無論是梵王、魔王、帝釋天王,還是統治四天下七寶具足的轉輪王果,求什麼都能隨他的意願而得到。如果他樂於持別解脫戒,尋求出世間三種菩提的果位,那他就會如前面所說,得到菩提果。這都是善心堅固的力量,使得他做什麼都能隨願得到滿足。

持戒是萬善之基,是發生一切世出世間利益的根源。我們了解這一點就要好好地持戒,常常念著持戒是大事,時時觀照,讓自己做如法順應緣起的善行。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邪淫捨離得果?

再者,修行者在內心思維怎樣隨順正法,要觀察法行的差別,捨離了邪淫能得什麼善果呢?


彼見聞知或天眼見,離邪淫人善業道行,見如是法善人所贊,一切所信。非婦女中心不生慮,若王王等一切皆信,所有妻妾無能侵奪。隨順供養不違其意,設有衰損妻妾不嫌,心無妒忌不生外心,一切世間人所見之如母姊妹,不為世人之所罵辱,不邪淫者得如是婦。身壞命終則生善道天世界中,如前所說。

以見聞了知或以天眼見到,離邪淫的人是在行持善業道。見到這樣清淨的善行,一切善人都會讚歎,所有人都會給予信任。由於他與不是妻子的其他女人相處時,心裡絲毫不生邪念,因此,國王以及與國王等同的人物,都會信任他高尚的品德。沒有人能侵占奪他所擁有的妻妾。

妻妾都會隨順他奉獻供養,不會違背他的心意,假使他有衰損倒霉的時候,妻妾也不會嫌棄他,而且妻妾間心裡也沒有嫉妒,當然更不會生外遇之心,也就是他的妻妾都很忠貞賢淑。一切世間人見了他的妻妾,就像對待母親、姊妹那樣。他的妻妾不會被世人毀辱、譏罵,尊享世榮。持不邪淫戒的人能得到這樣貞潔賢良的女人,他的家庭就會清淨美滿。這人身壞命終後,還會生到善道天界裡,就像前面所說的那樣。


彼天退已,余天子生,若邪淫者,欲退未退,彼天女中,余天子生,時彼天女即於現前與余天子共相隨逐、娛樂戲笑。彼欲退天,既見天女與余天子共相隨逐、娛樂戲笑,妒心罥縛,墮於地獄。如是邪淫樂行多作,則為大失。隨何等人,能離邪淫攝大善道,是涅槃器。

生到天上受報享樂,也有曾行邪淫和不邪淫的差別。天人們將要死亡,退沒此生現相,顯現五衰相的時候,其他天子出生於天界。那些曾行邪淫者將死的時候,見到其他天子在自己的天女眾中出生,那時天女們拋開他,當即跟新天子簇擁在一起娛樂嬉笑。那個快要死去的天子,看到天女們移情別戀,跟其他天子一起相隨、娛樂嬉笑,他就生起強烈的妒忌心,就像被繩索捆縛了一樣,心裡熱惱難安。他在這個噁心中死亡,就會讓他墮入地獄。真相就是這樣可怕,如果前世曾經邪淫,那就會經歷這樣的痛苦。不但當生感受很多苦報,將來生到天上,也一定會有因緣迫使他見到不清淨的景象,這是他邪淫的習氣現行了,他會見到天女跟別的天子在一起,由於妒火中燒,他就以此墮入地獄了。

無論是誰,如果能夠遠離邪淫,他就攝入了大善之道,他是能證涅槃的法器。持了離邪淫的戒,以這個善行為因,會攝持很多善妙的道,善心、善的緣起、善果都會由此呈現。從善入善,從清淨入清淨,輾轉出生無量的善法利益。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一切不善對治捨離妄語大善分攝,現得果報?

修行者又要在心裡思維,我怎樣隨順正法而行?這就要觀察法行的差別,這麼做是什麼緣起,有什麼結果?那樣做是什麼緣起,得什麼結果?這樣對比觀察,從中會發現善惡的確是兩條黑白分明的路,由此對善行能發生勝解,堅定地想要斷惡修善。帶著這樣的慾樂修持,就能入到十善業道裡。因此,思維觀察是發起定解的前因,十分重要。

那麼,一切不善的對治捨離妄語這個大善分所攝的法,即生能成就什麼善報?不妄語屬於一個大善的範疇,離了妄語能發生無量無數善行功德利益,源源不斷地出現善緣起、善意樂、善行為、善果報。佛說持不妄語戒是大善,不要小看它。就像從一粒樹種能長成參天大樹,無數繁碩果實都從不妄語這堅實的好種子而來。


彼見聞知或天眼見,離妄語者,諸世間人或有眼見或有耳聞,一切皆信。設复貧窮無財物者,一切世人供養如王。

以見聞了知或者以天眼見知,那些守持不妄語戒,捨棄妄語、不打妄語、不撒謊的人,一切世間人或者眼睛見到他,或者耳朵聽到他的事蹟,大家都會相信他。持誠實無欺的戒,結果就是大家都信任,他的誠信度非常高,無論走到哪裡別人都相信他。如果說妄語,別人就始終不能放心信任,自己也很痛苦。這麼大的差別都是自然感應的結果。如果一個人為人誠實可信,假使他貧窮沒有財物,世人都會紛紛供給,就像供養國王一樣,樂於幫助他和他結交。


如眾星中光明之月,一切人中,實語之人光明亦爾;一切寶中,實語寶勝;欲度生死一切船中,實語船勝;若欲出離一切惡行,實語離勝;一切燈中,實語燈勝;一切惡道善將導中,實語導勝;一切世間受用物中,實語物勝;一切治病諸藥草中,實語藥勝;一切奮迅諸勢力中,實語力勝;一切歸中,實語歸勝;一切知識,實語為勝。

不妄語的人稀有難得,就像眾星中光明璀璨的月輪,在一切人當中,實話實說之人的光明也是這樣,閃耀著德性的光輝。人們都喜愛、傾慕他的道德,認為他是難得的好人,說什麼話都很真實,從來不騙人,因此他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像眾星中的明月。

在一切妙寶中,實語妙寶最殊勝。外在的寶物不足為貴,而心上誠實的品德是多少黃金、白銀也買不到的,因此應當有自愛之心,守住這無價的品德。對於想要渡越生死大海的人而言,在一切船當中,實語船最殊勝。守實語戒,一切處誠實不欺,心口一致,筆直無曲,要出生死就非常穩當,能夠順利到達彼岸。

如果想出離一切惡行,那以實語而出離最為殊勝。一個人誠實直心,就不可能違背良心去做惡行,騙人、欺人、害人等等。在一切燈當中,實語的燈最為殊勝。如果我們在一切處都誠實,所說的話都是從真心裡發出,心沒有被欺誑的黑暗籠罩,心地坦白、胸襟磊落,就時時都是光明的心。這顆心能給這個虛偽黑暗的世界,帶來希望、光明、溫暖等等。

在一切引領眾生擺脫險難惡道的善妙嚮導裡,實語這個嚮導最殊勝,也就是以實語會引導我們出三惡道。在一切世間的受用品裡,實語是最殊勝的受用物。如果從來不欺心、不欺人、不妄語,那時時處處都會心安理得,這是活得最舒服的感覺。他在任何處都無所畏懼,晝吉祥、夜吉祥,在任何處都吉祥安然,所以實語是殊勝圓滿的享受。我們為人應當誠實,俯仰無愧,自在逍遙。如果欺心、負人說妄語,心地就蒙上了污垢,不光彩,愧疚不安、恐懼害怕,這樣就喪失了喜樂,走到哪裡都是苦,所以說妄語是最大的虧損。

在一切治病的良藥裡,實語妙藥最殊勝,因為直心實語能治愈心上的各種扭曲。在一切振奮、迅速的勢力當中,實語的力量最殊勝,因為說實語就沒有虧心,所以他永遠有一個圓滿的心力。

在一切歸宿中,實語的歸宿最殊勝。誠實、坦白的心地就是心的家,我們能歸於誠實,保持坦白的心,就回到了家,也就心安了,意思是不妄語的人會逐漸證到本來清淨。在一切知識中,實語為最殊勝,以離妄能見真的緣故。

世尊在這裡用一系列譬喻告訴我們,守誠實語的確是最殊勝的品德,能得到最殊勝的利益。我們在明白這些譬喻後,對於實語要像守護珍寶一般地護持。守實語戒就是得到最殊勝的妙寶,它是最殊勝的品德、最殊勝的莊嚴、最殊勝的船伐、最殊勝的出離、最殊勝的明燈等等。用心思維這裡的一個個比喻,一旦發生勝解,自己就有非常大的心力來攝取實語的善行,處處會護身如玉、守口如瓶,會覺得要善待、愛惜自心,就像愛孩子那樣愛自己,就像教孩子那樣教自己,捨不得讓它學壞,每說一句話都要誠實不欺,知道這難得的品德才是最真實的珍寶。


若人攝取實語財物,則於世間不曾惡行,不墮貧窮,與天比近,數數往來。何處何處隨彼所生,常為男子,生勝種姓,一切憐愛,信受其語,彼人不為無色夜叉、毘舍遮等之所能殺。行他國土多有床敷,設有病痛藥食具足,無心思念一切皆得,一切世間第一勝樂皆悉得之。身壞命終,則生善道天世界中最長命處,大神通處,最高勝處。若願白淨無漏勝道,則得涅槃,如前所說。

如果有人攝取了實語這個心靈的財富,那他在世間就不會做惡行,也不墮於貧窮,他的品格和天神接近,數數往來人天。無論他中意何處,都能隨他的心意而生在那裡,而且常常做男子,有大丈夫相,生在殊勝種姓中,為一切人憐愛,而且大家都信服他的話,即使無形的夜叉、毘舍遮等也不能殺害這樣的人。

如果他遊行於其他國土,則多有床敷,不用操心住的地方。假使有病痛,也具足湯藥飲食。無需他思慮操勞,一切都自然會得到,乃至一切世間第一勝樂都能如願獲得。而當他身壞命終時,會轉生在善道天界最長壽、有大神通、最高勝的地方。如果他希求白淨的無漏聖道,就會得到涅槃,如同前面所說那樣。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遠離兩舌惡業善業道行,現在未來得業果報?

