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3/23 23:15:30瀏覽915|回應0|推薦6 | |
很感謝 無言先生 http://blog.udn.com/junk200 的指教 http://blog.udn.com/michalle77/2768446#reply_list: 第一、有關「二氧化碳溶於水中形成碳酸.碳酸解離產生氫離子與碳酸氫根.碳酸氫根再解離才會產生碳酸根.第二解離常數遠小於第一解離常數,也就是說,碳酸根很少,大部份都是酸酸氫根.」我的確是漏寫了碳酸氫根,因為我頭昏了,所以確實是「筆誤」。已經修正補上了。 第二、 有關「一般可樂中都加有磷酸,pH為3.5左右.沙士是否也加?不知道.若也加了磷酸,則糖不太可能解離. 再者,糖解離並不會產生醋酸根.」是對的,糖在某些條件下可以變成「酸」,不是「醋酸根」;問題的關鍵是,汽水加上鹽以後,有沒有造成足夠的「動能」,讓糖變成酸。 第三、 汽水如果加「鹽」,會變成什麼結果?汽水增加鹽的時候,會增加很多有極性的溶質,譬如鹽解離之後產生的「鈉陽離子」和「氯陰離子」,根據「同離子效應」,同樣是陰離子的物質會互相「競爭」,根據「異性相吸」原理,不同極性的物質會正負「相吸」,不論是相吸或是相斥,都會汽水讓汽水內的分子活動越來越活潑,增加溶液的亂度,這種亂度產生的動能,夠不夠打掉糖分子的一個質子?我覺得夠。 第四、 那麼,糖分子的一個質子被打掉以後,會有什麼結果?它就會出現「酸」的特性。 第五、 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空間中所有分子會趨於最大亂度」,,所以,所有的物質,包括鹽解離之後的「鈉陽離子」、「氯陰離子」、「碳酸氫根」、「碳酸根」,等等,都會四處擴散在汽水當中,這個擴散的過程,分子彼此不斷碰撞,使得「有些陰離子突然失去電子」,也可能讓「有些陰離子因為碰到陽離子互相吸引暫時變成中性」,也可能讓「某些中性的分子因為被許多陰離子碰撞而搶奪掉質子」。這些可能性,可以從分子的「凡得瓦力」現象得到佐證。 第六、 凡得瓦力:一個中性的分子,如果周遭有其它分子「帶有極性」或「陰電性」,或因質量較大的關係有強大的「引力」,或被其它分子「碰撞」,那麼,這個中性的分子的「電子雲」,會受到其它分子的影響而「分布不均勻」,呈現「部分帶有陽極,部分帶有陰極」的極性狀態。如果這時又有其他「有極性」、或「質量大」或「陰電性大」的分子來碰撞或靠近,就很容易造成這個分子某部分的電子或質子流失,甚至不同的分子互相鍵結,形成新的化合物。而一個分子「流失電子或質子」,在酸鹼的定義來講,就是呈現了「酸或鹼的特性」。 第七、 根據熱力學第一定律,「宇宙的能量是恆定的」。汽水當中有很多「小系統」,系統與周遭之間會不斷地能量交流,尋找最後的平衡,汽水中的「小系統就是「鹽」、「二氧化碳」、「糖」,它們不斷地與「周遭」的「溶液、分子、離子」不斷地交流能量,以尋找出最大的平衡,人類感官所能見到的往往就是各方力量較量之後,贏面較大的現象;但是中間變化的過程呢? 第八、 從鹽這個系統來看,鹽在汽水中,解離成陽離子與陰離子之後,一定也曾經好幾度正負相吸,而恢復成鹽晶體,只是時間太短暫,比例也太少,所以被人類認為鹽在汽水中絕對是解離的,從來沒有結為鹽晶體過,這是一種偏見。 第九、 糖在汽水中,沒有理由不會被包圍自己的陰離子影響,而暫時地被奪走質子,然後再搶奪回來,因為「糖系統」與「周遭充滿陰離子的系統」相對比,就顯得不那麼中性,所以會有部分的糖與周遭環境發生「酸鹼中和」的反應,當然,以最後的結果來看,糖最後還是恢復到糖的狀態了。 第十、 汽水最後一定會佚失所有的「二氧化碳」,但是,過程中一定曾經好幾度發生「反向作用,例如要浮出水面的「二氧化碳」,又「溶解」回去,或者「碳酸氫根」和「碳酸根」暫時地被鈉陽離子吸引,而沒有那麼快變成氣體。 第十一、 我們所知道的化學公式或現象,是省略了化學反應中許許多多物質與能量的交換步驟,邏輯思考能夠幫助我們還原整個變化的過程,解釋生活經驗中所發生的種種現象。 很高興大家都對科學有興趣,希望以後有機會繼續分享討論。
|
|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