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0/24 13:59:28瀏覽4381|回應0|推薦6 | |
寫在前頭...... 我是《少年西拉雅》的末代執行編輯,為什麼說是末代呢?因為這本歷時三年才完成的圖畫書,在我之前已經走掉兩位編輯了。而對於這本圖畫書原本一無所知的我,所承接下來的工作很簡單,就是苦苦等待張又然完成一張又一張的彩圖。 中間歷經了審查、審查後修文稿、申辦展延,這幾個痛苦的過程都需要和縣市政府以公文往來溝通交換意見。其中,如果展延不成,公司就得面臨罰款的境地,所幸在承辦人員、畫家本身與兩位圖畫書前輩的背書下完成了。後續當然也還有一些協助查證資料的部分,拉拉雜雜的,不過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等待。
還要一提的是,這本圖畫書是採用大豆油墨印製的,算是為環保盡一份心力。這是由繪者張又然提出的建議,而作者林滿秋也相當注重環保議題,因此早在印製之前,我們就已經先跟印刷廠詢問油墨和印製成效等等細節。很棒的,這本書整體從主題到後製有很一致的調性。 大家一定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我寫了兩篇有關於這本書的介紹和推薦文,好像都沒講到作者----林滿秋?原因很簡單,她人在英國啦!所以,接觸的機會比較少,不過她在無名也開設了部落格,用很舒服的文字紀錄了她的英國生活和感受,散文形式引人入勝,大家可以前去看看。 那麼,接下來,就請大家看看我這篇以作繪者的話為角度所撰寫的新聞稿吧! 「哇!好漂亮!」 「畫得好細緻。」 「這是臺灣的作品嗎?」 當你一打開《少年西拉雅》這本圖畫書時,是不是也有這樣的驚嘆? 這本由知名兒童文學作家林滿秋、曾入選義大利波隆那童書原畫展的畫家張又然共同攜手合作的《少年西拉雅》,歷時三年才誕生,每每打開一頁,都是一個驚奇。 當初青林國際林朱綺總編輯向林滿秋邀稿撰寫圖畫書時,一說出是要以平埔族中的西拉雅族為主題時,她腦中飛快的結合「西拉雅人、梅花鹿、荷蘭人」這幾個元素來構思故事內容,最後藉由兩個不同文化的荷蘭與西拉雅少年,因為對梅花鹿的愛而成為朋友,進而帶出西拉雅族人的生活形態。 林滿秋寫出了一個西拉雅少年的成長故事,一個以共同價值觀進行文化交流的故事,同時也傳達了近年來相當熱門的生態保育概念。 林滿秋說,現代人並不以獸獵為食,很多動物絕跡滅種的原因在於人類的貪婪與自私,有人為了毛皮而獵殺動物,有人為了美麗大買皮草;有人為了財富而超額捕魚,有人因民生富足而糟蹋食物……反觀三、四百年前的原住民,雖然以狩獵為生,卻能與動物保持一種生生不息的關係。他們或許不是出自於愛惜動物,而是為了生存下去,但也從經驗中學到了必須與動物共存的觀念。 就是因為文稿是以一個已經消失在台灣西部平原近40年的中型哺乳動物——梅花鹿做引子,對照西拉雅族這一個消失的族群,既有格局,也有深意。素以自然關懷、細膩畫風著稱的張又然在三年前的一個陽光灑滿午后,一口氣看完文稿時,就相當心儀這樣的題材和結合的角度與手法,雖然他當時正為了另一本繪本忙得不可開交,幾經思量,還是硬著頭皮接下了。 一本圖畫書的作者與繪者是靈魂所在,敲定了這對黃金拍檔後,整本書的進度卻遲滯不前。 他表示,由於平埔族歷經西方勢力入侵、漢人拓台、土地權交替與層層疊疊的漢化婚姻關係,文化的面目模糊了,想要以僅有的文獻資料重新建構17世紀西拉雅人的影像,真的不太容易。 因此,為了更清楚在西拉雅族中相當中要的祭儀文化,張又然在2004年10月走了一趟臺南東山東河村,實際去體驗祭儀——夜祭的過程,此外也向分別向研究西拉雅族、荷據時期和梅花鹿等不同的學者、文史工作者等請益,就是希望讓畫面除了豐富、正確以外,能將更多當代的氛圍與生活狀況、自己的感動等層次蘊含在畫面中。 當闔上《少年西拉雅》最後一頁時,張又然和林滿秋衷心的希望讀者也會有和他們一樣的想法:「三年的等待,是值得的。」 《少年西拉雅》內容簡介 大約在兩三百年前,臺灣臺南地區還是一片未開發的山林,景色優美。當風兒吹起,草原上便露出點點梅花。那兒是梅花鹿的天堂,也是西拉雅族人的故鄉。 西拉雅族少年加儂和好朋友伊蕊娜,救起了一個跌落山谷的荷蘭少年--戴格。在養傷的過程中,加儂和戴格被彼此的截然不同的文化深深吸引,錢幣是加儂所沒見過的,而戴格也覺得「阿立」祭典和吹口璜琴示愛很特別,他們更因為同樣喜愛梅花鹿而成為好朋友。 西拉雅族人長久以來有個規矩,不獵殺母鹿和小鹿,但荷蘭人來了以後,這情形卻改變了。加儂、伊蕊娜和戴格決心保護梅花鹿,但在一場以殘酷手法獵鹿的大規模行動中,加農卻看到了戴格參與狩獵的身影,難道他忘記了當初的約定嗎? 《少年西拉雅》是一個關於西拉雅族、友情和動物保育的感人故事,透過精緻豐富的畫面,彷彿讓人進入時光隧道,回到那一個人和大自然共存的時代。 基本資料 少年西拉雅(南瀛之美圖畫書系列) 文◎林滿秋 圖◎張又然 總 編 輯◎林朱綺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