修行者內心又思維,怎樣隨順正法而行?觀察法行的差別,遠離兩舌惡業的善業道行,在現在和未來所得的善業果報是什麼?


彼見聞知或天眼見,離兩舌人於現在世受業果報,知識、親友、兄弟、妻子、奴婢作使,如是等人皆悉堅固無人能壞,王及怨家、惡兄弟等不能破壞。

以見聞了知或者以天眼見到,離兩舌惡業的人在現世受用很多勝妙的果報,他的相識、親友、兄弟、妻子兒女、奴僕下人等等,這些人跟他的關係都很好,而且長久、穩定、堅固,沒有人能破壞,國王以及怨家、惡兄弟等都不能破壞他們的關係。


若無財物,亦不捨離。設值時儉,若行曠野山中險處皆悉不捨,常樂不離。若有他人種種方便說破壞語,雖聞不受。王於彼人好心堅固,水賊刀怨不能令畏,以離兩舌不善業故。

遠離了離間語的惡業,常常修和合語,勸和不勸離,那麼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在何處都不遭破壞,與好友情誼如金,堅固可靠,這都是緣起返向作用力的結果。甚至假使沒有財物,這些親友等也不捨離。假使遇到了困難危險,走到了曠野山中險地,也都不相捨離,常常樂意跟隨而不會捨棄對方獨自離開。就算有人以種種方便說破壞語離間,雖然聽了,他們也不領受,不相信也不背叛。國王對於不兩舌的人,也非常有好感,而且有堅固的信任心。這樣離兩舌的人,即便遇到洪水、盜賊、戰爭、怨害等也不能使他怖畏,由於他離兩舌不善業的緣故。


如是捨離兩舌功德,身壞命終則生善道天世界中。於天眾中多有天女之所圍繞,常共相隨,愛念娛樂。彼天女身妙鬘散香塗治莊嚴,第一天女,常生歡喜。若捨兩舌願淨無漏,彼人則得無漏禪道,到於涅槃,如前所說。

如此深厚的離兩舌善業功德,使得此人在身壞命終之際生到了善道天世界中。在眾天人當中,他的身邊有很多天女圍繞,常常伴隨他、敬愛他、憶念他、娛樂供養他。這些天女的身體裝飾著美麗的花鬘,散發出天香,塗治化妝而莊嚴,美貌第一,這樣的陪侍常常令他心生歡喜。如果他以捨離兩舌,願求清淨無漏聖果,也能得成無漏禪道,到達涅槃,如同前面所說。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世間不善業道惡口捨離,於現在世得業果報,後何處生?

修行者還要思維:我怎樣在口業上隨順正法而行?我要觀察法行的各種業果差別,捨離了世間不善業道惡口,在現世能得什麼果?將來在何處受生?對此要仔細觀察思維,這有非常微妙的利益。我們一定要勝解業果,從中生起欣樂之心,之後就能做到樂於行持離惡口的善業了。


彼見聞知或天眼見,捨離惡口,見勝妙色。真實人信,一切世人皆樂往返。滑語軟語,於一切人皆悉安慰,不令有怖。一切世人遙遠見之,皆往近赴,多善知識。設無財物,於一念頃,令一切人恭敬如奴。若於前世惡業所致得衰惱者,人不捨離,一切財物皆悉易得,此人無有怨家王水刀火等畏。身壞命終,則生善道天世界中。既生彼已,滑語利益,要略省語,因相應語,得如是語,得大神通,得勝妙體。若願出道,坐禪樂行無漏之法,彼人則得三種菩提,如前所說。

以見聞了知或以天眼見到,捨離惡口的人有很殊勝的妙色,容顏光澤、喜悅、安詳等等。很多人都很信賴,一切世人都樂於和他交往。而且他的語言親和流暢,溫軟美好,讓人陶醉。他對所有人都悉心安慰,不讓別人心裡煩惱恐怖。一切世人遠遠見到他,都願意接近他。他總有很多善知識、很多好朋友。假使沒有財物,一念頃也能讓一切人對自己如奴僕般恭敬。如果以他前世惡業所致,遭到一切衰惱,人們也不捨離他。一切財物他都很容易得到。這個人沒有怨敵、國王、水災、火災、劫盜、戰爭等的怖畏威脅。

他身壞命終會生在善道天界當中。升天以後,他自然話語流暢,以柔軟語、三昧語做各種利益。而且他說話簡明有力,發人深省,與理相應。他還將獲得大神通,以及超勝微妙的所依身。如果他發願修出離的道,坐禪而且樂行無漏法,那麼這人將得到聲聞、緣覺、佛三種菩提,如前面所說。

真正持好惡口戒,不罵人,不譴責,不抱怨,關懷鼓舞他人,這就使得口業很善妙。以此緣起,自然有很好的人際關係,人都願意親近、依附。走到哪裡都不匱乏,不缺少助緣。即使沒有財富,一念之間,他人就會對他恭敬,願意承事幫助。或者以口善心善,不製造恐怖,處處給人安慰,那麼法爾如是,任何處他都心無畏懼。這樣的善心能夠凝聚,就會上行昇華為天,有如此的功德。如果在此基礎上,他尋求出離之道,想得到出世間的成就,那也一定會得到菩提聖果。所以,一切安樂都建立在善的基礎上,應該行持善行,遠離惡口,說溫和的話語。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世間不善業道綺語捨離,於現在世得善業報,後何處生?

接著修行者要想:口業怎樣隨順正法而行?我要觀察自身口業法行的差別,遠離綺語不善業道,在現在世所得的善業果報是什麼?將來會在什麼地方受生呢?


彼見聞知或天眼見,捨離綺語,即於現身世間敬重,善人所念。前後語言不相違反,一切世人愛其語說,無人恐嚇求其過者。善語正語世所尊重,少語軟語令人易解,法相應語,不粗獷語,有深因語,皆有理趣,於法不違。一切世間見者尊重,資財寶物皆悉牢固,受用稱意。於無德者說有功德,彼無德者說其功德。身壞命終,則生善道天世界中。既生彼已諸天敬愛,有大神通,受天富樂不可具說。若願淨白無漏禪樂,三種菩提隨所求得,如前所說。

以見聞了知或者以天眼看見,捨離綺語在現世就會為世間所敬重,善人都會想念他。他的語言邏輯非常好,前後的語言不相違,不會前言不搭後語。一切世人都喜愛他的語言,沒有人會恐嚇、挑他過失。他所說的都是善語、端正的語言,因此為世人所尊重;他說話簡練平常,使人很容易理解。他說話的特色是,符合法道正理、不粗獷、有深因,都有甚深理趣、與法不違。一切世間人見到他都心生敬重。他所擁有的資財寶物都堅固,沒人能奪走,也不容易失壞,所有受用都稱心如意。他對那些無德的人,教導以有功德的善法,那些無德的人也會宣揚他的功德,欽佩他。

在身壞命終時,以善業力量,他會生在天道當中。升天以後,有很多天神都很敬愛他。他天生有廣大的神通,自在享受天上無法形容的富樂。如果他願獲得清淨鮮白的無漏禪樂,聲聞、緣覺、佛三種菩提都會隨他所求而獲得,如前面所說。


如是三種身不善業,如是四種口不善業,次第捨離,乃至涅槃,彼善業因世所稱讚,次得生天,後得涅槃,彼身口業實業果報。修行法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如是觀察,如實知見。

這是總結,上面身三不善、口四不善業一一次第捨棄、遠離了,乃至獲得涅槃之間,依靠行持這樣的善業之因,將為世間所稱讚,名垂千古。此世完畢則會升天,後來慢慢將得到涅槃果位,這就是身口行持善業的真實果報。所以,修法的人內心要思維這些身語的業道,之後發猛利欲心,使得自己身口隨順正法而行,像這樣觀察而如實地了知。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意地善業道行?彼見聞知或天眼見,意業三種貪嗔邪見不善對治,現在受樂,身壞命終,則生善道天世界中,若厭生死,彼人無餘涅槃界入。

接著,修行人在內心思維,意業上如何隨順正法?因此觀察意業的法行差別,心意的善業道行果報如何呢?以見聞了知或以天眼見到,三種意善業——貪、嗔、邪見三不善業的對治法,這樣行持現前會享受安樂,身壞命終將生在善道天界中,如果厭離生死就會入無餘涅槃境界。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離貪不善業道得善業果?

