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池田敏雄
2009/01/28 11:42:38瀏覽525|回應0|推薦0

池田敏雄,對於自己祖國的做法很不以為然,一方面是基於自己對台灣民俗的熱愛,另一方面則是為了表達對日本當局皇民化政策的不滿,他毅然決定策劃一本以台灣民俗為主題的雜誌。


李筱峰啟迪26

1939(日本昭和14),池田敏雄從台北師範學校畢業後,便選擇到艋舺的龍山功學校(今萬華龍山國小)任教,從此致力於艋舺民俗資料的採訪與研究,並藉由作文課的機會,要求學生做有關當地居民生活和生活習慣的文章。

隨著戰爭的日益白熱化,日本當局對台灣皇民化的控制也益趨嚴格。在語言上,台灣總督府取消公學校的漢文課與報紙的漢文版,並積極壓抑台灣本土語言,連歌仔戲和採茶歌都被禁唱;在信仰上,日本當局要求台灣人民將家中的神像及祖先牌位燒掉,改信日本的神道信仰;在民俗上,要求台灣人婚喪喜慶時採用日本儀式,少穿傳統的漢服,並不許在傳統的春節或中元等節慶中演戲酬神。日本當局甚至要求一些有地位的人改成日本姓名。

池田敏雄,對於自己祖國的做法很不以為然,一方面是基於自己對台灣民俗的熱愛,另一方面則是為了表達對日本當局皇民化政策的不滿,他毅然決定策劃一本以台灣民俗為主題的雜誌。企劃過程中,池田敏雄有鑑於自己的名氣並不大,雜誌推出後很可能被日本當局找麻煩,因此又拜託了當時台北帝國大學赫赫有名的文化人類學教授金關丈夫,掛名當雜誌發行人。金關丈夫是一位開明的日本人,在生活上也常和台灣人打成一片,他一口就答應了池田敏雄的請託,而池田敏雄則實際負責雜誌的編輯工作。1941(日本昭和16)7月,雜誌以《民俗台灣》的名稱正式創刊。

在池田敏雄等人的堅持下,雜誌依舊持續發行,成為台灣人在皇民化運動下,藉以認識台灣民俗文化的極少數管道之一。同時,由於雜誌稿件是對外徵求的,只要文章寫得好,無論作者是否有名氣,都會錄用,也造就不少優秀的台灣民俗研究新人。

後來,池田敏雄索性離開自己位於台北東門町的家,搬到艋舺的青山宮裡,每天身著漢人傳統服裝,跟廟裡的老人學講福佬話、學唱台灣民謠、採訪艋舺的民俗與生活習慣。最後將成果集結發表成《台灣的家庭生活》一書,餘1944 (日本昭和19) 出版,這也是池田敏雄有關民俗研究的地一本專書。

除了《民俗台灣》的編輯之外,池田敏雄還喜歡學習演唱台灣歌謠,曾在龍山國小找了幾名會唱歌的學生,訓練他們唱台灣民謠,並安排他們到當時位於新公園 (今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 內的廣播電台 (今二二八紀念館)表演。

不久,日本戰敗投降,池田敏雄回到日本。在日本的池田敏雄,仍然念念不忘他喜愛的台灣民俗資料及藝品,每遇有台灣的朋友要到日本拜訪他,總會列出單子,希望朋友幫他收集資料或藝品,順道帶來日本。而他本人也想抽身來台,親自尋訪台灣民俗資料。

身處日本環境的不便,仍沒有澆熄池田敏雄對研究台灣民俗的熱忱。之後,池田敏雄又數次來台,在全台個地奔波收集民俗資料,並計畫再多出幾本有關台灣民俗研究的書 (莊天賜) 摘要

李鈞震:

1、 池田敏雄,這麼熱愛台灣,當然是台灣人。

2、 不愛好求學的人,都不像台灣人。

3、 台灣的平埔族,絕大多數因為熱愛學習,所以完全融入在各種外來文化當中;許多人認為平埔族消失了,這是大錯特錯,平埔族的主要特徵是熱愛學習,而外來種族,大多數好逸惡勞

4、 政治人物,多數是外來種族,因為大多數好逸惡勞、不喜好學習。凡是注重終身學習的人,多數是平埔族的後裔。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halle77&aid=2598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