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三接應否遷離大潭藻礁海域 :非核、減煤、節能、救藻礁
2021/03/14 23:09:34瀏覽155|回應0|推薦0

「珍愛藻礁公投」,二階連署人數已逼近70萬大關,將成為我國史上第一宗生態公投案。本案涉及藻礁生態系棲地保育,因與核四公投同日舉辦,致引發各種能源轉型時程與方案的討論。

 

The Best of Verd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6sz5b2w9Zc

 

【摘要2021.3.13.蘋果 潘忠政、陳昭倫、蔡雅瀅】「珍愛藻礁公投」,二階連署人數已逼近70萬大關,將成為我國史上第一宗生態公投案。本案涉及藻礁生態系棲地保育,因與核四公投同日舉辦,致引發各種能源轉型時程與方案的討論。

公民投票,是我國民主深化的重要場域,各方應基於明確的爭點,提出主張、事實與證據,進行辯論,才有助於我國公共論域的品質提昇。本人身為公投領銜人,對於人民宜予考量之爭點,茲先提出下列4項,供各界思考,也期盼政府召開聽證會,讓社會充分討論後,再做出判斷:

爭點一:三接開發案是否已避開藻礁生態系?

大潭藻礁生態系有高純度現生藻礁,造礁藻類有37種為新紀錄種,其中19種是世界新種,藻礁上面聚集著數以百萬計的寄居蟹,幾十萬隻的兇猛酋婦蟹,還有台灣第一次紀錄的小丘多彩海蛞蝓、紅色新種章魚,穿梭在藻礁的縫隙中。

藻礁之間形成的大小潮池裡,住著上千隻的裸胸鯙,還有名列於野生動物保育法中瀕臨絕種的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柴山多杯孔珊瑚,再加上有《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貿易監控物種名單,及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名單共同認定的紅肉ㄚ髻鮫幼鯊,因此大潭藻礁能夠獲得國際知名的非營利海洋保育組織「Mission Blue」指定為東亞第一個「希望熱點」。

雖然,政府文宣或網軍,都說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簡稱三接)沒有蓋在大潭藻礁上,但這是不實的話術。事實上,三接開發案包含「工業區」與「工業港」兩部分,工業港面積一直都超過900公頃,並未大幅縮小。

從「觀塘工業區開發計畫建港及造地工程海上地質調查鑽探試驗分析」資料顯示:在工業港範圍內,從平均低潮線到水深20公尺,都有礁體。若再配合20182019年現場調查影片,更可親見低潮時整片紅色的殼狀珊瑚藻茂盛生長,還有許多大型的柴山多杯孔珊瑚群聚,直徑最長可達1.1公尺,代表大潭藻礁已是目前該種一級保育類動物的最佳棲地。

三接工程一開始就在一級保育類的棲地上施工,包括棧橋21公頃的填海造陸區之下,全部都是活生生連續綿延的礁體和生物族群。然而中油完全漠視《野生動物保育法》中傷害一級保育類動物的刑責,在2020年就有兩次施工船的擱淺,造成藻礁和柴山多杯孔珊瑚嚴重的損傷。到目前為止,政府沒有追究,也沒有任何人負起法律責任,我們感到極為痛心、不捨。後續913公頃的港區及長達4280公尺的堤防,這些工程對於海洋生物來說,是棲地的破壞,更是嚴重的阻斷。

藻礁,是海洋生物的育嬰房,三接觀塘工業港將使各式各樣的海洋生物無法進到藻礁區繁殖下一代,而藻礁區的幼生也難以回到大海中。

此外,藻礁層層堆疊的礁體結構,和很薄的柴山多杯孔珊瑚共骨,都沒有辦法進行生態復育,因為外力會讓他們完全粉碎,也沒有辦法在固定回原來的海岸。因此在生態的重要性、不可取代性以及不可復育性3個前提下,三接應尋求其他的替代方案。

爭點二:三接開發案遷址時程為何?是否需時過久而欠缺可行性?

我們重申,珍愛藻礁公投所反對的,並非三接本身,而是其「選址錯誤」。三接遷址時程早在5年前就該納入決策考量。政府近來一再強調,若三接遷至台北港,將推遲供氣時程11年,時程過長而不可行云云。但此爭點,應分成兩部分討論。

第一是時程的計算:本案環評時,中油曾針對台北港開發時程提出3種版本(10年、15年、18年)。但當時環評委員鄭明修亦有委託專家評估,稱只需時45年。何以兩者有如此大之落差?甚至在環評通過2年間,政府又改口說需11年?此與先前所述18年,有何不同?