修行者內心思維,心意怎樣才能隨順正法而行,因此來觀察意業法行的差別,那麼捨離貪不善業道所得的善業果報如何呢?


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彼離貪者,於現在世,一切財物及珍寶等皆悉豐饒,無人侵奪,若王王等尚不起心,何況復有偷盜劫奪?若有因緣漏失財物,他人得者,彼則如親還送歸之。彼人常富,財物不離,常不為他之所破壞。身壞命終,則生善道天世界中。既生彼已,天阿修羅共相鬥諍,彼阿修羅無能勝者,不可殺害,無能令怖。不畏他人,一切天子皆悉愛樂,心生憐愍,有不可說可愛聲觸色味香食。若願出世淨白無漏禪定道果,三種菩提隨願而得,如前所說。

以見聞而了知或者在天眼境界中見到的那些遠離貪欲的人,他們在今生,一切財物和珍寶等都豐裕富饒,沒有人能侵占奪走。國王以及與國王有同等權勢的人,尚且不起覬覦之心,何況有小偷盜賊來劫奪呢?如果以一些因緣漏失了財物,別人得到也會視他如親人,送還來交給他。離貪者常常富有財物,寶不離身,一直不被別人破壞。

他身壞命終會生在善道天界中。升天以後,當天人和阿修羅鬥爭打仗時,沒有哪個阿修羅能勝伏他,沒有阿修羅能殺害他,也沒有阿修羅能讓他內心恐怖。他無所畏懼,不怕任何人。一切天子都喜愛他,心生惺惺相惜之感,而且有無數不可說的可愛音聲、觸受、色味香食等的享受。如果他願意得到出世清淨鮮白的無漏禪定道果,那三乘菩提都能如願而得,如前面所說。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離嗔不善業道得善業果?

修行者再思考:怎麼能隨順正法而行?於是觀察法行差別,怎樣是離嗔恚不善業道所得的善業果呢?


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彼離嗔者於現在世業行果報,豐財大富,一切愛念心意憐愍。第一險隘怖畏惡處,無能得便,王畏、賊畏、墮險岸畏、水畏、火畏、諂曲等畏,無量諸畏,隘處等畏,皆悉遠離。

以見聞而了知或者在天眼境界中見到,那些遠離嗔恚的人,在現世就能得到很好的果報。他會得到豐裕的財富,成為大富貴者。他被一切人愛念,人們都很珍惜愛憐他。即使把他放在第一險隘怖畏危難的地方,也沒有機會能傷害到他。他遠離各種怖畏威脅,譬如國王的怖畏、盜賊的怖畏、墮險崖的怖畏、水災的怖畏、火災的怖畏、諂曲等的怖畏。無量種種怖畏,險隘地方等的怖畏威脅通通遠離。離嗔就不會身處怖畏之地,所生一切處都感覺安然平順,這也就是所謂的“仁者無敵”。如果有各種外內災害威脅,時時感覺處在恐怖中,那應該知道,這都是常常起嗔恚,起傷害他人的心所召感的。


一切世人第一愛念,一切惡人亦生愛念,一切善人如子兄弟極生愛念。

凡是善念發出的都會得到善意的回應。由於修行人遠離嗔恚,對一切人修慈愍心,結果一切世人都第一愛念他,心裡總想著他的好。的確,如果一個人好,在任何處人們都會想念他,即使他走了,還念著他的好,這就是領受等流果同類的反應。所謂“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甚至一切惡人也會對他生愛念之心,而一切善人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兄弟那樣,極其殷切愛念觀照他。

下面講來世果報。


身壞命終,則生善道天世界中,得大神通,得勝妙體。常得一切可愛妙聲觸味香色,隨心受用,有歡喜園,勝妙樹林,寶間錯輦,於大林中天婇女眾之所圍繞,一切余天不能起發。若身口意令其怖者,百千天子心意憐愍,親近愛念,帝釋天王愛念憐愍。天阿修羅共鬥諍時不生怯弱,離怖畏心。

無嗔的人身壞命終會生在善道天界中,得到廣大神通和殊勝微妙的天身。周圍環境常常都是可愛的,一切微妙的色聲香味觸五欲,他都能隨心所欲地受用。他擁有令人歡喜的花園,綠意盎然的勝妙樹林,有眾寶間飾的豪車。在那廣大的森林中,被天上的婇女們所圍繞,這樣的安樂景象,其餘一切天人都不能發起。如果有人以身口意威脅,使他恐懼害怕,那麼成百上千的天子都會以憐愍的心來親近、愛念、觀照他,帝釋天王也會對他特別憐愍照顧。當天人和阿修羅鬥爭打仗時,他不會怯弱害怕,心裡沒有恐怖和畏懼。


若願出離煩惱諸垢,出世間道,彼如是處天世間退,生於人中為轉輪王,如是往返經無量世,王四天下,七寶具足。

如果他願意出離,想擺脫煩惱諸垢的染著,想得出世間的道果,那麼當他從那樣的天界退生到人中,就會成為轉輪王。這樣往返經無量生世都成為王者,統御四天下而且具足七寶。

以下先講離嗔後做轉輪王具足七寶的福報情形,首先講女寶的情況。


所謂女寶,彼女寶身作栴檀香,口中常出優缽羅香,身觸細軟如迦陵伽觸。迦陵伽者,海渚中鳥,彼觸勢力若觸人身則無疲乏,遠離飢渴憂悲苦惱,彼渚上人得彼觸力,女寶亦爾。若轉輪王若見若觸皆受快樂,寒時身溫,熱時涼冷。如是觸力非餘人得,離嗔善業順行勢力。

所謂玉女寶是指,此女身體天生有栴檀香,口中常常散發出陣陣優缽羅花的香氣。她的身體柔軟,皮膚細膩柔滑,就像摸到伽陵伽的觸感。迦陵伽是海島中的一種鳥,它身上有妙觸的勢力,如果接觸到人身,人就沒有了疲乏之感,而且自然遠離飢渴、憂悲等的苦惱。居住在島上的人們接觸了迦陵伽鳥,都得了這種妙觸的好處,而如寶一般的玉女也是這樣。轉輪王見到她、接觸到她都會感到很快樂,寒冷的時候,她的身體溫熱,酷熱的時候,她的身體微涼清冷。這麼好的觸感妙力不是其他人能得到的,而是以無嗔善業順行勢力而感現的。


一切男人見此女寶心善分別,如母姊妹。一心於王,於王敬重,專心於王,常與樂行。遠離五種婦女過失,謂不貞良、異男子行、妒心惡貪、樂惡處欲、夫亡命住。

一切男子見到玉女寶時,心裡就起善念分別,就像對待母親和姊妹那樣。玉女對轉輪王很忠貞、很敬重、很專一,常常樂於與王同行。她遠離世間婦女的五種過失——不貞良,與其他男子同行,嫉妒心重有惡貪,喜歡去不好的地方,丈夫去世無恩自住。


如是女寶復有五種功德相應,五者所謂隨夫意轉、多生男子、種姓不劣、喜樂好人不生妒心、夫共餘女娛樂行時不生妒心。

女寶又有五種相應的功德,五種功德是指,隨丈夫意願而轉,多生男兒,種姓不下劣,喜樂好人不生嫉妒心,丈夫跟其他女子娛樂遊玩行走時不生嫉妒心。


復有三種大勝婦女功德相應,謂不多語、心不邪見、夫若不在不樂聲觸諸味香等心意不動。以是因緣,身壞命終則生善道天世界中。如是勝妙女寶之食,唯轉輪王乃得之耳。

女寶又有三種殊勝婦女的功德:一、不多語;二、心不邪見;三、如果丈夫不在,就不貪戀不樂於聲觸味香等享受,心意寂靜淡泊不動。玉女寶以具有這些殊勝功德的因緣,身壞命終生在善道天界。擁有這樣高潔勝妙的女寶,如得美食般令人滿足,只有轉輪王的福德才能得到。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捨離多垢嗔心得轉輪王善業果報?

修行者在內心思維,隨順正法而行,觀察法行的因果差別,捨離多垢嗔心獲得的轉輪王善業果報如何呢?


