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雜誌文---林依晨:取捨 人生才完美
2010/02/05 19:03:40瀏覽1543|回應0|推薦1

請試著檢視一下,你,和10天前的自己,或者120天前的自己一樣嗎?「不一樣」或許代表成長,但是「成長」可不一定只是「工作順利」!

     「以前,我每個簽名都有數字,計算簽了幾個,4萬8百多個,」林依晨邊說邊為《30雜誌》簽名,問她為什麼要計算,「就是一種莫名的堅持。」

     出道以來,林依晨在自我要求方面,肯定是個資優生,遵循「95分的完美」,拍戲時強迫自己,從2天2夜不睡,硬撐到8天8夜沒闔眼,因為不斷努力,非戲劇本科系畢業的她,卻能在出道不到10年,就贏得金鐘獎最佳女主角的肯定,甚至連為粉絲簽名,她也要求自己每簽一個名,就寫下數字,時時提醒自己,身邊有許多默默的支持者。

     然而,一場大病之後,她體認到工作不是唯一,將「95分才及格」的嚴厲標準,也下修到「比一半還要高一些」的「5/8」哲學,而簽名上死板的數字,化成了一顆心型的元寶,代表「事業」與「感情」的平衡,而「5/8」背後,隱含著一門關於「取捨」的學問。

     面對2010年,工作上林依晨求質不求量,鬆綁過去擠爆變形的行程表,把力氣花在建立「健康」、「親情」、「愛情」與「友情」的4本存摺,讓人生平衡,「因為人和人的關係,是最有投資報酬率的,」她說。

快速成名 健康出狀況
     人生如果有一條起跑線,林依晨總是比別人早起跑。

     從國中開始,每天凌晨4點50分準時聽英文廣播的習慣,至今15年從沒斷過。

     認識他的人都知道,「95分才及格的完美」,實際上就是事事要100分。也因為事事要100分,她從不放過自己。

     大一出道,決定朝向戲劇之路發展,短短7年內,拍了10幾部的偶像劇、電影,不到10年,果真因為完美的個性得到了金鐘獎肯定,但是快速成功的背後,犧牲掉的是健康。當發現身體開始反抗自己,出現了水腫、睡眠問題時,其實她的腦下垂體已經出現嚴重的狀況。

     術後復出,林依晨她不再把生命的線拉得緊緊的,而是一條時鬆時緊的波段線,保留自我喘息的空間。

     面對2010年,林依晨開始訂定一個「做自己」的計畫,他把95分及格的標準大幅降低,他要開始過5/8的人生,也就是60分及格就好。取捨出來的35分,首要就是存健康。現在的她,不吃焦掉的以及非橄欖油的油炸物,和緩運動,就算拍戲,也開始設定工作時數,避免沒日沒夜地壓榨自己,因為她認清,「要做自己,才有快樂!」

親情存摺 家人擺第一
     她在白紙上,親手畫下一座翹翹板,翹翹板兩端,除了事業,悄悄地加上了渴望的愛情,而支持事情及愛情的中間,畫了一座代表親情的小房子,因為愛情 、事業最大的支柱,始終來自親情。

     年輕就踏進演藝圈,林依晨強迫自己早熟,當許多20世代還在家「啃老」,她已經了解到,人生旅程裡,沒有親情的支持,萬事皆空,「家人,是最了解我的人,」她說。

     之前,每週六固定的家庭聚會,或是每半年一度的家族旅行,林依晨因工作關係,久久沒有經營。但是在她生病後,家人給他的力量,讓她在「做自己」計畫裡,加重了親情存摺的比重,不但挪出時間參與家庭聚會,甚至去看表弟妹們的校內戲劇表演,用「行動」拉近距離,「每做一點,就會覺得我又在存摺裡存進一點東西,」她很滿足地說。

     在戲劇用語中,「大特」指的是一幕戲裡台詞不超過三句的演員。在舞台上,林依晨是一顆光芒耀眼的主星,但是在家裡,她卻很享受在家人眼中的「大特」角色,說少少的話,擁抱無限的溫暖,「如果哪天我忽然走了,或是很幸運地慢慢老死,也不會有遺憾。」

     在5/8的「林依晨式」哲學裡,她願意把親情的線,一生拉緊。

愛情存摺 學習不後悔
     生命時間,有限。愛情,肯定是其中很重要的部分。

     人生曾經要求完美的林依晨,在愛情這門課上,現在反而學著把線放鬆。

     她口中形容自己在愛情中的角色,有時像《惡作劇之吻》劇中的湘琴,「堅持,守久了就是你的」,也可能放聰明一點,放手,然後邁向下一個希望。

     「如果自己付出一分,就要求獲得一分的回報,會很痛苦,」不管是堅持,或是放手,林依晨保持「做自己」,想走,就走,想留,就留,留或走的原則,絕對不是對價關係,是對自己負責,反求諸己的付出。

     她說,累積愛情存摺的方法,就是學習無悔,且不要一定要回報,否則會讓人窒息。

友情存摺 聆聽是智慧
     「我現在的身分,身邊有很多東西來得很容易,卻也不實在,」林依晨說。

     因為公眾人物的身分,在結交同年齡的新朋友時,常接收到「你是明星」的異樣眼光,反而年紀稍長的朋友,比較容易變成知己。早熟的林依晨,在朋友角色中,喜歡扮演聆聽者的角色,聽進別人的話,聽懂別人的話,都是一種智慧。

     她與舞台劇導演林亦華聊天的方式,就是不時接收訊息,大量閱讀、大量思考,揣摩人生的每一個角色。

     一方面,林依晨和同年齡的朋友也有互動。訪問時,林依晨拿出一名內地的粉絲送給她的交換日記,裡面是非常真實的思路對話,字裡行間充滿了觀察,以及人生的見解。365篇日記的對話,讓林依晨不斷思索,人生、戲劇和27歲的自己,慢慢把它存入友情存摺中。

時間存摺 找到人生平衡
     健康、親情、愛情、友情,在一個人的生命裡,各自扮演著重要角色,林依晨現在了解的這個道理,更體認到把握當下「時間」的重要。

     從95分的事業追求,退居5/8的平衡哲學,林依晨把中間的分數差,積極累積到「平衡人生」的4本存摺裡,做「會讓自己快樂的事」。

     2010年,她最大的願望,就是帶祖父和父親,一起出遊。這是她小時候曾經最嚮往的夢想,能實現小時候的夢想,會讓人生有更大的動力。她已經開始準備,重新出發,更有力量。

轉載自:

http://forum.30.com.tw/Board/show.aspx?go=1822

30雜誌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kan1460&aid=3754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