政府恐怕只是單純接受中油給的數字,卻未完整評估三接遷址所需時程,致無法取信於民,甚至白白浪費自2016年起迄今的5年寶貴時光。對此,中油難辭其咎。

第二,目前協和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因填海造陸時間較長,決定先採「海上浮動式天然氣接收站(FSRU)」,以縮短時程。三接為何不能考慮暫時利用現有之林口卸煤碼頭,快速設置浮動式接收站,因應當前的需要?

再利用這個緩衝期,尋找更適合的接收站址(如已開發的台北港、林口港)。甚至直接利用台北港、林口港附近的自然地形屏障,建立無堤防之海上天然氣接收站。如此不但可保留千年藻礁,也可以將供氣時程影響減到最低。

爭點三:三接遷址期間,會不會影響供電穩定?是否影響減煤時程?有無其他能源轉型方案?

20201215日立委召開之「三接遷址是否更有利能源安全與溫室氣體減量」公聽會中,經濟部的簡報顯示:2025年備用容量率預估值為17.1%當時環團代表追問:如果三接不蓋會影響多少?台電總經理鍾炳利答覆預估影響2.4%。但日前經濟部卻宣稱三接遷址,將影響高達6%。何以短短2個月間,有如此大之落差?經濟部應如實公布其評估資料,而不是信口開河。

若台電總經理在前揭公聽會之答覆(即影響2.4%)為真,則2025年換算備容率約為14.7%,離法定備容率僅有0.3%的差距,且1年較高用電負載約200小時,占比不到3%,實應透過更積極的節能政策、電力調度,或以浮動式接收站(FSRU)補足缺口,都比填海造地破壞藻礁來得有效率且省錢,更不需增加燃煤造成空污。

燃氣發電作為能源轉型的過渡選項,除考慮供電時程,不可忽略減碳目標。依《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第4條: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應降為2005年排放量的50%以下。學者推估,若要達到該法定目標,2050年將有4成左右的接收站處於閒置狀態。從低碳經濟之觀點,永久性的能源基礎設施都應審慎評估,避免資產閒置。

能源轉型應理性思考尋求最佳解決方案,經濟部一直強調三接遷址,就會缺電、增加空污,這樣的恐懼行銷,不僅於事無補,也會模糊焦點。

爭點四:藻礁公投是否會與重啟核四公投發生連動效應,甚至夾帶重啟核四公投過關?

藻礁公投與核四公投,均與能源相關。2018年九合一選舉與10項公投合併舉辦,今年預估僅4項公投,複雜度大不相同。2018年的「降火力」和「反燃煤」公投,支持度分別為79.04%76.41%;而「廢除電業法95條」公投,支持度為59.49%,同意票數最大相差超過206萬票,可知人民就不同能源議題,會做出不同選擇,並無必然的連動關係。

推動藻礁公投的環團,許多均長年投入反核運動;已表態支持藻礁公投的政黨,如:時代力量、歐巴桑聯盟、綠黨、台灣團結聯盟、自由台灣黨,均明確反核。而國民黨雖有部分人士立場偏向擁核,但核四所在地的新北市長侯友宜曾指出「重啟核四是假議題,沒有核安就沒有核電」、「沒能力處理核廢,沒資格用核電」。

藻礁公投的理由書就「能源轉型」部分,已明確表達反對核四續建的立場,並載明支持「非核減煤」政策。理由書指出:大潭海象不佳、腹地狹小,不利天然氣穩定供應,欲提高天然氣占比,應慎選天然氣接收站場址。

民進黨最新發布民調也發現:71.8%民眾不支持核四重啟,超過80%受訪者更支持用綠電取代核電84.4%民眾贊成應先解決核廢料問題。

若兩項公投有連動關係,應是更多在意環境的公民,將願意站出來投票「護藻礁、反核四」。甚至政府可將核四改為可快速興建的再生能源電廠,解決三接遷址過渡期的電力需求,亦即「廢核四,更能救藻礁」。

再依台經院民調,高達84.3%的民眾支持藻礁公投,其中,有51.9%選擇節約用電或提高電價(以價制量)。從許多民眾選擇節電作為兼顧「環境保育與能源政策」的手段來看,我們認為:我國國民已更加理性、兼愛。台灣的公共治理與我們每一個人的行動,都有關係。

就像這次疫情,是每一位公民自身某種程度的犧牲(如戴口罩、少出門等),帶來我國的防疫成功與經濟發展。關於救藻礁,我們除了監督政府拿出更清楚明確的資訊與對策外,誰說每一位國民不能透過「投票同意+節能」而成為貢獻者?