彼見聞知或天眼見,捨離嗔他惡不善業,餘殘善業得轉輪王第二寶食。

以見聞了知或者以天眼見到,捨離憎惡他人之惡的不善業,先在天界享福,之後以餘殘的善業力,將得到轉輪王第二寶的受用。


所謂珠寶,此有八種功德具足。謂夜暗中作善光明,如秋滿月遠離雲翳,如是珠寶能於暗中光明遍照,滿百由旬,復於晝時日熱可患,放冷光明除熱清涼,如是珠寶第一功德。

摩尼寶珠有八種功德。第一、能在夜晚黑暗當中散發光明,它是夜明珠,能在晚上放出很大的光明。那光芒就像秋天夜晚遠離雲翳的滿月,使得大地一片清輝,非常明朗。光芒可以遍照一百旬的地方。當然,古代的計量單位和現代不同,用最小的說法,大約是三百八十米的範圍。如果按另一種算法,大約是一千一百二十公里。如果按一由旬四十里計算,那就是方圓兩千公里的範疇,那是極大的。這樣的摩尼寶珠在赤日炎炎夏天酷熱難耐時,會放出清冷的光明,消熱使人獲得清涼。這是摩尼珠寶第一種光明功德。


又復珠寶第二功德,若行曠野無水之處,兵眾渴乏,能令多有八分相應清淨水流,除一切渴,如是珠寶第二功德。

第二、摩尼寶珠有除渴的功德。如果行軍到了曠野沒水的地方,軍隊的士兵都感覺很渴、很疲乏,它能流出具八功德的清淨水,除去一切乾渴。這是第二種功德。

古代人福報大,所以有種種自然的寶物享受,現代人福報淺薄,這些都消失不見了。就像古代很多神獸,現代人聽起來像神話一樣,但在古代的確存在。當然不排除有杜撰的可能,但摩尼寶珠是真實有的,只不過現在的人見不到了。


又復珠寶第三功德,若轉輪王憶念水時,如是珠寶隨王意流,如是珠寶第三功德。

摩尼珠的第三種功德是,當轉輪王想要水時,以他的福德力感召,珠寶隨他的心意就會流出水來。


又復珠寶第四功德,如是珠寶具有八楞,彼一一楞放種種色,青黃赤白紫頗梨色,如是珠寶第四功德。

第四功德指珠寶呈八棱狀,每一楞放各種色彩,青黃赤白紫等如水晶般光亮的色彩,這是寶珠的第四種功德。


又復珠寶第五功德,彼珠寶力,百由旬內人皆離病,心行正直,一切所欲如業相似,非不得果,如是珠寶第五功德。

第五功德指以珠寶的功德力感召,在一百由旬的範圍裡,人們都遠離病苦。而且心行正直,一切所欲所願就像業力感召那樣,不是不出現的,而是不知不覺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像這樣,它有除病、令心正直、隨意滿欲的功德。


又復珠寶第六功德,以彼珠寶之勢力故,令彼惡龍不降惡雨,如是珠寶第六功德。

第六功德是指,以摩尼珠寶的威勢力,能夠令惡龍不降惡雨。


又復珠寶第七功德,於無水處,險岸曠野無樹草處,是珠能令多有樹木,池水、蓮花、叢林、青草皆悉具足,如是珠寶第七功德。

第七功德是指在沒有水的地方——險岸、曠野、荒漠,沒有花草樹木的地方,寶珠能夠恢復生機,使當地出現各種樹木、池水、蓮花、叢林、青草等等,一切都具足。


又復珠寶第八功德,珠寶力故,無人橫死不盡壽者,能令畜生不相殺害,不相憎嫉,相憎嫉者謂蛇鼠狼。

第八種功德,以珠寶的勢力沒有人橫遭枉死,寶珠所在地的人們沒有不窮盡壽量的,人們都能壽終正寢。而且,能令畜生之間不相殘殺,不相憎恨、嫉妒。所謂的“相憎嫉”,是指蛇、鼠、狼等等,這些天敵之間也能彼此和睦相處。


如是八種勝大功德具足相應,彼轉輪王離嗔善業所得果報。

像這樣,摩尼寶具足八種相應的殊勝功德,這都是由轉輪王離嗔善業所感的果報。


滿足千子,皆悉勇健,人中第一,勝妙身色,能壞他軍,隨轉輪王心意轉行,端正可喜,如法善人隨順法行,與轉輪王種姓相似,一切聚落大眾會處皆悉敬愛,贊其心行。

轉輪王膝下有一千名王子,都勇猛強健,是人中一流的人物,具有勝妙的身色,英姿颯爽,他們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力量能摧毀一切敵軍。而且,這一千個王子和轉輪王同心協力,都順著轉輪王的心意而行。這些王子們品行端正可愛,如法行善,隨順法行,所作所為符合轉輪王的種姓,不辱沒先祖。在一切城鎮聚落大眾聚會的公開場合,被人們崇敬愛戴,世人都讚美他們的善心善行。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離嗔善業修行得轉輪王第三輪寶出於世間?

再者,修行人內心思維,隨順正法來修行,因此要觀察法行的因果差別,修離嗔的慈心善業,在生天以後,以餘業的勢力會生為人中的轉輪王,七寶具足,那麼轉輪王的第三輪寶出現在世間的情形如何呢?下面介紹第三寶——殊勝微妙的金輪寶。


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彼之輪寶有五功德相應具足。

以見聞了知或以天眼可見,轉輪王所感得的金輪寶有五種功德相應具足。哪五種呢?以下一一解說:


所謂千輻,其體皆是閻浮檀金,廣五由旬,如第二日照明世間,如是輪寶最初功德。

第一功德,轉輪王的輪寶飛行器有一千根輻軸支撐,是用閻浮檀純金合成的,直徑有五由旬,它飛起來的時候,就像虛空中升騰第二個太陽一樣,朗照世間,這就是輪寶的第一個功德。


又復輪寶第二功德,行無障礙,飛空而去,一日能行百千由旬。

第二種是飛行功德。它是人世間速度最快的太空飛行器,而且自由飛行沒有障礙,直接可以騰空而去,一天能夠飛行百千由旬。一由旬最低以四十里計,乘以一百就是方圓四千里的距離,再乘以一千就是四萬里的距離。


又復輪寶第三功德,謂隨王意,於何方處憶念欲行,若瞿陀尼,若弗婆提,若鬱單越,四天王處,於彼彼處,彼千輻輪飛空而往。輪寶力故,能令四兵像馬車步皆悉相隨,飛空而去。

輪寶的第三功德是智能,這個飛行器能隨著轉輪王的心意,想到哪裡就到哪裡。主人一憶念要行走的時候,比如要去東勝身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四天王天的地方等等,千輻寶輪就起飛前往目的地。以這金輪寶的勢力,能使得四種軍兵——象兵、馬兵、車兵、步兵都跟隨在輪寶後面飛空而去。


又復輪寶第四功德,若有不臣轉輪王者,彼金輪寶王與相隨,能令降伏。

輪寶的第四功德是指,如果有國土不向轉輪王稱臣、有意對抗的話,金輪寶就跟隨國王出戰,所到之處各大小王都被降伏。


又復輪寶第五功德,彼金輪寶無能為敵,若王王等見即降伏,皆以法力,輪王隨逐,故能使爾。如是輪寶五種功德具足相應,如是已說第三大寶。

第五功德指金輪寶的戰鬥力天下無敵,無論是哪國的國王以及和國王差不多的統治者,他們一見到金輪寶,當即就被降伏。以善法的力量,輪寶隨逐於輪王,所以轉輪王具有這樣大的威勢。

以上就是輪寶五種相應圓滿的功德,這就介紹了輪王七寶的第三大寶的功德。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離嗔善業修行得轉輪王第四象寶出於世間?

修行者又要思維,如何隨順正法而行?觀察法行的因果差別,修持離嗔善業,能獲得轉輪王第四象寶,它出現於世的情形如何呢?


