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鑿井取水 真能解台積電旱象?
2021/03/10 22:02:16瀏覽91|回應0|推薦0

台灣旱象,已讓台積電等高科技業者啟動應變機制,經濟部王美花部長拋出可在科學園區鑿井取水,引發熱議,鑿井取地下水真能紓解旱象?還是「飲鴆止渴」反而是造成地層下陷疑慮措施?

 

Rimsky Korsakov Capriccio Espagnol Op 34 Berliner Phil Dir Zubin Mehta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h6mDL-VwYw

 

【摘要2021.3.8.蘋果 拱祥生】台灣旱象,已讓台積電等高科技業者啟動應變機制,經濟部王美花部長拋出可在科學園區鑿井取水,引發熱議,鑿井取地下水真能紓解旱象?還是「飲鴆止渴」反而是造成地層下陷疑慮措施?

其實只要妥適調查台灣這片土地容受力,搭配科技監測和整體產業發展規劃,土地永續經營和經濟發展仍能並行不悖,端看民主台灣如何走出「小而美」經營之道。

用水來源,可區分為地表(河道)逕流水和地下水,地表逕流水在地表流動,停留時間較短,受降雨豐枯影響較大,也是台灣這次旱象主因,而源源不絕地下水,受到飽和岩石與土壤涵養效應,受降雨豐枯影響相對較小,也是相當重要的用水來源。

事實上,台灣水資源利用有超過3成是採用地下水,包括伏流水(屏東二峰圳)、地下水庫(大潮州及鳥嘴潭人工湖)及深水井(彰化地區)等,其中深水井就是鑿井取水,要同步掌控地下水位,才能避免抽水引發地層下陷產生。

抽地下水會引發地層下陷主因是,飽和土壤(岩石)體積組成分為土壤(岩石)體積和水體積兩大部分,抽水使水體積減少是地層下陷主因,但通常地下水因為水頭差(如中央山脈)會源源不絕補注至地層中,只要地下水補注量大於抽水量,並不會有地層下陷情形產生

台灣中、南部部分區域係因為長期連續超抽地下水,破壞了大自然水源平衡,才產生了地層下陷問題,甚至危及高鐵行車安全。台北盆地早期也有超抽地下水現象,後來翡翠水庫興建後,台北盆地地下水位也逐漸恢復至平衡狀態。

抗旱水井,真能解台積電旱象?若是以台積電台灣廠區日用水量達15.89萬噸計算,當抗旱水井每口一日至多提供1500噸時,至少需要100口以上水井,水井確實只能是短期「燃眉之急」解方,也不適合長期無限制抽取。

一葉知秋,一家台積電是如此,那全台灣科技業者和科學園區恐怕並不適用在自家土地鑿井取水,而是應該有土地容受力與產業發展的全盤規劃與考量才是上策。

當美、中貿易戰開打,台灣工業區土地價值水漲船高,行政院以降只想到如何提供工業區土地吸引台商回台,但產業特別是電子業,水、電供應是否穩定是他們考量廠區首要因素,當各縣市首長向台積電等科技業者招手的同時,中央調配的水、電供應是多少?這些首長是否全盤思索過?

而這些問題和土地容受力與國土規劃息息相關,中央有跨域政務委員在整合嗎?立委諸公是關心自己選區還是全國整體利益?危機就是轉機,這次旱象危機正是一面鏡子,也是土地有限的台灣思索未來契機,就是台灣未來經濟產業發展一定要考量台灣土地容受力,水資源(地表水及地下水)相對豐沛地區,自然電子業、農業等需水較大產業比較適合配置,這才是「地盡其利」,讓每片土地適性發展,是台灣這個土地有限小島國發展圭皋。

大國如美國發展模式不一定適合台灣,以水資源為例,歐洲小國丹麥年降雨量不及台灣三分之一,但丹麥已建立全國地下水資源地圖,他們百分之百使用地下水,既然地下水相對地表水穩定,台灣應該多和善用地下水資源國家交流及吸取國家發展經驗。

土地和天然資源有限,需要投入更多資源調研,產業發展卻是一步也不能停歇,快、慢之間,只要秉持永續發展理念,善用有限資源做最好調配,未嘗不是台灣「小而美」發展之道。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halle77&aid=157429123