非核、減煤、節能、救藻礁。深盼「珍愛藻礁公投」,能為我國環境保護與民主進步,帶來更多啟發。

 

三接應否遷離大潭藻礁海域:能源轉型是多重價值的調和與選擇【摘要2021.3.13.蘋果 曾文生】20185月底,由於氣溫飆高、用電量大增,供電狀況出現橘燈,讓台灣電力安全繼815事件後再次成為話題;幾乎同一時期,觀塘第三接收站開發計畫也進入審查最後階段;而當年底由在野黨提出的「反深澳公投」過關,決定了台灣未來「停止新建、擴建任何燃煤發電廠或發電機組」的能源使用走向。

2018下半年發生的3件能源大事,似乎都凸顯出台灣推動能源政策遭遇的核心議題,也更清楚地勾勒出能源轉型中最重要的三個目標:穩定供電、加速減煤、環境保護。

重點一:穩定供電,是推動能源轉型的前提和責任

追求能源轉型的第一步、也幾乎是所有能源轉型工作最重要的前提,就是確保供電穩定。看看台灣北中南各區的電力供需情形,不難發現北部用電一直居全國之冠,但發電能力卻無法支撐如此龐大的用電量。去年(2020北部用電佔全國40.5%,但發電量僅佔34.6%,需求大於供給;未來核二廠、協和燃油電廠陸續除役,北部電力供需不平衡的現象只會更加嚴重。

一般的電力規劃原則,會期待各區域電力自給自足、供需平衡,各電廠優先就近供應鄰近地區用電,若北部供電不足則調度其他區電力支援。然輸電線總有其極限,超限將增加整體電網調度的風險,所以提升北部供電能力才是長久之計。

當前台灣主要的能源選項包含綠能、燃氣、燃煤及核能,但在減污減排的國際趨勢下,又受限空間特性及地質安全,依賴燃煤及核能的傳統能源勢必逐漸被替代,必須加速「展綠增氣」來推動能源轉型。但增加燃氣機組須同步提升天然氣供應量,因為供氣及供電穩定唇齒相依,所以天然氣整體配置如同電力網一樣,需要具備區域平衡和互相備援的思維。

目前北部天然氣需求量約占全國40%,在大潭電廠新增燃氣機組商轉後,北部天然氣需求占比將進一步提升,因此規劃設置「第三接收站」(三接),除提供大潭燃氣機組用氣需求,未來連接通霄至大潭的現有海管,還可讓大潭及通霄電廠之間建立起完整的「雙氣源」體系

雙氣源,是指所有燃氣電廠的設立都必須有對應的接收站供氣,再搭配現有海陸管線與其他接收站相連,使每個天然氣發電基地都能互相備援的配置。三接和大潭電廠,是提高北部供電的關鍵角色,肩負北部科學園區、各工業區及北北基桃近1000萬人之用電需求,對供電穩定至關重要,牽動台灣最重要的半導體護國群山發展、也影響整個首都圈的民生經濟。

重點二:加速減煤是國際趨勢,也是我們對民意的承諾

燃煤發電,對於國內目前的電力供應依然具有重要性。但是近年全球越加重視減碳,希望能力挽氣候變遷可能帶來的危機,「淨零碳排」的主張更逐漸成為國際趨勢;而在國內,尤其是中南部朋友也開始對空氣品質的要求更加重視,因此我們需要在供電穩定的前提下,加速汰換高碳排的傳統能源,並且務實推動火力電廠的減煤工作。

2017年開始,經濟部即要求台電公司配合空氣品質進行多項改善措施:例如在秋冬季節,境外空氣污染物濃度相對較高、空氣品質不良時,將台中火力發電廠(中火)及高雄興達電廠實施「自主降載」,降低機組的發電量以減緩對空氣品質的影響。其他還有在供電穩定期間進行「環保停機」,部分機組停止運轉、不發電。以中火為例,去年降載次數高達353次、減少發電量48億度,用煤量大減至1229萬噸,創下用煤量的歷史新低紀錄,比起20141839萬噸的歷史高峰,已經減少了超過30%,減煤成效相當顯著,減發度數及相關減煤措施也將逐年擴大!