彼見聞知或天眼見,此轉輪王修行法人,隨順法行,得調順象。第一調順,能勝他城。七支柱地,所謂四足尾根牙等,如是七分皆悉柱地。若有如是七種相者,彼像大力,勝餘弱像一千倍力。

以見聞了知或者以天眼可見,這位轉輪王過去是修行善法的人,隨順法行,以善法的感召,他會得到調順的大象寶。這頭大象第一調柔溫順,以它的力量能勝伏其他國家。這個像寶七支柱地,也就是四隻腳,加上尾巴和兩顆象牙,身體的七個部分都立在地上。有這樣七分柱地相的大象寶力大無比,勝過其他弱小象力量的一千倍。


斷則柔軟,色白如雪,如帝釋王伊羅槃那。自餘諸象聞氣即伏,不敢正看。

這個象渾身像雪一樣潔白,就像帝釋天王的伊羅槃那白象一樣。其餘的象聞到了象寶的氣息,心就被勝伏,不敢正眼看象寶,說明它很有威德。


三處能鬥,所謂水處陸地空中。能速疾行,於一日中繞閻浮提能行三匝。彼象調順,以一縷線系咽牽行。

象寶能在水陸空三處疾速飛行,它是飛象、陸象,也是水象,能在水里遊叫水象,在空中飛叫飛象,能有一樣就不得了,而象寶是“三合一”的靈獸。它在一天當中能夠繞行南閻浮提三圈,這個靈獸的能力超過現在的超音速飛機,一天就能繞地球三圈。能力那麼強,性格卻好得不得了,像很溫順聽話,用一縷線繫著它的脖子就可以牽著走了。


若轉輪王乘行之時,彼象調順與王心同,若轉輪王欲何處行,則不須教速至彼處。平正均行,不震不掉,行步詳審,身不動搖,次第舉足,不躑不驟,亦不怒力,種種善行。

象寶非常調順,而且跟王心意相通,非常默契。如果轉輪王想乘像到哪裡去,不必教令,它馬上就快速到達彼處,這象寶很通人性。而且它飛行平穩勻速,沒有震動的感覺、也不需要擔心掉下來。它步行安詳審慎,從容而不失警覺。乘坐的時候,它的身體不動搖,次第地舉足,不會忽然徘徊不進,也不會驟然急進,也不會氣勢強盛、激烈奮進,很安然、很平和,不用力就到了。它有各種非常好的行步姿態。


小兒見之不生怖畏,四出道巷,若重屋上到彼處行,婦女能捉,手得摩之。

象寶很好很溫柔,小孩見到它都不會恐怖。它平常可以隨意在道路、街巷上穿行。如果它飛上高樓,走到那裡的時候,婦女們都很歡喜地抓住它,用手撫摸,它很溫順可愛。


若鬥戰時甚能勇惡,行則調順,線係不越。

到了戰爭打仗時,它表現得非常勇健、威猛,但在平時,行為都很乖順,線繫著它就不會亂來。


如是輪王大龍象寶,是轉輪王十善道中行一業道種子所得,何況具足和合修行十善業道得?如是順法修行法者,以天眼見,彼轉輪王第四象寶。

像這樣,轉輪王擁有出眾的大龍象寶,這是輪王過去在十善業道裡行了一種,由過去善業種子成熟所得到的。這說明善業功德很殊勝,我們對不殺等十善能行一分,種下這粒善行的種子,將來也會感得像輪王的象寶那樣不可思議的果報。善的確有很大結勝妙果實的功能,惡也有很大結惡苦果報的功能。比如造一個慳貪的業,會感得餓鬼裡全方位的貧乏、焦慮、飢渴等,一個種子會出現無數百千種果報相。相反,我們行一個善行,種一顆善種子,也會出現難以想像的美妙莊嚴的果報。因此,當我們念及善業有如是勝妙的果報,一粒種子將長出那麼多美妙的繁花碩果,且生生不息源源不斷,就會非常欣喜行善播種,會非常用心,會更加努力。

行持一分善的種子都能感得大龍象寶,何況是全面地具足十善業的道行?像這樣順法修行一分將得到的果報,如果以天眼看,那就是會得到轉輪王第四象寶。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輪王得彼馬寶?彼馬寶者有何功德和合相應?

修行者再來思維,我怎樣隨順正法而行?那先要觀察隨法而行會得到什麼果報,輪王獲得馬寶的情形如何?那馬寶有什麼和合相應的功德呢?


彼見聞知或天眼見,馬寶如鵝拘物頭花,如是淨色,普身皆有天旋等相以為莊嚴,是第一相。

以見聞了知或者以天眼可見,馬寶就像鵝拘物頭花一樣,有清淨的光彩色澤,全身都有像天旋等的妙相作為莊嚴,這是第一德相。


量色形等。眾相相應。第一調順。於一日中繞閻浮提能行三匝而身不乏。如是輪王得此第五功德馬寶。

它的身量高大、樣子漂亮、形態俊逸,四肢很勻稱。在它身上有各種妙相。又很溫順,是第一調順的馬。它在一天當中就能繞行閻浮提三週,身體卻不疲乏。像這樣,輪王擁有第五種寶物馬寶。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轉輪王得主兵寶?

再者,修行者心裡思維,要怎樣隨順正法來行?要先觀察隨法而行有什麼利益,輪王獲得的主兵寶,或者說將軍寶是什麼樣的呢?


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彼主兵寶有何功德?所謂輪王憶念思惟,不待教敕而知王意,隨王所須皆悉能辦,遠離非法依正法行。時方所須稱王意辦,不苦不惱,依正法取。如王意念,隨心所須,一切所作不違法義,隨王境界所須所作,皆能成辦。如是輪王離嗔善業得主兵寶,恆常修行十善業道,利益一切世間眾生,猶如父母。

以見聞了知或者以天眼見到,主兵寶有什麼功德呢?就是君臣一心,輪王心裡想什麼,不必交待教令,將軍就知道王的心意,隨著王的所需都能成辦,而且一切所做所為都遠離非法,完全依照正法而行。無論何時何地,無論需要什麼東西,要做什麼事,都能稱合王的心意去辦理,不苦不惱眾生,依照正法而取。總之,一如國王的意念,隨著王心意所需,所作不違背法義,隨著王的境界所需,所做都能成辦。

像這樣,由於輪王過去修持離嗔善業,而感得了主兵寶,他特別合乎王的心意,由此,輪王能讓自他眾生恆常修行十善業道,利益天下一切蒼生,猶如父母一般。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輪王得彼第七主藏大臣富長者寶?彼長者寶有何功德?

再者,修行者內心思維,如何深入正法來行?觀察法行各有什麼因果,輪王獲得第七主藏大臣富長者寶的情形如何?這個長者寶有什麼功德呢?


彼見聞知或天眼見,主藏臣寶屬轉輪王,何者功德?能以金剛及因陀羅、青色寶珠、摩迦羅多,及牟瑳羅迦羅婆等種種妙寶,一切坑、澗、深山、幽谷、險岸惡處不平之處悉能令滿,不待王敕,而寶不盡,何況金銀?此長者寶第一比泥,不誑不諂不熱惱他,一切見者清涼愛念,如是輪王富長者寶。

第七寶的情形,以見聞了知或者以天眼可見,這個主藏臣寶歸屬於轉輪王,他的功德如何呢?他能用金剛寶、因陀羅寶、青色寶珠、摩迦羅多以及其他種種妙寶,填滿一切坑坎、山澗、深山、幽谷、險岸、惡劣之處等。凡是有不平的地方,他都能用眾寶平滿,不必王下令。他的寶藏就這樣還用不完,何況是他擁有的普通金銀呢?這個長者寶的福報第一,而且他心地非常正直,不會誑騙、諂曲,性情溫和,不做令他人熱惱的事。凡是見到主藏臣寶的人,內心都很清涼,都很喜愛他。這是轉輪王擁有的富長者寶。


如是輪王七寶具足,王四天下,能與龍眾天眾同坐。天處有二,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帝釋天王分座而坐。

像這樣,轉輪王具足七寶,統領四天下,能夠跟龍眾、天眾同坐。所謂“與天眾同坐”,這裡的天指兩處: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帝釋天王會分半座與他共坐。


如是七種妙寶具足,得轉輪王。又復更有相似七寶,劣前七寶,所謂劍寶、皮寶、床寶、林寶、殿寶、衣寶、履寶。

像這樣,轉輪王具足七種妙寶,成就轉輪王的果位。再者,除了真實七寶以外還有相似七寶,比前面劣一級的劍等七寶,也就是劍寶、皮寶、床寶、林寶、殿寶、衣寶、履寶。


彼轉輪王劍相似寶有何功德?若有國土起拒逆心,如是劍寶疾走而去,一切國土見劍即伏,不殺一人。如是劍寶有此功德,不罰不殺,一切國土自然降伏,如是第一劍寶功德。

首先,相似七寶的劍寶有什麼功德呢?如果有國家、地方起了抗拒、謀逆輪王的心,這樣的劍寶迅速揮去,一切國土見到劍當即就被降伏,不殺一個人就平復了亂相。這樣的劍寶有如此功德,不必依靠懲罰和殺戮,一切國土自然降伏,這是第一劍寶功德。


云何輪王得彼第二皮相似寶?彼第二寶有何功德?彼皮寶者,海中而生,彼既生已,商人得之將來上王。彼寶功德,廣五由旬,長十由旬,海龍之皮,水雨不爛,風不能動,火不能燒,能卻寒熱,寒時能溫,熱時能涼。何處何處輪王行時隨王軍眾,彼主兵寶之所將行能以為屋,悉能容受王及軍眾,一一隔別,妻婦不雜,各不相見。其色鮮白,如日光明。如是第二皮寶功德。

