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3/30 22:56:49瀏覽317|回應0|推薦6 | |
睽違台灣16年後,世界知名的香堤「人.偶」劇場,4月再度來台,演出2005年作品《直到世界的盡頭》。新象文教基金會行政總監許博允形容:香堤是「劇場界的莊子」,看香堤的戲劇,觀眾會有「全世界都是我的」的感動。 【聯合晚報╱謝蕙蓮3.29.2009摘要】睽違台灣16年後,世界知名的香堤「人.偶」劇場,4月再度來台,演出2005年作品《直到世界的盡頭》。新象文教基金會行政總監許博允形容:香堤是「劇場界的莊子」,看香堤的戲劇,觀眾會有「全世界都是我的」的感動。 1962到1966年,菲利浦.香堤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委託,開著一輛雪鐵龍走遍世界47個國家、8座沙漠,花了四年時間,拍攝一支全長10小時的各國木偶戲劇紀錄片。兩年後,他成立香堤「人.偶」劇場,1968年劇場第一次公演,就造成轟動並受到熱烈的歡迎,全世界爭相邀請他們前往表演。 短短幾年,香堤「人.偶」劇場的足跡遍布倫敦、紐約、非洲和澳洲和日本、中國、蘇聯、南美洲、印度等地。就連美國建國200周年世界戲劇節,也安排香堤演出。 劇場大師菲利浦.香堤創辦的香堤「人.偶」劇場,是戲劇界公認,20世紀最精煉、最成熟的偶劇劇團。這次來台演出的劇碼《直到世界的盡頭》,融合偶戲、默劇、舞蹈、魔術、視覺的演出手法,呈現出變幻萬千舞台效果,2007年在倫敦國際默劇節演出時,曾被泰晤士報(The Times)評為當年的重頭大戲。 《直到世界的盡頭》是菲利浦.香堤和他的太太瑪莉.盎德伍共同構思導演。故事描寫因為一封信邂逅的男女,所經歷愛情過程的悸動、渴望、掙扎、迷惘、別離和苦痛。 《直到世界的盡頭》沒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性,全劇由一個個場景組成。劇中有男女人偶,相互挑逗打鬧的片段;還有看似水母的巨大氣球,演出者在充滿氣球的舞台上、氣球內漫遊舞動,象徵一望無際的大海與人體器官。 一般傳統偶戲,偶師是隱身在舞台後,戲偶才是「主角」;《直到世界的盡頭》全劇由巨大戲偶和操縱戲偶的偶師共同演出。看香堤的人偶劇,「人像偶,偶可以變人;道具人格化,真人物體化,任何的角落、線條、形體,都是舞台上的演員!」 觀眾在觀賞時,可以看到舞台上足足有一個半人高的戲偶,栩栩如生;而操縱戲偶的偶師,帶有舞蹈的表演動作,反而像是人偶。這種真人擬偶化、戲偶擬人化的表演方式,讓觀眾有如置身在真實與虛幻難辨的幻想國度。 任何戲劇演出,除了原創作者,表演者是二度創作,觀眾是三度創作,香堤的人偶劇完全體現這個精髓,「每一個觀眾都是創作者,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感受和想法,這才是真正的藝術!」 從1968年第一次公演至今,超過40年的表演生涯,香堤「人.偶」劇場從未因為演出成功而停滯不前。無論是劇場觀念、格局、創作元素、顏色運用、動作或是物體操作,「能夠把所有劇場元素融為一體、變化自如的,非香堤莫屬!」
|
|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