同時,我們也針對燃煤機組的除役和汰換開始作規劃,針對中火的老舊燃煤機組,將會實施「以氣換煤」的作法,只要新設1部燃氣機組,順利運轉2年穩定後,就立即除役2部舊燃煤機組,而這些提早除役的機組,則暫時留作緊急情況時備用。加速減煤、減污減排的工作我們一直持續在努力。

重點三:環境保護與能源使用不應該二選一

穩定供電、加速減煤、環境保護三大目標同等重要,因此三接與藻礁保護兩者間不該是衝突,而應互相理解來找出解決方式。藻礁的價值我們相當重視,所以在第三接收站的開發規劃上,最重大的變革,就是大幅縮小原先規劃的開發範圍,並且完全避開藻礁海岸

2015年行政院核定第三接收站開發計畫並選址於觀塘,2017年中油公司於環評審議中與環評委員、環保團體多次溝通,提出友善藻礁生態方案,開發計畫從原先232公頃,縮減為37公頃,最後再減為23公頃。雖然開發避開藻礁海岸,但我們也關心海上工業港下方水域是否也有藻礁生態,透過水下攝影發現工業港範圍內海水濁度高、透光度低,海床被沙質覆蓋,僅有零星生物,沒有可供殼狀珊瑚藻生長的適當基質,也未發現柴山多杯孔珊瑚;

地質鑽探亦顯示水深10-15公尺的海床覆沙下,僅有0.4-1.1公尺厚的化石礁體。在2019年施工期間,施工區周邊生態調查發現,殼狀珊瑚藻種類增為20餘種,柴山多杯孔珊瑚群株從約75群增至超過100群,小燕鷗繁殖成功率也在中油協助棲地營造下,從不到30%增為90%以上,顯示對環境友善的施工方式,能帶來適度的保育效果。

有環團朋友建議,將三接改到台北港興建。其實若有其他綜合考量下更合適的地點,我們很樂意一起研議,但就工程現實面來說,既有管線管輸能力已達上限、無餘裕供應大潭電廠,若要在台北港建站,須新設長達40公里陸管或50公里海管,才能連接上大潭電廠,且施工難度及未來的維運風險都很高,預計供氣期程會延後11年,無法配合2022年大潭新燃氣機組用氣。

重點四:核四無法重啟,核能不該是能源轉型的目標

這一連串能源轉型的討論中,或許有部分民眾和擁核團體誤以為「核四重啟」能夠解決目前一切的能源問題。其實核四能否重啟,應回歸客觀事實與專業評估。核四並不安全,不可能重啟。核四至今還沒有經過完整、全套的必要測試,2號機甚至根本沒蓋完,原廠設計團隊就已在多年前解散、內部儀電設備也都停產了;早年勉強進行1號機的測試,因為缺乏設備零件,就把2號機多項設備拆去拼湊到1號機上,自行拆裝的工程風險令人憂慮。

福島核災後,全世界對於核電廠耐震標準變得更嚴格,核四是20年前的設計,原建廠耐震值早就不符合現今國際安全標準;且台灣位於地震帶,核四周邊存在大大小小的斷層,又鄰近台北市和新北市人口稠密區,潛在風險非常高。

核四勉強重啟除了風險極高、難達真正可運轉的標準,還非常耗資費時:為符合現代耐震需求須重新修改設計和施工,許多20年前的設備要汰舊換新,還要重新找廠商、重啟新約談判,每項工作都耗資巨大、曠日費時,絕非公投通過即可短時間重啟商轉發電、亦來不及填補不蓋三接可能造成的供電缺口,更別說核廢料的處理跟存放仍是未解難題。

擁核團體常忽視核四本身難解的問題,只用核能工程技術來論述核四的可行性,最近更常引用比爾蓋茲投資新核能技術為核四辯護。我們並不反對學習國際能源新技術、新趨勢,能源轉型的推動本就該與時俱進。但所謂比爾蓋茲的新核能技術,早已被美國核管會(NRC)前主席Gregory Jaczko表達不認同,並認為那是10年內不可行的做法。因此在新技術成熟之前,發展核電、重啟核四所需耗費的時間金錢,無法對台灣目前的能源轉型作出任何貢獻。

推動能源轉型,穩定供電、加速減煤、環境保護三大目標缺一不可;台灣的能源轉型,其實就是在這三大目標之間權衡,並在互相理解中追求共好的過程。

 

感想:

1.        公民投票,是我國民主深化的重要場域,各方應基於明確的爭點,提出主張、事實與證據,進行辯論,才有助於我國公共論域的品質提昇。由於環保團體、政府至今都沒有舉辦多次、公開電視辯論(不是公聽會),因此社會大眾都可以清楚的判定,執政黨、在野黨與環保團體,全部都是詐騙集團

2.        詐騙集團,總是利用資訊不對稱,詐騙百姓去支持他們的私人利益。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halle77&aid=157634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