轉輪王獲得這第二相似寶皮寶的情形如何?第二相似寶有什麼功德呢?皮寶是在海裡出現的,它出現後商人們買賣得到了,就攜來進獻給輪王。這寶物是寬五由旬、長十由旬的海龍皮。它的功德是,無論是雨淋還是水泡,它都不會因濕而霉爛,風吹不能動,火燒不能燃。這皮寶能夠去寒去熱,寒的時候溫暖,熱的時候清涼。輪王無論要到哪裡去,由將軍寶帶領軍眾隨行,皮寶能做房屋。這個屋足夠容受王和他的軍兵。而且這個皮寶裡一間一間隔開,各人的妻子、家眷不會混雜,彼此各不相見。這皮寶顏色鮮白,像日光那樣。這是第二皮寶的功德。


云何輪王得彼第三床相似寶?彼第三寶有何功德?彼床寶者柔軟細滑,坐上則凹起則還平。若坐其上禪念思惟,於解脫中得寂靜心。若坐彼床心念欲事,即得離欲。如是次第,嗔癡亦爾。即彼床上出小禪屋,諸有婦女雖復於王極生染心,見此床寶心則無染。如是第三床寶功德。

轉輪王獲得這第三相似床寶的情形如何?相似七寶的第三床寶有什麼功德呢?這床寶柔軟細滑,坐上去會軟軟地凹陷,起來就恢復平整。如果坐在上面禪修,正念思維,就能在解脫中得到寂靜的心境。如果坐在這床上,心裡念著貪欲之事,馬上就能離欲。如是次第,如果心起嗔恚,坐上床就能離嗔,心陷於愚癡,坐上床就能離痴。而且在這床上會出現一個小禪屋,有些女人雖然對輪王有很強的貪染心,但一見到床寶,她們的心就離開了貪染。這就是第三床寶的功德。


云何輪王得彼第四林相似寶?彼第四寶有何功德?若王憶念林中游戲,往彼林中,彼林功德,王善業力,如天世間歡喜林中,出生花果,賒居尼鳥,蓮花池流於彼濟口,天歌婇女戲笑歌舞,一切天女悉來集會。彼王如天,一切五欲功德相應,於彼林中婦女相隨娛樂遊行,善業力故。彼修行者一切觀察,如是第四林寶功德。

輪王獲得第四林相似寶的情形如何?那第四寶有什麼功德呢?如果輪王想起林中的種種遊玩嬉戲,要去那林中,那林寶的功德是,以王的善業力,林中呈現的悅意相就像天界的歡喜林。林中自然生長鮮花美果,還有很多美妙的賒居尼鳥,喝著蓮花遍滿、緩緩流淌的池水,以濟其口。又有天界歌女、婇女在嬉笑歌舞,天女都來參加集會。輪王的享受就像天王,一切五欲妙樂功德都具足。他在那林中,女人們就隨逐著輪王一起娛樂遊玩。以過去善業的力量,曾經修慈、修忍、離嗔的人會出現各式各樣好的果報。修行人應當這樣觀察第四林寶功德。


云何輪王得彼第五殿相似寶?彼第五寶有何功德?謂轉輪王在彼殿中夜偃臥時,欲見月者,則有星月於殿中現,見已眼樂謂之是珠。天女詠歌聞則無憂,樂眠安睡,睡已善夢見妙樂事。寒時則有溫風所吹,熱時則有涼冷觸樂。夜有三分,二分則睡,第三分時離睡而起,受行法樂。如是第五功德殿寶,彼轉輪王報得受用。

輪王獲得第五殿相似寶的狀況是怎樣的?那第五寶又有什麼功德呢?這是說轉輪王以宿世離嗔的善業力,感得十分美妙的宮殿。他在殿里中夜就寑仰臥時,想看月亮,就有星辰月亮在殿中顯現,見後就飽了眼福,說那像寶珠一樣閃爍。他想听什麼就會出現天女美妙的歌詠聲,聽了以後心沒有憂慮,之後在安樂中入睡。而且這一覺睡得非常好,做很多好夢,見到妙樂之事。天氣寒冷時,宮殿裡有溫暖的風吹到身上,炎熱時,有清涼的絲絲寒意使得身心快樂。夜間有三分,前兩分睡覺,第三分醒來坐起,受行法樂。這是第五功德殿寶的情形,這也是轉輪王過去善業報得的受用。


何者衣寶?有何功德?縷成緻密第一柔軟,垢所不污。王既著已,則無寒、熱、飢、渴、痟瘦、疲倦之極,火不能燒,刀不能割。如是第六衣寶功德。

什麼是衣寶?它有何功德呢?它是指以線縷織成很細密的第一柔軟衣服,任何垢穢都染不上去。輪王穿了這衣寶,就沒有寒、熱、飢、渴、消瘦、疲倦等的苦,火不能燒,刀也不能割。這就是第六衣寶的功德。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轉輪聖王云何得彼第七功德履相似寶?彼第七寶有何功德?

再者,修行者心裡思維,要怎樣隨順正法來行?要觀察隨法而行有什麼利益,轉輪王得到的第七功德鞋相似寶情形如何?第七鞋寶有什麼功德呢?


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履相似寶王若著之,水行若陸,若遊行時則詳徐涉。若百由旬亦能行去,不損威儀,而身不乏。

以見聞了知或者以天眼見到,鞋相似寶是天下第一妙鞋,輪王穿著它在水里行走就像在陸地上一樣,走的時候安詳徐緩、自在輕安。即使一百由旬的距離,也能夠走著去,而且不損威儀,身體不困乏,一點也不累。


如是輪王具足七寶,復有如是相似七寶,隨心食用,四天下處及二天處,是王所食。

像這樣,輪王具足七寶,又有這樣的相似七寶,他能隨心所欲地受用這些寶。四天下以及四天王天、三十三天,這些都是輪王的受用處(這裡“食”是受用義)。


滿足千子,皆悉勇健,能破他軍。彼轉輪王,是一切人所應敬重。離嗔善業得如是樂,十善業道之餘勢也。

輪王兒孫滿堂。清朝康熙皇帝的福報算很大了,他晚年過大壽時,一大堆孫子前來祝壽,但相比輪王就顯得太少了。轉輪王有一千個兒子,個個勇猛雄健,以他們的威猛之力能摧毀別國的軍隊。轉輪王能成為一切人敬重之處。這就是過去修了離嗔的善業得到如是的快樂,這還只是十善業道餘殘勢力所感現的果,主要果報是在天上享受更高級別的快樂。

以上講了以善的餘業勢力在人間做輪王,享受殊勝妙欲的狀況。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如是一切世間無始以來幽冥黑暗邪見為種,一切結使皆亦如是?又復云何捨離邪見、修行正見而得解脫世間生死?

修行者內心思維,隨順正法而行,必須觀察法行的差別,一切世間無始以來的幽冥黑暗,為什麼都以邪見為種子而起呢?為什麼所有煩惱也都以邪見為根本而發起?又為什麼說捨離邪見、修行正見能解脫世間生死?

這裡要思維的有兩個問題:一、為什麼邪見是一切黑暗和煩惱的根本?二、為什麼捨離邪見修行正見能解脫生死?


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彼修行者隨順正法,觀察法行,若捨邪見修習正見,一切結使不饒益法皆悉斷滅,則得涅槃,遠離生死。

以見聞了知或者以天眼見到,修行者隨順正法來觀察法行,見到如果捨離了邪見、修習正見,那麼一切煩惱、不饒益法都隨之而斷。就像根斷了,所有枝枝丫丫都沒有了生氣,邪見斷了,由它滋生出的種種煩惱、惡業等不饒益法都將徹底消除,甚至惡業的果報也會隨之消盡。這樣寂滅了業和煩惱就到達了涅槃的彼岸,徹底遠離了生死,因此說捨了邪見就可以截斷生死。


離邪見人五根不障,如是善人喜樂正法。如是最初聞佛功德,觀於生死五道之中種種苦惱,觀彼五處極大怖畏。天中則有放逸之苦、後退時苦,人中則有農作等苦,地獄之中他惱害苦,於餓鬼中飢渴惱苦,於畜生中相噉食苦。如是五處,一一散說則無量種。

在果報方面,離邪見者,他的眼等五根將沒有殘障。這樣的善人由於不被邪見障蔽,因此樂意行持善法。這樣最初聽聞到佛的功德(起了信心),進而依法觀苦諦,就見到生死輪迴五道的種種痛苦和煩惱相。見到輪迴五道是苦海,裡面充滿了苦,由此生起極強的恐懼感。

天界有耽戀五欲享樂的放逸之苦,還有死亡的墮落之苦;人道有農作、經商、生老病死等各種痛苦,在勞碌奔波中活得非常辛苦;地獄之中,有被烈火焚身、刀劍割體、湯鑊燒煮等難以想像的痛苦;餓鬼裡有飢腸轆轆、焦渴難耐的痛苦;畜生界相互食啖、弱肉強食、被人役使等。像這樣一一展開來,在人天鬼畜地獄五趣當中有無量的痛苦。


如是觀已,則於生死起厭離心,猶如光明,通達正法,生出家心,生此心故,善法流出。若人和合既生是心,彼地夜叉歡喜讚歎,身毛皆豎,生如是心:此善男子,如是名字如是種姓,發心欲斷無始世來貪嗔癡等,為欲破壞魔之境界,不樂煩惱染欲境界,心不喜樂欲染心愛。

修行者這樣觀察後,對於生死輪迴生起了強烈的厭離心。這樣的明知,對於他的心而言,就像有了光明。他真實通達了苦諦的真相,由此發起出家求解脫的心。以生起出家求解脫心的緣故,種種善法開始源源不斷地流出。如果有人融會貫通了法義,而生了這個善心,那麼當地的夜叉以神通見到後,就由衷地歡喜,感動得身上汗毛都豎起來了。他的歡喜心是如此強烈,以至於到處去稱揚讚歎:這善男子(或善女人)姓甚名誰,他是什麼種姓,他發心想斷除無始生死以來的貪嗔癡,為了破壞掉魔的境界,不愛著增上煩惱染著的五欲境界,也不喜歡被慾望驅使的感覺,他對輪迴的境心有很大的厭離。像這樣大加讚歎。


又離邪見,彼善男子有出​​家心,恆常如是樂修多作,近善知識樂聞正法,常清淨心禮拜佛法,善淨寂靜身業口意業,彼人如是寂靜口意,是善行人。彼地夜叉知已歡喜,生如是心:此善男子善心淨心,不樂在家所有捨宅,如罩如籠,心不喜樂無始貪欲、嗔恚、愚癡,於魔境界不生喜樂,不樂欲愛,欲共魔戰,欲斷煩惱。

再說,離邪見的那位善男子(或善女人)生了出家心後,開始精進地修行。他一直歡喜禪修,做很多善行。親近善知識,樂於聽聞正法,常常以清淨心禮拜佛法。而且他很如法地清淨身業、口業、意業,寂靜身業、口業、意業,最後身口意的行為相當清淨和寂靜。他具有如此寂靜的身口意行,成為非常好的修行人。當地的夜叉知道後非常高興,他這樣想:這個善男子(或善女人)的心很好,善於清淨自己的心。他不貪戀家裡房屋舍宅等的一切,認為那是像籠子、罩子一樣的東西,把自己困在輪迴生死裡。他厭惡無始以來的貪欲、嗔恚、愚癡等的煩惱。他把所有五欲都看成魔的境界,不生喜樂。他也不歡喜跟著慾念愛執跑。他想和生死中的諸魔戰鬥,想斬斷煩惱,他有這樣的善願。


又復如是,彼善男子如是觀察生死苦已,出家之心轉轉增上,遠離殺生、偷盜、邪淫、飲酒、妄語,具足受持優婆塞戒。彼地夜叉見如是已轉復歡喜,次第上聞虛空夜叉,作如是言:某國某村某聚落中某善男子,如是種姓如是名字,正信如是,堪能出家,欲剃鬚髮欲被法衣,正信出家,減損魔分,長正法朋,斷魔系縛,斷貪嗔癡。

再後來,那位善男子(或善女人)如法觀察生死輪迴苦相後,他想出家的心越來越增強。結果他以這樣的善根力,自願遠離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等惡行,圓滿受持了居士優婆塞戒。當地的夜叉見到他起了這樣的出家心、斷噁心,圓滿受持居士戒,轉而就更加歡喜。他按天界的規定,次第向上把這個情形報給了虛空夜叉。他是這樣說的:在某國、某村、某聚落裡有某位善男子(或善女人),他是這樣的種姓、這樣的名字,他有這樣的正信,堪能出家,想剃除鬚髮、披上法衣、正信出家修行,這將削弱損減魔的隊伍,增多行持正法的同道,他將斷除魔的掌控和系縛,斷除貪嗔癡。


一切結使邪見為本,出世涅槃正見為本,隨順正法觀一切法而修行者,最初如是讚嘆正見,不嫌不毀,不賤不惡。亦教他人令住正見,不贊邪見,嫌賤毀惡。常說邪見、正見相對二業果報,不令眾生住於邪見。一切世間愚癡凡夫根本系縛所謂邪見,一切眾生以邪見故墮於地獄餓鬼畜生,彼善男子捨離邪見,具足當得無量善法。

“一切煩惱惡業以邪見為本,出世間的涅槃以正見為本”,隨順正法,觀一切法真諦而修行的人,最初這樣讚歎正見。他對於正見不譏嫌、不毀謗、不輕視、不厭惡,而且令其他人安住在正見中。他絕不去讚歎邪見,對於邪見、邪說,心裡擯棄、輕舍、排斥、厭惡。他常常為人對比宣說邪見和正見兩種業的果報,不讓眾生住於邪見當中。一切世間愚癡凡夫最根本的系縛障礙就是所謂的邪見。一切眾生以邪見障蔽的緣故,將不自在地墮入地獄、餓鬼、畜生當中,而那位善男子(或善女人)以捨離邪見的緣故,具足獲得無量善法的因緣。


又復如是,彼善男子觀察居家無量苦惱逼迫系縛,既觀察已生厭離心,樂欲出家,欲共魔戰。如是正士,彼地夜叉知已歡喜,轉復上聞虛空夜叉,虛空夜叉向四天王歡喜心說:某國某村某聚落中某善男子,如是種姓如是名字,如是正信,堪能出家,欲剃鬚髮欲被法衣,正信出家,減損魔分,長正法朋。四大天王如是聞已,心生歡喜。

還有這樣的情況,有善男子(或善女人)觀察了居家過日子的無量苦惱。他看到在家的種種被逼無奈、種種系縛不自在。這樣觀察以後生了厭離心,一心盼望出家,戰勝生死諸魔。對於這樣修正法的人,當地夜叉知道後很歡喜,轉而上報給虛空夜叉聽,虛空夜叉又轉向四天王匯報,歡喜地說:在某國、某村、某聚落裡有某位善男子(或善女人),他是這樣的種姓、這樣的名字,有這樣的正信,堪能出家,他想剃除鬚髮、披上法衣,正信出家修行,這將削弱折損魔的隊伍,增多行持正法的同道。四大天王聽了他的匯報,心裡也很歡喜。


如是正士聞正法已,厭離欲垢,彼善男子恭敬和上聖聲聞已,剃除鬚髮被服袈裟,受波羅提木叉戒已。彼地夜叉、虛空夜叉知已歡喜,向四天王說如是言:閻浮提中某國某村某聚落中某善男子,如是種姓如是名字,捨離邪見修正見業,如法正行,剃除鬚髮被服法衣,受波羅提木叉戒已,一切世間不饒益處、居家隘迮、妻子愛毒皆已捨離,正信出家,在家心業一切捨離,欲共魔戰,欲斷無明。

這樣的正士聽聞正法後,厭離這世間的愛欲垢染。於是,那善男子(或善女人)就恭敬禮請和尚、聖者聲聞羅漢,在他們的攝持下,剃除鬚髮,披上袈裟,受了別解脫戒。當地的夜叉、虛空夜知道他出家的事都很歡喜,他們向四天王匯報說:那個地球上某國、某村、某聚落中的某善男子(或善女人),他是這樣的種姓、這樣的名字,他捨離邪見,修持正見,而且按法道來修行,他已剃除鬚髮,披上法衣,在受了別解脫戒後,捨離了世間一切沒有真實利益的事,舍離了狹窄、受逼迫系縛的居家生活,捨離了對妻子、兒女的貪愛之毒。他是以正信而出家的,不但捨離了一般在家人的心思、事業,包括各種世俗人的行為都捨離了。他想盡自己的生命來跟生死諸魔戰鬥,斷盡無明。


時四大王聞已歡喜,既歡喜已向四天王如是說言:閻浮提中,某國某村某聚落中某善男子,如是種姓如是名字,捨離邪見修行正見,剃除鬚髮被服法衣,正信出家,某甲比丘受為弟子。彼天聞已心歡喜曰:魔分損減,正法朋長。彼四大王既如是說,四天王聞如是歡喜。

當時,四大王聽後也很歡喜,歡喜過後就向四天王禀報說:閻浮提裡某國、某村、某聚落中某善男子(或善女人),這樣的種姓、這樣的名字,捨離邪見,修行正見,剃除鬚髮、披上法衣,正信出家,由某甲比丘(尼)攝受為弟子。那四天王聽了心裡歡喜,說道:魔的勢力減損了,正法的同修增加了。四大王這樣說,四天王聽聞後也是如此歡喜。諸天都樂意見人行善得安樂,也表明這種善的功德的確很大,否則也不可能讓這些天王視為難能可貴。


又復如是,彼善男子乃至塵許惡不善法見則深畏,能忍不作。心行正直,不樂多語,不修禮家,不共往返,不近惡友。多人聚集憒鬧之處無心欲見,不往惡眾,不往多人集戲之處,不貪美味大器多食,親友善知識不數往見。於境界中常正念行,常勤精進,如法飲食,如法處行,勤斷魔縛,勤修正見。如是善人利益一切世間眾生。

然後,那位善男子(或善女人)出家勤修梵行,守護清淨的戒律,哪怕小到微塵許的惡法都深深怖畏害怕,怎麼樣都能忍著不去做非法行。這樣的修行者內心非常正直,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他不喜歡多話,不去應酬世俗那一套禮尚往來,不和俗人交往,也不靠近惡友。他觀察了環境對人的影響,因此,對人多集聚的憒鬧之處沒有心思去觀望,凡是人多熱鬧的地方,他都不去。他也不去酒吧、賭場之類惡人集聚的地方。也不去很多人集聚戲鬧的地方,比如電影院、球場等。在吃的方面,他不貪美味的飲食,不用大碗多吃多佔。他平常就是這樣生活的。即使是特殊情況,對於過去的親朋好友、關係好的人,也不會經常去看望。在他的境界中常常正念而行,很努力很精進。他飲食節制,知量不貪。他只去如法的地方,正知而行。他放下世俗的一切,勤修正見,精勤斷除煩惱魔障系縛。這樣的善人能利益一切世間眾生。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那時,世尊說了以下偈頌:


若不殺眾生,慈心常行忍,於眾生如父,彼能觀世間。
捨離於偷盜,黠慧常攝根,身業常行善,能度諸有惡。
乃至畫婦女,眼尚不欲觀,破欲堅明慧,故名得解脫。

如果不殺生,以慈悲心常常修行忍辱,對於眾生如慈父般愛護,這樣的人能觀知世間的真相。

這位智者捨離盜竊的行為,他聰明、黠慧,常常能以正念攝伏諸根,令身所作業常常處在善行之中,​​以此善德能夠度越三有的各種險惡。

他甚至對畫上的女人像都不想看到,這樣的修行人有穩定、敏銳、明利的智慧,能破除輪迴的愛欲執著,因此可以說他已經得到了解脫。


觀金土平等,離愁憂正行,煩惱蛇不囓,彼得無量樂。
利衰心平等,得失意亦然,苦樂心不異,故名為比丘。

在他的心目中,黃金和泥土是平等的,沒有絲毫差別,因此他遠離對財物的耽戀愁憂;由於一心住於法的正見而行,貪等的煩惱蛇傷害不到他,他得到無量的法喜快樂。

對這樣的人而言,遇到什麼利益和衰敗的情形,心都能平等對待,不會因利而喜,也不會因衰損而憂,沒有計較得失的分別,始終不在意那些,也不會因為苦樂而發生心態上的改變,因此他是離欲者。能在任何苦樂利衰、稱譏毀譽面前心不動搖,這就是名副其實的比丘。


不見怨親異,攝根不放逸,不為境界傷,故名婆羅門。

在他眼裡看不到怨親之間的差異,對待怨親沒有兩樣,都慈悲利益他們。他常常攝伏諸根,不散亂、不放逸,種種境界都無法破壞他的修行,所以被稱為清淨仙人種姓的婆羅門。


見境界如毒,勇離如避怨,彼涅槃不遠,正遍知所說。

這樣的人見到欲染境界就如同看到毒一般,能堅決遠離,就像避開怨仇一般,這樣的人離涅槃不遠,這是正遍知佛陀所印可的。


如實見生滅,正見心不貪,心不動如山,彼解脫生死。

由於如實見到世間生滅無常的真相,知道凡是有生都歸於滅亡,所以徹底了悟,追逐生滅法沒有任何實義。這樣心住在正見中,就不再貪戀世俗法,也不會緣外境而散動,他的心如山王般平靜不動,這樣的人就解脫了生死。


栴檀餘草等,美惡食心平,袈裟絹布等,彼愛不能縛。
不貪著利養,知足草為敷,見利養如火,如是乃名見。

在修行者面前,名貴的旃檀和一般的草木是平等的,他不會生好惡之心;美味珍饈和難以下嚥的食物也是平等的;袈裟和絹布也是平等的,他的心不被欲愛所牽纏。一切外在的五欲六塵在他看來都很虛假,每個都一樣,毫無實義。以這樣的認知,不會為一者好而生貪,也不會為一者不好而生嗔。在他面前,黃金跟牛糞等同,旃檀跟雜草無別,美食跟劣食平等,袈裟和絹布一樣。

他不貪著利養,少欲知足,以草為坐具,隨處坐在草上,安然自在。在他眼裡,名聞利養就像毀滅一切的火,會焚燒修行人,所以不貪著那些。像這樣就是具有正見的人。


外境界愛河,之所不能漂,諦知自業果,佛說是比丘。

外在種種如河流般的慾愛境界,之所以不會漂沒他,是因為他諦知一切都是自造業自受果,是因緣果報的顯現。由此,佛說他是真正的比丘。


已過事不憂,不希望未來,現得依法行,彼不污心意。

對已經過去的事不憂愁,對未來的事也不抱希望,現前的事都依法而行,這樣,他的心就不會被三時的境界所染污。

修行人不會緣過去種種生憂傷悔恨等心,也不會緣未來生起各種期待和幻想,也不會緣現在的境顛倒造業。總之,修行人不會活在過去和未來,也不執著眼前,不以三時而起各種煩惱和染污之心。


若不壞法意,常於法中住,則不行生死,彼白法具足。
若人以智火,燒心中煩惱,境界如僮僕,彼人則無苦。

如果不失壞念法的心,常常在正法中安住,心法相應,就不會繼續造生死輪迴的業,這樣的人就圓滿了善法。

如果能以智慧火燒毀了心中的煩惱,那麼一切境界就都像僕人一樣了,凡事自己能做得了主,這個人就不再受苦了。


若人根寂靜,根不得自在,心不著色等,離煩惱如佛。
若人能制根,五根不自在,色等不能劫,離煩惱寂滅。

如果一個人諸根寂靜,不讓眼等諸根放縱自行,那麼他的心就不會附著在色等塵上,不會被五欲六塵的境界所轉,他像佛一樣​​遠離了煩惱。

如果有人能制伏諸根,不讓五根自由散動,那麼色等境就不能劫奪他的功德法財,他就能遠離煩惱而安住在寂滅中了。


若人心愛念,有忍者亦然,見者心惺悟,彼如月牟尼。
若樂住空閒,不樂重樓觀,樂樹下露地,得名乞比丘。

如果有人至心愛念正法,或者有人能深深忍可諸法真諦,見到的人都會被他的景行所震撼,醒悟真實,這個修行人是像滿月一樣的聖人、寂靜者。

如果樂於住在空閒寂靜地方,而不歡喜高樓、大廈裡世井的雜染、喧嘩、憒鬧生活,樂居於樹下,露地過著寧靜修法生活,這就叫做乞食比丘或頭陀行者。


勇寂調善智,如實知苦樂,必到無上處,永離諸憂愁。
憐愍淳直心,一切時修禪,勝負心平等,如是修得諦。

像這樣勇悍修善、一心寂靜、調柔自心,有賢善之德和深妙智慧的人,會如實地了知苦樂的真相,這樣的人由於自心安定、寧靜,有慧照的緣故,以此正見引領持續修行,必定到達無上之地,永離一切痛苦憂愁。

他對世間眾生生起憐愍,有淳厚正直的心,在一切時中修習禪定,已經達到不計勝負的平等心,這樣修持就能證得聖諦。


離邪見故,得如是法。

離邪見者能獲得如上所說各種聖法功德,在他心中出現了真實證法的成就相。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彼人捨離邪見,修行正見,離疑惑心?如是次第修無漏禪。彼地夜叉、虛空夜叉至四大王見聞歡喜。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彼四大王、彼四天王到帝釋所,如是說言:閻浮提中,某國某村某聚落中某善男子,如是種姓如是名字,剃除鬚髮被服法衣,正信出家,善戒正行,無礙樂說辯才相應,常正憶念,乃至少罪深生怖畏,減損魔分,長正法朋。彼四王等向帝釋王如是說已,帝釋天王如是聞已心大歡喜,三十三天帝釋王眾皆共歡喜。

修行者又在心裡思維,要隨順正法,先要觀察法行的差別,怎樣才能使人捨離邪見,修行正見,遠離疑惑不信任的心呢?這樣他開始次第修無漏禪。

當地的夜叉、虛空夜叉到了四大王那裡,見者聞者都很歡喜。以見聞了知或者通過天眼見到,四大王和四天王一起到帝釋天王面前,這樣說道:閻浮提裡某國、某村、某聚落中某善男子(或善女人),這樣的種姓、這樣的名字,他剃除鬚髮被上法衣,正信出家,嚴格地持戒,隨順正法修行,具足無礙樂說的辯才。他常常住在正念裡,乃至對於少分的罪業都生起很深的畏懼。這減滅折損了惡魔方,增長了正法的同修。那四大王等向帝釋天王這樣說,帝釋天王聽後心生大歡喜,同住在三十三天的帝釋天王的眷屬們聽後也都非常歡喜。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lene&aid=155172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